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3-5-19 08:45|查看: 248|评论: 0|原作者: 刘青友|来自: 中国文化报

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迫在眉睫

原生态文化现象是各地域、各民族基于自身传统自发形成的一种节庆风俗习惯、民族歌舞、体育运动、手工技艺以及婚丧嫁娶仪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等。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原生态文化现象为支点的区域民族文化建设和形态各异的文化产品和作品正在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和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本文谨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为例,对多民族聚集区的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呼伦贝尔原生态文化现象解读

在呼伦贝尔市这片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回、满、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43个民族。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史前文化,还有着古老的成吉思汗鞍马文化、哈克文化、草原游牧文化、森林狩猎文化以及布里亚特蒙古族和华俄后裔所具有的异国风俗等。原生态文化在这里体现得更为突出、生动、鲜活,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从民族节日上看,更能凸显原生态文化现象的神韵。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节日,如俄罗斯族的巴斯克节、鄂伦春族的篝火节、鄂温克族的瑟宾节、达斡尔族的鲁日给乐节、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等。这些节日是外界了解一个民族发展进程不可或缺的素材和载体,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二是从民族的成长历程上看,呼伦贝尔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与长江文明、黄河文明相对应,有“中华文明的第三源”之说,是多个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三是从民族歌舞上看,更能体现出原生态文化的特色来。如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经典民歌,已成为人们了解生活在草原上人们的风俗习惯的一道文化大餐。

四是从民族服饰上看,更能呈现原生态文化的精神风貌。不同民族的服饰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讲究、不同的制作工艺,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目前,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活动着若干个由牧民们自己组成的民族服饰表演队,虽然没有“T型台”、没有炫目的灯光、没有专业性的训练,但就是这种原汁原味的草原文化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五是从传统体育运动上看,如套马、博克、射箭、米日干车比赛等,都是比技巧、比力量、比智慧的趣味运动,在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热爱的同时,展现的是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原生态文化神韵。

六是从生态资源上看,上述一切都是呼伦贝尔特有的草原文化、森林文化和充沛的水资源以及漫长寒冷的冰雪季节孕育的必然结果。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种原生态文化都离不开自然生态的滋养与润泽。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资源也是孕育原生态文化的温床,也是原生态文化繁衍生息的根,也是原生态文化现象生存延续的生命源泉。

原生态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生态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少数民族地区能说民族语言、会写民族文字的青少年越来越少。不少牧民没有认识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与外界沟通,将来容易找到好工作,干脆放弃民族文化教育,放弃了本民族所固有的语言、文字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民族地区的文化和谐发展。

二是民族民间艺人后继乏人。由于受体制的束缚和地方财力的影响,民间有一定实力和水准的民族文化艺人多被大城市或大公司给高薪挖走,而培养工作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俄罗斯族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人日见匮乏。

三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对原生态文化的挖掘、抢救、保护和整理工作中存在着明显投入不足的问题。比如受经费所限,一些很好的文化素材和题材得不到有效的挖掘整理,一些较有影响的文艺节目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由于工作条件艰苦,一些很有艺术造诣的人员不得不转行从事其他工作,等等。

四是少数民族地区思想观念保守,与外界沟通不够,原生态文化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原生态文化现象发展的前景估计不足,还处于松散的、无序的发展状态中,严重阻碍着区域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动员全社会力量 来保护原生态文化

总体来看,原生态文化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必须被提上议事日程。笔者看来,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组织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原生态文化。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各级政府要把保护原生态文化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相关措施,使原生态文化现象由自发状态向政府行政部门逐步规范和正确引导的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品牌和象征。

二是加大民族民间艺人的培养选拔力度。民族民间艺人有的是经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有的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发成长起来的。这些艺人都是我们保护原生态文化不可多得的人才,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以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同时加大物质扶持力度。

三是加大文化基础性投入。虽然目前文化部门相对来说难以直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文化所产生的间接财富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为此,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其逐步发展壮大。

四是提高民族教育的普及率。加强民族教育意义重大,事关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容忽视。同时,加强民族教育也是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基础,如果连民族语言、民族文字都不复存在,保护发展原生态文化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是让更多原生态民族文化走上舞台,走进百姓的生活中,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食粮。为此,各级文化部门要制定鼓励措施,使文艺工作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整理出更多更好的原生态文化精品来。

六是加强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无疑是原生态文化流传下去的前提和条件,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的意识。

筑牢边境民族地区党的执政之基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09:21, Processed in 0.764402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