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以后,欧洲工业革命使西方世界无论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场变革也冲击犹太人的各方面生活,包括宗教。在德国的犹太人中,受德国启蒙运动影响,也开展犹太启蒙运动。著名倡导人摩西·孟德尔逊(作曲家孟德尔逊的祖父)致力把犹太传统宗教文化与西方思想结合,创办新式学校,受到广泛尊敬,有“日耳曼柏拉图”之称。剧作家莱辛甚至以孟德尔逊作为剧作中英雄的模型。犹太启蒙运动由普鲁士发展到奥地利乃至波兰、俄国;骨干力量是新兴的犹太中产阶级。这个启蒙运动必然引起犹太教内部的分化。在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法国、荷兰、匈牙利,改革派与正统派尖锐对立,在斯拉夫国家,则是正统派占绝对优势。19世纪以来,犹太教内分化为三个主要派别: (一)正统派 今日东欧国家的犹太教徒中有约半数或更多是正统派或倾向于正统派。正统派的“谋求犹太教与现代科学的协调;同时绝对坚持犹太教信仰与传统”是第一位的犹太教信仰。正统派认为,犹太教的613条规例,一条也不能少,也不能多,否则,按照《塔木德》经所说,就是异端。 但是,正统派内部也在变化之中。在今日美国,正统派犹太教内就分为三派: 极端正统派。这是犹太教内的基要派,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中世纪,反对一切现代事物,包括成立以色列国;确信救世主弥赛亚将再来,拯救以色列人。 现代正统派。他们承认《圣经》与《塔木德》经的权威,遵守安息日和各种传统节期,及犹太教对食物的各种禁忌和《五经》中关于个人与家庭的道德规定,在单独的宗教学校教育子女。在安息日不乘车,坚持步行。在会堂内礼拜时,男女分坐,男的必须带小黑帽遮住头顶。平时每天早祷时,所有13岁以上男子必须带高沿小白帽。但是,他们强烈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哈西迪教派。是18世纪中叶在东欧兴起的一个神秘主义教派,主张信徒与神灵交,类似古代犹太教的敬虔派,教徒聚居一处,崇奉一个能通神的教士圣徒,每年至少要拜见3次。 (二)改革派 改革派犹太教,也称“开明派”或“进步派”犹太教。19世纪20年代自德国兴起,后发展到美国。它主张放弃造成犹太人与世隔绝的一切做法;认为没有任何不变的真理;凡真理必须经受理性的检验;主张按基督教的模式改革犹太教仪礼,礼拜时,男女不分坐,男子不必带小帽遮头,祈祷时不出声或尽量小声。改革派在德国遭到多数犹太教徒反对,在东欧犹太人中更不受欢迎,但在美国发展较快。1885年通过信仰纲领,其中第5章宣布放弃摩西、拉比遗传的有关饮食的各种禁忌及落后于时代的服装、习俗,不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主张各国犹太人之间只是信奉同一宗教,没有其他关系。二次世界大战后支持以色列国,支持反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 (三)保守派 保守派犹太教徒实际是介乎正统派与改革派之间的开明派,19世纪中叶兴起于德国。它主张“协调犹太教与现代科学”,在地上建立公义,不坚持以《五经》为永恒真理,认为宗教的意义在于领会并实践它的精神。 但是,保守派重视宗教仪式的象征意义,坚持男婴应受割礼,遵守饮食方面的禁忌,遵守各种节期,饭前祈祷,饭后谢恩,礼拜时戴帽等。保守派特别重视把犹太宗教与犹太文化、犹太民族结合起来,从文化角度支持犹太复国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北美发展很快。 (黄心川主编,《世界十大宗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若水摘编)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