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宗教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4-3-1 04:44|查看: 231|评论: 0|原作者: 王小云|来自: 《西羌文化》

简述羌族释比在 “比先”举行“比革札”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简单记述了羌族释比在收徒第,传授,传承的过程,必须仪式。

  释比,是羌语音译词,是羌族中专门从事释比文化的传承人的自称,跟随释比师父学习的人,叫做“毕足祖”。悟性高的“比足祖”或记忆力好的“比足祖”最短需要五至七年的时间方能学习完相关内容,而且每一年都必须要参加七、八次大型祭祀活动,其他相关活动就更多了。“比足祖”参加的祭祀活动越多,所经历和所做的或者跟随所唱释比经典就越多。每参加一次这样的活动,就会对释比经典加深一次记忆和理解。释比师父也会从中观察众弟子在学习释比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情况,释比师父在做完释比法事后就会允许领悟好的弟子捧端猴头神,背释比圣鼓之类,其他弟子则不能享受这种待遇。捧端猴头神位的弟子称为“比先”①。又再做一至二年的“比先”后,还要经过一个严格的学成考测仪式,这种仪式称为比革札”②,又称“盖卦”。

  一、拜师

  学习释比文化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学到的,至少也要经过数年艰苦的学习。学习释比经典文化的方式有两种:第一,自己家中的人学习释比经典不需要拜师,一般都是和释比师父有血缘关系,因此称为门内师;第二,外姓人士(无血缘关系)前来学习的必须拜师。外姓人士学释比经典文化,首先得请自己的长辈(一般是舅舅或姑爷)拿上礼品到释比师父家中去说明情况,此时,说情的长辈以真诚打动释比师父,说明自己的侄子想在你处学习释比经典文化,你又是一个精通释比文化的大师,麻烦你多操心,让他能成为你的徒弟,学习释比文化,懂得做人的道理。释比在一般情况下一般都会答应收徒,然后就择日正式拜师。

  盖卦时,长辈带着自己的侄子,再请两三人背香、蜡、纸钱、锅盔、刀头、酒、点心等,还要带上几吊拜师钱(一吊是1000个小钱),到释比师父家中。在举行拜师时,释比师父就带着“比足祖”先拜释比祖师爷“阿爸木纳”,拜毕,徒弟就紧跟着拜释比师父。这时,释比师父就要向“比足祖”交代必须恪守的教律,而“比足祖”这时要宣誓一定要牢记,并在今后的学习还是在生活劳动中都要做到言行一致,行善为乐。

  举行完拜师仪式后,只要有祭祀活动或有法事活动,释比师父就带着“比足祖”去参加祭祀活动或法事,在每次做法事的时候,“比足祖”跟着释比师父学习经典文化,并要把释比师父的言行举止,牢记于心。农闲时,“比足祖”就要主动到释比师父家中去学习释比经典文化,学习的方式是:师父和“比足祖”各拿一根筷子在桌上敲鼓点,师父唱一句,“比足祖”跟着释比释比唱一句。

  学习释比经典文化一般都在农闲的晚上,等待释比师父的家人都熟睡后正式开始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被别人来打扰。没有专门的时间学习释比经典,只能靠闲暇的时候学习,也就是说羌族释比不脱离生产。学习释比经典文化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般从婚丧礼仪中的敬神开始,只要悟性高,记忆力好,学得也就快,学习的经典文化也就多。而每个人学习经典文化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记性好,跟着释比师父学几遍就记住了,而有些人学了很多遍后还是不会,记不住释比经典文化的内容。学习释比经典文化快慢好坏,要看学习者的悟性而论。

  学习释比经典文化首先需要记忆力强,羌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所有释比经典文化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传承下来的。其次,释比师父在祭祀活动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要认真记住,平时没事时可以模仿释比师父言行,直至烂熟于心。

  二、盖卦

  经过多年的学习后,释比经典完全被掌握理解后,师父就准许“比先”出师。出师仪式,以前一般安排在“比先”结婚时举行。为了祝贺“比先”,“比先”的母舅通过集资的方式或大舅舅自己牵一只羊。也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他们就把结婚和出师仪式分开举行。举行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农闲时节,大约在农历的冬月。在正式举行盖卦出师仪式前,要请释比为“比先”占卜,找五行中相生的两人,打杂的数人。花夜的白天,所请的释比会带上自己的“比足祖”前来参加“比先”的比革札仪式,参加的释比会受到隆重的接待。通常要在“比先”的家门外设一张桌子,桌上摆放着糖果、茶等所谓的“干盘子”。释比会坐下来休息一会。休息后,释比就开始唱经典,大意是“比先”要到天上去学习释比经典,我们是前来送行的。唱完后释比就进入比先家。释比继续唱经典,大意是,你到了天上学习释比经典,祝福你在天上学习释比经典期间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完后就回来为大家服务。到了家里后,“比先”躺在神龛前所设的一床草垫子上,这时,所请释比就开始敬阿爸木纳,在阿爸木纳神位下插一根神圣的卓③。

  按照日程安排,花夜晚上举行完挂红仪式后,已经到了半夜。这时,所有请来的释比围坐在神龛旁开始唱释比经典,尤其是所带的“比足祖”唱的就要多得多,这是一个众释比和徒弟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大好机会,此时,释比与释比之间比赛释比经典的传授,看哪个释比师父的“比足祖”唱得更好、更准、更清楚、更优美。“比先”这天就不唱经典。

  这时,所请的释比中年长者将“比先”放出家门去,“比先”就敲着羊皮鼓,围绕寨子快跑上一圈,当此之时,“比先”身后还有两人服侍(五行相生),还有一人需跑得极快,拿着草垫子围绕寨子速跑一圈回到比先家中。此前,一些助手已经备了六只鸡侯在村寨六处:王国民家房后、码头、油房、抬丧路、背水处、神树下,意为今后一切都将听从“比先”的安排。而这六只鸡需耐心等候“比先”的到来方能杀死,助手不能将所杀的鸡带回家中,只能在家外荒坡处烧着吃,“比先”的师父则拿着角巾帕子等候在背水处为“比先”洗脸,意为给“比先”开启智慧的眼睛。

年长的释比再次把“比先”放出家去,这次“比先”就会直接跑到神树,放出去前,“比先”及服侍者的亲朋好友在阿爸木纳神位下给“比先”及服侍者的头帕、衣服上开始插针,插针的顺序和挂红的顺序是一样的,首先是“比先”的大舅开始,最后是父母。这些针被认为可以避邪消灾。

  这时,“比先”就会从神树林出发,敲着鼓,背着猴皮帽,前往“姆勒谷④”,陪同“比先”的一共有五六人,其中有三四人是为“比先”打杂的,服侍者两人。其余的释比在神树上继续唱经,“比先”就一路敲着鼓到目的地。打杂的身背锅盔、敬酒、刀头(肉)、香、蜡、纸、钱、还有自己吃的。到了“姆勒谷”差不多天要亮了,“比先”只要听到有响声,不管是什么动物的叫声,还是风声。只要听到声响就立马开始烧香、敬神,在周围找点“木楼搜”草放在鼓里,重复远古下凡的释比祖师的动作。“比先”和陪同人员饿了就随便吃点,沿路又返回。走到高东山时,高东山的所有百姓自发前来迎接“比先”,为“比先”大摆宴席,吃完后,“比先”就邀请全寨人前来参加仪式活动。“比先”敲鼓到神树。

  神树林的众释比唱到“国勒”时,就把“比先”的母舅牵来的羊杀了,就在神树林空地处炖起,待“比先”到神树林时,羊肉就差不多熟了。吃完羊肉“比先”就敲着鼓到自己家里,到房顶。房顶处摆放着“风播机⑤”,风播机后面是那床草垫子⑥,“比先”就坐到草垫子上,风播机上摆放着两盘“白勒⑦”、香、蜡、纸、钱等。年长的释比也坐在草垫子上,开始唱经典,内容大致为:你是从天上学习完经典后,是阿爸木比塔请你下凡的,不是我教会你的,当此之时,年长的释比为“比先”带上猴皮帽。见过比革札仪式的人,这时就要在新释比的头帕上或身上去讨要针,取下针都各自欢喜地带回家,以驱邪。到此,比革札仪式已接近尾声。这时,“比先”的身份就改变为释比。

  此时新释比家中热闹非凡,开始大摆宴席,宴请前来参加比革札仪式的所有贵客。宴席完毕后,主人家就开始答谢所请的释比,每个释比将得到1对馒头(约在1.5斤左右),吊子肉(鲜肉1斤左右)。最后谢师,新释比给自己的师傅献上答谢礼物:鞋袜衣帽、谢师钱,师父如果有多余的法器,就把多余的给自己的徒弟。至此,比革札仪式就全部结束。

  谢师完成后,新释比就可以自己独立做法事活动了。新释比在谢师后的第一年所挣的全部收入归师父所有。

  三、作用和意义

  举行比革札仪式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举行神圣的比革札仪式后,此弟子可以单独举行所学的各种法事活动,以告知四里八乡的人们,此释比已被认可为一名合格的释比了。今后,大家可以直接找新释比做法事活动。比革札的举行相当于现在的毕业典礼。通过这样的仪式,明确了新释比的地位,为尊师重教做出了切实可行的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书籍

  [1]比先:赵曦《神圣与亲和》

  
※ 注释

  [1]比革札:盖卦、谢师。

  [2]卓:桦树枝,还愿时称博。

  [3]穆勒姑:地名(位于绵虒镇和坪村三组山上)

  [4]风播机:羌人为敬神是所用的香炉,平常不能在风播机上+──放东西。

  [5草垫子:用麦秆做的草席,古时候的羌人认为草垫子就是最干净、最高等的坐垫。

  [6]白勒:用麦面做的各种动物和山。分为两种:一种是还愿或比革札是使用,不能丢弃,用后放在神台上。另一种是送鬼时使用,用完丢弃掉。0.3

(作者:汶川县绵虒镇羌峰村 汶川 623000)

中东恐怖主义发展中的宗教与战争因素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7 13:4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