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影像世界其它 详细内容
发布者: 罗达志|2008-11-1 13:26|查看: 855|评论: 0|原作者: webmaster|来自: 本站原创

[原创][原创]名播杏林的刘衡如──走过康巴的诗人之八

[原创]名播杏林的刘衡如

──走过康巴的诗人之八





康定为川藏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其地连山接野,奇峰冷峻,三山鼎峙,二水夹流,形成了雄伟与绚丽相映的自然景观和汉藏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自清以降,三百年间文人韵士不辍吟咏。在众多的咏康诗词中,以刘衡如的《康城十景》最为著名,文词隽雅,迄今尚无人出其右。尤其可赞者,刘氏名播杏林,乃当代杰出的医学文献家。

刘衡如(1900~1987),又名定权,邛崃县太平(今高埂)乡光明村人。幼入私塾,奠定了他深厚的国学功底。稍长,就读于成都石室中学,后入四川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后一度在陆军测量局供职。不久,这位来自卓文君故乡的才俊,考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专攻佛学。1927年后,他先后在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讲授文史哲等课程,并在成都文殊院讲佛学。1931年刘衡如再入支那内学院,拜在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门下,潜心研究佛学。1936年.,刘衡如在重庆大学执教时,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为招贤纳士,邀刘氏出任西康建设委员会民政科长。从此与康巴地区佛教界人士交往密切,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佛家尊之为“才佛”,甚得刘文辉信任,并常为刘文辉协调藏族上层人士关系。民国三十四年(1145年)曾任过一届康定县长1949年参与策划刘文辉起义,促成西康和平解放。115。”年至1152年,刘衡如在康定中学任语文教师,“三反”时,被打成反革命,开除教师队伍,处境艰难。

熬到1956年,刘衡如终于等来了命运的转机。适逢周总理出访佛教之国斯里兰卡,笃信佛教的班达拉奈克夫人,商请中国帮助整理该国的佛教百科全书。由中国佛学会的举荐,刘衡如被国务院征调北上首都,担负整理斯里兰卡佛教百科全书的工作,历时两年。1958年刘衡如就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致力于医书校勘工作。早年,刘衡如之习医,乃是有鉴于老母被庸医所误,遂发奋自学岐黄,以仁术济世。曾发表《中国医学阴阳五行的起源》、《试论六经血气多少之常数》等多篇论文。北上后,参与整理、校注、审定中医古籍《本草纲目》、《灵枢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脉经》等20余部。特别是他对《本草纲目》的校点,历经十年的艰苦努力,解决了原书中的多处讹误与疑难。学界称其著作是“自《本草纲目》初版金陵本问世,凡400年来文字最准确、校注最严密、考证最详审的一部煌煌巨著”。刘氏以“当代《本草纲目》研究第一人”之誉,蜚声医药学界。1987年逝世于北京。
《康城十咏》亦名《康城十景》,为刘衡如旅康期间,以康定十景为题填词。初作《康定八景》发表于民国二十七年(1138年)七月十五日《新西康》月刊杂志一卷三期,
后来又补作了《康定二景》,变成了《康城十咏》,并在《康导月刊》上发表。每词各有题序,最后有小跋。刘氏还将此作以蜡纸刻印,分赠亲友。现在流传的版本各有小异。

《康城十咏》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以文辞优雅,情景交融,意蕴隽永,格律严谨而传诵一时。诗人把家国之爱、离乱之苦寓于雪域风景的吟咏中,抒发了作者有怀投笔的志士襟怀,表达了抗日烽火中一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爱国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当时刘衡如虽旅居边陲,当南京失陷的消息传来,他奋笔写下一阕《贺新凉·温泉浴月》,至今犹如泣如诉:
“东南半壁江山蹙。想秣陵汤山俊赏,顿成凄独。今古华清荒芜地,枉使痴龙被束。乍梦断江南新绿。一代兴亡浑难据,听胡笳塞上空怅触。家国泪,坠簌簌。”
《琐窗寒·雅加积雪》一词,诗人在对雅加埂雪峰的咏叹中走进历史,直面苍凉:“想远埋雪里,唐时战骨,汉时征鼓。”发出了“倚天利剑今在否?更何时,请得长缨,直系天骄虏。”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

《霜叶飞·双寺云林》写的是炉城的早秋气象。萧瑟的秋风中,南无寺和金刚寺的晚钟,伴随着残照的斜阳,在折多河上断续回响,林木褪尽了绿荫,满地黄叶,几缕断烟。“对落木萧萧,独立久,山河满目,寂寥环抱。”诗人眼中的山河,不仅仅是炉城的山河,而是沦丧的的神州土地。薄暮中,他期待着大地重光之日:“问永夜何时再晓?”盼望早日驱除倭寇,还我河山。
《宴清都·天都飞瀑》为怀人之作。诗人在旧地重游中,通过小天都景色的描绘,倾诉了对爱人的思恋和流离之苦:“征鸿过尽,残阳欲坠,旧消魂处……望不见霓旌翠羽。更那堪绝塞秋风,千山落叶红舞。”下阕的回忆,犹令人肝肠寸断:“芳踪曾记来时,亲携玉手,偕彼仙侣。荒山停立,飞湍湿透,翠鬟香雾。边城指点将到,黛蛾展吟吟笑语。叹只今晓天霜角,想思梦苦。”此中深意,惟作者自知。

刘衡如算得上是移情入景的高手,他的《摸鱼儿·四桥雪浪》,情景交融,凄婉欲绝。一个霜天凉夜,诗人独立桥头,脚下水石相激,飞涛如雪,遥想依依:“浪淘沙尽愁无尽,凄绝夜潮还起……凉砧韵里,听何处吹来,无情羌管,摇荡客心醉。”折多河的波涛,淘去了多少岁月的泥沙,淘不尽他满腹的忧国之愁,壮志难酬,诗人无奈,“空叹息,蓝桥梦醒人千里,秋花照水,正独立桥头,西风满袖,人影共憔悴。”

《渡江云·郭达停云》在描写郭达山的景色中,托物言志,借民间传说浇诗人胸中块垒:“可念我,穷边吊古。英雄事往,云车风马,魂未返,恨难赋。寂寞天涯倦旅。那堪更忍,疏落黄昏细雨。”郭达山上,一片停云,英雄已矣,诗人羁旅天涯,回首乡关,眼前只剩稀疏的黄昏细雨,更增添了无尽的羁旅乡愁。


水龙吟·仙湖澄波》和法曲献仙音·乐顶梵呗》宛若两幅水墨丹青。《仙湖澄波》是诗人用他的诗笔,描绘出炉城烟花时节,藏族少女嬉游仙湖的情态:“结伴西邻,踏歌芳岸,坠钗遗珮。映山花照脸,胭脂红艳,起多少,伤春意。”而乐顶梵呗》则是充满了禅机的法音仙曲:“甚处看红尘,道菩提原本无树。万世知音,喜相逢犹似朝暮。”词中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氛围,读来颇有空灵之感。

《塞垣春·子耳樵歌》写的是丹枫半醉,白杨新浴的秋天,砍柴的藏族妇女在子耳坡上樵歌唱和,满山边声,诗人见景伤怀,感喟“正胸中万里勋业,人间已白衣成苍狗。怅望故山远,客愁浓似酒。”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情愫。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刘衡如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在抗日烽火中为国筹边来到康巴。然而天涯羁旅,流年虚度,面对雪域山河,忧患家国,遂借景抒怀,写出《康城十咏》。其诗不是对现实的疏离与回避,亦非遗世独立的风花雪月之悲,而是充满了报国用世的人文情结。全篇以词写景,忧时伤世,寄寓遥深,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叹息。

斗转星移。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的炉城十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因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消失;有的因社会的发展而旧貌换新颜;有的因文化旨趣的嬗变而淡化。观今宜鉴古,如今,当我们走进神秘的雪域之际,不妨回过头来,从历史的视角追溯炉城的古韵,扫视它的社会面貌与风土人情的演变,从而加深我们对康巴历史文化的了解。刘衡如为康巴留下了《康城十咏》,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走过康巴的诗人中,应有他的一席之位。

[原创]金戈出塞门的尹昌衡──走过康巴的诗人之六 后一篇前一篇 [原创]书剑飘零的贺觉非──走过康巴的诗人之七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10-27 23:11, Processed in 2.511605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