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5-7-26 21:21|查看: 291|评论: 0|原作者: 雷永生|来自: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

关于民族意识的心理学思考

民族意识作为民族心理的集中和概括反映,是现代民族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研究和探讨民族意识的心理结构及形成发展规律等,对于民族自身的积极健康发展以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心理学理论体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意识与民族心理

依据现代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意识是人的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虽然心理学认为人一出生甚至在胎儿期就已具有心理活动,但是,人的意识的产生则是后天才有的。儿童意识是他能够把自身和外界的客观事物(其他人或物)区别开来的时候才形成的。因为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在开始阶段“物我不分,人我不分”,他们的心理活动还处在“被动适应”外界客观世界的状态。当他们的心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产生了意识之后,则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能够自觉能动地对外界客观事物进行反映,而且这种反映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评价性,目的也更加清晰明确。同时,意识的产生,使人和动物在心理活动方面有了质的区别。从这个意义来说,意识属于人的高级神经心理活动,它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尤其是思维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阶段(状态)的必然产物。当然,人的思维从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思维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随着人的思维的发展,人的意识也在不断发展,意识水平不断提高。一旦离开了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的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所以说,思维是人的意识的核心内容,思维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的意识的发展水平。

可见,民族意识必然反映民族心理的发展水平,是对以民族思维为核心的民族心理发展的一种综合反映。同时,民族意识还是民族间在共同心理素质上的重要差别之一。民族意识既表现为民族成员的个体意识,也表现为民族成员的共同意识。其中个体意识是共同意识存在的基础,共同意识制约着个体意识的发展变化,二者互相依存、相互作用影响。民族个体意识反映了民族成员个人心理的发展水平,同时在它的产生和形成发展过程中又必然要受到民族共同意识的影响和制约,使民族成员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本民族特点。民族共同意识则是在民族个体意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具有稳定性的民族心理活动特点。它为每一个民族成员所具有,然而表现在每个具体民族成员身上又千差万别。另外,民族意识的产生发展离不开民族心理的发展,民族意识又反过来对民族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调节作用,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复杂而又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意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自己心理及行为的意识(即自我意识),一种是对他人及其它外界事物的意识(即非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反映了人对自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认识和评价,客体意识则反映了人对他人(或其它外界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依此类推,民族意识也可以划分为民族自我意识和民族客体意识两大类型。前者反映了民族成员对民族自身心理活动特点、行为的认识和评价,是民族意识的核心内容,直接反映了民族意识的发展水平。而后者则反映了本民族对其它民族(或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它是形成民族自我意识的重要心理基础,影响民族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民族自我意识与民族客体意识紧密联系,在发展形成变化的过程中,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民族的良好意识并促进民族意识心理结构的不断发展完善,进而推动民族的发展进步。

一般说来,民族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4 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民族认识,包括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各自特点和相互关系的认识等内容方面,它是民族意识的基础。第二层次是民族自我观念和客体观念、民族认同或归属感、民族自我心理防御等,它是民族认识的直接结果,反映了民族认识的水平程度、深度、全面性和正确性等,是民族意识的进一步深化。第三层次是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它是民族认识的外部表现形式,是维系民族内部团结,“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民族意识的较高层次。第四层次是民族义务感、责任心和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民族平等参与意识等,它是民族认识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一种升华和提高,也是现代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层次。由此可见,民族意识是民族认识为基础,以民族情感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以促进民族发展进步为最高准则的多层次的心理结构。

综上所述,所谓民族意识是指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通过民族间的相互交往,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民族心理。它是对以民族思维为核心的民族认识、民族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综合反映,是民族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意识作为一种特殊而重要的民族心理现象,在民族心理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核心位置。


二:民族意识与民族交往、民族文化

1、民族交往是民族意识产生、形成和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如果说民族心理发展是民族意识产生的内部心理基础,那么民族意识的产生则离不开一定的外部条件,即作为民族心理发展水平综合反映和成熟标志的民族意识。一旦离开了民族间的相互交往,民族意识将难以形成。正如人的意识的产生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一样,民族间的相互交往也是民族意识产生的重要外部条件,可以说民族意识是在民族心理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经民族间相互交往逐渐产生并发展提高的。由于心理是人脑对外部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作为民族心理发展水平集中综合反映的民族意识也必然反映民族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对民族相互交往结果在心理上的反映。只有在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对其他民族成员的人和事物的正确认识,对其他民族人的心理活动特点(情感、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和民族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等)的全面深刻评价,形成正确的民族客体意识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形成对本民族的正确的自我意识,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本民族成员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特点,深刻认识和评价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及其内容,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产生相应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民族交往的性质决定民族意识的发展水平。纵观历史上的民族间的相互交往,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有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存在的阶级社会里的民族间的不平等交往;另一种是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的民族间的平等交往。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间的不平等交往不仅不利于民族意识的正确形成,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民族意识的积极健康发展。由于民族剥削、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存在,或主要由于大(先进)民族的统治阶级对少数(落后)民族人民所采取的剥削、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从而使民族意识的心理内容发生了扭曲,这样民族意识所反映的往往是民族间的不平等交往,进而产生了诸如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的狭隘民族观念、民族自卑感或民族虚无主义等不正确的民族意识,这不仅不利于民族意识的积极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民族间的相互团结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和互相取长补短,阻碍民族的发展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消灭了剥削阶级和民族压迫,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交往,为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发展社会主义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深化民族交往,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推动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3、民族交往的水平质量是影响民族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能源、交通、通讯等的迅速发展,使民族间交往水平质量的提高有了可能性。民族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交往的内容信息更加全面丰富,交往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所有这些无疑都为民族间的相互认识、相互理解进而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等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也有助于民族正确意识的形成,防止和避免民族间相互认知上的偏差、误解甚至民族歧视等。另外,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现了民族间的平等交往,民族间的相互交往无论是在内容范围,还是在形成、手段、方法等方面,将不断得到强化,从而使民族意识的形成发展具有开放性、进取性特征。各民族都逐渐走出传统封闭的小圈子,积极投身到社会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努力实现民族自身的发展和振兴,并不断更新民族传统观念。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及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仅为我国各民族间平等交往的实现,交往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积极的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各民族间的共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4、民族文化也是影响民族意识产生形成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在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个体在学习和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民族意识的内容,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意识,然后再通过民族成员间的相互交往、学习等使这种民族意识得以不断巩固。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同时也是民族意识不断得以巩固和完善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意识的本质核心内容,民族意识又成为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内部心理动力。总之,民族文化在民族意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处于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如果说民族交往是促进民族意识产生和形成的“催化剂”,那么民族文化则是重要的外部条件,它们共同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同时也成为人们认识、分析和评价民族意识内容、结构等所必须参考的两个重要因素。

5、繁荣振兴民族文化,加强民族交往,是促进民族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优化民族意识心理结构的最佳途径。从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角度来看,物体自身只有在不断的内外部信息的相互交流和交换中,才能从无序趋向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从这个意义来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交往,是促进民族意识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民族间的相互认识、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断优化民族意识心理结构,繁荣民族文化,为民族意识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首先,民族文化振兴和民族交往可以促使民族传统自我观念的转变,形成一个具有开放、进取精神和不断开拓前进的新的民族自我观念,既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其它民族的优点和特长,也能勇于克服和纠正民族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既能大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发展经验,以促进本民族的迅速发展。其次,民族文化交流可以不断强化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良好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来源于民族对自身特点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而民族文化交流和相互交往则有助于民族在对其它民族正确全面地认识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更好地对照检查自身,从而形成民族自身正确的自我意识:既不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也充分相信和肯定自己,不亢不卑;既自觉尊重其他民族,同时也要求其他民族能够尊重自己的民族;既要为自己民族具有优秀的品质和文化传统而感到自豪骄傲,也为自己民族的不足和缺陷而充满危机感,进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等。由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民族行为的动力源泉,因此必须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相互交往,形成积极进取的民族自尊心、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和高尚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使民族行为朝着积极、正确且有利于民族更快、更好发展的方向前进。再次,民族文化交流和相互交往还有助于民族平等意识的形成,鼓励民族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大事,并为之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激发民族自觉性和积极进取精神,通过民族间的和平竞争、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6、民族意识发展和心理结构的不断完善有赖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如果说民族交往和民族文化的繁荣振兴只是为民族意识的发展创造“条件”的话,那么民族教育则是为其提供内在“依据”。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民族人口的整体文化心理素质,是促进民族意识发展和心理结构不断完善的根本途径。首先,民族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民族站在更高的起点上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的特点和文化,掌握民族及其文化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扬弃民族传统文化,进而以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其次,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是紧密联系的,民族文化是影响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意识的发展完善有赖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而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则通过培养大量的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思想观念的各种人才,进而影响民族文化的发展,促进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次,一个民族对其教育事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重视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民族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切又都反过来有赖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对促进民族意识的发展、完善以及民族意识的现代化、民族意识的心理结构的科学合理化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民族意识与民族发展进步

1、民族意识是影响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一般说来,作为民族共同心理发展水平集中与综合表现的民族意识,其对民族发展进步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民族的发展进步首先是民族成员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而民族成员的行为发展水平则从根本上受制于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意识的发展水平。民族意识不仅影响民族成员的认知和评价,并对民族成员的行为方向产生影响,而且由民族意识而产生的民族成员的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自尊心等更是民族成员行为的强大内动力,有利于充分地调动起民族成员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相应的民族意识的发展进步,或民族意识心理结构不完善,那么也就不会有民族的发展进步,况且现代社会民族发展离不开民族间的互相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等,而这一切又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民族意识的发展水平。毫无疑问,良好的民族意识及其完善的心理结构是民族间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先决必要条件。

2、在研究民族意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影响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决不能忽视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民族意识发展的促进作用。因为它不仅为民族意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发展基础,而且随着民族间交往水平、质量、形式、内容、范围等的不断发展提高,随着民族教育的振兴和民族文化的繁荣,民族意识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飞跃。

3、协调民族意识与民族发展进步的关系,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只有弄清楚民族意识和民族发展进步之间相互促进、互相影响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帮助我们从更高的理论水平层次上认识研究民族意识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而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民族意识的发展水平,完善其心理结构,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总之,民族意识是有关现代民族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社会心理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重视民族意识及有关民族心理学问题的研究,才能不断推动民族意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合理化进程,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交往、合作,甚至融合,最终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差距问题及对策研究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30 02:09,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