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蜀网 门户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5-7-26 21:21|查看: 145|评论: 0|原作者: □ 何雄浪|来自: 中国民族报

破解民族地区贫困难题需要创新政策

贫困作为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难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贫困问题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同样被贫困问题所困扰。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贫困问题,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做出了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中,中国是唯一提前实现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不仅创造了世界的奇迹,而且也为我国下一阶段反贫困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反贫困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尤其是我国的贫困人口向边远的民族地区集中,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和反贫困任务就显得更加突出。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存在,对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构成严峻的挑战,加快民族地区反贫困步伐,这不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民族地区的贫困具有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特点,同时其贫困成因集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于一体,由此导致民族地区的反贫困具有非同一般的复杂性与任务的长期艰巨性。如何使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新形势下,要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创新政策措施:

  一是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实施教育扶贫。2015年4月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针对扶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教育的公平性强调人人都享有平等受教育权利和机会,能够促使自身个性、潜能得到最充分挖掘和全面、自由的发展。阿玛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和《以自由看待发展》书中指出,贫穷主要是由于人的基本能力受到剥夺和机会的丧失而造成的,而并非单纯是收入少,通过个人能力的重建和提升,比如说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卫生条件,可以避免和摆脱贫困。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个经济的观点》一文中指出,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贫困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本的质量,要摆脱贫困,必须提高人口质量,增进知识技能,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因素,教育扩展了个人的反贫困能力。教师在教育的公平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要进一步完善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把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我国民族地区文盲率、半文盲率水平高,返盲率高,这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民族地区的成人扫盲教育也成为我们发展民族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成人劳动技能培训教育,利用当地的中等技术学校和其他教学条件,建立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促使农民成为农牧业科技能手,促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实现脱贫致富。

  二是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向民族地区流动,加大人才支援扶贫力度。凡是一个昌盛的时代必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同样,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也是发展进步快的地方。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使民族地区去掉贫穷落后的帽子,需要有卓越的人才带领人民群众去完成。现在我国各类等素质较高的人才大都愿意到东部沿海经济发的地区去谋求自己的事业,而不愿到偏远的贫穷落后地区去扎根,人们形象的称这一现象为“孔雀东南飞”。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大力采取经济与事业激励相结合的措施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落后的边远民族地区去奉献,投身到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伟大事业的洪流中去。要尤其鼓励年轻人才长期扎根落后的民族地区,避免人才支援走“马灯式”的流动,因为外来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契合需要时间来适应,同时,外来人才的长期扎根也有利于不同民族人口的交流与交融,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加强产业化扶贫,走出一条民族地区特色发展之路。我国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历经了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参与式扶贫的过程转变,而且现在正朝着更加细化和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产业化扶贫有利于改变过去项目援助的“飞地式”发展模式,项目援助要充分带动本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劳动者就业的增加,形成新的产业与人口集聚中心,促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持续稳定地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因此,项目援助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区位、资源禀赋和人力资本等客观因素,又要准确评估本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认清当地的发展条件,通过项目援助“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资源比较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本地经济发展,通过产业化扶贫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的生产力,从根本上破解民族地区贫困落后的局面。

  总之,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只要有了致富的技能,当地有了产业基础,有了路子,假以时日,民族地区就能够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在2020年与全国其它地区同步实现小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个民族、一个民族地区都不能掉队。

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轨迹及特点 后一篇前一篇 老外收79国人收1000 中青报:钱多就该被坑吗?

最新评论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6 15:59,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