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石嘴山市高度重视,涌现了一批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发挥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还存在创建开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缺乏创新等新情况、新问题。 笔者认为,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必须提高对创建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进理念、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把注重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准确把握创建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和决心,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作为开展创建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 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宣传教育 笔者认为,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要树立人文化的宣传理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针对不同对象和受众特点多做“滴灌式”的宣传教育,润物细无声,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要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机关干部年度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育培训计划,纳入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的业务培训。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深刻认识中国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中华文化是包括56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有的大家庭。要组织广大宗教界人士广泛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引导他们念好“两本经”,作出新贡献。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圆好团结梦,实现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四个认同”,深刻理解“民族团结像空气,存在时感受不到,缺少它每个人都会深受其害”的道理。 要充分应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化的宣传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掌握新技术、新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的极速传播形式,要运用微信、微博等工具,将一张张宣传展板变成一个个二维码,让民族团结进入每一台信息终端,大力宣传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宣传各级各类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先进典型鼓舞人、激励人。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宣讲,营造人人珍视团结、维护团结、享受团结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继续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穆斯林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鼓励各族群众节庆互贺交流。要举办民族歌舞广场演出、“回汉一家亲”、“邻里互帮互助”、“社区邻居节”、“民族团结一日游”、“军警寺共建”等富有特色的群众性系列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切实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要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大检查,积极推进清真食品专项检查工作,不断强化我市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工作,促进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适当的载体和方式十分重要 要坚持以实体化为支撑,突出行业特点,体现地域特色,实现创建活动全覆盖。《国家民委关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寺庙的实施意见》对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具体措施、测评指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培育具有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新亮点,使创建活动成为宣传普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基本知识的阵地,成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服务窗口,成为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平台,成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要坚持深入基层,面向群众,贴近生活,积极组织开展各族群众广泛参加、便于参加、乐于参加的创建活动。党政机关要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企业要在社会服务、劳动用工等方面对少数民族给予适当倾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开展扶贫开发、捐资助学、建桥修路等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社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全面准确掌握少数民族常住人员和流动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及时有效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乡镇要重点抓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帮助各族群众发展生产、增长收入、改善生活,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学校要分类分层次(大学、中学、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决策部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使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三个离不开”思想、“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宗教场所要开展以“教风”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解决教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宗教活动场所活动、财务、人员等方面制度,增强宗教界人士遵规守法、照章办事的意识。 要培养树立更多各级各类创建示范典型,总结提炼示范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的模范带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典型、学习典型、争当典型,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要深入实际,不断开展调查研究,努力研究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落实好创建活动需要各有关单位把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常抓不懈。对确定的活动要精心安排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列出清单,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有效组织实施,不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停在嘴上、悬在空中”。要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将创建工作纳入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局工作当中,定期督促检查,高位推动、深入推进,做好县区互观互检活动,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会同各县区、各相关部门积极研究,督促整改。民族工作部门要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当好党和政府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切实抓好创建活动日常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及时总结交流创建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创建活动深入有序进行,巩固和发展我市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