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日大慈寺茶聚,茶客多着白衣,据说这是在传达某种情感。四川省楹联学会的张绍诚先生过来小坐,给在座诸先生送来2009年第一期《天府联苑》。殷明辉兄带来一些老照片,这是一组从网上下载的文革中国人毁坏孔庙的组照:有人在拉倒“大成至圣先师”的石碑、牌坊,有的在烧毁“万世师表”的大匾,有的在毁灭孔子塑像,有的甚至在挖孔墓等等。据说造反派200余人,在曲阜召开了捣毁孔庙的万人大会。从11月9日至12月7日,他们共毁坏文物6000余件,烧毁古书2700余册,各种字画900多轴,历代石碑1000余座...大家看了,无不扼腕。
流沙河先生道:“没有关系,那些家伙推倒的只是些泥像,他们推不倒孔子的精神。现在他们又在祭孔了,无非是搞得闹热点,恢复些古礼、古乐,圣人低调,不喜欢热闹。孔子一定会说:‘我听了这些音乐,心里很烦,还不如请我的学生来演奏一曲,你们奏的音乐无非是把我拿去挣钱!’儒也得分‘小人儒’与‘君子儒’,真正的君子,可以不去孔庙祭拜,心里便有孔子。孔子在他的遗嘱中有一条:你们在埋葬我时,要选一块平地,将来我的坟墓周围能形成‘万家邑’,这确实成了现实。孔子一生很不得势、很寂寞。但他知道后人会承认他的价值。他死后六、七百年,司马迁写《史记》,还到过孔子墓,遇见许多学生娃娃在孔林演礼,司马迁驻足观看,不忍离去。孔子的精神二千多年后,仍然感召国人。”
大慈寺接引殿对联
茶客聊到老成都五老之一的颜楷,流沙河先生讲:“颜雍耆曾为这大慈寺接引殿写过一幅对联,上联是:‘立足镇蜀川,预防沧海横流日;’下联:‘以手援天下,应现金刚不坏身。’对得很工整,书法也很美。传说这接引佛下面就是‘海眼’,如果不用神镇住,海水便会泛滥。可惜五十年代修东风路,从这大慈寺拦腰穿过,将整个接引殿都拆了。”
龚明德索书
流沙河先生讲:“前几天,龚明德请我给他写一幅对联,他拿出写的内容,我一看是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所撰:‘读书随处净地,闭门即是深山。’他说这幅对联一直挂在林徽因家的书房里。我写好后,就挂在他的‘六场绝缘斋’。‘六场’是指官场、商场、情场、赌场、舞场、赛场。写好后,我总觉得这幅对联的平仄有些不对,或恐内容有误。龚明德回去又找出老照片细看,说没有抄错。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出了名堂,这里的‘处’是作动词,‘随处’和‘即是’为上下互文,可以念作:‘读书随即处净地,闭户随即是深山。’这种例子还很多,李陵《答苏武书》中有‘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注意这里古人用的是‘孤恩’ ,而没有用‘辜恩’。这也是上下互文,可解作‘陵虽孤负恩,汉亦孤负德。’”
古音韵趣谈
我将林长民的“长”误读为Chang。流沙河先生纠正道:“‘长’应读Zhang,成都有位书法家叫公孙长(Zhang)子,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题匾‘山海年长’,这里也是许多人读错,不读Chang,而要读‘长’( Zhang)。长(Zhang)就是资格老,在宇宙万物中,山和海的资格最老;又比如成语家无长物,这里也念长(Zhang),‘长’就是‘君长、首脑’的意思,看看你家里有没有可以称得上君长、首脑的物件,就是有没有值钱的家当。还有一个字易念错,就是‘相’字,许多电视台搞‘相亲进行式’节目,他们没有搞明白,误读Xiang(音香),‘相’(音向)的本意是木匠在细看一块木料,看看它适合做一件什么器物,有‘看看’的意思,比如说‘相马’,看看这马好不好;
我念初中时,我的老师教我读《诗经》,他是前清秀才,故完全按古代发音来读三百篇。比如‘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桑桑。’四句都是押韵;《小雅》中‘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繁祁祁。’押韵字要按古音读。古音一旦涉及到《诗经》,就多得不得了,多得使你产生怀疑,是否有必要去按古音读。‘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这里‘明’发Man。‘召’念Zao,就押韵了。为什么要按古音读呢?汉代政府就找了一个博士,那博士能用古音朗读《离骚》。幸好古人给我们留下一部《韵文》,否则我们无法探讨古音的读法,因为当时又没有留声机、录相机之类。这样说来,人们就怀疑《道德经》出来得很晚了,就是因为它按我们今天的读法都可以押韵。这就怪了,老子和孔子如果是同时代的人,《诗经》和《道德经》也应该是同时代的。那么《道德经》为什么里面没有那么多的古音呢?《易经》中都是押韵的,比如‘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押韵嘛。不光是诗才押韵,《荀子》也押韵,《千字文》也押韵。古代的文章、诗歌为什么要押韵呢?因为那时没有印刷术,老师不可能一家发一本教科书,许多都是口传心授,押韵就容易记忆,便于口诵。古代诗歌都可以配上曲子唱,有了音乐性后,留在人们头脑中就有两个部分的痕迹,一是音乐,一是文字。如远古时代的《击攘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里的‘有’念Yi。你看‘慰问’的‘慰’念Wei,慰的古音念Yu,现在有些地方方言还说‘慰(Yu)问’;蔚蓝色,有地方念‘蔚(Yu)蓝色’;‘上尉’也念‘上尉(Yu)’。另一个字‘遗’,古音也念Wei;秘密的‘秘’,古音念Bi,‘秘书’现在还有人念Bei书。
‘蚊’是有三种写法(如图所示);古代‘岷’和‘汶’是一个意思,‘岷山’就是‘汶山’。‘汶’的意思是黑色的,汶水又叫‘黑水’。古书上说:‘华阳黑水为梁州。’;清政府出布告通辑孙中山,孙文写作‘孙汶’,贬为为黑的意思。这样的例子,文革中也有,比如把‘李井泉’写作‘李警犬’,把‘刘少奇’写作‘刘少狗’等等。”
流沙河先生谈“流沙河”
李维毅先生问流沙河先生:“请问一下,先生何时又为何用‘流沙河’作为自己的名字呢?”
流沙河先生答:“在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便以‘流沙河’作为我的笔名,投稿到成都的一些报刊,后来发表文章、诗歌,就以‘流沙河’三个字作笔名。进入报社后,这个笔名便进入了档案,用它发表了《草木篇》,后来挨了批,就不让你再改名了,所以我的户口、身份证,档案里的履历表皆用这个名字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
人有问沙老:“有一次毛主持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会上批《草木篇》,毛问四川的代表来了没有,有人答四川的李亚群参加了,毛问他写了批流沙河的文章了吗?李答:我写了一篇,不过那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答得非常的妙,毛很满意。不知是否有其事?”
流沙河先生答:“是的,那是1957年2月,‘反右’斗争尚未开始。”
《大号锤子》
流沙河先生讲了一段有关校对的小故事:“五十年代初,省音协在全省名地采风,收集整理民间歌曲,他们把收集来的民歌编印成内部资料。一位年轻的女同志负责校对工作,其中有一首民歌叫《大锤号子》,是劳动人民在抡大锤时,边劳动边唱的小调。那位女同志不知怎么搞的,居然将标题搞错,印出的标题是《大号锤子》,整个音协的人在大会上不敢笑,散会下来皆偷偷笑,都说这个标题错得好怪啊,也许只有四川人才知道大家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