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954|回复: 50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建筑师5位建筑师眼中的贝聿铭:我们这代建筑师的启蒙者

 [复制链接]
  贝聿铭,(1917.4.26~2019.5.16),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贝聿铭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于家中去世,享年102岁。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独一无二哦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独一无二哦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独一无二哦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吃掉疾病衰老才能来得慢些 年轻宅女老了更容易痴呆
1# 贡嘎山
 戏游 发表于: 2019-5-17 20:37:57|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让光来作设计”:贝聿铭的建筑风格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让光来作设计”:贝聿铭的建筑风格

  三角、圆圈、方块:利用原始形状塑造空间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的贝聿铭成长于20世纪上半叶,他的建筑理念很难不受到当代艺术的感染和熏陶。当时的纽约是当代艺术之都,抽象表现主义,概念主义和极简主义都在纽约获得了展现的舞台,大量知名的艺术家在这里开设大型展览,成立工作室。而贝聿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就生活在这里。在美国当代艺术在纽约达到高潮的同时,通过原始形状来表达简洁而有力的形式语言也成为了很多建筑师的典型风格。
  极简主义大师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上世纪50年代在纽约从事平面设计的工作,当时他和贝聿铭的建筑事务所有过短暂的合作。在索尔·勒维特的代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与贝聿铭建筑作品遥相呼应的艺术手法。这两位同时代的大师都在探索空间构图的边界,同时仍然保留了原始形状的清晰度和构图规则的易读性。
索尔·勒维特的代表作“六种集合图形的所有组合”(1977年)
  勒维特在作品中擅长运用三角、圆圈和方块这样的原始图形,而这些形状也是贝聿铭的建筑中最重要的形式元素。尽管贝聿铭的作品常常呈现出一个清晰有力的整体,但它们都可以被拆解成几组最为简单的几何形状。
  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是贝聿铭的成名作,也是极简主义在贝聿铭建筑中的集中体现。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把三角、圆圈和方块这三种原始形状大胆地组合,而每一个分离出的几何元素完美地展现了它的空间力量。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中的几何图形
  贝聿铭的设计以务实为首,从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个艺术流派或理论学说,但是他的建筑风格之中一贯的清晰和简洁也是极简主义的艺术特征。这不是某种巧合,而是建筑师和艺术风潮在时间和地理的重叠,相互启发的结果。贝聿铭和同时代的艺术家一样沉迷于原始形状,恰恰说明了极简主义在上世纪中叶成为了活跃于视觉艺术世界的主流哲学。这些简单,纯粹的几何结构使人们从时代的技术发展和复杂的政治现实中脱离出来,回归到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则的冥想。
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几何元素
  然而,与极简主义艺术作品相比,贝聿铭建筑的最终呈现在性质上大相径庭。极简主义旨在放弃对象的具体描述,并追求视觉世界对于抽象概念的感知。也就是说,物体从极简主义中消失了。而对于贝聿铭来说,虽然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保持不变,但最终的呈现却是明确的建筑对象。
  如今的建筑设计在努力追求模糊性,二元性和不确定性,这和贝聿铭清晰、直接的标志性设计形成鲜明了对比。从这个意义上说,贝聿铭的杰作是属于过去时代的作品,是建筑史上不可重复也不能替代的纪念碑。
  “让光来作设计”:从混凝土立方体到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在自序里曾经说过:“我最感兴趣的,一直是公共项目,而我认为最好的公共项目,就是博物馆,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的总结……博物馆一直都是我的主题,不断地提醒着我,艺术、历史和建筑确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为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设计博物馆是贝聿铭的公共情怀,而这些风格迥异的博物馆也记录了贝聿铭设计理念的转变。
艾弗森博物馆(1968年)
  贝聿铭早期的博物馆设计相近于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风格,1968年设计的艾弗森博物馆就是用巨大的立方体构成,悬臂式的箱子通过强烈的阴影将博物馆的外立面与地面隔开。立方体之间的空隙使得一些日光进入埃弗森博物馆的中央入口空间。巨大的华夫饼形状的屋顶位于中央庭院的上方,整体的混凝土材料营造出一种昏暗的氛围。
  与水平导向的埃弗森博物馆相比,康奈尔大学校园的倾斜地形让贝聿铭在1973年设计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时采取了垂直的混凝土设计。与埃弗森博物馆相比,这座塔楼可以眺望远方的景色,并让阳光从不同的方向涌入外部雕塑露台。博物馆还要求参观者在观赏艺术品之前,先要通过一个沉重的立方体下方的强烈阴影来进入入口。
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1973年)
  然而混凝土立方体的设计对于博物馆来说过于沉闷,无法引入更多的自然光线,使得参观者在观览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贝聿铭显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1978年在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中完成了最为重要的转变。他打通了博物馆地上与地下的连接,并首次在主体建筑前放置了7个玻璃金字塔。这七个小而分散的水晶天窗为连接东西建筑的地下广场收集了足够的自然光线,这样的设计理念也延续到了卢浮宫改造计划之中。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年)
  通过复制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贝聿铭象征性地强化了卢浮宫对古典文明的追求。与此同时,他用透明玻璃的材料对古董符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为了与标志性的主金字塔形成对立,贝聿铭还增加了一个倒金字塔,并用草和水包围它们,强调了埃及的生死比喻。新的主入口使用了尽可能小的体积,以尊重现有的建筑物。在白天,中央金字塔的两侧反射日光,周围的水形成了一个反射池,这样即使从地下入口,游客也可以欣赏到地上历史悠久的卢浮宫外观。而在夜晚,玻璃金字塔看起来就像是巴黎的一颗宝石。
卢浮宫博物馆的地下入口
  在贝聿铭后期的博物馆设计中,引入光线的方案融入了地方文化特色。2006年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用细分的构图和中国传统图案相连上升的屋顶,通过较小的玻璃开口引入日光。2008年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贝聿铭生前最后一个建筑设计。考虑到中东地区对于强烈光源的敏感,贝聿铭放弃了大量的天空开口设计,允许游客在巨大的阴影穹顶下欣赏艺术。
苏州博物馆(2006年)
  “让光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没有了光的作用,形式变得懒惰,空间变得静止,灯光是我设计建筑时的首要考虑要素。“从早期的粗野主义混凝土设计到后来的玻璃金字塔以及形式各异的玻璃天窗,这些遍及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凝聚了贝聿铭一生对于利用光线设计的思索历程。
⊙作者:李永博

  编辑:张进 校对:薛京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
 戏游 发表于: 2019-5-17 16:21:28|显示全部楼层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 外交部:表示哀悼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 外交部:表示哀悼

  [环球网报道]2019年5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以下为部分实录。

  :据报道,当地时间16日,著名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逝世。我们注意到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已对贝先生的去世表示了哀悼。请问发言人有何评论?
  :贝聿铭先生是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设计大师,长期以来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贝聿铭先生逝世表示哀悼,向贝聿铭先生的家人表示诚挚慰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4:4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