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5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八神 发表于: 2014-4-23 11:56: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论新媒体视域下川剧的多元化发展

 [复制链接]
源自:《戏剧文学》2014年第3期
  自人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新媒体时代以来,互联网、影视媒介、手机视听化等新媒体的出现和应用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出现,新生代审美观发生明显的改变,在新媒介技术的影响下受众固有的思维模式被重新建构,独具地方特色的巴蜀文化之一的川剧经历了三百多年历史,在当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20 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视等新兴传播工具的普及,川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一样面临着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维持费用严重不足等困难。川渝两地共有两百多个专业川剧团相继解体。2005年,身处“戏窝子”的潼南县川剧团,也没能脱逃“解体”的命运。川剧在巴蜀文化、艺术、历史、民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研究和认知价值,在中国戏曲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抢救、保护川剧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振兴川剧”的口号喊了三十多年,川剧的传承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几代川剧人为振兴川剧工作付出了很多,然而川剧的生存局面一直就是衰而不亡,“面对这种景况,我们只有勇挑重担、奋起自救,全面、积极地推进艺术创新、产品升级与发展转型,真正激发出川剧发展的内动力”。[1]时代在变化,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变化,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川剧的发展。通过对成功经验的学习、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在创新实践中为独具魅力的川剧文化元素,坚守巴蜀戏曲艺术精神,尊重川剧的多元化发展,探索其生存与发展之路。
  一、融入时尚元素,探索戏曲现代化
  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都会产生独领风骚的艺术样式。川剧演出剧目陈旧化,观众审美疲劳明显,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正如鲁迅曾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新文艺的。”新媒体技术时代,媒介资源丰富,力求传播渠道多样化,结合川剧的自身特征,调整舞台艺术独特的呈现形式,尽可能地在音乐、电影、电视剧及网络中融入川剧的戏曲元素,激发受众的兴趣,扩大受众接触川剧的机会和影响,通过媒介的信息平台宣传川剧。
  《灰阑记》经话剧《高加索灰阑记》改编而成》,剧情上节奏紧凑、舞台舞美适合年轻人,台词融入网络语言和热门话题及事件,民歌旋律更加迎合受众需求,赴德演出时出现了门票一票难求的场面;从古典到现代转型的《金子》更是旗开得胜,结合电影、话剧等艺术形式,帮腔艺术的独树一帜,丑角串场的幽默谐谑,“变脸”、“藏刀”的神奇诡异使其各类大奖荣获 34项之多,被誉为“20 世纪末中国戏曲的代表作”。
  传统不仅需要守望,更需要创新。用川剧手法演绎出新潮剧目,适合年轻人口味,在对传统川剧创新时植入“新”的概念,吸纳年轻的川剧创作群体。审美情趣随着时代在变化,艺术表演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之发生显著变化。融合现代舞台手段,利用时尚元素拓展创新川剧的舞台表现,赢得受众的视野。2005年互联网融入川剧元素的川剧戏歌,曾产生了巨大的轰动,网友纷纷惊呼川剧的魅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知识结构的缺陷。融入现代元素、时尚气息,在新剧目的编排和演绎中体现创新意识,创作出有影响力的新川剧精品力作。固步自封会让传统艺术失去生命活力,要续写巴蜀文明辉煌还需要与时俱进,多元化发展,川剧文化与现代手法及时尚元素的融合依然在探索之中。
  二、加强海外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传统文化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继续弘扬,就要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并不断继承、借鉴与创新,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外宣传,是对中国文化的宣传,是对中国人智慧的一种宣传,走出国门,与外界融合,让川剧艺术走进那些有着共同审美需求的人们的心灵。
  近年来,多次海外演出,川剧艺术的足迹遍布包括欧、亚、非及美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观众超过百万人次,走出国门展现艺术魅力的独特,展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国际剧坛赢得赞誉,对外文化交流地位极其重要。站在全国戏曲环境乃至国际戏剧的时空背景上把握川剧艺术,大胆借鉴欧美戏剧尤其是歌剧的养分,并将它揉进川剧的表演艺术和舞台呈现之中,让川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广泛吸纳、借鉴西方文化艺术中的有益成分,实现自身的改革与创新。海外文化交流中能展示川剧的自身文化价值。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川剧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界所瞩目,川剧扩大对外传播,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确立地位,在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其它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三、搭建新媒体平台,扩大受众传播面
  新媒体是某传统媒体在新的媒介环境及数字化技术推动下功能形态的衍变与延伸。在更多元的方式下融会了多种传播技术,扩充信息的广度,人们选择日趋多元,打破传受双方的固定模式,交互性的传播方式变得可能,媒体通过新媒体的某种形式或手段的平台,扩大川剧接触面。在新媒体语境下拥有其内在生命力与存在价值的川剧离不开传播的媒介及环境,川剧的传承要借力于新的媒体,传承的不应是川剧之名,或者是经典的剧目及精湛的表演程式,而在于坚守巴蜀戏曲艺术精神,焕发出川剧的生命力。
  重视新媒体的娱乐功能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现代传媒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认知。与影视联姻,走进受众视野。同样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昆曲如今却风生水起,它同样在新媒体时代曾遭遇低谷,但是它借助新版《红楼梦》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李少红导演通过电影戏曲化使昆曲再次走进观众视野。近些年来,现代电视传媒对戏曲的推普宣传很重视,如央视及一些地方电视台开辟如戏曲栏目和戏曲综合类节目,包括组织戏曲的选秀节目,有效地把传统文化推向观众群体。在电视的经典戏曲滚动式播放过程中是个宣传的深入过程,让观众对戏曲有所了解,对戏曲产生兴趣并逐步感知到戏曲的独特魅力,获得对戏曲艺术的熏陶。这种形式值得借鉴,能够迅速扩大川剧的影响。
  开设川剧频道,黄金时段播放优秀剧目,开设川剧表演名家和理论家举办戏曲讲座与观众的积极互动,在大型晚会中表演优秀的川剧节目,培养对川剧艺术的关注和认知。新媒体时代独特的传播手段,传播渠道的多样性增加了受众,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信息的共享,可以把经典川剧以多媒体形式发布至网络。当今自由开放的生活给川剧带来了多元竞争,但是也为川剧提供更大的世界舞台。多元化时代川剧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找准受众的不同心理需求,传播内容契合受众心理,表现方式多样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虽然作为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巴蜀文化代表的川剧处于令人堪忧的现实处境,但其生命力并未褪去。就存在的本体价值层面上,无论社会生活方式如何发展与变迁,现代化传媒怎样颠覆传统认知,川剧中的浓重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价值不会枯竭,它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所需。川剧文化积累独特而深厚,在它数以千计的剧目中蕴含着人文精神的高扬、表演技艺的精妙,声腔音乐的丰富,造型艺术的独特等。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说,“从‘非遗’角度对川剧进行重新审视和理解,在对其实施抢救保护的同时,赋予其恰如其分的文化担当,这对川剧的生存环境改善极其重要。”
  作为传统文化的川剧要不断调整固有的形式,逐渐融合新媒介传播方式,适应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融合现代影视、交响乐、歌舞剧等手法。戏曲传承着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地域文化的千姿百态更丰富其价值观念,川剧在传承和创新中不断探索,振兴川剧,留住中国民族文化的血脉、巴蜀文化的根,保护和传承民族精神,守住宝贵的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 参考文献
  [1]罗萍.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川剧传承保护策略研究[J].四川戏剧,2013(01)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八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八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哈尔滨极乐寺4月30日举行慈悲放生法会 中国儿基会携手雀巢关注母婴健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00:33,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