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33|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教师所谓的“中国科幻元年”,只能由本土科幻大片开启

 [复制链接]
  江晓原,男,195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前副理事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1994年中国科学院特批晋升研究员,次年成为博士导师。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出任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之首任系主任至今。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gdg888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gdg888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gdg888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gdg888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gdg888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gdg888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临江仙 已经删除
7#
 qwer222 发表于: 2019-2-8 13:2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在读丨所谓的“中国科幻元年”,只能由本土科幻大片开启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在读丨所谓的“中国科幻元年”,只能由本土科幻大片开启

  今天的“在读”,我们请到的是江晓原教授。1955年出生的江晓原,自幼喜欢历史和文学,但“文革”之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据说是因为“感到理科的知识自学起来不像文科那样容易”。毕业之后又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
  他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之后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并任首任系主任。天文学史及相关领域一直是他主要的研究方向,同时长期致力于科学文化传播工作,认为我们应对科学抱有戒心,有所反思。相关著作有《天学真原》《中国古代技术文化》《科学外史》《星占学与传统文化》等等。
  同时,江晓原又以他的中国性文化史研究闻名,是“文革”结束后国内最先发表性学史研究成果的学者。他写过文章《中国十世纪以前的性科学初探》,这方面的代表作是《性张力下的中国人》。近年来,他又对科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幻作品进行科学史研究,也已经有相关作品出版。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国内外出版著作约百种,发表学术论文约两百篇,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在所有这些研究身份之外,江晓原还是一位读书人,一位藏书家。在十年前的媒体采访中,他说,“在上海的读书人当中,我的藏书量应该可以排在前10名”,当时这一数据是3万多册。而在本期“在读”中,江教授透露,他的藏书已经有五万多册。他为自己的书房出过一本书──《老猫的书房》,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将档案馆带滑轨的密集架搬进了自己的书房,可以比原有藏书量增加三倍。
《老猫的书房》,江晓原 口述/吴燕 整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1、你最近在读的是哪本书?
  正好在读美国人写的《好莱坞行动──美国国防部如何审查电影》。读这书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一直在《中华读书报》上主持着“科学文化”版面,这个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和刘兵教授的对谈“南腔北调”,而二月份这次我们选定要对谈的书就是这本,我当然要先读这书。二是,电影和军事恰好多年来一直是我感兴趣的阅读领域,而此书竟将这两个领域结合为一体,当然会吸引我了。
  2、你阅读次数最多的书是哪本?
  这问题没办法正确回答,因为我没有统计过。当然有不少书会被我多次阅读,原因有多种:
  喜欢,比如金庸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我都读过几遍──这里我说的“读一遍”就是指从头至尾通读一遍。
  查阅,这个比较简单,做学术的人都会如此。
  把玩,这是爱书之人共有的习惯,对于自己喜欢的书籍,因为把玩它们会带来精神愉悦。我一个人在家时,有时会将自己喜欢的书拿出来,读一段其中精彩的部分,这时是真的要读出声来的──实际上是诵读。比如前些日子我又将《天龙八部》中扫地僧在藏经阁对群雄说法的那段诵读了一番,依旧愉快莫名。又如我还收藏了一些碑帖、印谱之类的图书,这也是经常会把玩的。
  3、2018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书是哪本?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难回答,因为“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即使是我自己,对于书的“好”也有多重标准。每逢岁末年初,我照例会在《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等媒体上发表年度读书印象,如果以给我印象最为深刻这个标准来看,那我认为有一本相当冷僻的学术著作《揭开迷雾:国防新技术协定与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让》(解放军出版社,2017年)可以当选。
  此书系依据此前罕为人知的历史文献而做的学术考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生产新式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以及在中国建立综合性原子工业的协定》签订于1957年10月15日,计划向中国转让7种武器装备:РДС-3加强型空爆原子弹、P-2地地导 弹武器系统、C-75地空导 弹武器系统、K-5M空空导 弹、C-2岸舰导 弹武器系统、米格-19歼击机、图-16A基本型轰炸机。刘艳琼教授详细考证了该协定的履行情况:关于原子弹技术,苏方帮助建设了重水反应堆、回旋加速器、兰州浓缩铀厂,前两项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关于协定中的四种导 弹,苏方都已不同程度地提供了实物、图纸和技术。所以不管后来有多少恩怨,当年苏联也确实帮助中国在这方面开了头,加快了我们的建设进程。当然,没有中国人自力更生的努力,也绝不会有中国的“两弹一星”,这两方面并不矛盾。
  4、你床头现在放着哪些书?
  说来惭愧,我如今已经没有在床头放书的“恶习”了。而且我现在也不需要什么轻松愉快的读物来帮助我入睡。我晚上仍会在书房工作,到了想睡觉的时间我就去卧室,上床就睡,直截了当。
  不过,为了满足你的好奇心,我还是尽力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在三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念研究生时,倒是在床头放书的,而且会在入睡前读这些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我利用睡前碎片时间,从头至尾读完了全书,而且在书后做了大量索引──这些索引后来对我写《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一书有过不少帮助。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江晓原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你收藏的书里,自己最珍爱的是哪本/哪些?
  在我收藏的五万多册书中,我珍爱的书还真不少,它们难分彼此,而且是我经常会批阅把玩的。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群书若有灵,怕会不高兴吧?
  6、最欣赏的作者有哪些?
  基于类似的理由,我也不想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群书是否有灵固然难说,作者们那是肯定有灵的啦。我藏书中作者的签名本还真不少,包括一些极为大牌的作者──大牌到我都不大敢说出他们的姓名。
  7、最期待出新作品的作者是哪些?
  这个我倒是能明确回答,我最期待出新作品的作者是金庸──不幸的是他早早就封笔了,现在又去世了!
  8、目前最想写出怎样的一本书?大致会怎样去构思这本书?
  想写的书有好几种,构思嘛,就像吴京不肯说《战狼》III一样,他是商业秘密,我没有商业秘密,但可以有心里秘密。
  9、2018年最失望/最被高估的书有哪本/哪些?
  不知道。畅销书我几乎都不看,也不追逐,所以“高估”对我基本上不会有影响。
  10、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有哪些?
  以前我提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提过布鲁姆的《西方正典》,提过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它们对我的影响主要是行文风格上的。我曾将布鲁姆的风格总结为“高深大”三字诀──眼界高,思想深,口气大。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数十年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功夫是不可能的,如果刻意求之,往往即成妄人。
  11、你一般选择什么样的环境阅读?
  不讲究,各种相对安静的环境都可以。现在我将住宅装修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只是附带生活设施而已,如今我大部分读书时间都是在家里的书房和阅览室度过的。
  12、最近读到什么文章/观点让你震惊/震撼/记忆犹新?
  好像没有哦。常年阅读书籍报刊,可能感觉太阳底下无新事了?
  13、在不知名写作者里,有哪些人特别值得推荐给大家?
  这个问题更难回答──谁算“不知名写作者”?既然让我知道了,能不能就算“知名”了?再说我要是推荐一人,他的粉丝会质问:我们某某是“不知名”的吗?他的敌人会质问:他也值得推荐吗?你看看,多麻烦?
  14、你自己的著作里,最满意的作品是哪本?
  首推《天学真原》,从1991年初版以来,已先后在4家出版社出版了8个版本,最新的版本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推出。这是对中国古代天学进行社会学研究的首次尝试,在学术界也颇邀虚誉。其次要数《性张力下的中国人》,1995年初版以来,也已经在3家出版社出了3个版本──这当然没有包括盗版,新版有望在2019年推出。这两本书都是在沉静的气氛中自由挥洒而成,写作时感觉甚为畅快。
《天学真原》,江晓原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2月
  15、你自己的著作里,最遗憾的作品是哪本?
  迄今我已经出版了上百种书籍(包括我主编的),如果就内容而言,那没有什么遗憾的;就装帧印刷、发行营销等方面而言,那是有的,但也很少。
  16、还在经常阅读的报纸杂志媒体是哪些?
  我顽固不化,沉溺在传统媒体的余晖中,所以至今仍然主要阅读纸质报刊。我长期阅读多种纸质报刊:比较重要的有《读书》《三联生活周刊》《新发现》等杂志,我自己在《新发现》(一种法国流行杂志的中文版)上写专栏就已经写了十几年了;每天阅读的报纸有《南方周末》《中华读书报》《文汇报》《环球时报》等等。
  在我的认识中,我们现在的困境不是信息短缺,而是信息过剩。阅读纸质报刊是因为它们相对来说更为严肃,监管更为完善,虚假低俗的东西相对得到更多的过滤和清除。当然,我也不排除网络阅读和移动端阅读,不过我不让它们占据我太多时间。我相信不管媒体形式如何创新,内容和选择,终归是王道。低俗的东西风起云涌其实无所谓,只要高端的东西不湮灭,不消失,它们总会得到自己的那部分受众。媒体和受众,都可以在多元的环境中完成分层,各安其道。
  17、所有对你进行采访的人里,你最喜欢/最记忆深刻/最恼火的是哪次采访?
  恕我开开玩笑,最记忆深刻的采访,必将是你这一次──采访提纲多达18问,在我数十年接受媒体采访的历史中,实属前所未有。
  18、如果现在邀请你为新京报文化频道写一篇文章,你最想写的题目是什么?
  想写一篇关于“中国科幻元年”的文章──这个所谓的“元年”,我已经在《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中呼唤它四年了,在那本书的封底上,我写道:“所谓的中国科幻元年,它只能以一部成功的中国本土科幻大片来开启。有抱负的中国科幻作家和有抱负的中国电影人,都必须接受这一使命。”现在,《流浪地球》即将上映,考验他们的时候是不是又到了?
《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江晓原 著,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作者:江晓原 采访:李妍

⊙编辑:徐悦东 校对:李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黄勇 发表于: 2004-9-15 23:52:09|只看该作者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的重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古时期的中西天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古代中国数理天文学体系及其在世界天文学史上的地位》;
  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武王伐纣时的天象研究”专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译佛经中的中西天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大典·天文典》主编;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天文学的文化哲学》。
5# 华蓥山
 韩勤 发表于: 2004-9-15 17:18:28|只看该作者

成就

  已在海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60余种,在英、美、德、韩、台、港及大陆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论文130余篇。此外还长期在京沪等地报刊杂志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作品,包括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用中国古代史料解决了“天狼星颜色问题”,用天文学手段确定了武王伐纣和孔子诞辰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准确日期。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巨大反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明若剪 发表于: 2004-9-3 19:48:16|只看该作者

作品

编著作品
  50、江晓原著:《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韩文版,(韩国)Bada出版社,2008。
  49、霍斯金主编、江晓原、关增建、钮卫星译:《剑桥插图天文学史》繁体字版,(台湾)如果出版社·大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48、江晓原主编:《当代大学读本·科学文化系列》(已出刘华杰编《科学传播读本》、章梅芳、刘兵编《性别与科学读本》、吴国盛编《技术哲学经典读本》、钮卫星、江晓原编《科学史读本》、戴吾三、刘兵编《艺术与科学读本》),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008。
  47、江晓原主编:《科学人文丛书》(已出钮卫星着《西望梵天》、刘华杰着《中国类科学》、刘兵等着《科学史与教育》、田松着《神灵世界的余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008。
  46、江晓原、刘兵主编:《我们的科学文化》(2):“阳光下的民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5、江晓原著:《天学真原》(中国文库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44、江晓原著:《我们准备好了吗?──幻想与现实中的科学》,科学出版社,2007。
  43、江晓原、刘兵主编:《我们的科学文化》(1):“科学败给迷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2、江晓原、刘兵主编:《萨顿科学史丛书》(包括《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科学的生命》《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观》《科学的历史研究》《新人文主义的桥梁》),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1、江晓原、刘兵着:《南腔北调──科学与文化之关系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0、江晓原主编:《看!科学主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9、江晓原主编:《科学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8、江晓原著:《云雨──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东方出版中心,2006。
  37、江晓原著:《小楼一夜听春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36、江晓原、钮卫星编著:《人之上升·科学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5、江晓原著:《12宫与28宿──世界历史上的星占学》(新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
  34、江晓原主编:《多元文化中的科学史──第十届国际东亚科学史会议论文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3、江晓原、钮卫星着:《中国天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2、江晓原著:《天学真原》(新版),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31、江晓原著:《星占学与传统文化》(新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0、江晓原、吴燕着:《紫金山天文台史稿──中国天文学现代化个案》,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9、江晓原著:《年年岁岁一床书》,未来书城(台湾),2004。
  28、江晓原著:《交界上的对话──二化斋科学文化论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27、江晓原、吴燕着:《紫金山天文台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26、江晓原著:《性感:一种文化解释》,海南出版社,2003。
  25、霍斯金主编、江晓原、关增建、钮卫星译:《剑桥插图天文学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2004年获中国版权协会“引进版优秀科技图书奖”
  24、江晓原著:《年年岁岁一床书──红尘中的科学文化阅读》,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23、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2、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四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1、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三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0、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9、李约瑟原著、江晓原策划:《中华科学文明史》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8、江晓原著:《江晓原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江晓原、钮卫星着:《天文西学东渐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6、江晓原著:《走来走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5、江晓原主编:《简明科学技术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4、江晓原、钮卫星着:《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002年获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3、江晓原著:《东边日出西边雨》,青岛出版社,2000。
  12、江晓原著:《天学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002年获台湾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佳作奖。
  11、江晓原、钮卫星着:《天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江晓原著:《星占》,香港中华书局,1997。
  09、江晓原、谢筠着:《周髀算经译注》(国务院古籍整理八五规划书目之一),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08、江晓原著:《历史上的星占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
  07、江晓原著:《性张力下的中国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06、江晓原、钮卫星、卢仙文着:《地位独尊的古代天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
  05、江晓原、钮卫星着:《天人之际》,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04、江晓原著:《星占学与传统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03、《天学真原》,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1992、1995、2004、2007;(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繁体字版),1995。1992年获中国图书奖一等奖。
  02、江晓原著:《中国人的性神秘》,科学出版社,1989;博远出版有限公司(台湾),1990;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
  01、江晓原著:《性在古代中国》,陕西科技出版社,1988重要著作举例:

著作
  1、《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的异域》,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准谈风月》,江晓原、王一方,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9月;
  3、《中国天文学会往事》,江晓原、陈志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4、《欧洲天文学东渐发微》,江晓原、钮卫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
  5、《中国星占学类型分析》,江晓原、钮卫星,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3月;
  6、《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的算计》,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7、主编走近科学史丛书,已出版纪志刚《数学的历史》、孙毅霖《生物学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8、《我们的科学文化·伦理能不能管科学》,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9、《老猫的书房》,江晓原口述、吴燕整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10、《想象唐朝:唐人小说》,白行简等原著,江晓原导读,侯瑞宁故事绘图,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4月;
  11、《温柔地清算科学主义》,江晓原、刘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12、《我们的国家:技术与发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13、《要科学不要主义》,江晓原、刘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14、《我们的科学文化·科学的越位》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15、李约瑟(Needham.J.)原著,柯林·罗南(Ronan.C.A.)改编,江晓原主持,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2月;
  16、《随缘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17、《性张力下的中国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18、《天学真原》,译林出版社,2011年3月;
  19、《我们的科学文化·好的归博物》,江晓原、刘兵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3# 峨眉山
 罗晖 发表于: 2004-8-29 01:10:56|只看该作者

研究

  迄今为止的研究工作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古代中西方天文学交流
  涉及古代巴比伦、埃及、印度、欧洲和伊斯兰天文学与中国的交流及相互影响。

  二、运用古代天文学资料解决当代天文学课题
  运用中国古代资料解决了困扰国际天体物理学界百余年的“天狼星颜色问题”。

  三、对古代中国天学之性质与功能研究

  四、利用天文学方法解决历史年代学问题
  确定了两千年来聚讼不已的武王伐纣年代问题,并且重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日程表。后又推算出了孔子诞辰的准确日期。

  五、中国性文化史研究
  是“文革”结束后国内最先发表性学史研究成果的学者。专著《性张力下的中国人》是这方面最新的代表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erroryou 发表于: 2004-8-28 15:09:12|只看该作者

人物履历

  江晓原,男,1955年生,科学史博士。1994年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95年任博士导师。1982年毕业后又考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988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的博士,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员,国际东亚科技医学史学会(ISHEASTM)会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性教育协会副会长,《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料》等国家级学术刊物常务编委、编委,同时担任《大学科普》特邀科学顾问、专家。已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美国传记研究所等列入数十种国际名人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1 17:18,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