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泡泡老忍者|查看: 6263|回复: 38
[军人

滞印54年老兵回国两年后返印度 将带家人定居中国

 [复制链接]
19#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7-2-11 23:48:01|只看该作者

54年坚守终圆梦:老兵王琪今日从印度乘飞机回国

原文标题:54年坚守终圆梦!老兵王琪今日从印度乘飞机回国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苑基荣]“54年,终于回家了”,2月10日晚,中国驻印度大使馆,被困印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老兵王琪见到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2月11日中国农历元宵佳节,王琪将回到祖国。
  《环球时报》记者10日参加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为王琪老人举办的欢迎仪式:大使馆挂着醒目的大红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老兵王琪回家”,使馆内放着喜庆的音乐,挂起了大红灯笼。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对王琪老人说,54年回家路,最近10天现转机。“最主要的是您的坚持,您的家国情怀。”
  1963年,年仅24岁的王琪在中印边境执行任务时误入印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的个人悲剧开始了。王琪被印方抓捕,拘禁7年后,被流放到偏僻乡村,交通阻隔,音讯难通。情况好转后,他开始同祖国的亲人联系。辗转核实,中国政府于2013年给王琪颁发了护照。但王琪老人的回家路依然漫长。
  今年春节期间,王琪老人的经历被媒体广泛报道,引起印度外交部门重视。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2月9日下午,印度外交部派车到达中央邦,接上王琪及大女儿、儿子一家3口,共5人,车辆颠簸24小时到达德里。印度外交部负责了王琪全家飞北京的机票费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公参李碧建将陪同王琪与家人回国。
  王琪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非常高兴要回到祖国,回去第一件事是见见家人和战友,接下来会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祖国的变化。马上就要回国,王琪还穿着单衣和凉鞋,10日晚,大使馆人员带着王琪家人去买冬衣、吃中餐,买一些回国的礼物。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王琪已经重新获得中国公民身份。有了印度外交部门发放的出境许可,王琪回到中国就可以申请印度签证回印度探亲。此外,中国使馆还给王琪在印度的家人发放了两年多次往返签证。
  罗照辉大使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历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都很重视王琪老人的情况,中国外交部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负责这件事,全方位督促印外交部和内政部。王毅外长近日专门作出指示。此外,还要感谢印度政府的大力配合和中外媒体的督促作用。
  据了解,罗大使在会见印度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苏杰生时,就此案向印方表示极为不满,敦促印方特事特办,尽快发出出境许可,满足老人晚年的返乡愿望。罗大使对《环球时报》说,当时给印度外交部两个选择,要么元宵节前送回,要么那天宣布。当地时间11日凌晨,王琪和家人将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回到祖国。
18#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7-2-11 20:2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滞印54年中国老兵今回陕西 计划明日扫墓探亲

源自:华商网-华商报
原文标题:岁月改变了模样 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今天是元宵节,一个团圆的节日,滞留印度54年的老兵王琪也将回家!
  广受关注的陕西老兵王琪从印度回乡探亲一事终于有了结果,华商报记者昨晚获悉,王琪和儿子一行5人将于今日上午乘国际航班飞抵北京,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再转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回到他阔别50多年的故乡。

为回家奔波30多年
  陕西乾县人王琪出生于1937年,1960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1962年底,王琪在中印边境失踪。二十多年后的1986年,王琪突然从印度一个村子里给陕西老家的哥哥写来一封,说自己这些年一直在印度,且已经成家有了子女。此时王琪母亲去世已经三年。
  30多年来,王琪依靠书信和电话同陕西的家人保持着联系,也一直在为能回家探亲做着各种努力。

5位家人同行 先到北京
  近日,在外交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协调下,王琪老人多年来的回乡探亲夙愿终成现实。据有关人员介绍,王琪将于北京时间10日晚间从印度首都新德里乘飞机前往北京,陪同人员有儿子、儿媳、孙女和一个女儿。
  王家的一名亲属昨晚向华商报记者证实,王琪老人一行将于今日上午11时许在北京下飞机。
  华商报记者获悉的王琪回乡行程为:今日下飞机后,王琪将前往外交部和迎接他的陕西亲属见面。王琪的侄子王英军告诉华商报记者,本来父亲王致远(王琪的大哥)是要亲自去北京接叔叔的,但考虑到父亲已经84岁高龄,最后决定让王英军的哥哥等人代表家人前往北京迎接叔叔的归来。今天上午,王家亲属将乘飞机到达北京。
  按照王家和有关部门的安排,在北京稍作停留休息后,王家亲属将和王琪一起乘坐今日的航班返回陕西。

计划明日回村扫墓探亲
  王琪离开陕西已经50多年,他回到故乡陕西后如何生活?据王家亲属说,王琪老人和家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被安排在咸阳市一家酒店住宿过渡。这些工作目前已经安排妥善。
  如无意外,12日王琪老人和家人将在亲属的陪伴下前往老家乾县薛录镇薛宅南村,为父母祭奠扫墓。同时看望在老家生活的二哥、弟弟以及两个妹妹等亲人。

老同学要送毕业合影
  昨晚,王琪老人的初中同学、咸阳人郭云侠阿姨打电话给华商报记者,她说同学们最近从媒体上看到王琪的消息后都特别高兴,相互转告这一喜讯,都说要小聚请王琪吃饭,并送给他当年的初中毕业合影做礼物。
  当得知王琪说这些年最想吃家乡的手擀面时,郭阿姨在电话里哈哈大笑,她对记者说“你转告他,我叫几个女同学,几个老太太亲手做面条给他吃”。

老班长约他一起相聚
  王琪老人当年在部队的班长、如今居住在武功县普集镇的张玉民老人昨晚听到王琪今日要回来的消息后,高兴地连续说了多个“好好好”。张玉民老人让记者转告他对王琪的问候,他说择日将约战友们一起和王琪相聚。
  在王琪的老家薛宅南村,昨日聚集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当地村干部和王家的亲属则负责将整个村子打扫得干净清爽,准备等候王琪老人的归来。
  华商报记者李勇钢

即时连线
中国驻印大使罗照辉:流落他乡54年欢迎您回家

  印度时间2月10日傍晚,位于印度新德里昌纳克普里的中国大使馆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气氛。这既是因为元宵节要到了,更重要的是使馆全体外交官正在恭迎一位久别的亲人──阔别祖国54年的老兵王琪“回家”。大使馆为王琪及家人举行了欢迎会。
  当地时间19时30分许(北京时间22时许),王琪及家人抵达大使馆。看到大红横幅上醒目地写着“热烈欢迎老兵王琪回家”,王琪的眼睛湿润了。
  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对王琪及其家人表示慰问。王琪说,54年了,我终于等到这一天,梦想成真了。罗照辉说,老人家您受苦了,欢迎您回家。您流落异国他乡54年,今天就要实现回家愿望,我们为您高兴,为您祈福。
  由于王琪及家人几十年一直在印度生活,不了解国内的天气情况,仍穿着凉拖、单衣。在欢迎会结束后,使馆工作人员带领王琪及家人前往当地市场购买外套、秋衣裤、厚袜子、鞋等保暖衣物。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公参随同外交部派人迎接
  昨日傍晚,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新闻处主任王滨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王琪一家五口一起回乡,王琪的儿子、儿媳、孙女和一个女儿随他一起出发,妻子和另一个女儿则因护照办理进度问题,没能同行。“昨晚6点(9日),王琪和家人已经从其居住地中央邦出发,今天(10日)傍晚刚到达新德里。”
  王滨滨介绍,王琪和家人到达新德里之后,会先去印度外交部领取出境许可,再到中国驻印大使馆办理签证。使馆将为王琪家人发放亲属团聚签证,可在1年或2年内多次往返中国。“使馆是国门的第一站,到了使馆就是踏上了中国领土,在王琪回家之前,大使及使馆外交官会对他们一家进行欢迎,对王琪表示慰问。”
  王滨滨说,考虑到王琪身体状况,最早11日凌晨出发。“考虑到王琪年龄较大,一行人数较多,语言不通,使馆方面会派主管公参及工作人员陪同王琪一家一起乘机抵达北京。外交部领事司也会派人去机场迎接。”
  王滨滨透露,大使馆一直积极协调推动王琪回乡,“罗照辉大使在同印度外交部高层接触时,明确表示元宵节在中国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希望王琪能在元宵节前回乡,和家人团聚。”因此双方同意以元宵节为时间表,倒推有关安排。
  据悉,王琪及家人将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48航班,于印度新德里时间11日凌晨3时10分(北京时间5时40分)从德里机场出发,11日上午11时25分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他们在北京不做太多停留,抵达2小时后即乘机飞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华商报记者刘苗
  王琪途中致电华商报:我要回家了 家里会迎接我们
  “我的手续都办好了!明天(11日)上午就到北京了!”昨日21时12分,王琪打电话给华商报记者,他用带着陕西口音的普通话激动地说,他已经获得印度政府的出境许可,可能于印度时间10日凌晨从新德里出发,飞往北京。
  王琪说,他和家人正在赶往位于新德里的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将在那里办理亲属团聚签证。“你告诉咱国内的媒体,我明天(11日)上午就到北京了!我还要给我家里打电话,我要回家了,他们会迎接我们。”华商报记者刘苗

“我每天都锻炼 就想健健康康回家”
  陕西老兵王琪滞留印度一事引发持续关注。此前的2月7日,华商报记者曾连线王琪,他的话还带有陕西口音,他说现在每天早起锻炼身体,希望能以健康的体魄回乡。
  王琪的儿子Vishnu不会讲中文,他用英语告诉华商报记者,他很想和父亲一起回乡探亲,他的母亲也愿意。

之前不知春节是哪天 今年知道后放炮庆祝
  华商报:您对家乡还有什么记忆吗?
  王琪:我老家在乾县,弟兄5个,大哥在咸阳,二哥和弟弟都在老家种田。我出来太久了,只记得当时家里很穷,但现在不一样了,生活变好了。我的侄儿几年前来印度看我,他跟我说现在咱们国家发展可好了,家乡变化很大,你回去都认不出来了。
  华商报:您和国内的亲人们都怎么联系?您在印度过春节吗?
  王琪:之前我给家里写过很多信,今年1月才和我大哥打了视频电话。
  我之前不知道春节是哪一天。今年2月4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官员还有咱们国家的新闻媒体来我家看望我,告诉我咱们国家的春节刚过,祝我新年快乐。他们带了1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0208元)还有一些吃的给我,我把吃的给孩子们,他们都特别高兴。大使馆的首长(大使)也给我打电话了,说正和印度政府联系,帮助我早日回家。我特别激动,高兴地放炮。我家里有炮,我带孩子们一起放炮,庆祝春节,我告诉他们,春节是中国最好的节日。我很想赶快回家,感受新年的气氛。

好多中国话都忘了 好多字也不会写了
  华商报:您的孩子都做什么工作?
  王琪:我本来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从小身体不好,他28岁时得了病,因为没有钱治去世了。现在只剩三个孩子了。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在村里当收费员,二女儿在村里做会计。二儿子也成家了,他有一个女儿,我们都在一个家里住。儿子在附近矿山一家私人公司工作,每月收入七八千卢比(约合人民币七八百元)。
  华商报:他们都会说中文吗?
  王琪:孩子们不会说中文,他们全部都说印地语。我儿子会说一些英语,我很想教他说中文,但他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所以没有学会。我在印度待了50多年了,好多中国话都忘掉了,所以说话有点说不清楚。好多中国字也不会写了。

我出生在中国日夜都在思念中国
  华商报:您身体怎样?
  王琪:原来身体不太好,有很多病,我花了很多钱看病,都看好了。现在我每天早上都锻炼身体,就想健健康康的“回家”。如果我得病了,还能回家吗?我想让乡亲们看看,咱在外国那么多年,终于回来了,身体还是很好。
  华商报:印度的妻儿支持您回乡吗?
  王琪:支持。我一定要回来。中国现在发展得很好。我出生在中国,日夜都在思念中国。
  华商报记者刘苗

王琪的弟弟:
和哥哥没有一张合影 这次要拍张全家福

  昨晚9时许,乾县薛录镇薛宅南村,74岁的王顺家灯火通明。对于即将到来的元宵节,他们一家格外期待。因为,半个世纪不曾谋面的三哥王琪将回到阔别54年的家乡。
  昨日,为了迎接三哥,王顺和家人早已将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提起三哥,王顺时不时冒出一句“想,想,太想了。”王顺说,他小时候和三哥感情非常好,现在依旧记得在咸阳上学的哥哥在放学后和他一起玩耍的场景。
  “咋能不想呢?等他回来我一定要把他紧紧抱住。”王顺说,这么多年,他无时无刻不思念哥哥,这次哥哥回来,想和哥哥睡在坑头上说一夜话。“我想知道哥哥这些年在印度是怎样度过的,过得好不好……”王顺还记得哥哥特喜欢吃面,也特意交代老伴好好给三哥擀一碗手擀面,让他尝尝家乡特有的味道。然后,带着哥哥到村里转转,让他看看家乡的变化。
  此外,王顺说自己这么多年很想三哥,却没有一张和三哥的合影,这次他们一大家子要和三哥照一张全家福。
  “父亲常说我还有个三伯,可我没见过。”王琪的侄子王耀军说,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奶奶就坐在炕上悄悄哭,那会他不知道是为啥。后来,他才知道奶奶是为三伯而哭,为了不再让奶奶伤心,一家人每到过年便不让村里来家里送慰问品。一下子过了四十几年,大门上革命军属的牌子都换了几次,可依旧没有三伯的音讯,奶奶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昨日,华商报记者从薛宅村委会了解到,村上也很重视王琪老人回来,为此村里也组织人员打扫了卫生,并安排村上的锣鼓秧歌队进行了排练,王琪老人一回来,就会敲锣打鼓夹道欢迎。
  华商报记者杨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7-2-11 17:48:01|只看该作者

滞印54年中国老兵回国 预计今日中午抵达北京

源自:央视
中国老兵王琪
中国驻印使馆人员探访滞留印度老兵王琪一家人
  ──老兵王琪,明日回国
  解说:他曾是一位中国军人,现在被大家称为“中国老兵”,七年牢狱生活,54年异国他乡。
  中国滞留印度老兵 王琪:
  (1963年)元旦放假那一天,我跟班长说我到外面去转一下,到了树林里去,到树林里转了,我就不知道路线了,我迷失路线了。
  解说:回中国、回陕西,一条走了54年的回家路,终于要抵达了。
  王英军:
  我想就是能尽快见到他(王琪)这是我爸(王琪哥哥)的心愿,比吃到什么东西都好。
  解说:《新闻1+1》今日关注:老兵王琪,明日回国
  评论员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首先咱们来看一张兄妹的家族合影,这个合影是陕西省咸阳市乾县薛寨南村,我们来看这张照片,排在第一排是老大、老二还有老四后面还是老五,老五现在已经去世了,因为这张照片是六七年前拍的,老大、老二、老四站在头一排,你一定一个悬念就出现了,老三应该在哪儿呢?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老三在哪儿,老三叫王琪,这是在印度,从咸阳一下子到了印度,这张照片是他的全家福,有他在印度的夫人、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女儿还有孙辈的孩子,照的这样的全家福。相信很多朋友这几天透过新闻知道这个老三王琪,这是一个老兵,种种因素作为一个老兵已经在印度待了54年了,他什么时候能够回家呢,在这儿要告诉各位,再隔几个小时,北京时间明天凌晨两点,他进在印度登上飞机,明天上午11点到北京家人接他回咸阳,此时他已经到了中国驻印度的大使馆里头,在关注这个新闻之前,我们还是透过一个短片先了解一下老兵王琪的故事。
  解说:这几天,一位老兵的经历,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巨大关注。今年已经78岁的中国老兵王琪,至今还有着老家陕西方言口音。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王琪跟随部队来到中印边境。1963年1月,一起偶然事件改写了他的人生。
  中国滞留印度老兵 王琪:
  (1963年)元旦放假,我跟班长说我到外面去转一下到了树林里去,到树林里转了,我就不知道路线了 我迷失路线了。
  解说:迷路后,王琪遇到了印度红十字会的车,随后被带到印度境内。之后,印度政府以“间谍罪”为由将王琪投入监狱关了7年。获释后的王琪又被安置到了印度南部偏远的蒂罗迪村。语言不通也没有朋友,几乎与外界隔绝。再加上印度政府对他的行踪监视,直到1986年他才有机会向陕西老家寄出第一封家书。1975年,王琪与当地一个穷人家的女儿结婚并有了四个孩子。
  王琪的妻子 苏希拉:
  他是外国人,他不了解我们,我们也不了解他,村里人说他是个好人,孤单单的一个人在村里生活,所以我们家人就把我嫁给了他,婚后我们有了孩子,他是个好人孩子们都喜欢他。
  解说:王琪说,他在印度漂泊的50多年中,有47年是在替若地村度过的。村民对他非常好,人们没有因为他是中国人而排挤他,家里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没有受到欺负。
  如今,王琪的儿子在当地一家公司里当会计,每月能挣8000卢比,相当于800元人民币的收入,而全家就是靠这笔收入维持生计。
  替若地村私营公司老板 卡马尔·阿里:
  我认识王琪好长时间了,他是一个好人,从不卷入一些是非中,在生活中他不得不面临好多问题,我们也总是以各种方式来帮助他,每个村民都希望他能早点回到中国,因为这是他长年的心愿。
  解说:从1977年开始,王琪就开始向印度政府提出回国申请,但是他的请求都如石沉大海。后来他开始向中国驻印度使馆求援,中国驻印使馆经多方核实,在2013年向他颁发了中国护照。
  就在今天,在中国外交部门的帮助下,这名滞留印度54年的中国老兵,已经与家人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明天他就将乘飞机回到祖国,回到陕西老家。
  白岩松:
  刚才前方的记者也告诉我们,其实马上就到大使馆了,堵车,印度的堵车情况非常非常严重,因此现在没到,我们马上连线前方的记者王建兵,王建兵你好。
  王建兵:
  你好岩松。
  白岩松:
  老人今天因为再隔几个小时就登上回国的飞机了,这一路,从他的家到咱们大使馆是怎么样的行程,一行几人相关的准备做得怎么样了?
  王建兵:
  从昨天,大概当地时间三点钟,就开始登上回家的旅程,可以说是54年的行程到最后一刻,路上走的也是非常非常艰难,从他的家乡如果坐飞机还得需要一小时45分钟,到了城市还要坐三到四个小时汽车才能赶到他这个偏僻的农村,他昨天晚上坐车,一路上基本上24小时,马不停蹄,到今天下午大概两三点钟才到了新德里,非常辛苦。但是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跟他打电话,包括跟他儿子打电话联络,看他们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因为能终于回到家了,要办一些护照,办出境许可证,这是他多年盼望已久的事情,听上去他们的状态还是非常好的。
  今天他们行程排的非常满,因为整个事情都是在回家的路上。到了新德里以后,他们第一个时间是去了印度人外国人居住办公室到那里办理出境的许可证明,这个证明也是王琪老人多年一直要求的重要的文件,只有这样的文件他才能够离境,离开印度回到中国。
  此外,他们还去了印度外交部,去拿他们一行大概另外有四个家属的印度护照,拿着这个护照来中国驻印度使馆签探亲的签证。现在到了最后一部分,王琪老人他们一家五人从当地中央帮的招待所来咱们使馆,现在正在来使馆的路上,因为印度的交通非常非常的拥堵,现在是高峰时期,所以说路上不是很顺,但是我估计在15分钟到半个小时也会到中国驻印度使馆。
  现在使馆也是张灯结彩,周围放着咱们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有大背板上写着字:欢迎中国老兵王琪回家。所以上看去都是喜气洋洋的一片,非常祥和的气氛,大家包括使馆的很多工作人员,亲属都聚在这起来目睹这样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性的一刻。
  白岩松:
  建兵,他这次回来之后是探亲,据你了解老人是否有探亲之后将来做一个抉择,回国带家人定居这样的准备?
  王建兵:
  从他个人来说,我们大概几天之前到他的家乡采访,问了很多这样细节的问题,关于他是否以后在中国来居住,这个话题谈了很多次,因为是这样的情况,他说首先这次带家人,特别是让儿子回中国看看,看那边情况怎么样,是否适合他进行未来的生活,比如说养老,因为他特别关心未来老了以后怎么办,因为他现在在印度的生活状况非常不乐观,整个家庭所有人生活支出主要靠他儿子800块钱人民币的收入,尽管印度的生活支出非常低,但是800块钱支出,大概五到六人的支出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希望能够有机会到中国看一下,回到他的家乡如果那边能够养老的话,他希望以后能够在中国养老。
  此外他也希望让儿子到中国工作,他们非常担心,有几个方面担心,第一个方面就是说,西安老家和印度南部温差非常非常大,气候变化很大,那边比较寒冷,这边四季如春,所以气候上会有一个担忧是否适应。还有一个是语言方面,他的家人在当地都是说的印第语,他现在汉语还是不错的能够比较流利的说,但是家人的语言方面可能有一些问题,还有就是文化差异,他比较担心这方面的差异适应起来比较难,他儿子后来跟我们说,他说他爸在哪里,他愿意跟着他爸去,他愿意现在就学汉语,他太太是印度人,但是她也说了,王琪老人在哪里,我就跟他去哪里,因为他就是我们家里的顶梁柱。
  白岩松:
  建兵,在你了解和采访过程中,老人为这么年里头为这次回家做心理包括身体的准备有哪些细节是让你印象非常深的?
  王建兵:
  这个细节非常让我感动,54年在印度南部非常荒原的地方,因为周围没有一个是中国人,就是说他没有任何机会说中文吃中国饭,去表达这样的思乡之苦,这么多年把能够坚持下来,这就是一个奇迹。此外,他跟当地老百姓相处非常好,我看他们真是打成一片,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他也不断在提一及当地老百姓对他的关心关怀和支柱,他对印度老百姓是充满了感激之情,有人在采访中说,我们其实是非常舍不得王琪老人回到中国,他是那么好,那么爱帮助人。但是因为他这么多年一直要求自己回到中国,所以他这种回国心情之切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也希望他能够尽早的实现自己的愿望。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感动,就是说,他其实78岁的老人我开始去采访之前,我想可能都是那种,因为印度生活条件不是特别的好,很多人到了六七十岁,走路不太好,弯腰驼背的,但是我看到王琪老人,他非常的精瘦,走路非常有劲,后来我跟他聊天多了,我说老爷子你身体怎么会那么好,他说其实你看我每天都要锻炼身体的,我说你怎么锻炼身体,他说你看我每天早晨五点起床,我要做一套操,我说你做什么操,做给我看看,后来我一看居然是做了一套跟印度瑜珈操,很多动作对我们现年轻人来说做起来都非常难,有这种抬腿、扭胯、扭身子,要去抱脚尖很多的比较难做的柔韧性动作,但是他都做得非常好。他已经做了40年了,后来我说你为什么要做40年,坚持这个事情,他说我一定要把身体锻炼的好好的,能够有好的身体才能够顶到最后回到中国的那一天,所以说我听了这些话,真的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他每天除了锻炼身体之外,还要去到外面再走走看看,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他其实这么多年,能够坚持下来,一个是这种非常的强烈的回到中国的心,还有就是他的身体上不断的锻炼,使自己从身体上和心理上能够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白岩松:
  好,非常感谢建兵带给我们的介绍,另外拜托您一件事,一会儿见到老人的时候,一定要替我们跟老人说两句话,第一个这50多年您辛苦了,第二个提前祝他中秋节快乐,并且一路顺风。
  好,接下来我们连线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公使衔参赞李碧建,李参赞您好。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公使衔参赞 李碧建:
  岩松你好。
  白岩松:
  首先有一个问题,刚才透过一个图片我们已经看到了,大使馆为老人一会儿要来到大使馆准备了一个欢迎仪式,还有这样的横幅,这方面的考虑是什么样的,一会儿能不能透露一下欢迎仪式的小程序是什么样的?
  李碧建:
  岩松你好,王琪老人这次顺利回国,元宵节圆了一个回家梦,可以说这是中印两国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保护,是我们外交官的使命,工作还没有告一段落,只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那么王琪老人及家人顺利回国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废,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一会儿王琪老人会来到使馆,我们使馆全体馆员会在使馆大厅迎接他、欢迎他,那么罗照辉大使和大使夫人等人也会会见他,转达我们的慰问。
  白岩松:
  好,一会儿有问题我们再继续进行沟通,另外的确心有点急了,这一急把应该说元宵节快乐都已经祝人家中秋节快乐了。还是得先祝元宵节快乐,接着再有机会在国内继续祝他中秋节快乐,直至给他拜年,把最好在这儿定居,相信咸阳他的老家会把一切都安顿好,我非常愿意相信,他会最终做出抉择,回国定居,家人也都跟他在一起。那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继续向下流传。好了,说到家里人对他的牵挂,接下来也是我们要关注的内容,来一起看一下。
  解说:“一定要再见一面,我们都老了。”这是一个84岁老人对于弟弟的期盼。王致远是王琪的大哥,在与三弟王琪阔别54年后,如今,再见,兄弟姐妹们也都儿孙满堂、两鬓斑白。
  侄子 王英军:
  终于盼到头了,终于给他母亲一个交代了,他的心,他的梦想真的成了,我明显感觉到我今天下午接到通知,我赶快跑到家,我就说好消息明天回来了,接到通知全家回来,我爸高兴,我能感觉得出来,太好了。
  解说:王琪的老家,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薛寨南村,家有四位兄弟两位姐妹;如今老家的房子已经是白墙青瓦,大门上贴着家业兴旺的春联;54年后,一家人终于可以见到远在异国的兄弟王琪了。
  王英军:
  我现在的话就准备给他找一个最温馨的一个住的,吃的,我们给他安排,所有的房间进行布置,我们家一个哥,一个兄弟,一个亲戚朋友包括今天下午我妈的亲戚,整个做一个准备一个亲情团。
  解说:除了兴奋还是兴奋,因为一大家子人中,除了侄子在印度见过他,其他家人直到今年才有机会第一次,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见到彼此!“老多啦,都认不出了。”这是大哥王致远的感慨!而2013年,王英军以游客的身份专程去了趟印度,见到了阔别50多年的三叔,也带去了思念多年的家乡礼物。
  王英军:
  当时我去的时候,我问你要什么东西,他说什么都不要,只要给我带一本新华字典,他的字典是旧的,他不能把中国忘掉,第二他说你给我拿一双布鞋,因为过去的话布鞋是我们村上他走的时候穿的布鞋,就是家乡的情。
  解说:如今,兄弟姐妹6人,终于能再次团圆了,然而,王琪的母亲却没有机会再亲自抚摸一下自己的儿子!
  王英军:
  因为奶奶让我爸爸去找他弟,最后没有找到,我奶奶去世,我们在合适的时候要带他回去,让他自己到他妈妈的坟山磕头上香。
  解说:事实上,2月4日,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与王琪通了电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大使馆向王琪表示了敬意和慰问。并表示会加紧和印度政府、中国国内有关部门密切沟通。相信王琪回中国探望亲人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而王英军也受到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来的短信,表示:关于您叔叔王琪先生拟回国事,我们会尽力协调印度政府,如成功,他可能再也回不到印度,只能在中国养老,使馆需要您们亲属签字,承诺王琪回国后的养老问题由你们负责,使馆才能做进一步协调。
  同一天,印度外交部表示,正在确定涉及王琪案件的细节,并研究如何更好地处理此事。
  时隔两天,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陆慷,在2月6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相信在中印双方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尊重王琪老人本人意愿的前提下,这个事情能够获得圆满解决。
  白岩松:
  好,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公使衔参赞李碧建。李参赞,就自打你们知道王琪老人的消息之后,就开始启动这样的回国的议程,在这个过程中难,难在哪儿?
  李碧建:
  很多困难,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说得完的,这些年使馆的外交官几乎每个月都会和王琪老人联系,提供一些资助,老人的想法也在不断的变化,一切以当事人的意愿为主,当老人下定决心要回国的时候,罗照辉大使立即向印度外交部高层交涉,尤其是提出老人回国的时间表,及元宵节之前,以慰老人和国人,敦促印度外交部等官员抓紧落实,使馆相关负责人多次向印度内政部、国防部等方面进行交涉做工作,这些年来上百次的交涉,高层到具体办案,层面的打交道,终于看到老人回家的这一天,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白岩松:
  你整个全程参与这样的过程当中,您刚才谈到,我们大使跟印度外交部之间的沟通,能够拥有今天再隔几个小时,老人家登上飞机,最后双方都特事特办的意思在里头?
  李碧建:
  其实是,这次王琪老人能够顺利回国,印度方面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从中央政府、印度外国部、内政部、国防部等方面全力的提供了帮助和协助,王琪老人所在的中央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为他顺利回国提供了很大帮助。我们在工作当中,主要是给他发护照的问题,护照的核查中国国籍身份的认定,简单一句话说,说的很简单确实需要驻外使领馆和国内,包括外交、民政军方、地方政府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解决,王琪老人的事情使馆在不断和印度外交部、内政部、国防部进行密切的沟通协调,年代久远、资料的寻访、语言的问题都是双方努力下一步步得到圆满解决,我们对这次能够看到王琪老人及家人,能够顺利回国探亲,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
  白岩松:
  您刚才第一次连线说了,并不是踏上飞机这个事情就结束了,你跟陕西咸阳政府或者地方政府这方面是否有所沟通?
  李碧建:
  我们使馆一直在跟陕西省政府相关的部门,以及咸阳市政府相关的部门,特别是王琪老人所在的家乡地方政府部门一直保持沟通,对王琪老人回国探亲,相关方面的安排,一直在做非常密切的沟通和协调,目前来看各项工作都安排的井然有序,我们相信在陕西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王琪老人及其家人这次回国探亲会取得圆满的成功,他会非常满意的。
  白岩松:
  我们也期待他和家人定居陕西安度晚年。好了,还有一个问题,也有一个老兵跟他的情况有类似,但是国内没有家属了,自己可能说就不好回国了,你们怎么看待这个老兵的情况?
  李碧建:
  另外一个老兵就是据我们了解,他的名字叫刘树荣老人,他是出生于1939年,是重庆市江津人,于1961年误入印度边境被扣,1969年被印度政府释放,后在蒂罗迪村娶妻生子。
  白岩松:
  抱歉,李参赞,因为直播的时间因素,就先说到这儿,之后我们再去详细了解,祝老人一路顺风。
16#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7-2-11 13:28:11|只看该作者

探访滞留印度54年中国老兵家乡:静待离人归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探访滞印54年中国老兵家乡:静待离人归

滞印54年中国老兵家乡咸阳薛宅南村。 梅镱泷 摄
  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 阿琳娜 张远
  陕西乾县的薛宅南村在地图上并不显眼,但随着一名滞留印度的中国老兵即将归来,此间成为各方聚焦的“热点”。10日,中新社记者赶赴位于关中平原中部的乾县薛宅南村,实地探访滞留印度54年中国老兵王琪的故乡。
  “从没见过那个在印度的爷爷,我是从小听着有关他的故事长大的,但我对于爷爷即将回国这件事,充满期待。”王琪的侄孙王松对记者笑言。
滞印54年中国老兵家乡咸阳薛宅南村。 梅镱泷 摄
  据悉,王琪及其家人已于10日抵达新德里,将于11日凌晨启程返回中国。
  1963年,中国士兵王琪在中印边界地区的树林中迷路。两天后,经过的印度红十字会救援车将他带走并交给了印度军方,印度军方则以“间谍罪”将他在监狱里关押7年。他出狱后被印度方面安排到一个偏僻农村生活,但他从未放弃返回中国的想法。
  2012年,王琪向中国驻印度使馆求助。由于时隔多年,王琪已无法提供任何身份证明,使馆迅速与国内相关部门和亲属核实并确认他的身份。2013年5月,王琪拿到了自己的中国护照。
滞印54年中国老兵王琪的四弟王顺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燕武 摄
  王琪的大哥王致远告诉记者,王琪此次将携妻子,儿子和两个女儿一起回国。“王琪这次回来就不走了,他们一家人抵达咸阳后,将先在酒店住下,而后再回农村老家。”
  据王琪的侄子王战军介绍,他们的家族目前已有成员三四十人,在村中算是个大户。就他自己而言,现在就是静静地等着三叔回家。
  在薛宅南村,记者看到当地村民对于外界突如其来的“关注”大多显得较为平静。村中多数人家的大门紧闭,颇为安静。
  谈及王琪第一次与家里人通信的情形,王战军坦言:“当时来信写的全是英文,村里也没人能看懂,后来我大伯(王致远)到咸阳市找人翻译,来信大致内容是告诉家人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居住的地址等信息。”
滞印54年中国老兵王琪的侄子王战军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燕武 摄
  “三叔的孩子跟我是堂兄弟,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血缘的联系让我此次很想见到他。”王战军表示。
  记者在薛宅南村看到,王琪的四弟王顺家门头贴着的对联写着“家业兴事事如意”,而他“盼兄归来”的心情颇为迫切,“我哥回来后,我给他腾出一间房子住,他想吃一碗家乡的面条,我给他擀面。”
  “当年我在村里时,他在西安念书,不经常回来,1963年后他就‘失踪’了。”王琪当年的邻居王志奇现已72岁,他想在王琪回家后去向这个当年的老邻居问个好。
  这个安静的关中农村,在静静等候一位离人的归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7-2-11 12:48:00|只看该作者

滞留印度老兵今夜返回 预计明日中午抵达北京

源自:央视
  当地时间晚上7时,王琪老人和四位亲属到中国驻印度使馆,感谢使馆为他回国所做出的巨大努力。王琪自1963年至今,流落异国54年,今夜,他将搭乘国航CA 948返回中国,预计明日中午抵达北京。最念是故乡,欢迎老兵回家!
14#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7-2-11 08:4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老兵滞留印度54年 有望明日启程回国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滞印54年 中国老兵有望明日启程回国

  根据央视记者从中国驻印度使馆了解到的消息,滞留印度54年的中国老兵王琪有望11号启程回国。
  王琪老人和儿子9号启程前往新德里办理出境相关手续,计划到印度外交部领取出境许可文件,随后到中国驻印度使馆进行答谢,同时为随行的四位家属办理中国签证。他们原本想今天搭乘飞机返回中国,不过后来行程有所变化,打算在新德里稍作休整,一切顺利的话预计会在11号启程返回中国。
  即将回国的王琪老人喜出望外,他说心已回到了陕西老家,回家后最想吃一碗家乡的手擀面。
  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期间,王琪随部队前往印度。1963年1月,王琪一次外出时在森林里迷路,之后被印方抓获并以间谍罪被判入狱七年。释放后,王琪被安排到印度南部偏僻的农村生活了47年。
  从1977年起,王琪老人一直向印度政府提出回国申请,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印度有关部门的回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7-2-11 00:48:04|只看该作者

滞留印度老兵兄弟:母亲一看见军人就会想起他

源自:法制晚报
原文标题:滞留印度老兵计划今回国 已流落印度54年 印外交部已通知其全家办理护照 回家是王琪老人最大心愿

  法制晚报讯(记者:黎史翔)近日,年近八旬的中国老兵王琪滞留印度50余载,苦苦期盼回国探亲的新闻揪住了大家的心。
  据央视消息,王琪和儿子计划2月10日乘飞机返回中国。王琪老人表示,回家是最大的心愿。
  1963年中印战争后,当时25岁的中国士兵王琪在森林迷路,被印方抓获被以间谍罪入狱7年,后被安排在印度偏僻农村。中国驻印度使馆一直为王琪回国努力着。

终于如愿计划今日返回中国最想吃家乡的手擀面
  据央视报道,日前,印度外交部通知王琪全家办理印度公民护照。王琪和儿子计划2月10日乘飞机返回中国。他说最想吃家乡的手擀面。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31日报道,1963年中印战争停火数个星期后,测绘兵王琪意外地闯进了印度境内被抓,之后再没法离开印度。
  王琪被抓之后入狱7年,在1969年获释,但是再也没有能够返回中国同家人见面。随后,他在当地结婚生子,学会了印地语,也取了印度名字拉杰·巴哈杜尔。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官员2月1日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方面“一直就此同老兵王琪及其亲属、同印度有关部门保持密切接触”,并相信“此事一定能够获得圆满解决”。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6日表示,中国驻印度使馆已在2013年为老人颁发了为期10年的中国护照,并从那时起每年向其提供一定的生活资助。“我们相信,在中印双方共同努力下,在尊重当事人本人意愿的前提下,此事一定能够得到圆满解决。”陆慷说。

兄弟讲述“王琪失踪后母亲一看见军人就会想起他”
  据中新网报道,王琪的老家在陕西咸阳市乾县薛寨南村。王琪的四弟王顺介绍说,家中有兄弟姐妹共7人,在村中也算是个大户。王琪是家里的老三,后来当了兵。
  “母亲至死都在念叨着老三。”王顺告诉记者,王琪失踪后母亲一看见军人就会想起他,情绪激动。说到此处,王顺老泪纵横。王顺回忆,大约30年前,家里第一次收到了王琪的来信,这才知道了他的情况,知道他还活着。在此之前,老大王致远已数次前往部队打听王琪的下落,但都没有结果。
  84岁的王致远6日对记者说,三弟王琪这一失踪就是50多年,如今兄弟姐妹们也都儿孙满堂、两鬓斑白了。
  王致远告诉记者,王琪在印度的生活并不好,他住在偏远的乡下,很穷困。“我们之前通过几次电话,有书信来往,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王致远告诉记者,王琪在印度坐了7年牢,随后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劳动,之前也开过小商店糊口。
  王致远说,2月4日,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与王琪通了电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大使馆向王琪表示了敬意和慰问。并表示会加紧和印度政府、中国国内有关部门密切沟通。相信王琪回中国探望亲人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据王致远介绍,王琪后来和当地女子结婚,生有两男两女。据了解,王琪表示母亲去世时未能回国,一直心存遗憾,他一定要回国看看健在的亲人。他在印度的妻子儿女也支持自己回国,他已向印度政府明确表示希望回中国去,越早越好。
  “他告诉我,哥,你等着,我一定要回来。我们都老了,一定要再见到你们。”王致远说。

另一老兵表示国内已无亲人愿在印度安度余生
  记者了解到,除了王琪外,还有另外一位中国老兵同样被滞留在印度的中央邦蒂罗迪村,和王琪同村,名叫刘树荣。
  据王琪透露,刘树荣来自重庆江津,有两子两女。2月4日,中国驻印度大使馆领事参赞闫晓策率队探望了王琪和刘树荣两位老人。但刘树荣表示不回国,他已在印度安家,国内已无亲人,愿在印度安度余生。
  7日下午,记者试图通过中国驻印使馆联系刘树荣老人时,使馆新闻处工作人员透露称,刘树荣目前中文已经非常不清楚,也无法使用英文,只能用印地语沟通交流。“(他)说中文非常费劲,只会一点点四川话,说不了几句就会转成印地语来交流。”
  对于老人不回国的想法,使馆也非常理解,“20多岁就出来了,现在已经80来岁,更何况国内已经没有什么亲人。”该工作人员称,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许多久居国外的华侨华人有着相似的想法。此外使馆还表示,使馆尊重老人意愿,并且将对其生活提供必要协助。
  整理/记者 黎史翔
  综合央视、《成都商报》等
12#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7-2-10 09:28:00|只看该作者

滞留印度54年老兵王琪有望近日回国

源自:央视

  [滞留印度54年 老兵王琪有望近日回国!]日前,印度外交部通知王琪全家办理印度公民护照。王琪和儿子计划2月10日乘飞机返回中国。他说最想吃家乡的手擀面。1963年中印战争后,王淇在森林迷路,被印方抓获被以间谍罪入狱7年,后被安排在印度偏僻农村。中国使馆一直为王琪回国努力着。(央视记者王建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7-2-8 02:28:00|只看该作者

留印50年中国老兵:我不是战俘 并未投降印度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对谈留印中国老兵:我不是战俘,并未投降印度

  [观察者网综合]就在中国人今年春节阖家团聚之时,一名年逾八旬的中国老兵还在印度农村苦苦盼望着回国看看亲人──日前,这名中国老兵的故事经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后引起国人高度关注。
  这名老兵当年是“逃兵”?5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他一直想回家却回不了家?印度为什么不给他发离境许可?如今舆论的力量又能否助他尽早回家?
  近日,参考消息网-锐参考记者和《环球时报》记者分别采访了老兵王琪,他讲述了受困印度多年的原因,观察者网综编如下:

他说自己不是“战俘”,且当年并未“投降”
  根据BBC的报道,1963年中印战争停火数个星期后,中国军队测绘兵王琪在边境地区意外被扣留,之后再没法离开印度,于是他的思乡之情也绵延了50多年。

王琪老人的简陋小院

  BBC报道说,印度当局到今天仍不能确定王琪是否是“战俘”。而提及这一点,王琪本人则态度坚决地告诉记者,他并非“战俘”,且当年并未“投降”。
  王琪老人告诉记者,1963年1月1日,他在中印边境地区的树林深处迷路。迷失两天之后,他遇到从树林经过的印度红字会救援车,他本能地向他们申请救援。印度红十字会把王琪从中印边界带到印度军营,途中王琪看到中国红十会的救援车,但正当他向中国红十字会救援车呼喊之时,印方人员却捂住他的嘴。
  另据《环球时报》,当时王琪请假出营地游玩,却误入附近森林迷路,由于附近森林虎狼出没,王琪向遇到的一辆印度红十字会的汽车求救。王琪当时认为,中印战争已经结束,中国释放了大批印度战俘,印度也会把他送回中国。
  后来,印度军方人员把他送到德里,并以“间谍罪”的名义在旁遮普关押他七年之久,期间对他进行拷打询问。直到1969年当地法院下令释放他。自此,王琪失去了与家人的之间的联系。

印度监狱对王琪的释放证明

  1969年,印度政府通过欺骗的方式把王琪带到中央邦一个偏僻的农村,从此他在“活监狱”中开始以种种方式寻求自己的回国之路。
  据《环球时报》报道,1969年监押结束后,印度政府问王琪接下来怎么办,王琪说回国,印度政府告诉他几天后送其回国。但实际上,王琪却被送到了中央邦蒂罗迪村。蒂罗迪村位于一个铁矿山附近,印度政府的异己分子、中国士兵、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国的回归人员,都安置在这里。在当时,蒂罗迪村就是一个流放各种人的地方,四周是湖泊和森林,出去的路被封死,四周一片荒凉。
  王琪起先在当地的一家面粉厂工作,并与当地的一名女子结婚。婚后,王琪与爱人抚育了4名孩子,并且学会了印地语。期间,王琪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印度各级政府寻求帮助。但当时印度政府对他的书信严加管控,以致数万封信件石沉大海。

王琦1975年结婚时的照片

  在当地生活期间,王琪开办了一个小型店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他在当地盖起了自己的房屋。
  《环球时报》援引王琪讲述,因为想家,有时候哭一晚上枕头都湿透了。当地民众很同情王琪,对他也很好,只是警察经常刁难他,由于开商店时没有行贿,被警察打折了一条腿,记者看到了其腿上的伤疤。由于王琪与当地一名退休高官关系较好,在这名官员的干预下,当地警察局局长被调走,王琪的境况才有了好转。
  正当生活步入正轨之时,不幸降临在这个家庭中。28岁的大儿子由于疾病不幸离世,王琪也因为爱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后,他意识到,一定要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等到回国之日。从此,他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开始锻炼身体,并积极与外界交流沟通,通过各种方式寻求帮助。
  他仍然继续向印度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申请回到中国,但还是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王琪老人的申请书

印度网友:“读这个故事会哭”
  王琪老人的故事经外媒报道后,获得了中印网友的共鸣。BBC梳理了部分印度网民的留言,多数网友都称王琪的故事“真实感人”──


印度网友们是这样说的──
  Mirza Asif Aslam:这件事触动了我们的心,我们向神祈祷,愿他早日回家。
  Yousuf Siddiqui:对于这名不幸的中国士兵的真实感人的故事,我对BBC表达敬意。印度政府应该立即采取行动让他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们印度人为他祈祷,希望他早日见到家人。
  Pabitra Mohan Samal:事情令人感动。应该让他回到祖国。
  Sanju Subhash Vaghela:很好的故事,有爱,有曲折。应该拍一部电影。如果成龙能拍这部电影,一定非常好。
  Raj Ahsan:读一个故事会哭,并不经常发生。这个故事能让人哭。神保佑他,让他的愿望实现。
  Deep Narain:应该让他能够回中国。如果我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想哭,那他是如何度过这54年的呢。政府应该满足他的愿望。

看到祖国亲人来看望,王琪老人高兴的合不拢嘴

中国驻印使馆帮发护照,但回国卡在获得印度出境许可上
  2012年,王琪老人向中国驻印度使馆求助,他表示没有任何身份证明,要求申请中国护照。中国驻印使馆迅速与国内相关部门和亲属核实王琪身份,由于与国内失联久远,经国内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反复核实,才确认了王琪的身份。2013年5月,当王琪拿到中国护照那一刻,老人激动万分。
  虽然王琪老人有了护照,但要离开印度回国,还需要取得印度出境许可。经记者了解,中国驻印大使馆一直在做印度政府的工作。中国驻印大使罗照辉就此专门与印度外交部高级官员联系,要求印方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尽快为王琪颁发出境许可,满足老人重回故里的愿望。今年2月4日、大年初八,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向王琪打来电话。罗照辉说,这么多年你流落异国他乡,受了很多苦,很不容易。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大使馆向你表示敬意和慰问!
  王琪说,感谢罗大使的关心慰问,感谢祖国和中国使馆派人来家里看望我。街坊邻居、地方官员现在都聚在我家,替我高兴,盼望我尽快回国与亲人团聚。几年前母亲去世时我未能回国,一直心存遗憾,一定要回国看看健在的亲人。在印度的妻子儿女也支持我回国。我已向印度政府明确表示,希望回中国去,越早越好。希望中国政府和中国使馆帮助我尽早回国。

王琪老人与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通话

王琪家人:不管他走到哪里,一定陪伴在他身旁
  王琪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年纪的原因,他很想尽快能够回归故土。他说,如此焦急等待回家全部离不开一个“情”字。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到家乡去母亲的墓前祭拜,去看看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家中的亲人。更为重要的是,他希望祖国的亲人知道在印度还有亲人,即使自己百年之后,双方也能建立起联系。

王琪老人一家合影

  王琪的老婆Sushila(苏希拉)对记者说,是命运将两人捆绑在一起。将来不管他走到哪里,她一定陪伴在他身旁。尽管回国之路如此艰难,她也会一直支持他、陪伴他。
  王琪的小儿子Vishinu Wang(维欣努·王)对记者表示,他很希望到中国去。尽管前期存在语言的障碍,但有父亲的帮助他会尽快学会汉语,并融入当地生活。
  当地村庄的民众对于王琪回故乡看一看表示极大地支持。一名叫苏累吉的村民对记者说,王琪是一位和蔼可亲之人,他在当地与印度民众相处的十分友善。他们对王琪回故乡的意愿表示极大地支持,毕竟在这里生活五十多年了,如果机会和条件应该回到中国去看一看。
  2月4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表态说,将尽快与内政部对此事进行磋商并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同时中国驻印大使馆也在积极与印度外交部、内政部沟通交流。在各方努力下,也许王琦老人的回国之路,有望进入倒计时。
  (文/李明)
10#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7-2-7 10:48:00|只看该作者

中国老兵被困印度54年:母亲至死都在念叨着他

源自:中国新闻网
王琪的亲属们在向记者介绍情况。 张远 摄
  中新网咸阳2月6日消息,题:中国老兵被困印度54年:哥,你等着我!
  中新网记者 张远
  “一定要再见一面,我们都老了。”84岁的王致远6日对记者说,三弟王琪这一失踪就是50多年,如今兄弟姐妹们也都儿孙满堂、两鬓斑白了。
  1963年,25岁的中国士兵王琪因迷路误入印度,此后便一直不能离开印度,一别就是50多年。
  记者6日前往王琪的老家陕西咸阳市乾县薛寨南村,白墙青瓦的大门上贴着家业兴旺的春联,王琪的兄弟子侄以及儿孙们正在家中团聚。
  据王琪的四弟王顺介绍,家中有兄弟姐妹共7人,在村中也算是个大户。王琪是家里的老三,后来当了兵。
  “母亲62岁去世,至死都在念叨着老三。”王顺告诉记者,王琪失踪后母亲一看见军人就会想起他,情绪激动。说到此处,王顺老泪纵横。
  王顺回忆,大约30年前,家里第一次收到了王琪的来信,这才知道了他的情况,知道他还活着。在此之前,老大王致远已数次前往部队打听王琪的下落,但都没有结果。
  “三哥此后也写了不少信回来,说他一直很挂念母亲,想要回来。母亲去世后,家人也在回信中骗他说一切安好。”王顺说,每年清明祭奠时,家人都会替王琪上炷香。
  记者随后来到王琪的大哥王致远家中。王致远告诉记者,王琪在印度的生活并不好,他住在偏远的乡下,很穷困。
  “我们之前通过几次电话,有书信来往,对他的情况比较了解。”王致远告诉记者,王琪在印度坐了7年牢,随后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劳动,之前也开过小商店糊口。
  据王致远介绍,王琪后来和当地女子结婚,生有两男两女。“但他一直想回到家乡来,所以没有加入印度国籍。”王致远说。
  2013年,王致远的儿子王英军以游客的身份专程去了趟印度,见到了阔别50多年的三叔,也带去了家人制作的布鞋,这几双布鞋是王琪在信中特别提出让带去的。
  “受了一辈子苦啊,前几年才有的手机。年前跟他视频通话了一次,老多啦,都认不出了。”王致远感叹,儿子在酒店见到了他三叔,因为老三穿着破烂不能进酒店,儿子还给买了套衣服,给门迎付了点小费才得以进去。
  王致远说,2月4日,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与王琪通了电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大使馆向王琪表示了敬意和慰问。并表示会加紧和印度政府、中国国内有关部门密切沟通。相信王琪回中国探望亲人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王致远向记者出示了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给儿子王英军的短信:关于您叔叔王琪先生拟回国事,我们会尽力协调印度政府,如成功,他可能再也回不到印度,只能在中国养老,使馆需要您们亲属签字承诺王琪回国后的养老问题由你们负责,使馆才能做进一步协调。
  据了解,王琪表示母亲去世时未能回国,一直心存遗憾,他一定要回国看看健在的亲人。他在印度的妻子儿女也支持自己回国,他已向印度政府明确表示希望回中国去,越早越好。
  “他告诉我,哥,你等着,我一定要回来,我们都老了,一定要再见到你们。”王致远说。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15:04,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