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午夜思|查看: 15565|回复: 62
[官员

李礼辉:警惕Diem成超主权数字货币把数字人民币打造成全球最佳

 [复制链接]
54#
 灰大狼 发表于: 2021-1-5 10:04:57|只看该作者

李礼辉:探索我国主导的全球化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原文标题:创新、发展与监管高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来源:清华大学

  2020年12月31日,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办的“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与监管”高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会上《数字金融:未来已来》新书重磅发布。会议邀请了相关行业的技术领袖、专家学者和精英代表深入探讨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给金融理论、实践和监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主任罗玫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开始,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经管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白重恩,对参加座谈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研究机构需要能够基于客观事实做出更多系统性的、讲学理的分析,为政策制定者和意见领袖提供重要引导。他指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及在此大背景下金融科技、数据资产、数字货币等一系列数字金融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给金融理论、实践和监管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经管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顾问委员戴琼海在发表主题演讲中指出数字金融已成为全球金融领域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新一代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之下,传统资产的数字化和数字经济中核心要素的资产化正支撑起以数字化和数字经济为核心的要素资产来做金融创新的实践。另外,戴琼海院士肯定了清华经管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区块链、数字货币、数字金融、多方计算、数据资产等多个方面取得的社会和学术影响力,并对未来在未知金融领域的持续探索作出展望。他认为数字金融领域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是我国后发的重要优势所在,特别是中心主任罗玫教授在2020年开设了线上课程《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在“学习强国”和“学堂在线”平台学习人数已达到了60多万人次,对于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基础知识普及效果非常明显。
  清华经管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顾问委员谢平从数字金融的业务模式和盈利视角对数字金融的监管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首先是进行金融业务服务的公司必须持有牌照,其次是以7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互联网贷款监管办法》、6月发布的《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合作的规定。另外,是应加强对支付公司和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监管及注重对消费者和个人金融数据的保护。
  清华经管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顾问委员李礼辉就虚拟货币、法定数字货币及超主权的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发表了看法。他指出,如何能满足适用于我国规模化可靠应用的需求、如何进行必要的数字金融制度的建设、负责数字人民币技术架构的研发、维护、运行等方面工作的机构体制如何设立及如何探索我国主导的全球化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海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永利就数字金融的本质与创新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从货币金融的表现形态和它的运行方式来看,数字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货币金融创新必须坚持本质和本源,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另外,他认为,就货币的核心功能价值尺度而言,要发挥货币的价值尺度的功能就需要货币的币值要基本稳定。要做到货币币值的基本稳定,理论上就必须让一个国家的货币总量和这个国家的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可交易的社会财富的价值规模对应起来,同时要具有可调性、灵活性。
线上与会嘉宾
  在新书发布会上,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刘华新对《数字金融:未来已来》一书的发布,以及人民日报出版社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的成功合作表示衷心祝贺。在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人民日报出版社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汇集数字金融领域的重量级学者和专家,针对金融科技、数据资产、数字货币等一系列数字金融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前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数字金融:未来已来》一书。期待未来能够拥有更多合作机会,共同打造科技金融的学习、分享、交流平台。
线下与会嘉宾
  本次闭门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顺利开展,嘉宾就如何应对数字化发展变革,如何实现数字金融发展转型等重要课题分享洞见与前瞻思考。数字技术为金融发展提供了一套可能方案,同时数字金融业可能引发的新风险也需要认真研究和积极应对。
  12月31日下午,清华经管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顾问委员李礼辉就“数据要素与数字安全”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数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物联网的建设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突飞猛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核心的数字技术、万物互联架构、地缘金融竞争等等层面,我们还存在明显的短板。这些短板可能会危及数据安全,所以我们应该对此保持足够的清醒和警惕。
  最后,罗玫、徐葳与李礼辉就数字金融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数据要素及其理论与实践做了圆桌分享。三位嘉宾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分享了对数字经济中对数据要素如何资产化定价、如何使用、如何确权以及如何交易等各方面问题的真知灼见。
53#
 扬子鳄 发表于: 2020-12-15 16:52:5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李礼辉:国家发行数字货币需保证规模化并行运行可靠性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来源:52CBDC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今日在活动中表示,国家在发行数字货币方面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有四点特别重要:
  1、保证规模化并行运行的可靠性;
  2、保证平民大众的利益,应该要保持数字货币币值的稳定,保护数字资产的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安全;
  3、应该保持货币市场的稳定性。数字货币的市场应该跟传统货币市场无缝对接。另外,现在的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该能够穿透数字化的货币市场。
  4、我们应该维护数字货币的主权,防止在货币替代过程中一个国家的货币主权受到其它国家或全球性超主权数字货币的冲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2#
 外茂家 发表于: 2020-12-14 10:17:27|只看该作者

李礼辉:数字化金融跟传统金融相比具有两个重要特征

源自:财经栏目
  12月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的2020上海金融论坛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与发展建议》报告发布会在上海举行,主题为改革与开放:双循环下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李礼辉
  李礼辉表示,工业数字化金融各位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一些认识,有很多非常专业的看法足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里我不再一一引用。“我个人认为数字化金融跟传统金融相比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第一,依托数据要素广泛应用数据,深度依赖数据,因此我们很需要可以监督,又可以信赖的数据管理。第二,依托链接,广泛利用立体角度,深度发掘客户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可穿透、可触达的金融监管。这里我分别做一些探讨。”
  第一,如何保护数据隐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法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明确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强调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可以把数据区分为具有社会属性的公共数据,具有所有权属性的著作数据,还有具有隐私属性的个人数据。随着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发展,越来越多信息被纳入电商、通讯运营商、金融科技公司的数据库,这一方面给金融业带来了宝贵的数据资源,另外一方面产生了数据孤岛的问题。万物互联因为数据集合,但集合并不能够自动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甚至会形成数据垄断,数据垄断当然可以成为数据占有者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但也应该看到可能会因为利益的驱动以及安全管理的疏漏发生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
  他指出,我国网络安全法民法准则、电子商业法等等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做了原则性规定,但是一些具体法律规范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例如,对于公共数据界定、归属和管理,关于个人隐私数据的界定和它的商业利用,我们现在还缺乏明确具体的这种规范。
  李礼辉称,2020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最近也出台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个人金融信心数据保护实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这些法规制定了个人数据保护的具体规定,不过落实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数据经济时代更需要切实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他个人认为立法和执法焦点在于如何协调数字经济社会的宏观稳定及微观动力、如何区分数据资源固有的商业价值以及数据的挖掘应用所产生的商业价值、如何平衡数据所有者的基本权利与数据占有者的商业利益,保护数据隐私既需要制度创新,也需要技术创新。
  一是强调数据所有者对于数据的基本权利,中国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不宜照办欧盟数据保护通用条例等等西方法律具体条文,但是应该强调数据所有者对于隐私数据的基本权利。同时,借鉴关于隐私默认、数据最小化、数据全等原则。例如规定企业收集处理数据必须得到数据所有者明确的同意。规定企业不得超越约定范围,收集处理和使用数据,同时基于数据所有者要求数据占有者删除涉及本人隐私数据的权利。二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要素运用和安全保护。有一批科创机构正在探讨技术创新可行路径和解决方案,已经取得初步成就。例如集成应用多方计算两大学习、数据脱敏、拆分、计算等技术,构建金融业数据要素如何运用系统。这一类系统基于数据安全协议可以运用多个参与方的数据,落在不同区域数据联合起来转化成有价值的知识,同时可以保护数据隐私,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形成一个支持安全多方检索,安全多方计算,安全多方学习,安全多方推理的智能化应用框架。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保护数据隐私,提升数据资源价值同时保护数据安全。
  第二,如何降低监管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在许多专业性领域国家的金融监管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能够有效管控和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金融业务的性质是赚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金融行业特征是存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风险,金融的社会属性是经济枢纽百姓的钱包。金融服务涉及资产方、负债方、委托方、管理方、审计方、中介方等不同角色,统一客户业务通常会横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财富管理等等金融机构,所以必须达成多方实施共享共管。
  他指出,目前我们国家金融监管短板主要是多少有一点滞后于金融创新、协调性弱、穿透力不足。可以考虑两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建立集中统一金融数据库。建立标准统一公共统一制度,建立集中统一公共数据库,建立互联共享公共数据应用系统,在金融口应该共建跨区域信息共享金融数据库采取统一标准和口径,整合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能够支持数字化金融监管基础设施。第二,加快构建穿透式金融监管。银行于2019年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他们将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集成应用于建立数字化金融监管系统,初步覆盖9个省市,60多家金融机构。这个金融监管系统可以对错综复杂的数据组进行快速的解耦和组合,可以共享多方监管数据,也可以执行一致化合规标准,可以通过数据挖掘释放数据价值,可以自动生成监管报告和监管方案。
  “数字化集成监管系统应该由金融监管部门共同来组建,共享监管信息,共享监管成果。也应该覆盖所有金融机构,应该穿透不同领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智能化和自动化,超越流程复杂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同时也能够有效的降低被监管成本。”他说。
51#
 灰大狼 发表于: 2020-11-27 14:06:06|只看该作者

数字货币有两个潜在问题待解 来听听李礼辉怎么说

源自:证券日报
原文标题:数字货币有两个潜在问题待解

⊙记者:朱宝琛

  “目前,我们国家的数字货币还处在早期的技术验证阶段。我觉得至少还要经过成功的中期测试,才有可能大面积的推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11月25日~27日举行的《财经》年会上表示。
  随着今年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在小范围试点,法定数字货币会不会替代电子化的支付工具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李礼辉认为,法定数字货币要替代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的支付工具,还要经过一定的历程,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以内,微信支付、支付宝不大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应该会跟法定数字货币、跟银行卡并行成为人们的支付工具。
  他介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80%的中央银行已经启动了数字货币的研发。法定数字货币有三个方面最大的好处,第一,可以节省成本,防范假币,可以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的普惠特性;第二,可以实时把握结构性的货币流通数据,能够特别精准的调控货币供应的总量;第三,资金流的信息是可以实时观察,可以全程追踪的,所以它能够对反腐败、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进行管控。

尽管如此,但李礼辉认为,数字货币还有两个潜在问题待解。首先,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公众的存款,所以这可能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削弱其盈利能力;第二,如果个别的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便可能很容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数字货币存挤兑,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蔡维德表示,当前,数字货币已经迎来了科技与市场方面的大改革。对于一个数字货币系统或区块链系统,交易性跟监管性比性能和安全性更加重要。“只有交易性和监管性的环境下,才考虑有性能和安全性,不能有扩展性失去了监管,或是有扩展性失去了交易性。”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提出,要把数字货币的技术和数字货币本身分开,不要把技术就当作货币。
  他认为,发行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法》授予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法定权利。所以一个机构有没有数字货币技术,和能不能发钞票是两个概念。“大家不要有过多的想象,央行数字货币不是发行另外一种货币,只是人民币的一个表现形态。”
  针对数字货币的应用问题,刘晓春称会对货币流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说货币流通速度可以加快了,商品的交易效率更高了,社会的效率提高了。但作为现金的数字货币的作用到底怎么样,可能还需要在实践当中来检验。
  此外,刘晓春对数字货币提出了几点建议: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要高度关注发行环节的流畅性;数字货币的发行应该纳入到整个人民币发行的统一规划当中,不能造成“数字货币是数字货币发行,纸币是纸币发行”,这会扰乱整个货币政策;为了数字货币的顺利发行,要确定数字货币的会计准则,同时,要制定数字货币的跨境结算和管理办法。
  (编辑:张明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0#
 林溪宝贝 发表于: 2020-11-26 10:07:10|只看该作者

李礼辉:数字货币可能会重构全球的金融模式和货币体系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人口居于全球之最,支付市场规模也是全球最大的。那我们在这样一个市场里发行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必须要保证高并发市场中数字货币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11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出席北京的“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时表示。
  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及“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作为全球第一个投入试点的法定数字货币,目前中国数字货币已经在小范围开始试点。今年10月,深圳市政府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还处在早期技术验证的阶段,至少还要经过成功的中期测试才有可能大面积地推广。”李礼辉说。

保证数字货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今,微信支付、支付宝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支付工具。近期数字货币也备受市场关注。其中一个是热议的话题是,法定数字货币是否会替代电子化支付工具。
  数字人民币跟其它支付工具相比具有行政权威地位优势以及托管交易技术优势,李礼辉表示,“但它到底能不能取代支付宝、取代微信支付、取代银行卡,成为主要的电子化支付工具呢?我觉得还有待观察。”
  “微信支付、支付宝不大可能会退出历史舞台,它应该会跟法定数字货币,会跟银行卡并行成为我们的支付工具。当然微信支付、支付宝本身不是数字货币,只是一个支付工具而已。我们希望说法定数字货币做得更好,比如说它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可靠性得到保证,而且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使用,它才可能做得更好。”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替代现在成熟的支付工具,需要经过一定的历程,可能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以内。
  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有三个方面最大的好处:节省成本,防范假币,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普惠特性;实时把握结构性的货币流通数据,精准调控货币供应总量;资金流信息可以实时观察、全程追踪,能够加强反腐败、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调控。
  值得关注的是,李礼辉归纳了法定数字货币的两个主要潜在问题: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公众的存款,所以这可能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削弱其盈利能力;如果说个别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它可能很容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数字货币存款的挤兑,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李礼辉强调,必须要保证高并发市场中数字货币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以,在他看来,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有四个主要特点,包括采取间接发行的模式、采取央行中心化管理模式、保持技术中性、采取“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路径
  “数字货币正在从概念变成现实,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越来越成为投资或者投机工具,价格跌宕起伏。”李礼辉说。
  虚拟货币得以生长是有经济层面的原因,李礼辉表示,“第一,虚拟货币有生存土壤,特别是在公有区块链的社区中,虚拟货币是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和支付工具。第二,虚拟货币有市场需求。它可匿名、可跨境,成为资金非法流动的工具,也成为了投机交易的工具。”
  李礼辉指出虚拟货币具有技术性缺陷。在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架构下,全网验证需要超大规模的数据同步,各个节点的运行能力需要达标和均衡,所以至今没有办法解决规模化可靠交易的问题。此外,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缺陷在于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支撑和信任背书,价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
  对于虚拟货币会不会进入大众化支付与交易场景的问题,李礼辉表示,“维护一个金融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成熟国家金融监管的底线。我们国家法律禁止非法证券发行、非法集资、非法金融交易等非法金融活动,所以我自己觉得虚拟货币目前还很难进入大众化的交易和支付的场景。”
  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上指出,法定数字货币可能会加大货币替代的压力,即本国货币被外国货币所替代。
  “数字货币可能会重构全球的金融模式和货币体系,这是现实的挑战,也是未来的机遇。”李礼辉表示,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将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数字货币国际化将构成对货币政策设计和流动性控制的挑战。对于被他国的数字货币替代的国家,本国的主权货币地位将面临威胁,货币政策的传导的效应将会被削弱。
  因此李礼辉指出,“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的路径,完善我们的底层基础架构。金融数字化呼唤制度创新,我们应该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得更快一些。另外,数字金融必然会加深金融的全球化,所以我们希望在全球规则制定的过程中,我们中国不应该缺席,应该要发挥我们的话语权。”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彭敏静
49#
 刺猬的拥抱 发表于: 2020-11-25 22:52:39|只看该作者

李礼辉:至少未来十年内数字人民币不会取代微信和支付宝

源自:澎湃新闻
  数字人民币到底能否取代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成为主要的电子化支付工具?
  11月25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2021《财经》年会”上详细解答。
  李礼辉预测,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以内,支付宝、微信支付和银行卡,仍然会是主要的支付工具。微信支付、支付宝是用数字技术构建,以信任连接为纽带的移动支付和生活服务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支付模式。二者的月活数量都超过了7亿到8亿的规模,它的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在全球的移动支付平台里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而数字人民币最终能否取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甚至跨境溢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将是一个市场抉择的过程。影响市场抉择的要素有几个方面:运行是不是更加可靠,使用是否更加便捷,流通成本是否更低,能不能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
  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要做得更好,比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可靠性得到保证,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使用。中国应该会进一步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试点,经过中期的测试,如果成功的话,才有可能推向整个市场。中国是一个超大的市场,高并发的需求是很大很大的,所以数字人民币的系统必须在技术上能够保证规模化与可靠应用的需求。
  李礼辉还对以下这些热点问题一一作出分析:法定数字货币会不会替代电子化的支付工具?虚拟货币会不会进入大众化的支付与交易场景?超主权数字货币会不会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
  问题一:法定数字货币会不会替代电子化的支付工具?
  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有三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可以节省成本,防范假币,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的普惠特性。第二,它可以实时把握结构性的货币流通数据,能够特别精准地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第三,可实时观察、追踪资金流的信息,能够加强反腐败、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等管控。
  同时,数字货币也有两个主要的潜在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公众的存款,这可能会削弱商业银行的初始信贷能力和盈利能力。其次,如果个别商业银行发生支付困难,可能很容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数字货币存款的挤兑,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李礼辉进一步表示,中国的人口居全球之最,支付市场的规模也是全球最大的。在这样一个市场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必须要保证这个高并发市场中数字货币工具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李礼辉总结称,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第一,采取间接发行的模式,维持双层的运营投放体系。第二,采取央行中心化管理的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第三,保持技术中性,底层架构并不依赖单一的区块链技术。第四,采取“账户松耦合+数字钱包”的方式。法定数字货币的钱包可以不绑定银行帐户,可以实现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转移,减轻交易环节对金融中介的以来,并且可以实现匿名支付。不在中国的银行开户的外国人,也可以获得数字人民币钱包,实现便捷支付。
  李礼辉表示,数字人民币还处在早期技术验证阶段,还要经过成功的中期测试,才有可能大面积的推广。数字人民币跟当前其他支付工具比,有两个优势:第一,凭证权威地位的优势。第二,有脱网交易的技术优势。可以替代流通中的现金,这一定会加快去现钞的进程。
  问题二:虚拟货币会不会进入大众化的支付与交易场景?
  李礼辉认为,虚拟货币的发展有经济层面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它的生存土壤,特别是在公有区块链的社区中,虚拟货币是参与者认可的等价物和支付工具。第二,虚拟货币有市场需求,它可匿名、可跨境,已经成为资金非法流动的工具,也成为了投机交易的工具。虚拟货币技术性的缺陷在于,在去中心化的公有区块链的架构下,全网的验证需要超大规模的数据同步,节点的运行能力需要达标和均衡。所以至今没有办法解决规模化可靠交易的问题。虚拟货币的经济性的缺陷在于,它缺乏足够的实体资产做支撑,也缺乏足够的信任背书,价值不稳定,投机性太重。2018年比特币最低的价格3158美元,比最高的价格跌了84%,现在的比特币又冲到一个高点。未来也仍有跌下去的可能。
  李礼辉指出,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是成熟国家金融监管的底线。包括中国和西方在内的很多国家,法律都禁止非法证券发行、非法集资、非法金融交易,等等非法的金融活动。因此,虚拟货币目前还很难进入大众化的交易和支付的场景。
  问题三:超主权数字货币会不会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
  李礼辉表示,法定数字货币是因为法定的地位和国家的主权背书而可信任。其他任何机构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任,必须具备这些品质,具有公众信任机构的信任背书,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具有可靠高效的金融交易和支付平台,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做支撑,具有行政许可的市场准入。
  李礼辉介绍,2017年以来,高盛、摩根大通等跨国银行的数字货币开始进入金融市场,但是只用于范围有限的金融交易。备受关注的就是脸书(Facebook)主导的数字货币Libra,它有几个潜在的优势,一是有21家创始机构可以提供足够的信任背书,而且它在全球拥有超过20亿的客户群体;二是因为分布式对等架构和隐私计算的技术,建立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点对点、端对端的交易和转账平台;三是以硬资产做支撑,维护独立的数字货币的价值。Libra在瑞士注册的,但是它到底能不能得到发达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许可,关键还是在美国。
  李礼辉进一步分析称,今年4月Facebook发布了《Libra白皮书》2.0版,在满足美国的要求方面前进了一大步。第一是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Libra如果得以发行,它的数字货币的系统基本依托仍然是美元,它有可能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美国继续推进货币霸权的工具。第二是强化金融合规的标准,他们新的白皮书表示今后他们会保持中心化的技术架构,而且他们承诺会制定严格的金融合规和全网风险管控的框架和标准。
  今年10月13日,在G7财长和央行的会议上,脸书做了一个声明,全球性的数字货币必须满足相关的法律和监管的全部要求,才可能开始运行。Libra到底能不能达标还有待观察。
  李礼辉认为,Libra只要得到美国的批准,就有可能得到西方其他国家的批准。由于它拥有全球用户的基础,所以它很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超主权数字货币,我们必须警惕的是超主权数字货币可能会重构全球的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一是货币替代,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地位,本质上取决于公众的信任,弱小的国家如果遭遇重大困难,主权货币就可能失去国民的信任,就可能被超主权的数字货币所取代。二是超越银行,它可能从支付清算入手逐步进入储蓄、融资、投资、保险、资产交易等领域,渗透大众的经济生活,不再需要商业银行、不再需要第三方的支付机构,全面争夺金融业的市场。所以数字货币可能会重构全球的金融模式和货币体系,这是现实的挑战,也是未来的机遇。
  李礼辉强调说,数字货币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将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数字货币的国际化将构成对货币政策设计和流动性控制的挑战。对于被他国的数字货币替代的国家,本国的主权货币地位将面临威胁,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将会被削弱。所以,中国应该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法定数字货币实现的路径,完善底层基础架构。二是金融的数字化呼唤制度创新,中国应该在制度创新方面走得更快一些。另外,数字金融必然会加深金融的全球化,所以希望在全球规则制定的过程中,中国不应该缺席,应该要发挥话语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8#
 踏浪无波 发表于: 2020-11-25 18:06:11|只看该作者

李礼辉谈数字货币:替代微信支付宝还有待观察 将是市场抉择过程

源自:财经栏目
  11月25日~27日,“财经年会2021:预测与战略”在北京召开。11月25日,在“数字货币:从概念到现实”的讨论中,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进行了分享。
  对于法定数字货币会不会替代电子化的支付工具,李礼辉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80%的中央银行已经启动了数字货币的研发。”李礼辉介绍,法定数字货币可能有三个方面最大的好处:第一,可以节省成本,防范假币,可以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的普惠的特性;第二,它可以实时把握结构性的货币流通的数据,能够特别精准地调控货币供应的总量;第三,资金流的信息是可以实时观察,可以全程追踪的,它能够加强反腐败、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等等调控。
  然而,李礼辉也觉得法定数字货币有两个主要潜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公众的存款,这可能会削弱商业银行初始的信贷能力,削弱它的盈利能力;第二是如果个别银行发生支付困难,它可能很容易引起难以控制的数字货币存款的挤兑,更容易触发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我们国家的人口居全球之最,我们的支付市场的规模也是全球最大的,我们在这样一个市场里发行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必须保证这样一个高并发市场中数字货币工具的可靠性和它的安全性。”李礼辉说。
  在李礼辉看来,中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或者说数字人民币大概有几个主要的特点:
  特点1:采取间接发行的模式,维持双层的运营投放的体系。不管是大的银行或者是小的银行,它只是一个发行的渠道。
  特点2:采取央行中心化管理的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可靠性,保证货币调控的效率,这一点也特别重要。
  特点3:保持技术中性。
  “因为我们有一批权威的专家经过研究以后认为,现有的区块链技术无法得到超大市场零售级别高并发的需求,我们现在的数字人民币的底层架构并不依赖单一的区块链技术。”李礼辉说。
  特点4:采取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
  “在座各位的微信支付、支付宝都是账户紧耦合地绑定银行帐户,法定数字货币的数字钱包可以不绑定银行帐户,它也可以实现脱离银行账户实现端对端的价值转移,减轻交易环节对金融中介的依赖,并且可以实现匿名的支付,当然是可控匿名支付。重要的是不在中国银行开户的外国人也可以获得数字人民币钱包,实现便捷的支付。”李礼辉说。
  目前我们国家的法定数字货币还处在早期的技术验证的阶段,至少还要经过成功的中期测试才有可能大面积地推广。
  李礼辉认为,数字人民币跟我们现在其它的一些支付工具比,它有两个优势:第一个是行政权威地位的优势;第二,有托管交易的技术优势,它可以替代流通中的现金,一定会加快去现钞的进程。
  “但是我们有一个问题要讨论,它到底能不能取代支付宝、取代微信支付、取代银行卡,成为主要的电子化支付工具呢?我觉得还有待观察。”李礼辉说。
  李礼辉表示,在我们国家微信支付、支付宝因为数字技术,构建信任连接为纽带的移动支付和生活服务平台,突破传统的之模式,这两种月活的数量都超过7到8亿很大的规模,它的交易金额和交易笔数在全球的移动支付平台里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
  “我预测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以内,支付宝、微信支付和银行卡仍然会是主要的支付工具。而数字人民币最终能否取代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甚至跨境溢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数字货币,我觉得这将是一个市场抉择的过程。”李礼辉说。
  李礼辉认为,影响市场抉择的要素有几个方面,运行是不是更加可靠、使用是否更加便捷、流通成本是否更低、能不能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经济规模。
47#
 心了之火 发表于: 2020-11-18 17:40:12|只看该作者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中国应积极争取全球数字金融话语权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中国应积极争取全球数字金融话语权

  11月18日,以“金融科技点亮未来”为主题的2020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办,围绕金融科技在技术研发、业态应用、创新监管等多个层面,立足三大国家战略试点──“央行小微企业数字征信试验区”、“数字货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同期汇聚北京的优势,邀请金融行业顶级智库、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赴北京,深入探讨金融科技如何赋能整个金融行业,点亮未来。
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
  在论坛上,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发表了主题为《数字货币 替代或颠覆》的演讲。演讲中,李礼辉探讨了法定数字货币的潜在的好处与存在风险和问题,并分享了他对超主权的数字货币是否会重构全球货币体系的思考。他表示,在数字金融全球建设中,中国应主动参与并积极争取话语权,监管的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努力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的统一标准。

发行数字货币,要保持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今年10月,深圳市政府联合央行开展数字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红包试点,以抽签的形式,面向5万名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首次亮相的数字人民币面值为200元,设计上与纸钞相似,上方左右两处印有“国徽”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图样。
  数字货币试点测试已一步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也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11月18日,在澎湃金融峰会上,李礼辉对此表示,“这是全球第一个进行投入试点的国家级的数字货币,并且是中国这么大一个经济体的法定数字货币,因此受到各方面关注。”
  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法定地位而且国家主权背书,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法定数字货币到底会不会替代传统的货币和支付工具?这是当下大众热议的数字货币话题之一。李礼辉表示大家可能要进一步讨论法定数字货币的潜在的好处,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与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管控体系不同的是,通过法定数字货币,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实时地把握结构性货币发行的情况,全程跟踪数字货币资金流信息,令反腐败、反洗钱、反逃税等工作得到更好效果。
  法定数字货币的潜在好处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可以节省成本,第二可以强化支付系统的公共属性,第三可以确保金融交易的可靠性,第四可以精准地调节货币的供应、加强货币市场的管控。
  至于法定数字货币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李礼辉归纳了三点:第一,法定数字货币可能削弱商业银行初始信贷比例,因为央行可以通过法定数字货币直接吸收存款,那商业银行就要相应提高利率水平,保证资深存款及信贷。第二,法定数字货币更容易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数字货币的状态下,一旦某一个金融机构发生问题可能造成更大影响。第三,央行拥有货币市场调控优势的权力,也会因此承担更多责任。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央行必须向市场提供更大流动性支持。
  我国人口数量和金融市场规模居全球之最,我国发行数字货币,应该保持数字货币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此李礼辉解读:第一,采取间接发行数字货币的模式,这种发行的模式即双层运营结构,这种结构最大好处跟现在货币发行架构完全一致,能够更好地管控风险、管控市场。
  第二,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即央行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国内一些权威的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发展到现在,尽管已经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应用,但是这种技术仍然不能满足超大市场规模化运营的要求。所以央行不依赖单一的区块链技术,而要保持技术的中性。更重要的是保持央行中心化管理的模式,以保证货币政策窗口机制可靠性,和货币调控的效率。
  第三,采用所谓的账户松口方式。目前微信、支付宝等一定要跟用户银行帐户紧紧绑定在一起,实行账户的实名制。数字货币采用账户收口+数字钱包,实现端对端转移,可以实现可控的匿名支付。更重要的是,不在中国银行开户外国人到中国以后,可以申请数字钱包从而获得链接支付的便利。现在设定中的数字人民币,它会替代流通中的现金。
  李礼辉表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实现路径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完善它的底层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的设计,确保高并发市场中的规模化可靠应用。“我们要考虑在数字货币人民币溢出情况下怎么样保证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应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发行中国主导的全球性数字货币的可行路径和实施方案。”

虚拟货币很难进入大众化交易与支付场景
  比特币也催热了数字货币大众关注度。其目前市场价格约为1.8万千美元/个,像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正在升为投资或投机的工具。
  虚拟货币会不会进入大众化支付与交易场景?总体上李礼辉认为,虚拟货币还有其生存土壤:一是在公域区块链的社区,虚拟货币是它的计价工具。二是虚拟货币可以匿名、可跨境,它可以成为资金非法流动的工具,也可以成为交易的工具。全球大市场需要值得信赖、管控的工具。
  虚拟货币有两大缺陷:一是技术缺陷,来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的架构,在这种架构下需要超大规模数据同步,它的效益比较低,运算思路比较慢,比特币现在无法解决输送的问题。二是它的统计性太重,很难看到以实体作为支撑。最高时接近2万美元,最低时跌了84%。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投资或投机都存在很大风险,需要十分谨慎。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应该是成熟国家金融监管的底线。我国禁止做非法的证券交易和非法集资,李礼辉觉得,从目前的情况看,虚拟货币还是很难进入大众化交易与支付场景。

努力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的统一标准
  去年10月18日脸书(Facebook)推出的虚拟加密货币Libra受到全球关注。Libra由21家联合创始机构共同发起的的,这21家联合创始机构都是全球性的移动支付和服务平台,在全球有超过21亿不重复的客户数。Libra分布式的对等架构和隐私计算技术,通过这个建立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点对点、端对端的交易平台。Libra用资产做支撑,以维护独立的数字货币的价值。
  以Libra为代表的超主权数字货币会不会重构全球货币体系?李礼辉认为任何机构数字货币要做到可信赖必须具备这一些品质:一是具有公共信任机构的信任背书、二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客户规模、三是具有可靠高效的金融交易和支付平台、四是具有可审计的金融资产做支撑、五是有行政的许可的市场准入。
  今年6月17日,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举行了听证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数字美元作为世界美元对我们有利,我们必须付诸于行动,不能因为错过一次技术变革而错失美元数字化的机会,导致美元失去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由此看来,美国很有可能会批准Libra,以在数字货币领域加强变革。
  国内的金融业数字化变革呼唤创新,数字金融市场监管、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等制度正逐步建立完善的数字金融机制。在数字金融全球建设中,中国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争取话语权,通过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努力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的统一标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6#
 外茂家 发表于: 2020-10-28 07:22:58|只看该作者

李礼辉:突破技术瓶颈、穿透数据孤岛 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

源自:新浪财经综合
  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突破技术瓶颈、穿透数据孤岛 推动区块链创新发展
  来源:上海证券报
  “经历10年发展,区块链技术正在从小范围应用逐渐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光明的产业发展前景。当下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首要课题是突破区块链技术瓶颈和数据孤岛。”27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上表示。
  李礼辉表示,在经济的维度,区块链可以理解为“可信任、可交互、可加密、可共享的价值链”,区块链具备适应数字经济社会需求的独特技术优势,包括基于技术背书的数字信任和基于分布式架构的立体交互。
  国家已经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李礼辉说,在当下环境中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首先要突破区块链技术瓶颈。在底层技术上,作为一种技术集成创新,区块链的数据库、对等网络、密码学算法等基础组件技术相对成熟,但集成程度不够高;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有待完善。
  目前,各个国家均未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发,致力于在隐私计算技术、真实性监督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密钥技术、多元化技术平台集成等方面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
  传统信息技术架构是大中心化、局域封闭式的,传统商业社会是市场主体各自独立、平面交互式的,相应的信用机制是自成体系、分立割据的。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数字信任和立体交互架构,有可能再造商业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李礼辉表示,区块链技术还必须穿透数据孤岛,平衡各方利益。要穿透行政性的数据孤岛,实现公共数据共享;穿透局域性的数据孤岛,建设专业化的数据库。穿透数据孤岛,需要切实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我国的法律已经规定了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但具体细致的规范有待明确。
  “立法和执法的焦点在于如何平衡数据所有者的权利与数据占有者的利益,如何协调数字经济社会的宏观稳定与微观动力,如何培育公民的自觉意识并形成企业的行为规范。”李礼辉表示。
  在制度建设方面,李礼辉表示,我国应该立足于数字金融健康发展,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区块链金融监管、数字资产市场监管、数字货币监管、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等数字金融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数字信任机制。较为迫切的是,应该抓紧完善关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金融的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制度。在法律上,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及其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
45#
 林溪宝贝 发表于: 2020-10-27 11:21:34|只看该作者

李礼辉:数字人民币也有可能跨境溢出 发展为全球性数字货币

源自:澎湃新闻
  10月27日,由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主办的第六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在上海召开。中国银行前行长李礼辉在会上表示,我国试点中的法定数字货币采用中心化管理和间接发行模式,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具有脱网交易的技术优势,能够为公众提供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支付工具,让日常生活更简单,也有可能跨境“溢出”,发展成为全球性数字货币。
  李礼辉指出,Facebook等联合创始机构正在策划的数字货币Libra,努力满足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合规标准,明确保持中心化的技术架构,承诺制定金融合规和全网风险管理的综合框架,建立反洗钱、反恐、遵守制裁和防范非法活动的严格标准,承诺维护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
  “Libra一旦获得美国批准,应可取得西方国家的市场准入,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超主权数字货币。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颠覆与重构全球货币体系及传统金融模式:超越国家主权,僭越中央银行,跨越商业银行。”李礼辉说道。
  附李礼辉演讲全文《区块链技术优势与产业前景》:
  我们正在进入数字经济社会。在数字经济社会,什么最重要?我的答案:一是链接,二是信任。
  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的数据测算,2019年我国物联网的链接规模在30亿左右,其中产业物联网的链接规模约为13亿,消费物联网的链接规模约为17亿;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的链接规模将达到70亿,其中产业物联网的链接规模约为38亿,消费物联网的链接规模约为32亿。
  数字链接的经济社会有2个基本特点:一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时空距离将趋近于零。这将提供更加广泛的便捷性,也将带来更加直接的危险性,构成重大的安全挑战。这就需要对人或物进行特征识别、时空定位和身份认证,确认端对端的控制权和指挥权。二是数字化的资产和资产化的数字文化产品可以被直接交易,这就需要对资产的所有权、对交易各方的身份和资质进行确认。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可靠的信任机制。
  201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委员会做了一个定义:区块链是使用密码技术,将共识确认的区块,按照顺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账本。在经济的维度,我把区块链理解为“可信任、可交互、可加密、可共享的价值链”,并且认为区块链具备适应数字经济社会需求的独特技术优势。
  第一,基于技术背书的数字信任。
  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信用,发掘信用价值,建立数字信任。
  区块链可以建立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以算法程序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
  数字信任的价值在于:可以在信任未知或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形成可信任的纽带,节约信用形成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加持商业信用;可以在广域、高速的网络中建立零时差、零距离的认证工具,提高物联网的实际效率和运行可靠性。进一步分析,数字信任可以解决我是谁你是谁、所有权属于谁、指挥权和控制权归于谁的问题,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普惠性。
  第二,基于分布式架构的立体交互。
  区块链特有的分布式、端对端架构,能够实现信息并行传递,实现信息共享,管控并行交叉。因而,在交易对手多、交易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离散程度高的场景中,可以构建时空折叠、立体交互的商业架构,提升合作效率和运营效率。
  区块链采用的链式区块数据结构、共识机制、时间戳和密钥等技术,能够在多方参与的立体交互场景中,防止原始数据篡改,控制数据泄露风险,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
  我们熟悉的信息技术架构是大中心化、局域封闭式的,我们熟悉的商业社会是市场主体各自独立、平面交互式的,我们熟悉的传统信用机制是自成体系、分立割据的。区块链技术通过建立数字信任和立体交互架构,有可能再造商业模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是构建金融机构共享的分布式账本系统。
  金融交易具有高并发、多平台的特点。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构建大中小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形成金融机构互联互通的技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产品共享、服务共享,可以提供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例如,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建立多方协作架构和信任机制,克服传统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将核心企业信用传导至更多层级;可以将商业约定纳入智能合约,防止资金挪用和恶意违约。区块链+供应链,可以建立互信互通、高效率低成本的生态圈。人民银行在深圳推出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可以实现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业务上链运行。
  二是构建高效率的金融监管系统。
  正在试点的金融科技监管系统可以对错综复杂的数据组进行快速解耦和组合,可以共享多方监管数据,可以执行一致化的合规标准,可以通过数据挖掘释放数据价值,可以自动生成监管报告和解决方案,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化,超越流程复杂、耗费资源的现场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和被监管成本。在这个系统中,区块链特有的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数据保真和立体交互等技术,被用于信任强化、跨机构合作、数据加密共享和业务流程优化。
  三是构建跨局域的公共服务平台。
  例如,上海的国际贸易区块链+平台兼具监管与服务10大功能板块、53项应用,对接22个部门,覆盖国际贸易主要环节和监管全流程,能够为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相关的公共服务,并延伸提供数字金融保险、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四是构建端对端的数字货币。
  多国中央银行已启动数字货币研发。国际清算银行与美、欧、日、英、加、瑞士、瑞典央行近期发表《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基本准则与核心特征》报告。我国试点中的法定数字货币采用中心化管理和间接发行模式,采用“账户松耦合”加数字钱包的方式,具有脱网交易的技术优势,能够为公众提供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支付工具,让日常生活更简单,也有可能跨境“溢出”,发展成为全球性数字货币。
  Facebook等联合创始机构正在策划的数字货币Libra,努力满足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合规标准,明确保持中心化的技术架构,承诺制定金融合规和全网风险管理的综合框架,建立反洗钱、反恐、遵守制裁和防范非法活动的严格标准,承诺维护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Libra一旦获得美国批准,应可取得西方国家的市场准入,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超主权数字货币。需要关注的是,超主权数字货币有可能颠覆与重构全球货币体系及传统金融模式:超越国家主权,僭越中央银行,跨越商业银行。
  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总书记的讲话,站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高度,指明了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关键路径和基本原则。
  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要抓住4个关键。
  第一,突破区块链技术瓶颈。
  在底层技术上,作为一种技术集成创新,区块链的数据库、对等网络、密码学算法等基础组件技术相对成熟,但集成程度不够高;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有待完善。
  目前,各个国家均未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国的区块链技术研发,致力于在隐私计算技术、真实性监督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密钥技术、多元化技术平台集成等方面突破规模化可靠应用的瓶颈。
  第二,穿透数据孤岛。
  万物互联意味着数据的集合,但集合并不能自动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要穿透行政性的数据孤岛,实现公共数据共享;穿透局域性的数据孤岛,建设专业化的数据库。
  穿透数据孤岛,需要切实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我国的法律已经规定了保护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但具体细致的规范有待明确。我个人认为,立法和执法的焦点在于:如何平衡数据所有者的权利与数据占有者的利益,如何协调数字经济社会的宏观稳定与微观动力,如何培育公民的自觉意识并形成企业的行为规范。
  第三,掌握核心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平等是数字经济平等竞争的基石。即使是大国,经济上的闭环运行一般只会降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加经济运行的总体成本,并影响国民消费的品质。但如果在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他人,一旦遭遇大面积封锁,就可能造成经济失速,全球化进程受阻。因此,不仅在尖端硬件制造领域,而且在核心软件开发领域,我国只有补齐短板,才有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真正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
  占领数字技术高地,关键在于人才,在于高端人才领军的创新型科研机构和核心企业。应该抽调财力,加大科技创新的软投入。要更多鼓励民营队,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加公平、更加宽松的营商环境。要真正激励国家队,支持国有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规律的激励机制。
  第四,加快制度创新。
  我国应该立足于数字金融健康发展,加快数字金融制度建设,抓紧制定区块链金融监管、数字资产市场监管、数字货币监管、法定数字货币发行等数字金融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数字信任机制。
  我国关于区块链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制度刚刚起步。应该抓紧完善关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金融的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制度。在法律上,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及其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8 16:18,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