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杨琦|查看: 11859|回复: 34
[财经

香港富商李嘉诚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复制链接]
15#
 九爷 发表于: 2016-1-12 16:56:00|只看该作者

李嘉诚内地套现700亿港元 投资方向出现微妙变化

源自:羊城晚报
  李嘉诚内地套现700亿港元转手投资了什么?
  近年来李嘉诚“弃港投欧”的动作频繁,2013年以来,“和记黄埔”在欧洲地区的营业利润已经超过在中国及香港利润总和。重组公告显示,目前“长和系”在全球拥有约1700万平方尺的出租物业、约1.7亿平方尺的土地储备以及超过1.47万间酒店房间,其中在香港的酒店房间就有1.22万间,而土地储备则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面积约有1.58亿平方尺。

一边卖
  在内地房地产市场中,从2013年7月高调出售百佳后,到去年的11月10日抛售重庆大都会套现39亿元,算下来,短短一年多时间,李嘉诚已成功套现超过700亿港元。
  具体来看,2013年以来,李嘉诚接连抛售的内地资产包括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香港嘉湖银座商场、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重庆大都会等,都以商业地产为主。根据长江实业的2014年中期报表,去年年内已完成或发展中的物业项目主要分布在香港、广州、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地,其中以住宅地产为主。

一边买
  李嘉诚近年来频繁投资欧洲,主要投资领域为基建、电信、零售行业,其中英国是李嘉诚的“主战场”。根据和记黄埔2014年的中期报告,2014年前6个月其欧洲业务营业利润118.97亿港元,占该公司总利润的37%,其中仅英国就占比27%。而香港和中国内地业务的营业利润的占比仅为26%,金额为81.28亿港元。
  除了投资地区低调外移外,李嘉诚的投资方向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大量抛售商业地产项目的同时,李嘉诚将投资目光聚焦在了创新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线广告和新媒体等。如2014年1月,其旗下的维港投资向美国比特币支付企业Bit pay注资约270万美元;6月,其参与投资了3D打印技术和生物组织工程结合的Modern Meadow公司;7月,向使用大数据技术的初创公司Traity注资470万美元;12月,长江实业宣布入股中航工业国际,李嘉诚的下一个投资方向也瞄准了飞机租赁行业。
14#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1-3 18: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李嘉诚带俩儿子香港祭拜亡妻 手牵孙女精神好

源自:中国青年网

  李嘉诚祭拜亡妻

  李嘉诚与孙女
原文标题:李嘉诚带俩儿子祭拜亡妻 手牵孙女精神好

李嘉诚祭拜亡妻
  据香港媒体报道,年届87岁的香港首富李嘉诚,每年元旦日都会携儿孙到柴湾香港佛教坟场拜祭亡妻庄月明。虽然3个月前李嘉诚因腰椎管狭窄症而要 赴美做手术,但昨日仍携长子李泽钜一家和次子李泽楷前往拜祭,但李泽钜儿子及李泽楷与梁洛施所生的3个儿子就全不见影踪。记者见李嘉诚上落楼梯时,李泽楷 和身旁保镖均小心翼翼在旁照顾,但李嘉诚全程不用他人搀扶,自己扶住栏杆走上楼梯,精神相当好。
  去年5月被曝与齐刘海女士一同游到日本的李泽楷,昨日上午7时半最先抵达坟场。尽管气温稍稍回暖,但他一大清早现身时,仅穿绿色短袖Tee恤衬白色长裤,打扮更令人有“回春”之感,不知是否跟年轻的女士相恋的缘故?

李嘉诚牵孙女心情靓
  李泽楷抵达5分钟,李嘉诚便在5、6名保镖护送下抵达。之后两父子先到地藏殿上香,继而再前往拜祖先,两父子不时聊天,气氛融洽。其间有一名女子大叫:“爸爸!”但李嘉诚没有理会,该女子疑似过往元旦日拜祭时也曾出现,并多次叫李嘉诚做爸爸。
  李泽钜与太太王俪桥及三位女儿在上午8时15分始匆匆赶到,一家在地藏殿上香后,便与李嘉诚和李泽楷逐一拜祭。拜祭完后,李嘉诚跟两子及孙女讲 个不停,犹如训话般。待至8时40分,李嘉诚牵着孙女离开,并跟记者说:“Happy New Year!”至于李泽楷离开时亦有一黑衣女子追住大叫:“李先生!”但李泽楷未有理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0-24 03:08:00|只看该作者

政协常委唐英年:批李嘉诚言论伤中国人爱国心

源自:中国网
  不久前发表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将李嘉诚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经历20多天的沉默后,近日李嘉诚首度开腔,针对四个质疑做出回应。今天(2015年10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发表文章,指内地媒体近日批评长和集团主席李嘉诚撤资的文章,对李嘉诚不公道。
本文摘自:无线新闻和明报新闻网。


认同国家改革方向
  唐英年透过微博发表的文章,以“商人爱国、共创明天”为题,指自1978年,国家为改革开放政策揭开序幕之后,一众商人本著爱国心,积极到内地投资推动国家发展。唐英年指他同很多中国人一样,都抱有一颗“爱国心”,对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改革方向同精神,绝对认同和支持。

按市场化方式办事
  唐的文章强调,李嘉诚作为跨国上市集团主席,要为国家、社会和股东负责。长和集团公布重组计划,理顺集团的资产,把集团的潜在价值更好地展现和发掘出来,正是按照市场化方式办事,也是符合国情的发展和安排。投资者对长和集团的重组计划非常支持。在计划公布后,集团股价至今上升约20%,这正是发掘了集团的潜在价值,对股东负责任的做法。

伤害传统中国人的爱国心
  唐的文章提到长和集团主席李嘉诚,是首批参与内地投资港商,积极参与内地公益事务,近期有个别文章对他的指责,伤害了传统中国人的爱国心,认为李嘉诚心里有气可以理解,也支持他公开澄清。唐还指出,通过开曼群岛成立公司重组业务是市场普遍做法,迁册海外和撤资的指责既不真实,也忽略了市场运作,对李嘉诚不公道。
12#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10-24 02:33:31|只看该作者

李嘉诚疑再发声:有人乘势把别人钉在耻辱柱上

源自:观察者网

  李嘉诚署名信
  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的网文掀起舆论波澜。香港《苹果日报》13日晚曝光署名“李嘉诚”对小股东的回应,信中称,不少人仍滞留于“观感”主导的思维模式,错误观念和盲信的蔓延,容易让怀有动机的人,乘势把别人钉在“耻辱柱”上。
  李嘉诚基金会,以及李嘉诚的个人官方主页并未刊登这份回信,信件的真实性有待证实。
  信中称,最近出现的风雨,实令人深感诧异,国家几十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坚定,竟然还有股不散的暗力背道而驰。
  “李嘉诚”在信中写道,谣言定能止于智者,“这些是是非非令我痛心,但更坚定推动教育改革,我深信,只有教育才能确保中华民族持续的复兴和觉醒,因为愚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这封回信是香港民建联党员、电讯盈科(香港最大电信公司,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任董事局主席)小股东联盟成员陈仲翔13日披露的。陈仲翔10日在《星岛日报》发表了文章《我最尊敬的人是李嘉诚》。
  陈仲翔文中提到黄家驹的歌励志动听,陪伴年幼家贫的他成长。“李嘉诚”在13日的回信中说:“今天我,虽然八十有七,对黄家驹先生的歌和词,也常有触动;音乐的共鸣力不可小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5-10-2 23:26:00|只看该作者

一张图详解李嘉诚的发家史

源自:财经网
  《财经》闫金强 赵聪/制作


  
10#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5-9-29 19:26:05|只看该作者

李嘉诚正式回应抨击文章:文理扭曲令人不寒而栗


  【事件缘起】内地智库发文谈李嘉诚撤资:别让他跑了
  【各方观点】媒体质疑“别让李嘉诚跑了”观点:难道是打土豪
  长和集团否认撤资:有买有卖正常事
  人民日报:斯人已去 不必挽留
  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香港官员:不觉得李嘉诚真撤资内地

  9月29日下午消息,长和及长实地产主席李嘉诚今日通过集团发布声明,回应近期内地舆论对其撤资等问题。他在回应中指出,最近一些对其本人和集团的指责“毫无根据”,而且“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李嘉诚在声明首段表示;“最近一些人对我本人和集团作出毫无根据的指责,惹来网民及传媒的关注。在此,我多谢各位的关心,并藉此机会作出回应。首先感谢国内丶香港以及国外的朋友对我的肯定和信任,我明白言论自由是一把两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

集团对近期引起争议的问题回应如下:
1、为什么连日受到抨击也不作回应?

  根据我们的分析,是非浪潮来袭之时,正值习近平主席进行国事访美前夕,我们不想因为李先生的回应,被人借题发挥,引起更广泛的国际讨论。李先生认为,习主席在不同场合多番强调,国家要不断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我们不应让这些毫无根据的口舌之争成为焦点,喧宾夺主,冲淡习主席的重要讯息,引起商界和投资者不必要的顾虑;李先生认为,没有建设性的语言讨伐,并不符中国政府不遗馀力推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方向和决心。
  今次是李先生首次就事件作出回应,网上一切假李先生之名所流传之文章,均非属实。

2.为何频频出售内地房地产,但仍否认撤资?
  过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过70%(包括国企)的架构,也选择离岸设立公司,目的是为了让企业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我们做法相同,集团进行重组及於开曼群岛成立公司,而集团在港注册及上市地位不变;李先生个人在重组过程中,并没有减少持股比例,也没有从中套现,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
  另外,对於所有投资及出售资产所得的回报,是属於公司的,并回到股东手中;一如以往,集团将继续在全球,包括在内地寻找投资机会。过去两年,集团对全球地产业务持审慎态度,加上内地房地产方面
  部份城市出现供求失衡风险,故减少买入土地,但集团在内地的发展中及将发展之总楼面面积远高於2000万平方米。
  事实上,集团於内地发展中或将发展的土地,90%是从拍卖而来,而90%以上的物业均在建成後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极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团从来也在积极等候土地“交吉”,并没有囤地(香港亦如是)。减少房地产的投资比重,不等於不投资内地。
  其次,在零售方面,集团於全球现拥有逾13,000间零售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加至今天2300间,增幅为77%,扩展步伐迅速。
  国家及领导人强调“腾笼换鸟”,深化改革,优化产业,以创新科技驱动经济增长,我们一直重视全球的优质投资机会和支持人才带来的发展机会,长和系在港口丶基建丶零售丶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正大举前进。
  习主席最近提倡“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企业“走出去”,所以集团投资海外业务,与国家政策并无抵触,而且集团的股东也清楚,海外投资的盈利均属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终通过派息,能令股东受惠。集团以香港为家,於1980年代已开始在国际投资及发展电讯丶货柜码头丶能源丶零售丶水厂丶电网丶地产丶火车丶飞机租赁等业务,遍及52个国家,这是集团同仁30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

3.内地官媒多次作出抨击,李先生与中央关系是否有变?
  李先生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并不相信文化大革命式思维复苏;个别人士的言行,不代表国家方向。习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将继续维持深化改革的坚定承诺,扩大开放;李先生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习主席沉稳的领导能力深感佩服。

4.部份抨击言论质疑你“不爱国”,有何回应?
  李先生儿时历经战乱,然後目睹国家改革三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天天进步,内心触动不已。对於一切是是非非,李先生虽感到痛心,但认为苏轼及白居易说得好:“此心安处是吾家”以及“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万变社会,不变承诺”是李嘉诚先生在1980年创立基金会时对自己的格言,他更於2006年宣布基金会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当年已把三分一资产,即超过90亿美元投放於基金会。基金会致力推动奉献文化,至今捐出逾170亿港元,当中87%用於大中华地区,还倾注大量时间丶心血,对有利於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丶现在丶未来,宗旨不渝。
  主要项目包括创办汕头大学,於广东引入以色列理工学院,推动国家高校教育改革,带动国家创新产业发展,为主导未来作好准备;基金会同时重视医疗研究及服务,鼓励探索追求健康的世界,项目包括内地“人间有情”宁养计划,协助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康复的“重生行动”,以及协助残障人士的“长江新里程”等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9-29 17:48:00|只看该作者

李嘉诚回应“撤资”质疑:不寒而栗 深感遗憾

源自:综合
新闻稿部分截图  8OP_-fxifmki9619879.png  保存到相册

  今天,李嘉诚首次公开回应“撤资”“不爱国”等质疑,称“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发热烈讨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文章的文理扭曲,语调令人不寒而栗,深感遗憾。”在其发给记者的新闻稿中说,所谓“撤资”指控完全不成立。在零售方面,其集团在全球拥有13000间店铺,其中内地由两年前的1300间增至今天的2300间,增幅为77%。

  对于“不爱国”质疑,新闻稿中说,李嘉诚倾注大量时间、心血,对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事业,过去、现在、未来,宗旨不渝。
  新闻稿中还表示,李嘉诚对中国充满信心,对中央坚定不移继续改革开放,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有信心。
  据介绍,这是李嘉诚首次就事件作出回应,网上一切假李嘉诚之名所流传的文章均非属实。
人民日报记者 尹世昌
源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8#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9-23 01:08:00|只看该作者

李嘉诚父子海外投资版图:英国有3900亿港元资产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胡易
  华人首富的账,永远算得精;超人的谋略,永远是先见之明与深谋远虑并存。
  自1986年,李嘉诚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后,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投资之旅就再也没有停止──1996年将Orange电讯公司在英国上市;2010年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当年2月又将奥地利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收入囊中;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7.18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电厂资产,97亿港元购入荷兰能源公司……至今,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版图已遍及欧洲、开曼群岛、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其在英国的投资,被形容为“买下了整个英国”。
  随着近年来不断抛售内地及香港的商业物业资产,李氏商业帝国也加速了海外投资步伐,2013年至今,这一节奏明显加快。投资遍布电信、基础设施服务、港口、商业零售、地产等领域。
  2013年1~6月份,李嘉诚相继收购了新西兰EnviroWaste废物管理公司、亚洲货柜码头全部股份、荷兰AVR-AfvalverwerkingB.V。废物转化能源公司、爱尔兰O2业务。公开资料统计显示,仅2013年上半年,和记黄埔110亿港元的资本开支中,有76亿港元投到欧洲地区,占比高达69%,香港与内地则仅占14.3亿港元。
  今年以来,除了长实地产重组上市、长江基金合并电能集团两项大的资本重组计划,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步伐仍然快马加鞭。
  2015年8月,《华尔街日报》的消息显示,长江和记实业公司(CKHutchisonHoldingsLtd。)将把旗下3Italia业务与俄罗斯电信公司VimpelCom旗下业务WindGroup进行合并。
  今年早些时候的3月下旬,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与李嘉诚旗下公司和记黄埔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该项交易也将成为迄今为止李嘉诚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公开资料显示,O2是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目前拥有约2200万名用户。
  O2创立于2002年,西班牙电讯2006年收购该公司时斥资180亿英镑,而9年后,李超人以便宜近80亿英镑的价格买入。由此可见,李嘉诚及接班人李泽钜的商业谋虑。
  由于多个欧洲项目均以较低价格买入,李氏商业帝国的海外投资也被冠以“抄底”。
  目前,李氏商业帝国在英国的总资产高达3900亿港元,包括3个港口、3家连锁店、1家移动运营商、1家铁路集团、1家区域电网公司、2家区域煤气公司、1家水务公司。其中,在伦敦市区还有一个3500套住宅的楼盘开发项目。
  在爱尔兰、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均有电信业务的投资收购;在荷兰,则有连锁店业务。
  而经过旗下公司重组,有长实地产、长江基建等多家公司的注册地腾挪到了开曼群岛、百慕大群岛等地。
  在抄底欧洲、收缩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同时,李嘉诚并没有放弃亚洲。2013年12月底,李嘉诚部分所有的新加坡亚腾资产管理公司(ARAAssetManagement)一份监管文件中披露,将收购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韩国地产公司,该公司通过两家私有房地产信托管理着5884亿韩元的物业。此外,亚腾还将收购麦格理旗下一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10.02%的股份,但亚腾并未透露交易价格。当时,亚腾首席执行官林惠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收购的目的是“充分利用韩国房地产领域巨大的投资机会”。
  除了北亚地区,李氏父子的商业嗅觉还触到了马来西亚。
  2011年,李氏父子把产业投资焦点转向马来西亚购物中心领域。当年斥资2.45亿马币,从德国产业金法兰克福资产管理公司和马来西亚当地发展商Puncakdana集团手中,收购了位于雪州阿拉白沙罗(AraDamansara)的TheCittaStripMall购物广场。同年5月以4.5亿马币成功竞标3家购物广场。近年又先后收购梳邦再也高峰广场(TheSummitUSJ),以总价7.1亿马币收购马六甲AeonBandaraya广场和第一满家乐(1Mont’Kiara)。
  梳理李氏父子的海外投资路线图,不难发现,在商言商及资本利益最大化,永远是商业的本质。这些低价或抄底的投资行为,也不断印证着从商60余年、投资从未失手的超人特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9-21 10:48:00|只看该作者

人民日报评论:与其挽留不如目送李嘉诚离开

源自:大众网
李嘉诚 资料图

【锐评】对李嘉诚,与其挽留不如目送
  李克济
  这几天,亚洲首富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关于他从大陆撤资的争论,仍然在唇枪舌剑地进行着。是正常的运作,还是道义的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撤离?义愤填膺的道德审视、唱衰中国的负面猜测、恐慌情绪的传染效应……所有这些元素,使得李嘉诚的撤离变得十分敏感。
  那么,如何看待李嘉诚“投资路线图”的转向?一些人选择从感性的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优惠政策、开放环境、巨大市场,是他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石;而这几年来,由于转方式、调结构,大陆经济增速主动回调,李嘉诚的选择就显得尤为扎眼。从普通人的朴素情感出发,好的时候同享福,遇到困难却不能共度难关,这在观感上确实让一些人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然而,看待一件事情不能仅仅停留于感性。即便是有种种“看法”,也只能停留于个人内心的几声嘀咕,却难以从公共层面进行“道德绑架”。毕竟,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而动,市场的规则就是遵守法治,只要在法治框架内,资本享有来去自由的权利。李嘉诚到大陆赚钱,如果因为曾经给予优惠而主张“不宜想走就走”,即便在道德上有正当性,在道理上也说不通,更与法治精神相悖。今天的大陆,政治清明、法治昌明、市场透明,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接受任何资本的归去来兮。只是,如果缺少这样的大视野,激于义愤而情绪失控,甚至公开叫嚣“别让李嘉诚跑了”,就显得有点落后于时代的不自信了,也不利于企业家树立信心。
  众所周知,北京长安街的东方广场,上海陆家嘴的东方汇经,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重镇的标志性建筑,都打上了李嘉诚的烙印,他的撤离,无论如何都可能被视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说这不代表什么,肯定不现实,但如果对此做过度解读,甚至由此预测中国经济不行了,则显得有些夸大其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2%,这么大的盘子、这么重的分量,一个商人的撤离能影响基本面吗?全球化时代,资本流动再正常不过,没必要对此风声鹤唳。
  与一些人的恐慌情绪相反,中国官方对此表现得从容淡定、举重若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日前表示,“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斯人已去,难以挽留也不必挽留,市场经济本就是多元经济、流动经济,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只要中国深入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的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把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让今天的离开成为明天的遗憾。
  资本没有国界,但商人有祖国。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会为更多商人留一份温情,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来容纳他们,更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来温暖他们。如果仅仅把中国视为利益性市场,而不是战略性市场,一些人可能会选择离开。但时间将证明,大陆错过的可能只是一两个商人、一两家企业,而他们失去的,则将是与中国一起成长的整个时代。
6# 青城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9-17 20:58:00|只看该作者

李嘉诚跑了 香港另四大家族去哪儿了

源自:综合
⊙作者:无界新闻评论员 曾会生

  李嘉诚跑了,引发国内某智库口诛笔伐和各媒体热烈争议。长和实业发言人回应称,并未撤资,有买有卖是正常商业行为。
  日前,无界新闻分析了李嘉诚变身“李跑跑”的7大问题。作为香港五大家族之首的李嘉诚跑了,除了争议“李嘉诚是不是撤资”或“该不该跑路”之外,我们可以来看看香港其它四大家族在忙什么?近期有无撤资或“跑路”嫌疑?
  通常,香港四大家族主要是指以地产发家在香港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和郑裕彤四个家族,也有媒体把常住香港的马来西亚籍华裔商人郭鹤年家族作为另一香港大家族。

郭得胜家族
创始人郭得胜,已故。

  接班人邝肖卿(身价640亿元)、郭炳江(身价450亿元)、郭炳联(身价450亿元)。
  旗下新鸿基地产是香港最大地产发展商之一,也是香港土地储备最多的公司之一。郭氏家族开发的楼盘,包括香港最高的3座建筑以及香港最高的摩天大楼等。该家族还控制着香港多家主要手机运营商和最大的巴士公司。
  2008年郭氏家族内乱,郭得胜夫人邝肖卿取代长子郭炳湘成为新鸿基地产董事局主席。2012年3月29日,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郭炳江及郭炳联涉嫌贪污被捕。
  新鸿基地产在北京、上海及长三角、广东及珠三角、成都及附近城市拥有物业投资。在北京,新鸿基地产拥有的物业包括北京APM商场和新东安广场写字楼。在长三角的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城市拥有12座物业,在珠三角拥有玖珑湖、御花园等10座物业。在成都有2座物业。
  笔者查阅新鸿基地产最新发布的2014-2015年度业绩报告看到,截至今年6月底,该集团在内地的土地储备有增无减,其中逾六成为高级住宅或服务式公寓,其余是优质写字楼、商场和酒店。在内地的投资物业组合继续扩展,租金收入增长不俗。而在建的投资物业大多坐落一线城市,预计落成后可以进一步加强租金收入的增长动力。
  对于未来,新鸿基地产仍保持乐观,“在内地将维持选择性的业务发展策略,并把焦点放在一线城市”,并将继续在内地一线城市物色发展机会。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掀起移民浪潮时,郭得胜就说:“除了在内地投资之外,新鸿基不会考虑将资金调往海外。”

李兆基家族
  创始人李兆基,87岁,身价1600亿元。2015年6月李兆基宣布退任恒基发展主席兼董事总经理,7月1日起交棒小儿子李家诚。
  李兆基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长。其家族主要涉足行业包括能源,金融,酒店,地产、交通运输。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开发公司之一,旗下地产涉及商务楼、住宅楼及酒店集团。
  李兆基家族还经营能源产业。他是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的主席,该公司是香港家用和供暖天然气的唯一供应商。其长子李家杰和次子李家诚均为恒基兆业副主席和中华煤气有限公司董事。
  据笔者统计,截至目前,恒基兆业在内地的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南京、重庆、大连、西安、杭州、苏州、沈阳等16个城市拥有29处物业地产。而恒基兆业旗下的港华燃气在山东、安徽、河北、江苏、广东、河南、江苏和吉林等25省份取得212和项目。
  港华燃气还透过全资附属公司易高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属下企业致力开拓之新兴环保能源业务之发展亦稳步向前。在江苏、陕西、山东、山西、河南和辽宁拥有液化气项目。
  恒基兆业2015年中报显示其在内地的业务取得了不俗表现。截至6月30日,中国内地物业发展销售收入28.04亿港币,同比暴增190%。内地的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除税前盈利达3.39亿港币,同比暴增377%。内地物业租赁总收入为8.52亿港币,同比增21%。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除税前租金净收入6.56亿港币,同比增20%。
  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恒基兆业及旗下公司为何在大陆数十个城市开拓新物业和新的能源项目。

郑裕彤家族
  创始人郑裕彤,90岁,身价约1000亿元。接班人儿子郑家纯,长孙郑志刚。
  郑裕彤是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四大地产发展商之一)、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主席及恒生银行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香港新世界发展旗下有新世界中国地产、新创建、新世界百货三家上市公司。家族产业涵盖珠宝业、酒店、百货、物流、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等。
  新世界发展集团在中国内地物业旗舰──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其物业组合包括在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部20个城市的35个主要项目,可供发展及投资的总楼面面积达2738万平方米。
  截至去年底,新世界百货经营及管理共43家百货店,遍布中国内地21个城市,总楼面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
  过去数年,中国内地物业销售表现伴随着一系列行政主导的调控措施出现多番起伏。新世界发展地产表示,楼市启动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去行政化、趋市场化”的目标已日渐明确,中国内地楼市可望朝着平稳化格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综览新世界发展集团去年年报和今年的中报,我们并未看到其欲在内地收缩业务或者撤资的迹象。

郭鹤年家族
▲ 郭鹤年因其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荣获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郭鹤年被福布斯评为马来西亚首富,现为全球华人富豪榜第8位。他长居香港,而且长年积极开拓在中国大陆企业版图。旗下拥有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和粮油等多种产业构成的庞大商业帝国。最大部份资产都在香港,包括数量庞大的豪宅、商场、酒店、办公室、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
  近年来,郭鹤年大举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在中国的私人投资总额超过50亿美元,旗下入主中国内地的项目主要是知名的香格里拉和嘉里建设。其项目分布在中国大江南北,其中香格里拉集团旗下在中国大陆已营业和在建的酒店已经多达54家。嘉里建设在内地的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等20个城市拥有40个地产物业项目。
  在嘉里建设8月31日公布的2015年中报里,我们也没有看到郭鹤年家族在内地收缩企业版图或者撤资的意向表述。相反,笔者留意到,郭氏家族在内地的54家香格里拉酒店中,有8家将会在2015年至2018年陆续开业。
  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稍微放心地说:李嘉诚跑了就跑了。正如论者所说,“让李嘉诚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来”,何况,“天要下雨,娘要改嫁”,咱拦也拦不住。其实,从其余的香港四大家族的最新动向及其上市公司最新中报可以看出,尽管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内地企业的盈利前景不如从前,但他们都对未来经济形势、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前景及盈利仍抱有乐观,甚至显示出对内地加大投资、扩张实业版图的意愿和雄心。
  对于“李嘉诚跑了”,政府也做出了回应。1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强调,涉及到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利益的问题,现在推进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更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由于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更多的外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
源自:无界号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3 16:08,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