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2523|回复: 34
 杨琦 发表于: 2003-7-8 15:03:58|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财经] 香港富商李嘉诚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复制链接]
  1939年6月,刚读初中的李嘉诚在与家人辗转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1958年开始投资地产。1979年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1981年获选“香港风云人物”和太平绅士。1989年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1992年被聘为港事顾问、1993年度香港风云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宝座。2011年,李嘉诚工夫茶传奇故事入选国家孔子学院汉语外教文章。2014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球富豪排名,李嘉诚的净资产总值高达310亿美元,蝉联亚洲首富,全球排行第20位。2014年3月,李嘉诚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在8个月中已套现超过710亿港元。2015年3月下旬,李嘉诚旗下公司和记黄埔与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达成最终协议,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将斥资约102.5亿英镑(约合956亿元人民币)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
  2017年11月,李嘉诚基金会决定未来8年再捐资20亿元支持汕头大学建设。此前,被传要从汕头大学撤出被证实为谣言。
  2018年3月16日,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节目已经落地 李嘉诚秘密挺进成都电视业
节目已在成都落地
  昨日,记者拨通了华娱电视北京代表处的电话。据负责节目落地和政府关系的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份华娱电视获准通过鑫星卫星转播,覆盖面扩展到全国。
  据该人士估计,四川通过各种渠道收看华娱电视节目的观众超过100万。华娱正在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开拓四川三星级以上宾馆市场。而在经济水平较高的成都地区,华娱则把普通宾馆也列为市场争夺对象,“数十家宾馆正在洽谈中”。据透露,四川的一家网络公司目前也在通过加密频道为客户提供华娱电视的节目。

嫁接TOM媒体经验
  “我们一直在寻找合作对象,如今与李嘉诚的TOM合作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TOM一直在做媒体,经验非常丰富,而且在市场和广告资源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这些都可以嫁接过来。而对四川市场来说,李嘉诚的熟悉程度更高。”华娱电视相关人士这样评价这次合作。
  该人士所称的“熟悉”显然有根据,TOM早就瞄准了成都的广告市场,去年更是出手收购两家当地广告公司作为根据地。应该说,李嘉诚已经摸准了成都市场的脉搏,他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竞争力强的平台。现在没有人能揣度出成都市场在李嘉诚决策时的地位,但是可以肯定,李嘉诚介入成都电视业将有利于自己在媒体领域的资源整合。

与四川同行展开合作
  据了解,四川某广告公司已经成为目前华娱电视西南地区的广告总代理,而且该公司的背后是四川电视台。虽然广告量作为商业机密不能公开,但受李嘉诚收购事件的“刺激”,仅昨日就有相当多的电话询问合作事宜。
  据称,华娱一档“商战英雄传”节目,每周六都在成都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播出,该节目关注“成功企业家”。而华娱并没有收取电视台费用,只是作为交换,电视台为华娱提供“一点广告时间”,但目前广告时间还没有用上。看来,华娱已经在为自己的节目在成都的广泛推出探路了。现在的问题是,李嘉诚控股后会不会把华娱在四川、成都的业务交给自己旗下的广告公司来经营?《成都日报》将继续关注。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琦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琦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琦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琦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琦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琦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原滋缘味 发表于: 2021-4-16 20:31:2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香港富商李嘉诚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香港富商李嘉诚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中新社香港4月16日电(记者:刘辰瑶)香港长江集团创办人李嘉诚16日注射新冠肺炎疫苗。李嘉诚基金会16日在社交平台发布李嘉诚注射疫苗的照片,并配文称“我今天打咗疫苗,你打咗未?”(我今天打了疫苗,你打了吗?)。
  公开资料显示,李嘉诚1928年7月29日出生,今年92岁,曾连续21年蝉联香港首富,在港有“李超人”之称。
  16日晚,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感谢李嘉诚先生身体力行支持疫苗接种计划!他表示,香港要建立保护屏障,重启经济,恢复出行,让大家重回正常生活,一定要靠社会各界同心支持,尽快尽早接种疫苗!疫苗接种计划要能成功,您们的参与、支持,绝对不能少!
  据悉,自中国出现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李嘉诚及其团队多次作出行动。
  2020年2月,李嘉诚基金会通过香港中联办赈灾专户向内地捐赠1亿港元,用于武汉防疫抗疫工作。2021年2月,李嘉诚基金会在社交网站发文表示,李嘉诚向医管局全体9.7万医护人员送上心意卡,当中用《感恩。感激》为封面,以感谢医管局人员守护香港人的健康,只要手持该心意卡的人士,当日开始至5月31日,便可在香港百佳超市换取及使用200元现金券。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张各国 发表于: 2019-7-19 23:07:57|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机场偶遇舞蹈团学生 向舞蹈团捐款共200万元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李嘉诚机场偶遇舞蹈团学生 向舞蹈团捐款共200万元

  7月18日,网上有消息称,一舞蹈团的孩子们在机场偶遇李嘉诚,因觉得和孩子们很有缘,李嘉诚向该舞蹈团捐款。19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到李嘉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确认该消息属实。李嘉诚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共向舞蹈团捐款200万元。舞蹈团团长赵维告诉记者,200万元捐款的相关手续现已办好,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感谢李嘉诚先生的捐款。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5-10 15:01: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最后一次股东会现场曝光 股东鼓掌半分钟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李嘉诚最后一次股东会,股东鼓掌半分钟

  5月10日香港,长和股东大会现场,李嘉诚现身后,全体股东鼓掌长达半分钟。此次股东后,李嘉诚将正式退休,长和将由李泽钜管理,但此前李超人称还要继续工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一眼 发表于: 2018-5-10 15:01: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工作78年后正式交棒长子 称退休后如常上班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工作78年的香港“超人”李嘉诚正式交棒,称退休后如常上班

vL93-haichqz6050587.jpg
李嘉诚 东方IC 资料图
  5月10日,香港“超人”李嘉诚正式退休的日子终于来临。而李嘉诚一手建立起来的长和系商业帝国,也将由他的长子李泽钜全权接手,李泽钜将成为长和集团新一任的主席。
  但即便如此,有关李嘉诚究竟时真的退休还是退而不休,却依然显得扑朔迷离。李嘉诚5月10日前往出席股东大会时李嘉诚曾表示,退休后仍有很多事情要做,例如基金会工作。他又说,退休后会如常上班,只是担任不同的工作范畴。
FhuQ-haichqz6051744.jpg
2018年3月16日,香港,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召开业绩发布会,李嘉诚宣布有关退休的具体计划并回答媒体提问。视觉中国 图

李嘉诚:今日心情和平日没有区别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5月10日一大早,便有大批记者等在李家大宅外,李嘉诚通过电话向等候的媒体表示感谢,称自己感到开心,自己12岁工作,已经数十年,今日心情与平日没有区别。李嘉诚将出席中午12点举行的长和股东大会,这也是其退休前主持的最后一次股东会。
  在电话中,李嘉诚还强调了自己对于“接班人”长子李泽钜的信心。“看着他工作数十年没有信心是假的”。
  近年来,关于李超人何时退休的话题,几乎每隔一两个月便会见诸媒体。虽然,有关李嘉诚将在90岁之际退休的消息早已在市场上有所传闻,但直至今年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召开业绩发布会时,李嘉诚本人才亲自宣布了有关退休的具体计划。
  李嘉诚称:“本人决定于应届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下集团主席之位,并辞任执行董事。”
  李嘉诚还宣布,“董事会亦建议并推选于长江集团与本人并肩服务33年的李泽钜先生出任集团主席,并续任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而一众高层行政人员全体将继续与李泽钜先生共同推动集团迈向崭新业务里程。”
  “我12岁开始工作,到今天整整78年,换做普通人工作时间我已经超过100年,还好要感谢我这个身体。”李嘉诚对自己退休后集团的运作表示放心,他说世界上有很多事,但无论如何,整班管理层在工作上都有互相的了解,做什么决定都不会发生很大的冲突。
  除了从长和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外,李嘉诚还透露,会辞去汕头大学校董会主席,这一位置也将由长子李泽钜接替。
onIl-haichqz6052853.jpg
2018年3月16日,香港,李泽钜和李嘉诚。视觉中国 图

退休后担任“顾问”的李嘉诚是否会退而不休
  至于李嘉诚退休之后的去向,他本人曾表示回去旅行。但业内许多人都相信,李嘉诚并不会真正退下来,退而不休可能是李嘉诚真正的选择。
  这一猜测并非毫无根据,在宣布退休的同时,李嘉诚也透露,自己会担任集团顾问的职位。至于顾问一职的权限究竟有多大,作为顾问的李嘉诚究竟还是否会主导长和系的决策,这不由令业内浮想联翩。
  李嘉诚本人曾表示,“公司如果什么决定都要我这个顾问来做,那我为什么还要辞职?”暗示其会真的放手、放权。不过,即将“即位”的李泽钜也曾透露,自己与父亲住在楼上楼下,和父亲怎么会不谈(工作)。
  在5月9日,长江基建集团举行的股东大会上,李泽钜进一步透露了父亲还会继续“上班”的消息。在李泽钜被问及接任李嘉诚职务的心情时,他表示,自己已于公司工作逾30年,而父亲亦会继续上班,因此不觉得将会大有任何大转变。
  李泽钜还称,相信与长和联席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将继续合作,并已共事好多年,又笑言自己与对方为“同期训练班”。
  而就在今年5月3日,长和集团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之时,小米始创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还曾与李嘉诚就智能硬件与智能电话最新发展交换意见。
  雷军特别发了一条微博描述了他与李嘉诚见面的细节,“今天中午,我有幸见到了李嘉诚先生,给他介绍了小米,并展示了我们最新的产品小米MIX 2S和小米6×。今天李先生精神很好,我借这个宝贵的机会,请教了不少问题,比如他如何看中美贸易纠纷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日的战略合作仪式上,即将在一周之后接班长和的李泽钜同样在列,但雷军的微博却对这位马上就要即位的“太子”只字未提。
czN2-haichqz6053892.jpg
2018年3月16日,香港,李泽钜在发布会上。东方IC 图

比起父亲和弟弟,李泽钜显得更为低调
  1928年出生的李嘉诚不足15岁时便开始独立谋生,并于1950年开始创业,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可以说,李嘉诚的创业经历已长达68年,从商经历更是超过了70年,并曾获得“塑胶花大王”、“香港超人”等商界美誉。
  李嘉诚无疑是一个工作狂人,用李嘉诚自己的话说,他46年没有拿过薪水,每一年只拿5000元港币。“对于股东来讲,我已经履行了我的旅程。”
  作为李嘉诚选定的接班人,李泽钜显然继承了父亲的刻苦和内敛。而与父亲和弟弟李泽楷不同的是,李泽钜显得更为低调。
  不满十岁便被安排出席父亲公司的董事会议、大学时按照父亲的意愿攻读与房地产有关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父亲的公司从基层做起,甚至为了公司海外业务的开拓将国籍变更为加拿大籍……李泽钜自出生以后经历的种种,都不难看出是经过了李嘉诚的精心安排。而这位长和“太子”也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叛逆,甚至是连“个性化”的举动都看不到。
  他几乎完全没有八卦绯闻,也不愿意向公众透露更多自己的私人生活细节,保持着十足的神秘感。
  在李泽钜步入中年以后,其将坐上长和系接班人的宝座可谓已是板上钉钉之事,但每每被问及接班或者父亲李嘉诚退休的问题,李泽钜都表现得极为谦逊。他几乎回避了所有有关接班的问题,也很少在与父亲一同公开露面的场合有太多的发言和自我表现。
  即便到了去年8月,在李嘉诚麾下长和以及长实地产发布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当日晚间举行的长实分析员会议上,长和系“老臣子”、长实地产副董事总经理的叶德铨笑称李泽钜是“明年的主席”,李泽钜都没有欣然接受这一称谓,而是选择在公开场合明确澄清了这一消息,他甚至表示自己没有从父亲李嘉诚口中得悉这些消息,并表示,自己认为工作上不会有什么转变。
  但无论李泽钜过去如何低调内敛,他站在长和系商业帝国舞台中央的那一天终于来临了。在超人李嘉诚步入90岁高龄之际,他的长子李泽钜也已经54岁。
  李嘉诚究竟是退休还是退而不休?年过半百的长和接班人李泽钜是否能展现出其独当一面的风姿?真正的答案仍然让人期待。
 台北人 发表于: 2018-3-20 08:23: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生涯三大商战:温文尔雅背后的狠辣财技

源自:时代周报
  李嘉诚生涯三大商战:温文尔雅背后的狠辣财技
HcfD-fyskeuc4694923.jpg
  如果从1950年,22岁的李嘉诚创业算起,直到他90岁退休,李嘉诚的商业生涯持续了整整68年。
  这68年可以一分为二。前四十年可谓波澜壮阔,其时,李白手起家,进军房地产,对抗英资洋行,上演过多场教科书般的激烈商战,其眼光之独到、财技之高超,留下“超人”之名。
  之后,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嘉诚成为香港最具实力、人脉和资源的商人,这使得李在后面近三十年的生意一路顺风顺水。财富一直伴随他左右,在超过一甲子的时间里,李嘉诚的最终缔造了一个市值万亿的商业帝国,并长年位居华人首富。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了李嘉诚商业生涯前期的三大商战,从中可以一窥这位以儒商自称的商业巨子高超的运筹技术和独特的处事哲学。

商战一:击败置地中标 李嘉诚一鸣惊人
  1977年1月14日,香港地铁公司正式宣布:公开接受邮政总局原址发展权招标竞投。这项地铁工程,是当时香港开埠以来最浩大的公共工程,地产商莫不“垂涎欲滴”。
  参加竞投的公司共30家,不乏香港置地、长江实业、太古地产、日澳财团、霍英东集团等大财团。其中香港置地实力最为雄厚,中标呼声最高。
  但在1977年4月5日,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击败置地中标。对此,地铁公司透露,主要是因为长江所提交的建议书内列举之条件异常优厚终能脱颖而出。然而,公开招标为各公司提供一个平等机会,投标书内容则属机密。
  那么,李嘉诚到底是如何猜到了地铁公司的心?
  原来,李嘉诚通过各种渠道获悉,港府将以估价的原价批予地铁公司,由地铁公司发展地产,弥补地铁兴建经费的不足。地铁公司为购旧中区邮政总局原址地皮,曾与港府多次商谈。地铁公司的意向是:用部分现金,部分地铁股票支付购地款。而港府坚持要全部用现金支付。
  地铁公司与港府在购地支付问题上产生分歧,李嘉诚敏锐发现地铁公司现金严重匮乏。这使得他首先明确一点,竞投车站口盖发展权,必须以现金支付为条件。地铁公司以高息贷款支付地皮,现在急需现金回流以偿还贷款,并指望获得更大的盈利。
  之后,李嘉诚使出“克敌”之法:首先,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求,由长江实业公司一方提供现金做建筑费;其次,商厦建成后全部出售,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这对长江来说,是一笔沉重的现金负担。李嘉诚决定破釜沉舟。1976年冬,长实通过发行新股,集资1.1亿港元,大通银行应允长实随时取得2亿港元的贷款,再加上年盈利储备,李嘉诚可资调动的现金约4亿港元。
  长实击败置地的中标,被誉为“长江实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地产新秀李嘉诚“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商战二:以退为进暗助船王收购九龙仓
  1978年是长实集团取得多项重要进展的一年。“长实”越来越拥有雄厚资金,显示了巨大的竞争实力,这引起在港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的重视。正是这一年,李嘉诚把主攻目标移到英资者牌怡和系的台柱企业九龙仓身上。
  九龙仓这家财团,当时主要是拥有并控制九龙尖沙咀繁华商业区的物业,葵涌及荃湾的货柜码头运输业和天星小轮、电车公司等。确定目标之后,李嘉诚首先采取“暗渡陈仓”的方式,悄悄地用分散形式购入九龙仓股票。在1978年9月间他手头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票,几与怡和系财团对等(怡和财团控制有九龙仓20%股票)。
  这时,另一华资集团香港船王包玉刚也在筹划争夺九龙仓的控股权。面对这个激烈竞争的局势,李嘉诚考虑到,一方面,既要照顾好汇丰银行与怡和财团之间的关系,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长实”与“船王”的关系;既要做到努力避免剑拔弩张的局面,又能为“长实”的股东牟利,还要为未来的长远关系及发展留下回旋余地。
  几经思考,李嘉诚终下决心,在中环文华阁约见了船王包玉刚。双方经过20分钟的商议,李嘉诚将已掌握的9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转卖给了包玉刚,满足了包玉刚的愿望。但从转让中李嘉诚也赢得了纯利5000万港元。而让包玉刚动用30亿港元即赢得价值98亿港元的九龙仓控股权。
  这一事件,在当年香港商界中曾被看成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但从事实的客观情势及后果来看,李嘉诚当时的这一高“招”,也即是“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经营策略。他这样做,既使到香港船王包王刚满意,得到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大财主的首肯,也使到“长实”股东下得了“楼梯”。李嘉诚暂时的局部有利的“退让”,有效地调整了“长实”与“船王”与“汇丰”之间的关系,并为不久之后“长实”赢得事业上“质”的飞跃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可谓“一箭三雕”。

商战三:华英大战 联合华商对撼置地
  怡和洋行是19世纪香港四大洋行之一,是实力最为雄厚的英资财团,一直由凯瑟克家族控制,怡和旗下的香港置地是当时香港最大的地产商。早在包玉刚收购怡和系的九龙仓,怡和高层对华资的觊觎已有防备。怡和专门打造了“连环船结构”,核心是怡和与置地互控,即怡和控股和怡和证券控制置地四成股权,置地反过来控制怡和控股的四成股权。以此,强化抵御外敌的能力。
  不过,连环船结构也有颇大破绽。敌手若控得一船,就可与另一只连锁的船展开贴身肉搏战了。一损俱损,后果更可怕。
  此后接任怡和大班的西门·凯瑟克上台后不久,请英国拯救破产公司而闻名的戴伟思主理置地的业务。到1986年,他又从美国请来投资银行家包伟士,重组怡置系结构。
  包伟士登场后,设计了怡置脱钩的计划。1986年10月,重组计划出台,置地宣布将全资附属公司牛奶国际分拆上市,尔后又宣布将另一间全资附属公司文华东方分拆上市。1987年2月,怡和控股宣布成立怡和策略(怡策)。改组后的怡和系控股结构为:怡和控股与怡和策略互控,怡控占有怡策19%股权,怡策控26%怡控。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分别控置地11%和15%股权;分别控牛奶国际9%和27%股权。怡和策略控35%文华东方。凯瑟克家族控有怡和控股的股权,据传在10%~15%之间。
  这样,凯瑟克家族的大本营怡和如铜墙铁壁;同时又击碎了觊觎者欲借收购怡和而达到控制置地的企图。但同时,怡和也放松了对置地的控股权。
  1988年4月初,李嘉诚首次向舆论披露长实持有置地股份,华南虎吞并老狮子的现代寓言充斥市场,愈发甚嚣尘上。
  4月底,以李嘉诚为首的华资新财团?草拟函件致置地,要求在6月6日的置地股东年会上,增加一项委任新世界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主席李兆基为董事的议案。华资新财团已捏有王牌—合持股权已直逼置地的控股公司怡和。
  凯瑟克与包伟士急谋对策,布置反收购。4月28日,怡和策略与所控的文华东方发布联合声明,由文华东方按每股4.15元的价格,发行10%新股予怡策,使怡策所持文华东方股权,由略低于35%增至41%。
  精明的李嘉诚亦意识到事态的严峻,怡策与文华东方股权的变化,虽与置地无直接关系,却是怡和抛出的反扑信号。其后,怡和将会随机抛出一系列的反收购措施。
  素有耐心的李嘉诚不得不先出一招。5月4日傍晚,股市收市后。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等,赴怡和大厦与西门·凯瑟克、包伟士谈判。虽是短兵相接,双方仍彬彬有礼。李嘉诚开门见山,说明本财团?收购置地的诚意,提出以12元/股的价格,收购怡和所持的25.3%置地股权。
  凯瑟克亦单刀直入,坦率且坚决地表明否定意见:“不成,必须每股17元,这是去年大股灾前你郑重其事开的价格。李先生素以信用为重,不可出尔反尔。”
  李嘉诚平静地说道:“凯瑟克先生,如果你未得健忘症的话,一定还记得,这17元并非双方敲定的成交价,都表示继续谈判重新议价。现在置地的市价才八元多一点,我们以高出市价近四成的价格收购,怎么能说收购价下跌了呢?”
  双方绵里藏针,气氛有着浓烈的火 药味,素有“沙胆彤”之称的郑裕彤,以咄咄逼人的口气挑起新一轮较量:“既然和谈不拢,那只好市场上见。我们四大集团?将宣布以每股12元的价格全面收购。按证券交易惯例,收购方的出价高出市价两成以上,便可在市场生效,置地的公众股东会站在我们一边!”
  包伟士以牙还牙,说:“我们将奉陪到底,只要你们不怕摊薄手中的股权的话。置地不是九龙仓,更不是港灯,置地就是置地!是怡和的手中置地!”
  包伟士半含半露,无疑又把杀手锏抛出来。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以下结局:
  1988年5月6日,怡和控股、怡和策略及置地三间公司宣布停牌。同日,怡策宣布以每股8.95元,购入长江实业、新世界发展、恒基兆业及香港中信所持的置地股份,合占置地发行总股份的8.2%,所涉资金18.34亿港元。这样,怡和所持的置地股权,由略过25%增至33%多,控股权已相当牢固。
  喧闹数年之久的置地收购战,就以这种结果降下大幕。这也是李嘉诚为数不多的收购受挫。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3-18 10:01: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另一面:娶有钱舅舅的女儿 少拿工资为避税

源自:中国经营报
原文标题:“超人”李嘉诚另一面:娶了有钱舅舅的女儿 少拿工资为了避税

7G49-fyskine9714578.jpg
文/谭洪安
  在自己90岁这一年,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宣布正式如期退休。
  没有人可以否认,李嘉诚在华人世界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关于他的那些传奇。但如此的存在,只能让李嘉诚以超人之形象示人,并为他人引用、解读。光芒之下,李嘉诚的另一面,往往为人所忽略。
  想要理解李嘉诚传奇的一生,又不得忽视他的另一面。

1
  超人”李嘉诚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
  早上6点前起床,从香港岛南部深水湾道的家出发,下山去附近的9洞高尔夫球场,并确保能在7点以前打出第一杆。他可能和住在香港高尔夫俱乐部附近的亿万富翁一起打球,也可能和他公司里的某个高管打球,亦可能和一个他想作出判断的新生意伙伴打球。
  10点,李嘉诚到达办公室。自从位于港岛中环中心商务区的70层高的长江中心落成之后,他的办公室就一直在那座高耸的塔楼的顶部,那儿几乎被一个游泳池占满了。
  李嘉诚做的第一件事是查阅报刊,看看有没有和他或他的公司相关的报道。他用英语和别人交谈,但喜欢阅读中文,因此,英文报刊中的有关部分在他到达之前就已翻成了中文。
  李嘉诚也很关注经纪业对他公司的评价,那些激起他怒火的撰稿人将接到他助手的电话,或是收到他的律师函。哪家报纸使他难看,他就会撤销那儿的广告。
  李嘉诚会拿着文件、信件,打电话给一至数个高管,或者直接召他们前来商谈。公司里的电话系统让这些人知道,这是大老板的电话。
  上午11点30分,李嘉诚开始做按摩。此后,还要去处理更多的管理事务,13点吃午餐,当然是工作餐。午饭后,他在办公室里工作两个小时,16点回家。17点,他很可能会再做一次按摩,之后,也许会在18点30分与生意伙伴玩纸牌。
  最终,商务晚宴后,他于22点就寝。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循环下去。
  不过,今年5月10日之后,他这份极为缜密而几乎一成不变的日程,很可能要做出改变。因为从那一天起,还差两个月就年满90周岁的李嘉诚,将会正式退休了。
  为我们解密当代最受瞩目的华人富豪日常工作点点滴滴的,是资深中国事务观察家乔·史塔威尔,他自20世纪80年代起在亚洲(主要是香港和北京)从事新闻工作,1997年创办《中国经济》季刊。2007年,他出版《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一书(中文版2011年在中国内地印行),上述所引场景,即来自该书。据作者说,这段描述“依据的是大量非正式采访”。

2
  李嘉诚纵横商海70余年的财富传奇,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在此无须赘言。鲐背之年,含笑引退,更让他在华人世界商业圈神一般的存在,再添若干光环。
  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我们回头看看李嘉诚“封神”的漫长生涯中一些未必为人所知的细节,也许不无意义。
  李嘉诚就总是说,自己是教师的儿子,父亲于1940年身无分文来到了香港。长江集团官方网站上写道:“为了扛起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李先生不到15岁就辍学,在一家塑料贸易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1950年,他的勤奋、谨慎以及追求完美的精神,让他有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长江实业。”
  事实上,李嘉诚读过几年书,后来在一个富有的舅舅那里工作,舅舅的家族拥有香港中南钟表有限公司。他能跻身香港重要的二流大亨之列,事业得以继续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娶了老板──也就是那位有钱舅舅──的女儿。李嘉诚一开始所经营的企业,其实是属于他岳父的,他只是进一步做大了生意而已。
  当然,在香港及东南亚的华人大亨们的起步阶段,跟老板的女儿结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对于那些不能依靠父业来为自己的事业铺垫的未来富豪来说,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妻子的家庭产业。李嘉诚不过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无可厚非。

3
  李嘉诚就很乐意向人们展示他节约的嗜好,常常提起他戴了好几年的廉价精工手表与西铁城手表。他的一位高级职员回忆说,他常听李嘉诚抱怨自己戴的手表是“该死的手表”。而这廉价手表已经成了他的象征。在《财富》杂志一次难得的采访中,李嘉诚也没忘记搬出手表的主题。“你的表太奢侈了!”他对采访者说,“我的比你的便宜多了,不到50美元。”
  让李嘉诚引以为豪的另一件事是,他从上市公司中获取的工资很少──2005年,从他的长江集团旗舰公司中,他只得到了1万港元的工资。但有一点却未被提及,即在香港工资要征税,而股息却不用交税,所以大亨们常常利用后者来避税。
  比李嘉诚年长半岁,又是生意上长期好伙伴的恒基集团老板李兆基(他已于2015年交棒退休),据说在20年内,仅仅从恒基地产旗舰公司的分红就有1.5亿~3亿美元。他用这些钱在美国买了3万套公寓及别的资产。归根到底,“二李”并不是靠微薄的工资收入生活的人。
  这两人的故事或许可以说明,尽管有保护金钱的本能,以及向员工展示节俭的深思熟虑的商业手段,但人们所听说的大多数富豪们生活节俭,却并非事实,他们只是“选择性节约”而已。
  亚洲大亨们与媒体的关系,不只是大亨要逃避媒体那么简单,这大概是对大亨们生来就谦虚这种说法的最有力驳斥。有机会接近他们的人会惊奇地发现,这些大老板们有多么自恋──他们公司的接待处到处都是关于他们的作品。对那些市场上极有影响力的杂志,如《财富》、《福布斯》和《远东经济评论》等,只要其记者不追根究底,大亨们还是愿意给予稀少的公开采访机会的。
  前面引述过李嘉诚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李嘉诚的公众形象是沉默寡言,他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读报,办公室里保存了各种关于他的文章,当读到批评他的人的名字,他习惯用荧光笔在空白处作记录。据香港报纸的管理者们说,任何李先生坚决反对的事,都会转化成他公司广告开支的削减。比如《南华早报》在2003年11月(几乎20年后)提到了1986年李嘉诚被指内线交易一事,李嘉诚的公司立刻撤销了与该报签订的广告合同。
  香港以“国际贸易自由港”的傲人形象蜚声世界,但在香港,却有另一种看法颇具市场:本地的经济却少数顶级大亨所操控,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尤其是对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是香港每个亿万富翁财富的基本。香港和新加坡一样,都因面积狭小,存在结构性的土地稀缺,自19世纪起,无论从区域标准还是国际标准来看,这里的房地产价格一直非常昂贵,而且波动相当大,投机的回报率也很高。

4
  香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但香港集装箱的终端运输费用又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尽管其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其他人均GDP相近的国家和地区。主宰香港集装箱终端运输的股东,都是房地产大亨,而李嘉诚辉煌事业的两大支柱,恰恰就是地产和港务。早在2007年时,李嘉诚的香港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就拥有香港24个停泊港中的14个泊位,于是,他成了这个群体的领袖。
  李嘉诚的百佳连锁超市和英资怡和集团的惠康超市,一度占了本地百货贸易的七成;李嘉诚旗下的屈臣氏集团和怡和控股的万宁公司,也几乎占了全港药品销售的七成。有新来的实力不俗的零售商竞争者抱怨说,他们的送货车根本进不了由李嘉诚控制的居民区和办公大楼。李嘉诚还是香港电力生产的双寡头之一。
  尽管李嘉诚在香港的新闻报道里经常被称为“超人”,但他的投资事业中,既有不合时宜的买卖,也有经过长期痛苦的努力才能盈利的收购来的公司企业。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在英国、澳大利亚以及许多亚洲国家的移动电话与传呼机市场上的投资,遭受了严重损失。但是90年代末期,他的橙子电话公司使他大发横财。后来,李嘉诚又投资3G,很长时间内亏损严重。1987年,他转向了从事石油业的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随后又投入更多的资金增加了股份,但这次投资带来的却是连续几年的亏损和账面价值的降低。
  这些投资过程中,来自港口、零售、电力以及其他香港大型业务的核心现金流量保证了李嘉诚各种成功或不成功的扩张。这一点,也许才是“超人”之所以能作为少数幸运的竞争者生存下来的根本原因。
  在香港与东南亚的华人商界,“关系”很重要,因为它是产出成果的重要保证。大亨们一方面忙于磨合与当地政府官员的关系,一方面彼此之间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往往会出于共同利益合作投资。但大亨们之间的真实关系又相当的复杂、微妙。
  李嘉诚通过并购取得原属英资的香港和记黄埔后,聘请西蒙·莫瑞来管理这家企业。据莫瑞忆述,他上任不久,收到了新世界集团董事长、亿万富翁郑裕彤的邀请函,请他见面随便聊聊。因为郑裕彤跟比他小三岁的李嘉诚,是有名的高尔夫球和桥牌上的伙伴,这一切看似非常正常。但当莫瑞向李嘉诚提及这次邀请时,后者的反应却令他感到惊讶。李嘉诚严肃警告他:“要提防这些人,他们几乎与我们一样聪明。”莫瑞私下觉得不解:”从理论上说,他们是朋友。”
  在《亚洲教父》一书所附“人物表”的李嘉诚一栏里,史塔威尔写道:将来,李嘉诚帝国会被分成三等份,分别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他的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继承。
  2018年3月16日下午长和集团发布的李嘉诚正式退休公告中,这位神奇的老人说:“日后我会做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我还会披上我新的战衣,我会投入到基金会的工作。”可以肯定,他兑现了多年来制定的退休计划和承诺。人们的目光,开始要更多地投射到一直活在老“超人”耀眼光环之下的二代接班人身上了。
 我很牛 发表于: 2018-3-16 23:01:02|显示全部楼层

90岁李嘉诚退休:22岁创业 靠这业务攒下第一桶金

源自:南方人物周刊
原文标题:90岁的李嘉诚宣布退休

gFWS-fyshfuq4777720.jpg
2013年11月22日,李嘉诚在香港长实中心的会议室,背后是维多利亚港 图/本刊记者 方迎忠
  蝉联20年的香港首富、全球华人商界领袖、今年将满90岁(1928年7月29日出生)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董事会主席。本文为2013年本刊对李嘉诚的专访。
  85岁的华人首富步履匆匆走进了会议室,随即和善地来到房间里每个人的面前,握手、打招呼、交换名片。他的双手依然有力,很认真看着对方双眼,有些多余地自我介绍──“李嘉诚”。
  交谈时,他放下标志性的黑框眼镜,依旧认真注视每个和他说话的人。采访进行到一半,他突然想起还欠摄影记者一张名片,立刻吩咐手下去拿,然后双手奉上。
  今年他以310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8位,连续15年蝉联华人首富。但是礼貌和笑容难掩这位老人的焦虑,还没有等到我们发问,他就用“天方夜谭”来回应关于他看空香港和内地的传闻──他的公司近期一直在出售两地的大笔固定资产。
  这里是李嘉诚王国的中心──长江集团70层顶楼。这是全世界最为昂贵的地段,但离会议室不远是一个有假山和池塘的小型花园。通往这里的是一部专属高速电梯,电梯门打开后迎接的是保镖的微笑。16年前那起绑架案后,李嘉诚聘请了香港警方政要保护组,以及全世界最专业的保镖团队。
  首富的办公室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大,不过几十平方米,没有国内富豪通常用来衬托品位的书柜,办公桌上摆着彭博终端机,几十种股票数字不停跳动。6部固定电话通往特定人群──副手霍建宁、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秘书室以及这个大楼的每个分机。和许多同龄人不同,李嘉诚喜欢用iPhone,他的桌子上一台MacBook Pro正在充电。房间里看不到一张纸,他已经习惯了电子化办公,而且坚持“今日事,今日毕”。
  李嘉诚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谦逊而固执。他总是着深色西装、系蓝白条纹的领带。他的身材还很结实,行动非常敏捷,个子不高,略有1.7米,但没有肚腩,这或许应该归功于多年的简单饮食和打高尔夫球。
  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豪宅旁边的9洞高尔夫球场打一个多小时,他会和朋友一起打球。他吃得非常简单,不喜欢应酬,很少喝酒。几个不同的信息源告诉我们,他们分别见到李嘉诚吃只有青菜和鸡蛋的晚餐、秘书买来的工作餐或者热狗,以及私人飞机上的公仔面。谈话时,他认真倾听问题,但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回答,即便回答的内容与问题并不能完全对上。面对敏感问题,助手已经说了不方便回答,但他依然坚持讲完自己的观点。
  从他的办公室落地玻璃窗望出去,维多利亚港景色尽览无遗,让人心旷神怡。但几个月前,李嘉诚看到的是楼下密集的示威人群──香港葵涌货柜港口的码头工人正在抗议长期得不到加薪。他的头像被制作成魔鬼样子,有人甚至为他做“招魂”仪式。工人们的诉求看起来找错了对象,他们是外派工人,不是和黄码头集团直接雇佣的对象,但他们依旧认为李嘉诚是一切苦难的制造者,甚至去深水湾李嘉诚私人住宅前抗议。
  这种局面显然不是对立双方要看到的,外派制度在香港并不是只有李嘉诚的公司在使用,但他受到的攻击最多。从欧洲到南美,都有和记黄埔的码头业务,但香港的机械化率最低。当传统行业遭遇科技浪潮,这注定了一种无奈的结局。
  李嘉诚曾试图去解释,有一次,他和长子、长江实业集团董事总经理李泽钜一起去坐电梯,他想对在外面围堵的记者说点什么,但被李泽钜用手拦了下来,这一幕反复在电视上播放。他的助手解释说,李嘉诚尊重儿子作为集团领导的地位。去年他完成了个人庞大财富的分割,在同辈富豪中堪称典范,他名下的基金会将会得到他全部财产的1/3,更是直接改写了华人富豪财富传承的固定规则。
TDlg-fysimwt3179427.jpg
李嘉诚和长子李泽钜 图/本刊记者 方迎忠
  他不善辞令,内心的丰富很难通过言语交流。他挑选产业的原則是尽量不去碰那些具有争议性的项目。在香港开发房地产,他不愿意参与二手楼重建业务,因为背景复杂。当人们指责香港电灯的垄断电价时,却往往选择性忽视另外一家电力公司的存在和背景。
  85岁的李嘉诚每天晚上都要看15到30分钟的BBC电视节目,跟着字幕大声朗读,他依然在担心自己的英语水平会退步。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各种风浪,他小心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以惊人的审慎经营起一个华人前所未有的商业帝国。
  他告诉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质疑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地方。他说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是父亲去世后的那几年“2岁时,日本侵华,我和家人从潮州来到香港,不久因生活关系,我要工作,后来日本入侵香港,母亲带着弟妹回到潮州,我与父亲留在香港。日本统治香港期间,没有什么好日子可以过,13岁时父亲因肺病住进医院,不到一年去世。照顾父亲发现自己也有肺病,接近危险阶段,但我告诉自己不能死,身为大儿子,还要想妈妈、弟弟、妹妹的生活怎么过。为了前途,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不停抢学问,到旧书摊买旧书看,其中包括老师使用的教科书,跟谋生有关的书,3年零8个月的岁月,知识比得上一个中学毕业生,但是没有英文基础。这段日子也没有因为自己的病看过一次医生。”
  说起这段痛苦经历时,他的声音依然非常平稳,没有任何激动之处。

当李嘉诚遭遇“李家城”
  这是一个充满了香港特色的悖论──人们开始不喜欢李嘉诚从这片土地上获得财富,但当他卖掉资产时,又引起外界批评,甚至会上升到“爱国爱港”的意识形态争论上。一个企业家的商业决定被人为蒙上了不同面纱。
  码头工人抗议之后,李嘉诚旗下公司开始不断出售在香港和大陆的资产。百佳超市是第一个被抛售的项目,拟售价40亿美元,它占据了香港超市份额的三成(后取消)。自此之后,李嘉诚的“长和系”先后卖出上海的写字楼东方汇经OFC(40亿人民币)和广州大型商场西城都荟广场(26亿人民币)。接下来,一直作为公司稳定“现金奶牛”的香港电灯也要被分拆出售,位于香港的嘉湖银座商场,以58.5亿港元出售。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和记黄埔又卖掉了香港两处豪宅物业(近13亿港元)。
  万科董事长王石在微博上发言提醒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房产,这是一个信号,希望投资人小心。”
  与此同时,李嘉诚旗下公司在欧洲进行大规模收购,涉及到能源、电讯等多个领域。据《南方周末》报道: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中国内地以外完成了11笔收购,涉及金额约1868亿港元。这其中,欧洲地区占比高达96.75%。
  作为香港乃至华商的标杆性人物,李嘉诚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特别的含义。时值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后,他的一系列行为被很多人解读为看空大陆和香港市场。
  这样的看法在李嘉诚看来非常奇怪,他用了各种数字来说明他并没有要撤资的计划──长和系总毛收入最少为4300亿港元以上,投资海外(新西兰和荷兰)基建项目则是130亿港元(17亿美元),不过实际动用的资金只有80亿港元(10亿美元),仅占今年长和系总毛收入的不足2%;同时,今年还在香港的货柜码头项目投资了40亿港元。
  “这样怎能说是撤资?真是天方夜谭的笑话。”他停了一会,说:“别人说我怎样怎样,一般来说我是不会辩论,如果每天都是这样辩来辩去,太疲倦了,不值得。”
  更令他不理解的是:“1979年我收购和记黄埔之前,它在香港以外是零投资,别人以为和黄现在的国际业务是我收购之前留下来的,事实上是由我开始(投资海外)。因为知道这个情况(香港市场有限),我不断到外国投资,今天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如果集中在香港投资,根本是蠢事!和黄的香港业务占全球投资比例约15%,长实在香港的投资占全球的约三分之一,如果地产做得少一点,比例会更小。过去两三年买入的项目较少,香港地价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趋势……国内的地价也飞涨,我们也无法成功投得土地。我们是国际综合企业,地产只是其中一类业务,别人藉地产攻击我们,但我们买少了,大家高兴才对!”
  在李嘉诚的回答中,差不多对每个问题都能信手准备好足够的数据支持他的观点。他被贴上“地产霸权”的标签,但城中最大的开放商却不是他。当人们指责高房价时,往往选择性忽视了香港最大的地主是特区政府。
  在香港,李嘉诚的事业遍及人们常见的领域:去超市有百佳、电器店有丰泽、医药店有屈臣氏,更不要说移动通讯和房地产业。
  今年香港疯传一篇据说是小学生写的作文《李家的城》。文中不无讽刺地说:“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他是我们的上帝,万物都是他所创造。当然,香港传说中的三位一体就是他们:李嘉诚、李泽楷、李泽钜。他们的力量远超人类,为打工仔遮风避雨,使香港免受风球、暴雨的侵袭。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只是希望我们可以准时上班,不准时下班。这都是诚哥的伟大。”
  乔史塔威尔是资深亚洲问题专家、《中国经济季刊》总编辑,6年前他曾经出版《亚洲教父》一书,分析了香港和东南亚超级富豪发迹史和隐秘生活。他告诉我:“香港及东南亚的富豪创造了大量的现金流,他们把这些钱分散投到全球不同市场上。他们不屈从于政府政策引导性产业──那样的指引将使得他们把钱更多投向支持内部经济的发展,他们选择更具有投资价值的产业。如果人们不喜欢李嘉诚所做的,也不应该抱怨李嘉诚,他们应该抱怨他们的政客。”
  史塔威尔认为李嘉诚是这些“富豪教父”的代表,他们喜欢港口码头、电信服务、公用事业和物业发展,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都是许可证领域,竞争者很少,容易组建卡特尔获取垄断红利。稳定现金流又能支持他们到新的领域去冒险,对于李嘉诚来说,如果没有稳定的香港业务群,他很难投巨资在欧洲发展3G电讯业务。
  许知远是中国最优秀的传媒人之一,曾经参与了李嘉诚传记的写作。在他看来,上世纪80年代回归谈判前,英国人垄断着政治权力,商业几乎是华人自我证明的唯一方法。李嘉诚的崛起是香港主体意识苏醒的象征,所以香港人视他为英雄。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全部秩序开始重建,李嘉诚没变,但整个社会情绪改变了。公众认为官商勾结造成了经济不平等,也是一股巨大的保守力量,阻碍了进步的政治与社会观。这其中既有李嘉诚与其公司自身的问题(他们自身的巨大规模就已是一种巨大压迫,在很多时候,生意的手法也遭人诟病),但他也经常成为这种无处释放的愤怒的宣泄对象。更根本的原因是,香港尚未找到自己的政治与社会秩序。
  史塔威尔在书中对李嘉诚的教父地位并没有太多的认同,他指出6年之后,香港的情况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样的政治环境正是香港富豪此前创富的环境。他和许知远一样,都认为李嘉诚是挑战殖民者经济地位的英雄。但是在后殖民时代,香港人看到垄断与寡头仍在持续,李嘉诚又是这个系统的标杆。香港人的看法已经并正在发生改变,除了回归因素外,香港人获得了更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而有些来自于香港媒体。在争取消费者利益方面,一些香港媒体已经变得相当激进。
  李嘉诚在香港一直是作为某种符号存在,但是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年前,中央政府与香港签订了CEPA协定,香港的经济得以保障,但与此同时,港人失落的心态却成为集体情感,对内地的感情变得复杂起来。当《狮子山下》难以再凝聚共识时,民粹主义对阶级差距议题的意见变得更加尖锐。
  超级富豪的故事和观点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隐匿在他们背后的那张经济和政治的巨幅蓝图却往往被人忽视。

无法复制的“超人”
  早上打完高尔夫球,李嘉诚要开始一天的工作。在70层的办公室里,他会收到一份新闻资讯列表,和很多看摘要的领导人不同,他阅读的是标题组合。如果看到感兴趣的题目,他就让手下全文翻译,出现在这份列表的媒体包括《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外交政策》和《名利场》等,一个4人团队专门负责翻译。平板电脑出现后,他已经习惯了用iPad浏览这些资讯。
  如果没有商务宴请,他一般会在办公室度过忙碌的一天。他对吃喝没什么讲究,晚上临睡前读书、看英文电视节目,生活非常规律。
  很少有人比李嘉诚更能象征香港在过去半个世纪的演变。他从一个少年难民,变成了世界性的商业领袖,这也是战后香港经济奇迹的缩影,也代表了海外华人社会的成就。比起同代人,李嘉诚也是最具有全球眼光的一位,投资领域遍及各项产业。
  末任港督彭定康曾经告诉史塔威尔,李嘉诚是他打过交道的富豪中,唯一一位“明显是天赋异禀(或者说具有某种天才)的人”。
  1928年,李嘉诚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但因为连年战乱,全家迁移到香港投靠亲友。很不幸,少年李嘉诚早年丧父,被迫放弃教育开始养家糊口。他做过工人和销售,非常清楚一家企业在底层是如何运作的。时至今日,他的生活作风依然保持了早年的简朴特色。与郑裕彤、李兆基、何鸿燊等二战后崛起的香港大亨相比,不论是资源还是教育背景,他都没有什么优势。
  让外界啧啧称赞的是李嘉诚创业以来,他个人和公司资产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加,同时代的大亨都多少经历过几次生死波折,但他成功避开风险。从来没有一个华人像他那样成功整合了全世界的资源,他的事业版图拓展到52个国家,有26万员工。每一次经济危机来袭,他都成功地活了下来,超越了市场局限与竞争对手,他是一个天才的商人。
  1950年,红色中国成立不久,香港的未来还是未知数。22岁的李嘉诚结束打工生涯,开始创办长江塑胶厂,几年后凭借塑胶花业务积攒下第一桶金。197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李嘉诚凭借长江实业成为上市公司主席,并将业务主营范畴转到房地产业。他的事业进入加速期。1979年,在汇丰银行的帮助下,他接手老牌洋行和记黄埔,开始改变香港经济结构版图。从此,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成为李嘉诚旗下两大旗舰公司。1986年,李嘉诚做出海外业务最重要一笔收购──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使他的业务更趋多元化。1999年,出售在欧洲的电讯公司Orange,一举获得1130亿港元的利润,为日后进军欧洲3G领域奠定基础,世界开始意识到LKS(李嘉诚英文缩写)的力量……
  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以前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赫斯基能源公司总部也在这座城市。他告诉我,在李嘉诚接手后,赫斯基从一家亏损企业迅速成为能源巨头,这让加拿大人非常佩服。在油价高企的今天,凭借之前对油砂技术的投资与积累,赫斯基能源已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466名(2012年)。同样的点金之术在和记黄埔码头事业上也得以体现。
  李嘉诚是一个厌恶风险的人,但是会冷静分析风险。他对现金流的掌控和对低负债率的追求让很多大陆企业家钦佩。当中国企业家迅速崛起后面对困境时,来自同样文化背景的李嘉诚显然是他们最好的偶像,这包括了对风险和进取的平衡把握、高超的财务技巧、政商关系的处理。
  外界只能从李嘉诚的实践活动中试图总结出一些成功经验,关于他的管理理念,一直没有得到系统总结。在少数的采访中,李嘉诚总是用哲学化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他本来就不是善于言谈的人,他所乐意谈及的是童年往事,他不评价他人,应对如此复杂的权力网络,他不愿意说太多话。
  关于对风险的把握,他最知名的一句话是“把90%的时间用来思考未来的事情和失败”。他旗下三大公司均很好地控制了负债率:长江实业4%,和记黄埔21%,赫斯基能源12%。对于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一个集团,他对我们讲了他的心得──
  采用现代西方模式,组织架构完善,也要有良好的监察与制衡(check and balance)制度,但我内心常存很大部分好的儒家思想。
  诚信是企业管理者成功的首要元素,要守言诺、重言行,答应过别人的事,明明吃亏都照做,让竞争对手也相信你,那就成功了。
  管理之道,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在流动与变化万千的世界中,发现自己是谁,了解自己要成为什么模样是建立尊严的基础。
  成功的管理者都应是伯乐,要甄选、延揽“比他更聪明的人才”;在高度竞争社会中,高效组织的企业无法负担那些滥竽充数、唯唯诺诺、灰心丧志的员工,同样也难负担光以自我表演为一切出发点,或只会能言善道而无实干能力的明星级“企业大将”,管理者必须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艺术在其接受新事物、新思维与新发展的能力。人的认知力由理性和理智交融贯通,我们永远不是也永远不能成为“无所不能的人”。
  管理者也要知己知彼,清楚知道所从事行业的现况,竞争对手想什么和要做什么;即使以数据为业务成绩的依据,亦不能单看绝对数字,也要参考同业情况,作出比较,才能检讨改善公司策略及思考未来发展的路向。
  我一直不停吸收与集团业务有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研究世界政治、经济民生发展情况和趋势。
  出于华商回报桑梓的传统,李嘉诚很早就在潮汕地区做公益,汕头大学是最大的项目,此外还有医院、中小学等公益事业。但他并没有在大陆改革开放后马上进行大规模投资。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他极度审慎态度的体现。邓小平在1986和1990年两次单独接见过他,但他直到1992年才开始大规模投资内地。他的一位助手说,邓的南巡给了他足够的信心。
o8Gb-fysimwt3179434.jpg
1990年初,北京,邓小平接见香港首富李嘉诚 图/任晨鸣
  也许正是基于一个更纯粹商人的理性判断和对风险的厌恶,他身上的红色港商色彩并不强烈,也更容易被人攻击。霍英东和何鸿燊在大陆受封锁的年代就进行了“红色走私”,他们和胡应湘等港商都在改革开放初就在广东进行基础建设投资,也享受过后来的“红色红利”。
  这并不是说李嘉诚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就更低一些,2008年李嘉诚去观看北京奥运会,让他激动的不是中国运动员如潮的金牌,而只是当他们从他面前走过时,他就已经难以控制情绪。他告诉身边人,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他很难想象中国会有今天的面貌。
  许知远观察到李嘉诚身上有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这一代人饱经动荡,对一个富强的中国有着特别的渴望,也对传统文化怀着情感眷恋。大陆对他来说从不仅仅是一个市场,也是一种身份认同、一个可以参与改变的地方。同时,他也是个内心骄傲的人。他可能隐藏自己内心的看法,却不会为了商业利益而放弃内在感受。
  许知远说:“他对此刻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情绪,都有自己的看法。他是一个有高度风险意识的人,他特别敏感于一个市场的政治与法治上的不确定性。他与大陆的关系,也多少象征着中国与海外华人社会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发生戏剧性的转变。在改革开放最初时,海外华人是改变中国的重要力量,他们也受到特别的礼遇。如今,情况在发生改变。”
  李嘉诚之所以能成为李嘉诚,超出同辈顶级富豪,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国际视野有很大关系,他有很多犹太朋友,对犹太人的理念相当认同。旗下维港投资也以善于发现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闻名,今年,他要在汕头大学成立“以色列理工学院”。
  史塔威尔对李嘉诚有多年观察,在他看来,李嘉诚在选人用人方面,不会基于种族,而仅仅基于他们能为他做什么。虽然李嘉诚为他的华人背景感到骄傲,但他在经商与处理生意上的事情时,从未受限于文化差异。他很好地表现了什么是赚钱机器。
  一位采访过他的记者告诉我,李嘉诚手下有两百多名高级职业经理人,可以随时出差去世界各地,处理公司事务。
  他平均两个月就要去一家公司,一年要去4次英国。他很早就把两个儿子送到美国留学。
  马世民(Simon Murray)是一名参加过法国外籍军团的英国人,1984年,李嘉诚为了让他出任和黄董事总经理,直接收购了他的公司,并让他开始把和黄的触角伸向海外。
  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是第一位外籍中国大学校长,他拥有加拿大国籍。2006年,李嘉诚对他说:“顾校长,中国在科技方面和世界还有差距。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掌握好英语,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先进知识。”
  李嘉诚甚至意识到汕头大学会有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英文环境不如城市同学,专门追加了一笔资金用于小班教学。

财富的意义
  每一年的6月,李嘉诚都会到汕头大学做毕业演讲,这是他雷打不动的一项安排,外界也能从他的演讲内容中了解到他的思想。有一次为了参加毕业典礼,李嘉诚推迟了一笔几十亿美元合同的签订。
  在今年的演讲中他分享了作为华人首富的感受:“在过去数十年,别人给我的昵称是‘华人首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历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怎不令人身心劳累,四方风风雨雨中,我还是不断在学习笑对人生,作为一个人、一个爱自己民族的中国人、一个企业家,我不断在各种责任矛盾中,尽了一切所能服务社会。”
  也许是看到香港社会仇富心态的累积,他在演讲中特别提到这一代年轻人面对最大的挑战是社会不平等的恶化。他说:“每人有不同的能力和道德标准,恻隐足以为仁,但仁不止于恻隐。有能力的人,要主动积极,推进社会的幸福、改善和进步,这是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对社会的投资,帮助和激励别人同时能丰盛自己的人生。”
  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此前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机械和制造工程系主任,因为赫斯基能源赞助了该校,他应邀去汕头大学做演讲。李嘉诚基金会董事周凯旋邀请了他,希望他能在这里做一些探索为国家提供经验。类似的话,后来李嘉诚也对他讲了。他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李嘉诚是在校董会上,李嘉诚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坚定了他留下来的信心。
  让他意外又感动的是李嘉诚每一次向汕大捐赠的资金都超过学校的申请,但同时李又让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学校财务。
  李嘉诚至今每年都只从公司领取5000港元的薪酬,他称这是一种自我激励。在财富的处理上,李嘉诚并不吝啬,在去年的财产分割计划中,他把1/3的财产都捐献给了“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现已达到830亿港元。
  和西方很多同类型基金会不同,李嘉诚基金会只有一个捐赠者,而且他注入的都是交完税后的资金,基金会将会把八成资金用于大中华地区。
  在许知远眼中,李嘉诚和洛克菲勒那一代美国资本家有很大相似性。不管是清教徒还是中国传统,节俭都是一种美德。李这一代人还是老派人物,都具有某种道德上的审慎。况且,炫耀性的消费不能提供他所需要的人生意义,他需要从别的方面来寻找。
  李嘉诚依然坚持一周工作5天,尽管安排了财富分割,但他没有退出工作。现在有两百多名长和系的高管可以直接向他汇报。他说:“人要在工作中发现人生,生活就乐趣无穷。”对于他这样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来说,工作带给他的存在感不是其他事情所能替代的,总会有陌生的事物来刺激他。杰出的企业家与艺术家都是终身的职业。全世界都是如此,默多克也没退休。
  我们的采访在一个周五的下午,采访结束后,他要去给孙子们上课。他很享受这个时刻,把自己一生的感悟和对商业的理解早早传递给后代。他曾经亲自打电话,花了一笔不菲代价买到AIG公司的纸质股票。用相框装裱后,他在下面写了一段话:“这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的股价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72.97美元,总市值1895.76亿美元。2008年9月16日,每股1.25美元,总市值167.28亿美元。市值跌幅逾91%,如非美国政府注资1500亿美元急救,早已破产。”
  在给4岁孙子的这个教具上,他用加粗字体点评:“以此为鉴,可惕未来。”
  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内敛低调,和父亲住在一起,被父亲评价为“比我还不喜欢应酬”,已经被确定为接班人,将接收父亲庞大的公司资产。他的弟弟李泽楷性格外向,和父亲的关系更加微妙,他的前女友是明星梁洛施。他得到了父亲更多现金的支持,这种财产处理在外界看来不偏不倚,而公正对于李嘉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JhXk-fysimwt3179437.jpg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与梁洛施和他们刚出生的孩子李长治
  在电讯盈科的私有化中,李泽楷拒绝了父亲的主动资助。李嘉诚的一位助手告诉我们,他主动求了他的儿子,虽然被拒绝,但是他依然会尊重儿子的选择。
  在这次采访中,他甚至回顾了与张子强的对话。1997年,张子强绑架了他的长子李泽钜,并亲自到家中与他谈判。这起惊天绑案一直被他回避,外界甚至传言李嘉诚劝张子强买自己公司股票。
  李嘉诚说:“我没有劝他买,绝对没有。我对他说,一个铜板也不会少给你。但是我错了。他说为什么?我说在香港,我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心也没有。我早上去打球,就只有一个司机。你拿着这笔钱几辈子都花不完,你远走高飞,但是你一定要做好人。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李先生,我害怕去赌完,有什么办法可以保险的。我说你居然还会打电话,一条大路在你眼前,你彻底洗心革面吧。有的传媒乱讲我让内地政府抓他。其实他是多次去过内地,最后才被抓的。”
  85岁的李嘉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华商,在中国的历史上,商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不佳,过去一个世纪则饱受政治动荡之苦。这些都迫使他们必须与权力合作,必须压抑自己的政治与社会理想。他们也是既有经济结构的承接者,东南亚的华人巨富大多承接的是殖民者离去后留下的真空。
  许知远说:“作为一个美国企业家,从洛克菲勒到乔布斯,他们生活在一个可以保护、鼓励他们的政治制度下,这与我们大不相同。洛克菲勒资助芝加哥大学,李嘉诚创办汕头大学,我想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国办一所大学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我们的问题清单上最后一个问题是墓志铭,出于礼貌,我们最终没有当着这位老人的面问出来,他一直拒绝回答有关人生总结的问题。他只是说如果人生可以重新开始,他会考虑选择参政。
  当我们离开这座大楼后,他以书面形式告诉了我们答案,这也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LrQU-fysimwt3179443.jpg
李嘉诚在自己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信奉的人生格言  图/本刊记者 方迎忠

做一个有价值的国民──对话李嘉诚
  未等记者开口,甫一落座李嘉诚先生就直奔主题,谈起了“撤资”事件。显然,他对近期争议不断的“撤资”风波甚感奇怪和纠结,以至访谈过程中,他不时地将话题绕回“撤资”一事并着重说明,这也许就是促成此次采访的重要缘由。

“撤资”是一个大笑话
  人物周刊:最近媒体报道了两则关于您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一是出售上海、广州超过百亿元的商业物业;二是出售香港资产,从香港撤资,将半数资产移师欧洲,对这两则新闻您有何回应?
  李嘉诚:我感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撤资”这两个字是用来打击商界、扣人帽子的一种说法,不合时宜,对政府和营商者都是不健康的。
  今年,长和系投资于香港的新基建项目(货柜码头)金额40亿港元,而投资于海外(新西兰及荷兰)基建项目总额则为130亿港元,实际动用资金80亿港元,仅占长和系全年总毛收入4300亿港元的不足2%,可说微不足道,因此外间认为我们撤资,是以讹传讹,绝非事实。“撤资”是天方夜谭的笑话。
  至于地产以外,过去一二十年,在我们出售的业务中,有获利逾千亿港元,也有接近千亿元的,而超过百亿元的亦不少,有时在某国家出售业务后,如有新机会又再重新加大投资,当地亦视为平常事,绝无引起任何传言。企业按照法律经营,赚得盈利后再投资其它任何地区,或因经营不善亏损、业务回报低或前景欠佳而退出,均属纯商业决定。高卖低买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就全世界而言,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撤资,惟独香港传言不断,令人遗憾。
  作为一家国际性综合企业和负责任的上市公司,对经济发展循环及业务回报条件常常要带高度警觉思维,灵活调整是很正常和重要的运作;否则,如果你是投资者,也不会投资一间对股东不负责的公司吧。
  人物周刊:是否真如外界所说,您会将投资重心转向欧洲市场?是否仍会坚持“永不迁册”?
  李嘉诚:我深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家在香港。对我来说,长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我绝不会迁册。
  世界上的投资机会和选择,实在令我们应接不暇;集团可以挑选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环境投资;在政策不公平、营商环境不佳、政府选择性行使权力之下,投资意欲便一定相对下降。
  人物周刊:外界都很好奇,您的这种投资决定在多大程度上是基于商业判断,多大程度上基于政治分析?
  李嘉诚:我并非万能,无法预测政治变化,也绝对没法影响政治,我只能以我的智慧作出对股东有利的事,因为股东对我是非常信任。
  人物周刊:如果您的决定是基于商业判断,那么请问您怎么看待中国内地的市场,在长江的投资计划中,内地市场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您的投资重点是哪些领域?您是否信奉“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的信条?
  李嘉诚:我爱国家,不过,作为综合国际企业的负责人,为了股东利益,也需要以回报为考虑要素,寻找具发展潜力的投资机会。
  中国的经济体,潜藏很多投资机会;新的自由贸易区更开放、更少限制的政策,将创造更多有利于投资的条件,给愿意参与者带来极多的机会,监管政策如有任何拆墙松绑,经济就会百花齐放,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以及对国家前途充满希望。
  我们在世界52个国家都有投资和营运,除了香港与内地和亚洲区外,还遍及澳洲、中东、欧洲、北美和中南美洲。旗下业务主要包括基建、零售、能源、电讯、地产、酒店及货柜码头等。不同地区的经济与不同行业的表现各有其循环起伏,有助集团平衡营运风险。
m1On-fyshfuq4777934.jpg
2013年11月19日,李嘉诚在西安咸阳大石头村,出席“展璞计划”启动仪式,女村官们手举该项目资助的平板电脑与李嘉诚合影 图/本刊记者 方迎忠
  人物周刊:您最近大手笔投资欧洲市场,众所周知,欧元区经济目前很不景气,甚至屡次遭遇崩盘的风险,您看好的理由是什么?欧元现在面临系统性崩溃的风险,您如何应对?
  李嘉诚:最近集团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其实是微不足道的。欧元区经济的好坏不能一概而论,好的机会仍然很多。
  人物周刊:您对国内目前的经济形势,特别是楼市走向持何种看法?怎么看待房价上涨和地价问题?
  李嘉诚:内地房地产过去两三年持续上涨,往往以高于市值的价格也无法投得土地。按国家GDP现时每年约7.5%的增长计,一个普通家庭收入增加后,购买房子是顺理成章的事,加上开始放宽一孩政策,这对物业市场会造成很大的需求,因此,我对内地地产市场仍然乐观。
  我每天都留意内地经济变迁、国民收入变化、教育发展情况。以每年计,内地大学毕业生超过600万名,往外国深造者逾25万人。其中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亦高于很多国家。在外的中国留学生肯努力学习,回国后能为国家带来创新机遇,中国未来新科技发展的百分比将越来越高,GDP持续增长。
  中国政府致力改善民生,支持教育政策,将令各行各业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有能力应对骤变环境,国家将更富强。

诚信是管理者的首要元素
  人物周刊:透过维港投资,高科技投资已经成为您的标签,外界很难想象一位八十多岁的香港企业家会一直保持如此高的命中率,您怎么挑选高科技企业?哪些因素会打动您?
  李嘉诚:85岁,就不能爱科技吗?我对新科技深感兴趣,令我的心境年轻化。
  我非常喜欢看书,追求最新的科技知识。(谈到除了Apple和三星Android,将来会出现第三个新系统)我非常留意与自己从事行业有关的新信息和发展转变,无论做什么生意,你一定要喜欢它和爱它,这样才有进步。开会的时候,我讲求效率,集团所有业务的数据、现况、前景、问题等都清楚知道。
  18世纪工业革命由英国开始;21世纪则是科技革命,不少行业包括国防工业、农业、水利、能源、医疗、生命科技、电讯、互联网等均有突破性的发展,投资机会数之不尽,应接不暇。
  我喜欢新科技,私人参与投资的科技公司有60家公司,也越来越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我投资高科技的原则是重视大数据,讲求颠覆性革新。公司有不少人才,各有各长,专业小组每天留意全球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每一天,这个世界都有很多人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所以好的企业不难找,有时我反而会问,为何命中率不可再高些?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成功并非因为我聪明,而是我花了更多时间去思考问题。”今天,只要你想到如何解决难题,你就是天才!
  我经营业务有自己的理想,也有很大的理想去做基金会,因为金钱来得不易。不过,有几个行业即使容易赚钱,我也一定不做。军火我不会做,还有的……不能讲。你明我明,大家都明白!
  人物周刊:李泽钜先生常年负责海外工作,分家完成后长和系的决定,多大程度上是您的判断,多大程度上是李泽钜先生的决定?你们是如何下这个判断的?
  李嘉诚:Victor在集团工作差不多30年,一直参与所有业务的运作,了解比我还要多,也建立了很多对集团有利的事业,例如基建这一项,他是最重要的领导,成绩斐然。
  我们对集团发展大方向的想法是一致的,不会超越“守中有攻,攻中有守”的原则。
  同时,集团的执行董事忠心耿耿,各展所能,与全球超过26万名员工尽心尽力工作,为公司现在和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我原本打算早一点退休,现在不少经济环境是无法预料的。但假如要在几小时后把公司完全交给Victor,相信他与所有同事可以好好地继续经营,所以我不担心,而且每间公司均设有董事会,管理架构、会计制度,此外我们也十分重视监察与制衡(check and balance),错也不会错得太多。

政治和经济是手和脚的关系
  人物周刊:对于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您对公告有何评价?
  李嘉诚:改革方向肯定令人鼓舞,新的自由贸易区将创造更多有利投资的条件,中国潜藏很多机会,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常言道,“落实在细节”,一切要看执行,但作为中国人,我无论过去、现在及将来,都是对民族的未来心存永恒的期盼。
  我极度关注国家发展,也十分高兴看到国家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将更广阔灵活;此外,提高国企盈利上缴百分比至30%以改善民生,是一项很好的政策;组织架构的精简,将令政府能灵活地作出决策,应付任何骤变的重大事情。
  以市场经济为根基,其中提出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和赋予农民更大财产权利,缩减城乡差距,这对中国未来持续发展实有深远意义。
  人物周刊:您怎么看待这次会议将会给中国大陆以及香港经济带来的影响?
  李嘉诚:方向非常好,其中有很多令人鼓舞的改革。
  人物周刊:对于实现“中国梦”,您如何看?
  李嘉诚:在2001年,有一个晚上,我做了一个好梦,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辽阔的沙漠有良好的道路,干旱的地区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各地的天然资源得到很大的发挥,人口密集的城市有舒适的生活环境,风和日丽,商机繁荣,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和睦健康快乐地共处。
  我的好梦,就是我们的民族,每一个国民,世世代代能在尊严、自由和快乐中,活出生命精彩。
  人物周刊:您觉得香港还有什么问题要面对?
  李嘉诚:香港过去很多年,是“以法治港”。我希望一定好好地保留(良好的法治制度),不要“人治”,不要选择性地行使权力。
  人物周刊:您处理政商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李嘉诚:我并没有参与政治,但我关心政治,政治跟经济根本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难以处理的。我当然希望好的政治和经济政策,让人民富国家强。我曾经说过,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我的基金会是不停地做公益事业。
  人物周刊:这几年内地有些商人因顾虑,在商言商,不谈国事,你怎样看商人要不要关心政治、谈论国事?
  李嘉诚:我不是聪明的人(笑)。你提到的是明哲保身,不过如果政治问题真的冲着自己而来,担忧也没用。

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
  人物周刊:近几年内地的一些官方慈善机构诸如中国红十字会等接连爆发丑闻,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慈善捐赠的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对捐赠透明度、捐赠流向及使用等的质疑。作为创立至今已经超过30年的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靠什么来保持信誉?您认为慈善机构的运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嘉诚:基金会并不向外募捐,捐款人只有我一人,资金的大部分是基金会现有已投资项目的固定收入,另有部分是来自我个人从香港和外国缴税后的收入。
  我们守信重诺,承诺的捐款均100%如期或提前捐付,当然与我们合作的伙伴也要重言诺,很幸运多年以来,我们的捐款最后绝大多数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基金会设有具规模的董事会、独立的财政及监管制度,各项目都有不同专业人士参与,保持基金会的信誉。
  我订明基金会所有收益,绝不惠及本人、家族或董事等等。
  人物周刊:您在慈善事业上投入无数,与很多人只是捐钱不同,很多时候,您都是亲力亲为,您为何要这样做?
  李嘉诚:我视教育、医疗和公益慈善为终生不渝的事业,除了捐钱,也亲力亲为,投入不少时间心血,使得来不易的金钱用得其所,令项目受助人最大受惠,能如此,是我最大的快乐。
  身为中国人,回想起我生长于抗日战争期间,国家被侵略,面对贫病、失学,于是发心要终我一生,让基金会拥有旺盛的生命,有能力继续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这就是我最大的回报。
  我喜欢简单生活,我追求的是付出个人力量,协助社会进步。有能力从事公益事业,是一种福分,从中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这是任务。
  人物周刊:李嘉诚基金会被您称作“第三个儿子”,您是如何参与其中的?具体来说,除了出资,您会分配多少时间,做哪些具体的工作?如果基金会需要您去站台,哪些场合您会出席?您会为“第三个儿子”求人么?
  李嘉诚:基金会承受我三分之一的财产,长期推动奉献文化,希望可以作为示范模式,鼓励社会上更多有能力的人这样做,亦冀能带来更多政府配套资源及政策。
  我对基金会事务亲力亲为,有时甚至废寝忘餐。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基金会的项目有需要,我也尽可能出席交流和分享活动。
  为基金会项目而求助于人的情况时常会有,出发点无非是希望尽量提高项目的效益,有效果地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如果是为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有益的事,即使卑躬屈膝我也在所不辞,但若是为个人名利或公司利益,我绝对不会这样做。
  人物周刊:您在事业或公益上引起别人非议时,会影响您的情绪吗?
  李嘉诚:如果认识儒、释、道的精粹,便会明白人生很短,不应浪费时间去理会这些事情,应从正途去做对的事,例如基金会的工作每天都在进步中,每天都有成果,像在荒芜之地,种下大树,让后人有收获,这是蛮高兴的事。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人物周刊:我们在香港采访,有市民对记者说,香港就是“李家的城”,提及过去,他们对您充满敬佩;但谈及现在,他们却颇多怨言。您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李嘉诚:树大招风是盛名的代价。
  这个是世界潮流,全球化之后,普罗大众面对的环境越来越艰难。与10年前相比,欧美普罗大众、工人阶级十年前的收入和购买能力,跟今天来比,原则上是没有太大的改善。所以我在香港二三十年前就看到这个形势了,不是说我聪明,因为我们在香港投资较大,引来抨击。
  人物周刊:您曾经说过,衡量财富的准则,在于“内心的富贵”,您觉得自己现在已经达到了吗?
  李嘉诚:50年代末期,我的经济环境转好,事业发展顺利,如日初升,拥有足够一生享用的财富,却不快乐,反问自己这样的富贵是否快乐;后来在一个辗转反侧的凌晨,找到了正面答案:金钱用得其所,就是“内心的富贵”。所以,我的内心,一日比一日富贵。
  人物周刊:您今年已经85岁,回首过去,您觉得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是否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果有,您认为是什么?
  李嘉诚:我自问无论如何努力,仍发现没有一个人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可以重新开始,我可能会考虑选择参政。
  我一生勤奋,面对不开心的事仍然保持愉快心境,因我此生无憾,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拥有的资产一分一毫均从正途而来;即使有容易赚钱的机会,但对几个有疑问的行业也坚决不参与。
  遗憾的事是没有早点成立基金会。
  世上无完人,一个人即使做到99.9%的好,只要有0.1%误会的瑕疵,只要他是名人,也会遭到严厉的攻击。
  人物周刊:您出现在世人面前总是非常简朴,眼镜、手表都非名贵之物,对于您来说“工作的意义是否就是工作”,我们很好奇,除了摄影和高尔夫,您还有别的乐趣么?分家之后,您有多少业余时间?您是如何安排的?
  李嘉诚:人要在工作中发现人生,生活就乐趣无穷。
  我每天都乐于为股东或基金会付出时间和精力,数十年如一日,(说笑语气)我可能是公司“请病假”最少的人之一。
  最大的乐趣是为公司打造良好的基础,也令从事公益事业的基金会资产不断膨胀,赋予其生命,这一切都会令我每晚笑着入梦。
  看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年纪虽长,每晚仍会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很多时候午夜或天亮醒来时,书本搁于胸前或落在身旁,直至今天,这个习惯依然保持不变。
  人物周刊:您的人生观是什么?
  李嘉诚:第一,走一条正路去求理想。第二,作为中国人,要做对自己民族有贡献的人。在国内很多大学捐建的建筑,我都坚持不肯写上自己的名字。汕头大学,90%的建筑都是我捐款,我唯一要求是不要写上我的名字。
  人物周刊:您曾说过永不退休,现有退休计划吗?
  李嘉诚:没有。但希望跟别人一样,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里。
  人物周刊:您觉得儿子在商业才能上哪一点比您强?
  李嘉诚:坦白来说,他跟我年轻的时候一样,我年轻时不喜欢应酬。Victor不喜欢的程度比我更甚。他是好丈夫、好父亲,有空的时候都是跟家人过着正常的家庭生活。Victor做事认真,工作努力,对公司业务情况绝对清楚,心思细密,财政保守,跟公司同事关系非常好。(问:他在商业方面的判断?)因为他了解外在环境情况,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问:哪方面比您强?)至少他英文程度比我好,他的爸爸比我的好。(笑)但并不是我的爸爸不好,是因为战争。
  人物周刊:另一个儿子呢?
  李嘉诚:两个儿子都聪明,但性格不同,我非常爱他们。大儿子Victor循规蹈矩,工作认真,不偷懒;小儿子Richard也聪明,很灵活,虽然喜欢玩,但认真做自己的事业,这几年他的事业有大改变,让我安心不少。
  人物周刊:您恐惧死亡吗?
  李嘉诚:我不惧怕死亡,为什么呢?假如我是一盏灯,能够照耀一条路,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没有人可以破坏这个基金会,我一代代的儿孙及基金会的同仁,他们就是服务,而不能从基金会得到任何利益。这个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资产,足够让它继续做过去和现在进行的公益事业。
  人物周刊:您是华人之光,不仅因为巨额财富,更因为财富之外的拼搏精神和回报社会的善举,您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世人关注,您是否有计划出一本详细的传记,系统分享您这一生的宝贵经验?
  李嘉诚:不敢说我是华人之光,只可以说从小到现在以及未来,我深爱自己的民族。回想起我生长于抗日战争期间,国家被侵略,面对贫病、失学,于是发心要终我一生,让基金会拥有旺盛的生命,有能力继续为国家、民族作出贡献;以捐建汕头大学为例,成立至今30多年来,我坦然面对任何困难甚至是忍受屈辱,对汕大也不离不弃。
  不少好友游说我出版传记,若干年前我也曾在一个月里,每天花三分之一时间与专门小组整理和撰写传记的数据,不过,有一天突然想到这类传记可能会涉及其他不少人,难免对别人有所影响,最后决定把所有数据封存,不再继续。
BMC4-fyshfuq4780994.jpg
2013年6月28日,李嘉诚(中)出席汕头大学毕业典礼
  人物周刊:您希望百年之后,后人如何评价您?
  李嘉诚:不会想这些事情。我一生希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国民,拥有有价值的人生。
  人物周刊:如果让您选择墓志铭,您会说什么?
  李嘉诚:如果真的要写墓志铭,我会选择一直支持我每天充满斗志的一句话: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3-16 20:01: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46年没拿过薪水 每年只拿5000元港币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李嘉诚:46年没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元港币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00001.HK)、长实集团(01113.HK)、长江基建(01038.HK)和电能实业(00006.HK)同时发布业绩,与此同时,李嘉诚正式宣布将于今年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退休,并由长子李泽钜接棒长和系,自己则会担任集团顾问的职位,同时披上新的战衣,投入基金会的工作,尤其是医疗和教育。他还称自己退休后一定会坐高铁去内地。
  至于长和系是否会在李嘉诚退休之后重组,比如长建重提私有化,李嘉诚回应,结构上的问题已经有准备,不会有太大变动。李泽钜也回应称,目前没有重组计划。

李嘉诚:46年没拿过薪水,每年只拿5000元港币
  在业绩会上,李嘉诚明确表示,本人决定在应届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下公司主席之位,并辞任公司执行董事。以下是其退休全文:
  本人决定于应届公司股东周年大会后退下集团主席之位,并辞任执行董事。
  回望过去,本人自1950年创业开始,1972年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于过去68年间,一直带领长江集团稳步发展,经内部增长及收购合并,积极拓展业务及收益多元化与全球化,并适时作策略性检视以及重组,尽心尽力为股东争取最佳利益及回报增值,本人衷心感谢各股东多年来对本人的支持及信任。
  往后,应董事会要求,本人同意出任公司资深顾问,冀为集团继续作出贡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
  董事会亦建议并推选于长江集团与本人并肩服务33年的李泽钜先生出任集团主席,并续任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而一众高层行政人员全体将继续与李泽钜先生共同推动集团迈向崭新业务里程。本人希望各股东能对李泽钜先生的领导继续给予全力支持。集团对前景充满信心。
  最后,本人谨向各董事及集团全球所有员工之忠诚努力、专业精神与宝贵贡献致以衷心谢意。
  在发布会上的提问环节,当被问及创立商业王国这么多年,今天要退下来,有什么最后的话和感想向股东讲时。李嘉诚说,“对于股东来讲,我已经履行了我的旅程。”他表示,自己46年没有拿过薪水,每一年只拿5000元港币。他的感想就是为了服务股东,李嘉诚说,自己很荣幸,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让我做这个主席。

还会辞去汕头大学校董主席,同样由李泽钜接任
  至于何时决定要退休的问题,李嘉诚说,“我几年前就说要退休,要去旅行了,今天我就要去旅行。”对于退休的时机好不好,他回应,过去这几年,高层和中层没有一个人离职,说明公司运作很好,公司一个原则是忠诚为股东,绝对不会占股东便宜,这是自己做人的原则。
  他戏称,“公司如果什么决定都要我这个顾问来做,那我为什么还要辞职?这也不公平,我12岁开始工作,到今天整整78年,换做普通人工作时间我已经超过100年,还好要感谢我这个身体。”李嘉诚对自己退休后集团的运作表示方向,他说世界上有很多事,但无论如何,整班管理层在工作上都有互相的了解,做什么决定都不会发生很大的冲突。
  除了从长和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外,李嘉诚还透露,今年会辞去汕头大学校董会主席,这一位置也将由长子李泽钜接替。“今年我在汕头大学,基金会给予一个大项目很多支持。基金会对汕头大学的支持会比我长。”李嘉诚称。
  李嘉诚还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年轻人,他说,“问年轻人怎么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我都是讲回我这么多年讲的知识改变命运,一定要求知,一定要增强自己。另外对一些新的科技、技术怎么改进,有很多机会,今天依然有的。”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8-3-16 18:01: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嘉诚退休现场回应这些热点 还称今天就要去旅行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原文标题: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他现场回应了这些热点问题

  今日(3月16日)长和系四家公司联合举行业绩发布会上,今年90岁的李嘉诚宣布退休,一个时代落下帷幕。
HBGW-fyshfuq3675639.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16日下午,今年将满90岁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退休!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布,本公司主席李嘉诚先生将于2018年5月10日举行之本公司股东周年大会结束后,退任本公司主席、执行董事及薪酬委员会成员之职务。应董事会要求,李先生已同意出任本公司资深顾问,继续为集团作出贡献,就重大事项提供意见,其顾问金为每年港币5000元。
uPbT-fyshfuq3675671.jpg
  李嘉诚表示,之后会做集团顾问,同时披上新的战衣,投入基金会的工作,尤其是医疗和教育。
  今年2月,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上,90岁的李嘉诚财富1900亿元,位列大中华区第六,全球排第32位。目前福布斯显示,李嘉诚的身家35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4。
L_nu-fyshfuq3675700.png
TiSH-fyshfuq3675747.png
发布会现场
  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长实集团、长江基建和电能实业也于今日公布业绩。数据显示,长江实业集团全年基础盈利203亿港元,市场预估203亿港元。长江实业集团全年营收638亿港元,市场预估692.7亿港元。长江实业集团全年净利为301.25亿港元。长江实业集团每股末期股息1.28港元。长和全年营收4,148亿港元,市场预估2,548.8亿港元。长和全年净利润351亿港元,市场预估341.7亿港元。长和每股末期股息2.070港元。

长和系迎来“李泽钜时代”
  李嘉诚宣布退休,其长子李泽钜正式接任长实系主席,李氏家族商业帝国正式迎来“李泽钜”时代。
  早在2012年,李泽钜就已被定为长实系商业帝国的接班人,李嘉诚曾经被多次问到,给李泽钜打多少分,李嘉诚都表示,90多分是可以的,因为是自己的儿子,不可能给100分。
  如今,李嘉诚的正式退休,李泽钜的接棒,会给李家产业和投资布局带来哪些变化?长实系未来发展的重点会在哪里?
  事实上,早前就有媒体报道,在外界及内部员工看来,相比李嘉诚,李泽钜行事刻板、谨慎,甚至有些算计到极致。
  1985年,21 岁的李泽钜正式加入长江集团,从基层做起,被安排在当时长江实业中环华人行的办公室上班,跟随父亲和叔父辈们学习经营之道。
  长实是长江集团的上市旗舰,李泽钜25 岁就成为了长实的执行董事,28 岁代替父亲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岁成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30 岁成为长实副主席,35 岁成为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众所周知,李泽钜持有加拿大护照。1986年,李嘉诚打算一举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石油52%的股权时,按照当时加拿大法律规定,外国人不能购买“财政状况健全”的能源公司。所幸,李泽钜在1983年已经拿到加拿大国籍,成功避开这一限制,此次收购也成为了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2016年,有消息称,长江基建拟间接收购加拿大的一家停车场,总收购价为7100万港元。
  在英国,李泽钜主导了在天然气、电网和税务等基础民生领域的投资布局。
eA7U-fysiiqx2819501.png
李泽钜在发布会现场

李嘉诚评香港楼市:不担心内地开发商对香港开发商的竞争
  在谈及香港房地产市场时,李嘉诚表示,香港地产做到现在,很多年经验,内地地产公司一般负债率远远高过香港公司,用同样的方法来香港做,是有风险的。香港地产市场,在环球经济波动的时候,是有风险的。对于未来计划,就是跟其他地产公司公平竞争,李嘉诚坦言并不担心。
  在被问及对香港人首次买房有什么建议时,李嘉诚表示,香港楼价是否已经见顶,不敢讲,但过去一两年香港楼价高了一倍,香港的楼价与一般居民收入脱了节,需要多点公屋、居屋,令普罗大众不会有住的困难。假如一个人有足够的钱,买房自住绝对没有问题,即便楼价跌,自己住仍然没有问题。可能未来利息会加上去,但是目前看不会加到离谱,加2%至3%已经不得了。
  当现场一再有人追问买房问题时,李嘉诚还说道:“也不能把买房看得太重要,如果女孩子说没有房就不结婚,那如果是我我就会说,不如趁年轻你再找一个吧。不可能很年轻就要买房。”
  此前,李嘉诚还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香港楼市受供求影响,预计楼市会安定,但未敢预测楼价会否上升。李嘉诚称,若买楼自住,能够负担得起就可以买,若买来炒就不好。
  而深谙房地产经营之道的李嘉诚在不停卖出内地和香港资产的同时,另一边则在进行大肆海外收购。
  仅过去的两年时间,李嘉诚就出售了多处内地和香港的地产。2016年10月,上海世纪汇广场项目被以230亿港元价格出售。2017年11月1日,李嘉诚名下长实集团将宣布以402亿港元转让中环中心。随后12月20日香港联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李嘉诚麾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置富产业信托,正以20亿港元出售香港一座购物中心。而今年一开年,又有消息传出,李嘉诚拟再次出售重庆一处资产,报价200亿元。
  而在海外投资方面,2010年李嘉诚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后来又以近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
  去年的两笔海外能源投资合计约837亿港元。其中,2017年1月,长实地产、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还宣布合组财团,以约42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该交易已通过公司股东,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外来投资审批。
  2017年7月27日,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约45亿欧元。

李嘉诚回应撤资传闻:除非我卖出股票 那才是撤资
  去年11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发布公告,以402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拥有的香港中环中心转让给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自2013年起,李嘉诚通过出售内地及香港的相关资产累计套现金额超千亿港币。
  对于外界风传的撤资一说,李嘉诚在现场回应道:“撤资是一个不能够自圆其说的讲法,我卖了什么,钱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资,这些钱永远永远是属于公司的。难道卖点什么就是撤资?有同行把很多资产全都卖了,却没有人说他们撤资。有些资产我们卖掉,也有些我们买回来,比如我们这两年在香港有新建超过1000房间的酒店,还有荃湾的商场,都是买来收租的。有些人就是专门打击知名度高的人,说我撤资,其实除非我卖出股票,那才是撤资。”

李嘉诚:今天我就要去旅行
  发布会现场有人提问李嘉诚退休的决定是何时作出的?现在全球经济不稳定,是不是好的退休时机?对此,李嘉诚说道:“我几年前就说要退休,要去旅行了,今天我就要去旅行。过去这几年,我们高层和中层没有一个人离职,说明公司运作很好,公司一个原则是忠诚为股东,绝对不会占股东便宜,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李嘉诚还表示,自己从12岁开始工作,到今天整整78年,换做普通人工作时间已经超过100年。当然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事,但无论如何,整班管理层在工作上都有互相的了解,做什么决定都不会发生很大的冲突。
oJle-fysiiqx2819506.jpg
李嘉诚在发布会现场

李嘉诚的经营秘诀:“中西结合”的相互制衡法来管理 莫以豪赌姿态去投资
  2016年6月,李嘉诚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透露了他的经营秘诀。在他看来,世界变化很大,商人不应给自己定型。李嘉诚向来十分留心自己的现金流,因此才有额外的资金“任性”、做大其他产业。他的原则是,发展不忘稳健,反之亦然。
  商业之路,竞争者很多,而李嘉诚面对竞争的方式,就是“读书”二字。无论涉及哪一领域,他都会选择阅读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当工厂订单超出负荷时,李嘉诚每日花20%、30%时间在厂里,其余时间则在研究未来。时至今日,他依然如此。
  谈及经营管理的方针,李嘉诚坦言自己采用的是“中西结合”的相互制衡法──采用西式的管理模式,但内部哲学则选择中国儒家理论中最有用的一部分。李嘉诚认为,管理企业需要非常谨慎的态度,同时,不要以豪赌的态度去投资。

李嘉诚及长实系大事年表
  1958年,李嘉诚在港岛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业大厦,兴建一幢12层高厂厦,正式介入地产市场。
  1967年,香港地价暴跌,李氏以低价购入大批土地储备。
  1972年,“长江实业”上市,其股票被超额认购65倍。
  1979年,“长江实业”宣布与汇丰银行达成协议,斥资6.2亿元,从汇丰集团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
  1986年,进军加拿大,购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
  2009年,长江实业总市值约为10000亿港元。
  2010年7月30日,长江基建、港灯、李嘉诚基金会有限公司及李嘉诚(海外)基金会,以57.75亿英镑竞购法国电力集团旗下部分英国电网业务。
  2014年3月,李嘉诚将屈臣氏股份近25%作价440亿港元卖给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8个月当中套现超过710亿港元。
  2016年1月,2015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出炉,李嘉诚以313亿美元身家连续第17年登上香港首富榜单。
  2017年7月17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李嘉诚以净资产332亿美元排名全球第21位。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一眼 发表于: 2018-3-16 18:01:00|显示全部楼层

套现超千亿后 年满90岁李嘉诚卸任长和董事会主席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套现超千亿后年满90岁的李嘉诚卸任长和董事会主席 长子李泽钜接班 |新京报财讯

C8Az-fysiipe0498049.jpg
李嘉诚。图/视觉中国
  新京报快讯(记者:赵毅波)即将年满90岁之时,李嘉诚正式卸任。
  3月16日,长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年届90的主席李嘉诚即日起卸任董事会主席一职,长子李泽钜接棒。
  李嘉诚有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集团联席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副主席、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及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幼子李泽楷,现任电讯盈科有限公司主席,该公司为亚洲具领导地位的资讯科技及电讯公司之一。
  早在2012年,李嘉诚就将长子李泽钜定为其商业帝国的接班人。李嘉诚2016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交接班感到担心的人应该注意到,他与长子李泽钜已经共事了30年,过去几年,李泽钜也在全职打理公司业务。
  3月16日,长和系旗下四大公司──长和(HK:00001)、长实集团(HK:01113)、长江基建(HK:01038)和电能实业(HK:00006)将同时发布业绩,这四家公司同时抱团出境,这么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长江实业集团官网称,李嘉诚先生现任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
  根据官方简历,李嘉诚于1928年在中国东南部的沿海城市潮州出生,12岁时为逃避战乱,被迫辍学,与家人逃难到香港,他的父亲后来因肺病在香港去世。由于要负起供养家人的重担,李嘉诚不足15岁时到一家塑胶贸易公司任职,每天工作16小时。凭着他的努力、谨慎及追求卓越的精神,李嘉诚于1950年自行创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最初经营塑胶制品,随后李嘉诚将公司发展成一家具主导地位的香港物业发展公司,并于1972年在联合交易所上市。长江分别于1979年及1985年透过收购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及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已易名为电能实业有限公司),持续进行业务拓展。
  2月28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90岁的李嘉诚财富1900亿元位列大中华区第六,全球第32位,与去年一样。去年11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发布公告,以402亿港元的价格将所拥有的香港中环中心转让给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自2013年起,李嘉诚通过出售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相关资产累计套现金额超千亿港币。
  近年来,李嘉诚频频传出“撤退”消息。
  2017年11月,李嘉诚的长实集团(CK Asset)已同意以402亿港元(合52亿美元)出售其在香港一栋写字楼的持股,创下单座写字楼全球最大交易记录。
  2017年11月一则消息称,“因与汕头大学校方就资助流程问题产生分歧,李嘉诚基金会位于汕头大学校内的办公室已经摘牌”。随后,“李嘉诚撤退”一说引发关注。
  其后,汕头大学党委常委、校办公室主任何文标向新京报辟谣称,校方与李嘉诚基金会无任何分歧和纠纷,网传消息不实,汕大校方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李嘉诚基金会亦回应,对网传消息“感到莫名其妙”。
  在海外投资方面,2010年李嘉诚长江基建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电网公司,后来又以近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
  2017年的两笔海外能源投资合计约837亿港元。
  其中,今年1月,长实地产、长江基建及电能实业还宣布合组财团,以约42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该交易已通过公司股东,以及澳大利亚政府的外国投资审批。
  7月27日,长实地产、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成立合资公司以收购德国能源管理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属公司,收购价格合计约45亿欧元(约合412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ISTA业务包括供热和用水辅助计量和管理,业务范围已经拓展至大多数欧洲市场。公告称,收购该公司有助于拓展长实地产在欧洲辅助计量市场上的投资机遇。若该项目最终通过,长实地产及长江基建将分别持有依斯塔65%及35%股权,该公司将由李嘉诚完全控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12-7 06:56, Processed in 4.789209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