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473|回复: 28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物·人事这份遗嘱不简单……

 [复制链接]
一位普通农民老人的遗嘱  IMG_4009.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一条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一条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一条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一条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一条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一条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芙蓉国粹川剧奇葩前景堪忧 飞窜的物价
2# 四姑娘山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0-6-14 21:03:3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份《遗嘱》不简单……

一条江 发表于 2010-6-14 21:02

这份《遗嘱》不简单……

这是一份纯平头老百姓的《遗嘱》,也是一位农村老人的《遗嘱》,更是一位92岁的中华民族老人,于去年无疾而终,安然仙逝前三天时,写下的《遗嘱》──《曹德镕遗训》:

重教重德,

民族永兴。

克勤克俭,

以振家声;

相互支持,

和蔼可亲;

以此为善,

造福子孙。

德镕遗言,

二子必遵。

鸟之将死,

其呜也哀;

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这份《遗嘱》,是我最近在郫县唐昌镇呜凤村曹家的堂屋内偶然发现的。令我惊叹的是,在成都平原的农村,一位一生极其平淡普通的农村老人,竟然直面人生,面对死亡,用如此从容淡定的朴实话语,写下了这般高尚的《遗嘱》!值得拜鉴!

曹德镕、男、生于190848日(农历戊午年二月二十七)、卒于20091030日(农历九月十三),郫县唐昌镇呜凤村二组人,无疾而终,享年92岁。其幼孤,被其姑妈养育成人。解放前为学徒时,发明“崇宁线”,解放后务农时,担任大队会计多年,口碑甚佳。……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曹植诗)

人的生命有两种形式,一是物质的,一是精神的。物质生命是指人的躯体,同其它动物一样,寿命极为短暂有限。精神生命指的是人的姓名,这是大千世界,万类之中,独为人类所具有的。这也许是上苍的恩赐,既可转瞬即逝,也可万古长存!

经反复认知,在人们或虔诚或滑稽地,用尽各式各样的方法去祁求长生不老都统统归于失败后,终于认识到躯体的“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唯有姓名才有可能万古长存。

曹操在《龟虽寿》中卜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龙乘雾,终为灰土”。他面对转瞬即逝的躯体人生,寄希望于不杇的精神生命而叹到:“不得流芳千古,也得遗臭万年!”这是对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一种超凡见解。

自古帝王将相自然有人为其树碑立传。英雄也好,奸雄也罢,也有人为其著册撰书。唯有平头百姓,将精神生命的延续,寄希望于子孙的兴旺发达,期求族魂家风得到代代传承,让子子孙孙能永远记住祖先的姓名,但往往却事与愿违。

作《残碑》诗一首云:

文明长史无文明,

孝子贤孙何孝子?

毗邻华冢赛毗邻,

三代一过乱葬坟!

千万年间碑如林,

沧桑岁月总无情;

存亡古今多少事,

唯有简册照后人。

看来,寄希望于子孙记住你也是靠不住的。因此,智者、贤哲、文人、墨客们往往以著书立说来追求生命永恒。正如北宋大学者欧阳修在《祭石曼卿文》中云:“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戴简册者昭如日星。”

然而,真正能著书立说,昭如日星者又有几何?俯览全球,有几座山峰能在地球上刻上印记,永远雄峙;纵观古今,有多少人物能在历史长河中掀澜风流,恒久不灭!

掲开文明篇章,人民创造历史?!闪亮历史舞台,时时造英雄。人啊人,本无尊、卑、贵贱之分,全都是光屁股,一丝不挂,呱呱坠地到人世,上天安排得如此平等,何必怨天尤人。应该是,不怨天,不怨地,更不能怨子孙不争气,碑靠自己立,名靠自己传,这才是你的精神生命永恒的真谛。

曹德镕老生《遗嘱》,正是他用自己的心血,立下的一座精神生命之碑!

张星誉(一条江)撰文于2010614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0-6-14 21:08:04|只看该作者

这份《遗嘱》不简单……

曹德镕老人像
曹德镕老人像  DSCN7900.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0-6-15 11:52:22|只看该作者
这份遗嘱不简单……

数千年来,中国老百姓就是在种神堂内虔诚的祭奠中,一代一代地去记住先人的。可是你能记住你三四代以前的祖先吗?

曹德镕老先生,能在这堂屋中“革新”,用大红纸写下《遗嘱》,贴在壁上,警示子孙,实在是难能可贵。这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我等、对社会也是有益的。
曹家神堂神龛  IMG_4023.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0-6-15 11:55:35|只看该作者
这份遗嘱不简单……

数千年来,中国老百姓就是在种神堂内虔诚的祭奠中,一代一代地去记住先人的。可是你能记住你三四代以前的祖先吗?

曹德镕老先生,能在这堂屋中“革新”,用大红纸写下《遗嘱》,贴在壁上,警示子孙,实在是难能可贵。这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我等、对社会也是有益的。
神龛上的神祖牌代表一个个先人  IMG_4006.jpg  保存到相册
6# 青城山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0-6-15 12:06:14|只看该作者
曹家神祖牌上的字,由于年久,已经很难辨认了,依稀可见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字,可见其历时之远,但早已知之甚少了,倒不如《遗嘱》最醒目、好记、实实在在。
曹家神祖牌  IMG_4062.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0-6-15 15:48:15|只看该作者
贴在堂屋壁头上的《遗嘱》真少见:
8#
 孟良 发表于: 2010-6-16 13:51:12|只看该作者
非常少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一条江 发表于: 2010-6-16 15:04:03|只看该作者
非常少见

孟良 发表于 2010-6-16 13:51

曹家从清朝初年由江西经湖北麻城移民入蜀已历16代。每代先祖姓名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这此资料,对研究清代移民有一定的史料作用:
10#
 孟良 发表于: 2010-6-16 15:07:14|只看该作者
能保存如此完好,难得,特别是要过文化大革命这一关的更是凤毛麟角,文化大革命中不知毁了多少文化,历史不能再重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2:30,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