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56|回复: 1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0:49:5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军事“万年清”号:中国第一艘近代化军舰

 [复制链接]
第一号轮船建造
  1867年11月7日,第二批受雇的洋员从法国来到马尾,与上批不一样的是,这次到来的洋员人数虽然只有4人,但均为高级职员,其中尤以原法国罗什福尔船厂的工程师达士博(Trasbot)的地位最为重要,这位法国人实际上是船政拥有的第一位真正的造船专家,也是船政第一位总工程师,对船政的早期设厂、造船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达士博到任后立刻着手准备造船,在厂区江边搭建起临时的板棚,将从法国带来的船政第一号轮船图纸1:1放样绘制到地板上,手把手向中国工人讲解,日意格则当起了法文翻译,不厌其烦地向中国工人说明安装方法,“分行布线,细如茧丝,凡船身所有斗榫衔接处莫不有图,各不相混,曲直、尺寸志以洋字,令中国木匠一一辨识,俾按图仿造,可以不烦言而解”。
  造船所需的船台也很快开始搭建,工人们用原始的打桩机,站在云梯上,数十人奋力拽动700斤的铁锤,将一根根长达6~10米的木桩慢慢砸入地面,夯实船台的地基,“星罗棋布,以固其基”,而后再在这块特别加固的地面上交叉叠放枕木,枕木间用长1米多、直径0.1米的铁钉钉连,架成一个前高5米余,后高半米余,长达76.8米的枕木船台,船台两侧另有巨木支撑。1878年12月30日,船政第一座船台大功告成,其余3座相似的船台也陆续兴工。
  冬天的马江之滨,数里之内都可以听到船政厂区传出的打桩声,工人们喊着号子,拎动巨锤,夯实的不仅仅是船政的基础,也是近代中国迈向海洋的基础。
  1867年12月13日,第一艘从法国装载船政订购物资的帆船到达马尾,数百人用了20多天时间,将火锯、钻铁机、劈铁机等一件件祖辈们完全没有见过的古怪家什,以及建造第一号轮船所需的铁片、铁条搬运就位。到了岁末,在香港等地订购的船材木料开始运到,日意格、胡雪岩从上海、江浙等地招募的129名工匠、水手,也陆续到厂,造船的先期工作万事俱备。
  1868年1月18日,是一个永远值得中国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船政厂区旌旗猎猎,虽然时近岁末,马江之畔却还依稀是秋意怡人。船政大臣沈葆桢朝服冠带偕同洋员监督日意格、船政总工程师达士博等一起祭告天后妈祖,用这一极中国化的仪式开始了船政第一艘轮船的建造。沈葆桢与船政提调周开锡、夏献纶等一起将第一号轮船的第一截龙骨捧上船政的第一座船台,“闻者皆欢声雷动,手舞足蹈,出自至情”,从创议开始,历经4年光阴,从一无所有起家的船政开始了蒸汽舰船的建造。

沈葆桢向清廷奏报时附呈的“万年清”舆图,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沈葆桢向清廷奏报时附呈的“万年清”舆图,现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abbr_291244dcbe0d1d404bc188c8e3a26728.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孟良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孟良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孟良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小品《文盗》 各种标识
2# 四姑娘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0:51:4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晚于前二批洋员,德克碑在法国料理了机器装运等事后,于1868年4月11日带领最后一批外国雇员回到马尾,计洋员5人,工匠17人。连同此前两批到达以及其他陆续报到者,洋员共计45人,另有女眷8人,孩童4人,这批洋员工匠成了船政早期的技术骨干。不久之后,德克碑对屈居于资历、知识不如自己的日意格之下表示不满,两名洋监督的关系发生危机,沈葆桢倾向于支持日意格,德克碑遂离职前往西北投入左宗棠营中,日意格另雇法国海军军官斯恭赛格(Degonzac)作为自己的技术副手。
  进入暑期,福建沿海多大雨、风暴,6月19日,船政面临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晚上9点以后,西南风骤起,狂浪扑岸,正在营造第一号轮船的船台右侧前方,一块宽约130米,纵深30余米的江岸坍塌入水,形势岌岌可危。警讯传来,沈葆桢立刻亲率官员、夫役奔向江岸,在船台外围江岸赶钉入3层木桩加以保护,最终化险为夷,后来又将江岸全部改为石岸加固。从船政的建设来看,无论是人祸天灾,可谓历经坎坷,如若不是掌事者有坚定的决心,很可能船政事业几次就会中道夭折。
  由于大量材料都是来自海外的现成品,第一号轮船的建造过程更类似于在外国技师指导下的装配学习过程,通过组装来熟练中国的工人。1869年2月7日,沈葆桢上奏清廷,报告第一号轮船的船身已经完工。在报告中沈葆桢用了大量细致的技术语言,对成果的来之不易做了说明。由于第一号轮船的结构是全木质,需要选用大量合适的木料作为船材,然而台湾的樟木产自深山,难以运出,总工程师达士博于是亲赴暹罗购买柚木。
  1868年10月11日第一艘运木船“华德西乐”从暹罗运到柚木500余节,沈葆桢、日意格立刻组织第一号轮船船体施工,然而后续的运木船却迟迟不至,于是被迫前往厦门和香港的外国船厂商购木料,但是数量极为有限,“虽俱陆续到工,而撮壤涓流,随到随尽。”这种捉襟见肘、左腾右挪的日子过了2个月后,12月4日后续的第二艘暹罗运木船“麻勒阿三丁”到达马尾,运来用作船肋骨的曲木270余节,方木190余根,以及用作船壳板的柚木板360余片,缓解了燃眉之急。紧接着,12月10日第三艘运木船“安密俐”也到达,运来的木料更多,计有曲木1220余节,方木220余根,柚木板190余片,至此船政的木料储备终于充盈,不仅第一号轮船完全足用,还有大量木料可用于后续船只的建造。

刚刚搭设好肋骨的“万年清”,从简陋的船台、板屋建筑,可以看到船政创始时的艰辛,体会其成功的来之不易。
刚刚搭设好肋骨的“万年清”,从简陋的船台、板屋建筑,可以看到船政创始时的艰辛,体会其成功的来之不易。  abbr_563885df6f793c8873cc9952dbb76961.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0:53:27|只看该作者
  木料到齐后,利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船体终于完成。可以设想,如果木料供应及时,第一号轮船的建造速度必定会更快。沈葆桢的报告中还特别记载了一个施工细节,足见船政大臣对于造船的认真、关注程度。
  全船龙骨、肋骨搭建完毕,封船壳板时,由于尾部的肋骨非常弯曲,需要把船壳板也进行弯曲才能安装。洋员们在船台旁设立了一座特殊的筒形装置,将柚木船板放入筒中,封闭筒口,而后用锅炉向筒内供汽熏蒸船壳板,2个时辰后木板便柔韧如牛皮,“曲折随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869年春天,船政大臣沈葆桢竟然开始自学起了物理(当时称为格致、格物),科举出身,满腹圣人经典的传统官员开始对西方科学孜孜以求,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转变,也可以看出沈葆桢任事的勤勉。对于操控如此近代化的工程项目,总理大臣自己如果能够拥有相应的基础知识,显然对于主持大局、监督洋员都有好处。在阅读船政所有相关书籍时,沈葆桢还上书军机处求助。对于如此好学的官员,军机处乐得助力,一下子给寄来了5套新印的物理书《格物入门》,沈葆桢逐细攻读,认为“较之前人所辑奇器图说、近人所刊重学数等书,尤切实晓畅”,申请再下发5套,以便组织船政中国官员学习。在船政学堂学生们传来的英文、法文朗朗读书声中,船政官员组成的学习型集体不是吟诗作赋、对月高歌,而是一起在刻苦攻读物理、高等数学,成了中国官场上的奇景。
  1869年的春节船政厂区在繁忙中度过,除了随机器运到而陆续兴建的厂房车间外,大家的焦点都在第一号船台上那艘日益完整的轮船身上。从正月到4月上旬,“广招捻、钻各匠,捻灰、穿孔、塞罅、沤钉,铁匠打镶铁粱、铁胁、铁条等件”,将船体基本完成。4月至5月,一面制作安装桅杆、舵叶等件,一面在洋员的悉心指导下,将蒸汽机、锅炉安装进船体内,同时制造安装通风筒、螺旋桨等,第一号轮船的动力系统基本安装完毕。5月以后工匠们在已经竖立起的桅杆上搭建桅盘,在船头安装起锚绞盘,以及包裹船底的铜皮。至当年6月初夏季节,第一号轮船大功告成。

船壳板封钉即将完成的“万年清”
船壳板封钉即将完成的“万年清”  船壳板封钉即将完成的“万年清”.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0:55:27|只看该作者
“万年清”即将下水时的照片,可以看到原本垫在船体下方的船台枕木已经被一根根木撑代替。此时的“万年清”船体已经完成,但是桅杆、烟囱等上层建筑还需在下水后装配。

01.jpg

02.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0:56:06|只看该作者
6月10日,模样初具的第一号轮船旁人头攒动。先期一日,原本在第一号轮船身下的船台枕木被撤掉,代之以木楔,此刻船体低俯在木楔胎架上,两舷被十余根撑柱抵住,铜皮包裹的船底外厚厚地涂抹着猪油、牛油、肥皂。船政大臣沈葆桢率提调周开锡等船政官员祭祀了妈祖、江神、土神、船神后,中午时分,在洋员总监督日意格指挥下,工匠们依序撤除船舷外的木撑,敲出船底剩余的木楔,天蓝色涂装的第一号轮船乘势划向江面……“一瞬之间离岸数十丈,船上人乘势下碇,抛泊江心,万斛艨艟,自陆入水,微波不溅,江安无声,中外欢呼,诧为神助。”

船政大臣沈葆桢亲自为第一号轮船命名,称为“万年清”,寄寓着无限深意。此时,船政厂区内,举目还大都是低矮的临时板棚,就在这样艰苦、简陋的条件中,中外努力建成的第一号轮船问世了。
6# 青城山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0:57:29|只看该作者
“万年清”军舰的母型,法国炮舰“拉莫特·毕盖”。  “万年清”军舰的母型,法国炮舰“拉莫特·毕盖”。.jpg  保存到相册
“万年清”军舰的母型,法国炮舰“拉莫特·毕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0:58:07|只看该作者
“万年清”

“万年清”属于船政五年造船计划中的150马力大轮船,船型上大致可以归纳入炮舰一类。对于“万年清”军舰设计的来由,从目前所能掌握的史料中只能模糊地得到在法国设计这一大致印象,2006年根据中国海军史研究会庄彦先生的发现,“万年清”军舰的设计母型很有可能就是法国的“拉莫特·毕盖”级(La Motte-Picquet)炮舰。

“拉莫特·毕盖”级炮舰是法国开工于1858-1859年间的一级蒸汽军舰,同级共建造了5艘,排水量687吨,舰长54.55米、宽8.52米、吃水3.22米,装备1台蒸汽机,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570马力,航速7.9节。这级军舰船型上很类似风帆时代著名的快速船型──飞剪船,外形修长优美。“万年清”从外观上看与“拉莫特·毕盖”几乎一模一样,但又并不是单纯的按样仿造,“万年清”在尺寸、吨位上都进行了扩大,这一点就是为了满足左宗棠提出的兵商两用目的,在原本炮舰的设计上增加货舱,以便同时具备炮舰和货船双重身份。

“万年清”舰的排水量达到1450吨,几乎是母型的一倍,舰体水线长68.02米,全长76.16米(不含舰首的牙樯,即斜桅),也大于母型,但是“万年清”的舰宽8.9米,与母型相近,舰宽不动、加大了长度,使得“万年清”更为修长。吃水方面,“万年清”重载时舰首吃水4.03米、舰尾吃水4.64米,这样的吃水在国外而言并不是很深,但是当时中国沿海港口大都没有过机械疏浚,水深较浅,“万年清”4米多的吃水对于很多港口而言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这一点也成为后来“万年清”遭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根据船政5年计划,第一号轮船“万年清”的蒸汽机和锅炉以及配套机械都来自海外,由日意格、德克碑采购而回。由于运输途中在海上航行旷日持久,运到之后搬运又耗费了40余天时间,机器长期封闭在船舱内,受海汽熏蒸生锈,经过拆卸刮修后才安装上舰。

“万年清”安装了1台蒸汽机和2座锅炉,单轴单桨推进。蒸汽机是英国制造的立式2汽缸往复蒸汽机,高3.84米,基座宽2.88米,长3.2米,功率虚数150马力,实数600马力,与母型“拉莫特·毕盖”级军舰装备的蒸汽机功率相近。船政5年计划中要求的轮船功率,指的是虚马力,虚马力、实马力(虚马力又称号马力)这两个名词在现代早已不再使用,以致很多现代的研究者对此一头雾水,有些想当然的把虚马力说成是号称功率、虚假功率等等,实际虚马力和实马力是两个按照不同计算标准测得的数据,属于两种计量单位。

18世纪,英国科学家瓦特以煤矿上马的起重力为标准,为蒸汽的功率制定了单位,1马力具体就是1匹马1分钟起重3300磅的重物至1英尺的力量,为了测定蒸汽机的功率,瓦特以蒸汽机汽缸压力为7磅/平方英寸为定数,再结合活塞面积、活塞每分钟运行的距离等参数,套用一个专门的公式来求出蒸汽机功率。虽然后世随着蒸汽机不断进步,汽缸压力早已不止这个数字,但是瓦特当年测定的7磅/平方英寸作为定数,在19世纪仍然广泛使用,计算时不按具体蒸汽机实际的汽缸压力,而根据瓦特定下的数据套入公式计算出的功率就是虚马力。实马力则是计算公式不变,但其中的汽缸压力数值不按瓦特当年定的数值,而根据蒸汽机汽缸实际压力算出的功率参数。由于后代蒸汽机的汽缸压力基本都大于瓦特时代,所以一般实马力的数字都比虚马力大。
8#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0:59:31|只看该作者
立式二汽缸往复蒸汽机和方型低压燃煤锅炉  01.jpg  保存到相册
立式二汽缸往复蒸汽机和方型低压燃煤锅炉  02.jpg  保存到相册

立式二汽缸往复蒸汽机和方型低压燃煤锅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1:00:22|只看该作者
为“万年清”舰配用立式蒸汽机可谓兼有优弊,优点是,立式蒸汽机较为节省平面空间,对于需要在舰内留出大量空间布置货舱的商用目的较有价值,当时主要是商船使用。缺点是立式蒸汽机对安装位置的高度要求大,势必造成军舰干舷加高,随之而来的就是舷侧战时备弹面积大,中弹概率也高,在炮舰这一用途上,显然存在弊端。左宗棠创想的兵商两立思想不能不说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也终究是个愿望,落实到军舰设计上,是必然要有所侧重的,从舰体加大、采用立式蒸汽机这些特征来看,商船在“万年清”的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与蒸汽机配套的2座锅炉同样是购自海外,属于方形燃煤锅炉(rectangular boiler),俗称箱形锅炉 。这种锅炉在19世纪中期左右的蒸汽舰船上广泛使用,英国海军早期的“勇士”号等著名蒸汽军舰都是使用的这种样式的锅炉。方形锅炉实际上是一种低压锅炉,旧称小抵力锅炉,“万年清”的2座方形锅炉工作压力2.75个大气压,因为军舰宽度较窄,2座锅炉锅炉采取的是炉门分别朝向军舰首尾的背靠背安装样式,而非大型军舰上炉门分别朝向军舰左右舷的布置。朝向军舰前方的锅炉高3.39米,宽5米,纵深3.16米,有5个炉门,朝向军舰后的锅炉只有4个炉门,高、纵深和前方的锅炉一样,宽度则只有4米, 2座背靠在一起的锅炉共用一个大燃膛。为方便燃煤就近补给,又在两座锅炉的炉门前方各安排了一处煤舱。

根据后来航试测得的数据,全速时螺旋桨每小时转动约4680转,逆风逆潮时航速10节左右,乘风乘潮时航速14节左右,取风平浪静时的速度,“万年清”的航速为12节,西方资料上出现的10节航速记载,可能属于设计航速。由此可以看到,“万年清”的航速大大超过母型“拉莫特·毕盖”级的7.9节。
10#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09-10-25 01:01:47|只看该作者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陈列的“万年清”军舰模型,由笔者考证监制,海军史研究会李民先生制做。  01.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3 05:4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