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562|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映 发表于: 2005-7-29 12:02:3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普通人[转帖]以残损之躯挽回迷失的青春

 [复制链接]
人物档案 陈雪兰,女,1936年生。1957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后转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964年毕业。 1985年担任沪东中学英语教师。1994年退休后当选中山业余学校校长。先后荣获浦东新区十佳自强者、市业余教育先进、市统战工作个人先进以及民革全国个人先进等称号。 她的名言:“最好有两个太阳轮流转,好让我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 5月22日清晨,天下着瓢泼大雨。梅园街道福山小区的楼道里,5、6个人正吃力地抬着一块木板缓缓下楼。木板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紧锁的眉头下,老人的眼中常常流露出一丝难以言状的痛苦,但老人却没有吭一声。这一天,她还要颠簸近两个小时的路,去青浦监狱看望张洪江。因为身体越来越差,这两年去监狱的次数也在减少,因此她格外珍惜每一次的相聚。 此时,在青浦监狱里,名叫张洪江的小伙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亲人”──陈雪兰老师。一想到陈老师在长长的路途中所受的痛苦煎熬,张洪江便感到一种钻心的痛。如果能减轻陈老师的痛,他情愿自己再痛一点…… 陈雪兰告诉他,就在她转身的一刹那,她就知道,她的生命从此便与他牵连在了一起。令人震撼的第一次握手 张洪江依然清楚地记得,13年前,陈雪兰老师第一次来监狱作报告时,带给了他怎样的心灵震撼。 无论从怎样的角度去看,这都应该是一场人生的悲剧。 1960年,年仅24岁正在读大学的陈雪兰突然发现皮下和内脏出血,其时,俗称第二号白血病的红斑狼疮已经潜入了她的身体,但年轻的她全然没有感到死亡阴影的笼罩,仅仅以为水土不服休学了一年。然而,临近毕业时,她终于病倒了,医生背着陈雪兰对她的父母说:没治了,至多还活3年吧。 倔强的陈雪兰不相信命运,她每天上午坚持骑车锻炼,下午钻研各种医书,包括《内科学》、《病理学》、《内经》,寻找各种治疗方法。青春总能创造奇迹,3年后,陈雪兰依然健康地活着,在以后的日子里,她还得到了爱情,有了一个家,一个可爱的儿子。 然而,1979年,死神再一次降临,这一次更加来势汹汹。一天,陈雪兰上厕所时突然摔倒,送到医院时,已是七孔流血,舌头耷拉在嘴外,布满了紫葡萄似的血泡。医生撂下一句话:赶快准备后事吧。丈夫不愿放弃,又将她转送到瑞金医院,抢救输液的针很难扎,望着忧心忡忡的医生,陈雪兰伸出胳膊:医生,你们尽管扎吧,只要能扎进去,我什么都不在乎。 张洪江记得,那天,陈雪兰老师是拄着拐杖来的。陈老师在报告中说,由于服药过多,副作用曾使她的下肢突然不能伸展,只能爬行。为了站起来,她一次次扶着墙和家具练习走路,无数次跌倒了爬起来,浑身青一块紫一块,从不放弃。两年后,她终于再次得到奇迹的眷顾,能支着拐杖走路了。 张洪江曾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材生,当时因在群架中误杀而被判无期徒刑。从天之骄子到囚犯,张洪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万念俱灰。然而,那一刻,他灰暗的心灵仿佛点燃了一点烛光,陈老师要走了,他默默地注视着她并不挺拔的背影,默默地流泪。突然,陈老师转过身来,随后,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地走近了他,握住了他那双颤抖的手。这一握,就是13年。 以后,陈老师告诉他,就在她转身的一刹那,她就知道,她的生命从此便与他牵连在了一起。 他的心再一次被深深地触动了,他知道,这是陈老师用生命体会出的人生真谛,陈老师是在用生命呼唤他这颗游子的心。吸着氧往大墙内写去百封信 “人生的壮美,在于拼搏,在于奉献。一个私心杂念的人,是无法领悟生命的真谛,也不会珍惜生活的。” 如果这仅仅是书上的一句,张洪江或许会不在意,但当他在陈雪兰老师的来信中看到这句话时,他的心再一次被深深地触动了,他知道,这是陈老师用生命体会出的人生真谛,陈老师是在用生命呼唤他这颗游子的心。 与张洪江结对之时,陈雪兰还在沪东中学担任英语老师。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身体状况,陈雪兰直到1985年46岁之时,才得到这份工作。很少有人会因为工作而要忍受如此的痛苦:由于红斑狼疮肆虐和药物副作用,陈雪兰满口只残留十几颗牙了,为了发音不漏风,她硬是拔掉了这些牙齿,换上了假牙;因为骨质疏松,她的左胯骨全部错位,转身用力稍猛,就会造成髋关节绞锁;由于一分一分的磨损,两条腿的长短都相差一虎口了……就是在病痛的折磨之下,1986年陈雪兰被评为新区“三八红旗手”,1987年被选为新区人大代表,1988年成为市人大代表。 陈雪兰的身体每况愈下,但自从1990年与张洪江结对后,她就将挽救这个失足的游子当作了一份使命,很多时候,她爱张洪江甚于爱自己。她的同学经常从国外给她捎来多种维生素片,她却总是转手送给张洪江,而“我吃了胃口不舒服”是她常用的借口。一次,丈夫陪她到医院看病,趁着丈夫排队挂号的间隙,陈雪兰偷偷地拄着拐杖溜了出去,拿着张洪江寄来的眼睛验光单,为他配了幅眼镜。冬天到了,陈雪兰忍着久坐带来的巨痛,为张洪江赶织了一件浅黄色的过膝毛衣,而她自己30多年来从为添置过一件衣服,出门时连一双相同颜色的袜子都难找。 在狱中,张洪江常常抚摸着陈雪兰老师写给他的厚厚的信札,他知道,陈老师是鼻扎中插着吸氧管给他写的这些信,100多封信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生命的真言,这比什么都珍贵。 就是这样一位连自己站立都困难的病人,却成了张洪江最有力的精神支柱。五次减刑获新生的监狱翻译 这几年,陈雪兰的病情继续恶化,心力衰竭装了心脏起搏器、双腿残疾瘫痪、肝硬化、严重骨质疏松,有时弯腰从抽屉里拿药,就可能折断一根肋骨。如今,靠激素支撑着身体的她只能偶而坐着轮椅前往监狱探望张洪江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连自己站立都困难的病人,却成了张洪江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我现在虽然失去自由,但面对您,我没有理由悲观失望,没有理由不发奋努力,去争取新生的到来。”在陈雪兰老师的鼓励下,张洪江重新拾起了久违的英语书,背单词、练口语,开始了自己的“新生”。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张洪江先后5次得到减刑,并在服刑期间自学考完财经大学会计和外国语大学日语两个本科的全部课程。2000年9月,张洪江参加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考试,在4600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一。第二年,他又参加了高级口译,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于外语水平高,张洪江被调入狱中的外文翻译组,后又调入外国籍犯人管理中队任口语翻译。 如今,每周给陈老师打电话成了张洪江雷打不动的“作业”,当他的电话来晚了,陈雪兰也会寝食难安。正如13年前陈雪兰所说:他们俩的生命已经牵连在了一起。 记者手记 骑着自行车从陈雪兰家中出来,在夜风的吹拂下,我忽然觉得眼睛十分酸涩,原来不知何时已经流过泪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每次和陈雪兰接触都会让心灵一阵阵触动,而一点一滴都汇聚成一幅感性的画面:深谷的一支幽兰在熬过漫长的严冬之后,在生命的春光中吐出四溢的芬芳。 “我站在庄严的国徽下,随着雄壮的国歌声,泪水滚滚而下……22年漫长的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流逝。无谓的猜忌、恶意的中伤、莫须有的罪名,但愿这一切今后能永远消失,让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发挥出最大的光和热。”这是1987年陈雪兰当选区人大代表发言中的一段话。读到这里,记者似乎看到了她在镜片后面闪动着的激动的泪花,而她却哽咽了,是的,她的一生有太多的遗憾,可怕的疾病始终纠缠着她的大半生,受尽磨难。“或许,离死神降临的时刻已经不会太远了,可我会一直快乐地活着。”临走,陈雪兰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在采访笔记上郑重地写了几个字:伟大的中国女性。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一个风景怡人的好地方,中岩寺 COOL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映 发表于: 2005-7-29 12:07:2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转帖]用生命呼唤迷失的青春

──
5月22日清晨,天下着瓢泼大雨。梅园街道福山小区的楼道里,五六个人正吃力地抬着一块木板缓缓下楼。木板上,躺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紧锁的眉头下,老人的眼中常常流露出一丝难以言状的痛苦,但她却没有吭一声。这一天,她还要颠簸近两个小时的路,去青浦监狱看望张洪江。因为身体越来越差,这两年去监狱的次数也在减少,因此她格外珍惜每一次的相聚。此时,在青浦监狱里,名叫张洪江的小伙也在焦急地等待着他的“亲人”──陈雪兰老师。一想到陈老师在长长的路途中所受的痛苦煎熬,张洪江便感到一种钻心的痛。令人震撼的第一次握手张洪江依然清楚地记得,13年前,陈雪兰老师第一次来监狱作报告时,带给他怎样的心灵震撼。无论从怎样的角度去看,这都应该是一幕最难忘的记忆。 1960年,年仅24岁、正在读大学的陈雪兰突然发现皮下和内脏出血,其时,俗称第二号白血病的红斑狼疮已经潜入了她的身体。但年轻的她全然没有感到死亡阴影的笼罩,仅仅以为水土不服而休学了一年。然而,临近毕业时,她终于病倒了。医生背着陈雪兰对她的父母说:“没治了,至多还活3年吧。” 倔强的陈雪兰不相信命运,她每天上午坚持骑车锻炼,下午钻研各种医书,包括《内科学》、《病理学》、《内经》,寻找各种治疗方法。青春总能创造奇迹。3年后,陈雪兰依然健康地活着。在以后的日子里,她还得到了爱情,有了一个家,一个可爱的儿子。然而,1979年死神再一次降临,这一次更加来势汹汹。一天,陈雪兰上厕所时突然摔倒,送到医院,已是七孔流血。医生撂下一句话:赶快准备后事吧。丈夫不愿放弃,将她转到瑞金医院,再次获救…… 张洪江记得,那天陈雪兰老师是拄着拐杖来的。陈老师的报告中说,由于服药过多,副作用曾使她的下肢突然不能伸展,只能爬行。为了站起来,她一次次扶着墙和家具练习走路,无数次跌倒了爬起来,浑身青一块紫一块。两年后,她终于能支着拐杖走路了。张洪江曾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高材生,当时因在群架中误杀而被判无期徒刑。从天之骄子到囚犯,张洪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万念俱灰。然而那一刻,他灰暗的心灵仿佛点燃了一支烛光。陈老师要走了,他默默地注视着她并不挺拔的背影,默默地流泪。突然,陈老师转过身来,随后,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地走近了他,握住了他那双颤抖的手。这一握,就是13年。吸着氧往大墙内写去百封信

“人生的壮美,在于拼博,在于奉献。一个只存私心杂念的人,是无法领悟生命的真谛,也不会珍惜生活的。” 如果这仅仅是书上的一句格言,张洪江或许会不在意,但当他在陈雪兰老师的来信中看到这句话时,他的心再一次被深深地触动了。他知道,这是陈老师用生命体会出的人生真谛,她是在用生命呼唤这颗迷失的心。与张洪江结对之时,陈雪兰还在沪东中学担任英语老师。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和身体状况,陈雪兰直到1985年46岁时,才得到这份工作。很少有人会因为工作而愿忍受如此的痛苦:由于红斑狼疮肆虐和药物副作用,陈雪兰满口只残留十几颗牙,为了发音不漏风,她硬是拔掉了这些牙齿,换上了假牙;因为骨质疏松,她的左胯骨全部错位,转身用力稍猛,就会造成髋关节绞锁;由于一分一分的磨损,两条腿的长短竟相差四、五寸……就是在病痛的折磨之下,1986年陈雪兰被评为杨浦区“三八红旗手”,1987年被选为杨浦区人大代表, 1988年成为市人大代表。陈雪兰的身体每况愈下。但自从1990年与张洪江结对后,她就将挽救这个失足者当作了一份使21 命。她的同学经常从国外给她捎来多种维生素片,她却总是转手送给张洪江。一次,丈夫陪她到医院看病,趁着丈夫排队挂号的间隙,陈雪兰偷偷地拄着拐杖溜了出去,拿着张洪江寄来的眼睛验光单,为他配了副眼镜。冬天到了,陈雪兰忍着久坐带来的巨痛,为张洪江赶织了一件浅黄色的毛衣,而她自己30多年来从未添置过一件衣服,出门时连一双相同颜色的袜子都难找到。在狱中,张洪江常常抚摸着陈雪兰老师写给他的厚厚的信札。他知道,陈老师是鼻孔中插着吸氧管给他写的这些信,100多封信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生命的真言,这比什么都珍贵。五次减刑获新生的监狱翻译

这几年,陈雪兰的病情继续恶化,心力衰竭装了心脏起搏器、双腿残疾瘫痪、肝硬化、严重骨质疏松,有时弯腰从抽屉里拿药,就可能折断一根肋骨。如今,靠激素支撑着身体的她只偶而坐着轮椅前往监狱探望22 张洪江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连自己站立都困难的病人,却成了张洪江最有力的精神支柱。 “我现在虽然失去自由,但面对您,我没有理由悲观失望,没有理由不发奋努力,去争取新生的到来。”在陈雪兰老师的鼓励下,张洪江重新拾起了久违的英语书,背单词、练口语,开始了自己的“新生”。在她的关心和帮助下,张洪江先后5次得到减刑,并在服刑期间自学考完财经大学会计和外国语大学日语两个本科的全部课程。2000年9月,张洪江参加上海市“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考试,在4600多名考生中名列第一。第二年,他又参加了高级口译,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于外语水平高,张洪江被调入狱中的外文翻译组,后又调入外国籍犯人管理中队任口语翻译。如今,每周给陈老师打电话成了张洪江雷打不动的“作业”。当他的电话来晚了,陈雪兰也会寝食难安。正如13年前陈雪兰所说,他们俩的生命已经牵连在了一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王映 发表于: 2005-7-29 12:11:55|只看该作者

陈雪兰

以残损之躯挽回迷失的青春  tfaaWRR6.jpg  保存到相册
4# 金佛山
 楼主|王映 发表于: 2005-7-29 12:18:37|只看该作者

照片

照片欠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8 12:33:32编辑过]

以残损之躯挽回迷失的青春
以残损之躯挽回迷失的青春  zNvXuEpN.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20:0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