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8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其他望远镜技术人才为何难招难留:人才管理机制亟待创新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中国科学报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中国天眼”10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引发科学界热议。
  此后几天,“科学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没想到,还真有人想去“年薪10万都招不来人的天眼”》一文。其中透露,已有40余人参加“中国天眼”新一轮招聘。
  “中国天眼”指的是位于贵州省黔南市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由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项目组最新一轮的招聘结果并不理想。
  最近,经媒体报道,FAST项目开始引发广泛关注,并且吸引了一些人才前来应聘。然而,FAST基地技术及运维人员缺乏、科研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混搭”工作等人才及管理方面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身为驻站科学家,过去一年我既要参与望远镜调试,又要搞科研,很多工作不是说不能做,但还是影响到我的科研进度。”FAST项目工程部助理研究员小曾说。
  而在“中国天眼”,目前和小曾有类似经历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

望远镜项目遭遇用人难题
  据了解,经过两年的调试和试运行,FAST各项指标均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目标,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接受国家验收,并正式对科学家开放。
  FAST正式投用后,获得的数据量将大幅增长,由每天20TB~80TB增长到500TB左右。数据量激增意味着工作量也成倍增长。
  目前,FAST驻地有各类工作人员20多人。一旦开始24小时观测,以及随之而来的维护管理升级,人员缺口将更加明显。
  “现在现场工作量很大,只能让大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程师赵保庆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针对缺人的问题,台里正在通过内部挖潜、培养研究生、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予以缓解。
  记者了解到,不仅FAST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已通过验收的内蒙古中国射电频谱日像仪(CSRH)、去年刚获批的新疆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QTT),也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不是“招不到人”那么简单
  事实上,对于天文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来说,科研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紧缺问题由来已久。
  特别是大望远镜设施,其工作地点多在偏远偏僻地区,而且往往需要24小时轮班值守,无论从工作条件还是工作要求上都比普通岗位苛刻。
  另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地处偏僻等原因,这些大装置的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缺乏竞争力,还要面对科研产出低、项目经费少、评定职称难等共性问题,因而上升空间相对有限。
  薪资问题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双重纠葛,使得望远镜技术人才难招又难留,因而在引人、用人、留人方面难免遭遇尴尬。
  以国内某个已运行多年的望远镜项目为例,其数据处理中心近年来一直处于人才入不敷出的状态,男性离职率高且不好招的情况尤其突出,十几个工作人员中只有三四个男性。

人才管理机制亟待创新
  没有技术人员校准设备,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正常的科研工作就无法展开。
  对于望远镜等科学装置来说,拥有一支构成合理、运行高效的技术管理团队以保障其科研产出,已成为装置平稳运行的必然要件。
  “传统上认为驻地技术人员就是观测助手、技工钳工的想法应该改变了,技术人员的春天该来了。”国内某望远镜工作人员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尽快完善大科学装置人事管理办法和职称评定方案,合理配备、使用人才,确保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的人才基数大,但愿意从事天文望远镜工作的人不多,关键在于如何培养一小部分人的热爱并让他们进入到这个领域来。”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副台长陈卯蒸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和其他科研领域一样,天文望远镜科研、技术人才的供需变化,背后纵然有种种原因,但是否拥有强烈的兴趣无疑是关键因素之一。
  国家天文台工作人员米琳莹从小就是天文学发烧友,毕业后如愿从事了天文工作。她曾经裹着两层军大衣在寒夜里露天调试设备。“别人问我苦不苦,我内心是满足的。”她说。
  陈卯蒸同时提醒,在建的望远镜工作量大,需要很多工作人员,但随着调试完毕实现运行,需要的工作人员将减少。
  因此在进人用人时,要综合考虑人员的合理流动,以避免出现人才结构失衡的问题。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总工程师、FAST调试组组长姜鹏也表示,此前FAST处于调试期,岗位类型、岗位数量不确定性大,但通过近一年的工作积累,人员岗位需要已经逐渐明确,所以FAST启动了新一轮人才招聘工作。
  “FAST团队已经是具有很强战斗力和丰富经验的队伍。”姜鹏说,现在他更希望有持续的研发工作能把队伍稳定住,让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帮5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帮5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帮5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帮5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帮5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帮5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全球科研人收入调查:年薪十万在国际上属于什么水平 中国于2022年开展抗量子密码算法:2025年实现落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0 07:01,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