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67|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7-10-17 22:18:4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诸子百家"羌风楚韵"考

 [复制链接]
“羌风楚韵”考 文/李成忠·詹跃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洪雅县山川秀美、河流纵横、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省内有名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大县。瓦屋山区自然风光、古镇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构建了洪雅自成体系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底蕴。出生于洪雅瓦屋山区复兴村的作家王文君先生,2002年元月首次指出他家乡民间,蕴藏着深厚“羌风楚韵” 文化底蕴,“一石激起千重浪”,在史学界、文化界引起热烈关注,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被文君先生的执著精神感动,多次慕名前往复兴村考察,成忠写成《青羌寻踪》,发表于《瓦屋山》报,被收入《走进复兴》书中,奠定了研究“羌风楚韵”的学术基础。随着我们对此问题研究的深入,又有不少新发现,特作此文以征博雅之言。洪雅历史文化非常悠久,上世纪八十年代专家考古时,在洪雅境内王华一带的青衣江边发掘出大量石斧、石锛、石铲,经研究后确定是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由此可见,早在新石器时期,洪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考古学家将这一段文明,定名为“青衣江文化”。远古时代,青衣江流域(今雅安地区和洪雅一带)是中国西南森林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类只在一些平地垦殖。神话传说中的“蚕丛”(前800一前730年)是蜀人祖先,也是第一位蜀王。他把养蚕及养牛、羊的技术传给从川西北高原沿邛崃山脉入蜀、以羊为图腾的羌人(也称邛人、羊人,羊羌古语中同音),使羌族跨入了农耕时代。蚕丛巡行郊野常着青衣,故被称为青衣神,死后被羌人安葬在蜀山(今瓦屋山)的鸳鸯池,修建了巨大庙堂──“川主”、“圣德”、“薄山”、“遣福”、“万安”来祭祀他,使蜀山成为闻名遐迩的“青羌之祀”。蚕丛的出生地叫青神县,他毕生致力农耕地区的河流“若水”,也被称为“青衣江”。青衣江流域的百姓,仿照青衣神衣着,着青衣、裹青帕,世代相传不绝。生活在川西南雅安、洪雅一带青衣江流域的羌人,称为“青衣羌”,简称“青羌”。《水经注·青衣水》注释“青衣县”云:“故青衣羌国也”。“青衣江”古称“平羌江”,有李白的《眉山月歌》为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平羌江”的名称,记录了三国时期蜀国君王和唐初统治者,两次镇压羌人反抗的血泪史。楚国是西周初年(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被周成王所封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740年楚武王熊通即位后,开始谋求向外发展。至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楚已逐步吞并了江汉地区、南阳盆地及淮河上中游地区的数十个诸侯国,成为横跨江、淮的南方大国。在西周以来已有的中原姬周文明的基础上,吸收被吞并的众多诸侯国的先进文化因素加以综合、提炼并经过创造,以非凡的气势率先突破了中原姬周文明的樊篱,取得了质的飞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楚文明。楚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据清嘉庆《洪雅县志》记载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后,强行将楚严王族人迁徙蜀地荒僻的瓦屋山区,楚人选择了土地肥沃,适宜农耕的山间谷地定居,为了不忘复兴楚国大业,将定居地取名“复兴”;为怀念已故的楚严王,将流经该地最大的河流定名“王河”,将一处险要峡谷定名“严王峡”。楚人带来了先进的农耕、采矿、冶炼等技术和文化艺术,他们同当地土著青羌人和睦相处,共同传承了“羌风楚韵”。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华南虎事件11年后:周正龙活在假虎余威还在找虎 中秋节怀旧
2# 四姑娘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7-10-17 22:23:5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据《华阳国志》记载:“嚴道縣(秦開邛崃道,置郵傳,屬臨邛)。始皇二十五年滅楚,徙嚴王之族以實于此地,漢為縣,故曰嚴道,屬蜀郡。至文帝,又徙淮南王之族于此”。“有銅山,文帝賜鄧通鑄錢處也。” 华阳国志》记载的严道县遗址就在复兴村旁边。瓦屋山古称铜山,复兴村附近有铜矿,铜矿开采始于汉代。据《史记·货殖列传》及《华阳国志》记载,汉文帝 “以铁、铜山赐侍郎邓通。通假民卓王孙,岁取千匹。故王孙资累巨万亿,邓通钱亦布天下。”这段话文言文译成现代白话,大意是说:汉文帝把严道铜山的开矿权赐给侍郎邓通邓通又将它转包给了临邛(今邛崃)人卓王孙,每年得到千匹绸缎的回报。卓王孙将铜铸成钱,积累了万亿家财,跃居全国首富,邓通的铜钱也遍布天下。卓王孙何许人也?他就是千古传诵随司马相如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的父亲。君当垆、相如涤器这一爱情佳话,最后是以卓王孙赠送女儿、女婿巨资画上圆满句号。世人哪里知道,卓王孙的万亿家财是来自洪雅瓦屋山铜矿。
近三年来,随着清嘉庆《洪雅县志》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悉;洪雅金釜山《升仙李阿真人碑》碑文问世;瓦屋山区严道故城新的考古发现等等,众多史料证明了瓦屋山复兴村一带,曾是秦统一六国后流放楚严王族人的地方;洪雅古代曾是羌族的分支──青羌聚居之地。对此持怀疑态度者已越来越少,但对“羌风楚韵”涵盖什么内容?确认了“羌风楚韵”的存在,是否就意味着要承认复兴村羌族的存在?……这些问题一直被人们关注却不得其解,势必影响对“羌风楚韵”的深入研究。
2004年夏至今,我们去过瓦屋山区多次,详细考察过复兴村一带的民风民俗。复兴人虽同现今阿坝、甘孜一带的羌民风俗,有好多共同之处,但他们已失去了羌族人基本特征的三个要素──讲羌语(一种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穿羌族服装和住雕楼。就此而论,现在的复兴人应当是汉人,而非羌人。但他们又不是一般意义的汉人,而是经历上千年民族大融合后,带有青羌基因的汉人,从而就不难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中,何以能保持着粗犷的“羌风”。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后,强行将楚严王族人迁徙蜀地荒僻的瓦屋山区,楚人选择了土地肥沃,适宜农耕的山间谷地定居。楚人带来了先进的农耕、采矿、冶炼等技术和文化艺术,他们同当地土著青羌人和睦相处,相互通婚,最后融为一体,使“楚韵”得以传承。
我们今天研究复兴村一带存在的“羌风楚韵”,绝不是去鉴别复兴村民哪些是青羌后人,哪些是楚人后裔?因为这既不可能,又无现实意义。我们研究“羌风楚韵”的目的,仅在发掘隐藏民间,不为外人知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为《地方志》修残补缺;又为提高瓦屋山旅游文化底蕴做点贡献。我们相信,对此一举两得之美事,所有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经济、文化繁荣的人,都会采取积极支持态度。
什么是“羌风楚韵”?简而言之,就是青羌人的民族风俗和楚人的文化遗韵有机结合的表现形式,它在瓦屋山区复兴村一带随处可见。
现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以及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和甘孜州的丹巴,绵阳市的北川等县,还住着19万多羌族同胞,他们虽无本民族文字,却有民族语言,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居住在独具特色的雕楼中。悠久的历史与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使羌族的精神文化中保留了不少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2007夏天,复兴村曾组团去茂县、汶川一带考察羌族民俗,得出结论:“复兴人的习俗有七成与羌民相同。”由此可知,复兴民间存在“羌风”真实不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7-10-17 22:25:42|只看该作者
羌族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歌词多为四或七个音节一句,类似于汉文中的四言诗与七言诗。从内容来说,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等。民间舞蹈主要有跳萨朗(羌族锅庄舞)、跳盔甲(又名铠甲舞)、跳皮鼓兰干寿等。无独有偶,复兴民间也有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的传统,歌词多为七个音节一句,类似于汉文中的七言诗,内容也有苦歌、山歌、情歌、酒歌、喜庆歌和丧歌之分,形成独特的“瓦屋山歌”。民间舞蹈则是同当地农耕采作有关的“牛儿灯”、“打竹笋”等舞蹈。羌族著名的乐器有羌笛、羊皮豉、口弦、盘铃等,遇婚丧庆典才演奏。可能是楚人带来了铜器,复兴民间乐器演变为以锣、鼓、铙等打击乐器为主,伴以笛、箫等管乐和琵琶等弦乐,形成独特的“复兴响器耍锣鼓”。“瓦屋山歌”和“复兴响器耍锣鼓”是“羌风楚韵”的活化石,已于2006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特邀到成都参加“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演”,震惊省内外。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回家吃晚餐。常年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而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复兴人饮食习惯,与羌民大同小异,民间也是一日两餐,中午在山间地头烧吃玉米粑、米粑打尖;家家泡酸菜、腌咸菜,腊月杀“过年猪”薰腊肉,色鲜味美、肥而不腻的老腊肉可存放一年,泡酸竹笋更是一绝。说复兴人的饮食文化同羌族一脉相承并不为过。
羌人以羊为图腾,这同他们的祖先以养羊为生有关,至今茂县、汶川等地的羌人将羊头骨做饰物,就是羊崇拜图腾。但羌人又信仰万物有灵,形成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复兴村的民居大多是依山而建的木屋,现在有的已将四壁木结构改为砖结构,初看与瓦屋山区其他村子的农舍没啥两样,细看就有所区别,家家户户屋脊两端,都挂有称为“木鱼”的木质鱼形饰物。来自鱼米之乡的楚人,和以畜牧渔猎为生的青羌祖先都与江河有不解之缘,均以鱼为图腾,悬挂“木鱼”,应是图腾崇拜,它既是“羌风”的反映,又是“楚韵”的表现。
羌族有诸多禁忌,如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复兴人的禁忌与此惊人地相似,这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羌风”的表现。
羌人祭山大典为该族最隆重的祭典,又称“山神会”、“塔子会”、“山王会”。祭祀旨在求山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林木繁盛、天下太平。在祭祀期间,严禁入山采樵狩猎。复兴村竹笋是他们的重要副业资源,每年竹笋茂生季节,都要全村出动,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采摘鲜嫩竹笋(称为“打笋子”),制成笋干销往山外,换取生活必须用品。“打笋子”前要举行最隆重的祭典,又称“祭山神”,祈求山神爷保佑“打笋子”的人一路平安。“祭山神”期间,也严禁入山采樵狩猎。复兴人的“祭山神”,与羌人祭山大典,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应与“羌风”一脉相承。
 
4# 金佛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7-10-17 22:27:21|只看该作者
羌人喜穿自产的麻加工后纺线织成的衣服,颜色多为青色,男腰间束腰带,女束花围腰,有的外面还穿无袖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脚缠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脚穿草鞋。青羌只是羌族的一个分支,他们长期生活在气候温和多雨的青衣江流域,自然环境与荒漠干旱的阿坝、甘孜地区不同,青羌人的穿戴与川北羌人不尽相同是情理中的事。青羌男女的衣服是以青、蓝二色为主调,头缠青帕,未婚女性头缠白布帕。青羌人是以麻布缠腿、棕片裹脚,外穿毛窝子草鞋,全用的是利水、保温材料。复兴年轻人的穿戴已经完全汉化,只有老年人穿戴还保留了青羌特色,但死者入棺时,必须穿青色长袍的风俗,世代相传至今不变,这是复兴村独有的民俗,应是“羌风”的突出表现。
楚文明在生产上的表现是农耕技术的先进和采矿、冶炼技术的发达。复兴村至今尚在使用的脚犁,其铁质尖头形似中原古农具耜,是适宜山区陡坡翻地的利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相传是楚人带来的先进工具。明代村民毛苍文开矿有成,富甲一方,人称毛百万,曾为全县人民代交过税赋。近年考古发现,在亮火房附近的山坡上堆积如山的铜矿渣,就是古代开矿炼铜的物证。铜矿旁的山名“长车岗”。复兴人世代传说,当年开采铜矿时,是用人力或畜力转动巨大木制辘轳筒车,牵引竹篾编成的粗大竹索,从矿洞里把装满矿石的竹篓拉出来,再通过山间搭建的竹索道,将矿石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冶炼炉旁。在重峦叠嶂的山区采矿,用此法运输矿石,既安全又轻便,效率特别高。安置牵引长长的竹篾索道辘轳筒车处,被称为“长车岗”,天长日久遂成地名。提升运输矿石和积水采用辘轳,采矿工具由铜制变为铁制,通风、照明、排水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是楚文明鼎盛期采矿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见,历史上瓦屋山区采矿,用的是楚人的先进技术。脚犁和“长车岗”采矿技术,应是生产领域的“楚韵”遗音。
古往今来,复兴村民修建新房后都要高悬匾额,刻挂楹联;新春、喜庆更要张贴春联、喜联。村中儿童不论男女,到一定年龄都要送去读书,没有重男轻女的歧视。从古至今,村民皆以读书为荣,以无文化知识为耻。初到复兴的客人,都惊叹偏僻山村中,何来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羌风楚韵”的研究解开了谜团,是楚王族“兴文化、重教育”的“楚韵”遗风,造就山村浓郁的文化氛围。
楚国是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楚国音乐亦表现出了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共存,在音乐发展中,允许夷夏并存,雅俗共赏。复兴民间世代都有吹笛、箫等管乐、弹奏琵琶、拉二胡和打击锣鼓的高手。上世纪60年代中期前,复兴村高坎子的吊脚楼内,逢年过节和冬季农闲时,常有村民聚在一起,敲锣、击鼓、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王少华老人的呐吹得出神入化,在瓦屋山区吹遍三乡无敌手;王万一老人琴棋书画样样皆能,他们是“楚韵”传人。可惜经过“文化大革命”摧残,随着多才多艺老人的辞世,会演奏乐器者已越来越少。前面谈到“瓦屋山歌”和“复兴响器耍锣鼓”就是硕果仅存的“羌风楚韵”活化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7-10-17 22:28:55|只看该作者
复兴民间流行着一种特殊吹奏乐器──“五月五”,用粘土捏成,风干后即可吹奏,外形像鸭子,内空,壁上有一个吹孔和两个音孔,能发“呜…哟…呜”音调,声似“五月五”,故此得名。复兴人大多会制作、吹奏这种乐器。“五月五”实际就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埙。埙最早发现于西安半坡遗址,距今已有近七千年,当时除吹孔外,只有一个音孔。出土文物证实,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到公元前700多年的春秋时期,六个音孔的埙已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擅长抒发哀怨之情和制造肃穆、旷古、凄厉的特殊效果,被视为特色乐器,从而登上大雅之堂,成为当时各国祭祀大典的乐器之一。有两个音孔,具有殷埙特色的“五月五”,能在蜀地偏僻的瓦屋山腹地得到普及流传,应当归功于迁徙复兴的楚严王族人,是他们把埙带到复兴;是他们代代相传用粘土制作埙,用埙吹奏出凄凉的乐曲,抒发胸中的亡国哀怨之情,使埙的制作、吹奏技艺在千年历史中得到传承。“五月五”应是“楚韵”遗音中的一个重要音符。
瓦屋山区绝大多数居民都以玉米、杂粮为主食,惟独复兴周围的近千亩梯田,保证了复兴村民常年以大米作主粮。楚王族来至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常年以大米作主食,也熟悉水稻栽种技术,他们到复兴后,开荒造梯田,传授土著青羌人水稻栽种技术,经过千年劳作,才营造了复兴村这块以大米为主粮的鱼米之乡。此事看似平常,却从饮食文化的角度,反映了“楚韵”遗风。
复兴虽僻处山区,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却保留着一些封建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的习惯,诸如“遛狗”、“遛鸟”、“垂钓”和用精美铜质茶具“品茗”,在洪雅山区绝无竟有,这只能是“楚韵”遗风的表现……。
古代楚人有许多禁忌,古有:“男人的头,女人的腰,只许看,不许捞(发阴平音,意为摸)”之说,严禁触摸男头和女腰,认为这是极不礼貌的轻侮行为。又如楚人认为头面是人的尊严所在:“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俗语谓打头、脸是最损人的举动。再如楚人禁忌妇女衣物当街晾晒,尤其不准撑有女子衣裤的晾衣竿横穿过道;女子的贴身衣物晾晒时还须尽量避人眼目。女人怀孕之后,忌参与其他人家的嫁娶庆典;妇女在月经期内,忌进寺、观;女人忌参与建灶、上梁等活动。还有楚人用餐前,忌用筷子敲空碗,因为只有乞丐讨食时才敲空碗;用餐后,忌将筷子横搁碗上,因为只有给亡灵“叫饭”才将筷子这样放。楚人语言也有禁忌,忌凶祸词语,亲人去世,不说“死”而说“去了”、“不在了”;棺材称“寿材”、“寿木”;年节之际,忌说“见鬼”,门楣厅堂须贴“童言无忌”红纸条,以防儿童“放快”等等。楚人禁忌与复兴人的禁忌不禁雷同,这绝不是偶然巧合,而是“楚韵”遗音。
 
6# 青城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7-10-17 22:31:15|只看该作者
另外,在复兴一带的婚、丧礼仪中,还隐约能看到楚人民风和羌族民俗的影子。
需要说明的是,春秋战国时,蜀在东、北两面同楚国有上千公里接壤,楚文明的影响必然深入巴蜀大地,楚国灭亡后,这种影响仍然存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青衣江流域,古代是青羌民族的家园,青羌从历史上消失后,其遗风不会消失殆尽,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得以传承。所以,从大范围来看,在目前的巴蜀大地上,随处可寻楚风遗韵;在整个青衣江流域,也到处可觅青羌遗风。但在复兴这样一个交通闭塞、僻处瓦屋山腹地的小村中,蕴藏着深厚的“羌风楚韵”文化底蕴,这在青衣江流域绝无竟有,巴蜀大地独一无二,她是研究中国民族大融合历史的一块活化石,其历史价值就在于此。
2007925完稿)
参考文献:
1、  《史记·货殖列传》
2、  班固《汉书地理志》
3、  《华阳国志》
4、  水经注·卷三十六》(作者 郦道元)
5、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6、  《什邡县志·雍传》
7、  清嘉庆《洪雅县志》
8、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撰
9、  《楚文化》(百度百科)
10、  《楚国民风民俗》(新华网)
11、  《徙民族文化》(作者石硕  载于《民族研究》200702期)
12、  《羌族民俗民风》(中华昌龙网)
13、  《中国传统乐器埙》(ANGUAGE-SKY_co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罗子兰 发表于: 2007-11-20 22:13:51|只看该作者
强,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3:41,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