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721|回复: 4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7 08:25:1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50-1977年编外"反革命"

 [复制链接]
编外“反革命”  /李成忠
不知从何时开始,某些聪明的领导发明了“编外人员”这个词汇,来无限制地扩大吃公粮的队伍。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那个史无前例、无法无天的岁月中,更整出了一批“编外反革命份子”,为以后的平反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劳世华的遭遇,就是一例。
劳世华在解放前读了几年私塾,因父亲过世家道中落,母亲无力继续供他读书,只得辍学,每日在两亩薄田里劳作,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聊以度日。1950年土地改革时,他家被定为中农成分。在以后农村的历次政治运动中,虽不属“依靠力量”,但也是“团结对象”,论理说不会有什么麻烦找到他的头上。可问题就出在他老兄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不明不白地挨了近十年整,最后连落实政策都找不到地方,你说冤枉不冤枉?
几年私塾的功底,劳世华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开口常呕几句“之乎者也”。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闭塞的川西边陲山区,在山民的眼中,他还算个不大不小的“知识份子”,有人常请他写个春联,代笔家书之类。由于他乐于助人,赢得了山民们的尊敬和信任,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给他讲。他还有一个令人可爱、可敬之处,就是从不违心讲话,且几十年如一日,不改初衷。由于他开口就是老实话,名字又同“老实话”谐音,故而大家送了个“老实话”的绰号给他。
由于劳世华天天讲老实话,在那“不讲假话办不成大事”,“不说空话过不好日子”的年代,难免有犯禁之处。好在山民们生性淳朴善良,一则认为他讲的都是实话,不以为有什么问题;二则那时山里人还没人学会“文化大革命”中那套靠打小报告向上爬,凭罗织别人罪名无限上纲而沽名得利的本领,所以劳世华讲了多年的老实话,没人找他的麻烦。俗话说“常走夜路必遇鬼”,在1954年初粮食统购统销时,他因讲老实话,差点“老鹰抓蓑衣一一脱不了爪爪”。
那年开春后,由乡财粮干事王高升带队的工作组进村,根据各户田亩情况,核实了统购粮数,并张榜公布。由于王干事想做出点成绩,好步步高升,不顾山区亩产低的事实,按坝区的亩产核定山村的产量,提高统购粮数,压低留给农民的口粮和种子数量,整得山村里鸡叫鹅叫的。楞头楞脑的张二娃,找工作组讲理,被王干事扣上了“破坏统购统销”的帽子,被民兵五花大绑拉到乡里“背书”去了,听说可能要送县里判刑。在“定产核销”的村民会上,劳世华刚讲了两句老实话,就被王干事封了嘴∶“劳世华,我们是在听取贫下中农的意见,还轮不到你一个中农在这里瞎汪汪!你说话得注意点影响,再胡说八道,张二娃就是你的榜样。”
口粮少了一大坨,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山村里一时人心惶惶,大家私下都找劳世华拿主意,希望他再去找工作组讲讲实情,能增加点自留粮数。劳世华此时思想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清楚找头脑正热的王干事反映情况,无异于与虎谋皮,搞不好还要步张二娃的后尘;如不管此事吧,这统购粮的指标一定就是好几年,全村人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思前想后,他下定了“冤了我一个,也要救全村人”的决心,悄悄跑到乡里,找李乡长反映了村里自留粮定量过低的问题。
第二天晚上,李乡长突然到村里召开贫下中农座谈会,听取大家对这次定统购粮的意见,中农成分的劳世华被破格特邀出席会议。李乡长先讲了粮食统购统销的目的和意义后,就开门见山地请大家对工作组前段的工作提意见。因为工作组长王干事在场,许多人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会场上一时泠泠清清,李乡长不得不点名让劳世华发言∶“小劳呀,大家都叫你‘老实话’,今天请你来开会,就是想听听你的老实话。你就本着毛主席教导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讲吧。我们一定按‘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精神,来对待你的讲话。放心大胆地讲吧!只要是事实,说重了也不要紧。”
李乡长这几句话给劳世华吃了定心丸,于是打开了他的话匣子,讲了一大堆老实话。从山村历年的粮食亩产量,谈到合理的种子和口粮数量,再说到这次工作组高估亩产,低算口粮的问题,说得头头是道。李乡长听得直点头;贫下中农代表听了直鼓掌;王干事听了如坐针毡。不过为了说明他前段工作的正确,他还是鼓起勇气进行了反驳∶“我们按人头平均,每人一年留粮360斤,一个月有30斤粮。劳世华,你说为什么不够吃?”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王攮包儿 蒲江米花糖
2# 四姑娘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7 08:27: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编外"反革命"

劳世华不慌不忙地说∶“王干事,每月30斤不是大米,可是毛粮呀!30斤稻谷只能出1516斤米,人不能连米糠都一起吃了吧?再说遇到闰年,一月只有27斤毛粮啊,你算过没有?”
“我怎么没有算过?毛粮中包括了杂粮和红苕,这里有很大的余地,怎么不够吃呢?”王干事质问劳世华。
“要说够吃也够吃,但只有一种吃法才够。”劳世华一本正经地说。
全场的人都伸长了脖子,静听劳世华的高论。王干事挪动板凳,尽量靠近劳世华,惟恐听漏了一个字。
停了片刻,劳世华才慢条斯理地说道∶“把稻谷全打成米;把米全作成醪糟,一天三顿吃醪糟。两勺子醪糟,几瓜瓢清水就可以煮一大锅,既撑饱了肚皮,又过了酒瘾,一醉二饱,还节约了酒钱哩。照此办理,不就够吃了么!”
贫下中农代表们听完劳世华的话后,先是一怔,继而哄堂大笑;李乡长品出了劳世华话中的味道后,也跟着笑了起来;只有王干事气得满面通红,半天回不过神来。
在上级的干预下,村里留口粮定量不足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张二娃也无罪开释回了家。工作组撤走后,山村又恢复了往昔的宁静,但谁也没想到劳世华说老实话,得罪了乡里的王干事,种下了他后来遭厄运的祸根。
满腔热情的王干事,本想在统购统销工作中露一手,为日后的晋升打下基础,谁知出师不利,事与愿违,不但没立功受奖,还挨了一顿“政策性不强”的批评,在乡里背了两天“书”,才脱了干系。他没真正接受领导中肯的批评;更没认真检讨自己的错误,反而将一切问题的出现都归之于“劳世华的胡说八道”。他暗下狠心,如有机会一定要收拾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光阴荏苒,不觉过去了十几年。劳世华的母亲已去世,他也娶妻生子,成了一家之主了;当年的李乡长,因工作出色,已升任县委副书记,全家都搬进县城去了;王干事因悟透了升官的诀窍,对领导意图能时时紧跟,事事照办,所以在李乡长调走没两年,就官运亨通,连升几级,当了乡长,公社化后升任公社党委书记。他多次听到村队干部反映劳世华污蔑“三面红旗”的问题,但派人去调查,往往“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他虽然一直没有忘记收拾劳世华,就是没有下手的机会。
转眼到了1966年夏,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县里从上到下,一切大大小小的当权派都受到冲击,而身居公社党委书记的王高升,由于能紧跟中央精神,积极支持造反派的“革命行动”,所以受冲击最小,且最先被解放,作为“革命干部”进入了公社“三结合”领导班子,担任了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主管公社的“斗、批、改”工作。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王副主任上任之后,便马不停蹄地在各大队和生产队转悠,到处抓阶级斗争新动向,闹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俗话说∶“胡豆背时遇稀饭,曹操背时遇蒋干”。那天也凑巧,王副主任下乡抓阶级斗争新动向,遇上了劳世华这个倒霉蛋。当王副主任带着随从,漫步行进在劳世华所在山村旁田间小道上时,村头的高音喇叭里,正在播放林彪中气不足,颤颤巍巍的讲话录音,不远处有几个人,正在边犁田边闲扯,其中有个人说∶“这是哪个讲话啊?声音好难听哟。”
另一个人接茬说∶“林彪讲话嘛!像没过足鸦 片烟瘾一样,怪球难得听。”
王副主任一听,这还了得!污蔑林副主席按《公安六条》是典型的现行反革命份子,这下可抓到阶级斗争新动向了!于是三脚并成两步地跑到说话人的田边,定睛一看,真是冤家路窄,说话人正是他天天想整,抓不到把柄的劳世华。
“劳世华!刚才是不是你说的林副主席讲话像没过足烟瘾,怪球难得听?”王副主任双手叉腰,大声斥问劳世华。
劳世华连头也没抬,赶着牛边犁田边说∶“就像没过足烟瘾嘛!你说像不像呢?”
对劳世华如此狂妄而轻蔑的态度,王副主任无法容忍,于是大喝一声∶“把恶毒攻击林副主席的现行反革命份子劳世华抓起来!带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27 08:28:51|只看该作者

编外"反革命"

劳世华就这样被抓到乡里,关进了牛棚。革命群众专政队的打手们对他文武并用,轮番审讯,逼他交代反动言行和同伙。奇怪的是劳世华自进牛棚后,就没再开口讲一句话。专政队审讯他时,不是低头不语,就是手指喉头,口发“啊!啊!”之声;叫他写交代材料,他在纸上乱涂乱画,就是不写一个字。有人怀疑劳世华没见过什么世面,被抓起来后急火攻心吓疯了。反正是专政队的打手们折腾了好几个白天和黑夜,没捞到半点有用的东西,从此关入牛棚,不再审讯他了。但上批斗会坐“喷气式”,戴高帽子游街,剃阴阳头示众等“牛鬼蛇神”的特殊待遇,从来没漏掉过他。
说来也巧,五十年代初的李乡长,也就是后来的县委李副书记,因态度顽固,不承认执行了刘少奇的反动路线,不支持造反派的“革命行动”,被定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遣送回乡接受改造,同劳世华关在一起。他通过好几天的观察后,认定了劳世华并没疯,于是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偷偷地对劳世华说∶“小劳呀,一定要相信群众相信党,一定要坚持住,要坚信有出头昭雪的那一天。”几句安慰的话,使劳世华热泪盈眶。
在牛棚里关了两个多月,没整出个子丑寅卯,只好宣布将劳世华交群众监督改造。从此劳世华在村里天天同“五类份子”一起默默地干活,从不讲一句话,就是同老婆也只打手语,全村人都以为他变哑了,不无遗憾地说∶“‘老实话’哑巴了!再也听不到老实话罗!”
寒来暑往,转瞬到了197610月,“四人帮”垮台,“文化大革命”结束。接着批判“两个凡是”,小平同志复出,八十年代初开始平反各种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有一天劳世华走进了乡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开口要求给自己平反。
哑巴了十年的“老实话”会讲话了,很快成了山乡的头条新闻。
有人问劳世华∶“‘老实话’,你不是哑了嘛,怎么又会讲话了呢?”
“谁说我哑了?讲老实话就当反革命的时候,我开口干什么?与其讲假话,不如当哑巴!”劳世华字字千钧地作了回答。
乡里查了两个多月才答复劳世华,说乡里没有他挨整的材料,无法研究他的平反问题,让他找县里。
劳世华接二连三地找了县落实政策办公室和县公安局,都没有任何关于他被定为反革命份子的材料,因此无从谈起平反昭雪和落实政策之事。此时他才想起了在乡里同他一起关过牛棚,还关心鼓励过他的县委李副书记,现已官复原职,且主管全县的政法工作,何不找找他呢?他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问题的解决或许有所帮助。
当劳世华找到李副书记时,受到热情接待。当他讲明原委后,李副书记沉思了一会说道∶“你的问题有些特殊,但又有普遍性,我接到类似的投诉的就有好几起,都是糊里糊涂地挨整多年,到头来找不到地方落实政策。”停了一会儿,李副书记无限感慨地说∶“在那无法无天的‘文化大革命’年代,连国家主席都不经任何法律程序就被投之大狱,置之死地。我一个县委副书记,还不是头头一句话,就被赶下台,关进牛棚。我知道,你是被王高升那屁娃一句话定成反革命的,哪里有什么材料嘛?在公安局的《五类份子名册》上,根本就没你老弟的大名,你只能算个‘编外’反革命份子。”
“哈!哈!哈!没想到折腾了十年,我这个‘反革命’还是Y货,有趣!有趣!”劳世华自我解嘲地说。
在县委李副书记的干预下,劳世华的问题很快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好开玩笑者又给他取了个“编外反革命”的新绰号,他听了也不反感,有时还笑着回敬别人一句∶“这绰号顶好的!听了就不会忘记过去的苦,才知今日的甜嘛!”
  (2002922完稿)
4# 金佛山
 陈学林 发表于: 2006-6-27 17:37:46|只看该作者
哈,有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梁滩河 发表于: 2006-7-1 21:59:54|只看该作者
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5:34, Processed in 0.5148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