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305|回复: 9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罗学蓬 发表于: 2003-5-18 01:29:2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50-1977年目击死刑:一双尼龙袜与一位花季少女的性命

 [复制链接]
⊙ 罗学蓬/文
  笔者生平第一次与女友约会时曾被当作“美将特务”押去江津县公安局的看守所关过一夜(请看拙文《少女与空降特务》──这也算使我和无产阶级专政有了铭心刻骨荡魂销魄永难忘记的“一夜情”──吃过两顿牢饭,对那地方至今还深有余悸,少时曾读清人方苞的《狱中杂记》,那真是字字带血,声声含泪,把个封建社会的牢狱,描绘得如同人间地狱一般,看得我毛骨耸然,胆颤心惊,而文化大革命期间江津县公安局的看守所,与方苞笔下封建社会的牢狱大致无二。笔者印像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犯人一进那高墙坏绕的院子里,马上就被看守带到三合土打成的坝子上盘腿打坐,兜头淋上一大桶冷水,几时衣服干了几时才能进牢房。春秋两季还好受一点,要在满天流火的炎夏或者寒风凛冽的严冬,百分之八十的人抗不过那一关,衣服未干,人巳昏倒在地,笔者尝过那滋味,如果允许选择,犯人(当时通称为犯人,如今则称为嫌疑人)宁愿挨一顿方苞笔下的“杀威棒”,也不愿去做那浑身水湿淋淋的坐地菩萨;二是看守所的伙食孬得猪狗不吃,粮食定量名为八两,实则远远不足,荤腥之物更是罕见。所以也就逼得犯人暗自打起鬼主意,或买通看守带信或在探监时密嘱亲友,在获准能送入牢中的肥皂、牙膏上想办法:将牙膏全部挤净,再用气筒把牙膏皮打胀,然后将加盐熬过巳凝固的熟猪油细心塞入,使牙膏看上去完好如初。而在肥皂上的处理也是“异曲同工”。犯人们就用亲友们冒着风险送进监牢的大油,滋润一下锈迹斑斑的肠胃。
  笔者早巳把上述丧失人性的种种做法归入“文化大革命”中黑暗的一幕,想如今社会主义法制巳经密锣紧鼓建设完善,当不会再有此类有违人道的事情发生,不料问及在公安局工作的朋友,朋友却笑嘻嘻说,上面倒是三令五申严禁虐待犯人,可事实上干警们离党的要求还很远。朋友还特地补充了一句:“当然,只要犯人不惹看守冒火,看守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打犯人的。”
  笔者便不能不感慨:如今确实进步多了!就在笔者入狱之前的一个年头,江津县公安局看守所里关进来一个身带命案,不仅年轻而且漂亮的女犯人,这个女犯人端地厉害,除了敢杀人,身处牢狱之中,居然也能变成一发糖衣炮弹,把负责审她这桩命案的江津县人民法院的刑庭庭长吴某某给放翻了!
  而且笔者也认识这位吴庭长,因为笔者的家就在公安局门前的鞍子街上,鞍子街一头是公安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均系一道门进出,同在一个大院子里),街的另一头则是公检法人员的家属院,上班下班,这些公检法干部都得从笔者家门前经过。吴某某那一年虽然才三十多岁,身子发福得巳经像个罗汉。
  这一桩曾经在江津全县传得来沸沸扬扬无人不知的奇事,起因却是为着一双红色的尼龙袜子……
  吴庭长出事,出在江津县白沙镇高屋乡女青年张德书身上。张犯德书,芳年二九,父母皆死于灾荒年月,家贫如洗,食不果腹,衣衫褴褛,偏偏身段模样却长得柳秀清俊。
  一日,张德书见邻居婆娘从白沙赶场回来,脚上穿了一双水红色的尼龙袜子,煞是鲜艳夺目,羡慕得要命。第二天早上,待邻居一家上坡干活,她便去牛肋巴窗前踮起脚尖侦察,一眼便看见那双红袜和其它衣物晾在竹杆上。
  那时尼龙刚入中国不久,县城尚不多见,而在高屋那样的穷乡僻壤,更是稀罕之物。张德书就更可怜,连“尼龙”这个词,她还是前一日从邻居婆娘口中发的蒙哩,当时弯下腰用手摸了一把,软和得那布袜、线袜实不能比。此时见屋中无人,乡下人都以狗看门,那门又是虚掩着的,看门狗自不会咬她,便动了念头,何不进屋去实实在在地穿它一回?
  张德书钻进屋子,将门反掩,便去将红袜取下,坐在矮凳上脱鞋穿袜,刚过了一把瘾,忽地听见有脚步声响了过来,口中还在唤那狗儿。听见声音,张德书三魂吓掉了三魄,来人却是住在三十里外的邻居婆娘的老娘,常来这里看望女儿的。她连袜子也来不及脱,情急间蹬上鞋就想赶快出屋,却巳来不及了,那老太婆巳经到了门外,张德书只好紧贴墙壁,躲在门后。
  那老太婆推门进屋,喊了两声见屋里没人,便将带来的东西放在桌上,打来一盆凉水,坐桌边抹汗。
  此时张德书连气也不敢出,紧张得要命。本来老太婆老眼昏花,视力很差,却怪那双红袜太鲜亮惹眼,连老眼昏花的老太婆居然也看见了,不仅看见了红袜,而且还看出是一双大脚!
  老太婆吓得要死,张口大叫:“来人呐!有强盗进屋呐!”
  张德书一听“强盗”两字,方寸大乱,赶紧将门推开,向着老太婆说道:“我不是强盗,是隔壁的张德书。”
  老太婆认出果真是隔壁的张德书,少了畏惧,却多了恼怒,喝道:“好你个张德书,趁我女儿一家上坡干活去了,跑到屋里来偷东西!”
  张德书解释道:“我没偷东西,是来穿一回尼龙袜子的。”
  这样的解释任谁也不会相信,老太婆一把揪住张德书的手杆,向着门外大吼:“快来人呐,贼娃子张德书被我逮住呐!”
  张德书由羞成怒由怒生胆,蓦地看见墙壁上挂着一把秤,秤盘里搁着个秤砣,她抓起来,使劲往那又喊又叫的老太婆头上砸去……
  这一下,老太婆再也不叫了,张德书也吓傻了。为穿一回尼龙袜,十八岁的大姑娘成了个杀人犯,被押往江津县城,关进了公安局看守所。
  主审她这案子的就是吴某某。杀人偿命,这案子委实简单。但吴某某的心思却不简单,他觉得让这么个年轻俊秀的女子就这么送了命,实在是浪费了人类资源。
  于是,他便于一个星期天单独去女号里将张德书提出,带到他那刑庭庭长办公室里单独审问。主审官想占有一个犯下死罪的女犯人的身子,肯定是天下最容易不过的事情。
  接连几周下来,连女号里的看守都很感动,以为吴庭长连星期天也不在家休息,果真是“革命加拼命”地为党工作哩。
  吴某某自以为手段高明,却没想到,张德书的肚子却渐渐地大了起来。
  女犯人的肚子大了,主审官的末日也就到了。
  结果,吴庭长被判十五年徒刑,到永川劳改茶场去每日三省其身,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张德书呢?当局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让她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才将她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按照当时江津公检法系统的习惯性做法,每次枪毙犯人,均要出动大卡车,提前几天将死刑犯胸挂纸牌,满城游街示众。全城百姓巳经知道了该犯将吴庭长放翻的传奇,故而万人空巷,争相追着汽车看那张德书。
  这也是笔者与张德书所见的第一面。
  而数日之后,笔者有幸又见着了张德书──那是在刑场上。
  笔者一刚刚醒事的半截子娃娃,何以能进入刑场?
  在江津,这并不神秘,江津历史上处决犯人,毫无例外地均以北固门外长江边的沙滩作为刑场,每一次枪毙人,也是江津百姓的“盛大节日”,男女老少,均齐聚在河岸上居高临下地观看杀人全过程。待枪声响过,漫河滩一片嘈嚷,男女老幼争先恐后地拥下河滩,零距离与死者接触。
  按照历史上尚袭下来的惯例,死人要在沙滩上暴尸半日,才用早巳准备好的竹席裹上,拉去掩埋。
  所以江津人看杀人,习以为常,见惯不惊。
  笔者幼时,便在河坎上亲眼看见过解放军用机关枪执行死刑,从乡下抓来的土匪一排排地往沙滩上倒,待枪声响过,土匪像狂风中的谷草把子般尽皆倒下,那时尚年轻的父亲将我一把抱起,随着河岸上的人浪一边欢呼一边飞踏踏往沙滩上跑。
  笔者还曾两次亲眼目睹围观者用火柴将死人的衣服点燃,人会像干柴棒子一样燃烧起来,随后像活了一般,手脚慢慢地蜷曲,浑身冒出亮晶晶的人油……
  一次被烧的是傅国先,一名曾在朝鲜战场上立过战功的志愿军战士,因老婆与人有染,被他抓了现场,便学得武二爷手段,手刃了奸夫淫妇,也把自己送上了刑场。
  一次被烧的是陈绩,此人是个小学教师,当时布告上昭示的罪名是偷听敌台,并按照收音机里教授的办法给台湾的特务机关写密信,所以“死有余辜,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如今想来,那时正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每天都有不少被饿死的老百姓抬出城去,此人或许怕死,想领取点活动经费来填填一家人的肚皮也有可能。
  龙门阵扯远了,再回到张德书身上。
  枪毙张德书那一天,我们一帮赌徒正在北固门沙滩上的塘子里推“马股”──塘子是老百姓筛过石子以后留下的一个个露天洞穴。有的深达数米。满沙滩上东一片西一块到处都是──上午10点来钟,突然听得河岸上广播大声嚷嚷起来,还有嘈杂的声响传来。我们爬出塘子一看,河岸上巳经站满了人,一辆大卡车飞快地向着沙滩上开下来,车上跳下来几十个手持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的县中队的战士,一眼便发现了我们伏在塘子边上的人,一个警察赶过来,命令我们下到塘子里,不准把脑壳伸出来。
  我们一见这阵势,便猜到今天到要枪毙人,而且估计枪毙的当是张德书,因为前两天将张德书游街示众时,我们全都看见了。
  面对警察的喝斥,我们一边诺诺连声,一边死皮赖脸地伏在塘子边上观看。这时,便看见又一辆车头前挂着两个箩筐般大的“囚车”字儿的大卡车疾驰了下来,正巧停在了离我们大约五米远近的一片白色的沙滩上。全副武装的县中队战士们咚咚从车上跳下来,在沙滩上整齐地站成两排,随后,张德书也被拖了下来,因为离得太近,我至今还能清楚地记得一个人被处死之前那张因极度紧张而充血,因充血而胀得发紫的脸膛。
  张德书那一天明显地打扮过,头上扎着两条小辫,穿的是一件花色比较鲜艳的棉袄,但因为脸上失了人样,看上去不如游街时那么漂亮。
  本来,据说县中队有专门的死刑执行者,可那一天我们看见的情形却一点不专业。
  两名警察将双手反绑着的张德书扔在沙滩上时,张德书巳经没办法跪在地上,而是像滩泥巴似地趴了下去。枪毙时,两名警察分立两侧,一人抓住她的一条胳膊,另一名警察举起半自动步枪,对准张德书的背心开了一枪,我们看见张德书身子猛地一震,拼命将脑壳往后扭,嘴巴不停地大张大咬,白森森的牙齿露出来,让人极感恐怖,我至今不懂那是因为疼痛还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
  枪声响过后,两位抓着张德书胳膊的警察立即松开手,张德书双膝跪在沙滩上,脑袋顶着地面,嘴巴依然不停地在动。紧跟着,站成两排的警察们乱了,大家拥上前去,各自抄起枪来,对准张德书身上砰砰朋朋便是一通乱放,色彩鲜艳的棉袄上绽开了一朵朵白花──那是布料被子弹击穿后暴出的棉花──大约响了十几枪后,张德书终于一动不动了。
  而第一声枪响,便如同向河岸上的观众发出的信号,只听得天地间暴发出一通人类的激情吼叫,一道汹涌的人浪立时向着沙滩上漫卷下来。
  河岸离沙滩至少还三四百米的距离,待他们跑拢,沙滩上的警察早巳登车离去了。
  我们占“近水楼台”之便,钻出塘子,一窝蜂拥到了张德书身边。少女被打烂了的尸体横陈在我们眼前──给我印像最深刻的是空气中充斥着呛人的一股子血腥味。
  我那几天手气顺,赢了钱,前一日刚买了一双时髦的敝蓬皮鞋,眨眼工夫,河岸上的人浪巳经涌到,我们围在尸体旁边的人这下可吃到了苦头,后面的人不顾一切地往前涌,挤得我那双崭新的敝蓬皮鞋在尸体上连蹦带跳,避闪不得,不单鞋底,连鞋面上都糊满了鲜血。为一双水红色的尼龙袜子一位如花少女丢掉了性命;为占有一名女犯人身子吴庭长丢掉了饭碗,这大约也是那种特殊年代里发生在中国老百姓中间的许许多多悲剧中的一出。许多年后,吴某某回到了江津,靠拉煤球生活。如今他廉颇老矣,尚能吞饭吃肉,鹤发红颜,看模样还能活上些年头。考虑到他儿子与我是一条街长大的毛根朋友,故而笔者才在这篇纪实性文章里隐去了他的名字。
“文化大革命”时代的笔者:罗学蓬  i4d1kx97.jpg  保存到相册
附照片:“文化大革命”时代的笔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罗学蓬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罗学蓬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罗学蓬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罗学蓬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罗学蓬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罗学蓬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已经删除 一个人的世界
2# 四姑娘山
 河马写诗 发表于: 2003-6-4 15:04:1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说不出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无缘无故 发表于: 2003-6-23 23:36:07|只看该作者
慢来──这个年代又如何?
4# 金佛山
 平地 发表于: 2003-9-13 22:07:06|只看该作者
那是个没有法制的时代。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雨中行人 发表于: 2003-9-25 22:00:12|只看该作者
唉──今日说法。
6# 青城山
 林雨 发表于: 2003-11-13 13:37:20|只看该作者
那是个叫人不敢回望的年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我半蜀人 发表于: 2003-12-1 14:26:00|只看该作者
乱。
8#
 红了眼 发表于: 2004-5-18 14:56:27|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各位,不要感叹不值得。也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们才觉得为一双红袜子不值得,但是你想想一双红袜子在那个年代代表什么?等同于现在的什么?

少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切的一切,只能说是个悲剧,而且这类的悲剧在不断的被重复上演,换的只是故事人物、历史背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罗晖 发表于: 2004-7-27 01:46:12|只看该作者
悲剧就是将残酷的美现给人看。

──鲁迅
10#
 钠兰云飞 发表于: 2005-1-19 08:33:22|只看该作者
愤怒!~!~!~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3 19:43, Processed in 0.280801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