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27|回复: 5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教师支月英:40年扎根乡村扶贫扶智

 [复制链接]
  支月英,女,汉族,1961年5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关爱孩子,资助贫困生,不让一个孩子辍学。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山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教好深山里的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2017年2月8日,获“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4月,获得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零距离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零距离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零距离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零距离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零距离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零距离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李克强:创新事关国家命运 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乐清男孩母亲涉编造虚假信息罪 这罪到底是个啥?
6# 青城山
 小笼包 发表于: 2021-1-30 09:54:3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支月英:40年扎根乡村扶贫扶智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攻坚之星丨支月英:40年扎根乡村扶贫扶智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守
  而是只有坚守才能看到希望


  这是一位主动放弃城市生活,来到山区支教40年的乡村女教师的人生格言。她深耕山区教育,为山里的孩子带来力量与希望。
  支月英今年60岁,从1980年到2020年,整整40年从未离开过乡村教育一线。40年前,年仅19岁的支月英得知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师资力量短缺,从小就想当老师的她拒绝了当时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人的劝说,毅然下定决心去支教。

  简陋的教学条件和恶劣的生活环境,让来到这里的老师走了一拨又一拨。
  支月英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子。学校设施简陋、破烂不堪,她就想办法弄来材料,自己动手把教室门窗整修好,让孩子们冬天里上课再也不用担心刺骨的寒风。

  刚参加工作时,支月英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家里交不起学费,她就经常帮着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连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了,只得去借钱应急。为了资助更多的学生,支月英就在双休日、节假日跟着壮劳力去山里扛木头、拉毛竹、装车。最惊险的一次,她坐的大货车出了车祸,车翻了好几个滚,支月英当时就摔了出去。

  虽在山区执教,支月英刻苦钻研、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她担任老师的教学点,教学质量排在县里的前列。真心的付出和过硬的本领,让她逐步赢得了乡亲们的认可。

  扶贫必扶智。40年来,支月英培养出1000多个贫困山区学生,他们通过就业参加工作,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也带动家庭脱了贫。2018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支月英提出了《关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修改意见》,建议将“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2019年,建议被采纳并落地实施。根据这个政策,贫困户家庭的王宝宁和妹妹享受到了每人每年500元的困难生活补助。

  在白洋教学点有一个支月英设计的校徽,三棵绿树之间,一只白鸽展翅飞起。支月英说,绿树,是这儿的大山,白鸽,是每一个能自由飞出大山的孩子。校舍的墙壁上,写着一句打动人心的话:
  给孩子温暖
  给孩子希望
  给孩子力量
  (编辑:胡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零距离 发表于: 2019-3-15 09:23:00|只看该作者

支月英: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青年投入到乡村教育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源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标题:支月英: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青年投入到乡村教育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于3月15日8:00~8:45(大会闭幕会前)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接受采访。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支月英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新华社记者殷刚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的问题提给坚守大山深处30年的乡村老师支月英代表。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您教育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可以说是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今天我们看到村里的学校变美了,但是村里的老师却没有多起来。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不知道今天的你有一个什么样新的感受和新的期待呢?
  支月英:
  谢谢记者提问。我是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一生只为一事来。1980年,19岁的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亲人,去了教师奇缺的奉新县澡下镇一个最偏远的学校。这个学校座落在山坳里,去那里任教,那里海拔近千米,交通不方便。39年中,我走的最多的路是崎岖的山路,想得最多的事是怎样教好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
  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到“支奶奶”,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我的交通工具80年代就是“两条腿”。为什么叫两条腿?就是因为那个时候只有“脚”这个交通工具,我们学生的课本都是老师用肩挑手提弄上去的。后来我学会了骑摩托车,我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我骑坏了6辆摩托车。我看到我的孩子们一茬茬地走出了大山,有研究生、有学士,有和我一样当老师的。看到他们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我感觉到我教的不光是台下坐的孩子,而是大山中的几代人的希望。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我的白洋教学点,从前漏风漏雨破窗子的泥巴房子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封闭式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村里最漂亮的建筑。可是,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还是比较艰苦,乡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还是依然不够好。所以我希望全社会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关心,更大力度提高他们的待遇,让他们安心从教、舒心从教,让山里的孩子们在山里的学校好好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青年投入到乡村教育,和我们一起助力乡村孩子,努力奔跑,放飞梦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谢谢。
4# 金佛山
 楼主|零距离 发表于: 2018-12-9 20:38:00|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感动中国颁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零距离 发表于: 2018-12-8 04:23:00|只看该作者

获得荣誉

  2010年度“感动奉新十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3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4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2015年3月,获得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2016年6月,获得全国“两优一先”表彰。
  2016年9月,获评2016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17年2月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十大人物。
  2017年11月,荣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年9月,“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
  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2020年4月,获得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16日,获得“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2# 四姑娘山
 楼主|零距离 发表于: 2018-12-7 00:38:00|只看该作者

人物事迹

一:守望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二:撑起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但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三:彰显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她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0 01:36, Processed in 7.956014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