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16273|回复: 25
[纪实·新闻

李珣研究的“现实主义”

 [复制链接]
1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27:22|只看该作者
在郪王国这片土地上,除古代动物外,还有古人类活动的遗迹。在郪王国西南边境约五十公里的资阳县黄鳝溪,1951年曾发现“中国新人化石”,考古学家命名为“资阳人”。人要是活动的,在距郪王城50公里的射洪柳树镇,也曾发现过古人类头骨化石。在郪王城北50公里的县城牛头山下,1971年修人民旅社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经过人工打磨过的石斧。在郪王国城北五十公里的火烧沟,曾发现战国时的铜戈。从古人类化石和古人类遗迹遗物看,郪王国是古人类活动的地方。再从古蜀国疆土看,《华阳国志》说:“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由此可见蜀国领土,东南以江、潜、绵、洛为界。
刘琳教授注云:“江,岷江。潜水,一说西汉水,一说潜溪河。绵水,流经的绵远河。洛水,即什邡石亭江。今之中江、郪江以及涪江中游地区都不属蜀国土地,而是郪国领土”──郪国境内有郪江贯通郪国西南部;五城水(亦名玄武江、中江)贯通西部,至北伍城(今三台)汇入涪江;梓潼水贯通郪国中部、东南部。这些河渡两岸都是大小不同的冲积平原。在渔猎时代,有充足的鱼类、鸟兽,足以养活郪国人民。在农牧时代,有充足的粮食和畜产品养活郪国人民。
郪国境内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首先是盐。《华阳国志》说:“郪县有山原田,富国盐井”。富国,当是郪国的产盐丰富区,赵宋时,置“监”就是以《华阳国志》所说的富国命名。监在今三台县南90里,即今安居镇。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郪县有盐井26所;通泉有盐井13所,以赤车盐井为最著名。盐亭县也因近盐井而得名。蓬溪县有盐井13所。其次是铜,战国以前以铜器为主,铁器自春秋时,才开始使用。据记载郪王国产铜的地方很多,《元和郡县志》说:“飞乌县,本汉郪县地,哥郎等八山,并出铜矿”。“铜山县,本汉郪县地,有铜山,汉文帝赐邓通蜀铜山铸钱,此盖其余峰也。历代采铸。调露元年,因废监置铜山县”。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时铜山县都还有“一铜治”。再次是铁,铁在郪王时可能才开始采用,其境内蕴藏有铁。通泉县,有“三铁治”。东关县(后并入盐亭),有“一铁治”。 在商周时期,郪人的祖先濮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
现在再来看郪江古镇,位于四川三台县城南47公里处,南临郪江,东滨锦江,建于两江汇合处,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个有7000多年历史的老镇,在远古巴蜀盆塞海干涸后,随之游牧的郪国和双山族的西陵国上层之间,即使曾经有过小摩擦也被淡忘。这时还有《资治通鉴》卷八十五载:很早以前,郪人先祖还有从云南迁徙来到巴国和蜀国之间的回民濮人,在郪江河边建立了郪王国。这时古郪国在巴国和蜀国之间的蜀国东南边。《三台县志》载:商周时期,郪国人的祖先濮人曾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战争──周武王伐商的公元前1066年,武王姬发载着文王木主去伐纣,二月底攻入朝歌城灭商。
濮人参加武王伐纣战争后得到封赏,势力和支系都有很大发展,大部分人留在今天的三台、中江县一带。在春秋战国时,这里也仍还是郪国的都城。但在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夫张仪、都尉司马错,奉秦惠王之旨从石牛道南下伐蜀,途中“顺便”灭了郪国。秦以蜀国土地建立蜀郡,以成都为郡治,郪为蜀郡所辖之地,不再是一个独立王国。
再到西汉高帝的公元前201年,又置郪县,以郪国首都为县城,以郪国的郪为县名。后西汉又析郪县,建立广汉县。到东汉,析广汉县地置德阳县(即今遂宁)。晋又析德阳县,置小溪、巴兴二县。到两魏,以小溪为方义;改巴兴为长江县(今蓬溪)。到三国时,蜀汉建兴的公元224年,又分广汉郡,建立东广汉郡;东广汉郡城治所,初设在郪县。后蜀汉时,又析郪县置北五城县、盐亭县,建立五城县(隋改玄武即今中江);改原广汉为通泉。到西魏,析郪县地置射洪县(治今金华镇)。到晋朝开始的公元265年灭魏后,仍置郪县,县城也在今郪江镇。南北朝时,南朝刘宋时仍设郪县。到隋朝开皇的公元593年,改郪县为飞乌县,治所在郪江镇。后移县治于今中江县南飞乌镇。到元代时,古郪江镇还作过四川的省府。清雍正的公元1734年,郪江镇遂由中江县划归三台县。
4、古郪国回族新说解三星堆考古之谜
把今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古青铜器等遗物,不看成全是当时当地用的祭祀器物或当地上层使用的东西,而定位于是在远古郪国境内回族先民收购转移,先后集中在三星堆境内。直到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夫张仪、都尉司马错伐蜀灭郪国建立蜀郡,以成都为郡治等各种社会、自然原因,才停止销毁、转移而被埋藏留在今广汉地区的。
如果懂得回族在远古巴蜀盆塞海干涸后,自然灾害仍频繁,加之远古联合国的权利中心转移到中原,那些没迁出盆塞海山寨城邦留在郪国和西陵盐亭等境内数百座古山寨顶上,类似小议事厅、观象台、祭祀神庙内的青铜等祭祀器物,以及山寨半山腰大围坪作坊店铺和居民住宅内的青铜、玉器等用具,留下已失去原有意义和价值;这时曾是铁杆的古郪国和远古联合国上层内亲的回族先民,不走,收拾残局就成了意料份中之事──收购转移、埋藏销毁曾掌握从事贵重交易品的制造、发放和远洋贸易的古青铜器等遗物,是内行也是寄托哀思。
1)纽约州立大学常炳功教授解释他的“时空阶梯理论”时曾说:“中国的青藏高原以及地貌的特征,地球大气场导致嫘祖--黄帝及其以前时代的文明所在地就是四川。三星堆文明的挖掘,可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格局,进一步有力佐证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的源头──包括埃及金字塔群、大西洋亚特兰蒂斯遗址、玛雅文明遗址、三星堆遗址、诺亚方舟遗址等”。但“时空阶梯理论”其实更多体现在“科学”、“科斗”上──科技世界是统一的;科技突破出现阶梯,分成“软件”和“硬件”也是统一的。
例如,华为通信技术的家底之复杂是难以想象的──5G智能手机高级芯片“鸿蒙”是科技圈里十足的热点软件,这其中既有华为自行设计在重压下的自救,也有大众对国产操作系统的希冀。“鸿蒙”尝试构建自主操作系统,并向谷歌的安卓系统发起挑战。这是展望尖端科技跃进的一个阶梯,但光有软件设计先进还不行──没有代工生产,或缺少一些虽不起眼、但生产难度高的各类小硬件的支撑,或此专利储备不足,在美国的打压封锁下,开始一段时间,华为国内自行生产“鸿蒙”高级芯片,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即“软件”的提升需要,“硬件”的提升也需要。其次,时空阶梯理论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的差异,如职业技术院校,即使两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同,但因东部和中西部所处区位不同,也会导致职校与企业多少关联度不同。
由此人们对职校的期待也不同──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产业集群的优势,且产业链完整的企业多,当地职校与企业之间可实现深度合作。同时中西部地区,也不如东部发达地区的职校毕业生,愿意去企业工作──一是当地企业众多,可选择空间较大。二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链相对完整,产业结构较强,员工进入企业后具有比较明确的升迁预期,可以从一线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高级技术工人,吸引力强。
2)时空阶梯分层在考古学上,科学硬度体现在尖端,差别惊人为啥?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斯万特•帕博教授为例:他因掌握在实验室开发研究古DNA的技术,能为解决DNA污染的问题,能在细菌中克隆从木乃伊身上提出来的DNA,搭建起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并设计出超净室的工作规则,由此他的超净室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古DNA研究实验室的标准配置。
如《参考消息2021年317日报道:帕博教授从尼安德特人骨头中提取到DNA样本进行分析,发表相关论文说:遗传自4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DNA4人类祖先基因的一部分现代人,能够减轻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或可抑制新冠病毒──“西方优秀”了不得。
如今帕博教授,到达为所欲为的地步──他能坦陈自己是诺奖得主的私生子,公开宣布自己是双性恋者。为啥?帕博教授被主流媒体如《知识分子》等宣传为:他致力于探索现代人类与古代人类的关系、古代不同人群的关系,解开了人类演化史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30多年来,帕博以分子生物学分析基因序列,推演人类起源、进化、迁移,1997年以来他对尼安德特人的研究,更是做出了举世无双的贡献──他发现智人的祖先曾经与尼安德特人杂交,并将一部分DNA留在了现代人体内,这能推动人类对自己的了解──他从找到的智人骨头中提取了目前为止最古老人类的DNA,有利于研究现代人是如何在地球分布开的,同时还有助于破解早期人类的迁徙之谜。
又如他从西伯利亚西部发现的距今约4.5万年的人类股骨化石上,提取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现代人全基因组序列。所有参加今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的专业人员和大学的考古实验室,有一个超过帕博教授的技术吗?从古到今“武斗”和“文斗”,在古代是派斗夺取政权、巩固政权,扩大领地的主要手段。如元朝蒙古国攻占了半个欧洲和中东,波斯国攻占了半个欧洲和非洲,到德国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攻占了很多领土,但他们的“武斗”和“文斗”都没有守住。
由此比较现代“科斗”的加入,类似如今德国的帕博教授,他的一个“科斗”却能征服东西方世界,为啥?因为“科斗”虽也存在派斗,但对立的实验可以相互检查印证。早在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的广义相对论,说光线经过附近的星球,路线会发生弯曲。英国和德国当时是敌对国,但英国派出去考察的科学家,证实爱因斯坦是对的后,就向世界宣布了,反而让德国很被动。

1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27: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所以“武斗”、“文斗”与“科斗”终将是统一的。如中科院《地球化学》主编孙卫东教授说:有“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子时代”的人类社会划分,这正对应常炳功教授说的“时空阶梯”──这种阶梯的“科斗”,会冲击“武斗”和“文斗”,图类似帕博教授那套顶尖的解决古DNA污染的实验室全基因组测序的技术。
但三星堆考古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如采用微量元素示踪古代青铜器铜放射性元素检测,来确定生产时间;以及与多处铜矿出产的铜对照的办法,也能搞清楚三星堆出土的价值连城的青铜器、玉器等在中国的来源──虽然这也高科技,但在国内懂这方面的专家以及实验室更多。问题是,远古巴蜀盆塞海的消失,中华上古史只说五千年,古代为巩固中原的长期派斗教育,很多四川人去寻根,也只认远祖是外省人;很多外省人寻不到根,无意中爱国成了外国亲。如孙卫东教授说:“从青铜器、甲骨文、战场到复合弓、小麦、圈养牲畜等,商朝文明先是在河南郑州附近出现,然后逐渐拓展。就像数百年前的欧洲人移居美洲一样,我们的祖先从古埃及带着青铜等一批先进的技术,漂洋过海,来到我们现今中国这片土地,在新的土地上创造出了殷商及后世的灿烂文明。商朝先民可能在马来半岛等地居住过一段时间。所以带来热带海洋独有的如贝币和用于做甲骨文的马来龟”。
他还说:“三星堆距离金沙要近很多,这似乎说明殷商青铜器是可以用战争或者商业交换来解释的。两者铅同位素组成不在一条演化线上。退一步讲,即使殷商的青铜器来自三星堆,三星堆青铜器是如何起源的?有一些人认为三星堆来自古埃及:金沙就是沿用了古埃及的‘吉萨’的名字。如果三星堆真的来自古埃及,我们与古埃及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说明我们中华文明是向古埃及学的,比古埃及人落后?”──所以在三星堆出土的考古铜器,出自哪里的国内?川外川内的学者有争论是好事──搞清楚了,是一举两得。
6、放射性元素考古猜想海药难度】
铜元素有多少种同位素
李珣写《海药本草》一书,对“海药”的认识有没有难度──类似三星堆对青铜器的考古,铜同位素分析法是一种新兴的考古示踪法。尽管自然界铜同位素的变化较为复杂,且铜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但铜同位素分析法在含铜器物的产地研究中,随着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及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铜同位素分析法在考古研究中,已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这说来容易,实际是门绝活。类似高层混凝土住房年久,楼层地板或墙壁内埋藏的冷、热水管漏水,让居民很头疼。能破坏少地很快找到冷、热水管漏水处是绝活──也类似顶尖技术──说来不难,文化要求不高,由于掌握此技术的人少,并不每家经常都需要,就显得“顶尖”;其次也更需要测漏水的红外或听声仪器工具──这也把科技的尖端凸迟来。例如,各种铜同位素及其化合物的放射性测定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铜有多少种同位素?有说“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63CU与65CU且两种的比列为3:1”;其丰度值分别为69.17%和30.83%,还有一个放射性同位素“Cu,其半衰期为12.9小时。相对原子质量为63.546”。由于高分辨多接收器等离子质谱的问世,应用"Z/"Zn来进行同位素分馏校正可以精确测定“Cuf*Cu比值。
铜作为过费金属参与成矿作用和生物作用过程,铜同位素示踪根据测定的数据,表明自然界“Ca/"Cu存在210000的变化。而且铜实际有29个同位素。只是63Cu和65Cu很稳定,它们的自旋量子数都为3/2。其他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其中最稳定的是67Cu,半衰期61.83小时。已确定7个亚稳态核素的特性,其中68mCu半衰期最长,为3.8分钟。质量数64以上的核素发生β衰变,质量数64以下的核素发生正电子发射。64Cu两种衰变都会发生,半衰期12.7小时。62Cu和64Cu有重要应用。62Cu在62Cu-PTSM中用作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放射性示踪剂。由此来看李珣家乡古郪国回民,认识铜的过程。
1、比较铜同位素示踪法与三星堆及郪国
考古学家发现以色列在7000年前有采铜矿坑──在铜石混合时代或者红铜时代,红铜是比较纯的铜,质地软,熔点高(1084.62 °C),不适合做切削工具,但做面具面罩适合──《山海经》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人形,这有一部分是远古联合国各地节庆、舞蹈风俗等带面具表演化了的人物、动物和植物,以后被传说演化成真人真事。
这不实际;今天在北川县羌族群众跳“锅庄舞”,就还保持带怪状面具的习惯,可见一斑。青铜是红铜与锡及铅、锌的合金。相对于红铜,青铜的熔点大幅度降低、易于熔融铸造。与红铜不同,青铜不仅需要冶炼铜,还需要冶炼锡、铅、锌等金属。目前公认青铜时代始于6000年前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其实是古郪国先民传到那里及以色列的。也许目前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法,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中还有应用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模拟熔铸青铜器,对它们的放射性微量元素作多元统计分析,若舍弃冶炼后富集于炉渣中的亲石亲铁元素,而仅选取富集于铜料中的亲铜元素及一些凡具有亲铜性,又具有亲铁性元素的成分数据,就能较好地区别不同产地的铜矿料吗?
2021年3月28日《江南都市报》记者李巧报道:三星堆遗址考古勘探发掘的数十件造型奇特精美的青铜器宝物,与江西樟树吴城遗址一样──这些造型奇特的金杖、青铜神树、金面罩等,只占据了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一小部分;和青铜神树同时出土的青铜尊,都极具中国特色,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同类器物几乎一样。吴城文化研究学者彭印教授说:“不论是‘三星人’还是‘吴城人’,实际上都是先秦古人在当地留下的活动遗迹。他们与当时的中原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当时长江流域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2012年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主任金正耀教授,在《中国铅同位素考古》撰文称:四川三星堆和江西吴城两处遗址所出的铜器都属于特殊铅器物,都使用了同一来源的金属原料。三星堆、吴城冶炼青铜器时采用的矿产原料,是一个地方产出的。而位于江西瑞昌铜岭的商周铜矿矿冶遗址作为考古所见商代唯一一处采铜遗址,既可能曾向四川三星堆输送炼铜矿石,也很可能是远在中原商王朝王室的“御用”铜矿。通过同位素测试研究,发现出土于河南安阳,即商朝晚期都城遗址殷墟中的青铜器,有一部分可能是用位于江西瑞昌铜岭的铜矿石铸成的。对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汉中城洋、吴城遗址出土铜器的合金成分作比较分析,也发现在上述所有商代遗址中只有三星堆和吴城出土的青铜器测试数据显示,它们都含有同一种“髙放射成因铅”的特殊铅,又叫异常铅。“即相隔千里的三星堆、吴城两地,其先秦古人在炼铸青铜器时集中使用了同一种金属原料”。是吗?
虽然有研究者也指出: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纵目面具、吴城遗址发现的双人神人青铜面具,既与商代大兴巫术的风气有关,也包含了浓郁的本土特色。但在三星堆遗址中,因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数量就超过了一吨,如果按照当时冶炼技术进行统计的话,即便是在附近有矿石的地方,也需要几千吨。虽然现在的四川铜矿石的储藏量比较丰富,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发现与三星堆同一时期的开采痕迹,锡矿更有着不明的来源,也没有发现当地有过冶铸作坊。即便是后来在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时期,也没有找到有关于古代铜矿以及锡矿资料的记载。那么存在于这些遗址上的青铜原料到底来自于哪儿呢?青铜器是苏美尔、古埃及文明起始的标志之一,也是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的主要推动力。与殷墟几乎同时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器;此前,虽然有青铜器零星出现,但是时代和产地存在疑问。
更为关键的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青铜器,其铅同位素与我国发现的其它青铜器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高放射铅同位素只出现在殷商青铜器中。商晚期和周以后的青铜器同位素才在国内都能找到类似组成的矿床。从事铅同位素研究的著名地球化学家,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炳泉教授认为:“国内没有具有这种铅同位素特征的铅矿”。中国科技大学金正耀教授也认为:“在我国境内除了云南边陲的金沙外,没有见到这种铅同位素组成的矿石”。
但对于殷商青铜器高放射成因的铅同位素,金正耀教授还认为:“是武丁王时期,他的妃子之一,著名的女将军妇好能征善战。是她通过征战获得的战利品,或者是从云南金沙附近购买的”。
当然孙卫东教授也有疑问:“真的是我们的祖先从云南南部边陲买来青铜器的原料,或者是通过战争缴获制作了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云南和河南的殷墟之间相隔万水千山,古人是如何跨越秦岭、长江等天险,到云南南部大量开采、运输青铜原料的?中原地区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联系是秦人打通秦岭后才真正建立起来的;到唐朝时,李白还写了著名的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从四川到云南南部也还有千山万水”。朱炳泉教授和广州大学常向阳教授,因发现殷商早期青铜器的高辐射成因铅,与云南金沙的铅高放射成因铅,分布在不同的演化线上,也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如果商的势力范围内没有制作青铜的原料,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发明青铜技术的?如果不是外来的,就无法解释这些铅同位素数据”。
在国内对三星堆青铜器研究采用放射同位素成因方法,发言有底气的学者,基本上都在发达国家培训过。如博士生导师孙卫东教授,1966生,江苏人。1986-1999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读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99-2003年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化学专业博士。2003-2004年作德国马普化学所博士后、洪堡学者。2004年回国到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现任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中心主任。特别是提出过俯冲洋壳部分熔融产富硫酸生富铜金岩浆、磁铁矿结晶还原硫酸根成矿的斑岩铜金成矿理论。他认为,铜可能是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判别指标。现在公认的世界四大古文明都拥有灿烂的青铜文化。人类最先使用的金属应该是在自然界中能直接找到的,自然铜虽然储量比自然金和自然银大很多,但是分布范围很局限,是富铜流体遇到大量还原物质时出现的,主要分布在美洲。我国峨眉山,也有少量自然铜产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28:41|只看该作者
但以《山海经》载“有赤国郪氏,有双山”为据,参考《盘古王表年表》,那么从公元前6390-6210年“法天法地时期”的盘古王开始,到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夫张仪、都尉司马错伐蜀灭郪国建立蜀郡的约6000年中,这里以炼制“红铜”开始闻名的“赤国郪氏”这支回民先祖,对“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数量就超过了一吨,如果按照当时冶炼技术进行统计的话,即便是在附近有矿石的地方,也需要几千吨”的这种能力,应该说还是足足有有余的。
一是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不是一齐在三星堆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生产的,而是古郪国的回回先民在古西陵国和郪国等境内众多衰落山寨城邦收集到三星堆的。如果不是同一地点,也不是同一时间生产的,就不需要大的铜矿场,也不需要大的青铜器生产作坊。据《嫘祖研究》书中介绍,嫘祖养蚕和炼铜技术联在一起,首先是炼铜燃料“杠碳”的发现──在川北地区天生柞蚕的青杠树,木头很硬。把青杠树棒埋土作封闭的窑中经过燃烧炭化,就称为“杠炭”。笔者1956年到罐子沟完小上学,路过玉龙中峰寺一处青杠林山坡,就看见这种大规模燃烧炭化的方法,很惊讶。问其起源,这里有人把笔者带到青杠林半坡一处裸露的石崖下,这里有一个被开挖像小屋大的石腔,崖层是片状叠加的。在叠缝之间不时露出的一小片小片的煤炭板块。笔者后来明白,古西陵国的先民是受此得天独厚启发的发明,还使上古冶铜技术也发生了一场革命──“杠炭”比木炭是一种燃烧时间长并能产生较多热量的燃料,且不说添加那一小片小片的煤炭块一起燃。
其次,这里很早就采用桐籽树把心挖空做成大口径的封箱,大大改善用嘴吹风的肺活量限制。而在盐亭不远的中江、北川、彭县等地都有铜矿。虽然现在看来开采价值不大,但古西陵国和郪国制造铜器时却正适合。在盐亭发掘收藏已有上古铜镜。更有1995年3月18日,盐亭县金鸡镇农民岳大登、杨华茂、岳树伦等人,在金鸡镇烟台山顺天寨挖出一尊十分古朴的高约60厘米的青铜跪俑,初定为“金二伯铜像”。后被四川省博物馆雕塑院名誉院长叶毓山教授鉴定,是比三星堆更远古的青铜像。所以从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众多青铜器,应该一件一件分门别类单独作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法,列出其矿料来源和成品制造时间。以及应对在盐亭、三台、中江、北川等县境内已知道的铜矿场,以及发掘收藏有的上古青铜器,也应该分门别类单独作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法,搞清楚矿料和青铜器成分,和成品制造时间,以便和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作对比才算科学。
而且发表这种考古论文后,要允许有这种能力的实验室作检验。我们说三星堆造型奇特的人像青铜器,不是沿自中原或埃及、中东,而是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自产的。中原或埃及、中东有这类相似的青铜器,反而是远古巴蜀盆塞溃坝或者干涸发生,远古联合国的这类文明向它们扩散造成的。例如,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汉文字学专家何九盈教授等主编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首次披露绵阳市盐亭县曾发现一个完整的上古界碑,上面刻有五十多行类似文字的符号,与六千年左右的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
2、王红旗推证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传奇
更有启发的是,北京专家王红旗教授在2002年第1期《文史杂志》发表的文章说:三星堆遗址的两个“祭祀坑”里,出土有54件青铜纵目人像及面具,它们或两眼角向上翘,如同竖眼一般,或眼球向外突出极度夸张──对那直径13.5cm,凸出眼眶16.5cm。前端略呈菱形,中部还有一圈镯似的箍,宽2.8cm,眼球中空的纵目青铜人像,他分析认为:有人解释为某种眼疾的病态再现,有人猜测是某种未知习俗的夸张等不对,而是远古蜀人关于望远镜的使用和崇拜。
为啥?王红旗教授的道理是:这种用在眼睛上的测量仪器,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古代真的望远镜,已经被发掘出来却没有被认出来。《庄子·秋水篇》就记有“有管窥天”的说法。《淮南子·泰族训》称:“欲知远近而不能,教之以金目则射快”。冯立升教授在《中国古代测量学史》中指出,“金目”在汉代又称“深目”,并推测“金目”可能也是窥管一类的测望工具。它是一种有刻度的两节窥管,能够自由伸缩的用于测量距离远近和山峰高低的仪器,它的前身应当就是三星堆青铜面具上的纵目。事实上中国远古时代的测量仪器,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娲手中持着的规和矩,如伏羲画卦可能也与方位的判断有关;所谓女娲用绳“造人”的绳,实际上也是一种长度测量尺。
四川阆中有伏羲母亲的传说和有关伏羲、女娲的汉砖画像发掘。川西雅安碧峰峡有女娲的传说。伏羲、女娲故乡有传说在甘肃天水。从甘肃天水到四川阆中、雅安的可行性,是在“立足山海时期”的公元前5070-4170年,属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他们都类似远古联合国秘书长的伏羲和女娲,也是盆塞海商船队伍的头人、大老板。航海商贸需要“望远镜”,有需要又有独天得厚的材料──川北平武等地有水晶矿石,浙江学者钟毓龙先生的《上古神话演义》一书认为,上古黄河曾因地震地裂从剑门关流入四川。可以设想在形成盆塞海之前,随河流冲涮水晶矿石有大小鹅卵石类似水晶镜片,被伏羲和女娲的航海商队人员收购获得,有水晶镜片和竹管,做望远镜不难。
王红旗改写放射性微量元素示踪法的不尽人意,他即使没有海外培训的经历,如果有三星堆、盆塞海联系“珠峰映射原理泛世界第三极第二个孵抱期”等知识,取得的成就不会大打折扣。如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金正耀和彭子成等利用铅同位素进行考古,先后发表了大量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其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商代青铜器具有高放射成因铅。这里的不尽人意,是他们最初使用的是我国在1965年自行设计制造的ZHT 1301电子管质谱,这种质谱测定的同位素精度差,一般在0.1%,而且无法获得准确的204Pb数据。因此他们早期发表的数据主要是以207Pb/206Pb的数据。金正耀教授在日本留学过,彭子成教授做访问学者时,他的合作导师美国地调局R.E. Zartman等人教过的电解法富集铅法──将青铜器渣用强酸溶解后,用铂电极电解,然后在用加双氧水的硝酸将电极上的铅溶解下来。
我国搞夏商周断代工程时,他们的团队协助测定从商代到秦汉的两百多件青铜器和一件锡锭的铅同位素。由于青铜器中铅含量很高,可达到30%,彭子成和金正耀等教授掌握的这类方法,拿到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所实验室,张英臣教授用当时最先进的质谱仪,如英国VG公司的VG-354测定铅同位素;测定结果也证实了他们关于商早期的青铜器具有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结果,但也仅此而已。
因为1995年英国学者Budd,曾提出古代冶金过程中由于铅的挥发,会使同位素发生很大的分馏。因为做过铅同位素分析,在热电离质谱测定时,铅被加热气化然后电离,这个过程铅同位素可以发生分馏──中国科技大学的陈江峰教授就曾想过这种可能性──如果熔炼过程中,铅被气化了,可以出现铅同位素分馏。最后总结,北京大学教授崔剑锋等考古学家认为:我国古代最早的青铜器,如郑州商城(应该是指二里岗)、偃师商城(应该是指二里头)、三星堆和殷商早期等,都是具有高放射性铅同位素特征的。特别是早期的青铜器,很可能被反复熔炼。因为崔剑锋教授等专门做过青铜器冶炼过程中铅同位素分馏的实验,结论是在冶炼过程中铅同位素,确实可以发生分馏。挥发过程中铅同位素的分馏遵循瑞利分馏原理,其变化趋势与自然界中由铀钍放射而产生的铅同位素变化趋势不同。也就是说,青铜器铅同位素可以用来示踪其源区,也是仅此而已。
7、中东埃及希腊罗马印度文明时空阶梯
当代北京著名学者何新教授,1949年生于温州苍南。现任职于全国政协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第7届、第8届、第9届、第11届、第12届全国政协委员(均为专职)。已出版各种专著近百本。
2021年1月6日何新教授在“新浪”网的个人博客专栏,发表的《古埃及的伪造》一文中说:现在的埃及人不是所谓的古埃及人。近代现代埃及统治阶级是马木留克王朝的后裔,马木留克不是埃及本土人,是穆斯林阿拉伯王朝雇佣的突厥人,雇佣军。后来突厥马木留克人灭了埃及的阿拉伯人王朝,取而代之。至于阿拉伯王朝建立以前的埃及历史究竟是什么情况?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信的文献记载。如果几千年前埃及确实有过本土人和古老文明,那么他们在历史中已经早就被灭光了。那些金字塔和雕像,有西方现代建筑家研究发现许多都是硁石(人工石,简易混凝土)造的,来历不明,时间可疑。但假设它们确实都是远古埃及本土人的遗产,那么这些本生埃及人和现在的埃及人也完全不是一种人。所以现在的埃及人不认识那些什么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什么纸草文书,什么僧侣版世俗版的伪品。
解读所谓埃及文字的,不是埃及学者,而是源自一个天才法国少年商博良,凭一己之力猜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凿空,西方人构造了堂而皇之洋洋大观的上下五千年的古埃及文明史。至于那些什么古代文明的第一王朝、第几王朝,第恩王朝的各种事,以及什么美丽的埃及女妖后云云,可以说都是近代西方人捏造杜撰出来的传奇神话故事。
造假文字的洋人们有一个漏洞。如果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那么象形文字的特点是一字一意思,是无法用字母去做对应进行破解的。所以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以及大篆和小篆,都无法使用任何字母表来对应破解。目前甲骨文能被学界解读的,不到已发现文字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如果古埃及文字是拼音文字,那么除非埃及字母表、单词表与拉丁文或者其他拼音文字,有明确的语音及词语对应性,否则也是无法破解的。一切纸草文史解读,以及古埃及王朝故事的构筑,都可能根本就是鬼话与捏造。

14#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29:21|只看该作者
2021年2月7日何新教授在“新浪”网的个人博客专栏,发表的《阿拉伯翻译运动与欧洲文艺启蒙》一文中说:黑格尔《哲学史》第二卷中谈到中世纪欧洲人(包括哥特人、日尔曼人、高卢人、撒克逊人等)本来不知道什么希腊罗马(包括什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阿拉伯人教给他们才知道的。在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之间,阿拉伯帝国掀起了一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翻译运动。这个翻译运动主要是翻译波斯、叙利亚、中国和印度河地区的古代典籍,包括哲学、医学、数学天文地理和技术。大翻译运动9世纪以后由阿拉伯帝国本土,传导到白衣大食统治的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地区。于是古代古老的东方文明,从这里传播到法兰克、日尔曼尼亚和意大利半岛周边地区。这就引发了欧洲人所说的三次所谓的“文艺复兴”运动。因为古代的欧洲地区以及日耳曼和哥特人等白人,此前并没有什么古文明可言,那么何谈所谓复兴呢?
阿拉伯输入欧洲的大翻译运动,引起了欧洲人的文化学习或者启蒙运动。这个学习或者启蒙运动据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法兰克(法国)加洛林王朝(公元9世纪)的文艺启蒙。第二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文艺启蒙,也叫12世纪文艺复兴,第三次文艺启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14、15世纪发生在意大利城市邦国的所谓“文艺复兴”。西方学术对欧洲古代历史的系统性伪造,以及对东方地区希腊和罗马(均在亚洲)的无端攀附,以至于冒认埃及、希腊、罗马为欧洲文化始祖,从而进行文化嫁接也就是从这三个时期开始的。
2021年4月7日何新教授在“新浪”网的个人博客专栏,发表的《关于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一文中说: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周边地区,中世纪早期当时欧洲草原森林遍布,大量地区都是没开化的蛮族流动性占据。没有文字,甚至少有定居的城镇,更没有历史记载。古代欧洲的政权、疆土、边界、组织结构,既不同于近代国家,也不能把这种王国、王朝想象成类似中国那种高度组织化的中央集权模式。希腊罗马的故事,全部都是杜撰的伪史。需要从伪荷马史诗和《圣经》版本年代开始,彻底做鉴别史料和勘证考古。过去流传的那些什么希腊城邦民主,什么亚历山大徒步远征欧亚非三洲两洋四海建立帝国,什么罗马世界帝国云云,都是出于臆造虚构。
公元4--5世纪以后亚洲游牧民族从亚洲草原大量迁徙到欧洲,给欧洲蛮族带去了东方的文明元素。也导致本土欧洲白种游牧蛮族大量西迁,于是引起了影响深远的蛮族世界性大迁徙运动。此后欧洲蛮族方逐渐走入文明,建立起若干定居城镇,进入所谓“封建化”进程。关于西方中古历史,西方史学至少有五派不同的说法。第一是意大利拉丁学派,主要记述中世纪意大利城邦史,天主教罗马史。第二是德国历史学派,主要记述关于神圣罗马帝国以后形成的德意志民族史,上溯仅为传疑性的日耳曼尼亚史。第三是英国学派,记述来自北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侵入英伦三岛后的历史。第四是高卢法国学派,以法兰克人的故事为欧洲的王朝正统。在阿拉伯人输入中国的造纸术以前,欧洲人缺乏写作的载体,因此不可能有长篇大论的宏伟著作发生。西方声称的那些伟大史学著作,其实都是16世纪以后出现的。欧洲政治主权国家出现很晚,15世纪意大利出现金融商业城邦共和国,16世纪以后较早出现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法国。
2021年5月8日何新教授在“新浪”网的个人博客专栏,发表的《何新:谈谈印度文明的真相》一文中说:中国人真被英国编造的印度史弄晕了──殊不知那些古印度文明遗址,多数都是在巴基斯坦地区──梵文是古代佛经的文字,而佛教并非起源于印度──佛释迦牟尼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现在尼泊尔地区的人。有佛经说释迦牟尼是黑头黄皮肤的人,很可能与古华夏族人有关
何新教授的言论真实如何?2021年6月15日上海“观察者”网,发表的《罗德里克•比顿:古希腊与拜占庭,这两个祖先如何影响今天的希腊人?》一文中说:希腊对其祖先的二元继承所显示的,它不仅属于西方,也属年谱于东方。4世纪的时候,那些说希腊语、写希腊语、居住在东部地中海沿岸内陆的人,已经在古罗马的统治下生活了好几百年。在和希腊诸城邦对抗的时候,古代的雅典一直执着于建立自己的优势地位。长期以来,雅典城中心卫城上的那些被毁坏的古代神庙被当作希腊的标志,这很容易让人认为,雅典从古至今就是希腊的都城,但实际上,雅典在1834年12月13日才第一次成为希腊的首都。今天知道的全部古希腊文学和大部分科学之所以能保存下来,而且在14世纪以后沿着适当的路径传播到西欧,要归功于拜占庭帝国的图书管理人员、书籍抄写者和有识之人(其中有些是女性)。
拜占庭人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获取了无上的权力,此前或之后说希腊语的人很少拥有这样的荣耀。罗马帝国最终在1453年灭亡,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之所以依然对希腊人的创造力有着强大的影响,以上所述都是充分的理由。还有一个理由是东正教体制的延续,因为在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的几百年里,东正教一直在传教布道,从来没有中断过。如果说所有的现代人都是由5万多年前走出非洲的部落繁衍而来的,那么希腊人一定也不例外。
遗传学的进展可能会揭示,现在讲希腊语的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与古代“经典”文化的创造者们有着相同的基因?不过,对于我们了解希腊的现代史,这真的不重要。人类的现代史只有几千年,从这样的尺度上看,影响历史的因素是环境、行为、事件、思想等,而不是进化生物学。尽管“祖先”这个词最常见的意思是生物学祖先。对于古希腊文明是否可以被恰如其分地称为“国家”?人们还是存有疑问的。我们讨论的是亲近关系的感觉,是一种感知,不是一系列可以得到客观证明的现实。承认这些事实,并不是要减弱这些祖先在过去两个多世纪努力强化希腊集体认同方面的重大意义。
只有全面认识千百万希腊人在那些岁月里做出的选择,才能充分看到希腊所取得的成就的规模和范围。希腊这个国家出名的祖先,不止一个,共有两个。希腊的第二个祖先拜占庭帝国肇始于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将城市拜占庭更名为君士坦丁堡的时候。330年君士坦丁堡接纳了基督教,从那以后的1 000多年里君士坦丁的继任者们在他创建的东方都城中统治了一个基督教帝国,其官方语言很快变成了希腊语,拜占庭帝国一直是罗马帝国位于东方的那一半。自基督教在1054年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以来,君士坦丁堡就一直是(现在也是)东正教的核心。现在坚持正教传统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大部分巴尔干半岛国家以及摩尔多瓦、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并圈进有亚洲不说。
8、回民药物学家李珣成就梳理】
绵阳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的刘文传主任刚出版的新书《李珣研究》,是我国唐末五代十国时回民药物学家李珣,他的家乡人在新时代第一个对他作的较系统梳理,给笔者带来了惊喜。为啥?
1、三台“嗨药”半夏、麦冬传奇
《李珣年谱》李珣是公元960年去世,死后1061年居然本土刘文传主任想起了他,要让他的成就“海药”贡献再发光发挥今天的作用。说实话,之前笔者没有去深究绵阳市三台县古代这位叫李珣的回民药物学家,只是1964年读高二,参加全省空军预备“滑翔”学校人员招收,从盐亭坐长途公共汽车路过三台县到绵阳体检,看见三台很多田坝地里,栽长着像麦苗又像野草“香附子”的庄稼,一问才知此庄稼叫“麦冬”,是一种中药材;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用于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证,与一个叫李珣的推动有关。
加深三台麦冬的印象,更是1992年笔者调到绵阳市工作,有一个堂侄儿李和庆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分配在绵阳药企业,那些年他说每年都要和公司里一些同事到三台县去收购麦冬。笔者就想:盐亭县与三台县邻近,地貌相同。三台农民种麦冬能致富,为啥盐亭的农民不种麦冬?但最近一次回盐亭,看盐亭梓江河坝一些田地里也在栽种麦麦冬药材。还有一件事,是一个朋友叫赵光荣,他是1965年考上北京石油学院的,毕业分配在新疆油田工作。他爱人叫张秀华,是盐亭三星乡人,与赵光荣结婚后也到了新疆油田工作。
他们夫妇退休后,从新疆回绵阳安家。四五年前有一次笔者和一些朋友到他们家作客,张秀华告诉大家,不久前她得的咳嗽毛病才治好。一问,她说吃的是“半夏止咳糖浆”。原来一年前,她得了咳嗽的毛病,找遍绵阳和成都的医院,花了两万多元钱,都没有治好。有朋友告诉她,吃“半夏止咳糖浆”试试。果然她之花了20多元钱,不到半个月时间,咳嗽毛病就治住了。大家都感到惊奇。笔者听了决定也试试──因为极少的时候会遇到咳半声嗽。
到绵阳老百姓药房,三台的太极集团出厂的“半夏止咳糖浆”才9元钱一瓶,就买了两瓶。有时想咳嗽时,就喝它两口(瓶上标注的约一小格),半年时间确实感到有效果。当然笔者也曾推荐给姐姐,当时她咳嗽的毛病很厉害,但她吃效果不如张秀华,后来还吃西药治住的。一年多后,再到绵阳药房去买,三台的“半夏止咳糖浆”已买到18元多一瓶,品牌不仅有太极集团三台的,也有太极集团南充出厂的。事情过后笔者一直在想,中医药治病是科学的,它辨证论治,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有着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并且针对患者的细致,有的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物候,以及临床时辰,“寒热、阴阳、表里、虚实”,医生通过四诊拟定不同证型的治疗药物,和治疗反馈不断调整用药,使药物适应于不同个体,以期达到最好疗效。这实际类似一种“大数据、云计算”的信息技术(IT)。它需要医生个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5#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29:58|只看该作者
由此中医生治病,各个人差异也很大;甚至同一个出色的中医生,对同一种类型病的患者,药方试在前者有效,在后者却不佳。笔者在2019年写《中医药多体自然叩问》一书时,就想到:中医的大数据、云计算,涉及阴阳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以及干支甲子系统和五行五运六气规律等的统一归纳和演绎,其排列组合信息量之大,变换之多,没有强有力的类似中医科学天眼天网仪的探索与应用,是难以溯根求源,精准掌握病貌、诊断、中药等的组装的。例如中医药的大数据、云计算类似《黄帝内经》里的“气”概念,其组装包含有集成、耦合、整合、叠加、网络、纠缠、沟通、通连、关联、联系等意思。
用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有很多叫法和大的组装分类:如一是依部位定名,有自然界之天气、地气;疠气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二是以性质作用表现定名,有组装人体之“气”的阴气、阳气、正气、邪气,以及精气、神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类似的“中医药天眼天网仪”是分为两部分的:一是供溯源防御用的中医天眼天网仪,或“弦网凝聚中医药智能手机”,小巧方便,病人或常人都可以携带。二是供医院医生的中医天眼天网仪,或“量子色动中医药机器人”,是将寻诊人携带的中医天眼天网仪中收集储存的大数据,取下来换作治疗的小数据处方建议。总之中医药治病最后处方,还是要大数据、云计算换作“小数据”。
2020年以来我国与世界遭遇了百年未有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国在短时间内中医诊疗提出的诊疗方案,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新冠肺炎轻症患者,中医药像生脉饮、参脉注射液、独参汤,一两天后血氧饱和度波动了,再过两三天基本达标,完全可以把它拿下来的这类例子很多。那么我国还能不能像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发现治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类似走向世界的“海药”,造福全人类,再次拿出治疗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海药”──这里“海”,是出口到全世界类似的大海,不是仅“海外”。
这个“海”字,还有类似招呼人的谐音字“嗨”──这个“惊喜”,是笔者在读刘文传主任的《李珣研究》一开头《海药本草》的注疏,突然回忆起小时候跟一群孩子在石垭子河坝挖“麻芋子(半夏)”和“香附子”的事情──那是上世纪50年代开始读小学,虽然语文课本也才一角多钱,但家里仍然有困难,放学后或假期,挖中药材麻芋子和香附子,晒干后卖给中药房成为一件常事。麻芋子和香附子是野生的,特别是石垭子河坝,在收割后的麦地和红苕地里很多,但也分散。有小孩发现较集中地点后就会喊:“嗨!这里多,快来”。在地里干活的大人看见了也会喊:“嗨!快来,孩子们”。久而久之,小伙伴把挖的药材麻芋子和香附子,开玩笑说成是挖“嗨药”;如今是“海药”。这只弹指一挥间──60多年过去,本土人刘文传主任居然来告诉回民药物学家李珣,他的家乡梓州已经是叫出名的“三台县”。
也有回民告诉李珣出生地,是古时郪国郪王城,现叫作郪江镇──它被边缘化得和现三台县城潼川镇的繁荣相比,不可同言而语。
而且李珣去世1061年来的学者研究,绝大多数口口声声不离说李珣是“波斯商人后裔”、“祖籍波斯”、李波斯;更有说他是“外族人”。2019年2月15日北京市科协蝌蚪五线谱官网发表的《<海药本草>: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一文,说李珣写的《海药本草》:“此书专记海外药材,比较冷门,所以它问世后来并未引起朝廷和世人的重视”。是北宋巴蜀医药学家唐慎微,才将其主要内容辑入自己的《证类本草》书中。南宋末年《海药本草》在战乱中散佚。多年后到明朝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一书时,都是只好引用《证类本草》书中关于《海药本草》的大部分内容。2013年高如宏教授和之前的尚志钧教授,分别出版的《<海药本草>梳理》和《<海药本草>(今辑本)》等书,也只好用《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两书对其内容记的《海药本草》整理。即《海药本草》原书稿在国内已没有,也许今后是否会从日、韩、越等外国查到,都是未知数。
但我们说,李珣把《海药本草》论文,是写在故乡三台县的大地上的──这千真万确,也是笔者对比盐亭与三台的惊喜与感悟。
2、《海本草》类似挖出“三星堆”
我们一字一句读刘文传主任书中第二节《李珣<海药本草>(原文及注疏)》中,所列的5大类131种药名及注疏,对照《<海药本草>: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一文说的:“《海药本草》共六卷,收录了唐朝及五代初期的外来药物128种(据《证类本草》统计),其中大部分附有产地,便于后人查找。书中内容分为玉石、草、兽等六部,其中包括后世知名的玉屑、金屑、石硫黄(玉石类,共11种),人参、海藻(草类,共39种),丁香、沉香、胡椒(木类,共49种),牡蛎、鲤鱼、甲鱼(虫鱼类,共15种),荔枝、橄榄(果类,共10种)。据学者统计,书中所引约66种药材可在岭南地区找到,比如海红豆、郎君子、海蚕沙等。书中介绍药材时,引用了包括《尔雅》、《山海经》、《淮南子》、《胡本草》等60多种古籍,充分说明了李珣的知识广博” ──后者说的《海药本草》收录的药物是128种,但具体列出的药物数字11、39、49、15、10加起来只有124种。
这类差错,在现代著名医学学家范行准(1906-1998)教授辑录的《海药本草》一书也存在──说辑录药物是124种,但具体列出的药物数字9、38、48、16、10加起来只有121种。这不奇怪──李珣的原本《海药本草》一书,说是到南宋末年已散佚,后来人都是靠北宋巴蜀医药学家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书中,对《海药本草》的辑录来发挥,《证类本草》一书是否已散佚过,也不清楚。因为又是靠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对《海药本草》的辑录再发挥。
这里可挖掘的地方很多──唐慎微也如李珣,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医生。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医药书籍,几乎全部靠手抄笔录或者口传心授保存下来。因此一本新的著作问世以后,若干年后,要么流失殆尽,要么经过反复传抄,错误百出。直到北宋时期,印刷术盛行,许多医药书籍才得以刻版流传。但北宋两次官修本草,动用的是政府的力量,官修本草的编写班子由饱学的儒臣领衔,有朝廷的医官参加,人员众多。唐慎微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宏愿?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规矩是凡士人来找唐慎微看病,分文不取,但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他们帮助收集名方秘录。就这样,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唐慎微终于收集到了大量的医药资料。依靠这些资料,唐慎微编成了本草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因唐慎微是四川人,故对四川道地药材记载尤为详实,如戎州(今宜宾市)产巴豆;梓州(今三台县)、龙州(今平武、江油县)产附子、川楝子、猪苓;茂州(今茂县)、眉州(今眉山县)产独活、升麻、决明子、使君子等。今存的《证类本草》有两个主要的版本系统:一是源于1108年初刊的《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另一是源于1116年医官曹孝忠,奉诏校正的《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但这两系统的版本有40余种,文字、药序、药图仍不少差异。《证类本草》原为民间医生个人编纂,国家官书正本还不出版流传,为啥?只因唐慎微的书具有巴蜀远古盆塞海特色,被部分官方人士赏识,才组织人员修订成为地方官刊本的。
官方在中原是大本营,5000多年来官宣定位是“农耕文明”,不想承认时空阶梯在“农耕文明”之前官宣还有“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李珣的《海药本草》一书划时代揭开中华文明史存在时空阶梯的“农耕文明”和“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之争的序幕。虽然唐慎微已经按官宣“农耕文明”对《海药本草》作了辑录,但书名《海药本草》及大部分内容去不掉。所以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继又编订成《政和本草》、《绍兴本草》,以朝廷名义刊行。之后又派生出《重修政和本草》、《新编证类图注本草》。流传至日本、朝鲜,而且影响及于元、明两代,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之前近五百年间,一直为研究本草学之范本,占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所以在本草发展史上实属罕见,是《海药本草》类似挖出“三星堆”。
再说挖“三星堆”的方法,要做具体一个一个青铜器的研究,才会有突破,是北京《山海经》专家王红旗启发笔者的──2002年他在《文史杂志》第1期发表《三星堆人有望远镜吗》,说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的凸出眼睛类似望远镜的表达,使人百思不得其解。2015年借参加北京炎黄研究会自然国学讨论会,笔者采访过他。王红旗,1946年生,河北桑干河畔人。196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专业。改革开放后他不但与画家妻子孙慧芳,出版多部《山海经全集精绘》等书画外,他个人还出版了81部(其中专著66部,2000篇学术论文共分为15部)其他学科的专著。2015年他对笔者问题的回答是:他从小听到家乡有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炎黄阪泉之战的传说。
涿鹿和阪泉就在桑干河地区,他关注海洋变迁,认为东海曾上涨到过西边的太行山。但1993年《嫘祖研究》出版,盐亭嫘祖故里传说黄河曾流入四川,有过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嫘祖年谱初编》定公元前3133年轩辕与蚩尤战于涿鹿;公元前3127年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他觉得靠谱,就联系盐亭籍川大蒙文通教授1962年发表的《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结论出《山海经》的《大荒经》、《海内经》诸篇均以四川西部为“天下之中”。
而《山海经》里的烛龙,为司日月的纵目神,与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是联系的,那么作为观测天象使用的窥管或类似工具在三星堆时期已经出现是有可能的。他又举《庄子·秋水》篇中的“井底之蛙”、“以管窥天”及《淮南子·泰族训》“金目射准”为证。但中华文明作为全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有过“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和跟其稳定的农耕文明,长期是有争论的──落下闳创制的《太初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优良历法;落下闳生活在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在同乡人谯隆及太史令司马迁的推荐下,被汉武帝召为待诏太史,主持《太初历》的制订工作。

16#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30:40|只看该作者
盐亭的远古传说讲,落下闳是约公元前3151年前远古联合国的嫘祖时代,衣落山一位“观天司”逃亡者金落下的后代。该家族虽已改姓埋名130多代,但仍受祖先金二伯谋图射杀黄帝所累。因此他自己只有埋名乡里継承祖传,只做不说,将天文学、数学知识传给后代的份。成语“坐井观天、井底之蛙”──“蛙”也是凸出眼睛的,是否有看得远的愿意──如果远古巴蜀人挖水井,发现类似扁圆鹅卵石样子的水晶石,加之打井吸水用有长管竹筒,久而久之发明“以管窥天”类似今日的望远镜,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3、通草与灯芯草、水蜡烛传奇
王红旗教授的惊世之论,使笔者读刘文传主任的《李珣<海药本草>(原文及注疏)》首先选出第24条的“[草部卷第二] 24.通草”作考察。为啥?该条目只说了:“通草。谨按徐表《南州记》云∶生广州山谷。味温,平。主诸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但在盐亭农村解放初很多大人往往把“通草”和本地俗名叫“灯芯草”和“水蜡烛”的植物混淆起来。因为那时农村夜晚用的桐油灯,是用“灯芯草”放在桐油灯里引火点亮的。
我们小孩对“灯芯草”,好奇大人把它说成是“通草”或“水蜡烛”。灯芯草和水蜡烛在盐亭的举溪河边或深山野林的个别水池边可寻觅到,因此联系“通草”给人印象,也是巴蜀盆地可以野生的植物。当然现在我们知道,生活中有些人总认为通草与灯芯草是同一种药材,但实际上,通草和灯芯草不是同一种药。通草是一种五叶木通的木质茎髓,一般是使用干燥通草作为药草。通草最大的功效是能够利尿,能够促进钾离子从体内排出。一般可以作用于肺、胃、肾、膀胱,具有清热解毒、排水利尿的功效,同时能通乳,促进乳汁的分泌。
灯芯草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实心圆筒形,其茎部底下是棕色,茎较短,茎上呈假侧生状,基部苞片延伸呈茎状。灯芯草通常采用其茎髓或者全草作为药材,能够清热利湿,利尿通淋。作用于心、肺、小肠和膀胱,能够减轻尿少涩痛的症状。通草与灯芯草均是可用于利尿排水的药草,两者性质均微寒,不可用于气血阴虚之人。
而水蜡烛,是香蒲科香蒲属植物,常生长在积水洼地、积水湿地、溪边、湖边浅水中及沼泽地,野生,不需要由人工引种栽培。茎秆直立丛生,叶狭长,叶片扁平,株高1至2米,穗状花序紧密呈柱状,形似蜡烛,成熟后变黄红色。水蜡烛还有“毛蜡烛”、“蒲草”、“蒲棒”等药名,对身体被划伤后有非常好的止血,化淤等功效。
从以上介绍分析,李珣从小认识他的“海药”的道路,首先也许是从通草与本地俗名的灯芯草、水蜡烛开始的──五代十国时代,没有中医药大学、没有中医药专科学校,也没有植物学。灯芯草和水蜡烛各自的种类很多,李珣在他家乡郪江边和深山野林水池边,看到的俗名叫灯芯草和水蜡烛,在没有开花结实时外表长得差不多,农村大人把“灯芯草”说成是“通草”或“水蜡烛”也没有大错。只是到李珣成人研究中药材,发现通草的疗效,比灯芯草和水蜡烛治某种同一病状效果更好时,发出惊叹“嗨!通草好嗨”,才认真对待。
4、白附子与香附子、麦冬传奇
读刘文传主任的《李珣<海药本草>(原文及注疏)》第46条的“[草部卷第二] 46.白附子”作考察,李珣书中并没有把三台俗名叫“香附子”、“麦冬”的药材列入。这不奇怪,北宋唐慎微写《证类本草》辑录,不是全抄。再者,唐慎微已知道“江油附子”──刘文传主任说:《彰明附子记》是北宋彰明县县令杨天惠写的附子考察报告,记述了全国主产地彰明的附子所产乡镇、 种植规模、栽培技术、采收加工、商品规格、优劣鉴别、市场销售及经济效益等生产经营全过程,并批评了之前《本草》书中附子的一些错误说法,具有深厚的中药历史文化价值和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李珣<海药本草>(原文及注疏)》白附子条目只说了:“白附子,按《南州记》云∶生东海,又新罗国。苗与附子相似,大温,有小毒。主治疥癣风疮,头面痕,阴囊下湿,腿无力,诸风冷气,入面脂皆好也”。可见辑录得很简短,如果李珣六卷本的《海药本草》仅131个条目是这样写书,恐怕成不了书。这里补充介绍的三台香附子,是野生的恶性杂草,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在郪江、涪江、梓江、举溪等地区分布。此杂草2到3天就可以出苗,种子和根茎都能发芽和生成新的植株和块茎;新块茎,一株接着一株,连着不断地生长。
中药香附子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分别由地下块茎、根茎、鳞茎和地上茎叶组成。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香附子是一种味苦性散的中药,能够入肝经,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对于因肝气不舒和肝气郁滞导致的腹部疼痛,胸肋胀痛有特别好的治疗作用。还能够治疗人类经常出现的咳嗽,治疗的时候可以与川芎搭配在一起煲汤喝。在服用时把它与砂仁和甘草搭配在一起服用效果更好。因为香附子中含有大量的香附醇,是一种天然药物成分,在平时出现感冒发烧时,可以使体温尽快恢复正常,同时还具有麻醉的作用,对于胃脘肝区疼痛等病症也有治疗功效。
香附子还有降血压以及促进身体内钠盐代谢的功效,而且能提高肾上腺功能。但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不要服用香附子,孕妇也不宜服用,不然会有流产的危险,因为香附子有活血的作用。
三台麦冬与野生香附子的苗叶,有相似之处:麦冬叶丛生,窄线形,先端钝或锐尖,基部狭窄,叶柄鞘状,两侧有薄膜。生于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地下具细长匍匐枝,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容易使人发生联想──李珣是否把野生杂草香附子的惊人恶性繁殖能力,用多年生草本的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来组织栽培大面积改变家乡田地的生态──麦冬和香附子一样是好的中药材。
麦冬栽培后第3年立夏时采挖,麦冬挖起后,剪下块根,洗净泥土,晒3~4天,堆通风处,使其反潮,蒸发水气,约3日,摊开再晒,如此反复2~3次。晒干后,除净须根杂质即可。药材麦冬纺锤形或长圆形,两端略尖,中部充实或略收缩,长1.5~3厘米,直径3~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未干透时,质较柔软,干后质硬脆,易折断;折断面黄白色,角质样,中央有细小中柱。气微香,味微甜。用于治肺燥干咳、吐血、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等。药理研究有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增强耐缺氧,延长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增强免疫功能;降血糖;延缓衰老;抑制胃肠推进作用;抗菌。
麦冬为良好的养阴润肺药,临床应用强心作用稳定而效果佳。麦冬中的水溶性多糖有抗缺氧和免疫促进作用。化学成分含多种甾体皂苷。麦冬皂苷A含量最高,麦冬皂苷B次之;此外含多种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功能主治:①治肺燥咳嗽:麦冬15克,桑白皮15克。水煎服。②治肺热咳嗽:麦冬12克,北沙参12克,黄芩9克,桔梗9克,杏仁9克,甘草6克。水煎服。③治胃酸缺少:麦冬、石斛、牡荆各6克,糯稻根9克。水煎服。④治中耳炎:鲜麦冬块根捣烂取汁,滴耳。⑤治小便闭淋:鲜麦冬90克(干品30克)。水煎成半杯,饮前服,2~3次。
5、三台半夏与治新冠肺炎病毒畅想
刘文传主任的《李珣研究》书“附录5:《李珣趣谈》”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能够在前蜀小朝廷里谋得官职并受到宠爱,实属不易。李珣第一次感受到战争多么残酷,争权夺利如此血腥。后蜀灭亡了,新建立起来的后唐希望他能为后唐效力,李珣当时就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我虽是波斯人后裔,但我以中国为家”。李珣的潜台词是,战争死了那么多人,活下来的最好都长命百岁吧。李珣拒绝依附后唐,“他到处收集整理药材,以实现自己帮助中国人长命百岁的理想”。此后,李珣在广州、海南等地生活了多年,他将收集到的药材及药性记录成书,并取名为《海药本草》。此书旁征博引,详细记述了各种药物的形状及药性等,为后世研究中药材提供了参考。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富裕豪华的李家最终成为人们口中的传说。李珣的痴心依然不改──就算不能帮助人们长生不老,延长寿命总可以吧!他对中国的热爱以大量的词作和《海药本草》跃然纸上。
以上《李珣趣谈》也许把已融入现实社会,“以中国为家”的回民李珣奔事业的分析:“他到处收集整理药材,以实现自己帮助中国人长命百岁的理想”写得简单了些──“帮助中国人长命百岁”,李珣完全可以去学医,当个中医看病,既能“帮助中国人长命”,也能挣些现钱养家糊口;写《海药本草》,到处收集整理药材,既要自己花钱,书并不能出版发行卖钱──李珣的理想到底是啥?理想何来?
也许对照今日世界新冠肺炎病毒及其变异体“德尔塔”病毒扩散,封城锁国、戴口罩是一种解决办法;打疫苗办法好,但要全覆盖,时间长;送氧气、呼吸机,只是一时的救急──当医生治新冠肺炎病毒最终还是要有好药。所以李珣选择在“药”上──即使当时科技不行,也是今后寻找的方向。2021年6月24日《晚霞报》发表的文章《古代中国制造为何徘徊不前》中说:隋唐科举制的兴起,社会上的人都想去读书,应考,当官。参加科考,脱离工匠阶层而做官,偶然出现的大工匠只是凤毛麟角。其次,制造业的利润,必须通过商业才能实现;而非自由竞争的商业环境,加大了工匠在贸易中的弱势地位。
李珣的一生走的正是这种实践的认知:他从小读书,应考而做官。但战争残酷、争权夺利血腥、瘟疫流行群众死亡。李珣的清醒,后蜀灭亡他拒绝依附后唐。写《海药本草》是为培育工匠,而药材是商品,通过自由竞争的商业环境,家乡才能脱贫致富──李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如今在他家乡三台找《海药本草》这本无字之书,能看到最真切的是“麦冬”在绵阳大地开花,“半夏止咳糖浆”的传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31:28|只看该作者
三台半夏,本地俗名“麻芋子”,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近球形。生于山坡草地、荒地、包谷地、田边、河边及疏林下。夏、秋季均可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或烘干。具有镇吐、催吐、镇咳、祛痰、抗癌、抗生育、抗早孕、抗心律失常、抗实验性溃疡、抗硅肺、促使外周淋巴细胞分裂等作用。还有对治疗食道癌、胃癌、舌癌、皮肤癌和恶性淋巴癌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半夏提取物对HeLa 细胞、小白鼠实验肿瘤180、HCA实体瘤(肝癌)、U14(鳞状上皮型子宫颈癌移植于小白鼠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夏总生物碱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有抑制作用,能损伤悬浮生长的K562细胞形态,抑制其增殖。
半夏生用有毒,用前须炮制。炮制品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半夏奇异,是像放大的“新冠肺炎病毒”模型──“麻芋子”呈类球形,直径l~1.5cm。表面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喜生于潮湿肥沃的沙质土上,多见于房前屋后、山野溪边及林下。化学成分:内含3-乙酰氨基-5-甲基异唑等60多种成分,及16种氨基酸和多种无机元素。其中,所含的草酸钙针晶为半夏的刺激性成分之一,经炮制后,晶形发生变化,含量急剧下降,刺激性明显减弱。另含琥珀酸、丁基乙烯基醚、苯甲醛、半夏蛋白、姜辣醇、胰蛋白酶抑制剂等。半夏中提取的多糖具有较强的网状内皮系统激活活性,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分泌作用,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增殖。甲醇提取的半夏多糖组分具有多形核白细胞诱导能力,由此推测,半夏可能是通过活化多形核白细胞,导致肿瘤破坏的细胞反应。
重大科技成果,是需要国家的力量才能完成的。例如,拟设三台的“麻芋子”,能制造出治“新冠肺炎病毒”的有效药品,那么“麻芋子”内有效成分的全基因序列测试;细胞内新冠肺炎病毒mRNA携带编码蛋白的基因组序列测试,在绵阳和成都的大学、科研院所,缺乏人才和工具,是不能单独完成的。其次,“麻芋子”对消灭新冠肺炎病毒的有效成分即使有,完成这种大量的科学测试和动物实验,需要大量的经费的投入,没有国家的全国组织、调配和动员大商家的资金捐献,光三台绵阳要建成类似“硅谷”式高科技的生产治“新冠肺炎病毒”有效药品基地,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帮李珣的畅想。
9、“李珣年谱”梳理李珣活动与初心】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院士6月24日在四川大学2021届毕业典礼上,寄语毕业生讲话说:“有人说,人生除了生死就是在不断选择。选择对了,你可能就抓住了机遇;选择错了,千回百转才能走得出来。有这种能力时就可以走小道独辟蹊径、干点前无古人的事业,暂时还没有就多走大道,大道致远也不错”。李言荣校长说的很不错。
当代高科技的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在绵阳和成都的大学读生物专业,能熟练掌握也不容易。例如,德国斯万特•帕博教授,掌握了在实验室解决DNA污染的问题,搭建的超净室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古DNA研究实验室的标准配置。30多年来帕博以分子生物学分析基因序列,推演人类起源、进化、迁移,1997年以来他对古尼安德特人,和2010年帕博团队对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发现的一段小指骨进行的DNA测序等,发现智人的祖先曾与古尼人和古丹人杂交,并将一部分DNA留下──这种进击古基因组研究,举世无双;加之西方控制着全世界发表高科技论文杂志的大权,了不得。
所以李珣即使出在现在,他读过内地大学的生物系或考古系,是否可超帕博教授?李珣如何选择?他听李言荣校长,选择“走大道”──五千年中原都是“其稳定的农耕文明”的中心,“跟其稳定的农耕文明”论的大多数专家走,认同其回民祖先智人曾被古尼人和古丹人杂交过,并将一部分DNA留下。当然他不会再学三国的巴蜀前辈张松献地图,引进战争与英雄史歌。梳理“李珣年谱”的选择──他是“走小道独辟蹊径、干点前无古人的事业” ──他认可中华文明有过“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在先,“农耕文明”在后阶梯。
为啥?2021年5月《奥秘》杂志发表的《罐头大小的猴类曾飘过大西洋》报道:猴类也许曾“撑着竹筏”漂过了整个大西洋──2020年南加州大学的埃里克•塞弗特教授等宣布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只有罐头大小的猴类—因在秘鲁的亚马逊雨林中找到了四枚牙齿化石,这种猴类品种属于非洲现已灭绝的灵长动物科“副猿”。“副猿成为目前第三种已被发现从非洲成功跨越大西洋途径1440公里到南美的哺乳动物—可能是搭乘海岸边在风暴中折断的植物漂洋过海的。这似乎不可思议,但只要有足够的食物,猴子即使没有淡水也可以存活”。
1、中国祖先不需都经过古尼人和丹人杂交
以上“副猿”的考古说明,中国古人也有不被西方古尼人和古丹人杂交的祖先,但有不少专业科学家和媒体却热衷这种作“洋娃娃”的宣传──其实李珣作为被汉人称惯“波斯商人的后裔”的中国回民,也许很敏感听大人传说祖先在海外,回远古家乡郪江,不走西北边的陆路,走西南边的海路的情形──即使今天打开地图,如果走海路看早在遥远的古代,虽然印度洋上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是阻碍东西方来往的一片难以逾越的水域,但在这上面的亚非大陆,索马里、阿拉伯、波斯和印度西部沙漠,一直伸展到海边,早有古人,就开始考虑从海上开辟一条更直接便利的道路。
先说在3000多年以前,阿拉伯人回民顺着红海航行到了东非,还曾在波斯湾上航行过。追溯到更遥远的古代,在第一个孵抱期世世代代在海边和海上生活的智人,其结果是使他们逐渐发现了印度洋的秘密。因为在第二个孵抱期,从《山海经》描述诞生的远古联合国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时开始,我国便流传有许多远方的异国。
例如东方海外的黑齿国,那里的人们牙齿是黑色的,喜欢吃蛇,也能玩蛇;南方海外的灌头国的人嘴部突出,以捕鱼为生;西方海外的奇肱国人会捕捉各种飞鸟;北方海外的聂耳国的人,耳朵较长,住在海岛上,是猎虎的能手。这些有趣的传说,李珣看起来仿佛都是充满的荒诞神话,但仔细分析,传说往往以现实为基础,其中有一些很可能是波斯古回民人在海上的见闻实录,或在航途中从其他民族古人那里听来的。总之,如果是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类祖先,离开非洲,有一部分迁移来到阿拉伯海的也门和阿曼海岸边生活。
波斯古回民也许曾注意到太平洋上的土阿莫图群岛的民族起源,以及细察看过埃及有大金字塔内壁画上的芦苇船图形。他们认为大洋可能不足以成为古人类往来的障碍,有古回民很可能就是乘坐芦苇小船漂航往返的。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迷航的独木舟,在漂洋越海的途中被大海所吞噬,真正实现往返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与大海完全隔绝的远古郪国郪江镇有很多崖墓,以及巴蜀各地区都发现有一种像船的棺材悬在悬崖上,而并非发现于中国东南的海边。
很可能5000多年前巴蜀还是内陆盆塞海,那些侥幸逃生的人类的非洲祖先,经阿拉伯海的洋流乘独木舟之类的工具到印度,从印度到缅甸,缅甸到云南,云南到广西,北至内蒙古,特别是进入中国后,就迁居到水草丰美、适宜于渔猎生活的巴蜀内陆盆塞海,挖崖墓,或按照曾在阿拉伯海湾生活的方式制造了这些像船的悬棺的独木舟。
因此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类祖先迁徙到中国,如果走的是海路,就不需要10到15万年──仅用被古尼人和古丹人杂交,挑战“非洲起源”说难于成立。由此不难想象今天全球其他的各远古大文明,都是从巴蜀盆塞海文明走出分离,而且也都打有它的显著山海文明的区域烙印──人类政权现象和政权人物现象的人类文明起源,有两个孵抱期:一是非洲到中东的地区,一是远古巴蜀盆塞海及周边东南西北中的地区。从200万年前开始,人类的大迁徙,就曾在这两个方向有过多次的来回。巴蜀远古盆塞海其后干涸了的四川盆地,大围坪盆塞海遗迹海啸地貌,也类似档案记录──如果说人类最早的顶尖优势文明,起源于8 000多年前的巴蜀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那么就能说明在西方海洋文明产生之前,就已经在四川盆塞内陆海及四周城邦之间演习操练过多时。
远古联合国就起源于第二个孵抱期的游团、部落、酋邦组织形态都有的集成体,类似今天的联合国的民族组成,比今日联合国组成小得多。传说的类似联合国的第一任秘书长“盘古王”卸位后,就带领部分人马行舟渡海到南边云南,进入缅甸,沿印度的恒河水,横穿印度出海,乘阿拉伯海的季风,进入波斯湾,再沿海峡到达阿拉伯半岛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第一代苏美尔蜀人的来源。
以后又从埃及和两河流域渡过地中海,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等复制“远古联合国”的巴蜀盆塞海山寨立足起的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因此中国南方多盘古王的传说。分析远古大地震串形成巴蜀盆地内的堰塞湖到盆塞海,又由大地震引起的不同阶段的巴蜀盆塞海长江三峡的几次大的溃坝──溃坝会冲走大量的人和财物,活着留下失去亲人和东西的人群中,会有人组织一部分人商量一起到下游去寻找,最终会有人留在下游“积水区”生活,他们带去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并有所发展──称这种“积水文化”,会形成长江中下游东西相像的两个古丝绸文明文化区,构成了长江与黄河流域古地貌和历史形成的不同,这为解读这些地区的考古文化面貌和结构关系,有更清楚的认识。但这种“大历史”的认识并没有完──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可能存在共同的交叉点。

1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32:44|只看该作者
这就逼迫“全球化”要研究“大历史”──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历史上,人类起源/文明存在的三大孵抱期:(a)第一孵抱期在非洲;(b)第二孵抱期在亚洲;(c)第三孵抱期在欧洲。历史要讲“大历史”才行──人类统一的全球人种之间有“杂交”,主要在第一孵抱期,智人统一后迁徙生存分为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不具有这种先进性的古尼人和古丹人等,都最后消亡了。第二孵抱期最早打造全球的国家和文明形态,也是互动及双向的。李珣生活的年代,仍在第二孵抱期。第三孵抱期打造的政党和科技形态,也是双向互动的,时间是从1630年张献忠农民起义活动期间,以及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创始人伽利略逝世的1642年和牛顿出生的1643年之间开始,到21世纪的现在及未来一段时期。孵抱期地点在沿西欧大陆边界从大西洋北海边到南面地中海的海峡两岸地区,主体是“维京人”打造。
第二孵抱期和第三孵抱期的统一,仍然是在第二孵抱期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抗灾,以及民族文明冲突中,打造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初心。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啥有顽强的生命力,也在有这种万变不离其宗的“初心”──这不仅是有毛主席说的:“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的革命,也有毛主席说的:“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的多边与单边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统一。原因是第三孵抱期的特征“政党和科技”,有时存在相互“截胡”。2021年6月24日“观察者”网发表的《白钢:回顾中西历史》 的文章中说:“‘政党国家’是一种近代以来的政治现象,它意味着政党成为了国家政治的主要组织力量,从而至少在形式上取代了传统意义上贵族或门阀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源出于西方,在西方语境中,表达政党的词汇(如英语party,法语parti,德语partie)皆可回溯到拉丁语pars‘部分’”。
“因而政党也很自然地被理解为源于社会中特定的‘部分’成员、代表其利益并为其服务的意味”──这里的“部分”,也会“截胡”到科技。例如,被“截胡”说中国古人有古尼人和古丹人杂交过的,这对不对?还是你的“科技”真的做到家没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教授,1968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2004--2009年去美国,作过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佛罗里达洲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访问学者。她从事古人类学人类起源及演化的研究,2017年3月24日《中国科学报》第1版要闻介绍,其中提到吴秀杰等专家说:“许昌人”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这是他们从“许昌人”头骨化石外形分析与尼安德特人的相似,说的基因证据。
我们读到后给吴秀杰教授写信,质疑她的研究不真。2017年3月26日吴秀杰教授已给我们回信说:“确实我们做的工作目前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都在探索未知的过去,许多问题并不清楚,希望通过大家的工作,日益接近真理,或者历史的真实。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认识,甚至争论都是很正常的。谢谢提醒,下一步我会关注资阳人头骨化石的研究”──从1951年修成渝铁路发现巴蜀盆地“资阳人”,1952年修宝成铁路发现绵阳“边堆山人”遗址等以来,部分有帕博教授那种进击古基因分子测序真本事的专家,并不关注60多年前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领导的“资阳人”与人类上古史大统一等的探索。而部分像湖北学者胡远鹏教授,就直说:“苏美尔人就是蜀人,这从《山海经》以及《旧约》可以得到印证”。
2、从五代十国梳理李珣活动初心
李珣为啥写《海药本草》?有人说他是“奔事业”的人,把自己定位为是“奔生活”的人。“奔事业”──像如今说的“考大学”、“考公务员”;“奔生活”像有些农村人说的早结婚、早生孩子,早下地干活,或外出打工。但“奔事业”的退休后具体做某件事情谈意义,无论是“奔事业”的,还是“奔生活”的,有时评判却一致:是否“长命百岁”。所以《李珣趣谈》中有说他:“收集整理药材”,是实现帮人“长命百岁”的美誉。但李珣是生活在像如今这种和平安宁有序的日子里面吗?其实,就是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无论是“奔事业”,还是“奔生活”;无论家庭是贫穷,还是富贵,一个成年人都会压力。
李珣选择“收集整理药材”写《海药本草》,初心到底是啥?一个回民在大量是汉族人的外面打拼,生活习惯与汉人还有不同。如果奔波在郪江河畔山清水秀,保存浓郁回民习俗,还有大部分回族群众居住的郪江镇松柏村多好──这里离郪江县城仅一公里,处于梓州到成都的必经之道上,商旅往来频繁。“奔事业”,“奔生活”,也比后来发生的“湖广填四川”时处境好。但李珣的初心,是从哪里来的?
从“湖广填四川”往上看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乱世──是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国家,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南面十个割据势力,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李珣的家乡不在政权正统的中原,896年在三台郪江边出生,唐朝灭亡后,他经历了整个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直到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的当年960年建宋朝时去世,不到65岁。
即李珣也经历了除五国外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部分十国时期。李珣对官场生活体验,主要是在南面的前蜀和后蜀地域。但前蜀和后蜀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历史上西汉和东汉,西晋和东晋,北宋和南宋等,皇帝都是一脉相传的。而对前蜀和后蜀来说,前者的开国皇帝是王建,后者则是孟知祥一手创建的。当然前蜀和后蜀这两个割据势力,都定都成都,并且疆域都包含今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更为有趣的是,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直接参与了后唐消灭前蜀的战役。
前蜀(公元907年~925年),由王建所建,鼎盛时期的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经两位皇帝,共存在18年。王建为今河南舞阳人。唐朝末年王建被唐朝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被后唐任命为西川节度副使。对此,自然为王建、孟知祥割据蜀地奠定了基础。王建于903年受封为蜀王,906年他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禅代,后梁建立之初,曾遣使宣谕早已割据四川的王建,为王建所拒。王建于同年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封授百官,蜀王府则改称皇宫,王府内外各种建筑的名称也全部更换。由此对前蜀来说,为于907年正式建立。前蜀建立后,大规模战争没有,但前蜀的赋税很重。在王建去世,王衍继位后,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让百姓苦不堪言。
到925年后唐大军开始进攻前蜀,进入大散关,蜀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故镇(即固镇,今甘肃徽县)守将相继投降,兴州(治今陕西略阳)、成州(治今甘肃成县)两刺史弃城遁去,三泉(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为唐军攻下。不久后唐大军包围成都,王衍自知大势已去,遂与众臣一起出城投降。后唐庄宗李存勖假意下旨,称会善待王衍及其家族,但等把王衍及降族押解出西蜀后,就将他们在路上斩杀了。因此前蜀仅存在10多年。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孟知祥所建立的势力,也是定都成都。
后蜀鼎盛时期,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如东线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不过后蜀的存在时间则相对较久,达到了30多年,即李珣已去世。这其中是925年后唐灭前蜀,但前蜀灭亡之后,后唐接着又发生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平定前蜀的主将郭崇韬亦因此事变身亡。在此背景下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遂窃取蜀中兵权,平定叛将李绍琛,整顿吏治,成都始安,随即断绝与后唐的隶属关系。即后唐并没有真正平定蜀地,因为后唐虽然消灭了前蜀,却对取而代之的后蜀无能为力。
对于建立后蜀的孟知祥来说,效仿前蜀割据一隅。中原大乱结束之后,新即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授他为西川节度使;后唐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虽然孟知祥登基才七个月就去世,但是孟知祥之子孟昶,却比前蜀王继位的王衍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维持了30多年的安宁和平。此外成都简称“蓉”也与孟昶有关,当年他命人在成都外圈土墙上遍种芙蓉树,多年后长成气候,深秋芙蓉怒放如同红锦。芙蓉城的名字就此传下。
这是李珣希望看到的;也是他分析中华农耕文明在后,远古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在先──初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先,即使农耕文明在后出现类似五代十国的乱世,“和平与发展”也时有冒现──东汉西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随朝之后,到唐朝统一,国家也出现过一段科举变革、开放、商旅往来的和平繁荣时期。
但是,孟昶在取得一番成就之后,也不免奢侈淫靡起来。即孟昶在位初期确实是比较有作为的,但在位后期,孟昶并没有能抓住问鼎中原的机遇,从而只能接受灭亡的结局。到947年的后晋末年,契丹攻入汴梁,中原陷入战火。后蜀本有足够实力,孟昶却贪图安逸,丝毫没有逐鹿中原的雄心。后晋和后汉时期,都有驻守关中的将领请求归降后蜀,孟昶却畏首畏尾,无意进取,以致丧失战机。
等到强大的北宋一统中原后,后蜀偏安两川之地成了梦想,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李珣虽然不是生在人类文明第三孵抱期打造的政党和科技双向互动的时代,但回族“穆斯林”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创传的伊斯兰教,组织领导群众却类似“政党”。复旦大学白钢教授的《白钢:回顾中西历史》文章中说:“中国传统语境中以‘党’指代通过私利或私谊而结成的集团(前者如‘结党’、 ‘党羽’,后者如‘父党’、 ‘乡党’、‘党同伐异’),有相通之处,故常具贬义。而与之相反的‘不党’,则成为被推崇的状态”。李珣也许从“穆斯林”伊斯兰教类似“党政统一”的角度看,在第二孵抱期进入中原国家的时代,争夺“王权”的先侈有余,争夺类似“穆斯林”世界的扩大和一统不足。这是他在帮助王衍继位的实践中,证明不能解决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33:31|只看该作者
第二孵抱期的第二特征“文明”,与第三孵抱期的第二特征“科技”,有对应之势。但在“党同伐异”之间,“文明”比“科技”难以实验鉴别,所以这种类似远古盆塞海“和平与发展主题”初心第二孵抱期的传承,无论“奔事业”的,还是“奔生活”,他只能类似偏向“科技”的“海药本草”打造,作最后力所能及的努力──李珣亲身体验五代十国割据蜀地的势力,看到确实容易滋生懈怠的情绪──毕竟坐拥天府之国后,很多将士和大臣难免失去奋斗的目标。当然这之前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姜维虽北伐中原却没能成功,也是教训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与中原地区都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夺“王权”的先侈有余。南方成为各路诸侯争夺的战场,各方军阀占领一块地方就开始开国称王称帝。当然李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更迭主要是在中原;李珣“科斗”为看大海和商贸,在937年后晋初期开始长途跋涉的漫游。他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巴东、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南岭等五岭,在943年的后晋后期到达广州。定居七年后,950年的后汉末年他回到三台老家郪江镇松柏村开始《海药本草》著述,组织村民栽培麦冬等中药材推广和做商贸。
在这之前15年中,李珣认识到远离争夺“王权”有余的中原地区,真可比较出北方陆路商贸与南方海路商贸之间的差异。正如《岭南科学技术史》书中说:“《海药本草》的价值──在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宝库中,这部由曾居广州,世业香药的五代前蜀人李珣著就的巨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是那一时期广州繁盛、宏大的药材贸易的直接反映,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技术交流的一个注脚”。
2018年4月25日《 广州日报》, 发表的《看看这部《海药本草》就知道当年广州的药材贸易之盛》一文中说:“李珣曾到过当时海外药物传入的主要港口和集散地──广州。唐代,经由长达1.4万公里,由广州直抵红海、阿拉伯海巴士拉港的‘广州通海夷道’,带来了海外贸易的前所未有的扩展。中外药物、药学,乃至医学的一些领域,实现了大交流。学识渊博,兼通医学的李珣,亲眼看到了经由广州港输入的各种各样的外来药物”。为啥同体制南北边差异还有?
3、李珣传世词作见谋求“盆塞海”情怀
李珣的出名,在文人中,不是他著有《海药本草》六卷,对药学颇有研究。他曾游历岭南,饱览南国风光,认识了许多从海外传入的药物。但惜原书至南宋已佚,其内容散见于《政类本草》和《本草纲目》等著作中。历来文人对他欣赏的是:李珣词现存54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花间集》录37首,《尊前集》录18首,其中1首《西溪子》重复。李珣还著有《琼瑶集》,已佚。
其词调可分为《渔父》、《南乡子》、《西溪子》、《女冠子》、《中兴乐》、《酒泉子》、《浣溪沙》、《巫山一段云》、《菩萨蛮》 、《渔歌子》、《望远行》、《河传》、《虞美人》、《临江仙》、《定风波》等,计15种。
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还记载了李珣以5种词调创作的另外5首词作。而在文人中,欣赏《花间词》的是欣赏叙写美女爱情为主──只看到既有诗客词人绔红偎翠的生活描写,又有春怨秋悲、离别相思的情感抒发──这是体现李珣的唯一心态,所吟诗句才动人吗?
为啥花间词派一直因其颓弱文风和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大受后人诟病?而花间派中的李珣,被炒作为五代前蜀的波斯裔词人, 在唐五代甚至整个词史中,都是另辟新境和独树一帜作品的超越者呢?从李珣懂“盆塞海”的知识,明白是“声东击西”表白他增添的“盆塞海”情怀,与大多数仅持的“农耕文明”暗斗上,也许可揭秘一些。
例如,以刘文传主任的《李珣研究》书中,第七节《李珣的传世词作》收入的60条分析:“1、巫山一段云(其一)”如“往事思悠悠”;“2、巫山一段云(其二)”如“有客经巫峡,西风回首不胜悲”;“3、渔歌子(其一)”如“楚山青,湘水绿”;“6、渔歌子(其四)”如“九疑山,三湘水”;“27、定风波(其四)”如“纵有回文重迭意,谁寄?”;“33、菩萨蛮(其三)”如“楚天云外路,旧欢何处寻”;“59、句”如“参差草树连巴国,依约云烟绕楚台”等,都怀念家乡,盼望国家何时能把远古的“盆塞海”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结合起来。
查《李珣年谱》,他的传世词作都是42岁离川后,在外14年中写的。那么李珣的写词才能,从何而来?他生活费用,从何而来?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从小环境对李珣有啥影响?
4、李珣情结郪国建筑字库塔界碑等影响
即使有人猜测,李珣为唐穆宗821年来华贩卖药材的波斯商人李苏沙的后人,或者李珣先人是随唐僖宗880年间入蜀的波斯商人,都不能否认公元896年出生在四川三台县大部分回族群众居住的古郪国郪江镇松柏村的李珣,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回民。
虽然李询的生平资料,正史和野史笔记涉及较少,或差错大,但民间传说可信的也有。如一些史记说,李珣的妹妹李舜玹的丈夫王衍(889--926),在位8年(918--925),他继位时(918)是19岁。这里的算法是算错的:918--889=29,即王衍继位时(918)是29岁,不是19岁。还有史记说他的汉人朋友尹鹗等,讽刺他有“胡气”,如不吃猪肉,相貌残留穆斯林人的络腮胡子等。李珣有时也会反唇相讥,说文人只知帝制年号,不懂公元记年计数,连帝王的岁数也算错。
这种现象,似乎从五代后蜀人何光远写《鉴诫录》起也有。当然何光远的《鉴诫录》卷四等书,也留下李珣“祖先为波斯人,后家梓州。其妹舜弦为前蜀主王衍昭仪,他亦以秀才被荐举为朝官”。“李珣祖先为波斯人,唐末为避难而随僖宗入蜀,定居梓州(今四川三台),李珣即为出生于蜀地的波斯人。李珣本人精通医学,其弟李弦又‘以鬻香药为业’”等宝贵记录,为民间回民传说作了证。
那么李珣爱科技如数学、医药、考证等情结从哪里来?当然李珣有受“阿拉伯大翻译运动”等波斯人历史传说的影响──传闻628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引进的西方国主海力帅派阮尕斯等前往大唐辅佐的三五百阿拉伯人,没有被李世民安排上战场,也没有放走客人,而是到长安后叫做礼拜和讲经。他们虽然在长安成了家,但他们的后人又大部分搬迁到传说“回回人”称之祖先“娘家”的巴蜀古郪国郪江镇松柏村一带。不管李珣先人是不是波斯商人李苏沙,或随唐僖宗880入蜀的波斯商人,传说李珣的父亲都像松柏村回民传统的“阿訇”:不但为婴儿初生时命名,主持婚丧嫁娶礼仪,排解纠纷等凝聚和团结回民的活动,还做辗转奔波买田、经商等聚财的活动。由此他曾能自费有经济实力和体力组织朝觐团,到过多国穆斯林去圣地麦加朝觐等阿拉伯地方。但李珣的父亲,不是仅把“朝觐”看成义务,主要是想把祖先的“大翻译运动”精神搬回“娘家”巴蜀古郪国郪江地方来。
由此李珣受父亲影响,从其他阿訇口中,也了解到公元8世纪后的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是怎么一回事──这主要是第二孵抱期远古盆塞海文明传播扩散到古印度、阿拉伯半岛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中东、埃及和古地中海克里特岛、西西里岛等地,产生了逻辑性更强的数学、物理,如欧几里德几何、阿基米德浮力等科技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在后来的战火中失传,是9世纪后由阿拉伯本土的“翻译运动”,传导到白衣大食统治的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地区,于是古代古老的东方文明,从这里传播到法兰克、日尔曼尼亚和意大利半岛周边地区。
即阿拉伯输入欧洲的大翻译运动,才引起欧洲人的文化学习或者启蒙运动的。西方欧洲学术对在亚洲东方地区的攀附,冒认埃及、希腊、罗马为欧洲文化始祖,也就是从这个时空阶梯开始的。当然这些传说是否实在,李珣的父亲等阿訇拿不出更多的证据──对于太远的,仅是捕风捉影的,他的父亲等阿訇只能点到为止。但李珣总想找到补充一些传说的现场实物及文字,他真还看到了些──因为如今三台、盐亭、射洪、中江等县市,曾是远古嫘祖西陵和郪国文明的中心地区。
1998年4月28日《绵阳日报》“天下大观”版发表的《盐亭嫘祖考古大发现》的文章报道:“从盐亭榉溪河畔到梓江、涪江流域有数百座密集寨子山的古生态景观与寨子山下半坡的大围坪台地。如从盐亭境内盘古圣地的天垣盘垭村袖头山、五面山以及嫘祖故里的云毓山、炎鼎山、嫘村山出发,还有如:目角寨、新寨山、大牛山、寨子山、仁和寨、保和寨、大碑寨、母猪寨、子母寨、四面山、罐子寨、猫儿寨、麒麟寨、凤凰寨、锣锅寨、毛达寨、金铧寨、点灯山、古龙山、炎台山、大佛寨、长生寨、摩天岭、烽龙寨、四方山、佛贡寨、金垭寨、蚕丝山、水丝山、马鞍山、太皇山、石马山、阳鸛山、白象山、丝源山、王崗咀、打鼓山、铜钟山、笼子寨、玉龙山、高梁观、仁广寨、江家寨、大寨山、伏龙山、刘家寨、白虎寨、青龙寨、登高寨、南瓜寨、水秦寨、二龙寨、太阳寨、七庙寨、空相寨、天生寨、狮子寨、金凤寨、金龙寨、观台山等60多处古山寨”。

20#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1 16:34:20|只看该作者
2019年12月8日《绵阳日报》头版发表的《花林寺大殿:从元代走来的古建筑瑰宝》一文报道,位于盐亭县富驿镇的元代建筑花林寺大殿,“根据大殿房梁的墨书记载,花林寺大殿建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如今已经708年……2012年,大殿进行维修施工期间,文物专家再次前去调查,并通过考古学方法,分辨出花林寺大殿建筑始建时期和后期改动的构件,还对部分木构件取样,进行碳14检测,测定始建期木材距今约700年,后期改动木材则分散在多个时间段,同时还发现了多个时代的墨书题记。古建筑在建造时,古人都会在建筑物的房梁等处,写上建造缘由和出资人等。在花林寺的大殿建筑构件上,共发现23条约1500字的墨书题记。其中,在大殿挑窝位置上面找到了‘大元保宁府’的字样。‘保宁府’正是元代设立的行政机构,当地正在辖区内。2015年文物专家用红外摄影技术重新拍摄题记,使原先因木材变色而难以辨认的墨迹清晰显现,确认了花林寺大殿创建的具体年代为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 ──类似花林寺建筑有房梁墨书题记出现很早──远古建筑建造时,古人也会在建筑物的房梁等处,写上建造缘由和出资人等墨书记载,或石刻界碑记载。
笔者青少年时代在盐亭生活、读书、出行等期间,也亲身在古建筑的学社、戏楼、寺庙、寨堡、祠堂等地方,看到类似的情况──上世纪50年代初,土改革命如暴风骤雨,99%的这类古山寨的学社、戏楼、寺庙、寨堡,祠堂等古建筑,被发动起来的人们拆毁;到“文革”时又最后一击,至今已荡然无存──当然,这不怪“革命”,而是个别干部理解“打倒封资修”掌握政策出的偏差。如绵阳梓潼县的大庙山、江油市的窦团山、平武县的报恩寺等古建筑,就得到保护下来。
21世纪初笔者曾回老家探望老母,一次顺便到盐亭县天垣场赵家沟和胥家沟,考察目角寨、新寨山等处大风洞和小风洞的古山寨遗存──1950年刚解放,我们还是儿时,随跳秧歌舞的大人庆祝解放的锣鼓,到胥家沟村办事看热闹,第一次被大围坪地貌震惊──天垣场赵家沟和胥家沟两条相邻的长山沟,类似一个小写字母“m”形,在“m”山形的三横内部两沟四面的半山腰,都是山坪,农村人家房屋就修在这四条地带的半山腰山坪上,水田一般在山下。而我们老家的房子虽然隔着举溪河,但似乎也在这个半山腰大围坪水平地貌的天垣场山坪地上。那次探望老母在胥家沟小风洞山垭考察,就看见封山护林的石碑上刻写的文字中,写有1958年大跃进和1960年代的改田改土中,在小风洞山崖洞多次挖掘发现过古老陶瓷人与动物等文物。其实我们在儿时就看见和听大人说过,改田改土在天垣场附近“窑湾头”大围坪“太阳坟”挖掘出陶瓷的“摇钱树”;在天垣场附近盘垭山崖边挖掘出刻有“蝌蚪、鸟爪”形的上古文字界碑石残片,等等。
2020年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发表的《盐亭:中国字库塔之乡》的文章报道:字库塔,也称字库、惜字塔、焚字炉、敬字亭等,是古时焚烧字纸的塔式建筑。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字纸(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应随意丢弃,哪怕废纸也应洗净焚化。敬惜字纸的信仰,是伴随发明造纸有文字书写而产生的。四川是全国字库塔存留最多的省份;盐亭县堪称“中国字库塔之乡”,至今保留着32座字库塔。盐亭县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元妃嫘祖的故里,历史悠久,惜字崇文的优秀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绵延不绝。江山留胜迹,李珣复登临。
西汉刘安《淮南子》载:昔者仓颉创造文字之后道破天机、惊天地泣鬼神。盐亭人还保留修建字库塔的优良传统,足以证明盐亭人历代崇尚中华传统文化、倡行文明风尚。盐亭全县32座字库塔,分布于17个乡镇,有的建造在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侧、道路桥梁旁边。在外形上,字库塔虽然和普通风水塔、文昌塔、景观塔相似,但又有不同。字库塔内部中空,塔身均有焚字口,或方、或圆或倒U形,也是字库塔最为明显的标识。侧重于实用、又便于焚烧字纸的字库塔就建在场口或路口,如玉龙镇的玉龙字库塔、龙潭字库塔等。培植风水的字库塔,往往建于河边或山边。如榉溪乡华严村的榉溪笔塔、富驿镇努力村字库塔和梨园村字库塔、县城盐亭笔塔等 。
2016年第7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盐亭县现存字库塔可谓中国字库存量第一的县,堪称一绝。到盐亭,你能触摸到华夏5000年前文明。盐亭仅是是远古嫘祖西陵和郪国中心的一个县,应该在唐末五代十国的时空阶梯时,李珣对以上类似字库塔、古山寨、戏楼、寺庙、寨堡、祠堂古建筑房梁等处,见到写有建造缘由和出资人等墨书记载,或石刻界碑记载曾经留下的文字信息,继而查证类似远古巴蜀盆塞海文明及类似易经、卦爻太极文字起源等传说,会在当地部分人们的口中一代一代记忆流传,比我们小时70年前多得多。
10李珣谋求东西大同的科技翻译情怀
李珣自身早年,从类似字库塔、古山寨、戏楼、寺庙、寨堡、祠堂古建筑房梁等处,了解掌握远古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时期的科技文字历史,与他从回民父亲等古郪国郪江、嫘祖西陵弥江等地穆斯林老人口中,对比了解掌握他们到阿拉伯圣地麦加朝觐等地方,所见所闻类似“大翻译运动”的科技文字历史,之后他的配合,作了些啥?
1、古郪国朝觐阿拉伯圣地者说中阿互动史
说时空阶梯,李珣的回民祖先老家有一段时期迁徙,跑到波斯帝国,他和他的父亲等也承认。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又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时,回民在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最早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亚述国灭亡以后,也生活在现在伊朗南部设拉子市以南的地区。但回民在波斯,事实上还包括了在公元3世纪波斯帝国开始的前身。
在此之后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波斯和伊朗,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
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波斯帝国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使波斯帝国遭受重创。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内外交困加剧了帝国的危机。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没有因此而彻底湮灭。
因为无数的“贝希斯敦铭文”以及其他书写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留传下来了──这里的时空阶梯就是,公元前550年--前330年是波斯"第一帝国"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即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公元前480年其子薛西斯一世,再度对希腊用兵又遭受失败。
公元前330--前170年是波斯的希腊时期──公元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与中国互通。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瓜分。公元前170--226年波斯的安息帝国,发源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鼎盛时包括今天伊朗全境和一些周边地区,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
两个帝国之间有连年战争的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看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在公元226--650年,都曾经属于波斯的萨珊王朝。与公元220--589年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对应,是波斯和中国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时期──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这段历史演变大致是,公元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于226年建立萨珊王朝。
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公元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中国,向唐王朝请求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一带建立波斯督护府,但不久终为阿拉伯所灭。公元前522年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率大军远征埃及,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群龙无首。大流士当上皇帝,不愧为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历时一年最终平定了叛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8:06,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