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98|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纸帆船 发表于: 2007-5-31 21:37:0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话墙之欲望

 [复制链接]
 墙之欲望
 
 
1 固若金汤,墙之本初欲望。
这里有高大、厚实、坚硬的意味,国之城墙大半如此。
从走出洞穴,有了神话传话的时代,先民就开始筑墙算起,到了宋人李诫著《营造法式》, 城墙是愈筑愈高,所以呈梯形,以求稳固:
 
 筑墙之制,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凡墙每高一丈,则厚减高之半,其上收面之广,比高五分之一。若增高一尺,则厚加三寸,减之亦如之。
 
  为了使墙体坚固,在没有发明使用水泥的情况下,古人有“蒸土筑城”的方法。做法是将泥土闷水中,在烈日的曝晒下,化为泥浆,如果的北方则烧热水拌土,然后以半干的湿土夯筑,使墙体粘成一个整体。
  陕西省横山县西北处的西夏国统万城,就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用这样的方法筑成的,至今城墙土质坚硬,用铁镐刨也相当艰难。
2.家之里墙,分为围墙和院墙。里墙一旦有男女本能之欲望,便性质似水,柔软无形而失却屏障。
  最早讨论墙之欲望的文字,当为《登徒子好色赋》,作者是战国时第一帅哥宋玉,生得“体貌闲丽”,薄薄的嘴唇“口多微辞”。
  登徒子说宋玉好色,宋玉不服,辩驳道:“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之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宋玉有传世《九辩》《风赋》、《高唐赋并序》、《神女赋并序》及《登徒子好色赋》五篇文字,他是资格被评定为战国时期女性文学作家的。他在女性描述上语汇原创性,功能之强,一直抵达今天的文学爱好者的笔端。
  不晓得,邻家靓女,三年窥墙,为何宋帅哥却不动心?!
  发乎情,止乎礼?或许那素面朝天女子太嫩,或许宋玉有姐弟情结?或许因宋玉对女性有超级强审美标准?
3.“三年窥墙”、“东墙窥宋”、“宋玉墙”,开创了一个男女相互凝视,目不转睛的千古话题:
    
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李白《效古二首》之二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宋玉墙。
──罗隐《槿花》
  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
  ──赵令畴《蝶恋花鼓子词》
  陶潜篱下吹残醉,宋玉墙头送落英。
  ──吴伟业《八风诗.东风》
  岂是飞琼来下界,不烦窥玉上东墙。
  ──赵翼《美人风筝》之四
  无萤凿遍邻家壁,甚东墙不许人窥?
  ──汤显祖《牡丹亭》
 
原本坚固的墙,自“宋玉墙”开始充满了异性相吸引的本能欲望。
不仅仅囿于道德伦理,文人们的种种审美的设置,暗地企盼风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纸帆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纸帆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贵州黔南、黔东南的一些人像 猥琐的记者为什么热衷曝光三陪女
2# 四姑娘山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7-5-31 21:38:1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4.种下青萍,收获风暴。
礼乐崩坏,多是自深宫风化的。靡靡之风,一旦飘举升降,就会飞越高高的城墙,入于深宫。吹拂花叶而振
气,徘徊于桂椒之间 ,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萧条众芳,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而成为大王之风。
春秋战国时,最典型的宫闱秽事为《诗经.鄘风.墙有茨》记录: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之言,不可道也。
  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之言,不可详也。
  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之言,不可读也。
  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这是记录当时卫国在卫宜公死后,其妾宣姜与庶子公子玩私通,连生五子,丑闻不胫而走。
  古代的墙,筑版泥土,不免生长野草。茨,即蒺藜有刺。蒺藜一旦在墙上疯长,就难以拔掉、除去和捆束了,比兴宫中龌龊之事,就象墙上茨一样扫除不了。宫墙之欲望,绝对欲望,绝对失控。
  《左传》记载:“有墙以蔽恶”。
民间有谚语:隔墙有耳。
5.在古代典籍中,墙有墉、垣、壁等多种称谓。
   
《尔雅》曰:“墙,谓之墉。”
  《广雅》曰:“墉也,垣墙也。”
  《说文解字》曰:“壁,坦墙也,从土。”“墙,垣蔽也。”
  《释名》曰:“墙,障也。所以自障蔽也,垣,援也。人所依阻以为援卫也。墉,容也。所以蔽隐形容也。”
 
 墙的基本功能:第一是屏障功能,隐蔽自我;第二是保护自我的防护;第三是有巨大容量的围合空间。
  其中,第一与第二对于自我是如此,对于他者便是难以逾越界限,无法窥探的屏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7-5-31 21:39:28|只看该作者
6.当墙之欲望,从审美的层面,降次于伦理层次,逾墙的可能性在性本能驱动下,就成为一个个惊世骇俗的故事了。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无折我树。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一个女子,徘徊,在里墙的杞树之下,院墙的桑树之下、园墙的檀树之下……
礼教煎熬,人言可畏。忍痛拒绝情人前来幽会。人言压制本能的冲动,墙之欲望,降到冰点。
7.难以逾越的界限偏偏逾越,无法窥探的屏蔽偏偏窥探。这就是前卫,这就是颠覆,这就是解构。
  唐代拈花高手,多情种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吟唱:
 
  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鬓逐君去。
 
短墙,低矮的短墙,却是一道规范。欲罢不能,欲说还休。那女子不管身子离开了墙否,心已随人去了。
我为卿 狂!卿为我狂!千金小姐,与丫鬟花园赏花,一眼看上了书生,最后两人私订终身,逾墙相爱。这是元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核心范式。
4# 金佛山
 楼主|纸帆船 发表于: 2007-5-31 21:40:14|只看该作者
8.西哲叔本华在名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里曾说:
 
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为此永远不息。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悲剧说也铨释道:
 
  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
 
  欲是人生之本质,欲海难填,欲即人之天生的“无厌”,是人之生命的本在状态。
  这就是人生之苦谛。这就是人心生烦恼的根本所在,人的欲望永远无法完全得到满足。
  然而,墙,作为一种限制的象征,作为一种天然的距离隔阂,也是可以由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升为美学的高度的。
相信吧,人性是有被拯救的可能的。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我们的心灵之中就会充满越来越新奇、越来越强烈的惊叹和敬畏:那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人境壶天,康德肯定在夜晚的高墙之下发出这样叹息,深沉而澄明。
9.月印万川,闲和严静,萧条淡泊。为宋人的审美意趣特征之主流。
  苏东坡短文《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耳。
  绝妙好辞,应景于墙内的庭院中。
  然而,一旦有“宋玉墙”的情节出现,就应笑东坡婉约多情了: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对于这种分隔的状态,一首奇情四溢的词《蝶恋花》(花褪残红春杏小)下阕控诉得最为分明:
这也是一种“围城”效应,其结果引来墙内墙外的好多故事,无论是从唐宋传奇,或是从明清小说考查克服这种隔离是大有办法的,于是一种叫“梯子”的攀登工具被经常使用。当然,这样的好事,通常是有人接应的。至于那仅仅墙外的单相思怎么办?旁边人总是用这首词上阕的一句劝解:“天涯何处无芳草!”
当时的大逆不道,在今天看来的追求恋爱自由。
  墙之欲望,柔柔情情的,却是无坚不摧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07:01,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