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64|回复: 0

[纪实·新闻南京250多处民国名人故居 对外开放不足1成

 [复制链接]

  傅抱石故居铁将军把门

  徐悲鸿纪念馆大门紧闭

  游客在拉贝故居观看拉贝雕像
  南京城内的名人故居,很少有能像它们的主人那样,在时间过去这么久之后,还能备受瞩目。偶尔有游客慕名而来,往往也会吃闭门羹。“难道,到南京只能去中山陵、总统府、玄武湖这些传统景点?只能与故居的大门合影留念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南京登上名录的民国时期名人故居一共有250多处,但对外开放的不足1成。当然,在已开放的名人故居中,也有比较成功的,例如拉贝故居等。
  现代快报 记者:胡玉梅 付瑞利 实习生:王香云 李骥/文
⊙记者:李雨泽/摄

游客爆料

多个名人故居大门紧闭

  6月14日上午,天有点热,南京傅厚岗4号的徐悲鸿纪念馆外,来了一对老夫妻。看到木门紧闭,门头题字残破不全,两位老人直叹可惜。老先生姓王,来自山东菏泽,今年78岁了,之前,他和老伴看过一本介绍南京民国建筑的书,上面就有徐悲鸿纪念馆。一个月前,王先生夫妇俩来到南京,看望在这里工作的儿女,游一游名人故居。可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徐悲鸿的故居会变成这个样子。
  隔壁的傅厚岗6号为傅抱石故居,同样是铁将军把门。王先生按了几次门铃,始终无人应答,“不知道李宗仁公馆怎么走,会不会也不让参观?”现代快报记者告诉他,穿过中央路,往西走一两百米就到了。但老人显然已经失望了,摇摇头,表示不想再去。
  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李宗仁公馆。公馆铁门紧闭,一侧挂着省级文保单位的牌子,一侧挂着“江苏省省级机关第一幼儿园托儿部”的牌子。听到有人敲门,一名工作人员探出头来,表示这里是幼儿园,不准进,然后把门关上了。

记者探访

有的谢绝参观

  南京颐和路8号,就有一处阎锡山故居。不过,现场保安说:“这里不让私人参观,更何况里面也没什么了,也没什么好参观的。”
  颐和路的6号,是陈布雷公馆旧址,1936年建成。抗战前,陈布雷一家一直居住在这里。里面的一位中年妇女说:“这里现在的主人是一位老人,今年已经90多岁了。平时除了他的亲友以及单位的人可以进出以外,其他的人是不可以随意进出的。”
  民国时期,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公馆就在北极阁1号。这个公馆由杨廷宝建筑师设计,建筑面积720平方米,高三层。遗憾的是,不久前,现代快报记者想要去探访。到了山腰,就被保安拒绝了,只能遥遥看到山顶房子的概貌。一般人想要进去参观,难。

有的成了大杂院
  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的故居在成贤街112号。这是一座三层砖木结构小洋楼,一旁还有一个“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的牌子,“该处原为谭延闿私宅,建于1927年。”如今,洋房已经老了,两根欧式立柱有些颤颤巍巍,看上去仿佛撑不住房屋的重量。花园阳台不见了,后来的人用水泥封住了它。木板铺就的楼梯,散发着陈旧的味道。洋房一楼的铁门紧锁着,二楼住着两家住户。一位女住户说:“在外围看看就可以了,家里就算了。里面和一般住户没什么区别,就是地板都是木头的。”
  有的有限开放
  不过,并非所有的名人故居,都是谢绝参观的。甘家大院是清朝甘熙的故居,当年,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从甘家大院出来的。如今,甘家大院是南京市民俗、非遗双博馆,游客们可进来参观。建筑大师杨廷宝故居,是有限开放的。需要提前预约。新街口街道办的周蜀琴介绍,曾有一段时间,杨廷宝故居试开放,但游客随便扔垃圾,让志愿者和住在这里的阿姨吃不消。“现在对一般游客基本不开放,学校、学术团体要提前预约。”

部门说法

产权复杂,统一管理难!

  为什么这么多的名人故居不开门迎客?南京市文广新局博物馆处的负责人说,名人故居的产权比较混乱,而有限开放的名人故居,由于经费短缺,每周开放时间短,有时甚至不开,让一些游客跑空。
  专家说,名人故居的开放问题,之前有人大代表呼吁过,但这么复杂的产权关系,要统一管理太难了。如果对外开放,怎么运营?这又是新的考验。“让这些名人故居保护下来,安然地‘活’下去,已经挺不容易了。”

专家声音

何不推出“名人故居游”?

  “南京的名人故居,可以成为旅游的风景线。”南京民俗专家薛冰说,名人故居的产权单位比较复杂,资金匮乏,但这些不能成为它们长期大门紧锁的理由,“产权单位有能力开放的,政府要监督。没有能力维护和管理的,政府可以代管。甚至可以考虑引入社会资金……一个城市的名人故居再多,如果长期藏在深巷,也只是没有亮点的老房子。名人故居只有向公众打开大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
  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汪永平认为,应该有选择地开放一批名人故居,通过宣传提高它们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另外,开放了,要展览什么,也需要考虑。这就要求名人故居里有足够多的内容,去吸引人。汪永平表示,如条件成熟,旅游部门可考虑推出“名人故居游”。

☆ 相关资讯

拉贝故居

的成功之道

修葺不是目的

关键是如何运作

  今年5月,拉贝故居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2006年开放至今,每年到这里参观的人数已达一两万。在南京的名人故居中,这个游客量已算是多的。“并且中国游客和外国游客各占一半,这也说明拉贝故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拉贝故居负责人杨善友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06年之前,这里曾是南京大学的教师宿舍。校方下了很大决心,才把它腾出来,建成纪念馆。
  杨善友说,一笔资金投下去,拉贝故居修葺一新。但这不是最终目的,如何把它运作好,长期维持下去,才是关键。于是,这里又成立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拉贝国际和平与冲突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把故居作为交流平台,来提升它的知名度。”
  拉贝故居名声在外,也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固定的捐赠来源,让管理者不用为故居开放带来的开销而发愁。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拉贝故居更好。
  “一位名人身上,往往折射出一种对后人来说非常珍贵的东西,比如拉贝所具有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些仅仅靠说教,无法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只能亲身感受,亲身看。”杨善友认为,南京有那么多名人故居,如果能挖掘利用好,这笔精神财富不可小视。(来源:现代快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又亮又热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又亮又热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又亮又热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80后批评家进入文学现场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修订版发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2:25,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