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5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8年参艺术空间首展“被射杀的宇航员”开幕

 [复制链接]
  参艺术空间(Reference ART System)首展“被射杀的宇航员”(Killshot the Spaceman)于2017年12月28日下午登陆宁波明州里商业片区。作为宁波首家当代艺术实验空间,是几位青年策展人在宁波展开的一场新的征途和尝试。
开幕嘉宾大合影
  首展“被射杀的宇航员”是艺术家朱熹呈现的一次叙事性创作和展示。
  借《三体》中,章北海在太空电梯里射杀了身着宇航服的专家这一幕,当你乘坐电梯到达位于三楼的“参艺术空间”,所目击的一个作品《恐龙打飞机》,将会带你进入一个人类大规模进入太空的前奏,这是对整场展览的序。
艺术家朱玺现场导览
参艺术空间开幕
  大地政治的嬗变使得地球成为名叫“盖亚GAIA”的故土。当走出非洲成为基因库中冗余的标本,当纽约和上海也成为古老的歌谣,新的人类纪将拥有怎样的伦理系统和信仰模型?章北海说:“我第一次为无神论者感到一些遗憾,否则我们就可以怀着希望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最后相聚。”相聚在瓦哈拉,抑或相聚在伊甸?艺术作为异教,总是指点一片未知的土地。
  大地政治的嬗变使得地球成为名叫“盖亚GAIA”的故土。当走出非洲成为基因库中冗余的标本,当纽约和上海也成为古老的歌谣,新的人类纪将拥有怎样的伦理系统和信仰模型?章北海说:“我第一次为无神论者感到一些遗憾,否则我们就可以怀着希望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最后相聚。”相聚在瓦哈拉,抑或相聚在伊甸?艺术作为异教,总是指点一片未知的土地。
被枪杀的宇航员,柔性灯管 亚克力 200x200cm 2017
喋血双雄,柔性灯管 亚克力 200×150cm-180x140cm 2017
  展厅中间的大型装置作品《梦经书》,是整个展览的抒情曲,是这个“宇航员射杀”情节中全能全知的飞船,压着古老人类知识图谱,有四只聪明的动物困倦看守其上,飞船作为人类的物神,科技信仰的尖塔,知识的禁忌和局限的悲伤画面在风吹书页的声响中扩散。朱玺对信仰边界的思考是贯穿始终的。
Lost Star,综合材料 130x80cm 2014
黑骑士
  “被枪杀的宇航员”这一作品,柔性灯管编织出的坠落现场,给人以迷幻的年代感,仿佛来自《银翼杀手》笼罩着雾气的街角酒吧。而作品的色彩气质,和《美国众神》的片头又是相契合的──布满光纤的美杜莎,电路板蚀刻的圣母面纱,迷幻剂中的“极乐”,钉上十字架的宇航员──信仰面临着大分流。
喋血双雄,柔性灯管 亚克力 200×150cm-180x140cm 2017(2)
流行,数码输出 200x110cm 2013
  宇航员意象是一种求索感,是对世界想象的重新唤醒。在《Breeze》中,白色鸟群和旋涡共同构成不知通向何处的深渊。求索的终点在中世纪的大众那里是笼罩着迷雾的清晰──教堂的尖顶,神施与救赎、给予答案。对于精明的现代人,光意味着拙劣的拯救。他们不相信彩色玻璃和壁画,将它们统统命名为艺术。信仰的边界岌岌可危。在朱另一件作品《流星》中,宇航员由三只鸟带着飞翔。鸟的神性来源于风与飞翔的动力学羁绊。在阿里斯托芬的《鸟》中,鸟儿们建立起云中鹁鸪国,成为了人神之间的第三重力量。然而大气层之上并无殿宇,奥林匹斯山也只是海拔不足三千米的无主山峦,鸟所阻断的只是喧嚣的世俗生活和充满物理定律的虚空。鸟将人带向何所?毋宁说人似乎已无归宿。
流行,数码输出 200x110cm 2013
梦经书,狐狸标本 旧书 灯 木 500x80x160cm 2016
仰的边界,纸本水墨 + 数码输出 302x244cm 2017
  朱玺的另一件作品《lost star》,运用综合材料,使宇航员悬浮在一个引力场错乱的时空。新人类的形态面临分流,无论是赛博化、或是机甲化,人的认知结构和典故系统都会变化到无从想象。而倘若依旧是当前的肉身化,那么星际想象的形态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别无二致,和大航海时代也拥有相同的结构。异域意味着颠倒,意味着以我观物的误读。
源,皮箱 金属零件 减速电机 木 56x34x28cm 2017
  在含有眼球的钟表装置中,眼球的意象和《鬼吹灯》中的异教信仰相契合──通过目光,能够创造出“虚数空间”──饱含童趣思考的残忍。
  我以为我的飞船知道一切。飞船是信仰的通道,如同教堂。“叫我以实玛利吧。”被信仰放逐的人,有的踏上捕鲸船,有的成为宇航员。
追时间的眼睛,木头 电机 现成品 29x29cm 2017
追时间的眼睛,木头 电机 现成品 29x29cm 2017(2)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消费性收藏消融了艺术的“学术性”吗? 绘画装置能否成为艺术家创作上新的突破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01:0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