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66|回复: 0

[2018年平杰:蓝正辉与“体量水墨”

 [复制链接]

蓝正辉与“体量水墨”
⊙作者:平杰

  评论|关键词:试验 面书写
蓝正辉
  蓝正辉为外界所知是他从 2000年开始的“体量水墨”。事实上,他并不是水墨领域的新秀,在整个 20 世纪 90年代他都在做水墨方面的实验,那是一种以符号为本体的水墨结构图式。再往前推,1983年,他考入四川美院,几乎经历新潮美术运动全过程。但新潮的狂热并未在他身上留下过多的投影,20 世纪 80年代的他,只悉心于自己的水墨书写或文字观念,有寥寥几件作品可数。虽然他也参与了 89 现代艺术大展。蓝正辉是那种不愿意跟风作秀的艺术家,他宁愿退避三舍用自已的认知与体悟去走出一条路。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体量水墨”以前,他经过“从观念到符号再到结构”这样三个阶段的功课实验。
  何谓“体量水墨”?这最初源自于其本人对水墨中书写方式的迷恋,书写是一种运动,书写也是一种状态。在抽象的水与墨的关系中,书写就是钢架与支撑。但书写的中介是笔,如何让笔离开惯常的轨迹与局限,这正是蓝正辉的课题,把笔做成排笔,用“面书写”的方式,“提倡水墨的书写性、体量、气势”。
《律动:气韵山色》rhythm:verve of the moutain,584cmx366cm,ink-painting on rice paper,zhenghui lan,2006
  用这种方式,蓝正辉非常有效地控制了面书写中的轻、重、缓、疾。令这种放大以后的笔成为体块,其量如山岗屏障,其势如火山喷溅,其型如地壳运动、结构碰撞、狂风海啸。在“体量水墨”中,传统的笔不见了,书写就是气势、结构、墨韵。由于书写作为支撑,作为画面的主要成分;即使在清、淡的墨势中,依然具备力量的架构而不松垮。在墨色层次与体量肌理的关系上,其掌控性与表现性显示了高超的技术含量。
  继之而起,他提出了以墨法代替笔法。
  蓝正辉决意不添加任何外来因素,在笔、墨、纸的关系上为当代水墨开拓新的界面。
(摘自《水墨演义》第一回)

  张平杰,策展人,评论家。曾任《中国美术报》特约记者(1986 一 1989)。纽约约翰·凯奇(JohnCage)基金会访问学者,纽约莱克基金会(REC Foundation)影像与视觉艺术高级研究员,首席策展人。同济大学新媒体艺术专业客座教授、喜玛拉雅美术馆、北京当代艺术馆研究员、策展人。其主要研究和策划领域包括:当代艺术、新水墨、生物艺术、新媒介艺术、REEL CHINA 当代中国纪录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花花大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花花大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花花大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荧屏掀起文化遗产热 以文物看文明 如何鉴别海南黄花梨手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13:14,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