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391|回复: 2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曹斌 发表于: 2004-3-25 21:51:4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景区·旅游[专集]上帝为什么造成都!

 [复制链接]
上帝为什么造成都!  xxbfEuDA.gif  保存到相册

  本帖为个人因爱好而制作,没有任何商业用途,为到这里的朋友提供一个对成都印象的交流平台,旨在为网友提供一种方便和更多成都各方面的信息服务。
  正文中所有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及其他朋友的帖子,作品版权均为原版权人所有,如有侵犯你版权的地方,请马上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发布一些补充说明来保障与您相关内容部分的权力。
  本帖子只适用个人私下阅读,请带有任何商业目的和商业行为的公司及个人参考后马上删除!否则就可能会侵犯其它版权人的权利!本帖所载的任何形式的稿件均不代表本站的观点。
  本帖所载文章均来自网络媒体,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若有任何实事出入者,与本站无关,多谢合作。
  本帖版权没有,欢迎“盗版”。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0:31:35编辑过]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曹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曹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曹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曹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曹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曹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萨达姆同志三篇文章 新建三峡民俗旅游网
2# 四姑娘山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3-25 22:0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成都美女

成都本地,盛产美食、美女和闲人。

美食自不必说了;闲人也不是真的闲人,只是性情怠懒了些;美女却琳琅满目,花枝招展地撞进你眼睛里去,撞得你头晕眼花,脸红心跳,口中不自觉地涌出水来。

曾经有北京的朋友来成都,不去武候祠,不去杜甫草堂,开口先问我哪里是美女出没的地方。这话问得我一愣,想了半响告诉他先去大服饰店看看吧。朋友夜袭各大服饰店,饱了眼福回来,拍着大腿叫:真是天堂。我笑他八辈子没见过美女,成都女孩儿不就是皮肤细腻一点,身材窈窕一点,声音温柔一点,五官精致一点,就把你的魂勾走了?朋友戳着我的脊梁骨,用控诉的声调说,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朋友走了之后,我琢磨了老半天,他怎么就舍得戳老朋友的脊梁骨呢?色字头上一把刀,果然。

不过要说成都女孩儿的皮肤细腻,这也是事实。别说女孩儿了,就连我去山西旅游,也被山西的朋友戳着我脑门子对他老婆说,你看你看,人家成都人的皮肤比你还好。嫂子当即拿老大白眼仁翻我。成都男人尚且如此,女孩儿的皮肤更不必说了。有光滑得跟缎子似的,有柔嫩得跟蛋白似的,也有白底红痘分外妖娆的──那是让火锅给闹的,忽略了痘子细瞅那肤色,还是水灵灵的,吹弹得破。

其实,在北方人眼里,皮肤好还是其次的,成都女孩儿的娇小窈窕可能更让他们心动。我的北方女网友个个都是1米76以上的个子,我也见过她们的照片,实事求是的说,都挺结实的。成都女孩儿的标准身高是1米62,“依偎”在男友怀里挺惹人怜爱,同样的pose,换一北方女孩儿搞不好就成了“依靠”。与标准身高相称的体重是95斤以下,刚好算小鸟依人;又或者是100斤出头,也堪称纯情小猫;重达110斤以上就不妙了,这是成都女孩儿的心理承受极限,节食,还是长胖?这可真是个问题。

没得法子,当美女遇上美食,简直就是干柴烈火却又一瓢冷水淋头浇下来。成都女孩儿打自恋那一天起,就得与成都美食作惨烈无比的战斗,直到自暴自弃或者人老珠黄为止。因此你可以在成都街上看见无数窈窕淑女迎面走来,纤腰,削肩,天生的时装衣架;这同时减肥美容店星罗密布门庭若市。没得法子,天生的好身段,满街的名小吃,成都女孩儿往往就在这二者之间振荡不休。或者咬牙切齿向左,或者视死如归往右。

国庆节的时候我外出旅游,车上遇到几个广东女孩儿,都挺健谈的。我听她们聊天,发现广东话确如钱钟书先生所言,马路上滚铁桶一般,不禁怀念起成都女孩儿软绵绵的成都话来。成都话本就绵软,女孩儿说出来尤其娇媚,每一句话都是又慢又腻,尾音上翘,让人听得心中一荡。

成都和重庆这两个城市素来各不相让,谁都不服气谁,重庆男人唯独垂涎成都女孩儿,每每对重庆女孩儿感叹:成都妹儿的声音硬是温柔的很;又安抚恼怒的重庆女孩儿说:你的声音也好听,有点像成都妹儿。 但是成都女孩儿的声音虽然好听,有三个字却是万万说不得的。上次在一个社区也看见许多人讨论此事,说成都女孩儿哪里都好,就是不能用成都话说“我爱你”三个字。诚哉斯言,成都话──尤其是老成都话说“我爱你”三个字,发音接近于“卧矮利”。真正的发音比这个还要难听的多,只是汉字无法拼写,哪怕是陈圆圆那等的绝世歌伎媚声说出来,也要吓得吴三桂一个筋斗。 幸好成都男人听惯了成都话,对“卧矮利”三个字倒是能坦然受之。

其实不管是皮肤的细腻,身段的窈窕,声音的温柔,成都男人早就见惯不惊了,倒要笑外地人少见多怪,唯一百看不厌的还是那分秀雅之气。还记得10年前在一个小照相馆门前看过的一幅黑白照片,直发齐肩,淡妆,黑衣,碎花的长裙,眼神宁静却沉淀着妩媚,微微抿着嘴唇,那是我见过的最动人的微笑。成都女孩儿的美丽千姿百态,铺着一层秀气作底,是怎样也难掩饰的。哪怕一点也不化妆,穿着普普通通的衣服,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那种秀美依然能让你怦然心动。

读大学的时候,在公共汽车上遇见一个女售票员,也不怎么打扮,眼睛却漂亮得令人窒息。她走过来盯了我一眼,说,买票;我那时脸都红了,生平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做眼波流转。后来又曾经在服饰店看见另一种美丽,女孩儿一头火红的短发,涂着黑色的唇膏,眉目精致如画,眼神灵动,一阵风似的与我插肩而过,那是一种烧灼着眼睛的热力。 这样的漂亮女孩儿多不胜数,大多沉没在记忆里,在成都,随处可见流动的美丽。

我一个老同事宁肯绕10分钟路也要穿过繁华闹市区回家,为的就是能够“洗眼睛”。我没他那么饥渴,我对成都女孩儿一向是涎而远之的态度,远观还可以,近看也乐意,就是不愿意接近甚至追求。

这倒不是我变态,成都女孩儿实在已经被宠坏了。使使小性子,发毛根朋友脾气什么的也就算了;懒得做家务事,不会做饭菜什么的也就算了;花钱大手大脚,工作三心二意什么的也就算了;说真的,这些事情男人咬咬牙也就顶过来了,但她们很多娇纵过头的想法我可受不了,我宁肯舍近求远。

比如我一个同事,特别喜欢去相亲。按照她的说法,相亲不就是两个人见见面聊聊天吗?不合意对方,吃他一顿就走;合意对方的话就多吃他几顿以加深了解,还可以收一些香水首饰之类的礼物;反正自己洁身自好,又不吃亏。

而另一个同事的想法就更要命。老公一定要找有钱、成熟而体贴的;对自己一定要温柔,要浪漫,时时不忘送礼物。一次她生病,男朋友从澳门飞来成都探望她,我感叹她的幸福云云,她却一撇嘴,他当然应该这样做──你问问别的女孩子,我平时没找他要钱花已经很不错了。我这个女同事最近辞职去澳门,与男友一起生活,临行前忧心忡忡,要是他让我下厨给他做饭怎么办?我从来不给别人做饭的……至少要拉他和我一起做,他休想跷二郎腿。

我当时就忍不住开了她一句玩笑:什么也不付出,只知道要这要那的,你仗着自己漂亮就敢这么虐待人家吗? 她不屑地哼了一声:追我的人多的是。他不乐意对我好,有人乐意对我好。 倒是。就我所知,追她的网友从北京到广州至少还有五六个候补,都是月薪少则万余的白领,情书一封接一封,直有轰炸她邮箱的趋势。而我这个同事在成都女孩儿中也不过是中等姿色。

美丽无罪,罪在垂涎美丽的男人身上吧。成都流行一个词语叫“雄起”,在足球场上常常震天地响,而在成都女孩儿面前,男人却常常“雌伏”,娇纵沿此而来。

现在很多精明的成都男人找女朋友,先要求“性格好”,漂亮尚在其次。却时常有外地男人瓜兮兮地直奔成都美女而去,捧一个薄胎的花瓶回家,战战兢兢。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0:37:50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3-26 14:52:09|只看该作者
懒散城市

懒散的城市也有一些共通点:

很多时间花在桌上和嘴上;
慢餐业发达;
多是旅游目的地;
消费拉动经济;
容易滋生艺术灵感;
夜晚的精彩胜过白天;
地下亚文化发达。

评语:以生活魅力荣登中国第四城 NO.4,号称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有娱乐精神,消费欲强过创业欲;边吃边喝边工作,或者吃吃喝喝就是工作。

电视时间:少;因为打麻将和泡茶馆时间多。
快餐店:少(无所不在的排档和麻辣烫不算)。
步行速度:慢;所以买车也只买小小型的车就够了。
酒精度:高;微醺在此是一种生活美好的状态。
作息时间:保守的时间表,但经常不准时。
上班时间逛街人气:旺;感觉是全城在轮班逛街。
跳槽频率:低;但有不少人跳槽离开这里到更忙碌的城市去。
身体运动量:少;打麻将不应该算吧?
手机通话状态:更像一种时尚。
婚恋状况:擅于调情,享受恋爱,不忘婚姻。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0:41:15编辑过]
4# 金佛山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3-26 14:53:34|只看该作者
天堂里的天堂

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自然风光已深深融入了历史、人文的精神,所以到成都与其说是看风光倒不如说是看人,是去感悟一种历史与人生的风韵……

人称四川"天府之国",那成都就该是这"天府之国"的国都了,算是天堂里的天堂了。这成都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神力呢?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体味彼时天堂的神奇,就得承受此刻登天的艰辛。就连"诗仙"一般的李白也不例外。幸亏李白不是例外,不然,唐诗中就少了那首萦绕千古的绝唱。而这一声绝唱又不知引来多少个知音,多少的向往呀!

马可·波罗来了,他行进在几乎将人淹没的连绵的群山里。几十天的鞍马劳顿,脚底的乱石,四周连绵不尽的群山使他有些厌倦了。而神力就在此时展现出来,他闯入了一处柔媚恬静的平原,更重要的是,在这平原的深处,竟遭遇到一座热闹繁华的都城,它就是成都城。马可·波罗走在街上,看见大小的河流在街旁交汇,河中是穿梭不已的小船,桥上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而这一切的一切──小桥、流水、人家,被湿漉漉的裹在迷蒙的雾气里,使他不由的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威尼斯。"感谢上帝,"马可·波罗说:"在走过这么多险要的路程之后,让我见到一个水城,见到几丝与故乡相似的景象。"

也许,对于古时的旅行家、文人、墨客以及所有入川的人来说,体力与意志的考验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有了一个成都作目的地,古代的旅行者可以安心地饱尝入川的千里之苦了,蜀道虽难,有成都在,再难也是风雅。连瘦弱文人也经受得了。"(余秋雨,《文化苦旅》P165)这或许正是成都的魅力。 如今,技术的进步使蜀道之难已成往事,但这"天堂"的神奇与魅力却并未因此消散。因为还有心灵可以考验。

苦旅于山水与文化间的余秋雨先生,对此有着切身而又生动的描述。当寸草不生的黄土高原,险峻的山山岭岭,因单调的灰黄色,而使余先生那富于灵性的眼神,都要萎黄了的时候,神力就在此时展现了。不知火车窜出了哪一个隧洞,全车厢一片欢呼:"窗外,一派美景从天而降。满山绿草,清瀑飞溅,黄花灼眼。连山石都湿漉漉地布满青苔。车窗外成排的桔子树,碧绿衬着金黄,硕大的桔子,好像伸手便可摘得。土地黑油油的,房屋密集,人畜皆旺。从此,一刻也不愿离开车窗,直到成都来到。"这或许正是成都的魅力。

躲在四川盆地中央的成都可真是一座奇特的城市。在中国的版图上,处在南不南北不北的城方:依江(长江)划线,它在北;以山(秦岭)为界,它在南。古时称西蜀,却没西部的苍茫与荒凉,有的恰是不息的江水,肥沃的土地,胜似华东与江南。外有群山环抱,内有河流交织,温温和和一片天地里交织出一方滋滋润润的乐土,这正是成都。

成都可真是被水环绕着的城市。而它的水,不仅是自然的,更是历史与意志的。这水,好似它的灵魂,似乎没了它,成都便不是成都了,成都便没了灵气。富庶、秀丽、繁华及其它的一切似乎都显得牵强附会起来。

作家冉云飞,在一部研究老成都的书中,很好的提示了这一点。他说,李冰在建设都江堰的同时,就似乎想到了都江堰水系和成都平原的整体开发。他依天然水势巧妙的把都江堰与成都的发展联系起来,"检江自宝瓶口外分水,今名走马河,过成都时则称为南河,又叫锦江;郫江今天一般称为柏条河,过成都时则称为府河,两江于成都东南合江亭处相汇。但李冰所凿二江是平行流于城南,只是到了唐僖宗时高骈改道绕过城北向东流,终至形成'内外二环抱,大小重城相包'的城市格局。此种格局历经两千多年而无大的变化"。

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水多了,应运而生的桥也成了成都的特色。于是,就有了如"长似江南好风景,画船往来碧波中"这样的佳句。

成都的桥,宛若天上的繁星,南门大桥、北门大桥、水东门大桥、三洞桥、九眼桥、天仙桥、玉带桥、万福桥、洗面桥、磨子桥、踏水桥、安顺桥、平安桥、卧龙桥、遇仙桥、御河桥、落虹桥──桥桥皆有来历,个个别具诗情,星罗棋布,城里城外,四通八达,穿越古今。

如历代诗人歌咏不绝的万里桥,在三国就有此桥了,相传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联吴拒魏,就是在此桥下登船舟东去,临别时,诸葛亮语带双关说:"万里之行,请自此始"于是,历史便赋予了这桥特殊的内蕴,而桥也有了它新的名字,桥就此成了"万里桥"。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0:45:13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3-27 23:19:52|只看该作者
成都茶馆

人们常言:“四川茶馆甲天下,成都茶馆甲四川”。到了成都,不能不到茶馆走走。因为那里最能体现成都人的闲适生活,现代的气息与古朴的民风在那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都市风景线。

去年,我有幸到成都一游。成都有句老话:“天上晴日少,眼前茶馆多”。当你漫步于蓉城的大街小巷时,你就可以发现此话一点不假。林立的高中低档的茶铺、茶楼、茶坊给这个现代化都市增添了几分雅致闲适的神韵。再一看那店名,“漱泉”、“闲居”“东篱”“听音阁”……,颇有隐士的闲云野鹤之趣,又有雅士的行云流水之势,让我疑心作家都到这里开了茶铺。

一个叫“枕流”的茶馆更让我拍案叫绝,此名取意于《世说新语》里的一个典故。据说高士孙子荆欲归隐,对王武子说“当枕石漱流”,却误说为“当枕流漱石”。王反诘说:“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辩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励其齿。”此茶馆本身临小溪而开,以此名,真是既风雅,又别致,让人不由感叹主人的匠心。

踱进茶馆,但见竹榻藤椅,小巧致,古风犹存,坐上去柔软舒适,最宜闭目养神喝闲茶。茶馆里的“堂馆”(北方人称“茶博士”)应声而至,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待一桌茶客落座后,他右手提着锃亮的紫铜壶走过来,左手五指分开,夹着七八个茶碗、茶盖、茶托,一挥手,丁当连声,茶具各自就位,紫铜壶犹如赤龙吐水,一翻一盖,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桌上不洒一滴,充分体现了茶道“精华均匀”的精神,好的东西,共同享受,同时又展示了堂倌精湛的技艺。欣赏这一沏茶过程是一种享受。

低头品茶时,发现茶具也很雅致,三件一套。有茶碗、茶盖、茶托,而外地的茶馆,其茶具多为壶和杯。造型上大下小的茶碗,易于茶叶的冲转和浸泡深透;茶盖既可控制水温,又可用其搅和茶叶,饮茶时阻挡浮叶入口;茶托有端碗不烫手、茶溢不湿衣的妙处。想不到,其中的奥妙这么多!

茶馆里,不少人在摆龙门阵,有些老人在逗鸟。在一些名茶馆里,还设有四川民间曲艺专场,能欣赏到大鼓书和金钱以及诙谐的现代“散打”剧种。坐在荣馆里,我也学着成都人那样,优哉游哉,左手端茶托,右手揭茶盖,一边细细品味,一边听鸟鸣。真是舌品茶味,鼻嗅茶香,暖胃涤肠,清心醒脾,心旷神怡。

偶尔问及邻人:“喝茶有什么好处?”原本以为会得到一些处理膳食方面的知识,谁知他答曰:“茶里有‘禅’”。我不禁惊叹于成都人茶文化的普及与深入。茶神合一,正是茶道之精神的真义,茶文化的市民化正反映出成都人成熟的心智和旷达的人生观。

我很想再到成都。坐在茶馆中,静静地享受那一切。用四川话向堂倌说“来一碗盖碗茶!”然后,静静地品味这份清香,这份闲适。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0:47:34编辑过]
6# 青城山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3-29 01:06:12|只看该作者
飘散着红辣椒香味的城市

短短一天的邂逅里,成都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洋溢着火红的辣椒与写意的生活着的城市。成都有三多,小吃多,麻将多,蚊子也多。

成都的小吃多,而小吃里又属火锅为最。随便沿着大街小巷走,不经意的就会见到鳞次栉比的“XX火锅城”的招牌,而沿橱窗望去,你也总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们围着火辣辣冒着热气的火锅不亦乐乎──即便是在这酷暑未消的夏季。 除了配有冷气的豪华店面,最热闹的去处则要属那些沿街排开的大排挡,一人多高的大铁架子上密密麻麻的摆着豆块、鸡肉、鸭肠、鸭血和海白菜之类的以及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菜串,招牌上大多赫然写着“一毛、两毛一串”,招揽了大批的市井人们在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后来这里“下榻”。

原色的木桌木椅几步一个星罗棋布的散列在两面朝天的大厅里,傍晚时分,这里几乎每每座无虚席,人们围坐在那红的有些绛紫的火锅旁,在热气腾腾中一边将选好的菜串掷入锅中,一边极享受的捞起红乎乎的一串串的美味佳肴放进口中……这其中,有慈祥的老人,淘气的小孩,有秀色可餐的女子,更有干脆赤膊上阵的汉子们;而远远望去,几十桌的人围坐一席,几十桌的火辣辣的沸腾,真让人不由联想起“大炼钢铁”的火热和激情,也令你不得不折服于巴山蜀地的人们对于辣的情有独衷和无比的偏爱。

成都人除了能吃辣,还极会享受生活,似乎外界的经济大潮和只争朝夕的匆匆并没有改变他们对生活一贯的悠然与自得的把味。与其他的城市相比,除了遍地的火锅小吃外就是随处可见的麻将阵了。常常,在不起眼的接到拐角,在公园的石桌椅上,总会有几张麻将桌错落有致的拉开阵势,三三两两的人们,伴着清脆的麻将撞击声,饶有兴致的耍着,成都人管玩叫“耍”,无形中透着西蜀胜地文人的底蕴和隐隐的骄傲。奇的是,这麻将阵不仅多,而且大多在白日里就早早拉开阵势,一直持续到月上柳梢、夜色渐浓,而且“耍”的人中,也多是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让人在感叹成都人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免心生几分担忧;偶尔,在路上不时有拎着鸟笼的人哼着悠闲的曲儿飘然而过,连骑车的人们也不象北京、上海等如涨潮般呼啦啦席卷而过,居民区的绿树掩映下,总有成排的老头老太们摇着扑扇夹道欢迎,向路人们行着“注目礼”,而三步一个、五步一簇的各色小吃店,也几乎是无时不飘着诱人的浓香,让你不由的驻足……他们似乎永远是那样的漫不经心和胜券在握,怡然自得中一切就摆平了似的,这是一种文化,一种风度,似乎早在杜甫草堂里的笔墨山水、琴棋书法里,就已埋下了答案。

而说到成都的蚊子多,当属杜甫草堂给我的印象颇深。成都气候湿润,草树繁多,蚊子的繁衍自然就有了天时地利,而草堂里繁茂的植被更是为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乐园。刚到成都,没有经验,穿了短衫和短裙,结果本来就爱招蚊子的自己更是备受青睐,而这里的蚊子还不象都江堰的那样大都是光明正大的出击,他们则是暗中偷袭,结果往往是你还未察觉到他们的“芳踪”,就已是“遍体鳞伤”;我亲眼看到,游客们纷纷拍打着双腿的胳膊,连那里的服务人员也频频往身上擦着风油精,看来这蚊子也该治理治理了,否则,下次来,你一定记得要带风油精。

最后是成都的女子,川妹子的俊俏水灵是远近皆知的,而这次短暂的成都之行似乎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许是时间太仓促的缘故吧。她们的确很能干,而她们那如水的肌肤更是让我们这些北国的外乡人足足羡慕上半天了。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0:50:27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3-30 01:03:06|只看该作者
爱喝茶的成都人
成都人爱喝茶,一坐就是半天。每逢周末举家老少,呼朋唤友,去乡村野外“农家乐”邀一行青山入座,围几圈“方城之战”。外地人,尤其是沿海人,甚至本地一些人不禁大声呼吁,责怪“成都人真懒”、“成都人风气太差”。

富沃平静的天府之国养成了成都人的不良风气吗?不,成都人天性自然、崇尚自然、忘情山水的品性所至。君不见一条府南河,两岸见茶客。大街小巷风情万种的茶馆更是各显其中,借山靠水。 一杯盖碗茶牢牢地拴住了成都人的心,古往今来,四川名山出名茶,名山出名家,从而也在这人杰地灵之地出现了文人雅士,如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等。

“名山出名茶”,我国最早的名茶来自于有“蒙山顶上茶,扬子江心水”的蒙山茶,峨嵋毛峰,青城山的雪芽等名茶也相继出现,同时“七义一心”、“精、行、俭、德”等茶道精神广为流传。

在成都,茶文化与休闲融为一体,茶馆、茶艺厅遍地开花,明清风格、唐宋风格或东南亚风格、西欧风格的茶坊茶楼处处皆是,飘荡着沁人的茶香。

而灵芽瑞草的汁液因此养就了蓉女的漂亮,男士的飘逸。喜欢休闲,身处茶文化氛围中的成都人,在日常生活中把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0:54:46编辑过]
8#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4-15 19:56:15|只看该作者
成都小吃

提起四川,蜀中川菜百菜百味,麻辣鲜香,使人垂涎。

天南地北的人想到成都,就想到四川的小吃。入蜀逛蓉城,街头小巷的风味小吃,的确让人吃得开心。难怪外地人总结:成都小吃便宜,好吃,品种多。

记者逛街钻小巷,深感心灵手巧的成都人,做风味小吃有如此的灵气。哪怕是做面食,成都人也做出了自己的强项,街边的小店几乎没有不卖面的,各有各的热闹。

下东门大桥不远的“吴记怪味面”,虽在老街边,门头也仅有两个铺面,但常常是顾客满座。它们的招牌面食是怪味面,勾味中酸辣甜咸皆有,油酥的花生米,火煨的粑肘,香脆牛肉脆绍,还有几块红烧小排骨,配搭起来做面头,香袭了一条街。成都人的生意也是做得很妙的。吃一碗面可要一两,多为1.5元,也可来二两牛肉面外加一大勺红烧肉,再多给1元。

到成都你要问当地人:有没有小吃一条街,人们很难回答。因为普通一条街上卖小吃的比比皆是。成都的烟袋巷,靠近花市不远,小食店林立,这些店不大,却让你大长小吃的见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店,就吸收了天南海北的风味,云南的米线,山西的刀削面,广东的炒河粉,做得很是地道。

成都市的特三级大厨杨孝成对记者说,成都小吃妙就妙在不少师傅对味把握得很好,好多菜只要端上来,品一下味,明眼的师傅就会了。家家都想争客人,只好在品种上多下功夫了,仅说二两面就能做成什锦煨面、排骨、牛肉、海味、脆绍、担担、丸子、回锅肉面近二十种,竞争大因而越做越地道。外省的老板在成都开小吃店,是要担风险的,因为成都师傅的模仿力太强了。

最能体现成都人的精细莫过于在吃上了,走入小巷,红红辣辣的“串串香”,超市一样的菜架上,上百品种,一张张薄肉片,一根根的新鲜蔬菜用细竹条串起来。在双林路一家店中,记者数了一下,足足有一百五十个品种,单说牛肉就有五香、麻辣、茴香、孜然味等等。一支竹签上,穿有一小片肉,每串一角钱,客人想吃麻辣,老板还可以送上一碟有花生、芝麻、味精、花椒和辣椒粉掺合在一起佐料粉,蘸着吃,不收钱,其实这是老板的聪明,他想的是客人胃口越开,吃得更多。算帐也很巧妙,数一下食客桌边丢的细竹棍签就行了。在成都这些街边小店中烫一餐“串串香”几元钱就可以让你心满意足。

外地人来成都,总会找到拿到地图问小吃,其实传统的担担面、钟水饺已不能全部体现成都小吃的新风貌,这些风味店往往是外地客人光顾得更多,你不妨走进街头巷尾,问问当地人,他们对这一带哪家店好吃,是心中有数的。食客们的经验是你瞧哪家的生意好,热闹,准没错,因为成都没有“食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4-15 19:58:13|只看该作者
成都夜生活

随着夏季酷暑的到来,蓉城的夜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各种酒吧、迪吧、茶吧、夜总会、歌城等等,都竭尽全力,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消费者。

在这些娱乐场所中,真正长久不衰,备受泡吧客喜爱的,还是那些富有特色的,或节目出众、或玩法新式、或人气火爆……的娱乐场,就让我们趁着夜色,亲自去感受一下吧。

浪漫城市流动的音乐 在成都,无论任何娱乐场,音乐是绝不能少的。尤其是酒吧。除了酒水是必备消费品外,音乐也是绝不可缺的东西,有人说,音乐是酒吧的灵魂,是欢乐的源泉。这一点也不假,的确,如果你坐在一家没有音乐的酒吧里喝酒,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所以,那些人气旺的酒吧,也一定是音乐特别迷人的地方。如城南的回归音乐俱乐部,半打“中仨郎”乐队的实力音乐、漂亮朋友、杰西酒廊以及有摇滚“圣地”之称的小酒馆,城东的星期五乐队集聚的一大批音乐高手,城中区虹顶夜总会的大型雅俗共赏的音乐剧,鑫磊俱乐部的另类风暴,兰桂坊资深音乐人组成的触摸乐队,紫微爵士吧高雅的钢琴、吉它演奏,同一首歌茶吧每周末特别主题音乐会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酒吧夜总会,以其各自独具的音乐特色,吸引了大多数成都喜欢音乐的吧客。

记者在兰桂坊啤酒馆和一位在此泡吧的女士聊天时,她说:“我总是盼着夜幕降临,因为我喜欢酒吧中特别的氛围和酒吧里特别的音乐,音乐,让我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 蹦迪品茗和歌唱 喜欢清吧的人自然对迪吧有种敬而远之的心态,但喜欢迪吧的人,却又是如痴如醉地全身心投入。蹦迪一族在炎热火爆的夏天仍不减狂热,只要强烈震撼的音乐一响起,他们就会倾心投入。记者在鑫磊俱乐部、回归火舞海洋、热舞会所、梦的工厂等迪吧,现场采访了一些蹦迪族,他们说:“蹦迪,让我们感到一种轻松自在的释放。”的确,夜幕下蹦迪的心动,是一种富有另类色彩的心动。

也有在夜晚去茶坊品茗、勾兑,或邀朋聚友搓上二顿的玩家,他们喜欢茶坊又明亮又暧昧的灯色,清静而适合于聊天或商务洽谈,还可以看茶艺表演或浴足按摩,消除一天的疲劳,如蜀中情休闲会所,集餐饮、品茗、保健,浴足等一体,德善源茶坊品茗香清幽、俯都市繁华那一份闲情、文轩茶坊的保健浴足、雨露茶坊为球迷特设的俱乐部、富临会所的茶艺表演及为顾客特备的商务书房,府上苑现场看足球赛等等。一边品茗,一边品成都的文化。

而喜欢唱歌的朋友偏偏不在家中唱,他们总是三三两两或一群爱家邀约,在夜幕降临之时,去歌城唱,记者在学府影视娱乐城、天座歌城、天乐歌城、好乐迪歌城等采访时,他们谈到,“在家独自OK,和在歌城和朋友们一起唱,感觉完全不一样,我们唱的是氛围和朋友们的内部巴巴掌。”

…… 成都是迷人的,成都人的夜生活更是多姿多彩,令人心动的。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0:26:00编辑过]
10#
 楼主|曹斌 发表于: 2004-4-15 20:00:51|只看该作者
被误读的成都

南方有一本周刊,曾经给一些城市搞了一些说法,其中成都被说成是最休闲的城市。

成都是最悠闲的城市吗?我看未必。就如同许多年前,成都本土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成都是一个“盆地意识”浓厚的城市一样,是有不少误读之处的。也许,误读也是人们认识一个城市的途径之一吧。

说成都“休闲”,是因为这个城市有太多的茶馆和泡在茶馆的闲人,以及居全国之最的麻将成风的生活方式。但我们同样也可以举出若干例证,轻而易举的将成都说成是一个忙碌和紧张的城市。

“盆地意识”也是这样,论证者从主流文化和经济形态与沿海城市比较,得出这个城市因封闭、保守而落后的结论。但是,如若我们把这个城市出那么多的前卫画家和先锋诗人作为例证呢?成都岂不又是最开放、最另类、最标新立异的城市了吗?

前两年,成都出了个叫李伯清的民间艺人,专在茶馆讲一些嘲讽成都人的段子。被媒体称为“散打评书”,风靡一时,还出了录音带。不仅成都人爱听这些段子,相邻的重庆人听的更是乐不可支。征订人一边听一边幸灾乐祸的说,你看嘛你看嘛,我们早就说过了,成都人就是虚伪,“假打”,这次连他们成都人自己都编成段子承认了。

重庆人常常以耿直,仗义自誉,从来瞧不起虚伪的成都人的。重庆人常讲,我们重庆人,两三句话不对,马上动手,哪像他们成都袋子,你说我说的吵半天,就是不动手,那像个男人!我每听到这样的说法就好笑,因为我实在不明白,动不动就出手相斗究竟算优点还是缺点?那种所谓的耿直,也是十分可疑的,无非是声音粗大一点,话说得夸张绝对一点,只是涉及到钱啊女人的,谁也一样的耿直不起来。

所以我很早就表示,宁肯接受成都人“虚伪”的有礼,也不接受重庆人“耿直”的粗鲁。就拿对李伯清的段子的反应来说吧,明明是把成都人的各种“丑陋”说得淋漓尽致,可成都人偏偏听得开心万分,没一个人上台去把哪个“嘴臭”的说书人打个鼻青脸肿。要是换了在重庆,有人这样讥讽重庆人,那情况能乐观吗? 如此,说成都人虚伪,毋宁说成都人有涵养,心胸宽阔。所以我说,外地朋友要想客观的而非主观的认识成都人,最好是在成都住上一段时间,交上一些朋友,切身的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那样,你就能够很有感慨的说,啊,这就是成都。

有很多外地朋友在成都住了下来,或者一个月,或者一年,或者十载乃至数十载。有位天津朋友,南开毕业不留天津,主动要求分到成都,到现在已经是近二十年了。他不仅娶了成都女孩做太太,自己也说一口地道的成都话。再要说起成都的文化品格与城市个性,他比成都本地人还更真切,细致,更头头是道。而他所说出的那些品格与个性,都与导游手册上的解说没多少关联,完全是在与一个个活生生的成都人的交往中,以及自己逐渐成都化的过程中,观察与体悟出来的。所以,我还要说,认识成都人才是认识成都这个城市的好方法。

现在的城市都做了很彻底的改造,修造的楼房,切出的街道,与别的城市的街道与别的城市都相差不大。如果说,还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历史文化的沉淀了,它沉淀在这个城市的人的身上,他们传承并呈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传统与历史文化品性。

成都自古就是个移民城市,容纳四海可以被认为是其传统之一。古代的事情不好去考证,单说现在,只要你有本事,靠自己的能力干出了成绩,管你是不是成都人,大家都会接受和尊重你。事实也就是这样,目前在成都的大多数有实力有名望的民营企业家,都不是成都土生土长的人。但成都人一样的把他们看成是属于这座城市的骄傲。其实,就是成都人这个观念,也不是“持有成都户口的人”的专属了。

由于这个城市的包容精神,我前面说过,只要你往下来,住的久了,你就很容易对城市产生认同感,认为自己就是个成都人。

那么,成都有没有“盆地意识”?成都是不是一个十分闲散的城市?成都人是不是如重庆人说的那么“虚伪”?我想,也是的,但都不是成都的全部。
[此帖子已经被用户于2006-9-2 1:00:09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3:39, Processed in 0.468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