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表裱表裱 发表于: 2020-11-25 14:45:5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20年河南发现4000多年前具有鲜明礼制色彩的成组明器

 [复制链接]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河南发现4000多年前具有鲜明礼制色彩的成组明器

  新华社郑州11月25日电(记者:桂娟、史林静)煮肉的鼎、盛食物的豆、饮酒的觚……在4000多年前,这些随葬物品不仅要全套配齐,就连排放的位置可能都有讲究。近日,河南叶县余庄遗址出土了一组随葬陶器,这些陶器排列有序,器类成组,呈现出鲜明的礼制色彩。这也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时期的带有明确礼制色彩的高规格成组明器。
  据考古人员最新发掘发现,余庄遗址一座标号为M10的墓葬保存完好,墓内共出土33件随葬陶器。“这组陶器包括食器、酒器两大类,有鼎2件、罐2件、长颈壶1件、尊1件、高柄杯6件以及豆、觚、碗各7件,且排列有序,有很鲜明的礼制色彩。”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余庄遗址项目负责人吴伟华说。
  “这组陶器形体较小,制作较好,属于明器。”吴伟华说,明器是古代人们去世时专用于随葬的器物,是生活中使用器物的模型。
  此外,考古人员在标号为T0405的探方内也发现一组摆放有序的陶器,其中豆与觚依次摆放,数量均为7件,与10号墓内随葬的主要器物数量相同,反映出相同的礼制观念。“这不是偶然现象,在古代,礼器的使用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和身份。说明当时社会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礼器制度。”吴伟华说,这为研究中原地区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以及礼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说,从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余庄遗址部分“遗存”可能已进入夏代纪年。刘海旺认为,这组带有礼制色彩的明器的出现,对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夏代早期国家社会分层、等级制度,礼制现象和规制的认识。
  余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是龙山文化时期聚落遗址。为配合基建,2020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当地,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考古发掘已揭露面积1000余平方米,清理出墓葬、房基、灰坑及窖穴等各类遗迹50余处,发掘出土器物近200件。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表裱表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表裱表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表裱表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表裱表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表裱表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表裱表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燕国五次迁都,这儿有重要线索!雄安要建国家考古公园 天津“滨城大筛”核酸检测结果查不到?官方公布最新查询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9:30,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