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0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6-2-28 13:02: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凉山彝族木文明试探

 [复制链接]
阿说日吉 
  
  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彝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千百年来,广大的彝族就在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木文明。
 
  一、凉山彝族发达的木文明的历史成因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由于居住地域、资源禀赋等多种原因的交错,使世界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凉山彝族创造了发达的木文明,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为基础的。
 
  (一)丰厚的木材资源禀赋是凉山彝族木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凉山地区属亚热带高原山地型气候,境内群山连绵、峰岚叠嶂,峡谷沟壑密布,木竹葱郁、种类繁多,虽经大跃进时期的过度砍伐及其后较长时期的滥伐状态,但如今仍然有浩瀚的原始森林。相传奴隶社会的凉山到处都是森林,木材种类丰富,野兽出没,狼嚎虎啸,今天的森林覆盖率是不能望之项背的。劳动对象制约并规定着人类的劳动。凉山彝族正因有了如此丰厚的大自然森林资源禀赋,从而像“黄土高原的人们创造了黄土文明一样”,依靠和利用现实的木材资源求生存、谋发展、搞创新,从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木文明。
 
  (二)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奴隶社会的凉山彝族人民在封闭的状态走上了漫长的木文明发展之路。首先是凉山彝族居住在祖国大西南的深山茂林之中,加上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而历代统治者采用“怀柔”、“偏安”、“以夷制夷”政策,特别是明清王朝采用围堵政策,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派兵征讨政策;加之彝族又经常到周边地区掠夺人口、财物。这些因素造成了非常尖锐的民族矛盾,使彝族失去了接触外部文明的条件,从而没能得到奴隶社会的凉山中国统治者的开化。二是奴隶社会的凉山社会的奴隶和平民没有人身自由,彝族奴隶主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并为防止奴隶逃亡,千方百计限制彝汉间的交往,抵制了外部民族先进技术的传入。三是凉山内部统治者之间冤家械斗连连不断,封锁交通、破坏道路和桥梁,互相绑架贩卖,使人们固守山寨,不敢轻易外出,也使汉商畏而却步,彝族人民由此失去了与外界沟通、交流技术的可能。四是凉山地势高寒、高岚耸峙、平原极少、土地贫脊,生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加之彝族统治者妄自尊大、蔑视外部民族及其先进文化技术,排外心理强,因此满足于发展、运用木文明之外,没有可能吸收外部冶金、制陶等手工业文明。
 
  (三)木文明的发展能承载着简单、缓慢发展的社会生产力,使彝族失去了发展其他手工业文明的可能。奴隶社会的凉山彝族没有冶铁业、也不制陶,加之在上述封闭的情况下,堵塞了外部先进的生产技术流入和引进的渠道,使其更加加深了对木材的依赖。一方面是低水平的社会生产力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可以在木材的加工、研发中得到满足,从而失去了进行石头、冶铁、制陶开发的需求和尝试。二方面是由于缺乏外部支持,在外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引进的情况下,即使有冶铁、制陶等的需求,也无力进行自主开发,这迫使彝族人民的各种生产生活需要都在木材的开发中寻找出路,并通过木材使用、加工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缓慢推动社会的发展,使其在木文明的发展道路上渐行渐远。三是长期对木材的使用和依赖,形成了人们的思维定势和习惯,形成了彝人难以割舍的木材情结,积淀成了民族丰富发达的木文化,使他们淡泊了进行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尝试,走上了木文明漫长的道路。
 
  在许多外族相好石头、泥土、皮革的同时,由于以上诸种原因的共同作用,把奴隶社会的凉山彝族人民和木材天然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其走上了独特的以木为主要资源的发展之路,从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灿烂的木文明。
 
  二、木文明是凉山彝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20世纪中期,凉山一举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历史的传承,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凉山彝族的生产、生活仍然以木材为基础,“木”仍然是构筑和支撑整个凉山彝族社会的脊梁,是凉山彝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一) 木是凉山彝族人民的主要生产生活资源
 
  凉山彝族的木文明薪火相传,在社会发展进步的今天,依然绽放着灿烂的光芒。
 
  1、木是凉山彝族的主要生产工具来源。凉山彝族的农业生产以牛耕文化为基础,但在牛耕技术中,包括木犁、拉绳、枷搭等一切材料都取材于木,虽然近代以来普遍使用铁铧犁,但整个牛耕技术来说,仍然是以木材为基础的。二是从生产的整个程序,包括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中,除镰刀、锄头,铁铧和一些现代工具外,几乎都取材于木材。生产工具:如背兜、撮箕、木锄、连枷、拌桶、木剑、木犁、引水的木槽、木耙、木钉耙、木马鞍、木锤、木叉等,收储时的木柜、竹蒌、木框等,加工业中的木杵、木臼、木碓窝、竹针、木针、竹蔑席、纺锤、木梭、织布器,渔猎中的木枪、鱼蒌、用木设置的机关、陷井,还有木桥、溜索等特殊用途的木材运用等。
 
  2、木是房屋建筑的重要器材。凉山彝族传统的房屋建筑以夯土墙为基础外,其它构件几乎全部取于木材。房屋建筑因其木材运用和结构的差别,一般分为瓦板房和茅草房(竹篷房)。如今在高山彝族地区仍以瓦板房为主,部分较为贫穷的村寨尚存零星的竹篷房和茅草房。竹篷房为竹、木结构,茅草房为草、木、竹结构。两者造价低廉,冬暖夏凉,适用性能强,是过去凉山奴隶社会的主要居屋。瓦板房以木板作瓦而得名,一般为富有者所居,其修建技术已达到高超的水平,如勾心、斗拱、雕梁、雕柱等,这些装饰都用木材雕刻,精工细琢,结构独特,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瓦板房从整体上而言,具有线条流畅、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庄严壮丽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彝族房屋建筑取材于以木,设计新颖、结构独特,在世界民族建筑史上别具风格,是认识、了解彝族风土民俗的重要窗口。
 
  3、木是彝族人民主要日用品的来源。在现代的彝族农村,除少量的塑料、陶器和金属日用品外,彝族居民的主要日用品主要是木制器物。一是日常生活食具:有木碗、木盘、木桌、木桶、木瓢、木壶、木酒杯、木勺、各类竹制盛食器等。木器物一般漆上树漆,造型古朴独特,别具一格。其中以圆型或扁型酒壶更为别致,酒由木壶底部木管装入,上面有吸酒的竹管插入壶内,酒装入后不能再次倒出,是彝族传统优秀的工艺品。二是文化音乐用品:文化用品有竹笔、木笔、烟锅墨等;音乐用品有口弦(竹片组成,装在竹筒里)、唢喇(用竹簧管和牛角制成)、月琴、芦笙、笛子、二胡等。三是做炊用的竹、木、柴,照明用的木片、松脂、火把等。四是其他特殊用途的:有木鞋、木枷(二者如同脚僚、手铐),战时的木板令(绑有鸡毛或辣椒,称辣椒信或鸡毛信,如同挑战书),格斗中应用的木锤、木棒、木枪、竹箭、竹弓,迷信活动中的木板咒、竹火把、打木占卜、玛都(安灵送灵用的灵牌),毕摩(经师)的法帽、签筒、法杖,苏尼(巫师)用的羊皮鼓,火化逝世者用的火把、抬架、木柴等。
 
  (二)木是凉山彝族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
 
  在长期的木材开发运用中,凉山彝族人民以丰富的想像力和鬼斧神工创造了无以伦比的木材运用技术,并形成了对木的崇拜情结。
 
  木不仅成为彝族人民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深深地渗透于彝族的文学艺术、宗教伦理、道德和哲学之中,成为彝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
 
  一是木资源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是其他资源无以伦比的。彝族人认为“生死皆靠木”,人生在世的各种需要都靠木材,就连人死了也要用木材来火化。因此,过去的彝族人迁徙时不是逐水草而移,而是逐森林而居。彝族人把木视作生死相依的资源,从而非常珍惜和爱护森林,如今还有远古时期传承下来的如打鸡岭等地名,就是过去人民打鸡盟誓、保护森林的印证;在今天,彝族人传承了爱护森林的良好习惯,通过打鸡、打牛、打猪盟誓,用以保护森林的行为在有些村落还时有所闻。
 
  二是彝族人心目中木材的用处是万能的。早在宇宙的盖天仪认识中,彝族先民就认为“天圆地方”,天地间有“四根撑天柱、撑在天地四方”,如今还传颂着“四木拉天柱、拉在天四方”的谚语。在人类起源学说中,彝族有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洪水滔天时代,彝族祖先“居木武吾”就是打制了一个木柜而漂浮在洪水的上方,躲过劫难,并用计娶了天帝的女儿,从而繁衍了人类。神话传说中英雄“支格阿鲁”的座骑就是木材制成的飞行物,他乘此游弋大地,惩恶降妖,造福人类。这些对木的各种用途的传说,其本质上就是彝族人的“生死靠木”和“木的用途万能”的认识在文学艺术和宗教等人文方面的投影。
 
  三是彝族人眼中的木是有灵性的。彝族人崇拜祖先、图腾、和自然,具有万物有灵的传统认识,从而认为木也是充满灵性的。正因如此,彝族人认为砍伐幼树、浪费木材、毁林烧山是对生灵的荼毒,这种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会遭致木的报应(天谴)。彝族人传承了远古时期形成的供奉风水树的习俗,很多村落都供有风水树,他们认为风水树充满灵性,能庇护村落的平安,能让小孩儿健康成长,能让老人无灾无病,能让六畜兴旺,砍伐风水树就会招来厄运。基于这些传统认识,风水树受到人们的倍加呵护,常成为彝家村寨的木(风水树)秀于林的靓丽景观。
 
  四是对木的难以分割的情结。凉山彝族在漫长的奴隶社会的凉山社会的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木文明,在20世纪中期一举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过上了社会主义幸福美好的生活。历史的变迁、生产生活资源的丰富,并没有使彝族人民的木文明中断,而恰恰相反的是,千百年来在民族心灵中积淀的木情结,使彝族人民形影相随的木文明在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相互激荡中,不断扬弃与嬗变,得到了创新发展,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并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光大,成为新时期彝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木人文,但没有哪一个民族像彝族一样,创造出如此发达的木文明,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举,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凉山彝族“木文明”及其在新时代的不断传承和发展,不仅是研究人类文明进步的活的教材,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启示:木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而且,木材所特有的生态材料特性以及木质环境的感觉特性是其他材料无法模仿和替代的。在以钢铁文明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时代,保护好森林资源,发展好木科学,推动木文明的发展,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木资源,从而保持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阿说日吉:四川省普格县委党校
 
  源自:彝族人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 彝族|主题: 119, 订阅: 0
“藏彝民族走廊”的石文化 精子的30种死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23:30,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