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760|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中国茶业产业化围城之战

 [复制链接]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拓展,茶叶市场也一改往日困顿保守局面,在开发名优茶、渠道建设和消费领域扩张上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不过与先进产茶国相比较,中国的茶叶行业还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阶段,在茶叶深加工、品牌建设、产品研发等等项目上差距依然很大。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业也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但是古老并不等同于守旧,如何面对现实,抓住机遇,促进茶业经济的复苏,振兴华茶,让茶业走上产业化道路,是值得茶业界深入探讨的问题。


已发表至<烟酒茶新视窗>杂志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武夷山茶文化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武夷山茶文化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武夷山茶文化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武夷山茶文化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武夷山茶文化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武夷山茶文化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四川警察学院于四月十六日正式成立 一封批评严厉的[转帖]为什么上不来?
2# 四姑娘山
 楼主|武夷山茶文化 发表于: 2006-4-1 15:18:5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茶业产业化围城之战(续)

“繁荣”背后的“隐忧”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吴秘书长介绍,2005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30万公顷,茶叶产量87万吨左右,茶园面积、茶产量一年一年日益膨胀,在这庞然的数字前面,我们为茶业的复兴而感到欣喜,但背后,不免又怀着那么一丝忧虑与忐忑。


我们的茶叶企业数量多,但是龙头企业少,产品品牌多,名牌少。如今的茶树种植依旧是以农户为主体,能制茶或开个茶庄就算一个企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6.7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吨。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导致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方面,中国有近千个茶叶品牌,但没有像“立顿”这样的世界级品牌。没有知名品牌,出口茶叶只能以原料茶为主,受制于人,难以开拓市场。

再就是生产力水平低。一是无性良种少;二是高山优质茶产区茶园少;三是现有茶园因肥培水平低,分散、老化、抛荒等现象严重;四是茶叶采摘不力,优质春茶原料往往因采工组织不力,销售渠道不畅,不能及时采摘,浪费巨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的各种保健功能重新被认识,使得人们对茶的需求也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喝茶上。陕西午子绿茶的闫总给记者分析道:市场为茶产业的新突破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目前,这种以茶为本的大众化、多样性的市场需求,并未得到茶产业的有效回应。在社会商品不断丰富的今天,药垫、磁枕等各种保健品琳琅满目,而市场上除了屈指可数的几种茶饮料外,纯天然的茶叶保健产品仍是难觅踪影。名茶价格居高不下,还有谁愿意为大众化的产品去烦心呢?

同为饮茶大国的日本,茶道、茶艺经久不衰;茶食品、茶糖果、茶面点比比皆是;茶香波、茶香皂、茶拖鞋等一应俱全。从喝茶到吃茶、用茶,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小的茶叶,竟被日本人开发的如此淋漓尽致,着实令国人汗颜。


已发表至<烟酒茶新视窗>杂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武夷山茶文化 发表于: 2006-4-1 15:22:12|只看该作者

中国茶业产业化围城之战(续)

茶业产业化势在必行

茶业产业化指的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茶叶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农工贸、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的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化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最佳经济效益。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吴秘书长介绍:在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下,我国茶业经济经历了调整、回升两个阶段,茶园面积略有减少,但基本稳定,名优茶产量持续发展。近年来,如何改变现状,解决茶业经济发展中的效益问题,是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茶业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提高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陕西茶叶协会郑会长介绍:农业产业化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部分地区在探索解决农业发展深层次矛盾、促进市场农业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种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而一些茶区也在探索茶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几年发展,总结了实施产业化的基本经验。

茶业经济发展必须解决几个矛盾:一是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二是生产增长与效益低下的矛盾;三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矛盾;四是茶农分散生产与规模效益的矛盾;五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与科教兴茶分离的矛盾。同时,还存在茶业经济发展投入不足、效益流失严重、规模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弱、市场信息不灵和后劲不足等发展难题。实践表明,茶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解决这些矛盾和难题。

各主要茶区,特别要加快茶业产业化经营,以开辟小规模家庭经营基础上提高茶业整体效益的新途径。通过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改变现有组织形式,例如:1.产地市场+茶农基地。以农户为重点着力发展特色茶园,手工名优茶园,通过产地交易市场实现市场化。2.龙头企业+基地。茶农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茶农连片形成茶叶基地。3.海外茶叶公司+茶叶基地。4.服务组织+龙头企业+茶叶基地。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茶业产业化水平,创新茶叶生产组织形式,克服茶叶生产以农户为主体,规模小,难以直接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的被动局面,同时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规模经营形式。



已发表至<烟酒茶新视窗>杂志
4# 金佛山
 楼主|武夷山茶文化 发表于: 2006-4-1 15:24:49|只看该作者

中国茶业产业化围城之战(续)

发展科技生产力实现产业化

数千年来,中国劳动者的勤劳智慧造就了丰富的茶类,积累了卓有成效的茶叶生产技术,但一直以来受思想的封闭,中国茶业科技长期处于“茶学经验”状态。目前,要想深刻地改变我国茶叶科技的落后状况,使茶叶科技走出低谷,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就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在茶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茶叶市场的日益发育成熟,茶叶的技术含量决定了茶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冲击力。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科技来扶持推动茶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有茶业大国向茶业强国转变的战略举措。利用先进科技技术推动茶叶产业化,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推广良苗提高名优茶产量

推广茶树良种应积极利用高科技技术改造传统的茶叶产业。随着茶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成就不点扩大,我过的茶树育种科研也不点发展,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育种成果生产速度的大大加速,科技含量的大大提高,促使新名优茶种层出不穷。

在安溪和开化这两个茶叶生产大县,人们对于科技革命的认知就很早。安溪县在提出“科技兴茶”的战略口号后,首先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培训班,并邀请农科院和农学院的有专家、教授授课,使安溪县的名优茶类产量很快提高。开化县茶园良种率低,而无性系良种产量高、品质优、茶园经济效益要高出群体种的3-4倍,被淘汰的群体种茶园借机大力发展良种茶。

开化龙顶名茶协会肖会长告诉记者:开化县这几年通过研究开发,提出了一套有普遍意义的科学多阶段茶树无性系选育程序,由于这种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整体提成了开化龙顶茶的市场价位,极大地提高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名茶产量迅速增长,成为浙西一带很有影响力的名茶市场。

二、实现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

茶业生产实行机械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同时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加工规模。现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茶园劳动力不够,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茶业发展。这是当前各茶场业主遇到的主要问题,随着机械化的引入,就完全可以克服这一矛盾。

目前,除了少数名贵茶仍由手工采摘加工外,绝大多数茶叶的加工均采用了机械化生产,极大地缓和了采茶季节劳动力少、采摘标准不统一的矛盾。

安溪茶厂在原有设备老化,不能适应新的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分期分批进行技术改进,引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技术,使得名优茶加工合格率提高了一倍。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成功研究的“汽热杀青技术及配套机制工艺”加工的开化龙顶名茶,让其经济效益提高了20%以上。

由此可见,走生产、加工机械化,提高生产和加工工艺水平的现代化道路,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开发新品种延伸产业链

茶叶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先决条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茶叶产品的深度加工及其综合利用是今后茶业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扩大茶叶在食品、保健、医药、化工等方面的作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就目前而言,茶叶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主要是向天然、保健、方便和茶制品方向发展。

茶饮料和速溶茶以及各种功能茶,足以代表了茶制品的多用途发展方向。台湾茶师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人们对茶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饮上了,而是更注重于它所带来的健康保健功效,逢年过节时,用茶叶加工的各种食品销售比真正的茶叶销售还要好。

茶多酚的提取与利用更是适应了市场细分化的需求。“传统的单一茶叶产品已逐渐向多元化新产品方向发展,形成了传统茶、香味茶、有机茶、草药茶等多样化茶叶共存的局面”浙江茶叶研究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这样介绍:“茶多酚工业化提取与利用就是茶叶深加工,综合利用最为成功的技术成果。”

众所周知,饮茶有利于健康,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使得茶业研究在人体健康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

通过活体内外实验、临床实验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茶叶有多种保健功效,无疑开发能够预防多种疾病的茶叶功能性食品、药品和保健品,对茶叶消费和茶业产业化的生存与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以看出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对我国整个茶业发展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已发表至<烟酒茶新视窗>杂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武夷山茶文化 发表于: 2006-4-1 15:27:07|只看该作者

中国茶业产业化围城之战(续)

调整茶类结构发展效益茶类

我国茶叶消费结构特点是:南方以绿茶、乌龙茶为主,少量花茶。北方以花茶为主,绿茶为辅。总体来看,花茶减少,绿茶增长,乌龙茶增长迅猛,保健茶总体平衡,茶饮料将加快分割饮料市场。特色茶、礼品茶具也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市场正在扩大。陕西义乌茶城的黄女士告诉记者:目前的消费市场中,低档茶滞销,大宗粗茶积压,而价格中高的名优茶、品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此外上好的茶还是人们馈赠的礼品。


为适应这一趋势,茶类结构应以市场需求为准绳进行调整,主要是抓好绿茶、乌龙茶等有特色茶类名优茶的发展,提高名优茶量与值的比例,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创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名优茶发展潜力很大,一是名优茶资源丰富,有很大发展空间;二是消费趋势兴旺。其依据是经济持续增长,加快城镇化,部分人进入中产阶级,消费水平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扩大名优茶生产,提高名优茶产量和产值比例,符合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要大力提高品质水平。其措施有1)名茶风格要与茶树品种自然品质一致。(2)名茶要有独特风格,制订的工艺标准要科学。(3)要提高机制名茶产量。手工生产效率低,品质难以保持一致,成本也高。机制名茶外形内质比较一致,品质较为稳定,成本也低一些。(4)名优茶应以春茶为主,也可因地制宜生产秋季名茶。(5)名茶也需要不断创新。(6)要培育地方“龙头”名茶。全国各地名茶在千种以上,而最有市场的是龙头名茶。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茶叶市场已进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时代,开始由创名优茶发展到创名牌茶。如今的消费者不仅看重茶叶的质量,也注重茶叶的品牌、包装,对名牌茶的质量、历史、美感也越来越挑剔。

在这种情况下,适应人们不断扩大的消费需求,运用现代科技,生产系列的茶饮品、茶食品、茶药品和茶用品,不断延伸茶的产业链,拓展茶叶产品的消费领域,做强做大茶产业已经提上议事日程。面对市场经济,不进则退,不进则危,茶叶行业的解构重组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已发表至<烟酒茶新视窗>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9 06:54,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