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4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其它彭晓芸:城市治理的决策者不能做隐形人

 [复制链接]
  彭晓芸
  近日,媒体报道称北京有72座报刊亭被强拆,而现场照片显示,执行过程中似发生肢体冲突和野蛮行政的现象。对此,朝阳区政府回应表示是依法移改,并非拆除。并称在报刊亭改、移过程中,遇到各种阻挠干扰整治工作等情况。
  据目前的报道,公众无法清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从人民网微博呼唤解释,到短短几十字的朝阳区政府回应,人们看不见拆报亭的具体决策人是谁,执行人又是谁。
  看不见人,只看见组织,这是当下中国城市治理中最常见的现象。不论事件有无被媒体夸大渲染,仅就穿上“隐身衣”的决策人这一点,就值得单独作为一个议题提出:当一切决策以机构的名义承担责任时,其实就是有组织地不负责任。
  中国城市化发展迅猛,许多新问题的确需在实践中摸索治理经验,决策出现试错或反复都是可能的,也是可体谅的。但问题在于,因害怕承担决策责任,就把社会治理中的决策人“保护”起来,这无异于阻止相关人员在舆论和民意考验中成长的通道。
  究竟为何决定拆除这些报亭?决策依据是什么?执行前没有诉诸舆论充分讨论,而是封闭决策然后强行执行,就难免激起强烈反弹,因为舆论准备不够。即便相关方面认为自己的决策“有法可依”,只要涉及利益博弈,决策和执行过程的伦理正当性就相当重要,这种道德上的正义,比“法”更直指人心。何况,当有关的“法”仅仅是行政条例时,就难说这种“法”有多少强制性。退一步讲,即使是现行法律,如果是“恶法”、“僵尸条文”,也不值得再执行下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决策人、执行人的行政伦理应经受舆论审视,他们是否在社会治理的实现手段上将“程序正义、手段正当”纳入了考量?这是此次行政行为遭受争议的核心。
  如果我们承认上述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就不难进一步推论出,想要给相关决策人施加政治伦理的道德压力,就应使决策人和决策过程更透明。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的结果就是,滥用决策权而总是免于承担岗位责任,总有“我局”、“区政府”等类似组织为个人揽责。如果这样,那公众完全有理由直接归咎于事件涉及的行政范围的最高长官、一把手,即便这个决策可能并不由他本人发出。
  报亭事件仅是中国城市治理事务中暴露的一个小问题,背后的行政思维和舆情应对逻辑,才更加值得讨论:我们怎样推动官员们、公务员们提升他们的执政能力?
  各地反复发生官民冲突案例的经验显示,只有让各个领域的决策人浮出水面,舆论压力才可切实转化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动力。否则城市治理进程中,很容易出现“好事没人抢着做,坏事敢于试着做”的逆淘汰局面。成功的决策和公共危机处置案例,其责任人应被舆论可见,并受到舆论嘉奖;而失败决策、野蛮行政,也应当承受相应的舆论压力。只有形成这样的局面,官民协同治理才是可能的。▲(作者是广东知名媒体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无奈的北中教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无奈的北中教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无奈的北中教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无奈的北中教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无奈的北中教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无奈的北中教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公方彬:城管申报烈士极不恰当 陈先奎:“广场舞”是大妈的文化创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1:27,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