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太阳神鸟”金箔图饰为朱利部落族徽说

查看数: 2943 | 评论数: 2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09-7-14 11:38

正文摘要:

──关于成都金沙遗址出土金箔文物的文化阐释6 T7 E5 z9 Z/ Q1 | http://www.phoer.net 1 T# x' Z! c2 b7 M7 T* i+ O http://www.phoer.net ⊙ 王炎 http://www.phoer.net 9 v4 ?0 R5 K& R# w0 |0 I- Y5 s2 t8 ...

回复

孟良 发表于 2009-7-14 19:11:45
这资料很不错
花芬雪地 发表于 2009-7-14 11:39:40

http://www.phoer.net . p: m  x* A( q0 n; F- Y& Q7 a/ H  尽管可以忽略“不解”或“无解”,但归根结蒂,以“四鸟朝阳”图案的为主题的“太阳神鸟”金箔图饰,是有它的必然“族属”的。正如今天的某一个人,你可以毁掉他的档案,掩埋相关的着述和记载,模糊他的行为与言论,但只要他的个体存在,就无法“消灭”属于他的DNA。
http://www.phoer.net ( f# s" u7 r. m; D  我们注意到,“太阳神鸟”金箔图饰出土的成都金沙遗址,属于古蜀国的开明氏王朝时期。前面说过,从造型特别精美和含金量特别高这两点来看,这是一件格外贵重、格外具有文化含义的出土文物,应该是“蜀王”级别或“宫廷贵族”级别的文化标志。但是,一般认为创建开明王朝的开明氏部落,他的图腾标志是“开明兽”(一种“避水兽”,也有人说就是“鳖”),而这件文物的图腾标志明显是“鸟”和“太阳”,应该说不属于开明氏王朝才对,而应该属于开明氏王朝以前,以“鸟”为图腾标志的某个“王朝”或某个“部落”的文化标志。我们还注意到,金沙遗址出土的绝大部分属于开明氏王朝的金器,在制作的精致程度上,是不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的。只要将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罩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金面罩相比较,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这是与开明氏王朝逐步衰落的过程相吻合的〔14〕。只有“太阳神鸟”金箔图饰是个例外,其精美程度足以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任何金器相媲美,这也说明它应该是属于前朝的遗物。9 d+ e( B! \% Y6 T$ d" E/ r; s9 Z http://www.phoer.net
  开明氏部落的历史,见于《蜀王本纪》:“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至蜀复生,蜀王以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鳖灵决玉山,民得陆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帝自以德薄,不如鳖灵,委国授鳖灵而去,如尧之禅舜。”〔15〕《华阳国志》也说:望帝时,“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受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不过隐去了望帝“淫其相妻”,继而失国的关联记载,这大约是要“为尊者讳”。但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可以透解望帝本意,并非“自以德薄,委国而去”,实在是被迫逃亡的。嘉庆《四川通志》征引《太平御览》另条所记:“望帝自逃之后,欲复位不得,死化为鹃。每春月间,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16〕类似的记载还有:“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焉。”〔17〕“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18〕“蜀王望帝淫其相妻,惭,亡去,为子嶲鸟,故蜀人闻子嶲鸣,皆起曰:‘是望帝也’。”〔19〕等等。可见杜宇氏王朝与开明氏王朝的政权转换,并非“和平过渡”,是有恩怨情仇关系的。同样很明显,从以上开明氏部落“立国”的历史叙说中,我们找不到任何鸟图腾的文化痕迹,而杜宇氏的蜀人王朝,倒恰恰是以“鸟”为图腾标志的。) z# u. g4 \( \: S2 I/ P* `3 J http://www.phoer.net
  我们知道,杜宇王朝是以杜宇部落和朱利部落联盟的形式执掌政权的。杜宇部落与朱利部落联姻结合,打败了鱼凫王,捣毁了鱼凫城,成功地收复了成邑“失地”;并且乘胜追击,跨越蒲阳河,进占大片的郫邑领地,最终犁庭扫穴,直取瞿上。经过这场着名的战争,农耕社会打败了渔猎社会,杜宇因此“称帝”,“号曰望帝”。朱利部落的地位随之显着提高,成为“帝妻帝系”。可见,“朱利”是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其所以特别重要,不仅因为她和她的部族辅佐了杜宇“称帝”,还因她和她的部族汇聚了透解古蜀历史的重要线索。我们可以说,无论在古蜀历史的政治关系上、文化形态上或者图腾标识上,朱利部落与杜宇部落都是有资格并列的。& e3 z  Y" A* K3 j http://www.phoer.net
  立国之后,大约杜宇王朝的农耕政策颇得人心,“化民往往复出”,一个真正统一的、强大的蜀国,方才形成。杜宇“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娥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岷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20〕名声十分显赫。后来,“荆人”开明氏部落闻于声威,也从楚地迁徙到蜀,投靠了杜宇王朝,这才会有“治水”、“夺权”等等事由发生。不过,从“太阳神鸟”金箔图饰“镂空阴刻”的表现形式来看,它应该属于“帝妻帝系”的朱利部落的“族徽标志”,这是明显的“农耕文化”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纪念意义。阴阳观念在巴蜀地区诞生很早,它是从观察太阳与天象中产生的。也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发现“实体阳刻”的“太阳神鸟”图案,恰与现在“镂空阴刻”的相反,那么,“实体阳刻”的“太阳神鸟”图案应该属于杜宇部落。(而“实体阳刻”的“蛙形金箔”,则很可能属于开明氏部落。)在“实体阳刻”的“太阳神鸟”图案尚未发现之前,我们也不妨将现存“镂空阴刻”的“太阳神鸟”金箔图饰视为杜宇朱利部落的联合图腾。我们同意前面“一般的文化解释”,即“太阳神鸟”金箔图饰中间旋转的火球代表太阳,四只鸟代表一年四季,十二道光环代表十二个月。同时,以史实考量,因为杜宇部落“从天隳山出”〔21〕,与朱利部落汇合于江原朱亭,“教民务农”以立国,杜宇因此被视为“农耕始祖”,江原朱亭也因此被视为“农耕之源”。
http://www.phoer.net & U/ Q& A4 Y3 a; p4 i  天隳山在成都以北二十里,唐明皇幸蜀后民间俗呼“天回山”,与“天回镇”相对应,即今凤凰山以北一带。相对于江原朱亭的地理位置,天隳山处于大东面,杜宇所来的方向,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太阳带来万物生长,杜宇带来农业丰收,在文化心理的表述上,朱利部落将杜宇等同于太阳,自己等同于环绕太阳飞翔的鸟类,是非常形象、非常艺术、非常高明的处理手法。这一金箔族徽,同时代表了朱利部落与杜宇部落的联姻联盟,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批评与怀疑如此贴切的、写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表达!
http://www.phoer.net 7 H$ _% D/ ^1 A- b; I  还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如此高贵、如此精美的“太阳神鸟”金箔图饰却是以“被蹂躏”、“被摧毁”的方式出现在金沙遗址中的,这与朱利部落在开明王朝晚期被镇压的处境正好吻合。金沙遗址出土文物中,还有十余尊捆绑跪地的石俑,石俑所属的部落人种,在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徐学书先生曾将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出土的青铜人像分为“A、B、C三种类型”,“A型为蒜头鼻,颧部平和;B、C二型为尖高直鼻,颧部作成一条弧型凸线。”〔22〕从衣式、冠状、发型及神态看,三种人共同居于统治地位。这很像杜宇治蜀时,杜宇、朱利、开明三部落联合的情景。但C型戴平顶低冠、高直鼻、辫发长垂于后的人种部落,在金沙遗址出土的石俑中,却被雕刻成除去冠戴、反绑双手,跪立在地,等候刑戮的罪人,这真是干坤倒置!窃以为它所反映的,便是朱利部落的最后命运。这样,“太阳神鸟”金箔图饰“落难”的命运也就不难理解了。
http://www.phoer.net : J! [( T5 b9 ^% O  垂诸史籍透露的信息,杜宇出逃之后,他的部族并没有全部逃亡,留下的旧人自然盼望他会回来,同时他的妻族──朱利部落也是一支重要的复辟力量。开明氏的防范与报复手段越严厉,这部分失势的蜀人对杜宇的怀念情感就越浓烈。开明氏部落以“荆人”入蜀,处于相对少数,其统治初期必然是很艰难的。《十三州记》透露:“自开明以下五叶,始立宗庙”〔23〕,说明不惶顾及;而更可能的原因则是,各部落不承认其宫廷政变式的代立,因而不得不靠穷兵黩武,扩张掠夺来维持。但因国力日弱,统驭难继,最终达成妥协,自降名号,与周边“七国”并列,废帝称王。《蜀王本纪》所谓:“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这是与杜宇“称帝”的过程恰成反比的,整个开明氏王朝不断迁都的历史表明,由于内乱的原因,开明氏王朝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衰亡,而朱利部落的“反叛”,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R% q" ]8 [$ @  w0 ] http://www.phoer.net
% S  b# v$ ^1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0 }, X, ^% f* s3 |, _  最后,画蛇添足,顺便谈谈“太阳神鸟”金箔图饰的文化归属问题。
http://www.phoer.net   ]& k% U# C' b) y( Y7 z5 M. `+ T* Q  汉代画像砖与汉以后文饰图案中大量出现的“朱雀”与“朱雀纹”标志,尽管已经有了定型的各种文化解释,如南方七宿、四灵四杰、赤帝精灵等等,但它的原始图腾依据及精神理念,是否与古老的朱利部落和“太阳神鸟”金箔图饰有关,仍然是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朱者,赤色也,在冉冉的旭日映照下,天际间铺满了鲜红的彩霞,那向着太阳飞翔的凤鸟,全身闪现着金辉红光,活脱脱就是一个“朱雀”的形象。实话说,在汉代谶纬神学及《白虎通义》尚未出现之前,那一千多年的漫长时段里,我们的古人未必就没有直观的形象思维能力?未必就不能从自己信仰的图案中归纳出“朱雀”一词?!朱利部落的图腾既然是鸟雀,那么在语音“汉化”的过程中,“朱利”、“朱亭”、“朱雀”毕竟只有一步之遥,其中似乎存在某种联系。“太阳神鸟”金箔图饰,也许应该更名为“朱雀朝阳”金箔图饰。
http://www.phoer.net 7 y7 P6 q8 o1 S7 Y; a/ ]0 B0 V8 F5 X$ b http://www.phoer.net
§ 参考文献
http://www.phoer.net 8 }8 B$ a& R( T( Z, P  〔1〕金沙淘珍〔M〕.文物出版社,2002
http://www.phoer.net $ Y2 ]! H" c- u# Z  〔2〕成都市博物院院长王毅解读“太阳神鸟”金箔图饰〔N〕.成都商报,2005-08-17.第4版
http://www.phoer.net + Z) E, G1 g) G. G  d9 K  〔3〕以上据《成都日报》、《成都商报》2005年8月17日,第1版报道, \& W+ r, ?+ i# a http://www.phoer.net
  〔4〕黄剑华.太阳神鸟的绝唱〔J〕.社会科学研究,2004,(1).130# c$ v4 _- v$ }/ i http://www.phoer.net
  〔5〕华阳国志卷3“蜀志”〔M〕5 s" r# e2 d# [& G1 [9 u, W http://www.phoer.net
  〔6〕任乃强.华阳国志校注图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52 x) n$ _, {6 a& a% }0 L! r7 Y http://www.phoer.net
  〔7〕四川省地图集“四川省矿产图”〔M〕.四川省测绘局出版,1981.14& E1 A7 ~( z9 W; a+ J3 T4 e http://www.phoer.net
  〔8〕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四川省志地理志:上册〔M〕.成都地图出版社,1996.363--364( m8 m6 K8 ^: H! m* p& z" X http://www.phoer.net
  〔9〕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者手记〔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41~42
http://www.phoer.net 0 w8 R; G( v' Y3 v  〔10〕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金沙──再现辉煌的古蜀王都〔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28$ z2 t2 Y4 H' j7 ]! S/ o http://www.phoer.net
  〔11〕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M〕.文物出版社,1990.96* M! |7 G% M) l" ~/ F; T5 d; `  q  B0 M http://www.phoer.net
  〔12〕陈勤建.中国鸟文化〔M〕.学林出版社,1996.41
http://www.phoer.net - I+ ]( c0 e: ^6 p  〔13〕黄剑华.太阳神鸟的绝唱〔J〕.社会科学研究,2004,(1).130~131" v4 T7 }4 P/ W7 `/ y http://www.phoer.net
  〔14〕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者手记〔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44~45
http://www.phoer.net 9 c' O% _, b/ p4 P" Y" r4 V( u  〔15〕太平御览卷888蜀王本纪〔M〕
http://www.phoer.net - y$ X( u. _0 O" ^6 Z  〔16〕〔嘉庆〕四川通志卷201杂类志五外纪一〔M〕
http://www.phoer.net : j; z9 [0 z8 ~$ m# J" z$ e: V! h2 A  〔17〕太平广记卷374、蜀中方物记卷1并引蜀王本纪〔M〕: {( G. x7 q7 y* F! h" V. ^ http://www.phoer.net
  〔18〕太平御览卷923蜀王本纪〔M〕
http://www.phoer.net ' T2 |! Q2 K) a6 T7 F1 g8 g6 D' v  〔19〕许慎.说文解字隹部嶲字
http://www.phoer.net 7 ^8 {( e; E2 L: b6 y6 y  〔20〕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M〕
http://www.phoer.net 9 y3 i: k$ O; n  〔21〕明嘉靖《四川总志》引旧籍《太平御览·蜀王本纪》
http://www.phoer.net " |) k2 X& c+ D4 k# c. U" n  〔22〕徐学书.关于三星堆出土青铜人面神像之探讨〔J〕.四川文物,1989.“广汉三星堆遗址研究专辑”
http://www.phoer.net   R8 ^$ }! ]) d! n2 J/ g# P% l  〔23〕太平御览卷166十三州记〔M〕
http://www.phoer.net 8 i% e  W+ u) q" {3 {0 x! Y8 W6 b. N$ u6 V http://www.phoer.net
王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1 T" ]# D( G( t, Z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B0 B9 j3 B! @6 z5 D3 I. Q源自:《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1期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0:47, Processed in 0.4836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