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老磨|查看: 4097|回复: 15
[文化·节日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公示,重庆9项上榜!

 [复制链接]
6# 青城山
 江北靓妹 发表于: 2016-7-14 13:51:01|只看该作者

重庆烧烤入选市级非遗 会像火锅那么火吗?

  重庆烧烤界发生大事了──日前,市政府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渡口区谢氏烧烤赫然在列。之前并不是很出名的重庆烧烤,为何在突然之间变成“高富帅”?重庆烧烤业又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创新祖传技艺成“非遗”
  “自我祖父发明了独创的烤乳猪、烤鸡等烹饪技术后,我们家族就代代相传。”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谢文利已是“谢氏烧烤”的第四代传人。昨日,他告诉商报记者,其祖传的“五诀烧烤技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主要烹制大烧烤(如猪、牛、羊等),包括了鉴别原料质地、刀切加工、腌制技术、火候等一系列操作技艺。
  “之所以这次能获得此次市级非遗,除了拥有历史渊源、文化上的传承外,主要还是在技艺上的推陈出新。”谢文利介绍,其新一套的生态烧烤方式“一生三专业”,是在祖传技艺上不断改进和总结。“一生”指的是原材料鲜活。“三专业”则分别指宰杀专业、烤制专业和调味专业。即通过经验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手段,达到较为理想的色、香、味呈现效果。

烧烤设备获发明专利
  除此之外,谢文利的不锈钢环保自动烤炉设备获发明专利。“炭烤因油烟问题,总是被所处区域的市民所诟病,也是烧烤上不了台面的原因之一。”谢文利介绍,在烤制的过程中,设备的热源不直接接触食物,通过热辐射的原理,真正让食物“烤”熟。让火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方式,会使得烤制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油烟,破坏食材养分。
  “这套以电制动,但仍以果木炭为炭源的烤制设备,既保持了传统风味,也避免油烟带来的环境污染。”谢文利表示,与此同时,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以传统烤制全羊为例,这套设备可满足同时烤16头羊,炭的消耗从12件降至4件,烤制时间也从3小时缩短为1.5个小时,且这个过程只一人就能独立完成。

未来烤制过程要直播
  有了市级非遗这块金字招牌,谢文利的烧烤事业又会出现什么变化?“烧烤本是市民非常喜爱的特色餐饮,却因为行业不规范,总是让人觉得上不得台面。”谢文利表示,以鲜活的40斤山羊为例,去年成本价约650元/只,再加上炭火、人力、租金等各项成本,卖1200元才有一定利润,但去年很多号称现宰现烤的活羊,却只要700元。
  谢文利表示,为了擦亮非遗招牌,企业未来将对宰割、烤制、上盘等全过程进行摄录,市民通过手机就能看到“直播”。另外,他还表示将免费向社会传授非遗烧烤技艺,“重庆烧烤需要更多有想法、有担当的人做大市场份额,助力行业升级。重庆烧烤技艺首次成为市级非遗,或将是整个行业提档升级的契机。”
  
行业
烧烤产业链机会来临 重庆烧烤正在升级

  去年底,大众点评研究院发布首份《中国烧烤大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烧烤市场迎来大爆发,截至去年9月,大众点评收录的烧烤商户数量已突破18万。全国烧烤人均消费价格为56.9元,远高于一顿正餐价格。而近日挖财大数据通过对记账数据的分析对比显示,在夜宵消费总金额排行榜上,重庆入榜前八强。销路最好的夜宵菜品品类榜首则是烧烤,“重口味”依然是夜宵界最受欢迎的风格。
  昨日,重庆农家乐协会烧烤专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全国市场对烧烤接受度进入井喷时代,重庆烧烤因味型麻辣和美食之都的基因而拥有众多粉丝。现阶段,随着烧烤行业正规化加速,重庆烧烤将成为重庆火锅、重庆小面之后,大规模在全国攻城略地的美食名片。所以,在烧烤上下游产业链上将出现一系列商机。比如烧烤架、烤箱、烤炉等烧烤设备用品从以往的价格竞争逐步延伸到研发、创新产品竞争,创新能力已成为烧烤设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从事烧烤行业11年的谭晓雪,如今正在内蒙古考察各大牧场。“我是看着重庆烧烤发生着改变。”昨日,他通过电话告诉记者,2013年受团购冲击,烧烤从业者为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开始出现以次充好、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部分坚守底线的从业者反而不得不退出市场。近两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品质烧烤、以及多样性烧烤需求复苏,重庆本地烧烤也得到正向激励,高素质的从业者也加入到行业,在“大烧烤”与“小烧烤”(指烧牛羊和串串烧烤)的基础上又延伸出韩国烧烤、纸上烧烤等类别,丰富着重庆烧烤的内涵。
  “烧烤行业正发生着改变,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用餐环境脏乱差的瓶颈逐渐被突破,部分从业者用真材实料,更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不断打出奇招,为烧烤业挽回了一定声誉。”某烧烤品牌负责人表示,不过总体来说重庆烧烤行业仍需要规范,需要引导,需要重新被定义,只有更多的烧烤企业从自身做起,从最基础的原材料开始规范,才能改变消费者头脑中“烧烤就是垃圾食品”的观念,使重庆烧烤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昨日,重庆农家乐产业协会烧烤专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专委会已发布《重庆市烧烤技术规范》,重庆“大小烧烤”都适用。该标准对烧烤技术、食品处理、食品添加剂、成品感官、最佳食用温度和时间等方面都做了细致规定,共计50多条。

☆ 相关资讯
市级“非遗”餐饮占五分之一

  日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我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类别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各区县共计123个项目入选。商报记者发现,除大渡口区谢氏烧烤,还有万州杂酱面、黔江鸡杂等多项美食榜上有名。
  “截至目前,市级非遗项目共有511项,其中餐饮类技艺约占五分之一。”昨日,市非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美食类传统技艺获评市级非遗项目,除了看历史传承是否在100年以上外,最重要的则是要判断申报项目是否具备人文、历史、科技等各方面价值。
  市级非遗项目评委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明建介绍,获评非遗的美食类项目,不仅要求能反映民族文化技艺,又要在一个行业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市非遗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其他餐饮类传统技艺满足以上特征,可先到区县文化委申报区县非遗项目。
5# 华蓥山
 江北靓妹 发表于: 2016-7-14 13:51: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重庆大渡口区谢氏烧烤被列入非遗名录

源自:重庆晚报
  2016-7-4日,记者获悉,市政府日前公布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1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
  据了解,大渡口区谢氏烧烤、璧山来凤鱼等数十款地方美食也列入最新一批重庆非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小生 发表于: 2016-6-30 13:51:00|只看该作者

重庆公布第五批非遗代表 万州杂酱面黔江鸡杂上榜

  华龙网6月30日0时01分讯(记者:荚天宇)今(30)日,记者从重庆市政府网获悉,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我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类别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各区县共计123个项目入选。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同意将“钟云舫民间故事”等1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重庆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万州杂酱面。图片来自网络  9dc4-fxtniax8275155.jpg  保存到相册
黔江鸡杂。图片来自网络  9NLV-fxtsatm1015861.jpg  保存到相册

  记者看到,在全部123个非遗项目中,传统技艺最多,为52个。其次是传统音乐,为20个。名录中有人们熟知的万州杂酱面、黔江鸡杂、磁器口陈麻花等,它们都被作为传统技艺被收入非遗名录。彭水苗绣、合川根雕这些区县特色文化,则作为传统美术类别被收入。

I-dV-fxtsatm1015865.jpg

5FPW-fxtsats1333756.jpg

PUEC-fxtniax8275163.jpg

TvGo-fxtsatn7788905.jpg

nGVF-fxtsatn7788908.jpg

xiPE-fxtsatn7788910.jpg

wf19-fxtsats1333760.jpg
2# 四姑娘山
 巴哥 发表于: 2016-5-28 15:51:00|只看该作者

打望重庆老字号和非遗 各种民间绝技让你看花眼

⊙记者:徐菊 ◎摄影:甘侠义

  本周末,市民品鉴老字号和打望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了好去处。昨日,由重庆市商委主办的首届中国(重庆)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南坪会展中心举行。三百多个老字号及民间艺人亮相,邀你前去品鉴和观赏。
  在这些闻名遐迩的老店中,有始于清宣统元年的“桥头老火锅”;有起源于光绪二十四年的邓氏厨具──“邓家刀”;有百年历史的重庆传统特产“土沱麻饼”;有早在汉唐时期就被列为皇室贡茶的“四川米仓山茶”;还有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列为“中国十大名砚”的嘉陵峡砚……
  此次博览会有160个老字号、20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来自省外的100余家企业和韩国16家企业参展,各种非物质文化、美食产品等市民前往品鉴。
  重庆目前有中华老字号19家,重庆老字号113家,国家级非遗39项,市级非遗388项,区县级非遗1852项。
  此次参展的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携带看家产品和技艺与市民见面。
  这些民间技艺如果你没有亲眼见过,可以来看看。

秀山龙凤花烛
龙鳞用4种蜡有上百片

  栩栩如生的白龙、青龙,盘旋在朱红色的蜡柱上,吐须扬角,雍容华贵的凤凰展翅欲飞。秀山的龙凤花烛,其精美的制作工艺令围观市民赞叹不已。
  早在2007年,秀山龙凤花烛就被列为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远近闻名的龙凤花烛民间艺人陈建友,昨日早早就来到了展会现场。
  他说,制作“龙凤花烛”最为复杂的是贴鳞片。鳞片所用的材料是含有黄色、蓝色、橙色、桃红色这4种颜色的蜡,溶化后需要用专门的7个小模具一片片地粘上去,光一条龙就有几十上百片龙鳞……一对“龙凤花烛”做下来,需要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川东竹琴
一竹筒一简板就开唱

  一只手抱着三尺长的竹筒,一只手拿着简板,穿着灰对襟衬衣、布鞋的表演者,怡然自得地坐在椅子上自打自唱。他就是曾任重庆市三峡曲艺团团长的潘光正。
  68岁的他也是川东竹琴第八代非遗传人。潘先生介绍,川东竹琴是巴蜀传统曲艺形式之一,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表演时,演奏者根据剧情节奏或疾或缓地敲打竹筒和简板,心到神到,这样,竹筒和简板就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

茅古斯舞
现场再现土家习俗

  赤裸的身上扎满茅草,一群舞者手舞足蹈地登上了舞台。昨日,古老的土家茅古斯舞出现在了南坪会展中心。
  茅古斯舞是我国首批5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茅古斯舞表达了土家人对赐以自己衣食的山野的崇敬,以及对自己血脉永续的渴望,再现了父系社会至五代时期土家人的渔猎、农耕生产、生活及婚姻习俗。

蜀绣
传承人现场教人刺绣

  作为国家级非遗蜀绣的市级传承人,昨日,李淑兰亲自来到现场教大家制作刺绣。她出身于蜀绣世家,从小跟随父亲李尚余学习蜀绣,如今是国家级高级技师,她的刺绣作品曾获得国内、市级金银奖。
  李淑兰说,刺绣要做得漂亮,关键是要根据丝线的光泽和运针的条理分析,将绣花线多色阶搭配、交叉,创造性地运用和变换针法。

现场制作的手工小面是不是看起来更加诱人?  o0I7-fxsrkwk3185115.jpg  保存到相册
川东竹琴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_Scb-fxsqxxs7812495.jpg  保存到相册
展出的秀山龙凤花烛  -OMt-fxsqxxs7812499.jpg  保存到相册
土家茅古斯舞现场演出  OWaQ-fxsqxxs7812504.jpg  保存到相册
参观者被精美的“谭木匠”木梳所吸引  M8aF-fxsrkwk3185119.jpg  保存到相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5 20:20,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