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我很牛|查看: 10774|回复: 60
[医护

光明网评论:道歉和解撤案 鸿茅案就这样过关了?

 [复制链接]
11#
 华美达 发表于: 2018-4-16 09:43:00|只看该作者

丁香医生:鸿毛药酒违法多次无恙 医生发科普文却被抓

源自:观察者网
  因在网上发表文章称‘鸿毛药酒是毒药’,广州医生谭秦东被‘跨省抓捕’。
图片源自:红星新闻微博
  谭秦东医生于今年 1月 10日被内蒙古警方带走,现在他已被关押近 3 个月。
  谭秦东所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公开资料显示,鸿茅药酒认为多家公众号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恶毒攻击,甚至宣称鸿茅药酒是‘毒药’,大肆散播不实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
  很显然,问题的焦点是鸿茅药酒方认为谭医生是通过‘诽谤’并对其经济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那么,鸿茅药酒是否含毒?谭医生有没有乱说?

鸿茅药酒,是否含‘毒’?
  下图是鸿茅药酒在广告材料里公开的成分表,而红框标明的几种成分,对于其‘是否有毒’权威机构早有解读和定论。

图片源自:鸿茅药酒说明书截图
  1.何首乌:明确肝毒性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早已提出过警示:不论何种类型的何首乌,对肝脏的毒性是确切的,并为此多次下调、规范保健食品和药品中的何首乌用量。
  2014年 7月 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明确提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警示
  2.槟榔和酒精:1 类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证据最确切的 1 类致癌物清单中,槟榔多次出现,而酒精及其相关产物也赫然在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 2017年 10月翻译了这份致癌物清单,并将 4 类致癌物清单以表格的形式公布在官方网站上。

图片源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
  对于证据等级比较确切的 1 类致癌物,国际权威机构的态度一直都非常明确:必须避免。
  因为只要是明确或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并不存在安全剂量。
  至于上述成分为何出现在一款号称‘保健’的药酒里,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药酒长达十年违法在前,是否‘恶人先告状’?
  1.是药还是酒?大量医生在质疑
  在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里,鸿茅药酒是耳熟能详的广告大户。
  从过去的代言人演绎到如今的‘每天两口,把病喝走’等简单的广告词,打造出了一个‘多喝就能保健康’的日常食品形象。
  但实际上鸿茅药酒到底是药还是酒?
  同在广州的欧茜医生就非常好奇,在更早的 2017年末她就发表文章《莎普爱思之后,普通老百姓能做些什么?》探讨这个问题。

图片源自:微博截图
  在了解到鸿茅药酒是 OTC 药物而非保健食品后,欧茜医生做了进一步查询,她产生了更大的疑惑。
  我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专栏’上进行查询,出来的结果是 0 条。
  也就是说,作为一款药物,竟然没有进行过临床试验就上市销售了!?
  实际上,对于鸿茅药酒成分及其安全性,有许多医生都在表示质疑和担忧。来自北京的于莺医生、文天林医生,来自重庆的陈奇权医生都已公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图片源自:微博截图

图片源自:微博截图

图片源自:微博截图
  同为医学健康媒体的春雨医生,在前不久也曾公开发表过多篇关于鸿茅药酒的文章。
  其中《公然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鸿茅药酒底气何在?》,矛头直指鸿茅药酒的合法性问题(因其成分表里明确提到豹骨):

  豹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数量已极其稀少,豹骨的使用已经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管理。
  我们也很好奇,珍稀野生动物入药,是否合理?治疗什么疾病,必须残忍地使用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当然,关于鸿茅药酒其他质疑还有不少,无法一一列举:


在微博上表态的医生和各界人士
  2.不断发布违法广告,销量反而越来越高
  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健康时报》曾对鸿茅药酒进行过报道(2017年 08月 25日 第 03 版),发表了名为《2630 次广告违法不止,谁是鸿茅药酒的护身符?》的专题文章。

图片源自:健康时报报道截图
  而根据记者的调查,鸿茅药酒的违法记录非常多。
  报道显示,在过去 1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鸿茅药酒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 25 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 2630 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鸿茅药酒被处罚的记录,均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他机构的网站上查询到。(以下为部分举例)

2008年被浙江省药监局处罚

2010年被海南省药监局处罚

2011年被云南省药监局处罚

2015年被上海工商局处罚

2016年被新疆库尔勒药监局处罚
  至于具体的违法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等机构的处罚公告说得很明确:
  鸿茅药酒等产品的宣传广告利用专家、患者为产品疗效作证明,擅自扩大药品功能主治和适应症范围,并含有不科学地表示药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行为,严重欺骗或误导消费者。
  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一边是鸿茅药酒发布违法广告在各地被查处,另一边却是销量高歌猛进,发展丝毫不受影响。
  2016年乌兰察布市凉城县(鸿茅药业所在地)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鸿茅药业五年上缴税收 1.6亿多元,其中 2015年销售额达 12亿元。
  《2016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竞争格局》数据显示,鸿茅药酒 2016年零售药店终端(包含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大市场)销售额 16.3亿元,同期增长近 40%,在同类产品市场上位列全国第二。
  一篇科普,跨省抓捕;
  十年违法,销量亚军。
  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确定,到底有多少这样的产品在我们身边。
  也让我们不确定,未来会不会有无良商家学习类似方式‘发迹’。
  但唯一确定的是,不管遇到多少这类事件,我们都会像谭医生一样,发出自己微小的声音。
  现在,已经有不少医生在网上发出了声音。
  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结果,但我们愿意和其他医生一起,坚持下去。
10#
 去哪里 发表于: 2018-4-16 09:4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神药”鸿茅药酒的前世今生 非处方药身份广告凶猛

源自:新浪证券综合

  鸿茅药酒违法2630次安然无恙 医生发科普文却被抓捕
  医生吐槽鸿茅药酒被抓 妻子:抓捕者有鸿茅的人
  内蒙古鸿茅国药商品声誉被损害案已移送审查起诉
  北大医学部博士:就“鸿茅药酒”致药监局的公开信

源自:e公司
原文标题:“神药”鸿茅药酒的前世今生!2006年,其掌门人与同伴只花500多万,就从生物股份手中获得固定资产超4000万的鸿茅药酒控制权

  关于鸿茅药酒,大概从50后到00后对它都不陌生,因为这款药酒的广告投放实在太猛了,时常称霸于各个电视台黄金广告时段以及植入到热门电视剧。最近因为一篇文章以及后续的内蒙古便衣警察跨省追捕广州医生的事件,引发了众多议论,更是将鸿茅药酒本身推上了风口浪尖。

  2017年12月19日,广州医生谭秦东发表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注:原帖为“鸿毛药酒”)的帖子,称“鸿毛药酒是毒药”。去年12月22日,内蒙古鸿茅国药有限公司一员工受公司委托报案,该员工称:近期多家公众号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造成公司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并严重损害了公司商业信誉。今年1月10日,谭秦东被内蒙古凉城县的数名便衣警察从广州带走,被凉城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具体来看,警方是以“损害商品声誉罪”为由抓捕谭秦东医生的。根据警方的《起诉意见书》可知,谭秦东去年12月在美篇APP上发布了该文,包括微信群、朋友圈和网站点击等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千点击,转发(分享)不过一百多次。但鸿茅药酒声称,受此文影响,有两家医药公司、7名市民要求退货,涉及货款近400万元,造成利润损失约142万元。

鸿茅药酒是何物?
  鸿茅药酒是酒还是药?直到2018年4月13日,大家才知道,鸿茅药酒是药,而且是一种非处方药。
  鸿茅药酒的身份是非处方药不假,但它的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Z”打头,也就是“中成药”。
  而且搜索一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鸿茅药酒也是存在的。

  据鸿茅药酒网站介绍,“鸿茅药酒始创于1739年,由著名民间药王王吉天在内蒙古凉城鸿茅镇创办的‘荣盛坊’根据祖传秘方炮制,成分包括(六十七味):何首乌、地黄、白芷、山药、五倍子、广藿香、人参、桑白皮、海桐皮、甘松、独活、苍术、川芎、菟丝子、茯神、青皮、草果、山茱萸、附子、厚朴、陈皮、五味子、牛膝、枳实、高良姜、山柰、款冬花、小茴香、桔梗、熟地黄、九节菖蒲、白术、槟榔、甘草、当归、秦艽、红花、莪术、莲子、木瓜、麦冬、羌活、香附、肉苁蓉、黄芪、天冬、桃仁、栀子、泽泻、乌药、半夏、天南星、苦杏仁、茯苓、远志、淫羊藿、三棱、茜草、砂仁、肉桂、白豆蔻、红豆蔻、荜茇、沉香、豹骨、麝香、红曲等。主要功效包括: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适用于以下病症: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及妇女气虚血亏。”

鸿茅药酒的广告有多凶猛
  尼尔森网联AIS全媒体广告监测显示,去年1月至11月,内蒙古鸿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替代宝洁有限公司位列投放广告企业第一,投放总额同比增长55.9%,宝洁有限公司以同比下降24.2%的成绩位列第二,其老对手联合利华有限公司在传统媒体投放上降幅最大,减少27.4%,排名第十位。

  而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媒介智讯(CTR MI)的数据,2016年,鸿茅品牌(包括酒精饮品、活动、商业及服务性行业等)在电视广告中的投放额为150亿元。

  此前,据媒体报道,2016年,云南白药7.07亿元广告费,是当年所有医药类上市公司中数额最大的;其次,是白云山(600332)5.11亿元、葵花药业(002737)3.41亿元、吉林敖东(000623)3.38亿元。
  2016年,在选取的275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样本中,只有16家公司的广告费发生额在亿元以上。
  此前,引起争议的上市公司莎普爱思广告费占营收27%,位居A股医药类上市公司首位,2016年广告费2.63亿元,排在医药类上市公司第10位。
  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关键字为莎普爱思的广告共有562条。

  而关键字为鸿茅药酒的广告内容竟高达1192条,两倍于莎普爱思。

  2016年鸿茅药酒在电视广告投放额前十名中排名第一。

从国企到鲍洪升手中的鸿茅药酒
  鸿茅药酒的火爆,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内蒙古鸿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洪升。

  先来科普一下鲍洪升其人。
  1996年,鲍洪升选择“护肾宝”,成为品牌全国总代理,通过首创“全程服务营销模式”。短短三个月,“护肾宝”火爆全国,成为当年补肾类产品国内第一品牌。
  1997年,鲍洪升又独家代理“美福乐”系列减肥产品,连续两年做到减肥产品国内销售第一。
  也是这一年,鲍洪升把藏药推向全国市,其中“芒交”开创了藏药在全国市场旺销的火爆局面。
  1999年,鲍洪升做起了婷美内衣,似乎“转行”了。事实上婷美的原型叫英姿带,是个坎肩式的穿戴保健产品,后来才改良成内衣的样式,算是保健产品的“跨界”创新。
  鲍洪升将内衣卖点由保护颈椎改变为“变美”,找到蒋雯丽、李湘等明星当代言,同时,鲍洪升以买断专柜的方式,使“婷美内衣”12天内火爆京城,26天风靡全国,在北京日销售额突破200万元,超过长期在中国内衣市场占据霸主地位的六大名牌内衣一月销售总和。
  凭借这样的“神话级”表现,婷美飞速成为内衣行业全国第一品牌。
  2006年,鲍洪升出任内蒙古鸿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鸿茅药酒的掌门人。
  他先后与陈宝国、张铁林、德德玛、雷格生、黄健翔等知名人物合作,借势推广鸿茅药酒。再次让鸿茅药酒销量暴增。
  就是这样一个长袖善舞之人只花了500多万就控制了当时固定资产近5000万的鸿茅药酒。
  据鸿茅药酒网站资料显示:
  1962年,国营凉城县鸿茅酒厂正式成立。
  1992年,国营凉城县鸿茅酒厂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凉城鸿茅酿酒有限公司。1995年,与内蒙金火公司签订全国总经销协议。
  1997年2月,凉城县政府以鸿茅药酒厂及鸿茅酿酒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凉城鸿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1年11月,股权结构调整,上市公司金宇集团(现为生物股份)以77.1%的股份入主鸿茅集团。2004年鸿茅药酒厂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300吨增加到了3000吨,并形成药酒、白酒、冰酒、奶酒、保健酒等多元化、规模化生产格局。
  2006年底-2007年初,以杜海军、鲍洪升为首的几大药圈行销巨头,经过多轮谈判,全资收购内蒙古凉城县鸿茅药酒酒厂;并组建鸿茅实业公司,将公司总部移师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5号安华发展大厦13层办公。
  从2001年2006年金宇股份的年报中可以看出,2005年金宇股份投入计提了所有的亏损,让鸿茅药酒的估值为0,然后2006年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售了鸿茅药酒。2001年的年报显示,金宇股份60.94%股份的鸿茅实业(鸿茅药酒前身)的固定资产为2900多万,总资产应该在4880万左右。
  当时金宇股份的投入是1950万左右,占鸿茅药酒的77.08%。而在2006年之前,鸿茅药酒的产品分类基本还是以保健类酒来划分的。所有规定资产净值曾经是4200万,还有一块土地所有权价值142万。获得了工商银行2420万贷款。鸿茅药酒当初的销售额大概在2000多万。2005年3月金宇决定计提减值准备和经营亏损131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建计为0。2006年,金宇股份400万元转让了全部股权,按照其77.08%的股权计算,整个鸿茅药酒就是518万元。现在鸿茅药酒的销售额在药店的2016年是16.3亿,鲍洪升现在是2017年内蒙古10大经济人物第一人。

神药届“天王”出事概率高
  因在电视台广告中出现概率高,有网友曾评选出神药届四大天王。不过,这些神药“出事”概率有点高。除了莎普爱思和鸿茅药酒,还有其他神药也被质疑。

莎普爱思如真能治愈白内障,拿诺贝尔奖是没有问题的
  在国家卫计委旗下的中国防盲治盲网上有这样一段资料:不论何种白内障,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被证明能治愈白内障,或阻止白内障的发展。

曹清华胶囊只是保健品,被罚超过10次
  就在莎普爱思事件之后,又一款宣称能治疗风湿、类风湿、颈椎、腰间盘等病症的“曹清华胶囊”被曝光。经过核实,这款疗效神奇的胶囊实际上只是保健品,广告中骨科专家身份屡遭网友质疑。



  搜索公开资料发现,曹清华胶囊的生产商为西安阿房宫药业,总经销为广州康朝药业有限公司。近年来,其问题广告屡遭主管部门通报批评。

涉嫌虚假宣传被罚超过10次

  2014年9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2014年9月份违法药品广告名单,曹清华胶囊广告在列。
  2015年年初,海南省食药监局曝光了13起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黑名单。曹清华胶囊广告在黑名单之列。
  2015年1月4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14年10月份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公告。曹清华胶囊广告在列。
  2015年4月,黑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74条涉嫌严重违法广告。曹清华胶囊严重违法表现为:未经审批擅自发布药品广告;运用公益性专题节目发布商业广告;利用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含有不科学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使用虚假夸大的语言,保证治愈效果。
  2015年4月,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曹清华胶囊因“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而在违法广告之列。

鸿茅药酒连保健品都不是,广告违法2600多次以上
  在这里还得重点提一下鸿茅药酒。经查询公告文件,不完全统计后发现,鸿茅药酒广告这几年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相关专家表示,鸿茅药酒不是酒,也非保健品,而是一款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5020795的药品。“注意事项”明确写着:“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7天症状无缓解,应在医院就诊”,“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
  关于鸿茅药酒的不良反应一直没有间断过。2015年12月,在北京市延庆县食药监局调解的一起诉讼中,消费者郭女士投诉,反映其在某药店购买了鸿茅药酒等产品,服用后出现严重的身体不适,经协商,经营者同意退还消费者购买药品的全部费用1627.8元。

  (图片源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部分内容源自:新华社、国际投行研究报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华美达 发表于: 2018-4-16 08:23:04|只看该作者

学者批鸿茅药酒抓医生事件:警方竟成了企业的看门人

源自:新浪综合
题图为新浪网财经频道对鸿茅药酒的揭露页面

  就鸿茅药酒问题和“抓医生事件”请教李纪恒三个问题
源自:杰人观察视角微信公众号

⊙作者:陈杰人

  近日,广州医生谭秦东因在网上发帖称内蒙古生产的“鸿茅药酒是毒药”,警示部分老人不要饮用该酒,遭内蒙古凉城县警方以“损害商品声誉罪”逮捕。凉城县公安局证实,此案已被移送凉城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由于“鸿茅药酒”在网上早已臭名昭著,所以内蒙警方此番跨省抓捕批评者的行动,引起了舆论的巨大反响。截止本文发布时止,有多个影响力较大的公号陆续发布文章,既对鸿茅药酒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揭露,也对凉城县公安和检察的办案行为提出了强烈质疑。在整个舆论界,此事已是众声鼎沸。
  有关媒体文章称,综合网上搜索结果和有关资料发现,在2008年到2017年的过去10年间,鸿茅药酒曾因虚假广告宣传而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多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一个名为“千千法言”的新媒体称,鸿茅药酒号称67种药材能治47种病,是人人都能喝的药酒,虽然该酒的虚假宣传早就臭名远扬,可内蒙古食药监部门源源不断地给鸿茅药酒发广告批文。
  2014年3月11日,△财经栏目频道就转载《南方日报》的文章,称鸿茅药酒因虚假宣传“屡上黑榜”,广告却仍在播送,甚至有内蒙古知名老歌手德德玛替其做代言人。
  虽然网上能搜到的有关鸿茅药酒的黑幕文章堪称“铺天盖地”,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统计工具,“杰人观察”无法确知该酒违法次数到底是不是媒体所说的2630次,但以正常人的观感来判断,这款酒问题显然很多,根本不值得我起码的信任。
  过去,尚只有食药部门与著名歌手替问题多多的鸿茅药酒站台,这次来充当鸿茅药酒保护伞的,却是真刀实枪的内蒙古凉城县公安局,也就是生产这款问题酒的企业所在地警方。
  一方面是鸿茅药酒在网上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一方面却是企业所在地警方祭起刑事侦查的法宝,跨省抓捕批评鸿茅药酒的医生。这种巨大的反差,显然会刺激公众情绪,激起社会的普遍反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凉城县警方想力保当地这家利税大户,但这种非理智作为,注定会弄巧成拙,搬起石头砸坏鸿茅的脚。
湖北食药部门查处鸿茅药酒的官方通报截图
  在“杰人观察”看来,对凉城县警方的错误,可以从法、理、情三个方面逐一分析。
  在法律方面,谭秦东所发布的言论,不能认定为故意损害商品声誉罪。
  根据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理论和现行规定,损害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而在犯罪构成上,该罪必须以主观上的故意为构成要件。
  但纵观鸿茅药酒的商品声誉,它被全国多个地方的执法部门查获无数次违法虚假宣传并被通报,本已声名狼藉,还有何信誉可言?谭秦东作为一名医生,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将鸿茅药酒问题重重的事实告知并警示广大消费者,其动机是善良的,主观上并无损害鸿茅药酒声誉的犯罪故意。仅凭一个医生基于良知的言论就对其治罪,是典型的侵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自由和批评权。
  在道理方面,如媒体所言,鸿茅药酒声称含有数十种药材。而谚语早就告诉我们一个常识:“是药三分毒。”一款酒里含有那么多药,岂不是有很多毒物作用的可能?就算是一个中药处方,也不至于同时让病人服下67种药材吧?
  鸿茅药酒违背常理的更大问题在于,药物是给生病了的人吃的,如果鼓动没病的人吃药,不管是直接服用还是以饮用药酒的方式服用,都是对无知者的误导和伤害。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谭秦东作为一名医生,善意提醒广大老人不要服用含有数十种药材的鸿茅药酒,不仅不是犯罪行为,而且是良心行为。
  在情理方面:当全国很多地方都查获了鸿茅药酒的重重问题和虚假宣传,谭秦东能够挺身而出,把对鸿茅药酒的质疑和批评整理成文字,这是难能可贵的公共责任使然。
  这些年来,不少医生为了一己私利,经常故意给病人多开药、开贵药,以获取更多药物销售回扣。而谭秦东医生能够坚守职业良知,把鸿茅药酒乱七八糟的丑闻告知天下,这本应得到褒奖。
  道理讲到这一步,相信很多朋友能够明白,内蒙古凉城县公安局和检察院这次对谭秦东的抓捕,于法不符,天理难容。可为什么这些机构胆敢抛弃基本的法律职业良知,对一个行使言论自由的良心医生“动刀子”呢?这里面让人没法不怀疑其地方保护主义的问题,没法不担心其充当黑心产品保护伞的问题。
  就在上周,同样是在内蒙古,有人因为发布消息称伊利集团的潘刚“失联”,就被内蒙警方刑拘了多人,这种高效率的抓捕,让人不得不怀疑,有关警员是不是潘刚豢养的保镖?
  事实上,截止目前,潘刚缺席了多场本应出席的重要活动,在此种态势下,作为信息不对称的外界,怀疑潘刚“失联”是本能的反应。就算这种怀疑和言论不准确,潘刚自己露个脸就能解释一切,何必让警方抓人以对。这样的大企业和企业主,谈何尊重公众?谈何守护规则?谈何基本人性?
  “杰人观察”注意到,近几年来,内蒙警方丑闻不断,被舆论“吊打”甚多,除了这次凉城县警方跨省抓医生与呼和浩特警方替潘刚“维权”,还有臭名昭著的呼格吉勒图冤案、前公安厅长赵黎平故意杀人案、呼和浩特一个开发区公安局长关六如枪杀市委副书记等一系列影响极其恶劣的案件。
  如果说,一个地方的警界因为人多,偶然发生一起丑闻尚属正常的管理风险,而内蒙古警界连年来丑闻不断、恶性案件不断,直到这次跨省抓捕广州医生,再次激腾起舆论巨浪。这不仅严重损害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声誉,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内蒙古的法治不彰和警权行使过程中的漏洞。
  “杰人观察”注意到,在去年3月的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上,内蒙古书记李纪恒强调,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和道德对法治建设的支撑作用,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环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对照李纪恒的这番谈话再来看凉城县警方的跨省抓捕行动,我认为堪称绝妙讽刺。一个医生,基于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关心,根据执法部门已有的查处结果,好心写文章揭露鸿茅药酒的危险性并提示公众注意防范,这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居然被药酒厂所在的警方以犯罪论处。这哪是在执法和司法中体现道德要求?分明就是破坏道德、践踏法治!
  基于此,我想和李纪恒先生提出三点商榷意见:第一,你所说的德法结合,是说着玩的还是认真的?如果是认真的,你怎么看待这次凉城县警方的行动?第二,警察本应是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守望者,而凉城县警方居然成了企业的看门人,内蒙古的政府法治建设到底应不应该查漏补缺?第三,中央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内蒙古警界如此丑闻不断,凉城县的警权和检察权如此任性,以至于全国舆论激愤,遑论感受公平正义。对此,您怎么看?内蒙古是不是愧对中央的殷殷嘱托?
8#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8-4-16 08:03:00|只看该作者

医生发文鸿茅药酒是毒药被捕 涉事企业称被故意抹黑

源自:新京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自动播放
  视频|医生发帖称鸿茅药酒是毒药被跨省抓捕 其妻:抓捕者里就有鸿茅的人
向前向后
1月25日,因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谭秦东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发文指鸿茅药酒“毒药”广州医生被捕

  文章质疑药酒疗效;内蒙古凉城警方称该医生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目前案件已移送审查起诉

  “中国神酒,只要每天一瓶,离天堂更近一点。”这是一篇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开头。文章作者叫谭秦东,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7年12月19日,谭秦东通过网络发布上述文章。
  2018年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公安局办案人员来到广州,跨省对谭秦东实施抓捕。
  昨日,凉城县公安局通报案情称,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报警,经查,谭秦东称鸿茅药酒是“毒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018年1月25日,谭秦东被检方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审查起诉。

广州医生发文质疑“鸿毛药酒”疗效被拘
  2018年1月10日傍晚6时,广州天河区一居民楼二楼,几名便衣男子按住一名中年男子。便衣男子来自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是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公安局警察,中年男子名叫谭秦东,是一名医学硕士。
  谭秦东的妻子刘璇说,事发傍晚7时左右,便衣男子出示警官证说“有事要问”,随后将丈夫带走。
  今年39岁的谭秦东,2010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8年和2011年先后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后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2015年左右创业。
  凉城警方称,谭秦东被警方跨省拘捕,与一篇网络文章相关。2017年12月19日,谭秦东曾以笔名“Tony”发布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
  上述网文中,谭秦东开篇即表示,“中国神酒,只要每天一瓶,离天堂更近一点”。接着,文章通过对心肌、心脏传导系统、心瓣膜等器官的变化分析,提出“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不能饮酒。鸿毛药酒广告的主要消费者基本是老年人”,进而对鸿毛药酒的疗效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谭秦东的文章正文中,均写做“鸿毛药酒”,但其在网文中贴出的广告截图和新闻报道等,均为“鸿茅药酒”。
  新京报记者从凉城警方获悉,警方侦查认定,谭秦东在发布上述文章后,曾在微信群转发10次左右。刘璇说,在谭秦东被带走后,自己登录丈夫的账号,将上述文章设置为“仅自己可见”,设置时,文章浏览量共计2117次。

警方:涉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刘璇告诉新京报记者,丈夫被带走第二天,曾给其发送一条微信,说自己“正在接受警察问话”,此后一直无法取得联系。直到1月14日,刘璇在凉城县看守所见到谭秦东,才得知丈夫被捕原因。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谭秦东名下共有三家企业,其中两家专注医药科技领域。谭秦东的代理律师胡定锋说,谭秦东的企业,主要从事医学美容与皮肤病治疗,并不从事药酒生产,在其看来,谭秦东发布上述文章,“与商业竞争无关”。
  胡定锋说,谭秦东曾于3月12日向凉城县公安局递交申诉书,其中提出,发布文章是为老年人提出忠告,“药酒是药不是保健品,有具体适应症、禁忌症和严格的剂量要求”。
  刘璇表示,谭秦东的父亲曾经也饮用鸿茅药酒,丈夫之所以关注这一产品,发布相关文章,是出于“职业本能”。
  昨日,凉城警方通报这一事件称,谭秦东“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018年1月10日,凉城县公安局对谭秦东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1月25日,谭秦东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 回应
涉事企业方面:称鸿茅药酒“毒药”是故意抹黑

  根据凉城县公安局通报,记者注意到,该文章发布后不久,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员工报案,称部分自媒体“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甚至宣称鸿茅药酒是‘毒药’,大肆散播不实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造成公司销量急剧下滑,市场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严重损害公司商业信誉”。
  昨日,新京报记者多次联系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未获回应。凉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一名承办警官称,案件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警方不作评价。
  记者发现,今年网上也出现不少质疑鸿茅药酒疗效的文章。3月9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此发布公开声明,称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企业,鸿茅药酒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的合法产品”,“对于任何严重损害我公司的企业声誉的行为,我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绝不姑息”。

■ 延展
鸿茅药酒多次被食药监部门处罚

  “鸿茅药酒”的品牌所有者和生产方,是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
  值得注意的是,鸿茅药酒并非保健食品或普通酒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信息显示,鸿茅药酒是属于酒剂类非处方药(OTC),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5020795。
  官网信息显示,鸿茅药酒创始于1739年,至今279年,并于2010年获评“中华老字号”,官方商城中,单瓶售价298元。
  在此之前,鸿茅药酒因密集的宣传而为人所知,“每天两口,把病喝走”的广告语一度风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鸿茅药酒共取得1192个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位列药品第一。
  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开信息显示,“鸿茅药酒”因“宣传广告利用专家、患者为产品疗效作证明,擅自扩大药品功能主治和适应症范围,并含有不科学地表示药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行为,严重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先后被多地主管部门处罚。
  早在2008年,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对鸿茅药酒,作出在“温州市范围内暂停销售”的处罚。2015年1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对包括鸿茅药酒在内5种违法广告药品,采取暂停销售措施。
  今年2月8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通报称,要求全省范围内,停止播出包括“鸿茅药酒”在内的部分药品广告。
  人民日报社旗下《健康时报》曾报道称,“在过去的十年间,据不完全统计,鸿茅药酒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 律师说法
律师:司法机关处理此案当“慎之又慎”

  谭秦东的代理律师胡定锋认为,谭秦东的文章,部分内容引自公开报道,部分则是国家机关处罚截图,尽管标题采用相对情绪化的“毒药”字眼,但整体性质依然为科普文章,不应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而在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学平看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不同于名誉侵权,在刑法上有非常严格的界定,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才可能够罪。
  邓学平表示,认定谭秦东涉罪,需要证明谭秦东“捏造虚伪事实”,以及网文与鸿茅国药的损失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这些均需进一步调查认定。邓学平说,谭秦东的文章总点击量不过数千次,“传播范围极其有限”,除非能证明网文是经销商退货唯一、直接的原因,否则很难将这部分损失归因于谭秦东。
  邓学平说,作为甲类非处方药,鸿茅药酒不同于一般的酒或保健品,其质量功效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利,公众都有质疑和批评权,“司法机关在处理此案时理当慎之又慎”。
  新京报记者 王煜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一眼 发表于: 2018-4-16 03:01:01|只看该作者

医生指鸿茅药酒毒药被捕 律师:公众有权质疑批评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发文指鸿茅药酒“毒药”广州医生被捕

  “中国神酒,只要每天一瓶,离天堂更近一点。”这是一篇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开头。文章作者叫谭秦东,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17年12月19日,谭秦东通过网络发布上述文章。
  2018年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公安局办案人员来到广州,跨省对谭秦东实施抓捕。
  昨日,凉城县公安局通报案情称,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报警,经查,谭秦东称鸿茅药酒是“毒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018年1月25日,谭秦东被检方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审查起诉。

广州医生发文质疑“鸿毛药酒”疗效被拘
  2018年1月10日傍晚6时,广州天河区一居民楼二楼,几名便衣男子按住一名中年男子。便衣男子来自千里之外的内蒙古,是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公安局警察,中年男子名叫谭秦东,是一名医学硕士。
  谭秦东的妻子刘璇说,事发傍晚7时左右,便衣男子出示警官证说“有事要问”,随后将丈夫带走。
  今年39岁的谭秦东,2010年硕士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08年和2011年先后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后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工作,2015年左右创业。
  凉城警方称,谭秦东被警方跨省拘捕,与一篇网络文章相关。2017年12月19日,谭秦东曾以笔名“Tony”发布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
  上述网文中,谭秦东开篇即表示,“中国神酒,只要每天一瓶,离天堂更近一点”。接着,文章通过对心肌、心脏传导系统、心瓣膜等器官的变化分析,提出“老年人,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不能饮酒。鸿毛药酒广告的主要消费者基本是老年人”,进而对鸿毛药酒的疗效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谭秦东的文章正文中,均写做“鸿毛药酒”,但其在网文中贴出的广告截图和新闻报道等,均为“鸿茅药酒”。
  新京报记者从凉城警方获悉,警方侦查认定,谭秦东在发布上述文章后,曾在微信群转发10次左右。刘璇说,在谭秦东被带走后,自己登录丈夫的账号,将上述文章设置为“仅自己可见”,设置时,文章浏览量共计2117次。

警方:涉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刘璇告诉新京报记者,丈夫被带走第二天,曾给其发送一条微信,说自己“正在接受警察问话”,此后一直无法取得联系。直到1月14日,刘璇在凉城县看守所见到谭秦东,才得知丈夫被捕原因。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谭秦东名下共有三家企业,其中两家专注医药科技领域。谭秦东的代理律师胡定锋说,谭秦东的企业,主要从事医学美容与皮肤病治疗,并不从事药酒生产,在其看来,谭秦东发布上述文章,“与商业竞争无关”。
  胡定锋说,谭秦东曾于3月12日向凉城县公安局递交申诉书,其中提出,发布文章是为老年人提出忠告,“药酒是药不是保健品,有具体适应症、禁忌症和严格的剂量要求”。
  刘璇表示,谭秦东的父亲曾经也饮用鸿茅药酒,丈夫之所以关注这一产品,发布相关文章,是出于“职业本能”。
  昨日,凉城警方通报这一事件称,谭秦东“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018年1月10日,凉城县公安局对谭秦东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1月25日,谭秦东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 回应
涉事企业方面:称鸿茅药酒“毒药”是故意抹黑

  根据凉城县公安局通报,记者注意到,该文章发布后不久,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名员工报案,称部分自媒体“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甚至宣称鸿茅药酒是‘毒药’,大肆散播不实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造成公司销量急剧下滑,市场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严重损害公司商业信誉”。
  昨日,新京报记者多次联系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未获回应。凉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一名承办警官称,案件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警方不作评价。
  记者发现,今年网上也出现不少质疑鸿茅药酒疗效的文章。3月9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此发布公开声明,称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企业,鸿茅药酒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的合法产品”,“对于任何严重损害我公司的企业声誉的行为,我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绝不姑息”。

■ 延展
鸿茅药酒多次被食药监部门处罚

  “鸿茅药酒”的品牌所有者和生产方,是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
  值得注意的是,鸿茅药酒并非保健食品或普通酒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信息显示,鸿茅药酒是属于酒剂类非处方药(OTC),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5020795。
  官网信息显示,鸿茅药酒创始于1739年,至今279年,并于2010年获评“中华老字号”,官方商城中,单瓶售价298元。
  在此之前,鸿茅药酒因密集的宣传而为人所知,“每天两口,把病喝走”的广告语一度风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鸿茅药酒共取得1192个药品广告批准文号,位列药品第一。
  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开信息显示,“鸿茅药酒”因“宣传广告利用专家、患者为产品疗效作证明,擅自扩大药品功能主治和适应症范围,并含有不科学地表示药品功效的断言和保证行为,严重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先后被多地主管部门处罚。
  早在2008年,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对鸿茅药酒,作出在“温州市范围内暂停销售”的处罚。2015年1月,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对包括鸿茅药酒在内5种违法广告药品,采取暂停销售措施。
  今年2月8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通报称,要求全省范围内,停止播出包括“鸿茅药酒”在内的部分药品广告。
  人民日报社旗下《健康时报》曾报道称,“在过去的十年间,据不完全统计,鸿茅药酒广告曾被江苏、辽宁、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 律师说法
律师:司法机关处理此案当“慎之又慎”

  谭秦东的代理律师胡定锋认为,谭秦东的文章,部分内容引自公开报道,部分则是国家机关处罚截图,尽管标题采用相对情绪化的“毒药”字眼,但整体性质依然为科普文章,不应被认定为刑事犯罪。
  而在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学平看来,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不同于名誉侵权,在刑法上有非常严格的界定,根据《刑法》规定,只有“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才可能够罪。
  邓学平表示,认定谭秦东涉罪,需要证明谭秦东“捏造虚伪事实”,以及网文与鸿茅国药的损失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这些均需进一步调查认定。邓学平说,谭秦东的文章总点击量不过数千次,“传播范围极其有限”,除非能证明网文是经销商退货唯一、直接的原因,否则很难将这部分损失归因于谭秦东。
  邓学平说,作为甲类非处方药,鸿茅药酒不同于一般的酒或保健品,其质量功效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利,公众都有质疑和批评权,“司法机关在处理此案时理当慎之又慎”。
6# 青城山
 红星 发表于: 2018-4-15 22:01:00|只看该作者

鸿茅药酒有人跟警方跨省抓医生?凉城警方:不存在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鸿茅药酒有人跟警方跨省抓捕广州吐槽医生?凉城警方:不存在

  广东医生谭某在网上撰文吐槽鸿茅药酒是“毒药”,遭到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警方的跨省抓捕。该案经媒体曝光后,受到广泛关注。
  4月15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与谭某的妻子刘某取得了联系,她在电话中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今年1月,几名自称是凉城县警方的便衣警察,将谭某在广州的家中带走。
  刘某还说,在抓捕时,警察未能提供逮捕通知书等有效的证明文件。“当时我在家里没有看到我老公被抓到的过程,等我看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二楼被几个人按在了地上。”刘某回忆称,“其中有一个人出来和我讲,‘现在要找你老公去问话’。我问是什么罪,他们也没说,就说‘我不方便说,你先回去’,叫我等着,之后会电话通知。”
  刘某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1月10日谭某被带走后,她和律师前后三次前往凉城县与警方沟通。直到到了当地,才了解谭某被捕的原因,“我们也是律师见到警察之后,才拿到了逮捕通知书。”
  根据刘某讲述,谭某在与律师的会面中告诉律师,抓捕他的人当中有鸿茅药酒的人,“律师去见他的时候,他告诉了律师里面有鸿茅药酒的人,因为那个人主动站出来说‘我是鸿茅药酒的’。”
  不过,对于此说,凉城县的办案民警张警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不存在鸿茅药酒人员带警察去抓人的情况,“我们去了4个民警,包括我们派出所和市局的人。”
  而对于家属关于逮捕当时未能提供有效文件的质疑,张警官表示更多的细节无法透露,需要记者去当地详谈。
  4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多次尝试拨打鸿茅药酒媒体联系人的电话,均未能接通。

警方:鸿茅药酒公司报案,谭某今年1月被刑拘
  据凉城县警方4月15日午间通报的消息,2017年12月22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到凉城县公安局报案称:互联网上有人对“鸿茅药酒”进行恶意抹黑,称鸿茅药酒 是“毒药”。网上的大量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给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上述通报称:凉城县公安局于2018年1月2日立案侦查,经查《中国神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系广州谭某所写,并在网上进行大量传播,谭某的行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凉城县公安局于1月10日对嫌疑人谭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1月25日经检察机关批准对其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刘某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谭某被抓走以后,她考虑到临近春节,想先把人弄出来。她与代理律师曾向当地警方申请取保候审,警方表示需要先提供鸿茅药酒方面的谅解书。
  “但鸿茅药酒方面不愿意和我们沟通,我们最后也没有拿到谅解书。”刘某称,目前她还在等检方的进一步通知。
  据红星新闻报道,谭某现年39岁,2010年中南大学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师资格证书和临床执业证书,曾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担任麻醉医师,担任过制药公司的医学事务专员和顾问,2015年起自主创业开办医药科技公司。
  刘某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谭某目前没有从事临床方面的工作,而是开了一家OTC药品和化妆品的销售公司。谭某此前与鸿茅药酒方面并不认识,没有任何生意上的往来。

鸿茅药酒争议
  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02年。
  工商资料显示,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鲍洪升,该公司的许可经营项目包括中成药酒剂(含中药前处理、提取)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鸿茅牌鸿茅健酒、鸿茅牌鹿茸参芪酒、鸿茅牌鸿茅鹿龟参酒的生产和销售;白酒生产等。
  企查查的数据显示,内蒙古鸿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48.0%股份,为第一大股东;鲍洪升直接持有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25.0329%股份。此外,鲍洪升还持有内蒙古鸿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52%股份。
  鸿茅药酒给外界的印象是在广告推广上投入巨大。
  据《南方周末》报道,据近十年的职能部门的公告文件做出不完全统计,鸿茅药酒广告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10省市18次采取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
  谭某此番被跨省抓捕亦与对鸿茅药酒的相关质疑有关。
  去年12月,谭某在网上发表了《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文章,文章从心肌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想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
  据红星新闻报道,3月13日,凉城县公安局作出《起诉意见书》称,依法侦查查明:谭某在微信群连续转发“毒药”一文10次左右,网站点击量2075次,美篇APP有三次访问,微信好友有250次访问、微信群有849次访问、朋友圈有720次访问、其他访问253次、被分享120次。
  对于谭某因为质疑鸿茅药酒而遭到跨省抓捕,也有律师提出不同观点。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维维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根据已披露的信息,谭某的行为应该不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谭某拥有麻醉医学硕士学位,具备一定医学专业知识,文章是从心肌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其表述本身具有一定依据。仅是标题“毒药”中带有夸张成分,在客观上,没有对鸿茅药酒的成分、功效进行捏造虚伪事实的行为,不符合损害商业信誉罪的构成要件。”
  红星新闻的报道提到,凉城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的受案登记表显示,鸿茅药酒的报案员工称:“近期多家公众号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甚至宣称鸿茅药酒是‘毒药’,大肆散播不实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总金额达827712元,造成公司销量急剧下滑,市场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严重损害公司商业信誉。”
  王维维则表示,鸿茅药酒声称的损失金额较大,导致该案被认定为刑事犯罪。但前提是鸿茅药酒需要能够证明谭某的文章与经济损失之间的相关性,并拿出证明。”如果鸿茅药酒认为谭医生的文章与公司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也仅仅可能构成普通的民事侵权,而非刑事犯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你不在 发表于: 2018-4-15 13:01:01|只看该作者

医生称鸿茅药酒是毒药被刑拘 已移送检方审查起诉

源自:政府网站
微博截图
  @凉城县公安局: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被损害案已移送审查起诉
  2017年12月22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到凉城县公安局报案称:互联网上有人对“鸿茅药酒”进行恶意抹黑,称鸿茅药酒 是“毒药”。网上的大量不实言论和虚假信息,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给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凉城县公安局于2018年1月2日立案侦查,经查《中国神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系广州谭某所写,并在网上进行大量传播,谭某的行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凉城县公安局于1月10日对嫌疑人谭某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1月25日经检察机关批准对其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医生称鸿茅药酒是毒药被刑拘 已移送检方审查起诉
4# 金佛山
 一眼 发表于: 2018-4-15 10:01:04|只看该作者

医生称鸿茅是毒药被抓 妻子:抓捕者里有鸿茅的人

源自:新京报
  [医生发帖称鸿茅药酒是毒药被跨省抓捕 妻子:抓捕者里就有鸿茅的人]近日,广州医生谭秦东因在网上发帖被内蒙古凉城县警方跨省抓捕一事引爆网络。其妻称,谭秦东的父亲曾经饮用过鸿茅药酒,致使腿病更加严重。她说,孩子经常问“爸爸去哪了?”她只好回答“出差了。”其律师表示,双方无利益冲突。
  因称“鸿毛药酒是毒药”广州医生被内蒙古警方跨省抓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台北人 发表于: 2018-4-15 07:43:10|只看该作者

医生吐槽鸿茅药酒为毒药遭追捕 评论:动用警权要慎重

源自:澎湃新闻
  鸿茅药酒抓医生底气何在:似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广州医生发帖称鸿毛药酒是毒药 涉损害商誉被抓捕(附举报全文
  打不倒的鸿茅药酒:上千次违法广告竟被一笔勾销?
  莎普爱思广告最多?鸿茅药酒7年拿1167个广告批文


  马上评|医生吐槽鸿茅药酒,动用警权要慎重
  澎湃首席评论员 沈彬 来源:澎湃新闻
  因为在网上发帖称“鸿茅药酒是来自天堂的毒药”,广州医生谭秦东遭鸿茅药酒公司所在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跨省抓捕。事件引爆了舆论的强力反弹。
  去年12月,拥有麻醉医学硕士学位的医生谭秦东在“美篇”发表了《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文章从心肌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想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表述本身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是标题却使用了情绪化的“毒药”一词。今年1月,内蒙古凉城警方以“损害商品声誉罪”抓捕了谭秦东医生。
  《刑法》第221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
  犯罪的构成要件之一,就是必须满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损害商品声誉罪”不能等同于普通名誉侵权,那是普通的民事纠纷,应该由当事人到法院提起诉讼,而不是动用刑事手段,启动国家机器,直接限制一个公民的人身自由。
  这是刑法应该有的谦抑精神,也是为避免警权介入不必要的民事纠纷当中。最高人民法院的《刑案审判参考》在评述当年的“纸馅包子案”(訾北佳案)时明确:构成“侵害商品声誉罪”必须主观上出于故意损害商品声誉的目的,而不是出于过失;从犯罪结果来说,必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等后果。
  鸿茅药酒方面认为,谭医生的这篇文章,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总金额达827712元”,达到了构成刑事犯罪的立案标准。但这篇文章的点击率只有2000多次,这么小范围的传播与鸿茅药酒所诉称的80万元的退货的经济损失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要知道一个事实:在这篇文章之前,鸿茅药酒已经在市场上饱受质疑。有媒体根据近十年的职能部门的公告文件做出不完全统计,鸿茅药酒广告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10省市18次采取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鸿茅药酒或多或少隐瞒自己“非处方用药”的身份,而不是保健品,不提自己的禁忌人群,极易造成误导,屡遭处理之后,仍然坚称“所有人都能喝”。鸿茅药酒中的附子、何首乌等成分,本身就被医学界认定为具有致癌性。近期又有媒体曝出,药酒成分中所含的豹骨为珍稀动物制品。
  在这么一个四面楚歌的舆论环境之下,鸿茅药酒遭遇的退货和谭医生的这篇小文章真的构成因果关系吗?
  的确,谭医生的表述有不妥的地方,特别是在网文的标题中使用了“毒药”一词。但是,表述不妥,与民事侵权和刑事犯罪的界限,应该判然有别。
  警权动用应当谨慎,特别是当进入刑事程序,直接可以限制一个公民的人身自由,涉及到将来的定罪处罚时。原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申诉-删贴解决的问题,一脚油门踩到死,直接动用国家机器跨省抓捕一名医生,是否妥当?
  这几年,打击网络谣言效果显著,以雷霆万钧之力澄清网络舆论环境,但是,应该区分情绪化表达与名誉侵权,一般性言论失实与刑事犯罪的边界。如果对所有失实的言论(甚至并不是失实,只是做了情绪化的表达)不问主观动机,不问客观危害后果,都要跨省抓捕,既违背了传播规律,也可能造成寒蝉效应,搞得人人自危,无法正常表达。
  几年来,个别地方的警方为当地的支柱型企业跨省抓捕吐槽者的案例不少,当然不能一概斥之为“滥用警权”“警察家丁化”,但是既然涉及刑事犯罪,刑法的谦抑原则还是应该讲的,对于这些本应该作为民事纠纷处理的案件,动用警权需要慎之又慎。
  鸿茅药酒广告违法2630次,却安然无恙;谭医生一篇2000多点击的小文章,却被千里跨省抓捕。这不是公众期待的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2# 四姑娘山
 楼主|我很牛 发表于: 2018-4-14 01:01:00|只看该作者

广州医生发帖称“鸿毛药酒是毒药”,涉损害商誉被跨省抓捕

源自:红星新闻
  因在网上发帖称“鸿毛药酒是毒药”,广州医生谭秦东遭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抓捕。

家属刘璇收到的逮捕通知书。本文图片 红星新闻 图

  谭秦东所涉嫌罪名为“损害商品声誉罪”,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称,谭秦东的文章造成了140余万的退货损失,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
  但谭秦东的家人称,谭秦东是出于一名医生的职业操守警告部分老人不要饮用鸿茅药酒,“并没有虚构事实。”

因一篇阅读量为2241的网帖
他被警方带走

  今年1月10日傍晚,内蒙古凉城县的数名便衣警察赶赴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旭景佳苑小区,带走了谭秦东。
  谭秦东的妻子刘璇称,谭秦东于当天下午六七点左右被抓,“当时我在家带小孩,有邻居上来说,我家有个人被警察押在楼下。”刘璇立即下楼,发现被抓的正是丈夫。
  谭秦东是在住宅楼二楼被抓的,“当时他喊我的名字,有个警察就问我是谁,我说是他老婆。”刘璇称,其中一名便衣警察出示警官证,称有事要问谭秦东,但谭秦东要跑。

谭秦东被警方带走的地方

  “我老公不知道这些人的真实身份,所以跑到二楼并报警。”谭秦东的4岁女儿也在现场,“警察说不要让小孩看到,叫我把孩子带回家,十几分钟我再下去时,他已被带走。”
  刘璇告诉红星新闻,当晚她一直打不通谭秦东的电话,最后只收到了丈夫的一条微信,“说正在接受警察的询问,叫我不要担心。”
  1月14日,刘璇赶赴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在当地看守所见到了谭秦东。谭秦东说,他之所以被抓,源于他去年12月19日在“美篇”上发布的一篇帖子。
  刘璇展示的原帖内容显示,该帖标题为《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注:原帖为“鸿毛药酒”)。
  该帖中,谭秦东撰写的内容分三部分,开头:中国神酒,只要每天一瓶,离天堂更近一点。人到老年,心脏和血管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共88字);正文:老年人,退休后很多消遣项目就是电视,鸿毛药酒……夸大疗效,包治百病……(共132字);结尾: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礼物。最后,该文注明“部分内容转自西茜医生”。

“毒药”网帖文章截图

  刘璇并不知道丈夫在玩“美篇”,“但他曾把此文发到微信群”。1月16日,谭秦东告知刘璇用户名和密码后,刘璇即屏蔽了该账号,截至当日,该文阅读量为2241,谭秦东的账号仍只有5个粉丝。

鸿茅国药方报案称受网帖影响
公司损失利润140余万

  凉城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的受案登记表显示,2017年12月22日,内蒙古鸿茅国药有限公司一员工受公司委托报案。该员工称:
  近期多家公众号对“鸿茅药酒”恶意抹黑,甚至宣称鸿茅药酒是“毒药”,大肆散播不实言论,传播虚假信息,误导广大读者和患者,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总金额达827712元,造成公司销量急剧下滑,市场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严重损害公司商业信誉。
  经侦大队的一份材料办案说明显示,报案内容涉两篇文章:一篇是安徽黄埔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网站“雪球每日最热”的文章,一篇是来自南京蓝鲸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网站上谭秦东所发文章。经调查取证,警方认为,前者不构成犯罪。
  据相关询问笔录称,受“毒药”一文影响,在深圳、杭州、长春三地,共两家医药公司、7名市民要求退货。这两家公司为吉林省海山医药有限公司、杭州萧山保康医药有限公司,两公司分别退货14000瓶、43200瓶,涉及货款827000元、2983392元;7名市民分别要求退货一箱、12瓶、8瓶、6瓶、1瓶、1瓶、1瓶。
  内蒙古丰镇兴丰会计师事务所作出《会计鉴定书》做鉴定结论称,若两家医药公司履行合同,鸿茅药酒方能赢得净利润1425375.04元。
  1月5日,凉城警方从“美篇”所隶属的南京蓝鲸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调取了谭秦东的注册ID号(12874477)、手机号。该公司负责网上信息发布的副总经理称,谭秦东的网帖“没有明显违法犯罪的内容,可能有一些侵权诽谤情节,但这不属于公司的审核范畴。”
  1月10日,谭秦东被凉城县公安局刑事拘留;25日,经凉城县人民检察院批准,谭秦东被执行逮捕。
  3月13日,凉城县公安局作出《起诉意见书》称,依法侦查查明:
  谭庆东在微信群连续转发“毒药”一文10次左右,网站点击量2075次,美篇APP有三次访问,微信好友有250次访问、微信群有849次访问、朋友圈有720次访问、其他访问253次、被分享120次。

律师说法:
正文多转自公开报道与处罚公告
有公司退货是否受文章影响需更多证据

  谭秦东,现年39岁,2010年中南大学麻醉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师资格证书和临床执业证书,曾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担任麻醉医师,担任过制药公司的医学事务专员和顾问,2015年起自主创业开办医药科技公司。

谭秦东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

  为弄清楚谭庆东所写文章是否受其他企业指使,其辩护人、广东舜华律师事务所律师胡定锋已两次前往凉城县看守所见面,“谭庆东说自己纯粹是出于医生的职业道德,才发了这么一篇帖子。”
  谭秦东在询问笔录中称,其“美篇”账号文章均从网上下载发表,至于“毒药”一文,是受一个“不认识的微信朋友”鼓动,“头脑一热发出去了”,其标题用“毒药”二字,乃是“为了博取读者眼球”。

谭秦东的医生执业证书

  他称,该文主要内容来自“非凡医品”公众号文章,原文标题《奇葩:67种药材能治47种病 1169个广告的国药鸿毛药酒坑人到什么时候》(注:原文标题为“鸿毛”)。4月13日,红星新闻检索发现,“非凡医品”公众号里的该文章仍可访问阅读。
  谭庆东发布的“毒药”一文,正文部分提到了心肌的变化、心脏传导系统的变化、心瓣膜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5个概念,“这都是科学叙述,讲的是这些疾病的原理,相似内容可以在权威医学杂志、网站上查询。”胡定锋说。
  正文其他部分转自权威媒体、网站和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开报道与处罚公告的截图,包括:新京报的报道《屡查不改 鸿茅药酒仍在称“所有人都能喝”》;新浪网的报道《鸿茅药酒被责令停售 治病药酒被指夸大宣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刊登的公告《海南省暂停鸿茅药酒等九个违法广告药品的省内销售》。
  “文章的问题,无非是科普的内容引用多了一些,论证的逻辑少了一些。”胡定锋在提交的律师意见书指出,鸿茅药酒在广告营销中虚假宣传、多次遭到各地行政机关的处罚在先,在这种情况下,谭秦东视“鸿毛药酒”为“毒药”加以斥责,虽用词不妥但情有可原,不应该以刑事犯罪的手段去对付。
  胡定锋说,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鸿茅药酒的质疑声很多,“网络上存在大量批评鸿茅药酒的报道和文章,和它们相比,这篇文章的影响要小得多。”
  对此,云南省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刑事诉讼中心主任汤光仁认为,谭秦东没有损害“鸿茅药酒”声誉的主观故意,其文章的立意,是提醒一群特殊的老年人不要饮用鸿茅药酒,文章标题中的“毒药”也是文艺的提醒,不能当做虚构的事实,就如同成语“饮鸩止渴”,其中“鸩”也是毒药的含义,故此其文章中所谓的毒药究竟是否是虚构事实还是文艺表述或者专业提醒,应该仔细甄别。至于两家公司退货的后果,则需要有更多证据来证明的确是受到这篇文章的影响,否则最终也很难认定。

案情进展:
警方对文章点击转发等认定补充侦查
或于近期开庭被追究民事赔偿

  《刑法》第221条对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作如下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胡定锋拟为谭秦东作无罪辩护。他认为,文章内容来自已有的公开报道或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公告,故“捏造”前提不能成立,就文章的动机而言,谭秦东针对的是老年人这个特定的群体,“是告诫有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脏病的老年患者,绝对不能饮鸿茅药酒。”
  谭秦东曾告诉胡定锋,鸿茅药酒是甲类非处方药,不是酒或保健食品,有具体的禁忌症、适应症、疗程和严格的剂量要求,“但它的很多广告和餐桌相关,老年人看电视多,会误以为这是一种可以不限量饮用的酒。”
  1月25日,检察院作出《逮捕案件继续侦查取证意见书》,要求凉城县公安局调查“毒药”一文发布后,是否还存在其他因这篇文章而取消订单的情形;公安机关移送起诉后,3月23日,凉城县人民检察院作出《补充侦查决定书》,要求凉城县公安局对起诉意见书所提到的文章点击量和转发量是如何认定的等6个方面进行补充侦查;4月9日,凉城县公安局补查重报。
  4月11日,此案经办警官回复红星新闻,该案是公司报案后立案侦查,因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警方不做更多回应。
  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岱海镇,其官网称,鸿茅药酒是我国重要行业历史最老字号之一,始创于清代乾隆四年(1739年),以销售和生产规模计算,鸿茅药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OTC中成药酒生产企业,其核心产品鸿茅药酒终端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近10万家药店,年销售额跻身全国药品零售排名前5。
  4月11日上午开始,红星新闻记者多次致电内蒙古鸿茅国药有限责任公司“媒体单位唯一咨询电话”负责人,截至4月13日下午,该负责人尚未对此案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刘璇得到消息称,此案或于近期开庭,谭秦东被追究140万损失的民事赔偿。她说,过去三个月,还以为“好好配合”就能尽快还谭秦东自由。

谭秦东.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2 20:03,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