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彩云|查看: 14465|回复: 74
[河流·湿地·水电站

滇池环湖开发乱象

 [复制链接]
55#
 宇彬 发表于: 2019-7-25 10:37:48|只看该作者

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2019年实施项目正在推进 今年计划建设30座调蓄设备 已建成18座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2019年实施项目正在推进 今年计划建设30座调蓄设备 已建成18座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19年全市第二次河(湖)长会议上获悉,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2019年工作任务中,共计划实施八大类175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完工36个,正在建设91个。
  重点项目雨季溢流污染防控设施建设今年计划建设的30座调蓄设施已完工18座,正在建设12座;计划开展的雨季溢流重点污染防控工作31项已完工12个,开展前期工作4个,正在建设15个。
  在农田灌溉余水收集及支流沟渠调蓄池建设工作中,目前,晋宁区已基本完成中河、白鱼河、古城河调蓄塘建设工作,初步具备调蓄功能;茨巷河前置库计划利用现有鱼塘进行提升改造,已完成方案设计及评审工作。高新区南冲河已建成一座5万方调蓄池,该调蓄池为南冲河水质提升处理项目附属设施,将对农田废水进行收集回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市滇池管理局已牵头完成滇池流域雨季溢流污染防控设施现状调查工作,并按照河道汇水范围完成22个子系统调蓄设施梳理及编号排序;制定并出台《昆明市调蓄池分类管理考核办法》;督促并配合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主城15座市政调蓄池清淤,制定“一池一策”“一库一策”;督促并配合流域各区开展调蓄池安装进、出水水质及水量在线监测设备,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昆明市第三水质净化厂、郑和路沟调蓄池建设,完成学府路沟、采莲河、明通河调蓄池挖潜增效工程并投入运营。(昆明日报记者孙潇)
54#
 灰头 发表于: 2019-7-4 08:34:3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近7.4亿元资金将用于56个滇池治理项目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近7.4亿元资金将用于56个滇池治理项目

  日前,记者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2018年度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金资金安排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通过,2018年度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金73992.209万元将全部用于市区两级共56个滇池流域河道水环境保护治理项目。
  2017年4月,《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及5个配套文件出台,在滇池流域34条河道开展生态补偿工作,在全省首推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根据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金核算结果通报,2018年,滇池流域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区、晋宁区、度假区政府(管委会)应向市政府缴纳生态补偿金共计73992.209万元。
  按照《方案》,2018年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金73992.209万元将全部用于56个滇池保护治理项目,其中22875.6461万元用于补助9个市级项目,占总金额的30.92%;51116.5629万元用于补助47个区级项目,占总金额的69.08%。
  “将补助的9个市级项目分别来自市滇池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昆明滇池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包含草海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外草海南部生态提升区水生植物修复示范工程、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水质监测工作等。”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吴朝阳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2019年度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安排,2019年要推动滇池一级保护区内建(构)筑物搬迁工作取得突破,力争年内完成搬迁。为顺利完成此项工作,昆明市从2018年生态补偿金中预留了1亿元以奖代补经费,专项用于滇池湖滨“四退三还”工作。
  其余47个区级项目来自西山区、盘龙区、官渡区、晋宁区、度假区。其中,官渡区共27个项目获补助47716.5629万元,成为此次获得补助项目、资金最多的区。这些资金将用于星海半岛湖滨生态湿地(二期)建设工程、宝丰半岛湿地建设工程、福保半岛湿地建设工程、跑马山面山截洪工程、新螺蛳湾排洪沟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小清河、大清河、海河、六甲宝象河等河道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西山区获补助项目有新河片区湖滨生态湿地修复建设项目、春雨路面山洪水拦截工程、西山区农村污水综合治理工程等7个;盘龙区获补助项目有盘龙江雨污调蓄池建设项目、花渔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3个;晋宁区获补助项目包含双龙水库、洛武水库、野马冲水库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晋宁区河道前置库及布水系统建设工程,白鱼河河道垃圾自动清捞系统建设试点示范项目等8个;度假区获补助项目有(海埂片区)河道补水工程、(海埂片区)市政用水工程2个。(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3#
 吖吖 发表于: 2019-6-18 09:38:00|只看该作者

昆明17座调蓄池收储雨污水 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又能避免初期雨水污染河道和滇池 还有两座将投入使用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昆明17座调蓄池收储雨污水 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又能避免初期雨水污染河道和滇池 还有两座将投入使用

  近年来,“雨污调蓄池”这个名词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广大市民的视线中,那么,雨污调蓄池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到目前为止昆明有多少雨污调蓄池?这些雨污调蓄池发挥了哪些功效?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昆明排水设施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明排水公司)相关负责人。
  昆明建成17座调蓄池
  “简单来说,雨污调蓄池是一种空间较大的雨水、污水收集设施,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主要作用是把雨水、污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水慢慢地排出。既能规避雨水洪峰,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昆明排水公司副总经理赵思东解释说。
  为有效地拦截、收储、转输合流制区域的雨污混合水,发挥错峰处理的功能和作用,“十一五”期间,昆明市一次性开展了17座市政雨污调蓄池建设,其中6座位于五华区、3座位于盘龙区、2座位于官渡区、6座位于西山区。这也使昆明成了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大规模建设调蓄池的城市。
  2014年5月,昆明市第一座调蓄池──海明河调蓄池建成投运;2016年6月,17座调蓄池全部建成投运,总容积达21.24万立方米,交由昆明排水公司完全接管运行。“海明河调蓄池设计容积2.8万立方米,是目前我市最大的调蓄池,在雨季来临时,可以收集周边5平方公里的全部雨污合流水。其他调蓄池的容积多在7000立方米至1.2万立方米之间。”赵思东介绍说,这些调蓄池都是地下式结构,为了确保运行安全,并保障管理值守人员的安全,将管理值班室设为地上式,用于日常运行管理及放置配电柜等。调蓄池上部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绿化景观布置,除值班室和检修通道外,其他区域均为绿化景观。
  “在下大雨、污水处理厂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时,我们就会将雨污混合水或者污水收集进调蓄池,当污水处理厂有多余的处理能力后,再将调蓄池中的水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河道、滇池的污染负荷。”赵思东介绍,截至2018年底,这17座调蓄池已累计蓄水4173次,蓄水总量约6199.1万立方米,其中2018年全年累计蓄水988次,蓄水量约3432.62万立方米。
  关键的每年“第一场大雨”
  经过数月的干旱季节,地表都会累积大量的污染物,每年第一场甚至第二、第三场大范围降雨袭来时,就会将这些污染物冲刷至雨水中,如果此时不将雨污合流区内具有高浓度污染负荷的雨水收集后进行处理,那么,这些污染负荷势必将进入河道,最终进入滇池造成污染。而往往此时主城区各座污水处理厂会处于高负荷或超负荷运行中,因此,将雨污合流区内超量的“第一场大雨”雨水收集、储存起来,也就成了调蓄池承担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为了尽量将雨污合流区内的初期雨水收集起来,每年旱季时我们都会对所有调蓄池进行清淤,开展设备检修,确保各座调蓄池都能正常运行。”赵思东表示。
  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电脑操控开闸、闭闸,实时显示各台设备运行情况,何时进水出水、进出水量多少系统全程自动记录……这是13日记者在乌龙河调蓄池见到的一幕。“拿6月12日晚间到13日凌晨昆明主城区降下的今年‘第一场大雨’来说,12日下午2点40分左右,我们就收到了主城区即将迎来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我们就准备好降雨发生后随时启动调蓄池。”赵思东介绍说。
  12日晚上7点开始,昆明主城区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主城3小时累计雨量超20mm以上(暴雨级别)的雨量站有9个,超50mm以上(大暴雨级别)的雨量站有1个,而这场大雨也使得多个雨污混流区内的初期雨水量激增。
  “在这场大雨中,我们根据各地降雨量,在晚上7点至9点期间先后启动了16个调蓄池,至13日上午8点,共收集、储存雨污混合水16.5万立方米,既控制了初期雨水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又发挥了很好的错峰调蓄作用,大大降低了初期雨水带来的污染负荷。”赵思东表示。
  不断丰富调蓄池新功能
  除了规避雨水洪峰,避免初期雨水污染河道和滇池,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外,近年来,我市还“先行先试”,不断丰富调蓄池的新功能,使其在旱季也发挥功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
  “旱季时,由于用水量的波动,比如说早、晚用水高峰期,部分污水处理厂也会出现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情况,这时我们就会将超量污水收储进调蓄池,待夜间或其他污水处理厂有多余处理能力时将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赵思东告诉记者,金色大道调蓄池、麻线沟调蓄池和白云路调蓄池就是3个常年24小时开闸运行的调蓄池。
  此外,我市还实施了调蓄池挖潜增效应急试验项目,在昆一中调蓄池还建设了污水处理设备,在日常收集雨污混流水或生活污水后就地进行处理,经处理后的中水直接用于绿化灌溉。目前,正在学府路调蓄池、采莲河调蓄池、明通河调蓄池建设就地处理设施,以增加雨水利用率。
  “除了市政雨污调蓄池,近年来我市还逐年在入滇池主要河道及支次沟渠、滇池面山区域修建调蓄池,除了防洪、削减进入城市的雨水总量外,还能大大降低面山雨水泥沙量,提高雨水利用率,为滇池治理和防洪防涝贡献力量。”赵思东介绍说。
  赵思东向记者透露,位于昆明市第三水质净化厂附近和郑和路沟附近,设计容积分别为2.4万立方米和1.4万立方米的两座新建市政雨污调蓄池即将完工,预计再过1至2个月就可投入使用,届时,我市的市政雨污调蓄池数量将达19座,总容积也将增加至25.04万立方米。(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52#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6-17 09:51:17|只看该作者

1至4月滇池全湖水质继续保持Ⅳ类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1至4月滇池全湖水质继续保持Ⅳ类

  滇池清昆明兴
  坚决贯彻《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
  在近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等专家组对我市滇池保护治理情况进行的调研时,记者获悉,今年1至4月滇池全湖水质总体保持为Ⅳ类,3月监测显示22个城市黑臭水体中已有21个水质基本达标稳定。
  今年1至4月,滇池全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继续保持为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7.4,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全湖透明度平均值为0.51米。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7.8毫克/升、0.066毫克/升,水质类别均为Ⅳ类,其余指标达Ⅰ~Ⅲ类(总氮浓度平均值为1.12毫克/升,水质类别为Ⅳ类)。
  近年来,我市滇池保护治理工作更加突出重点治理,工作措施也更加精准。其中,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工作中,滇池流域内共建设公共排水管网5870.6公里,建成2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216万立方米,2018年共处理污水6.8亿立方米,日均处理186万立方米,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标准,旱季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实施了昆明主城第一、三、九水质净化厂超极限除磷提标改造实验示范工程,将排放限值从一级A标准提高到TP(总磷)≤0.05毫克/升。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中,制定了《昆明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专项攻坚战实施方案》《黑臭水体整治长制久清方案》等,完成22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主体工程,总长度50.78公里,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督查检查和水质监测,强化日常管理维护,今年3月监测显示,已有21个黑臭水体水质基本达标稳定。在滇池流域河道及支流沟渠全面推行河道生态补偿机制,截至今年1月,滇池流域各区累计核算应缴纳生态补偿金13.24亿元,有效促进了地方主体责任压实、控源截污体系完善、监测系统建立和入滇河道水质提升。
  据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以强化“四个治理”实现“六个转变”、抓好入湖河道水质提升、加快滇池“十三五”规划项目实施、补齐截污治污短板严控雨季溢流污染、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继续深入落实河长制、突出抓好运营管理、积极营造社会共治氛围八项工作为重点,持续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其中,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到今年底前滇池“十三五”规划项目完工数达62个以上;通过滇池面山雨洪拦截、清污分流、雨污调蓄、清水入滇微改造、老城区雨污分流示范等措施,减少雨季混合污水进入河道和滇池;加快雨洪拦截工程和雨污调蓄池建设,加快第十三、第十四污水处理厂建设。(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1#
 文思泉涌 发表于: 2019-6-10 09:08:00|只看该作者

碧波滇池晴漾红_昆明市人民政府_环境保护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碧波滇池晴漾红_昆明市人民政府_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行动者。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特别策划《美丽中国我的家》,聚焦曾被称为全国湖泊保护治理“老大难”的云南滇池,推出《碧波滇池晴漾红》。
  昆明人习惯称滇池为“海”。是的,五百里滇池云海苍苍、湖水茫茫,有着海一样的景致和气势。49岁的李庆华就在这片“海”边长大,和同伴在滇池里游泳,看海菜花在碧波中荡漾,这是他儿时的美好记忆。
  “那时水是很清的,可以看到一米左右水下的石头、沙子、小鱼,而且水生的海草是很多的。打了鱼以后就在船上把火生起来,用瓢和桶把滇池水打到锅里面就煮鱼吃了,那时候水质确实是好的。”李庆华说。
  滇池被誉为昆明的“母亲湖”。长大后的李庆华,工作和生活始终没有离开他心中这片最美丽的家园。30年里,他一直在昆明市呈贡区滇池渔政管理站工作。他介绍:“我们所做的是保护滇池的渔业资源。只有滇池的生态平衡以后,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为了保护滇池生态环境,让鱼儿能够自然繁衍,每年滇池都会实行封湖禁渔。这段时间也是李庆华最忙的时候,他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是巡查水域、取缔违禁渔具、打击偷捕盗捕,为滇池生态筑起一道牢固的屏障。
  李庆华介绍,封湖禁渔期间是不允许下网的,网眼很小的网,就算是很小的幼鱼,进去以后都出不来。“我们渔政执法部门每天巡查,看到有人下网就把它收掉。”
  像这样大大小小的渔网和捕虾的地笼,呈贡区滇池渔政管理站在每年的禁渔期都要取缔一两百个。李庆华说,每次出“海”巡护,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这些违禁渔具。而在之前的若干年,他更不想看到的是滇池里遍布的大片大片的蓝藻。
  上世纪80年代,大量工业、生活污染物排入滇池,滇池水质恶化到劣Ⅴ类,富营养化严重。到了上世纪90年代,滇池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蓝藻频繁暴发,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蓝绿色且有恶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造成鱼类死亡。滇池成了一片“死海”,也成了昆明人心头深深的伤痛。
  渔政执法工作,每天都要驰骋在茫茫湖水上。对滇池水质的变化,李庆华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厚厚的蓝藻让湖面如绿漆粉刷,腥臭扑鼻,让他痛心不已。李庆华甚至一度沮丧地认为滇池没有希望了。李庆华说:“我们的船开出去,看到后面的水都是绿色的,都看不到白色的水花,水溅起来都是滇池的蓝藻。在2000年的时候,我的亲身感受就是找一个小的石头,你丢到水上它都溅不起水花来,丢到上面,它是慢慢落下去的。打个比方说,最严重的时候,老鼠在水上面跑都掉不到水里面。那个蓝藻的厚度一两厘米,最厚的甚至达七八厘米,觉得滇池再这样下去可能没救了。”
  “滇池清,昆明兴”。国家连续4个“五年规划”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纳入重点流域治理规划,昆明市也始终把滇池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滇池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2018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均达到Ⅳ类,为1988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库30年以来最好水质。
  诗人笔下那“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的景致终于又回来了。如今,天气好的时候,李庆华会用手机记录滇池的美景,并把照片发给儿时的朋友们。他说:“滇池水质好了,就是那种碧波万里的情况。滇池水面上没有蓝藻了,心情特别好,我就和朋友、同学说,你看今天我们又在里面玩了一趟,水质很好的,你们可以来洗澡(游泳)了,可以来冲浪了!你们要不要一起来?”
  近年来,昆明推进滇池湖滨生态恢复工程,沿岸还建设了多个湿地公园。在公园里登高极目远眺,水天一色,滇池宛如碧空之下的蓝色锦缎、莹莹闪亮,一群群雪白的红嘴鸥在天际聚散翻飞,湖光山色之间回荡着孩子们成串的欢笑。这样与滇池零距离拥抱,已经成为昆明人周末休闲的首选。
  两年前,李庆华将微信头像换成了滇池晚霞。“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他想把这样的滇池推荐给更多的人。李庆华憧憬,再过10年蓝藻将不见踪影,滇池的水清澈见底,儿时的美好记忆重现,而他也将用一生守护好这失而复得的美丽家园。“保护滇池不仅是我工作该干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因为它是我们的母亲湖,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做好保护滇池的工作。”
50#
 浊气 发表于: 2019-5-14 12:08:00|只看该作者

为有源头活水来──滇池换水记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为有源头活水来──滇池换水记

  新华社昆明5月14日电 题:为有源头活水来──滇池换水记
  新华社记者庞明广
  昆明市北郊,一个宽约400米、落差约12.5米的人工瀑布犹如挂在空中的巨大幕帘,过往市民游客无不赞叹。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巨型人工瀑布不仅是一处壮美景观,还是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连接入滇河道的入水口。
  清澈的牛栏江水奔腾百余公里,从瀑布流入盘龙江,最终汇入滇池。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副局长吴朝阳介绍,作为滇池治理的关键性工程,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让滇池的水循环大大提速。
  “与国内主要湖泊相比,滇池换水周期相对更长。”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刘永定介绍,滇池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宽浅型湖泊,入湖水量少,水体自净能力极差。因此,滇池一旦被污染,比其他湖泊更难治理。
  生态脆弱的滇池,在上世纪80年代却迎来了流域内人口急剧增加、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滇池流域是云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污染负荷越来越大,滇池水质迅速恶化,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
  如何让循环缓慢的“老迈”滇池重焕活力?早在2003年,云南便开始制订向滇池补水的计划,并先后提出14个方案。经大量研究论证,云南在2008年确定了从水质较好的牛栏江向滇池补水的方案。经过4年多施工,这个总投资80多亿元、当时云南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于2013年12月底正式投入运行。
  按照设计流量,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每年可向滇池补水5.66亿立方米。昆明市水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已累计向滇池调水30.41亿立方米。以滇池约15亿立方米的库容计算,这相当于用5年多时间为滇池置换了两遍湖水。
  贯穿昆明城区的盘龙江是滇池最大的入湖河道。曾经,因为水源不足,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盘龙江一度被严重污染,市民路过江边都要掩鼻快步离去。随着牛栏江清水的注入以及城市截污治污能力的提升,如今再漫步盘龙江边,这里早已换了模样:江水清澈,两岸柳树垂荫。
  “以前别人知道我住在盘龙江边,都很同情我。”家住盘龙江边的昆明市民孔莹说,“现在朋友都羡慕我住的是江景房。”
  吴朝阳介绍,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提升至Ⅳ类,创下有监测数据30余年来的最好纪录,而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滇池的复苏可谓功不可没。自该工程运行以来,滇池湖水的置换周期已从原来的约4年缩短为2年。此外,作为昆明市的备用水源,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还肩负着满足昆明城市应急供水、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的功能。
  “牛栏江水让滇池加快了复苏的脚步,作为直接的受益者,我们也应该为滇池治理尽一份力。”36岁的昆明市民陈嘉佳是一名皮划艇爱好者,他每个月都会抽出两天时间,和俱乐部的伙伴们一起,划着皮划艇巡视滇池上游河流,清理垃圾、劝阻各种污染破坏行为。
  “大家携手保护滇池,它才会重放光彩。”陈嘉佳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9#
 独听风语 发表于: 2019-4-28 09:23:00|只看该作者

两大学开展滇池保护活动 呼吁学生争做“滇池卫士”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两大学开展滇池保护活动 呼吁学生争做“滇池卫士”

  随着“团团营·滇池卫士”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日前,云南农业大学社工之家开展了以“保护滇池拥抱绿色”为主题的滇池保护活动。
  活动包含领养绿植、收集建议、知识问答等环节,共发放绿植260余株,收集关于保护滇池的建议40多条。活动旨在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滇池的重要性,增加大学生对于维护母亲湖的责任感,共同参与到保护滇池的行动中来,争做“滇池卫士”。
  此外,云南师范大学也开展了“滇池保护,争做滇池小卫士”征文比赛,呼吁大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入环保行动。(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48#
 浊气 发表于: 2019-4-23 17:08:00|只看该作者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已为滇池换“两遍水”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已为滇池换“两遍水”

  新华社昆明4月23日电(记者:庞明广)据昆明市水务局发布消息,自2013年底投入运行以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已累计向滇池补水逾30亿立方米,相当于把整个滇池水置换了两遍,有力改善了滇池水质。
  据介绍,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云南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工程,其承担着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和水资源条件的功能,并具备为昆明市应急供水的能力。
  据介绍,自2013年12月28日投入运行以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截至今年3月底总调水量已达30.41亿立方米。以滇池约15亿立方米的库容来计算,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相当于已为整个滇池置换了两遍湖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滇池水质持续恶化,成为国家重点治理湖泊。经30余年不断治理,滇池水质在近年来持续企稳向好。2018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均提升至Ⅳ类,为30年来最好水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7#
 戏游 发表于: 2019-4-23 08:52:59|只看该作者

30亿方牛栏江“活水”为滇池注入“活力”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30亿方牛栏江“活水”为滇池注入“活力”

昨日,记者从昆明市水务局了解到,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自2013年12月28日投入运行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总调水量达30.41亿立方米,相当于把整个滇池水置换了两遍,有效改善了滇池水质。
  昆明瀑布公园位于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盘龙江入口段,是引水入滇重大工程的入昆首站,作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配合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通水,以打造盘龙江入口段生态景观、改善盘龙江防洪条件为目的而建设的水景观主题公园。开放迎客以来,公园年客流量达到100万人次。
  公园的瀑布景观区充分利用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设置人工瀑布及湖泊,利用约12.5米的地势高差,建设成宽幅约400米的人工瀑布。在瀑布前方的水面上建有观景桥,可近距离观景。该项目利用出水口和盘龙江12.5米的高差,通过上、下塘,跌水的建设,对牛栏江来水进行曝气、增氧、削减污染、沉淀泥沙,能改善和稳定牛栏江来水水质。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一项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云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大工程之一。功能为向滇池补充生态水量,改善滇池水环境,并在昆明发生供水危机时,提供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2013年12月28日投入运行以来,清澈的牛栏江水经过上百公里的“长途跋涉”,缓缓注入滇池。
  今年一季度,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水质稳定为Ⅱ类。通过全市上下长期的共同努力,在滇池其他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滇池流域水生态、水环境明显改善,滇池水质企稳向好。2018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均由2016年的Ⅴ类提升至Ⅳ类,是30年来最好水质。(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46#
 卡罗门 发表于: 2019-4-12 09:38:00|只看该作者

滇池外海水上联合执法清理取缔黑户船

源自:昆明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滇池外海水上联合执法清理取缔黑户船

  昨日,昆明市地方海事局、昆明市滇池地方海事处、昆明市公安局水上治安分局滇池水上派出所,联合在滇池外海滇池公园至晖湾水域依法开展了无证船只专项清理取缔整治行动。
  上午9点40分左右,执法人员从海埂公园码头出发,对经过合法审批的水路运输企业、水上水下活动企业、渡口码头经营管理企业(单位)、库区湖泊管理单位、渡口渡船管理乡镇等是否存在违章违规行为进行检查,并对水上交通违法和船舶非法营运等行为进行打击查处。一上午共排查外海水域内运营船、底泥疏浚船、蓝藻清理打捞船等各类型船只近20艘。发现个别船只存在救生、消防、防污等设施储备不全,船上物资摆放凌乱,柴油箱未进行固定、机舱内油污水未及时处理,水面漂泊一只停工船无人看守等问题。发现问题后,执法人员现场开出船舶违法行为告知书,并紧急约谈涉及的3家运营企业。
  下午1点,3家企业相关负责人来到昆明市滇池地方海事处,海事部门执法人员向企业负责人宣讲相关政策后,根据整治检查情况一一指出每家企业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如整改不积极、不配合,将在5月初把还未完成整改的船只拖走。
  昆明市地方海事局副局长李靖表示,此次专项清理取缔整治行动将持续到年底,下一步将主要对滇池水域的“三无”船舶、无证进行水上水下施工、非法停靠点、码头及附属设施的违建挪用、滇池航运建设中的违法违规现象进行深入摸排、仔细核实。每半月将进行一次多部门联合执法船舶整治,每周都会进行一次日常巡查,加大整改力度。对发现或群众举报的涉黑涉恶涉乱线索,一经查实将汇总上报。(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实习生韩修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7 23:28, Processed in 0.1092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