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千牛花露露|查看: 1171|回复: 8
[书画

简评《孙维国作品集》:苦练功自成

 [复制链接]
4# 金佛山
 楼主|千牛花露露 发表于: 2020-6-12 16:56:00|只看该作者

品读画家孙维国

源自:新浪收藏
  (甘肃)刘文珂
  在岷县的两天交流活动中,认识了著名画家孙维国先生,因为他的画,吸引了我,感染了我。欣赏孙维国先生笔下的人物,感到酣畅淋漓,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气韵流光溢彩。人物传神的眼晴具有圣洁的一种引力,似要冲出画面,直达人的心灵。他以传统的笔墨渲染出新时代的人文内涵,具备纵情旷达超然的生命之美。其画作上的人物,神凝意聚、目光如电,造型准确、沉稳,用墨浓淡相宜,笔法流转中立其骨相,在色彩敷没中充其血肉,更巧妙地点染出晶亮的眸子。特别在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让人从中能感受到一种原生态的人性质朴、善良以及久违了的纯真。他的《神山圣水》、《远涉》等作品人物面颊上,爬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那种饱经沧桑的特写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表达人物那种凝重、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写实风格所凸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繁复,让人深深地感染而震撼。这一切创作功力,都展示了孙维国不同凡响的审美趣味和独特的思辨创造力。作品《禅路云峰》中,一位藏族老阿妈凝神静气,表情肃穆深刻,细密的皱纹爬满了额头,饱经风霜的脸上,隐含世事沧桑的巨变,把一切酸甜苦辣刀刻斧凿在深深的褶痕里,染在苍白的头发上,融注于血液之中。人物那富有民族特色的花帽、耳环、皮袄与暗褐色的背景则明显地突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静穆。
  岁月如语,岁月如泣,岁月如歌,是神灵给“岁月”带来的福祉,还是时代赋予人生如此灿烂的希望?孙维国的画给人无尽的遐想,巨大的震慑。在他的人物图式中有高原少女、沧桑老人、草原孩童、成熟的少妇。要表达他们的情感世界,有苦涩、有甘甜、有沉默、有希望、有梦想,具有时代明显的烙印。这一切,构成了孙维国笔下那超越时空的讴歌生命之美、以及不屈不挠,战胜疾苦的壮丽画卷。孙维国多次去青藏高原,去甘南藏区体验生活,以其敏锐的目光捕捉最质朴生活的闪光点,用手中的画笔抒写西部藏族人民生活的踏实、安详
  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改变生命、追求幸福的自然神态。在他的绘画中,传神与造景互相透,有机统一,把余韵的无穷的审美情感融化到宁静悠远、含蓄的人类至美的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中,丰富了人物画的绘画意境。在他的作品面里,展示给人类社会的则是别样的历史风貌,昭示给观赏者的是一种纯净的带有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情境,以其宁静安祥的心灵和血肉之躯,谱写旷达超然的生命之美。
  片祥云之下,朝圣者用身体丈量路程,祈求希望,义无反顾地前行合十、姿态各异、神情度诚,顶礼膜拜,这是雪域高原独有的悲壮而圣洁,古老而原始……读后留给观赏者心灵的颜动与悠远的思考。孙维国笔下现代中国人物画兼容历史与现代,浪漫与传统,大气与辉煌于一体的唯美画卷,具有一种阳刚之气和欣然向上的蓬勃生命力,是一次审美上的满足,是一段西部牧歌的旷达与超然,是一幅幅辉煌而充满着强烈时代气息的诗篇,反映出孙维国先生的才情、激情和不俗的艺术品位。
  艺术乃心灵事业,世俗乃生活哲学。
  孙维国的人物画,通过个人写实世界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深度介入,而表现出一个人物画家对于人物本身、对于叙事与想象、对于真实生活与绘画艺术技法、水墨本身独特的感悟,从而超越于现代人物画的实验性,获得了一种同时具备文化传承含义和历史建构性的现
  代人物画与传统语言形式。
  具体地讲,他是以一种对象化了的方式进入传统、进入现代、进入生活、进入地域、进入少数民族一一藏族,几乎他所有作品的取材部来自于藏族老百处,无疑问,他正以自己独特的阐释视角去重新组合、翻新这些已有的资源,在解构中寻找新的秩序与规则,寻找自
  我构建的各种可能,而不似一般的人物画家那一味地朝向极限冲刺。他是通过深入写实来体展家对于人物绘画的把握与伸张,对于自身与人类命运的关怀。比如,他的《神路云峰》、《法音》等作品选择的即是来自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语境下那些对生活度诚而辛劲劳作的藏
  族妇女。这些,无不深刻地表达了藏族老百姓生存的现状。他曾数次赴西藏、青海、甘南等地体验生活,对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亲察、寻求和捉捕。因而作品注入更多的是现实感,显示出民族人物的情感。如表现藏族妇女度诚信仰的《法音》、表现藏族人民愉悦心情之作《神
  音》。在这些平凡生活中寓含着画家对大自然实美好的向往。尤其是《高原清晓》这幅作品,通过特写式描绘藏族人民,细腻而真实地刻画出众多人物形象,喻示出藏族百姓超脱凡俗追求天境的情怀。画家用笔墨反映西部老百姓生存状态和精神气质,以此表达一个艺术家所具备真、善、美的品质。
  透过孙维国人物画的表象阻隔,不难看出,他对生活及自然的理解、把握和整合能力。因为画家通过艰难的取舍、长期的实践,已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样式和创作图式。在形式上,充分运用牦牛,藏獒之类为原型,融合于人物画,营造作品的意境:在方法上,用沉厚的线条、墨色的变化来展现雕塑般的人物造型,达到形象又丰富的效果:在审美上,将人物置于地域文化来行生其民族精神。高雅凝练、严谨旷达、笔墨娴熟,这是孙维国西部人物绘画给我的总体感受。
  他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感受到,画家通过与自然对话所产生的生活空间和人物神韵,感受到那种墨线、色彩及黑白、空间人物的艺术性和作者情感的宣泄。这无疑是画家文学素养和深厚绘画功力的体现
  这无疑是画家文学素养和深厚绘画功力的体现,更是作者儒雅之心、沉静之心在人物画中的自然流露。这些在繁杂、浮躁的画界,的确难能可贵。
3# 峨眉山
 新淘金客 发表于: 2020-6-9 22:16:3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孙维国的画:在跨界互鉴中前进

源自:新浪收藏
  薛永年
  艺术的创新,离不开专业,而融汇贯通,最为重要。苏东坡早就说过:“物一理也,通其义则无适而不行。分科而医,医之衰也,占色而画,画之陋也。……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这一段讨论蔡襄“飞白”的高见,讲述了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过于专门,必然限制发展,艺术的创新,离不开贯通,有时还要在跨界中互鉴。
  吉林省美协的孙维国,就是一个善于在贯通和互鉴中前进的画家。我曾在长春工作,那里有不少美术界的朋友,也有他们的学生。虽然我已经回京多年,可是那里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学生,还不时与我联系,把我看作家乡人,让我了解他们的艺术,听取我的意见。孙维国就是朋友的学生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孙维国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学期期间他主攻版画,同时也学油画和中国画,不仅打下广泛而扎实的基础,而且培养了创作能力。还是在学习期间,他创作的油画《铺路》就一炮打响,在参加长春市美展中获奖。这幅画清新而别致,以鸟瞰的角度,描绘工人给马路旁边的便道铺地砖,展现了新时期的新气象,讴歌了平凡劳动的美。
  这件作品以俯视角度,描绘三位铺路工人的背影。纵横排列的方形地砖,下水道的圆形井盖,方圆对比鲜明,造成了很强的形式感。工人灰色工作服或偏冷或偏暖,又用浅橙太阳帽画龙点睛。这一切都统一在清晨的银灰色调中,体现了对油画色彩的熟练运用,而明亮地砖与人物背影以及身下投影的对比,又分明融入了版画的黑白关系。
  英才早发的孙维国,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馆工作,积极辅导群众美术,坚持深入基层,足迹遍于工厂、矿山、学校、乡村,为残疾儿童进行特殊辅导,成绩突出,屡受表彰。数年后调入美协,服务会员,服务社会,为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举办美术培训班,认真踏实,开拓进取,多次评为先进,同时利用晚间、周末和节假日作画、读书,向名家求教。
  他到美协工作以来,既搞版画也画国画。前一阶段以版画为主。他的版画主攻木刻,包括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但在套色木刻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他的套色木刻有两种,第一种是多版套色木刻,三版或五版,代表性的作品是《秋天的延续》。这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的作品,成功地描绘了边区农村丰收季节的生活情趣。
  他用红、金黄、蓝、白、黑五版,刻印出满天的红霞,红霞染红的老黄牛,白衣蓝裙的朝鲜少女,闪动金黄色阳光的老树庄稼,清清的流水,朵朵的白云,还有欢跃的青蛙。以色彩对比造成的强烈光照效果,不能说没有油画的影响,而人物动物的夸张变形,线条的提炼手段,似乎又有对民间艺术和新文人画的借鉴。
  另一种套色木刻是绝版木刻。绝版木刻又称“原版油印套色木刻”,只用一块木版,随刻版随套印,没有可逆性,因而难度大,据说发端于云南,孙维国则加以参照发挥。他在全国第九届大陆画展中获奖的《创业》,以绝版木刻的精到和概括,在晨光熹微中,精心塑造了老当亦壮的工程师,言简意赅地描绘铺设铁路的壮观场景。
  在艺术上,此图依然融会版画与油画,保持着版画的整体感、力之美和对比鲜明,又化入了油画描绘晨光的冷色调。运处概略描写,蔚蓝的天空,黄紫的云霞,渐亮的天光,突出了巨大的铺铁轨机,还有无数工人热火朝天的协力劳作。近景人物像座大山,整体感极强,而暗部的刻画又不失细腻准确。
  其他获奖的绝版木刻,比如讴歌收获的《颗粒云高》,吟咏晨练的《向日追阳》,都在版画艺术与相关艺术的融通上,积极探索。不但借鉴德国表现主义版画,人物夸张变形,注入主观情感。而且又把油画中伦勃朗的聚光借鉴过来,并且追求与雕塑感的结合,因此增强了表现力,理所当然地在不同画展中获奖。
  后来,他的精力转向中国人物画。孙维国中学时代,就喜欢方增先的画,喜欢那种水墨写实的作风,时常拿他的方法去大车店做毛笔写生。上艺术学院之后,接受了线描写生的训练,画人物既吸收兼课老师杜滋龄的新技法,也大量临摹研究任伯年、陈老莲、任熊、黄慎以线造型的作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他的中国人物画,题材广泛。一种是现实题材,或者反映东北风土人情,家乡时代风貌,讴歌新时期的变化,或者描绘藏区牧民的生活,阐发雪域高原的天人精神,诠释远离物欲的永恒生命。另一种是历史题材,有革命领袖的英武睿智,有抗联战士的艰苦卓绝,也画古代的哲人的和文士,着重挖掘他们承载的文化精神。从不同方面,追求至刚、至正、至大的中和之美
  新世纪之初,为了画革命历史题材,了解彭德怀在甘南的事迹,他踏上了雪域高原之路,被那种没有污染的圣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打动,此后多次到西藏、青海、甘南藏区,在云海下、草甸中、雪峰前、牦牛边,追索天人合一的原生态。感悟藏民内心深处的雪域精神。
  他的藏区作品,有大有小,构图多取近景,背景点到而止,集中于人物的刻画,都以写生为基础,通过描绘老少牧民的转经、祈祷、放牧和背奶,刻画牧民敦厚、朴实、雄壮、豪爽、憨直、真挚的性格,构筑高洁的意境,突出艰苦而乐观的精神状态,诠释生命的本质,讴歌圣洁的灵魂。
  无论画今画古,画东北还是画藏区,他的中国画都继承了20世纪水墨写实的新传统,在粗服乱头的写意面貌中,注意造型与笔墨的统一,不求刻画,略有夸张,以形写神,要言不烦,朴厚酣畅,有一定的体积感和光感。笔墨由碑入帖,以粗线为主,恣肆飞舞,苍劲厚润,但又与黄胄的速写式的生动不拘结合起来。
  他的中国画,早已形成了个人面貌,但不断在生活中感悟,不断向传统开掘,不断向相关艺术借鉴。比如,他特别注意钻研易学的思维方式,发挥传统的写意精神,吸收版画的概括和整体,从陆俨少和黄宾虹的山水画中,学习流动飞舞的气韵和笔墨的比变化丰富与墨韵的苍郁而朴拙。因此近年来不断进步。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不夜城》,反映了他在国画人物上的新的进展。这是一幅城市建设的赞歌,描绘夜深人静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精神面貌。正在略事休息的工人群体,刻画得很生活化,情态朴实,动作自然。背后是高大的铺路机车,威武雄壮,亮着红灯,远处水墨晕化的夜色迷茫中,有星星点点的光,也许是星光,也许是高楼大厦的灯光。
  这幅新作比他先前的作品,在笔墨与造型的结合上,更加自然而精准。在吸收版画因素方面,也更加浑成自然,既发挥了“骨法用笔”和“水晕墨章”的基干作用,又在红黑白的对比与分布上,吸收了套色木刻的提炼手法。对油画光影的吸收,完全根据画面需要,用光也更加自由,明暗有所减弱,以略见凹凸纵深的层次感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平面感。
  年龄属于60后的孙维国,在画家中还很年轻,但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特别在反映时代、反映生活上,他努力发挥着张彦远早已提出的社会功能。其跨界与互鉴中前进的历程,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存在着若干不足。但他越来越认识到,今后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传统与精髓,在回归传统中走出传统,实现传统的现代转化。我赞成他的见解,祝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2015,6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天涯贝贝 发表于: 2020-6-9 21:56:52|只看该作者

孙维国的中国画:重返生活与重新发现

源自:新浪收藏
  徐恩存
  孙维国以水墨人物画为术业专攻,目光聚焦在现实生活的绚丽画卷之上,并于其中撷取生活片断,在艺术表现中显现现实生活的日常诗意与时序场景。作为一名当代画家,学院学术的背景,使他获益匪浅,在多年的基础训练中,积累并成熟了他观察能力的敏锐和表现能力的娴熟,使他的作品在表现生活诗意的同时,还体现出源于现实生活特有的鲜活与生动。
  孙维国这一代画家,是有着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与写生才能的,所以,他的创作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深入生活之中的深切感受与体验,他的以写生记录感人瞬间的人物和场景,以及整理加工后的艺术提炼与处理,都是令人称道的。这既是当代画家的共同特点,也是孙维国自我的艺术风格。
  我们知道,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生命的形式,总是回应着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普遍属性,而且,每个人都有关于自己关注重点的侧面。事实上,有多少种艺术作品就有多少种对于生命形式的解读,有多少人的生活感受就有多少种理解。就绘画创作而言,更是如此。作品表明,孙维国的中国画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的,他认为,唯其如此,艺术创作才能表现出一种人生态度。同时,他也在平实无华的态度中申明了自己的艺术观──没有生活感受和体验的作品,必定是空洞无物的虚张声势。孙维国偏爱西藏风情题材,借以体现他的艺术观与美学观,希望借助高原、牧民、雪山、牦牛等载体,传达旷悍、粗放、雄健的生命气息。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价值判断并非全凭借自己的好恶,而是从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出发,以此去适应作品多样与复杂的内涵,以避免自身的狭隘与偏见。
  生活的启示,使孙维国作品始终富有感性生动的特点,始终在鲜活的气息中洋溢着生命形式的光彩,进而使作品焕发出郁勃的生机。画家在对生活细微的感受中,以及对平凡生活细节的发现中,敏锐地捕捉到富有人性意蕴与人情意味的情节与局部。譬如,《心语》中藏族阿妈与少女的神情与韵致,母爱与慈祥充溢在画面之中,令人感受到人性温暖;而在《祥音》中,宗教题材被画家生活化和大众化了,满脸沧桑的老喇嘛在倾听“祥音”,背景是飘逸的经幡,画面色彩浓郁,墨色厚重,线条粗壮,衬托着虔诚的喇嘛们的倾听与祈愿的神态与感受。画面中并无寺庙与经堂出现,画家运用的是暗示与隐喻手法,达到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作品整体浑然完整,厚重深沉,大气磅礴,给人强烈印象。
  从一系列作品来看,孙维国的水墨人物画,重视线条的表现力,在线的书写中注重笔性、笔法的变化,并展示出用笔的丰富性和线的美感演绎的多样性,而且,在笔墨齐下中,使笔墨互为融合,以笔代墨、以墨用笔,既突出了用笔用线的写意结构特点,又在墨色氤氲中展示出独特韵致。画家在笔墨运用中又体现出对“宏大叙事”的史诗场面与众多人物关系的把握能力,特别是在有限空间中的节奏、韵律,为画面平添了内在张力与形式美感,使司空见惯的题材,在充满创意的艺术手法与艺术处理中,引人入胜,展示出辽阔的想象空间。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孙维国感受的是世界性艺术潮流的空前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现状,他以理性的观察与梳理、选择和运用,补充和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特别对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诗意的表现与创意,乃是他用心灵反复咀嚼、感知和体验的结果,在感性之中锤炼生动的生命形式,赋予作品以视觉的美感和生动性,使鲜活的人性色泽与诗意覆盖了作品的形式、结构、节奏、韵律、笔墨与色彩,让人领悟到以人为主题的艺术的深刻隽永和魅力。
  孙维国正当年富力强,生活积累与人生历练成为他不可多得的资源与财富,只要坚持下去,勤奋耕耘,相信他定会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9 14:25,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