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61|回复: 8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画简评《孙维国作品集》:苦练功自成

 [复制链接]
  孙维国,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县,祖籍山东莱州,1986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兼任中国长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文联委员,长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美术家孙维国》、《孙维国作品集》、《孙维国人物画作品集》、《孙维国作品选》、《美术》2016年第六期刊发薛永年“在跨界互鉴中前进──孙维国的画”及发表6幅作品。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千牛花露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千牛花露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千牛花露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图揭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罕见入宫前照曝光 客家“围龙屋”之宗教与哲学
8#
 水晶猪猪 发表于: 2020-6-12 17:16:4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简评《孙维国作品集》:苦练功自成

源自:新浪收藏
  王兆一
  维国赠送的画集,我反反复复地翻阅过。一是爱不释手;二是大有老虎吃天,无从下ロ之感。为什么?主要是面对这位颇有成就的画家很熟悉,应该要说的其人其画很多很多。想来想去,也只能拣主要的略谈一二。
  作品集的首页《孙中山先生》,作者题日:“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革命先驱为中国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了终生。”我们再看孙中山那形神兼备的伟人气魄,和画家那娴熟的笔墨功力,真可谓尽善尽美地体现了画家对孙先生的敬仰与崇拜之深情。也可以认为这是一幅难可贵的传世之作。
  再看那27幅以“牧歌”、“祥音”、“晴阳”、“雪山晓日”、“泉韵”、“山水含晴辉”、“朝云”、“圣山”、“冰川雪原”、“春日载阳”、“夏日晓晴”、“白云初晴”、“山静尘清”、“远尘”、“春浓山馥”、“天宝呈祥”、“晨曦”、“佛阁祥云”、“家园”、“夏日高原”、“水光春色”、“好水流香”、“苍山远”、“追风逐云”、“雪乡”、“暖冬”为标题,描绘藏族同胞风土人情和美好生活的单幅画,如果连接起来,这恰恰是歌颂西藏地区改天换地、人民幸福十分可贵的长卷。且看在那57个人物当中,有农妇农夫,有少女儿童也有老人和僧侣。他们的神情仪态,他们的着装打扮,他们的传经祈祷,他们的放牧背奶,等等、等等,举凡藏族的独特生活习俗莫不尽在其中。尤其是远山近水、佛塔、祥云和牦牛羊群、藏獒、家犬都体现了一派吉祥、温馨与和谐的景象。由此可见画家的真情实感与功力和人物画的艺术功能与魅カ,莫不尽在其中矣。作为欣赏者的一员,我怎能不为之称赞而祝贺呢!
  如果若向作者的成功之处何在?仅就我和他接触20多年的观察与了解,认为有三点很可贵。一是,维国勤奋好学,刻苦磨练的一以贯之的精神十分可贵。他除了做好美术家协会的工作的同时,几乎每天都要动用笔墨画线描。特别是对人物画尤其注重。而且是日有练习,月有长进,最后用在为人物画传神写照上很下功夫。这册画集的出版
  便是最好的明证。
  二是,维国很知道书画同源的道理。他几乎用了很长时间潜心临写王羲之的《圣教序》。不但一丝不荷,而且反反复复。最初我问他临摹的目的是什么?他说:画国画,字写不好羞于题字。其实,我们从他的这部作品集来看,何止是解决了题字的问题,他那所有线描,恰恰是书法的功力与修养,都尽在其中矣。且看孙中山先生的着装,那线的力度,那皴擦的质感,那受光与背光的体现,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境地。至于那些为藏胞的传神写照,为山川景物的描绘,为各个人物的精心处理,特别是对牦牛和藏獒的绘制,更是体现了笔墨纯熟与用线的精到。
  三是,维国还告诉我说,他去过青海、甘肃与西藏,观察并体验了藏族的生活与人情世态,给自己的表现藏区题材,特别是对人物画的创作,受益很多。由是,我又认为观察、体验生活,对画家的创作来说又该是多么地重要与必要。固然,知识与理论也需要,如果缺乏生活体验,没有创作激情,甚至缺乏对所绘对象的热爱与同情,恐怕
  画出来的对象也是苍白无力的。维国的作品不只体现了他对藏胞的爱,他那既活泼沉着,而又艳丽的着色更是画家真情实感的充分流露。
  如果需要再补充一点的话,那就是维国很注重书画之外的内功。他的藏书甚多,除了画集、碑帖之外,也很注重对国学的研读。他对孔子、老子,也对周易和古典诗文等诸子百家都尽量涉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也是书画家必需的修养。我说,是的,这既是内功,也是人生感悟不可或缺的长期修养,因为家和置的区别,往往也就区别在这里。
  (王兆一:原长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 著名文艺理论家)
  2009年7曰15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就爱美图欣赏 发表于: 2020-6-12 16:56:55|只看该作者

从新作《孙维国作品选》谈起

源自:新浪收藏
  杨子忱
  与维国交往多年,然而最初时,竟不晓他的住处,后来得知,原是近在咫尺,同一小区,真是巧了。对于他的绘画,也是这样,以前只知他很有成就,发展甚快,但能够全面了解,还是在不久前,亦堪称奇。近时,天津人美为他出版一册《孙维国作品选》,刘大为题笺,薛永年作序。薛永年,早年我就有知,一面之交。他是中国美协艺委主任,中央美院教授,不仅对绘画、画史独有研究,而且对建筑、方志、史学、美学,多个门类,皆有建树。有薛老的大序在,这是肯定了的,不敢造次。我仅凭一点直观,谈谈维国这部画集的成功。维国对版画、油画、国画、水粉、工艺,都有求索,且是多年;对人物、山水、静物、写生、素描,尤为精通。他为着写生、体验、考察、深入,足迹遍及雁荡、武当、甘南、西藏、新疆,老家长白,更数度攀临。因之,在他的彩笔下、调墨盘中、画稿本上,尽有表现,可谓内容富彩,风格多样,品类纷繁,让人观览不暇、喜不胜收。这里,我想就两幅作品,即《不夜城》《空山新雨后》,集中靓点,浅谈一下自己看法,亦为学习与试笔。
  《不夜城》,是表现环卫工人,即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清洁工们生活的作品。都晓得,他们的劳动,往往夜间出行。夜间出行,不是在日暮天黑,不是在上半夜。那会儿,城里的夜生活丰富,人们不肯入睡,或睡得尚晚,正值灯火万家、灯影迷离、人车如梭,不便操作。环工出动,多在下半夜,清早三五点钟,天刚蒙蒙亮,或近黎明,有些朦胧,天现钢青色。就在这时,家人都在熟睡际,睡得正香,他们就出动了。或迎着爽爽晨风,或伴着萧萧夜雾,来到街口,走到路边,身临场地,开始作业。这幅画面,分远、中、近三个层次。近景,主体是环卫工人,他们最鲜明的标志,是身上那件号坎,鲜红如火、雪亮犹灯,配以三杠萤光,极具特色。其中,更有一工人,将红号坎掖在胯间,这可能是由于忙,或干活干热了,脱掉后尚未及时换,让人想入非非,思绪多多。劳动场面,并没有选取那个挥汗如雨、张袖成云的景象,而是突出几杆沙耙把,纤细、修长、金黄、明亮,纵横交错,上下相差,热火朝天的场面,想象可得。中景,人群背后,那台新型清洁机械,着墨尤为具体。其实这样作画,并非为着突显此物,而是通过它,让人联想高楼大厦、林立楼群、城市建筑。车顶一盏红灯亮起,犹同指示号旗,正在指引、寄示、预告。远景,则是蒙蒙夜雾,雾中的光点,当是灯盏、楼窗,犹同声屏,无穷尽也。三个层次交融一起,起到“十里听蛙鸣”“乱山藏古寺”的效果。简而不繁,繁而不泛,泛而不淡,淡而不虚,非高手而不能及也。
  《空山新雨后》,是写西藏高原牧场生活的作品。画面,仍由远、中、近三个层次铺开。近处,是一位牧女,她的衣着亮点,在于头顶的那方纱巾,没用浅红,没用明黄,更无嫣紫,而是淡蓝。为何?“空山新雨后”,为着体现“空山”“新雨”,让读者自入画幅。牧场牦牛,虽在牧女身边,但它起到了中景作用。牦牛形体,犹山若岭,一座座的、一峰峰的,好生伟岸。牛角的犀利,亦让人想到山岩的陡峭、锋芒、刚劲。高原的雄拔,山岭的威烈,也闪现出来了,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远景,皑皑白雪,冰山霜岭,与云天相齐。画面很简单,用色不复杂,只黑白两种,外配以淡青。牧女面色,唯一株粉红,然而高原女人风貌,已闪现画面,让人注目。精而不奇,奇而不猎,猎而不涉,融融自然,悠悠随和。如此作画,不仅画面可读,即便常人处事,平素交往,亦蕴含在里面了。维国绘事,手段高妙,融生活于画图,聚景物于风情,达渲染于境域,感受笔墨,尽行归一,自然天成。如此看来,画面构成,是长期体味与触及、交融的结果,非一日之功,一时所得。
  本画集中,还写了甘南、江南、塞北、西域、高原,也写了老一辈革命家、僧侣喇嘛、古人仕女。那组苏东坡人物,以及苏东坡诗意画作,我似早有所熟。看得出,这人物里,似有苏东坡暮年所相依恋的小妾王朝云的影子。那位执扇少女、叠书少妇,淡浅粉装,或杏色衣裙,或水色乔装,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另有一集外画幅《秋山平远图》,亦见成色,因谈本集,不再多笔了。总论维国的绘画,大多通过直观写生,获取生动感识,再动生花熟笔,进行慎审创作,从泼墨设色,体现出其高超的艺术修养,展现出其深广的生活阅历。画面笔力突出,造型准当,构图洗练,平光直铺,减少阴影,明晰轮廓,凝重体态,加之以冷暖对照,色调相谐,显得高奇,又具典雅,单纯童贞,开阔质朴,明朗粗犷,此乃大家之风范。其画作,不甜不辣,不俗不昧,不狂不躁,不卑不亢,这与维国平易近人的品格,谦逊为人的性格、豁达开朗的人格,是相一致的。
6# 青城山
 水晶猪猪 发表于: 2020-6-12 16:56:49|只看该作者

记国画家孙维国:老成挚子墨频泼

源自:新浪收藏
  于维范
  人常问我,画家孙维国与你什么关系?我答曰:兄弟。又问:表亲?答曰:未出六服。三问:素闻有五服之说,六服为何?不答,含颌而微笑,以示神秘。兄弟者,手足也,手足不能相残,犹情感不能相弃者也。维国常怀挚诚,以吾为兄弟,而在下则常做不义之事,对维国画作频做掠夺之劣行,虽令人发指,却喜维国为人敦厚。一笑了之。
  成大事者,总以忍隐为上,维国能如此对待我等不肖兄弟,诚可做大事之人。
  俗语拿人家手短,就常怀歉疚之意。想为维国写点什么,也好落个心安理得。
  然而,真正走近维国却很难。多年的交往,我对他只是了解了一些概念上的东西,我只知道他是1963年生人,1986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长春市美协秘书长……对于他的画作,我是极喜欢的,但苦于对国画艺术的一知半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是见到精品,就有攫取之心,实为一贪婪榜样。但是,我这人也愿附庸风雅,什么美术史啊,美学啊,也常常小有涉猎,所以,就不揣冒昧,说几句可能是外行的话,开罪画坛诸位方家,抱歉!
  我这样说,并不是我能很轻松地说出个子午卯酉一二三四来,因为,维国虽为我弟,但在吉林画坛却道行深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也属重量级人物,因而我油然而生汗渍于额。
  维国的国画师从众家,以画人物为主。在对传统的中国画语言的探索上,主张应该不断深化和加强中国画的审美因素;在具体实践中,注意造型和笔墨技法上的合谐。他具有较好的线和墨的控制能力,在笔墨方面,追求恣肆狂放、淋漓尽致、物我两忘,时而浓墨重彩,时而轻勾淡抹,气脉贯通,一气呵成,通幅运筹,意到即止,不故作惊人之笔。如《彭德怀在甘南》,这是一幅表现彭德怀将军在当年大军入藏前与甘南人民在一起的情景,反映了人民领袖与人民相濡以沫、息息相关的浓厚感情。创作时,他通过深浅浓淡的笔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思想,更加突出了作品的鲜明特点。《谊结高原》是反映民族大团结的题材,他以书入画,干脆利落,每笔决不迟疑含糊,不在细微处去描涂,于大处着墨,大大方方,线条韧劲耐看。
  维国的创作题材宽泛,他不但画现实题材,也画古代先贤志士,如孔子、孟子、杜甫、苏东坡、王羲之等,他借助画作中的圣贤来抒发胸怀,寄托自己的感情,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深层次思考。他不尚浮华,不追求时尚,力求作品厚重。他重视技巧和修养的锤炼,与其说他在不停地画,不如说是在更深的层面来诠解人生。他凭着自己深厚的技艺基础,把发扬传统和探索创新置于一个开阔的天地,执著的精神,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使他受到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维国是个书痴,在他的家里和办公室,经常可以看到一本本主人看过和正在阅读的书籍,这些书门类多样、内容多彩、涉猎面广,知识结构宽厚合理。在书的海洋里徜徉的维国,不但增长了知识,还陶冶了性情,使本来不事张扬的他,变得更加沉稳而有厚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深入钻研画史画论,博览群书,从画论中去体会传统绘画的精髓。他重新回归传统,重新认识传统,立足传统并走出传统,这是他进行中的探索。
  为追求澹泊,不陷浮华,维国坦对时尚,在静静地思考和实践着。他在作品中追求书卷气,技艺日臻熟练,佳绩叠出,先后在全国展览中获奖或入选:如《秋天的延续》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勇鸷劈搏》《向日追阳》入选第四、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吉林展”获优秀奖;《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在“纪念‘五四’80周年中国当代书画展”上获二等奖、在“全国第九届大路画展”中获铜奖、在“正义·和平国际美展”中获特别奖;部分作品获省展一二三等奖;许多作品被各大美术馆收藏并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韩国等国展出。也成为各种大型画册收入和民间收藏的热门。
  如今,每每在一些场合,只要是维国在,或谈即维国,我都有一种光耀感,仿佛那些骄人的成绩有我一半似的,人前人后,我也可历数他的辉煌,以为得意。也可在一丝矜持的浅笑之后,发出“我那兄弟,嘿嘿”的感慨之声。
  有人说我这是虚荣,我不以为然,有这样露脸的“未出六服”的兄弟在,这是我的光荣!
  (2005年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千牛花露露 发表于: 2020-6-12 16:56:00|只看该作者

品读画家孙维国

源自:新浪收藏
  (甘肃)刘文珂
  在岷县的两天交流活动中,认识了著名画家孙维国先生,因为他的画,吸引了我,感染了我。欣赏孙维国先生笔下的人物,感到酣畅淋漓,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气韵流光溢彩。人物传神的眼晴具有圣洁的一种引力,似要冲出画面,直达人的心灵。他以传统的笔墨渲染出新时代的人文内涵,具备纵情旷达超然的生命之美。其画作上的人物,神凝意聚、目光如电,造型准确、沉稳,用墨浓淡相宜,笔法流转中立其骨相,在色彩敷没中充其血肉,更巧妙地点染出晶亮的眸子。特别在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让人从中能感受到一种原生态的人性质朴、善良以及久违了的纯真。他的《神山圣水》、《远涉》等作品人物面颊上,爬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那种饱经沧桑的特写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表达人物那种凝重、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写实风格所凸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繁复,让人深深地感染而震撼。这一切创作功力,都展示了孙维国不同凡响的审美趣味和独特的思辨创造力。作品《禅路云峰》中,一位藏族老阿妈凝神静气,表情肃穆深刻,细密的皱纹爬满了额头,饱经风霜的脸上,隐含世事沧桑的巨变,把一切酸甜苦辣刀刻斧凿在深深的褶痕里,染在苍白的头发上,融注于血液之中。人物那富有民族特色的花帽、耳环、皮袄与暗褐色的背景则明显地突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的静穆。
  岁月如语,岁月如泣,岁月如歌,是神灵给“岁月”带来的福祉,还是时代赋予人生如此灿烂的希望?孙维国的画给人无尽的遐想,巨大的震慑。在他的人物图式中有高原少女、沧桑老人、草原孩童、成熟的少妇。要表达他们的情感世界,有苦涩、有甘甜、有沉默、有希望、有梦想,具有时代明显的烙印。这一切,构成了孙维国笔下那超越时空的讴歌生命之美、以及不屈不挠,战胜疾苦的壮丽画卷。孙维国多次去青藏高原,去甘南藏区体验生活,以其敏锐的目光捕捉最质朴生活的闪光点,用手中的画笔抒写西部藏族人民生活的踏实、安详
  在艰苦的环境下,努力改变生命、追求幸福的自然神态。在他的绘画中,传神与造景互相透,有机统一,把余韵的无穷的审美情感融化到宁静悠远、含蓄的人类至美的天人合一的生存环境中,丰富了人物画的绘画意境。在他的作品面里,展示给人类社会的则是别样的历史风貌,昭示给观赏者的是一种纯净的带有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情境,以其宁静安祥的心灵和血肉之躯,谱写旷达超然的生命之美。
  片祥云之下,朝圣者用身体丈量路程,祈求希望,义无反顾地前行合十、姿态各异、神情度诚,顶礼膜拜,这是雪域高原独有的悲壮而圣洁,古老而原始……读后留给观赏者心灵的颜动与悠远的思考。孙维国笔下现代中国人物画兼容历史与现代,浪漫与传统,大气与辉煌于一体的唯美画卷,具有一种阳刚之气和欣然向上的蓬勃生命力,是一次审美上的满足,是一段西部牧歌的旷达与超然,是一幅幅辉煌而充满着强烈时代气息的诗篇,反映出孙维国先生的才情、激情和不俗的艺术品位。
  艺术乃心灵事业,世俗乃生活哲学。
  孙维国的人物画,通过个人写实世界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深度介入,而表现出一个人物画家对于人物本身、对于叙事与想象、对于真实生活与绘画艺术技法、水墨本身独特的感悟,从而超越于现代人物画的实验性,获得了一种同时具备文化传承含义和历史建构性的现
  代人物画与传统语言形式。
  具体地讲,他是以一种对象化了的方式进入传统、进入现代、进入生活、进入地域、进入少数民族一一藏族,几乎他所有作品的取材部来自于藏族老百处,无疑问,他正以自己独特的阐释视角去重新组合、翻新这些已有的资源,在解构中寻找新的秩序与规则,寻找自
  我构建的各种可能,而不似一般的人物画家那一味地朝向极限冲刺。他是通过深入写实来体展家对于人物绘画的把握与伸张,对于自身与人类命运的关怀。比如,他的《神路云峰》、《法音》等作品选择的即是来自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语境下那些对生活度诚而辛劲劳作的藏
  族妇女。这些,无不深刻地表达了藏族老百姓生存的现状。他曾数次赴西藏、青海、甘南等地体验生活,对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亲察、寻求和捉捕。因而作品注入更多的是现实感,显示出民族人物的情感。如表现藏族妇女度诚信仰的《法音》、表现藏族人民愉悦心情之作《神
  音》。在这些平凡生活中寓含着画家对大自然实美好的向往。尤其是《高原清晓》这幅作品,通过特写式描绘藏族人民,细腻而真实地刻画出众多人物形象,喻示出藏族百姓超脱凡俗追求天境的情怀。画家用笔墨反映西部老百姓生存状态和精神气质,以此表达一个艺术家所具备真、善、美的品质。
  透过孙维国人物画的表象阻隔,不难看出,他对生活及自然的理解、把握和整合能力。因为画家通过艰难的取舍、长期的实践,已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样式和创作图式。在形式上,充分运用牦牛,藏獒之类为原型,融合于人物画,营造作品的意境:在方法上,用沉厚的线条、墨色的变化来展现雕塑般的人物造型,达到形象又丰富的效果:在审美上,将人物置于地域文化来行生其民族精神。高雅凝练、严谨旷达、笔墨娴熟,这是孙维国西部人物绘画给我的总体感受。
  他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老百姓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感受到,画家通过与自然对话所产生的生活空间和人物神韵,感受到那种墨线、色彩及黑白、空间人物的艺术性和作者情感的宣泄。这无疑是画家文学素养和深厚绘画功力的体现
  这无疑是画家文学素养和深厚绘画功力的体现,更是作者儒雅之心、沉静之心在人物画中的自然流露。这些在繁杂、浮躁的画界,的确难能可贵。
4# 金佛山
 新淘金客 发表于: 2020-6-12 16:56:00|只看该作者

观国画家孙维国西藏风情画

源自:新浪收藏
  于维范
  无缘西藏,这是久久缠绕我身的难解症结。憧憬雪域高原的广袤神秘和布达拉的雄伟壮阔,我的心就往往空落得不行。然而我并不遗憾,以我之可怖的“三高”体格,一旦被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地球第三极”“拔”得高不胜寒,想来后果当十分令人惨不忍睹。于是就将瞻拜心目中这片永远的净土和圣地的“遗愿”寄托给了父老乡亲。
  当国画家孙维国风尘仆仆地将那些迥异平川的地理气候、别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以及独特的生活与情趣生动地讲给我听,嗣后又用纯熟的笔墨描绘出青藏高原苍凉壮美的自然风光、沉寂安详的茫茫戈壁、牛羊成群的千里草原、青稞飘香的金色河谷、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的胜景,我梦境中的画面倏然成为了一种永恒。
  孙维国国画创作专工人物,初时以古代高士、仕女为主。他注意造型和笔墨技法上的合谐,具有较好的线和墨的控制能力;在笔墨方面,追求恣肆狂放、淋漓尽致、物我两忘,时而浓墨重彩,时而轻勾淡抹,气脉贯通,一气呵成,通幅运筹,意到即止,不故作惊人之笔。他追求以书入画的创作特色,干脆利落,每笔决不迟疑含糊,不在细微处去描涂,于大处着墨,大大方方,线条韧劲耐看……这本来可算是一个功成名就的艺术结局了,他可以按照这种技法将他的高士和仕女们发扬光大下去。然而,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是不甘寂寞的,对艺术之巅的不懈跋涉坚韧又亦步亦趋。他去了西藏。接着,又游历了青海和甘南。
  这是一次醍醐灌顶般的艺术催生之路,一个新的世界在维国的眼前雍然而现,他以艺术家的敏锐攫抓住了这个天赐的大题材,像很多先后来此的艺术家们一样,将丰厚的艺术积累,全部投入到再现和诠释雪域高原的旖旎风光和特色风情中。
  谈到西藏之行,孙维国说:“西藏平均海拔4000余米,其特点是气压低,氧分压也低,容易导致人体缺氧,但是,欣赏它独特的云海、草甸、雪峰、牦牛四大绝景,却是人生的最大幸事。那是令我们惊异的世界,生存环境、人文景观、生活习俗都是很新鲜的,甚至闻所未闻。这里的生活丰富而真实,这里的人们憨直而真挚,我突然感到这才是我应该反映的特色题材。”
  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一样面对着这块神圣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
  孙维国开始了他西藏风情画的创作之路──《彭德怀在甘南》,是反映彭德怀同志在甘南同藏民们在一起的历史画面。彭老总与5位藏民(三坐两站)在一张摆有水罐和几只水碗的桌子旁娓娓叙谈,后面是一头黑色的牦牛。彭老总神态亲切和蔼,诚恳可敬;藏民们脸上溢满幸福的笑容,憨厚而充满崇敬之情。整个画面笔墨简洁豪放,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除头部及脸部用细线描绘、浅色轻敷淡染之外,全以淋漓奔放的水墨画就,不少局部用阔笔扫过,恣纵潇洒,水墨浑融。
  在孙维国的艺术创作中,他十分注重这样的经验感受,“画家要有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感受,孕育起饱满的形象,才能从事创作。感情枯竭,感觉肤浅,没有灵感,即使拼命去画,画出来的东西形象苍白,不会有感染力”,在西藏风情画的创作中,他注入了大量的情感要素,无论是反映牧场景物的《遥望夕阳》、《早春》、《高原》;宗教题材的《拉卜楞寺》、《灵山》、《祈》;牧民生活的《家园》、《岁痕》、《青稞》;劳动场面的《母亲》;藏民交流的《谊结高原》等,都将炽烈的情感倾于作品之中,他的人物造型准确,线条柔和轻盈,神态自若,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安享福祉的心理状态。
  己丑年初,维国感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富足,特创作了《百牛图》与《和祥图》。《百牛图》是一幅长巻,画面中的百头牦牛或行或停,或立或卧,姿势各异,神态安静,在用墨上,黑白灰运用合理,疏密得当,皴染到位,显示出画家极强的驾驭笔墨和表现技法的能力;《和祥图》中心人物为一老一少藏族妇女,她们手持宗教器物转经筒,向着远处的神圣虔心凝望。安然前行的牦牛,彩锦装饰的鞍子,色泽鲜艳的衣装,精美的脚蹬,还有随行的忠诚的黑犬,都向人们昭示着和谐与美好的历史瞬间。我感到这是维国的人文精神所在,在他的心中,永远有一泓清亮的心湖,里面满漾着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艺术的坚定执著。在这片生命的心湖中,有一种心路叫圣洁,维国正像一个艺术世界中的苦行僧,向着他的艺术目标不懈前行。
  (发表于《长春日报》2009年4月13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新淘金客 发表于: 2020-6-9 22:16:31|只看该作者

孙维国的画:在跨界互鉴中前进

源自:新浪收藏
  薛永年
  艺术的创新,离不开专业,而融汇贯通,最为重要。苏东坡早就说过:“物一理也,通其义则无适而不行。分科而医,医之衰也,占色而画,画之陋也。……世之书篆不兼隶,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这一段讨论蔡襄“飞白”的高见,讲述了一个深刻道理,那就是过于专门,必然限制发展,艺术的创新,离不开贯通,有时还要在跨界中互鉴。
  吉林省美协的孙维国,就是一个善于在贯通和互鉴中前进的画家。我曾在长春工作,那里有不少美术界的朋友,也有他们的学生。虽然我已经回京多年,可是那里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学生,还不时与我联系,把我看作家乡人,让我了解他们的艺术,听取我的意见。孙维国就是朋友的学生之一。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孙维国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学期期间他主攻版画,同时也学油画和中国画,不仅打下广泛而扎实的基础,而且培养了创作能力。还是在学习期间,他创作的油画《铺路》就一炮打响,在参加长春市美展中获奖。这幅画清新而别致,以鸟瞰的角度,描绘工人给马路旁边的便道铺地砖,展现了新时期的新气象,讴歌了平凡劳动的美。
  这件作品以俯视角度,描绘三位铺路工人的背影。纵横排列的方形地砖,下水道的圆形井盖,方圆对比鲜明,造成了很强的形式感。工人灰色工作服或偏冷或偏暖,又用浅橙太阳帽画龙点睛。这一切都统一在清晨的银灰色调中,体现了对油画色彩的熟练运用,而明亮地砖与人物背影以及身下投影的对比,又分明融入了版画的黑白关系。
  英才早发的孙维国,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馆工作,积极辅导群众美术,坚持深入基层,足迹遍于工厂、矿山、学校、乡村,为残疾儿童进行特殊辅导,成绩突出,屡受表彰。数年后调入美协,服务会员,服务社会,为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举办美术培训班,认真踏实,开拓进取,多次评为先进,同时利用晚间、周末和节假日作画、读书,向名家求教。
  他到美协工作以来,既搞版画也画国画。前一阶段以版画为主。他的版画主攻木刻,包括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但在套色木刻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他的套色木刻有两种,第一种是多版套色木刻,三版或五版,代表性的作品是《秋天的延续》。这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的作品,成功地描绘了边区农村丰收季节的生活情趣。
  他用红、金黄、蓝、白、黑五版,刻印出满天的红霞,红霞染红的老黄牛,白衣蓝裙的朝鲜少女,闪动金黄色阳光的老树庄稼,清清的流水,朵朵的白云,还有欢跃的青蛙。以色彩对比造成的强烈光照效果,不能说没有油画的影响,而人物动物的夸张变形,线条的提炼手段,似乎又有对民间艺术和新文人画的借鉴。
  另一种套色木刻是绝版木刻。绝版木刻又称“原版油印套色木刻”,只用一块木版,随刻版随套印,没有可逆性,因而难度大,据说发端于云南,孙维国则加以参照发挥。他在全国第九届大陆画展中获奖的《创业》,以绝版木刻的精到和概括,在晨光熹微中,精心塑造了老当亦壮的工程师,言简意赅地描绘铺设铁路的壮观场景。
  在艺术上,此图依然融会版画与油画,保持着版画的整体感、力之美和对比鲜明,又化入了油画描绘晨光的冷色调。运处概略描写,蔚蓝的天空,黄紫的云霞,渐亮的天光,突出了巨大的铺铁轨机,还有无数工人热火朝天的协力劳作。近景人物像座大山,整体感极强,而暗部的刻画又不失细腻准确。
  其他获奖的绝版木刻,比如讴歌收获的《颗粒云高》,吟咏晨练的《向日追阳》,都在版画艺术与相关艺术的融通上,积极探索。不但借鉴德国表现主义版画,人物夸张变形,注入主观情感。而且又把油画中伦勃朗的聚光借鉴过来,并且追求与雕塑感的结合,因此增强了表现力,理所当然地在不同画展中获奖。
  后来,他的精力转向中国人物画。孙维国中学时代,就喜欢方增先的画,喜欢那种水墨写实的作风,时常拿他的方法去大车店做毛笔写生。上艺术学院之后,接受了线描写生的训练,画人物既吸收兼课老师杜滋龄的新技法,也大量临摹研究任伯年、陈老莲、任熊、黄慎以线造型的作品,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他的中国人物画,题材广泛。一种是现实题材,或者反映东北风土人情,家乡时代风貌,讴歌新时期的变化,或者描绘藏区牧民的生活,阐发雪域高原的天人精神,诠释远离物欲的永恒生命。另一种是历史题材,有革命领袖的英武睿智,有抗联战士的艰苦卓绝,也画古代的哲人的和文士,着重挖掘他们承载的文化精神。从不同方面,追求至刚、至正、至大的中和之美
  新世纪之初,为了画革命历史题材,了解彭德怀在甘南的事迹,他踏上了雪域高原之路,被那种没有污染的圣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所打动,此后多次到西藏、青海、甘南藏区,在云海下、草甸中、雪峰前、牦牛边,追索天人合一的原生态。感悟藏民内心深处的雪域精神。
  他的藏区作品,有大有小,构图多取近景,背景点到而止,集中于人物的刻画,都以写生为基础,通过描绘老少牧民的转经、祈祷、放牧和背奶,刻画牧民敦厚、朴实、雄壮、豪爽、憨直、真挚的性格,构筑高洁的意境,突出艰苦而乐观的精神状态,诠释生命的本质,讴歌圣洁的灵魂。
  无论画今画古,画东北还是画藏区,他的中国画都继承了20世纪水墨写实的新传统,在粗服乱头的写意面貌中,注意造型与笔墨的统一,不求刻画,略有夸张,以形写神,要言不烦,朴厚酣畅,有一定的体积感和光感。笔墨由碑入帖,以粗线为主,恣肆飞舞,苍劲厚润,但又与黄胄的速写式的生动不拘结合起来。
  他的中国画,早已形成了个人面貌,但不断在生活中感悟,不断向传统开掘,不断向相关艺术借鉴。比如,他特别注意钻研易学的思维方式,发挥传统的写意精神,吸收版画的概括和整体,从陆俨少和黄宾虹的山水画中,学习流动飞舞的气韵和笔墨的比变化丰富与墨韵的苍郁而朴拙。因此近年来不断进步。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不夜城》,反映了他在国画人物上的新的进展。这是一幅城市建设的赞歌,描绘夜深人静环卫工人辛勤工作的精神面貌。正在略事休息的工人群体,刻画得很生活化,情态朴实,动作自然。背后是高大的铺路机车,威武雄壮,亮着红灯,远处水墨晕化的夜色迷茫中,有星星点点的光,也许是星光,也许是高楼大厦的灯光。
  这幅新作比他先前的作品,在笔墨与造型的结合上,更加自然而精准。在吸收版画因素方面,也更加浑成自然,既发挥了“骨法用笔”和“水晕墨章”的基干作用,又在红黑白的对比与分布上,吸收了套色木刻的提炼手法。对油画光影的吸收,完全根据画面需要,用光也更加自由,明暗有所减弱,以略见凹凸纵深的层次感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平面感。
  年龄属于60后的孙维国,在画家中还很年轻,但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特别在反映时代、反映生活上,他努力发挥着张彦远早已提出的社会功能。其跨界与互鉴中前进的历程,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存在着若干不足。但他越来越认识到,今后的发展,有赖于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传统与精髓,在回归传统中走出传统,实现传统的现代转化。我赞成他的见解,祝他取得更大的成就。
  2015,6
2# 四姑娘山
 天涯贝贝 发表于: 2020-6-9 21:56:52|只看该作者

孙维国的中国画:重返生活与重新发现

源自:新浪收藏
  徐恩存
  孙维国以水墨人物画为术业专攻,目光聚焦在现实生活的绚丽画卷之上,并于其中撷取生活片断,在艺术表现中显现现实生活的日常诗意与时序场景。作为一名当代画家,学院学术的背景,使他获益匪浅,在多年的基础训练中,积累并成熟了他观察能力的敏锐和表现能力的娴熟,使他的作品在表现生活诗意的同时,还体现出源于现实生活特有的鲜活与生动。
  孙维国这一代画家,是有着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与写生才能的,所以,他的创作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深入生活之中的深切感受与体验,他的以写生记录感人瞬间的人物和场景,以及整理加工后的艺术提炼与处理,都是令人称道的。这既是当代画家的共同特点,也是孙维国自我的艺术风格。
  我们知道,艺术作品作为一种生命的形式,总是回应着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普遍属性,而且,每个人都有关于自己关注重点的侧面。事实上,有多少种艺术作品就有多少种对于生命形式的解读,有多少人的生活感受就有多少种理解。就绘画创作而言,更是如此。作品表明,孙维国的中国画作品,都是有感而发的,他认为,唯其如此,艺术创作才能表现出一种人生态度。同时,他也在平实无华的态度中申明了自己的艺术观──没有生活感受和体验的作品,必定是空洞无物的虚张声势。孙维国偏爱西藏风情题材,借以体现他的艺术观与美学观,希望借助高原、牧民、雪山、牦牛等载体,传达旷悍、粗放、雄健的生命气息。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价值判断并非全凭借自己的好恶,而是从艺术本质和艺术规律出发,以此去适应作品多样与复杂的内涵,以避免自身的狭隘与偏见。
  生活的启示,使孙维国作品始终富有感性生动的特点,始终在鲜活的气息中洋溢着生命形式的光彩,进而使作品焕发出郁勃的生机。画家在对生活细微的感受中,以及对平凡生活细节的发现中,敏锐地捕捉到富有人性意蕴与人情意味的情节与局部。譬如,《心语》中藏族阿妈与少女的神情与韵致,母爱与慈祥充溢在画面之中,令人感受到人性温暖;而在《祥音》中,宗教题材被画家生活化和大众化了,满脸沧桑的老喇嘛在倾听“祥音”,背景是飘逸的经幡,画面色彩浓郁,墨色厚重,线条粗壮,衬托着虔诚的喇嘛们的倾听与祈愿的神态与感受。画面中并无寺庙与经堂出现,画家运用的是暗示与隐喻手法,达到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作品整体浑然完整,厚重深沉,大气磅礴,给人强烈印象。
  从一系列作品来看,孙维国的水墨人物画,重视线条的表现力,在线的书写中注重笔性、笔法的变化,并展示出用笔的丰富性和线的美感演绎的多样性,而且,在笔墨齐下中,使笔墨互为融合,以笔代墨、以墨用笔,既突出了用笔用线的写意结构特点,又在墨色氤氲中展示出独特韵致。画家在笔墨运用中又体现出对“宏大叙事”的史诗场面与众多人物关系的把握能力,特别是在有限空间中的节奏、韵律,为画面平添了内在张力与形式美感,使司空见惯的题材,在充满创意的艺术手法与艺术处理中,引人入胜,展示出辽阔的想象空间。
  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孙维国感受的是世界性艺术潮流的空前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现状,他以理性的观察与梳理、选择和运用,补充和丰富了自己的艺术。特别对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诗意的表现与创意,乃是他用心灵反复咀嚼、感知和体验的结果,在感性之中锤炼生动的生命形式,赋予作品以视觉的美感和生动性,使鲜活的人性色泽与诗意覆盖了作品的形式、结构、节奏、韵律、笔墨与色彩,让人领悟到以人为主题的艺术的深刻隽永和魅力。
  孙维国正当年富力强,生活积累与人生历练成为他不可多得的资源与财富,只要坚持下去,勤奋耕耘,相信他定会收获更加丰硕的果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新淘金客 发表于: 2020-6-9 21:56:52|只看该作者

孙维国艺术简历

源自:新浪收藏
  孙维国,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县,祖籍山东莱州,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兼任中国长城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文联委员,吉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长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并获“吉林省优秀社团工作者”“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春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作品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获以下奖项:作品《孙中山》在纪念“五四”80周年“中国当代青年书画展”中获二等奖、《血染白山黑水》在“正义·和平国际美展”中获特别奖、《创业》在“全国第九届大路画展”中获铜奖、《彭德怀在格尔木》在“第十三届大路画展”中获特殊贡献奖、《向日追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吉林展区”中获优秀奖,《心语》在“关东画派新生代美术作品展”中获金奖、《吉祥高原》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并在省美展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作品《秋天的延续》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不夜城》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勇鸷劈搏》入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向日追阳》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展”、《意志汗水》入选“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五彩路铺到咱家乡》入选“第二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朝阳》入选“走进西藏美术作品展”、《晨光》入选“中国梦·塑造新形象美术作品展”、《峥嵘岁月》入选“写意中国──首届中国画水墨大展”、《林枫传略》入选“首届全国插图艺术作品展”、《草原晴日》入选“草原四季 亮丽北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吉祥高原》入选“感知中国·最美中国人──中国美术作品展”2017年7月5日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中国美协主办、在德国柏林ME会展中心展出,此展是在中德建交45周年习近平出席G20峰会之际展出、等全国展览。
  出版《美术家孙维国》、《孙维国作品集》、《孙维国人物画作品集》、《孙维国作品选》、《美术》2016年第六期刊发薛永年“在跨界互鉴中前进──孙维国的画”及发表6幅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17:14,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