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998|回复: 3
 2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4-10-20 21:25:3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民俗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揹生意”

 [复制链接]
本帖最后由 屏山何平 于 2014-10-21 16:22 编辑:
http://www.phoer.net 4 B/ \7 `; ]$ _3 v
http://www.phoer.net $ u: A7 a3 m% ]! ]+ A! A; g0 n8 D; @
⊙作者:何平
" k' }, K0 q1 g) Z http://www.phoer.net
  现在大家知道“做生意”一词,而“背生意”一词,早就没听说过了。“背生意”就是在山区用人力把货物从甲地背运到乙地。记得有文人写过这“背生意”,说是这生意二字如何“生意盎然”云云,其实,这是一项非常辛苦的重体力活路。一般至少背几十里远,还有走十天半月的“背凉山”的长途,你想那该会有多辛苦?。非常庆幸这个词成为历史,这是山区巨变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公路是“村村通”了,谁还用得着那么辛苦地去背?因之,这“背生意”一词也“用进废退”,成为历史了!
http://www.phoer.net & b# c) E3 Q5 V! R( [0 \' _8 k" G/ V2 q1 f http://www.phoer.net
  我不知道上辈人如何“背生意”,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家乡通公路时这一段时期,却是我经历的。(文中“背”字有名词、动词二种用法。早先,动词背字有提手旁,表示背上负重,后简化与“背部”之背合为一字。请注意其语境,对象而区别其音、义)% E+ ~& _3 V( [* D http://www.phoer.net
' X. {5 H1 H1 ~# R, ~) P http://www.phoer.net
  先说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去背。早先,山区没有公路,粮食、农副产品调运出山,日用工业品运进山,只能靠人力背,与平原肩挑,异曲同工,只是山区背得远得多。
http://www.phoer.net ! E3 L6 ~# `' z* J% A$ w" W, W  E1 ?$ r; F1 t8 M http://www.phoer.net
  我的家乡中都镇宜宾屏山县,东望金沙江新市镇五十多华里,北,西分别与沐川,马边远隔一百五十华里左右,处于这样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沟,这里又没有驮马,所谓“运输”,就专指人背,这把物资从甲地背到乙地的活路──俗呼为“背生意”。, Z+ U& C3 t+ S1 Q/ W# F http://www.phoer.net
5 X* I5 i6 q9 ] http://www.phoer.net
  而这里的“背生意”与其他地方还大异其趣,有点说头:" Y" X3 R5 ?/ w2 O; P- Z: ~% \7 s http://www.phoer.net
! t5 ^/ L% Y  K% F/ ] http://www.phoer.net
  就是在我们屏山境内,这背生意也各地稍有不同。首先,背的工具不一样。屏山,新市镇一带早先是用木制的背箱,后改用背篼,龙华等地一直是用背篼,只有中都,初时用背篼,后流行“背架”,是谁最先发明,最先用背架已无可考。在朝鲜电影里就能看到背架,可中都的背架又与朝鲜的两根直木架不一样,中都的背架是弯的,后面放货物的“撑子”也是活动的,能张开收拢。背架下半稍直,便于背时顺靠背膀,上半稍弯,直弯过头顶。外地人看见好奇,也要试试,谁知背着一站起来,人就不由自主地一扑爬冲出去直啄下地。因弯背架的重物是放在肩膀以上直到头顶上,那重心在前面,由于“地心吸引力”的原因,没背过背架的人,当然稳不住!中都人却能得心应手地背这家什,而且,说是这样背才抛肩省力(他们可没学过“能量守恒”)。但那背架优点就是背心空,不烧背。在贴背心处,是篾条编的,且留了很大的空,不会贴死背心,篾条柔韧,不打背又凉爽。而且,因上伸出两根架木,易绑稳货物。还有一个优点,如不负重时,空背架就不用死背着,扛在单肩上,甩脚甩手,走路轻松自由,所以,这背架在中都很通行。" ^1 c. r0 ^+ x) E' y/ a# q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a; n: n6 J4 ]4 z7 T7 ~  再说打杵,这词有两个词性,作动词,就是指用打杵这工具歇气。──用一个丁字木顶着背架撑住重物,人不用离开重物就能歇气,这动作就叫“打杵”。
http://www.phoer.net " U- E& ]0 \' G( a
http://www.phoer.net % }9 ~( y- M7 f) m% B1 {' v  这“打杵”又是名词,就是指撑着背架歇气的丁字木,那名就叫“打杵”,上面一个短横担,中间成丁字般逗根两尺多长的木棍,木棍前端,有粗铁尖的转(去声)子,以便钉稳在地上。(转,原意指鸭子的喙啄住东西,引伸能“转”住地面)而背架用的“打杵”,在横担木上还多一条槽,便于歇气时把背架下端木条嵌进去,那样才能顶稳背架不会滑;
http://www.phoer.net 3 |( I. p( Y! H6 T8 d  S+ w2 x2 U  p$ l- |6 M- r7 D3 {" c  ^" Q http://www.phoer.net
  这“打杵”也有讲究,如是几人或更多人走一路,山路上只能是走单行,前面的人要“打杵”,如是下坡,快步小跑,速度较快,那最前一位就要提前两步喊声:好,后面的也就知要“打杵”,如爬坡,那速度慢,只消前面的人用打杵在地下石上连续重杵两下,后面的人也就知道了。这正如轮船要靠岸,长鸣两声汽笛是一样的作用。这背生意的人也很默契,好象还没发生过撞在一起一窝蜂栽筋斗的事。. b/ N: T9 n. x; ?7 D& z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O) D" K5 z9 _6 n# }  那时,屏山只在金沙江有木船运输,没有公路,直到一九五四年以后才有条进凉山的公路从县境西北穿过新市镇。不沿江,不挨公路的乡镇,就只有走山路靠人力背了。我家乡中都,离金沙江边的新市镇五十五华里。在负重的情况下,这几十里路可不短。如是从中都背粮食、农副产品到新市镇,是要天不见亮就背着上路的。往往走上一二十里路后才天亮。如走得太迟,到下午一两点太阳最凶时还在路上,太阳又晒,地气又蒸,真热得人要昏死。你想,身负超过体重的重物,成人一般都要背一百三、五十斤,娃儿们也背几十斤,要是再晒大太阳,那该有多艰辛?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到最晒时还在路上,那就只好“死挨”了。
http://www.phoer.net # j0 A; c: p0 z$ @3 p, M2 j2 Z9 R1 U- J http://www.phoer.net
  我儿子对我们那代的经历也很隔膜。他也问,你们那时为什么要去“背”呢?这不怪他,他只看见通街的汽车,乡间也有摩托车,最不济的也是自行车。至于早先怎样,对他当然是个谜。
http://www.phoer.net " f9 W( V8 A1 T1 I/ k! x4 G/ v1 C1 f5 r8 r http://www.phoer.net
  就是在当时,没背过“生意”的人,也体会不到那份艰辛。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四川的一个剧团编了一出《巴山背二哥》,记得是歌舞剧吧,我在报上还看过剧照,一群“背二哥”身背背篓,手舞打杵,且歌且舞。其主题当然是歌颂劳动人民的。那时我不懂这叫艺术表现,心想“背二哥”们哪是象唱的跳的那么浪漫,那么安逸!
http://www.phoer.net # m' O3 ]+ r& |) K5 c. I8 u
http://www.phoer.net 5 J2 R" S: T) [- n  其实,背着东西初上路时,还好,兴致勃勃,年轻人,小孩子们,唱的唱,说的说,高兴着呢。走上十里八里,累了,打杵的间隔也短了,各自埋头伸着个鹅颈子走自己的路。一般说,背着重物时,最多走百十步,就要“打杵”,歇个分把钟,又走,遇上爬坡,更是只能走三二十步就要“打杵”,而下坡又“杵脚”,还得小跑,不然,身上的百多斤东西,向前倾,推着人不由自主向前跑,你要慢,不是更费力?每走上十多二十里一段,还得“放稍”,在路边放下背的东西,这才算是真正的歇气,让脚缓缓劲。这本来就是在“挨”着走,再晒大太阳,真是说不出的艰难!2 t$ A. b% G: y) a# ? http://www.phoer.net
$ Q: ?9 j8 o- x$ k http://www.phoer.net
  在路上时,间或会有人打破沉默,讲个笑话什么的以提神,以至于一些笑话故事听了万多遍还有人不厌其烦地讲。要是没有女人在一路,那些大人还要讲点黄段子荤笑话什么的。有时人累到几乎走不动了,有些老资格就来个路上趁口空,蹦一下劲,说:“这算有好凶啊,那时,我们帮解放军背子弹进凉山,翻黄茅埂,什么大谷堆,小谷堆,布拖,美姑,那才凶嘞,有时,子弹还飞得剧呀──剧的。解放军一边打枪,一边喊我们跑快点,那才累死你!”有的还说曾一直背拢过那时凉山的首府昭觉。听这一类的龙门阵时,真令人肃然起敬,英雄,那是支前呢!有了学习榜样,就来劲了,一顺溜跑出就是好几里。
http://www.phoer.net - v& `; ~0 I2 `6 o
http://www.phoer.net . ^( p4 C7 ]! ^; P4 v' n9 V  当然,一路玩尽花样,也还没走拢。路远,走的时间长,走饿是常事,实在饿得走不动,放稍时就啃冷包谷粑,咬得一嘴的面面粉粉拼命也咽不下去。口干极了时,就捧路边水凼凼的水喝,在“一拢坎”上,最缺水的地方,甚至还喝过牛脚凼的水,很大一股牛尿气味。
http://www.phoer.net ' \& q: i3 A2 Q. \; R( {. t
http://www.phoer.net 0 \+ W: {$ v4 p/ A1 `  最讨厌的是快到新市镇时,还要走六公里多马路(公路)。先前山路还起脚,这后来筋疲力尽,马路又平,踏脚,走不动呢。而这时,太阳又大,晒得人垮皮垮赖,汗水长流,真是一把一把地直抹!有时流到眼睛里,辣得精痛,用手背搓搓,还得眯着眼走路。最难忍的是这时越背越重,背系勒得陷到肩膀的肉里,痛彻心肺。而脚更是说不出的痛,不是大胯、腿肚抽筋,就是脚背,脚板心象断了般扎心。要是草鞋打脚,破皮的地方汗水一辣,又被草鞋帮擦括,真说不出的痛!有的娃儿背得边走边哭。哭是哭,可是还得挨拢,交货后才能了事。其实,如只走四十华里左右山路,人就没那么吃亏,这最后六公里多马路,超过极限了。特别最后一两公里,人实在累得不行,晒得发昏,巴难不得马上就放下啊!但在这“最后一公里”你想要功亏一篑也不行,非咬紧牙关走拢不可,“飞”不拢啊!大人们常说:、“不怕慢,只怕站”、“管你咋过,挨是挨不拢的,只有走,才拢得到”。( x  l6 Y+ g5 u3 _# q! i http://www.phoer.net
1 b2 U% D( k( Y8 T1 P; n3 f http://www.phoer.net
  吃不得这苦,就不去背啊!这有个说不明白的事,哪怕再累再恼火,等过一两天还是又背起来了。当地民谣云:“背生意,恨生意,丢了生意想生意!”。“丢”,放下之意,这里特指上次背结束。大人要谋生,说不得要去背。但在那时,在中都场上没有哪个娃儿没背过生意,(“工作同志”的娃儿也要去背,学生是在假期或星期天去背,农村学生要背得少些)娃儿们以背过生意为荣,在学校腰杆都伸得直点,而且,背的次数多,背得重的更“行势”;反之,以没背过生意为耻,要被同学们笑话为“杷蔫”儿(“杷”应为火旁,五笔和拼音打不出,“杷蔫”即熊包或软蛋之意)这是真事。那也并不只为能得几个钱,学生们大多是当天走个来回,背着去,空手走路回来。来回全程是一百一十里呢。只有专业运输队的工人或有的大人,会在新市镇住一晚,第二天背“回货”才回来。而背单边只有每百斤一元二角运费,十一、二岁的娃儿们只能背三五十斤,只能得四到六角钱,而且,百分之九十的娃儿要把钱交家用的,几乎不留一分自用。我想来想去,唯一解释,那可能是娃儿们潜意识里的“我能挣钱了”,“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自豪感在起作用吧。- V  r7 n6 L  K0 x% ^; C' ? http://www.phoer.net
  j4 x1 z9 Y1 |9 U" l7 V# e http://www.phoer.net
  当然,这说的是平常时,要是遇到雨天,那就更惨了。在路上遇雨,或下过雨,那怕你走得再下细,也突然就“啪”的一仰膛,娃儿们栽筋搭斗,扑爬礼拜,一身泥巴股呆是常有的事,搭得一个二个哭流耍水的。有几个地方路溜得最凶,什么百步梯坎上,烂泥槽等地,走得特别当心,就是大人有时也会栽筋斗。如有“脚马子”,那就好走。那铁的“脚马子”套在草鞋下,抓得住路,当然不会溜了。只是,除专业运输队的人外,我们这些“业余”的背二哥,是买不起“脚马子”的。有时,稀泥巴钻进脚板心的草鞋面了,还会“内滑”,那只好把草鞋脱来提起,光脚板走,五指爪在泥中更稳当。其实,不怕大雨,水花路更好走,最多是人遭淋雨。(如背的货怕水,就必须“躲雨”,那时没有塑料薄膜可遮盖。)最怕快要干的那种收浆路,或是毛毛雨硬头滑,防不胜防。而且,栽了筋斗,起来还得走。我有一次一扑爬栽下去,背的铁巴正好有个小尖尖,把脑壳敲个小洞还出了血,用手按按,搓搓,一边哭,一边把背架扶起来,还得背起走啊!9 k# S: b/ c4 a8 {5 x3 `: X' p http://www.phoer.net
& K! Z# r; i+ t) Z9 F8 | http://www.phoer.net
  当然,有时专到新市镇背盐巴回来,那就天不见亮就要从家里“打空手”去,到了新市镇吃了“早饭”后背回来,那就只好顶着大太阳走一整天了,要天黑后才能走到家。还有就是躲过白天的太阳,干脆背着货物走夜路,当地俗称“摸夜螺丝”。“月黑头”晚上,打火把照路(后来用电筒),一支火把能“前照一后照十”呢,其实,后面的就是跟着前面的脚步估摸着走。一支火把燃完,又接一支。(有人拿备用的)。有月亮时,就不打火把,但路上也是跌跌绊绊的。打瞌睡了,就在路边石板上倒一阵,睡睡走走,真的要走一通夜呢,非常疲倦亏人的。
http://www.phoer.net 1 u* a8 ~+ g" \* K" G2 j$ c. G% l9 U, | http://www.phoer.net
  这“背生意”,还有很多艰辛,只说过大概这篇幅都整长了。当时,心头唯一想法:要哪天才能甩掉这“背生意”啊!那时,如想不背,只能是有一个“拿月薪制”的工作。可在一个小小的乡镇,有多少人能当上“工作同志”按月领薪呢?2 u4 E$ @! z" @& G+ D. R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2 |# p% _7 T) n* ^9 z  历史很“奇妙”!!!* x2 U* e) n+ W5 G. `, c( _7 m& | http://www.phoer.net
; |8 H' r  I( t$ @ http://www.phoer.net
  现在,不背生意了,农民不背了,街上的居民也不背了,没有专业的人工运输队了!山上,村上公路通了,好多人还有自己那小小的“乌龟车”。不怕笑,那时偶尔在公路上看见飞跑来一个“乌龟车”,真如看到了飞碟,那时连“大汽车”也不多,而看到一次“乌龟车”,能向同学们眉飞色舞吹嘘好久呢。我倒不羡慕小车,而最实在的,那时,有的人到六、七十岁都还要背生意,我现在也快算得上“七老八十的”了吧,不但再没有背生意的困苦,还有“月薪”,按月有钱打到卡上,我怎么不庆幸那“背生意”成为历史呢!, w- n% y$ p7 P9 { http://www.phoer.net
# {) E' P% Q' y) D" o# b& Z http://www.phoer.net
2014年10月修改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屏山何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屏山何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屏山何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屏山何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屏山何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屏山何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双桥子万年菜市场附近风光(2014年10月20日) 文化部出台5项举措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
2# 四姑娘山
 楼主|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4-10-21 16: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本文所说,很多人陌生或不知道,还望大家读读,了解一下过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张三才 发表于: 2015-2-4 10:15:05|只看该作者
生活艰辛,不堪重负;沉重往事,历历在目。何平老乡的这篇文章,又勾起了我们那代人曾经的回忆。' }- r& _9 R' C4 z% Z+ F http://www.phoer.net
. M' L/ y% E6 r http://www.phoer.net
好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山区交通条件的改善,终于让这永远地成为历史。: b/ G! v! Q. [; w2 o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6 ]2 U2 I" ~8 f7 }文笔精彩。5 w0 |; c' {: S$ a6 V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6 H1 q% }. Y9 b  h% {/ |4 t
4# 金佛山
 楼主|屏山何平 发表于: 2015-4-28 23:22:50|只看该作者
谢谢张主席过奖,因事好久没来,迟复为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08:55,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