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孟良|查看: 39141|回复: 55
[城市·社区

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带来“会呼吸”的生活?

 [复制链接]
16#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4-15 10:48:06|只看该作者

20余省市启动数千海绵城市项目 消纳利用降雨

源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标题:超20省市启动数千海绵城市项目

  被认为有数万亿投资空间的海绵城市第二批试点的申报工作正在进行。据悉,住建部门正在进行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的筛选,申报城市在经过初选入围和竞争性评审之后即可评为试点。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青岛、湛江等多个城市递交材料申报2016年“海绵城市”国家试点。与此同时,超过20个省市发布推进海绵城市的相关规划,并启动超过数千个项目。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申请试点的热情高涨,甚至规划了巨额的投资计划,但应警惕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运营的做法。

规划多地密集出台建设方案
  近日,山东省发布将启动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建设,潍坊、泰安、临沂、聊城、滨州五市,以及青州、曲阜、莒县等三县入围试点。据悉,山东省财政将筹集资金2亿元,确保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实现海绵城市改造。
  山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资金使用上,鼓励试点市县根据实施方案,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实施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海绵型示范道路、公园、单位和小区的创建工作,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海绵城市示范区,切实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山西省也于近日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全面推动山西省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意见》指出2016年底前,太原市、山西科技创新城要率先开工建设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各设市城市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到2017年,城市建成区1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海南省也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三亚市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陕西省日前出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的意见,提出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并对此提出日程表,即到2020年,陕西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需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目标。此外,陕西省还将在全省选择2至3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投资的作用愈加显著,但由于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因此,海绵城市成为地方政府的“香饽饽”,认为可以带来大量资金涌入。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此前就坦言,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建设海绵城市是重要的投资方向。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据悉,试点城市能够得到中央财政给予的专项资金补助,三年建设期内,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海绵城市,住建部要求自2016年4月起,各地需在每月5日前填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的建设进展情况,同时,该记录表将作为申请海绵城市试点、专项建设基金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优惠贷款的基本条件。第二批申报城市资格条件需试点区域增加一定比例的老城区。

动态 投资千亿积极上项目
  近月来,全国各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众多城市将海绵城市作为2016年投资的重中之重。济南市把建设海绵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据悉济南共安排43个大项、137个子项,总投资79.26亿元,通过2至3年完成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任务。
  福建泉州今年初步拟实施宜居环境建设项目794个,总投资23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17亿元。湖南岳阳所有的市政和房建项目都纳入政府管控范围,将按海绵城市要求严格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从现在开始的三年内拟投入40亿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湖北武汉也指出,计划到2017年,完成389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155.16亿元。
  同时,广东湛江指出未来将投资约46亿元,实施147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其中按片区整体打包实施PPP项目约28.52亿元,占总投资的62%。四川成都方面,2016年计划投资260亿元,共计130个项目,包括环城生态区海绵综合体工程、海绵型城市水生态工程、海绵型绿地工程、海绵型小区建设工程、海绵型道路工程。
  南宁方面,2016年一期城建计划安排海绵建设项目共75项,续建、新建项目(含示范区外4个项目)53项,前期项目(含示范区外1个项目)22项,年度项目总投资49.2亿元。遂宁市今年已明确12个项目包实施任务,计划年度投资总额将超27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武汉、济南、成都、池州、遂宁、湛江等近20个城市总投资达2671亿元,总项目量达到2052个。

警惕 盲目跟风投资不可取
  业内人士指出,海绵城市应该尊重科学,不应过分夸大或贬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不能一味地不看地质条件盲目投资。
  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俊奇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不能“一刀切”,过分地夸大或者贬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能够减少径流总量、减轻径流污染、美化环境,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遇到大暴雨,若没有管渠系统的快速排放,城市还是会面临内涝的问题,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要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和灰色雨水基础设施(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以管渠、水池、泵站等为主)有机结合在一起。”
  李俊奇强调,海绵城市需要因地制宜建设。“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地质、水资源、水环境等情况差别巨大。比如南方的一些地区土质是黏土,雨水下渗率很低,下凹式绿地的设计与其他土壤渗透性强的地方就有差别,需要在地下铺设收集管,及时将过量雨水导出。”
  同时,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凌表示,应避免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运营的做法。一方面,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是否可持续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续管理维护,如河道及调蓄池的保洁清淤,影响开发设施的定期清理和检查等等,都需要人员和费用。
  另一方面,目前很多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较多,已有的资金和政策难以有效支撑后续运营管理。虽然国家鼓励采用PPP模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可经营性差,如绿地、广场、道路改造等项目不能直接产生运营收入,企业对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预期收益不乐观,没有积极性,相关项目特别是老旧城区海绵体改造项目吸引投资困难。
15#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6-4-7 03: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济南34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开工 投资32亿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济南34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开工

  中新网济南4月6日电(孙婷婷)山东省会济南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更有“弹性”,共安排43个大项、137个子项,总投资79.26亿元人民币,通过2至3年完成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任务。目前,试点建设项目已开工34个,完成投资32.05亿元人民币。
  中新网记者6日从济南市人民政府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作情况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济南将通过实施试点区域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建筑小区系统、能力建设(含监测评估)系统共五大系统建设,确保通过2至3年建设,逐步建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
  “实施地表水转换地下水工程,加快历阳湖、兴济河泉水调水工程建设,实现泉水再观再用。”济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李本海介绍,济南还将推进卧虎山、锦绣川、兴隆、浆水泉、孟家水库“五库联通”工程建设,建立城市河道补水长效机制。
  李本海介绍,试点片区内的既有与在建的建筑小区要建设下沉式绿地、可渗透路面、绿色屋顶及透水性停车场等,并设置雨水收集调蓄设施,对地面径流有组织地进行汇集与输送,采取截污等预处理措施后引入原有或新建绿地渗透、调蓄,将蓄积雨水用于小区内绿化浇灌等。
  据了解,济南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运营,在创新投融资机制方面,采用PPP模式,为生态济南建设注入大量“活钱”。按照河流汇水分区,济南市将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整合划分为兴济河流域项目、玉绣河流域项目等4个汇水分区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人民币,约占试点项目总投资的65%。
  2015年初,济南经过初选入围和竞争性评审,以第二名的成绩从全国3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获得中央无偿支持资金15亿元人民币。该项资金每年5亿元人民币,连续三年支付,目前已到位10亿元人民币。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九爷 发表于: 2015-11-21 17:26:00|只看该作者

全国658个城市将建海绵城市 年投资可达4000亿

源自:华夏时报
  全国658个城市将建设海绵城市年投资额可达4000亿
⊙记者:马维辉 北京报道

  11月19日下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W101会议室里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来晚了的只能坐在过道或者站在门口,这里正在举行2015第十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水务产业发展与海绵城市建设”分论坛。
  “没想到报告厅太小,或者说大家对海绵城市的求知欲望远远超过组织者的预期。”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王忠静调侃说,他昨天刚刚与一些瑞典学者交流过,连对方都知道中国正在做海绵城市。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资源能源所副所长王家卓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按照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的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都要实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这样的话一年就需要4000多亿元的投资,这或许恰恰就是大家为何如此关注海绵城市的原因。

企业跑马圈地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透水砖,他们的产品曾经被奥运水立方工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场和科技部办公区广场等采用,技术总监孙青亮受主办方邀请在分论坛上演讲,介绍公司的“城市排水防涝与雨洪资源化利用解决方案”。
  “我们有自己的技术、产品和成套解决方案,可以完成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的全过程,小工程直接做,大工程招投标。”孙青亮表示,国家刚刚公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对于这些试点城市,住建部是“一年一检”,验收不达标的话第二年就会取消试点城市资格,所以地方政府要找他们帮忙,因为验收需要他们的方案、规划、设计和产品做支撑。
  目前,孙青亮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在重庆、贵阳、厦门、南宁4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工程建设,还有镇江、嘉兴等地的工程正在进行当中。
  大公司放眼全国,小公司则立足本地。上海鼓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经理章立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上海崇明县7000多条河流河道护坡的项目。
  “我们有独家的SER土壤生态固化技术,可以完成河道护坡、海绵生态道路、屋顶绿化等建设。”章立说,他们与上海各区县水务局都维持着良好的关系,在松江、桃浦、临港等几个地区都有海绵城市的建设项目。
  在他看来,河道工程虽然利润不高,但相比其他政府工程有一个好处,就是资金可以得到保证,因为地方政府有河道维护费的专项收入。上海市的河流很多,仅崇明县就有17278条,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地方政府踊跃
  倒退两年,王忠静的团队曾经在2013年做过一项调研,他们调查了200个城市的政府,其中只有17%知道海绵城市这件事。
  “地方政府的认识问题曾经是推广海绵城市的最大难点,现在已经消除了。”王忠静说。
  11月19日,在与水务高峰论坛同期举行的2015中国水博览会上,主办方设置了700平米的“海绵城市及水生态建设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宁波市原水研究院理事长姚杰告诉记者,由于浙江省的试点城市在嘉兴,宁波虽然没能入选试点城市,但也开展了许多尝试工作,例如:在东部新城打造生态走廊,综合了地形、水文和植被等特点,构建了一条长约3.3公里的“水体过滤器”;在江北慈城新区建设中引用了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的设计理念;当地还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的近、中、远期工作目标,至2020年,要建立起海绵城市标准、制度和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全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能将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目标。
  王忠静表示,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的市长培训班上,他发现很多地方政府领导对海绵城市建设都非常踊跃、积极,但大家并不知道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子。
  王家卓参与了住建部的海绵城市评审工作,同时还兼任南宁海绵城市建设总顾问,编写过全国第一本《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在他看来,过去很多城市的领导不知道什么是海绵城市,现在虽然清楚一些了,但也仅仅停留在“渗、滞、蓄、净、用、排”6字经上,真正做的时候还是不懂。
  正因为如此,他经常被各地组织的培训班请去讲课,甚至“每星期都有人请”。住建部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决定从现在起到2016年初,组织5期海绵城市的技术培训,专门针对专业技术人员。
  此外,王家卓透露,住建部还在进行“10+1”的标准规范修订,修订与海绵城市有关的10个规范,新编制一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

中央力推
  早在2012年8月,由于“7·21”大雨事件,住建部委托王家卓起草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并于2013年3月发布。其中第七条提出了“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这便是海绵城市理念的雏形。事实上,海绵城市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提法,类似的理念,在美国叫低影响开发(LID),在澳大利亚叫水敏感城市(WSUD),在德国则叫雨水收集。
  2014年10月22日,住建部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通知》,其中正式提出了“海绵城市”一词。今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镇化质量。
  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对海绵城市的定义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王家卓参与了《指导意见》的制定,在给国务院提供的起草说明中,他强调,海绵城市不光是搞点蓄水池,而是一个“城市发展方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当前实现健康城镇化,以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王家卓表示,这说明海绵城市是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
  10月23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公布了2015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仅仅16个城市,总投资额就高达856亿元。
  关于这856亿元的用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中央财政会给予试点城市专项资金补助,一共3年。其中省会城市6亿元/年,大中型城市5亿元/年,其他城市4亿元/年,具体到每平方公里的建设投资强度大概在1亿~2亿元左右。
  王忠静也表示,一般国家每投入1分钱,可以达到撬动8块钱的效果,再加上各种产业链的延伸,最终海绵城市引发的产业规模可以达到几万亿甚至更多。
13#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10-24 03:08:00|只看该作者

外媒:中国欲建海绵城市截获雨水再利用

源自:参考消息网
资料图:2015年7月23日,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单洞门路段因大到暴雨严重渍水,一名男子在渍水中骑水上自行车出行,引起路人关注

参考消息网10月3日报道
  外媒称,由于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气候变化也有带来更为极端天气的危险,所以一些科学家和政治家建议修建“海绵城市”,即有关城市环境的一种重新设想。
  据英国《卫报》网站10月2日报道,按照这一设想,几乎每一滴雨水都会被截获、控制和再利用。

  报道称,若论采纳海绵城市的热情度,第一名非中国莫属,也许因为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正在不遗余力地与快速城市化和水资源管理不善两大问题作斗争。
  按照联合国的衡量标准,中国的657座城市当中约一半被认为缺水或严重缺水。中国已选择16个都市区,包括武汉、重庆和厦门等,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报道称,未来三年内,每个城市每年将获得数亿元人民币资金,以开发池塘、过滤设施和湿地,并修建可渗透路面和公共空间,使雨水能够渗入地下。最终,该计划是管理好落在城市的60%的雨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说,海绵城市遵循创新的理念:一个城市可以解决水的问题,而不是造成这种问题。长远来看,海绵城市将减少碳排放和帮助对抗气候变化。
  截获雨水用于家用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房主都有雨水桶,以收集落在屋顶上的雨水,用来给植物浇水或清洗。
  香港城市大学能源及环境学教授艾丽西娅·安说,把规模扩大到大型公寓楼和办公楼,可以通过屋顶花园更好地实现。
  安教授估计,她所在大学的安装着屋顶花园的楼房能截获足够多的雨水,以取代大学全部厕所用水的一半。
  报道称,这些宜人的花园还会使周围的气温降低约1.3摄氏度,从而减少大楼降温所需的能源。
  在地面上,可以用生物洼地取代不透水的混凝土。然后,可以让雨水渗入土壤补充地下水,或收集在地下蓄水池内。
  在洛杉矶,卢西正在帮助把一个废弃采石场开发成一处类似公园的设施,该设施将拦截雨水,并将其中的污染物清除,然后用来补充城市地下水。该系统最终将能够存储超过10亿升的水。
  他说:“要年复一年把水放进去,然后在遇到干旱时把水抽出来。大地变成你的用水银行。”
  报道称,虽然挖掘生物洼地可能是一项权宜之计,但把整个城市变成海绵需要大量的投资。
  例如,洛杉矶东部一个有24户人家的街区已花掉约270万美元实施一项拦截雨水的升级改造计划。
  报道称,这些改革长期内在财政上也是合理的。
  卢西说,海绵城市还会带来更广泛的社会福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5-10-1 05:48:00|只看该作者

国务院力推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投资过亿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纪睿坤 北京报道

  中国经济再开动一引擎。
  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大力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镇化质量。
  会议要求,自今年起,要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
  会议也提出,海绵城市要与地下管廊、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
  保守估算,海绵城市建设将拉动超万亿的投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此前拉开序幕的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棚户区、危房改造相辅相成,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

拉动超万亿投资?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地下城市的建设也逐渐获得重视。
  所谓的海绵城市,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章林伟曾解释,并不是指某个项目,而是一种理念,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泾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 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
  形象表述,即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按照上述定义,章林伟也综合各地已经开展的低影响开发建设项目的实践,对海绵城市建设投资进行过投资估算。
  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设施,具体包括排水防涝设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污水再生利用、漏损 管网改造等等,总的建设成本大概在1.6亿~1.8亿元/平方公里。其中渗、滞、蓄等源头减排项目投资约占1/3。
  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海绵城市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自今年起,要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 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 使用透水铺装。
  按照每个城市平均25亿元左右的投资测算,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拉动超过1.5万亿左右的投资。

资金缺口巨大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认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大趋势,推进的关键是巨大的资金缺口。
  财政部去年年底出台了相关政策,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数额按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补助基数奖励10%。
  以首批试点城市安徽池州为例,未来3年内共安排海绵城市试点项目117个,总投资211.62亿元。按照上述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不难看出地方建设海绵城市仍存在资金缺口。
  在力推“海绵城市”建设时,李克强特别要求,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将符 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多渠道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俊奇称,对于社会资本而言,海绵城市承载的雨水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改善生态环境等职能,多数带有 公用事业性质,不具有盈利性,而且不少项目动辄十余年甚至几十年,存在收益上的不确定性。如何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需要模式创新。
  “过去,各地简单的通过三通一平、七通一平就卖掉了,且源头减排的要求又没有明确,未来,渗、滞、蓄等源头减排方面的投资可在地块开发中落实。”章林伟称,如 果在城市开发建设之前就考虑好,在用地、规划、施工等审批环节中要求开发商落实好源头渗、滞、蓄等工程措施,把人居环境做好,政府可以减少投资,还可以带 动土地的升值。
  章林伟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涉及规划、建设、市政、园林、水务、交通、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海绵城市需要力破管理体制的障碍,如果做不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势必事倍功半,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11#
 九爷 发表于: 2015-9-30 07:26:01|只看该作者

国务院力促建设海绵城市 蓄排海量雨水更吸纳巨量投资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国务院力促建设“海绵城市”蓄排海量雨水更吸纳巨量投资

▲ 每经记者 胡健
  9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
  会议指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设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与地下综合管廊相仿,海绵城市建设也将十分重视PPP这种投融资模式的作用。

国务院挺海绵城市建设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在今年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上表示,城市中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逢大雨必涝、山水林田消失、城市养护成本增加以及对气象造成影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缓解。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1.5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
  会议明确,从今年起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
  深圳市创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翟艳云表示,实际上对海绵城市来说最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城市水体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二是城市内涝的减缓。城市水体需要通过补水来维持水位的平衡,同样地下水也需要保持平衡。目前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要把雨水净化了,补充到城市的水体中去。

PPP模式有望“挑大梁”
  在巨大的投资潜力面前,还需要考虑资金来源和投资模式问题。对此,国务院再次提及PPP模式。
  会议指出,要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多渠道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陈政高此前表示,在筹集资金方式上将由政府单一渠道转向社会多渠道筹资。当前,社会资本十分充足,企业热情很高,要创新融资方式,把工作做到位,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北京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财政部门推行3年滚动财政预算规划,政府可用治理环境的费用来购买服务,并通过财政预算落实。只要保障投资者的合理收益,将会极大地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山东淄博财政局人士向记者表示,政府支付费用应以社会资本建设运行后的效果作为付费依据,效果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资源效益,也就是水量;二是环境效益,就是水质。
  今年2月,南宁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项目正式签约,这也是广西首个PPP项目。项目合作期为10年,大部分风险由中标方──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政府以按效付费的方式,通过绩效考核逐年支付服务费。
  金永祥表示,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对社会资本的“开闸”,在各地选择合作社会资本的过程中,政府采购的相关制度设计必将得到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也将反过来推动政府采购的蜕变和完善。

※ 注释
  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九爷 发表于: 2015-9-29 19:26:05|只看该作者

国务院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源自:中国证券网
  国务院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
  (记者:赵艳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指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设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会议确定,一是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二是从今年起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三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多渠道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9#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5-29 22:27:00|只看该作者

我国拟建海绵城市以解决城市暴雨后内涝状况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暴雨后多地频频“看海”中国拟建海绵城市留住雨水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庞无忌)中国官方29日发出信号,力推海绵城市建设,解决暴雨后许多城市内涝严重、频频“看海”的状况。
  近年来,中国有许多城市面临逢雨必涝、“下雨天看海”的状况。5月20日,厦门暴雨,当日全市9处积水,许多车辆被困其中。同日,东莞多条街道一片汪洋,积水没过膝盖,还有市民街头抓鱼。5月11日,深圳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城区大面积积水、内涝严重。再如武汉,近几年,几乎每年都会有强降雨导致当地城区发生内涝。排水系统老旧、排水能力不足成为中国许多城市亟待改善的“里子”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日前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上表示,城市中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逢大雨必涝、山水林田消失、城市养护成本增加以及对气象造成影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缓解。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陈政高指出,雨水不是负担,而是宝贵的资源。城市建设要从破坏生态转向恢复生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要从原来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利用好河湖蓄水、马路渗水等多种方式。同时,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借鉴国外做法,研究实施雨水排放收费制度,建立责任制。
  除了生态效益外,陈政高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元(人民币,下同)到1.5亿元,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在筹集资金方式上,他指出应由政府单一渠道转向社会多渠道筹资。
  中国官方设定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是要争取把70%左右的雨水在当地积蓄、渗透。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3-8 19:29:01|只看该作者

两大困难

一:资金需求量大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公开透露,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也表示,首批16座试点城市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
  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有人估计,至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需要达到设计标准,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需要资金约16000亿元。

二:缺乏稳定收益回报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PPP模式在基础设施上用得不错,比如污水处理等项目,每年政府作为公共投入的部分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回报给投资商,这方面已经很成熟。但是,“PPP模式用在海绵城市,怎么计算公共服务?它不像一吨污水处理完了是干净的,很容易计算出来。海绵城市相当于在建一个生态绿地系统。这部分的服务怎么计算是一个难点,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特别成功和完善的模式,PPP模式应用在海绵城市建设还有一定困难。”
7#
 楼主|孟良 发表于: 2015-3-8 19:28:33|只看该作者

国外应用

  城市不同,特点和优势也不尽相同。因此打造“海绵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经验做法,而应在科学的规划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海绵作用,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德国
高效集水 平衡生态

  得益于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德国“海绵城市”建设颇有成效。
  德国城市地下管网的发达程度与排污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城市都拥有现代化的排水设施,不仅能够高效排水排污,还能起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例,其地下水道长度总计约9646公里,其中一些有近140年历史。分布在柏林市中心的管道多为混合管道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污水和雨水。其好处在于可以节省地下空间,不妨碍市内地铁及其他地下管线的运行。而在郊区,主要采用分离管道系统,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水处理的针对性,提高效率。

瑞士
雨水工程 民众参与

  20世纪末开始,瑞士在全国大力推行“雨水工程”。这是一个花费小、成效高、实用性强的雨水利用计划。通常来说,城市中的建筑物都建有从房顶连接地下的雨水管道,雨水经过管道直通地下水道,然后排入江河湖泊。瑞士则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在原有的房屋上动了一点儿“小手术”:在墙上打个小洞,用水管将雨水引入室内的储水池,然后再用小水泵将收集到的雨水送往房屋各处。瑞士以“花园之国”着称,风沙不多,冒烟的工业几乎没有,因此雨水比较干净。各家在使用时,靠小水泵将沉淀过滤后的雨水打上来,用以冲洗厕所、擦洗地板、浇花,甚至还可用来洗涤衣物、清洗蔬菜水果等。
  如今在瑞士,许多建筑物和住宅外部都装有专用雨水流通管道,内部建有蓄水池,雨水经过处理后使用。一般用户除饮用之外的其他生活用水,用这个雨水利用系统基本可以解决。瑞士政府还采用税收减免和补助津贴等政策鼓励民众建设这种节能型房屋,从而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节省了不少水资源。
  在瑞士的城市建设中,最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完善的、遍及全城的城市给排水管道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早在17世纪,瑞士就已经出现了结构简单、暴露在道路表面的排水管道,迄今在日内瓦老城仍然能看到这些古老的排水道。从1860年开始,下水道已经被看做是公共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瑞士的城市建设者开始按照当时的需要建造地下排水系统。瑞士今天的地下排水系统则主要修建于二战后。当时,瑞士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诞生了很多卫星城市。在这一时期,瑞士制定了水使用和水处理法律,并开始落实下水管道系统建设规划。

新加坡
疏导有方 标准严格

  新加坡作为一个雨量充沛的热带岛国,其最高年降雨量在近30年间呈持续上升趋势,却鲜有城市内涝的情况发生。记者初到狮城时正逢雨季,每天都有数场“说来就来”的瓢泼大雨,但城市内均未出现明显的积水和内涝。这一切要归功于设计科学、分布合理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首先,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其次,加强雨水疏导,建立大型蓄水池。第三,建立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

美国
强化设计 加快改建

  美国大多数城市秉承传统的水利设施设计理念:在郊外储存雨水,利用水渠送到市区,污水通过地下沟渠排走。这种理念按照西方的说法始于古罗马时代,现在仍然大行其道。即使在非常缺水的加利福尼亚州,也是因循这一并不适合当地生态的城市水利与用水模式。
  多年以来,洛杉矶的雨水一直是流入河道,后流向大海。在上个世纪40年代,洛杉矶河被改造成一个水泥砌就的沟槽,在雨季承担泄洪任务。它实际上已经徒有其名,不能算作一条河流,就像一个长达51英里的浴缸,横卧在城市与大海之间。在没有被改造成泄洪水道之前,它经常泛滥,淹没沿岸城镇。在这条河流砌上水泥之后,洪水的威胁没有了,沿岸也被城市所占领。如今,情况发生很大变化,人们不再担心雨水泛滥成灾,而是纠结于雨水总是白白地流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22:47, Processed in 0.046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