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9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跟我走 发表于: 2014-7-1 18:46: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文化·节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改革管理体制 打破体制性障碍

 [复制链接]
源自:南海网
  打破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新尝试
  双管变单管民博“回归主流”
  这究竟是一次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的移交,还是谋划更深改革意图的一次“尝新”?省文体厅、省民宗委在海口共同签署海南省民族博物馆移交备忘录,标志着省民族博物馆正式实现了移交管理,其由现行的省民宗委和省文体厅双重管理,调整为由省文体厅单独管理。
  - 本报记者杜颖陈蔚林
  “双管”到“单管”的体制调整,最终使省民博从行业博物馆序列中脱离,回归到主流国办博物馆序列中来,这是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又一次重大尝试,“一省两博”今后能否同飞共舞?
  现实之困:
  “体弱多病”倒逼改革
  “这是一次由问题倒逼引发的改革。”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俊坦言。
  出现问题和现实困境的,正是在我省已具有28年办馆历史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多年以来,不管本省市民还是外来游客,到中部五指山地区去,已很少有人关注到牙蓄岭上的这个曾辉煌过的省民博。
  省民博前身是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始建于1981年,于1986年正式开馆。彼时,自治州对它的定位是一座以贮藏、陈列海南省历史和黎族、苗族、回族文物,以及研究海南各族传统文化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占地75亩,馆藏3万多件。到1990年代中后期,省民博已先后接待过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
  体制好不好,能否发挥积极效用,主要是看它是否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
  开馆的前几年,省民博呈现出一派繁荣。“这源于自治州选择了由民委部门来接管民博,体制决定了它可以从国家民委直接获得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说,选择这种可以迅速得到“输血”的模式,是时代的选择。而如果当时省民博由自治州文化主管部门来管,就无法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体制优势”。
  令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罗文雄感到出现发展分水岭的是1996年。彼时,自治州撤销后,省民博丧失“输血”,而当时又正值1990年代中后期国家文化部改革博物馆事业,体制上明确了由各级文化部门主管的博物馆全部纳入国办博物馆体系。在海南,由民委管理的省民博被划归到了行业博物馆序列。无法纳入中央文博专项资金安排的总盘子,省民博没有经费保障,随即陷入困境,并恶化导致了2007年至2011年4年的闭馆。
  近3年来,“缺血”的省民博一直依靠的是省文体厅每年从国办博物馆经费中“调剂”资金“输血”,但这也仅够维持运营,远不能“解渴”,更谈不上发展。结构性的矛盾、体制的障碍,以及摆在眼前无可回避的现实困境,改革呼声迫切,有关体制调整的思考和酝酿在呼声中逐步成形。
  生存之迫:
  条件简陋举步维艰
  从1986年开馆以来,省民博管理体制先后发生过三次变更调整,几经波折。从最早开馆时由自治州文化管理部门“单管”;到1988年建省后启动了由省民宗委和省文体厅的“双管”;2001年至2009年8年时间由省民宗委“单管”;再到2009年调整为省民宗委和省文体厅“双管”,省民博“举步维艰”的状况没有在“变”中得到根本解决。
  省人大民族工委于去年底曾组织调研组专赴五指山开展民博调查,记者跟随调研组调查发现,其馆藏品的展示跟建馆初期格局一样,锁在玻璃罩子里,对文物的介绍,用的是贴小字条的方式。展馆内至今没有现代化的灯光设施,原本规划的一个互动演播厅,也因为没有足够经费,留出位置却无法启动建设。430平方米的馆藏库房里,条件更为简陋。
  对于征集文物,省民博馆长李华权说,“民博每年依靠省文体厅基层文化项目经费10万元开展该工作,我们曾试图从民间收藏人手中征集一个龙被,收藏人开价10余万元,这顶了一年的经费,民博想征集也征不起,更无从去保护。”
  该如何转身?20多年的波折实践证明,改革必须要痛下决心:将过去存在的结构型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彻底打破根除,完全理顺体制,方能促进省民族博物馆的发展!
  在省委主要领导的指示要求下,省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迅速开启专题调研,深入走访,广泛征求意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光强回忆,征求意见座谈会开了不下10次,还在专门拜访征求少数民族干部、退休老干部意见中,获取到了宝贵建议,比如,改革中须注重保留民族特色,不移址、不与他馆合并等。
  “这一次改革,为理顺省民博管理体制,经研究,同意省民博由省民宗委和省文体厅‘双管’,调整为省文体厅‘单管’,成为隶属于省文体厅的下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其他不变。”省编制办主任郑作生说。
  在签署备忘书后,我省确定了在保障省民博牌子不丢、馆址不移、省博和省民博不合并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民博隶属关系调整,化解矛盾,增进共识,减少改革震荡,顺利完成改革。
  发展之盼:
  自我“造血”扩大影响
  从28年前由自治州文化部门主管,到28年后回归文化部门,省民博改革之路一路坎坷。但不可否认,“改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省民博变得更好。”许俊指出。
  移交仪式后,省文体厅副厅长刘曦表示,在省委、省政府作出由文化部门主管决策之后,省民博在工作过程中涉及民族宗教事务,特别是民俗、民风、历史、文化、习惯等专业问题时,省文体部门仍会主动征求省民宗委意见,请民宗委协助把关,充分发挥省民博在传承、弘扬黎族苗族优秀传统、增进民族团结中的重要作用。
  刘曦也透露,省民博移交后,在硬件投入上,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加快一期(年内已立项)、二期改扩建项目建设,增加馆藏文物,提升展陈手段,将省民博切实打造成为展示海南黎族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品牌。
  而从专业的角度来审视省民博未来的发展,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说,省民博尽管经历了变革波折,但在文物行业内,又多了一个曾经疏远的成员的回归,是省民博从行业博物馆回归到主流国办博物馆的一次质的改变。
  从更深远的视角来看,王亦平认为,这次改革无疑也是我省一次文化遗产资源的整合,从此,民族文化遗产将形成一个整体,省级博物馆之间不会存在馆藏品争夺战,大量的民间民族文化遗产,也可以通过省民博纳入国办博物馆序列,争取到更多支持,做更多的保护性工作。
  “利用这样难得一次改革机遇,接管之后也将在方向上对省民博适当进行调整,突出民族优势,为省内和国内游客服务,并将民族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向外延伸,特别是有关百越文化、南岛语族等问题,能够通过省民博的对外交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王亦平为此期待着。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跟我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跟我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跟我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水晶饰品投资收藏没有太大意义 陕西开始实施唐惠陵保护工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01:29,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