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51|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05-1-3 09:07:15|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西学与薛晓舟教授讨论芝诺悖论 (上)

 [复制链接]
与薛晓舟教授讨论芝诺悖论 (上) ──读《当代量子引力及其哲学反思》 王德奎 (绵阳日报社,四川绵阳,621000 ) 摘要:薛晓舟教授正确地评价圈量子引力等理论最突出的物理成果,是具体导出了计算面积和体积的量子化公式,其实质是指明在微观领域,空间和时间存在着不可分的基本单元,但仅用圈量子引力的量子化来批判芝诺悖论,还难以说服人。 关键词: 超弦/M理论、球量子、环量子、芝诺悖论、非标准分析、哲学反思、芝诺悖论

一、亨受超弦和环量子引力理论大餐 薛晓舟,1930年生,河南修武人,河南师范大学教授。读薛晓舟教授的《当代量子引力及其哲学反思》一文,如亨受超弦/M理论和环量子引力理论大餐。该文从量子引力概念的分析入手,介绍了当代量子引力研究的进展,评析了其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之作了简略的哲学反思。这是40年来,我国广大的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家和支持“层子模型”的广大自然科学家,为第一阶段新中国科学百年战略作出了贡献,“田忌与齐王赛马”第一阶段战略已成定局之后,国家需要寻找第二阶段的“战略马”,而我国科学界的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日本学者坂田昌一的只承认基本粒不是类似点结构,但还是类似球状结构的水平上的工作。面对21世纪,超弦理论、M理论、全息理论、环量子理论等物理前沿理论,在西方逐步站稳脚跟;继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9月在北京举行,霍金作为黑洞理论的领军人物和超弦理论的领军人物威顿双双来到我国,标志着这类科学高速公路已修到北京的背景下,薛晓舟教授所作的反思,也深刻地反映了我们施行百年科学第一阶段的战略留下的“后遗症”。 例如,“环(Loop)量子引力(LQG)理论”也叫“圈量子引力”。这是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出现的,该理论认为 , 物质是由环构成的 , 环相互作用并相互结合 , 形成所谓的旋转网络。这一概念是英国数学家 Roger Penrose 在20世纪60年代作为抽像图首先设想出来的。 Smolin 和 Rovelli 在运用标准方法对广义相对论方程式进行量子化时 , 发现数学中隐藏着 Penrose网络。这些网络的节点和边界携带着具有面积和体积的独立单元 , 从而形成三维量子空间;由于这些理论物理学家都是从相对论出发 , 因此他们仍然保留了量子网络之外的空间的某些概念。而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三旋理论就开始了环量子构想的最初萌芽。虽然近代弦圈思想的发明者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波兰人卡路扎(T.Kaluza)和瑞典人克林(O.Klein),然而他们是把弦圈重叠成圆柱面,再看成是一条线的。现代的弦理论和超弦理论也是如此。因此,三旋理论把这种图像称为“重高帽子法”,认为是一种死圈论。三旋理论是以环量子作基础,在欧几里德对点定义的基础上,补充“圈与点并存且相互依存、圈比点更基本、物质存在有向自己内部作运动的空间属性”三条公设,将圈的“三旋”体旋、面旋、线旋,视为这个几何空间的自然属性,创立了三旋概念;而在三旋概念建立之后,环量子的概念可以不要,因为环量子的概念在三旋中是自然存在的。同时,物质可由一个个环量子的线旋自然耦合,形成链,再看成是一条线。这也解决了连续与间断的矛盾。 薛晓舟教授说:对于圈量子引力,其最突出的物理成果是具体导出了计算面积和体积的量子化公式。粗略说来,面积的数量级是Planck长度lp的二次方,体积的数量级是lp的三次方。这就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在Planck标度,面积和体积具有断续性或分立性,从而根本上否定了空间在微观上为连续性的经典观念。依据空间和时间量度的量子性,芝诺悖论就是不成立的,阿基里斯在理论上也完全可以追上在他前面的乌龟。类似的,《庄子·天下》篇中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论断在很小尺度上显然也是不成立的。古代哲学中这两个难题的困人之处,从空间时间断续性来看,是由于预先设定了空间和时间的度量,始终是连续变化的经典性质。实际上在微观领域,空间和时间存在着不可分的基本单元。这里,薛教授光用圈量子引力的量子化来批判芝诺悖论,还难以说服人。我们还是先来亨受薛教授介绍西方的环量子引力理论和超弦/M理论大餐。 1.环量子引力理论是纯环量子论 1)二十世纪80年代:1982年,印度物理学家A.Sen在Phys.Rev.和Phys.Lett.上相继发表两篇文章,把广义相对论引力场方程表述成简单而精致的形式。1986年,A.Ashtekar研究了Sen提出的方程,认为该方程已经表述了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内容。一年后,他给出了广义相对论新的流行形式,从而对于在Planck标度的空间时间几何量,可以进行具体计算,并作出精确的数量性预言。这种表述是此后正则量子引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同年,T.Jacobson和L.Smolin求出Wilson圈解。在引进经典Ashtekar变量后,他们在圈为光滑且非自相交情形下,求出了正则量子引力的WDW方程解。此后,他们又找到了即使在圈相交情况下的更多解。1987年,由于Hamiltonian约束的Wilson圈解的发现,C.Revolli和Smolin引进观测量的经典Possion代数的圈表示,并使微分同胚约束用纽结(knot)态完全解出。1988年,V.Husain等人用纽结理论(knot theory),研究了量子约束方程的精确解及诸解间的关系,从而认为纽结理论支配引力场的物理量子态。同年,Witten引进拓朴量子场论(TQFT)的概念。 2)二十世纪90年代:1990年,Rovelli和Smolin发表论文指出,对于在大尺度几何近似变为平直时态的研究,可以预言Planck尺度空间具有几何断续性。对于编织的这些态,在微观很小尺度上具有“聚合物”的类似结构,可以看作为J.Wheeler时空泡沫的形式化。1993年,J.Iwasaki和Rovelli探讨了量子引力中引力子的表示,引力子显示为时空编织纤维的拓朴修正。1994年,Rovelli和Smolin第一次计算了面积算子和体积算子的本征值,得出它们的本征谱为断续的重大结论。此后不久,物理学者曾用多种不同方法证明和推广这个结论,指出在Planck标度,空间面积和体积的本征谱,确实具有分立性。1995年,Rovelli和Smolin利用自旋网络基,解决了关于用圈基所长期存在的不完备性困难。此后不久,自旋网络形式体系,便由J.Baez彻底阐明。1996年,Rovelli应用K.Krasnov观念,从环量子引力基本上导出了黑洞熵的Bekenstein-Hawking公式。1998年,Smolin研究圈和弦间的相似性,开始探讨环量子引力和弦论的统一问题。 3)Hamiltonian约束的精确解:环量子引力惊人结果之一,是可以求出Hamiltonian约束的精确解。其关键在于Hamiltonian约束的作用量,只是在s-纽结的结点处不等于零。所以不具有结点的s-纽结,才是量子Einstein动力学求出的物理态。但是这些解的物理诠释,至今还是模糊不清的。其它的多种解也已求得,特别是联系连络表示的陈-Simons项和圈表示中的Jones多项式解,J.Pullin已经详细研究过。Witten用圈变换把这两种解联系起来。 4)时间演化问题:人们试图通过求解Hamiltonian约束,获得在概念上是很好定义的、并排除冻结时间形式来描述量子引力场的时间演化。一种选择是研究和某些物质变量相耦合的引力自由度随时间演化,这种探讨会导致物理Hamiltonian的试探性定义的建立,并在强耦合微扰展开中,对S纽结态间的跃迁振幅逐级进行考查。 5)杨-Mills理论的重正化问题:T.Thiemann把含有费米子圈的量子引力,探索性地推广到杨-Mills理论进行研究。他指出在量子Hamiltonian约束中,杨-Mills项可以严格形式给出定义。在这个探索中,紫外发散看来不再出现,从而强烈支持在量子引力中引进自然切割,即可摆脱传统量子场论的紫外发散困难。 6)面积和体积量度的断续性:环量子引力最著名的物理成果,是给出了在Planck标度的空间几何量具有分立性的论断。例如面积、体积都有类似的量子化公式。这个结论表明对应于测量的几何量算子,特别是面积算子和体积算子具有分立的本征值谱。根据量子力学,这意味着理论所预言的面积和体积的物理测量必定产生量子化的结果。由于最小的本征值数量级是Planck标度,这说明没有任何途径可以观测到比Planck标度更小的面积(10的-66次方平方厘米)和体积(10的-99次方立方厘米)。从此可见,空间由类似于谐振子振动能量的量子所构成,其几何量本征谱具有复杂结构。 7)推导量子黑洞的熵-面积公式:Schwarzchild黑洞熵S和面积A的关系,是Bekenstein和Hawking所给出。对这个关系式的深层理解和由物理本质上加以推导,M理论已经作过。应用圈量子引力,通过统计力学加以计算,Krasnov和Rovelli导出从圈量子引力所得出的黑洞熵-面积关系式,在相差一个常数值因子上和Bekenstein-Hawking熵-面积公式是相容的。Bekenstein-Hawking熵公式的推导,对圈量子引力理论是一个重大成功,尽管这个事实的精确含义目前还在议论。 2.超弦/M理论是球量子和环量子的混合论 1)80年代超弦理论:弦理论简称弦论,萌芽于20纪60年代末。在270年代中期已经知道其中自动包含引力现象,但只是到80年代中期才取得突破性进展。弦论发展可粗略分为早期弦理论(70年代)、超弦理论(80年代)和M理论(90年代)三个时期。超弦理论其研究进展,1981年,M·Green和J.Schwarz提出一种崭新的超对称弦理论,简称超弦理论,认为弦具有超对称性质,弦的特征长度已不再是强子的尺度(10的-13次方厘米),而是Planck尺度(10的-33次方厘米)。1984年,Green和Schwarz证明,当规范群取为SO(32)时,超弦I型的杨-Mills反常消失,4粒子开弦圈图是有限的。1985年,D.Gross,J.Harvey等4人提出10维杂化弦概念,这种弦是由D=26的玻色弦和D=10超弦混合而成。杂化弦有E[,8]×E[,8]和SO(32)两种。同年,P.Candlas,G.Horowitz,A.Strominger和E.Witten[6]对10维杂化弦E[,8]×E[,8]的额外空间6维进行紧致化,最重要的一类为Calabi-丘流形。但是这类流形总数多到数百万个,应该根据什么原则来选取作为我们世界的C-丘流形,至今还不清楚,虽然近10多年来,这方面的努力从来未中断过。1986年,提出建立超弦协变场论问题,促进了对非微扰超弦理论的探讨。在诸种探讨方案中,以E.Witten的非对易几何最为突出。同年,人们详细地研究了超弦唯象学,例如E[,6]以下如何破缺及相应的物理学,对紧致空间已不限于C-丘流形,还包括轨形(Orbifold)、倍集空间等。人们常把1984-86年期间对超弦研究的突破,称为第一次超弦革命。在此期间建立了超弦的五种相互独立的10维理论,而且是微扰的。它们是I型、IIA型、IIB型、杂化E[,8]×E[,8]型和SO(32)型。 2)90年代M理论:经过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对超弦理论的对偶性、镜对称及拓扑改变等的研究,到1995年五种超弦微扰理论的统一性问题获得重大突破,从此第二次超弦革命开始出现。1995年,Witten在南加州大学举行的95年度弦会议上发表演讲,点燃起第二次超弦革命。Witten根据诸种超弦间的对偶性及其在不同弦真空中的关联,猜测存在某一个根本理论能够把它们统一起来,这个根本理论Witten取名为M理论。这一年内Witten、P.Horava、A.Dabhulkar等人发表论文,给出ⅡA型弦和M理论间的关系、I型弦和杂化SO(32)型弦间的关系、杂化弦E[,8]×E[,8]型和M理论间的关系等。1996年,J.Polchinski、P.Townscend、C.Baches等人认识到D-branes的重要性。积极进行D-branes动力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同年,A.Strominger、C.Vafe应用D-brane思想,计算了黑洞这种极端情形的熵和面积关系,得到了和Bekenstein-Hawking的熵-面积的相同表示式。G.Callon、J.Maldacena对具有不同角动量与电荷的黑洞所计算的结果指出,黑洞遵从量子力学的一般原理。G.Collins探讨了量子黑洞信息损失问题。1997年,T.Banks、J.Susskind等人提出矩阵弦理论,研究了M理论和矩阵模型间的联系和区别。 同年,Maldacena提出AdS/CFT对偶性,即一种Anti-de Sitter空间中的IIB型超弦及其边界上的共形场论之间的对偶性假设,人们称为Maldacena猜测。这个猜测对于我们世界的Randall-Sundrum膜模型的提出及Hawking确立果壳中宇宙的思想,都有不少的启示。 3)弦及brane概念的提出:广义相对论中的奇性困难、量子场论中的紫外发散本质、朴素量子引力中的重正化问题,看来都起源于理论的纯粹几何的点模型。超弦理论提出轻子、夸克、规范粒子等微观粒子都是延伸在空间的一个区域中,它们都是1维的广延性物质,类似于弦状,其特征长度为Planck长度。M理论更推广了弦的概念,认为粒子类似于多维的brane,其线度大小为Planck长度。brane也称作膜。超弦/M理论中,用有限大小的微观粒子替代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中纯粹几何的点粒子,这是极为重要且富有成效的革命性观念。 4)五种微扰超弦理论:这五种超弦的不同在于未破缺的超对称荷的数目和所具有的规范群。I型有N=1超对称性,含有开弦和闭弦,开弦零模描述杨-Mills场,闭弦零模描述超引力。ⅡA型有N=2超对称性,旋量为Majorana-Weyl旋量,不具有手征性,自动无反常,只含有闭弦,零模描述N=2超引力。IIB型同样有N=2超对称性,具有手征性。杂化弦是由左旋D=10超弦和左旋D=26玻色弦杂化而成,只包含可定向闭弦,有手征性和N=1超对称性,可以描述引力及杨-Mills作用。 5)超弦唯象学:从唯象学角度来看,杂化弦型是重要的,E[,8]×E[,8]是由紧致16维右旋坐标场(26-10=16)而产生的,即由16维内部空间紧致化而得到,也就是说在紧致化后得到D=10,N=1,E[,8]×E[,8]的超弦理论。但是迄今为止,物理学根据实验认定我们的现实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把四维时空(D=4)作为我们的现实时空。因此我们必须把10维时空紧致化得到低能有效四维理论,为此人们认为从D=10维理论出发,通过紧致化有M[10]→M[4]×K。此中K为C-丘流形,此内部紧致空间维数为10-4=6,M[4]为Minkowski空间,从而得到4维Minkowski空间低能有效理论。其重要结论有:(1)由D=10,E[,8]×E[,8]超弦理论(M[10]中规范群为E[,8]×E[,8])紧致化为D=4,E[,6]×E[,8]、N=1超对称理论。(2)夸克和轻子的代数Ng完全由K流形的拓朴性质决定:为Euler示性数χ,系拓朴不变量。(3)对称破缺问题。已知超弦四维有效理论为N=1,规范群为E[,6]×E[,8]的超对称杨—Mills理论,现实模型要求破缺。首先由第二个E[,8]进行超对称破缺,然后对大统一群E[,6]已进行破缺,从而引力作用在E[,8]中,弱、电、强作用在E[,6]中,实现了四种作用的统一。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民国巴蜀开篇—四川保路运动 与薛晓舟教授讨论芝诺悖论 (中)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05-1-3 09:08:4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国与西方的环量子引力理论和超弦/M理论的协同

6)T和S′对偶性:尽管五种超弦理论在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合上,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五种超弦理论则是相互独立的,理论却是微扰的。尽管在超弦唯象学中,原则上C-丘流形K一旦固定下来,在D=4时空中所有零质量费米子和玻色子(包括Higgs粒子)就会被确定下来,但是C-丘真空态总数则可多到数百万个,应该根据什么原则来选取C-丘真空态,目前还不清楚。T对偶性和S对偶性的提出,正是五种超弦理论融通的主要桥梁。在M理论的孕育过程中,对偶性起了重要作用。弦论中存在着一种在大小紧致空间之间的对偶性。例如ⅡA型弦在某一半径为R[,A]的圆周上紧致化和ⅡB型在另一半径为R[,8]的圆周上紧致化,两者是等效的,则有关系R[,B]=(m[2,s]R[,A])[-1]。于是当R[,A]从无穷大变到零时,R[,B]从零变到无穷大。这给出了ⅡA弦和ⅡB弦之间的联系。两种杂化弦E[,8]×E[,8]和SO(32)也存在类似联系,尽管在技术性细节上有些差别,但本质上却是同样的。A.Sen证明,在超对称理论中,必然存在着既带电荷又带磁荷的粒子。当这一猜测推广到弦论后,它被称作为S对偶性。S对偶性是强耦合与弱耦合间的对称性,由于耦合强度对应于膨胀子场,杂化弦SO(32)和I型弦可通过各自的膨胀子连系起来。 7)M理论和五种超弦、11维超引力间的联系:M理论作为10维超弦理论的11维扩展,包含了各种各样维数的brane,弦和二维膜只是它的两种特殊情况。M理论的最终目标,是用一个单一理论来描述已知的四种作用。M理论成功的标志,在于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的新理论框架中相容起来。给出了五种超弦理论、11维超引力和M理论相容的一个框架图,即M理论网络。此网络揭示了五种超弦理论、11维超引力都是单一M理论的特殊情形。当然至今M理论的具体形式仍未给出,它还处于初级阶段。 8)推导量子黑洞的熵-面积公式:在某些情形下,D-branes可以解释成黑洞,或者说是黑branes,其经典意义是任何物质(包括光在内)都不能从中逃逸出的客体。于是开弦可以看成是具有一部分隐藏在黑branes之内的闭弦。Hawking认为黑洞并不完全是黑的,它可以辐射出能量。黑洞有熵,熵是用量子态来衡量一个系统的无序程度。在M理论之前,如何计算黑洞量子态数目是没有能力的。Strominger和Vafa利用D-brane方法,计算了黑-branes中的量子态数目,发现计算所得的的熵-面积公式,和Hawking预言的精确一致,即Bekenstein-Hawking公式,这无疑是M理论的一个卓越成就。对于具有不同角动量和电荷的黑洞所计算结果指出,黑洞遵从量子力学的一般原理,这说明黑洞和量子力学是十分融洽的。 二、我国与西方的环量子引力理论和超弦/M理论的协同 在介绍西方环量子引力理论和超弦/M理论大餐的时候,也正如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沈骊天教授所说,犹如在遥望世界科学最高峰的攀登壮举之时,能惊奇地发现另一面山坡上竟也有闪现出中国攀登者的身影。这是我国施行百年科学战略,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但以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高度,而且也以一个伟大的革命战略家的高度,高瞻远瞩,决策我国要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科学竞赛,这只能扬长避短,拿出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类似“田忌与齐王赛马”,这正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新中国科学首选的百年战略。众所周知的二千年前田忌与齐王赛马的故事,是一个经典的博弈学智慧的故事。毛主席“化腐朽为神奇”,把革命的光热发挥到极至。因此,毛主席也能早就预见到,这种为我国科学打造的“科学下等马”策略,全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科学界所有的将帅们必然要经过受这次“战争失利”的伟大洗礼,但这实际上也会培育出我国第二阶段的“科学上等马”,例如我国的能包容夸克理论、超弦理论、M理论、全息理论、环量子理论等类似的“三旋生万物”等等研究,已能角逐第二阶段西方环量子引力理论和超弦/M理论中提出的问题,显示出我国百年科学战略已初见成效,例如上面提到:1、在超弦唯象学中,原则上Calabi-丘流形K一旦固定下来,在D=4时空中所有零质量费米子和玻色子(包括Higgs粒子)就会被确定下来,但是C-丘真空态总数则可多到数百万个,应该根据什么原则来选取C-丘真空态,目前还不清楚。 2003年5月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三旋理论初探》和2003年9月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解读<时间简史>》两本专著,实际解决了弦理论中类似C-丘真空态总数则可多到数百万个,应该根据什么原则来选取C-丘真空态等三大难题,即A、弦理论解决了物质族分3代与Calabi一丘空间3孔族的对应,但仍有多孔选择的难题。B、弦理论解决了多基本粒子与多Calabi一丘空间形状变换的对应,但仍有多种形状选择的难题。C、弦理论解决具体的基本粒子的Calabi一丘空间图形虽有多种数学手段,但仍遇到数学物理原理的选择难题。因此,根据中国人对这三大难题的解决,当代弦圈的发明权应属于中国人。 2、环量子引力惊人结果之一,是可以求出Hamiltonian约束的精确解。其关键在于Hamiltonian约束的作用量,只是在s-纽结的结点处不等于零。所以不具有结点的s-纽结,才是量子Einstein动力学求出的物理态。但是这些解的物理诠释,至今还是模糊不清的。 我国对此场的三旋纽结理论解法:纽结理论是纯数学中与拓扑学有关的一个分支。1984年以来类似美国数学家琼斯把纽结理论与统计力学相联系,建立的一套计算纽结和纽结链的方法,结合三旋,能将某些场的能相图变为形相图来计算,也能将形相图改为对能相的计算。 其道理是,一个物体作平动,取其一标记点的轨迹,可以看成一条流线,能与一条未打结的绳线对应;自旋一周则与未打结的绳圈结应。用这种思想处理类圈体三旋的62种自旋状态,单动态是未打结的环或封闭线的纽结结构;双动态和多动态是不只一个环的纽结结构。 纽结可以用二维图(平面图)和琼斯多项式即纽结不变式来描述。琼斯方法的特点是,可从能量函数的角度处理纽结不变式在拓扑量子场论中的推广。但这类纽结理论更多地是从纯数学上运用自旋,因此三旋的渗透能更好地体现其真实的物理意义。例如把三旋的62种自旋态对应的纽结,可以看成是简单纽结或基本纽结。它们是各种能相或形相纽结图的62种生成元。因为即使在混沌的能相轨迹图中,也能分离这类生成元。在生成元中,类似左旋和右旋的三叶形纽结,是最简单的打结曲线,可用左斜和右斜的不平凡线旋与面旋结合的双动态来映射。像HOPE链这种带有两个连在一起的环的简单纽结,可用面旋和体旋结合的双动态来映射。BORROMEAN环是三个环的纽结,只要切断任意一个就会解开其余两个,它可用面旋、体旋与平凡线旋结合的多动态来映射。 最有意思的是,拉长一个立方体并把它的上下表面、左右表面、前后表面胶合到一起的轨迹拓扑的三流形环面,它类似克莱因瓶;可用琼斯多项式 的类似纽结来表达,它映射的正是面旋、体旋与不平凡线旋结合的多动态。因此三旋的62种自旋态是62种纽结生成元,而且只是三旋的一个循环周期。它只能类似量子场局域的一些小系统;量子场全域的大系统则类似纽结的更普遍型式如纽结链。纽结链与纽结的关系类似纽结的网连。把一个场看作是定义在离散网格上的一系列场在离散网络的间隔趋于零的极限情形,那么二维纽结自旋模型的连续极限就是一维量子场论。 各种各样的纽结具有许多应用,但很多纽结是人工形成的,所以自然产生的纽结就有新的意义。例如联系手工用针线缝补衣物,常会自然产生线打结的现象。这可以近似看作是在以无穷远点为端点的线上的纽结,它丰富了类似单线单结,单线变为多线单结、多线多结、单线多结等纽结内容,也揭示了其中隐含三旋隐秩序。其次也联系混沌、孤波、分形、量子起伏、纤维丛、时空、小孔成像、多元多极对立统一等现象的认知。 参考文献 1、薛晓舟,当代量子引力及其哲学反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第2期; 2、叶眺新,自然全息律,潜科学杂志,1982年第3期; 3、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5月; 4、王德奎, 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3年9月; 5、王德奎,环量子理论与三旋理论,凉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 6、叶眺新,量子计算机与双螺旋结构的三旋联系,延边大学学报(自),1999年第1期; 7、吴新忠,量子复合时空理论曲率解释,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2002年第2期; 8、赵国求、吴新忠等,物理学的新神曲,武汉出版社, 2004年1月; 9、王德奎,从卡一丘空间到轨形拓扑,凉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作者简介:王德奎,59岁,研究员,绵阳日报编辑。Email:y-tx@163_com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5-1-3 11:39:52|只看该作者
祝王德奎老师新年快乐!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05-1-16 14:27:35|只看该作者
雷康老师新年快乐!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4 10:19, Processed in 0.234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