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83|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袁秀萍 发表于: 2005-7-16 01:16:4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峨眉山峨眉武术与张三丰

 [复制链接]
峨眉武术与张三丰 苏 锐 谈起峨眉武术和张三丰,似乎人们都不太陌生。是呀,峨眉武术作为中华武术之大派(少林、武当、峨眉)之一,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而张三丰更是家喻户晓,特别是目前的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更是说得活灵活现。然而,峨眉武术与张三丰之间的渊源关系,似乎人们就不太清楚了,现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 峨眉武术起源于战国,体系形成于宋代,盛于明、清,据《《四川武术大全》、《眉山县志》载,战国时有位司徒玄空,姓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在峨眉山仿照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峨眉山通臂拳”,攻守灵活,学徒甚众。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们称之为“白猿祖师”。这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司徒玄空还创编了“猿公剑法”。成为当时三大剑法之首(猿公剑法、玄女剑法、越女剑法),为剑法始祖。据后汉赵晔撰《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也记录了猿公传授越女剑术。后世流传的“白猿剑二十四法”,便是白猿祖师所创。现“峨眉剑”,正是根据此法而发展而来的。至于,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称玉女拳法。在武侠小说中,金庸《倚天屠龙记》说是郭靖幼女郭襄,后得机会听觉远念涌《九阳真经》,创立峨眉派,后来传至灭绝师太,其弟子纪晓芙、周芷若等,是否属实暂不讨论。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峨眉山金顶白云禅师,运用道家、医学家之阴阳虚实,人体盛衰的机理,结合僧门武术中的动静功法,融合一气。经过多年琢磨,创编成《峨眉气功》,又称《峨眉十二桩》。德源长老在白云禅师的基础上,吸取武术之精华,结合自己的练功体会,编撰成《峨眉拳术》一书。此书是峨眉派武术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明代,峨眉武术更强调武术与气功的结合。所谓“练功不练拳,登峰难上难;练拳不练功,老来一场空。”明代将军唐顺之峨眉山时,目睹了僧人精湛武功表演,感激之下写了一首《峨眉道人拳歌》。其硬功,一顿足则“岩石迸裂惊沙走”;其柔软,“百折连腰尽无骨”;其灵活,“一撒通身皆是手”。从起势到收功,动作变化莫测,套路清晰完整。明吴殳著《手臂录》云:“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 张三丰作为武当拳的祖师,是我国内家拳技的创始者,然而,其内家拳技是与峨眉武术分不开的。据《明史》有有关史料记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生于元定宗二年(1247)四月初九日,又名均实、全一,道号玄玄子,因为不修边幅,又名张邋遢。据称,读书过目成诵,精通三教经书,寒暑只一纳一蓑,事能前知。初寓宝鸡金台观修炼,后入蜀到峨眉山转楚,明初入武当。在各阶层中享有很高威望,著有《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 根据这段文献记载,一方面说明了张三丰的生事,另一方面记载他曾到峨眉山修道,即“后入蜀转楚”。据《峨眉县志》载:明朝洪武年间著名道士张三丰来到峨眉山,到各观修道,题诗、留笔,与道士们一起习武练功、交流技艺数十年。至今峨眉山都有他的字迹。张三丰曾在峨眉山向“峨眉真人”大道士陈抟的徒弟“火龙子”(火龙真人)学习火龙拳,陈抟号“扶遥子”,传说是逍遥的创始人。他传承黄林派,并传弟子“火龙子”,后“火龙子”创“火龙拳”,原名“九龙困匡拳”,该拳是峨眉派镇派之拳。 《中国武术史》叙:张三丰创内家拳,内家拳总的要求包括在“六路十段锦”中。六路歌诀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冲掳两翅摇。”十段锦歌诀曰:“立起坐山虎势,?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剑步,滚斫进退三?,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人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其中,六路歌诀第一句是:“佑神通臂最为高,……”这里所指的“通臂”就是白猿祖师所创的“通臂拳”。并且把它作为内家拳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峨眉武术对张三丰的影响。 从张三丰创内家拳的理论根源来看,也与峨眉武术的理论同出一辙。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技(包括太极拳、八无卦拳、形意拳、大成拳、武当剑等等),都是从道经中的内容衍绎引伸而来,无不吻合 “无为而无不为”,“刚刚折,柔恒存”,“柔弱胜刚强”,“长生久视”之理。掌握练“意”和“气”,“尚意不尚力”的原理,确可收到“防身保健”、“延年益寿”、“祛病御疾”之功效。而峨眉武术源于道家的养生功。轩辕皇帝到峨眉山求长生不老之法,道教之君李耳耳传三一五牙之法(内功心法);峨眉武林高手“八百岁”的彭祖和“药王”孙思邈,传授各种长寿功法;峨眉山的白云禅师(原系道士)传授的“峨眉十二桩”。峨眉道人的修炼、炼丹、巫术,形成峨眉内家拳的基础,其核心是精气神。道教重要经典之一的《太平经》注脚:“夫人本生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于阴阳之气,气转为精,精转为神,神转为明。欲寿当守气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以为一,久即彬彬自见。”精气神都在“气”的基础上产生。“且三者共一位。”又谈到“守一”(练功)之法:“守一之法,老而更少,发白更黑,齿落更生,去老返稚,可行长生。” 《庄子?刻意篇》中把长生之道说得比较具体:“吹 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其修炼方法是通过“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炼法门,达到“意”与“气”,“气”与“神”合的境界。达到“长生”的一种“气功”手段,称之为“行气派”和“双修派”,这种“气功”后来却融合在武术之中,说穿到底,就是“吐纳导引”术,即:无论是站坐卧练,都以意气为先。都是修炼内气的,练拳要懂养,练拳不懂养,百炼功不长。炼功,练拳都是在养精气神。所以说,张三丰在峨眉山修道数十年,一方面吸取峨眉山天地之灵气修炼内气,另一方面又学习峨眉武术之精华,即“意”和“气”融合的境界,独创后世著名的内家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袁秀萍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袁秀萍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袁秀萍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袁秀萍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袁秀萍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袁秀萍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专家认为峨眉武术源于战国,成于南宋 芙蓉姐姐:这十年我有了名声也丢了名声
2# 四姑娘山
 铁木小平 发表于: 2005-7-16 12:16:4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峨嵋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3 15:29,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