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088|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李成忠 发表于: 2006-6-6 14:48: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红花菜

 [复制链接]
⊙ 文/李成忠
  问起家乡的年轻人,十有八九不知红花菜为何物,更不知半个世纪前它曾是家乡百姓喜欢的小吃。
  红花菜又叫旺儿汤或旺子汤,说白了就是猪血菜汤。老百姓叫猪血为“旺儿”或“旺子”,故用它作的汤叫旺儿汤或旺子汤,可能是汤里猪血呈紫红色,菜呈绿色,恰似红花配绿叶,所以民间又叫它红花菜。
  如今饭馆里猪血菜汤仅是一道佐餐的汤菜而已,没人叫它红花菜,更没人把它当小吃。如果你进饭馆,只要一碗猪血菜汤,饭馆里的人会认为你脑壳里长了包神经有毛病。红花菜由民间小吃成为饭馆汤菜,反映了百姓吃食习惯的改变,从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上世纪40年代中期,经历了八年抗战煎熬的百姓,没有盼来和平安宁,却被国民党反动派推入了内战灾难中。割据四川的军阀横征暴敛,仅提前征收了20几年的税赋,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当时无论城镇和农村,一般人家都是一日两餐,“饭不够菜来凑”,半稀半干瓜菜当家,勉强度日。那时除极少数有钱人家能“餐餐酒肉,顿顿珍馐”外,就连《抓壮丁》里描写的李老拴那样家道殷实的“土老肥”,一个月也只能初一、十五“打牙祭”,平时难嗅到油荤味。贫苦人家半斤菜油要用几个月,把在锅里倒油炒菜看着奢侈事,将铲子在灶膛里烧红,滴几滴菜油在上面烫熟浇到煮熟的菜上,就算一餐的油荤。红花菜摊子在此时应运而生,给肠子都长锈了的普罗百姓带来补充油荤的机会。
  每逢双日县城赶场,主要街道上有几家卖红花菜的摊子,其中生意红火,历史最长的要数西横街口岑家经营的摊子,从上世纪40年代一直开到50年代中。我家与岑家是几十年的街坊邻居,我从穿开裆裤会满地跑时开始,就常光顾岑家摊子,对它的情况略知一二。
  岑家同城关屠场有约定,每逢赶场宰猪都要给他家留几木盆猪血和一两斤不值钱的泡泡肉。泡泡肉熬制成猪油和油渣,油渣加大香、八角、桂皮和盐巴等调料掺水熬一锅白汤,就是红花菜的底汤,猪油作红花菜的佐料。岑家有亲戚在城郊种菜,可一年四季供应新鲜蔬菜。原料供应稳定,成本低廉,使岑家的红花菜生意能长做不衰。
  赶场天从中午到下午,岑家摊子坐满了吃红花菜的顾客。红花菜现煮现卖,保证鲜嫩可口。每碗红花菜舀好后要加一撮细盐、少许花椒粉、半勺辣椒油和几滴猪油作佐料,碗面飘着斑斑油花,散溢着诱人的香味,使人食欲大增。饥肠漉漉的赶场人,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红花菜下肚,既解了缺油荤的馋,又填饱了肚子。尤其在寒冷的冬天,衣衫单薄的顾客,吃完一碗红花菜辣得满头大汗,既填了肚皮,又增加了御寒力。食量大的顾客,求摊主免费加汤,直喝得肚子发胀才离开。平日吃不起肉的贫苦百姓,隔三岔五地去吃一碗红花菜补充油荤,营养丰富的猪血为他们提供了维持生命的养份。
  蒋家王朝垮台前夕,通货膨胀严重,发行的纸币一日三贬值,百姓不喜欢用纸币,市场流通币值相对稳定的银圆和铜板。当时一个银圆可换100个1元的铜板,1元铜板可以买1个米粑、一碗米饭或一碗豆花。赶场的穷人,中午饿了花1元铜板“打尖”,买个米粑吃吧,几口就完了,不耐饥;进饭店吧,吃得最简单,一碗米饭和一碗豆花起码要2元铜板,还没多少油荤味;而花1元铜板吃一碗红花菜就划算多了,有滋有味,有菜有汤,既解馋又饱肚子,何乐而不为之!一年四季岑家红花菜摊子生意兴隆,平时一场卖四五木盆猪血,冬腊月间杀过年猪的多了,猪血供应量大增;天气冷了,吃红花菜的人也大大增多,一场可卖十几盆猪血。
  1949年底洪雅解放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贫苦百姓政治上翻了身,通过一系列重大改革,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的提高,但限于当时的生产水平不高,百姓的生活水平虽然比解放前好多了,但总体质量不高。机关、学校一日三餐,每周“打牙祭” 一次;城乡百姓还是一日两餐,大多初一、十五“打牙祭”。老百姓缺油荤的情况比解放前大有改善,但肚儿内的油水还是不多的,促成了红花菜的生意照样兴旺不衰。
  1954年粮食统购统销后,城镇居民执行口粮和主要副食(食油和猪肉)计划供应,猪杂也要凭肉票购买,猪血不凭票供应,由城关各机关食堂包了,不再卖给个人,岑家断了猪血和泡泡肉的货源,红花菜摊子从此歇业。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同岑家的红花菜结下了不解之缘。儿时中午肚子饿了,嚷嚷要吃东西时,母亲常给我1个铜板,去岑家摊子吃一碗红花菜“打尖”。解放后在洪雅中学上初中时住校学习,家庭经济困难,没在学校搭伙,一日三餐由城东跑回城西家里吃饭,早晚两顿能同家人一起就餐,中饭就麻烦了,家人一日两餐,中午不可能单独为我生火做饭,只能凑合了事。逢场天去岑家摊子上,花200元钱(人民币旧币,相当于新币2分)端一碗热气腾腾的红花菜回家,舀半碗冷饭一拌,就是一大碗热突突的红花菜泡饭,吃起来有滋有味。闲天没红花菜卖,只能开水泡饭以泡菜、豆豉和豆腐乳佐餐了。毫不夸张地说,三年初中生活,我有一年半时间的中饭吃的是红花菜泡饭。高中三年我仍然跑通食,中午已吃不到岑家的红花菜了,常为此而惋惜。
  时光进入政通人和,百姓阔步奔小康的21世纪,好些久违多年的小吃又有人制作售卖,但走遍全城却见不到红花菜的影子。有人说∶“现在物资供应那么丰富,只要有钱啥都买得到,连新鲜海味也有空运货卖。百姓肚里不缺油水,有人年纪轻轻就长成将军肚,要减肥,谁还需要吃红花菜那破玩儿补充油水哟!”看来时代变了,家乡人民的温饱已得到解决,在奔小康的路上饮食习惯也变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成忠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成忠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成忠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揭秘东北“日本人公墓” 泸州导演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
2# 四姑娘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6-6-6 20:40:2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难得一见的好文章,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1 15:20,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