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56|回复: 0

[治疗《自然》重磅:发现全新抗癌T细胞!抗癌能力更强

 [复制链接]
源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
  4月20日,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李明教授实验室的周骏,张晛和合作者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了一种免疫抗癌的全新机制,并且找到一种极具抗癌潜力的T细胞,有望推动免疫疗法向全新方向发展。
  人体在抵御癌症侵袭时,癌症免疫监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一过程中免疫系统能够清除可能癌变的转化细胞,并且主要依赖传统CD8+ T细胞识别肿瘤新生抗原进而杀伤癌细胞。据李明教授介绍,肿瘤新生抗原泛指在肿瘤细胞内经体细胞突变后,方能被T细胞受体识别的抗原。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类肿瘤原生抗原,未经突变便能被T细胞受体识别。
  尽管免疫系统能够密切监测癌细胞的异常举动,但癌细胞也不会坐以待毙,它们会狡猾地上调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PD-L1,与传统CD8+ T细胞中的PD-1受体结合,以此来抑制T细胞功能,甚至诱导T细胞耗竭。
  现在许多靶向PD-1或PD-L1的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T细胞功能,但其疗效仍然会受限于肿瘤新生抗原量,也不是所有癌症类型都适用。因此,科学家也在努力寻找其他具有抗癌潜力的T细胞。
  在最新的《自然》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缺乏PD-1却高度表达自然杀伤细胞受体的T细胞,基于这类T细胞的特征,研究将其称作类先天性杀伤型T细胞(Killer Innate-like T cell,ILTCK)。之所以有这样命名,是因为ILTCK与传统CD8+ T细胞不同,它的激活不依赖树突细胞,并且特性更接近先天性淋巴细胞。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最值得关注的是,不同于传统CD8+ T细胞,新发现的ILTCK不表达PD-1和其他免疫抑制受体,因此不会进入细胞耗竭状态。这意味着,ILTCK能够更轻松地躲过癌细胞的反击。研究团队也的确观察到ILTCK对肿瘤细胞展现出了更强大的细胞毒性。
  这类新发现的ILTCK与传统T细胞有着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大部分传统T细胞倾向于识别肿瘤新生抗原,但ILTCK识别的是肿瘤原生抗原。这赋予了ILTCK一个极强大的能力:可以在原生抗原遍布的肿瘤内部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且由于不表达PD-1也不会经历细胞耗竭,可谓是能够持续性发展的抗癌T细胞类型。
  通常情况下,在T细胞的分化过程中,能够识别宿主原生抗原的T细胞通常都会被清除掉,以此避免产生自身免疫疾病。那ILTCK是如何做到一边识别原生抗原,一边又能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呢?
  李明教授团队向我们介绍道,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据他们的研究观察,ILTCK的细胞毒性需要白细胞介素15(IL-15)来激活。但在健康组织中,IL-15的表达水平并不高,相反,癌细胞中却大幅上调了IL-15。这让ILTCK可以针对性地清除癌细胞而不是正常健康组织。
  第二点是,ILTCK分化过程中,识别到自体原生抗原后会抑制T细胞受体的下游信号,这意味着没有其他激活信号时,单凭原生抗原无法诱导ILTCK的细胞毒性。两种保障措施下,我们的健康组织可以安然无恙,也就不会产生自身免疫疾病。
  研究团队在实验中也验证了IL-15的关键作用,一旦在癌细胞中抑制IL-15的表达,那么肿瘤中的ILTCK数量及其功能都会大幅度减少,使肿瘤可以继续快速生长。因此,研究也提示监测IL-15表达量很可能是一种新的癌症免疫监测机制,其对介导ILTCK的抗癌过程有重要作用。
  李明教授团队在2016年首次在小鼠乳癌模型内发现ILTCK并揭示其部分抗癌特性。经过近6年的研究,他们对ILTCK的起源及抗癌机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ILTCK更可能是介于先天性淋巴细胞和传统T细胞之间的一类免疫细胞。此外,这项研究进一步发现人类癌症组织中也存在着类似ILTCK的免疫细胞。
  李明教授指出,ILTCK的发现不仅为肿瘤免疫疗法开辟了新思路,也为T细胞系的演化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团队对这一新发现能带来的潜在应用非常期待,过往的肿瘤免疫认知和相关疗法大部分是建立在以传统T细胞为中心的框架之上。
  如今,ILTCK的出现意味着我们有希望能从这一框架中跳脱出来,它的独特表现和优于传统T细胞的特性有望为久攻不克的实体肿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免疫疗法。

§ 参考文献
  [1] Chun Chou,Xian Zhang,et al。Programme of self-reactive innate-like T cell-mediated cancer immunity。Nature(2022)。DOI:10.1038/s41586-022-04632-1
  [2] Dadi S et al。,Cancer Immunosurveillance by Tissue-Resident Innate Lymphoid Cells and Innate-like T Cells。Cell。2016 Jan 28;164(3):365-77。doi:10.1016/j.cell.2016.01.002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用来等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用来等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用来等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用来等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用来等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用来等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Na摄入超标警告!别慌5种方法减少摄入Na,首先自己做饭 “凝心聚力·守护心灵”──大连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上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9:29,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