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0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奥燕 发表于: 2016-6-15 12:31:0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文化·节日新疆发现2000前人面像彩棺 干尸戴花环蒙口罩

 [复制链接]
⊙作者:赵梅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新疆和田地区自古以产玉闻名,和田玉更是享誉国内外的宝玉,但多年来新疆的考古发掘却鲜有和田玉出土。近日,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传来消息,考古人员在和田地区洛浦县比孜里墓地发掘时,发现一枚拇指大小的和田羊脂玉挂件。
  据比孜里墓地领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胡兴军介绍,这枚羊脂玉挂件年代距今2000年左右,它是继小河墓地出土青玉后,新疆考古发掘出土的首枚和田羊脂玉。
  比孜里墓地位于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拉乡比孜里村东南方向的戈壁滩上,墓地长约6公里、宽约1公里。今年3月到4月间,为配合和田墨玉高速路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片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此次共发掘48座墓葬,出土了大量随葬品,比如木盘、木桶、陶器、纺织品、弓箭、眉笔、眉石等。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具绘有人面像的彩棺、形制独特的独木棺和箱式榫卯棺。考古人员初步推测,这片墓地的年代在战国晚期至南北朝时期。

“菜刀形”墓葬埋有108人
  比孜里墓地发现的惟一一座刀形竖穴土坑墓,外形很像一把菜刀,墓道像刀把子,墓室像刀身。它长6米、宽4.5米、深2.8米。它在发掘前已被盗墓贼严重盗扰,里面有纵火痕迹,部分纺织物已被烧毁。
  墓葬的结构很像一间“大房子”,墓室四角栽有木桩,四壁用树枝编织的草绳捆绑芦苇束围成,室内有尸床,顶部有木制“房顶”。考古人员在清理墓室时发现,这座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墓葬里,竟然埋葬了108人,包括男性、女性和孩子。
  胡兴军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初步分析,这座墓葬有可能是一座汉代家族墓葬,里面有可能是先后埋葬的家族成员。

彩色棺木绘有清晰人面像
  此次发掘,考古人员还发现多具箱式木棺,“它的形状和今天的翻盖木箱类似,木棺盖板的一侧用木制榫卯连接,盖板只能掀开不能抽掉。”胡兴军说,这种形制箱式木棺在新疆考古发掘中非常少见。
  一具色彩艳丽的彩色棺木也引起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这具彩棺两侧用红色颜料画出方格,方格内用白色颜料打底,用靛青描绘团花。彩棺的一头绘有清晰的人面像,上画一个大眼睛、大嘴巴的头像,还龇着一嘴牙。胡兴军分析,这具彩棺对了解当时的墓葬习俗和丧葬文化意义重大,“可能和当时的佛教文化有一定关系”。
  据了解,目前,新疆出土的彩绘棺木已达十多具,多出土于楼兰、尉犁等地。

部分干尸头戴花环脸蒙“口罩
  比孜里墓地中的奇特葬俗和葬式也让考古人员疑惑不解。
  他们发现,多数墓内尸体上都有覆面,而且覆面与尸体上衣领口缝在一起,覆面有两层,外层有刺绣毛织品,还有皮质覆面。另有数十具尸体面部戴着一种护颌罩,形状很像今天的“口罩”,但这些“口罩”没戴在嘴上,而是托在下巴上,用一根带子在头顶系好。“口罩”用料有刺绣、布料等。
  在少数墓葬的尸体头部,还发现了用树枝编织的花环,“花环上串着密密麻麻的菊科类花朵,花瓣清晰可辨,保存完好。”胡兴军说,这种形式多集中在女人墓里,“这种葬式在以前的考古发掘中极少见到。”
原文标题:新疆和田发现2000年前羊脂玉与绘有人面像的彩棺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奥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奥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奥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新疆一座墓葬中发现疆内首枚方形铜镜 《上海迪士尼》特种邮票发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13:23,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