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3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张世光 发表于: 2009-8-24 20:07:4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成都 井盐开采的发祥地

 [复制链接]
    成都井盐开采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都市郊出现的汉代画像砖上,也有井盐生产的场景。从画面上可以知道,秦汉时的盐井口径大,且深度有限,类同水井,只能汲取浅层卤水。盐井的挖掘工程浩大,且非常艰辛、危险。盐井的垮塌事故,往往伴随浓密的毒气,导致工匠遇难。

  三国时官方监管煮盐



  活塞,装于气缸内并沿气缸内表面作往复运动的圆盘形或圆筒形机件,起密封与传力作用。这种在现代工业文明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活塞机件,最早出现在西蜀的井盐开采中。



  成都是井盐开采的发祥地,其历史最早要追溯到战国时代。《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的蜀守李冰“又识齐水(卤水)脉,穿广都(成都)盐井。”到汉代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时又穿临邛、蒲江(水名,今蒲江县内)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成都、邛崃、蒲江等地的井盐开采,均纳入官方监管。《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魏将邓艾灭蜀后,安排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专事煮盐兴冶。”可见三国末期,成都井盐开采规模非常庞大。



  画像砖上的井盐开采



  上世纪五十年代,成都市郊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有井盐生产的场景:画像砖左侧是盐井,右侧是煮盐的炉灶。盐井上方构筑了两层木架,绳索绕过木架顶端的滑轮,两端各系一只木桶。木架上左右两边均有两名采卤工,右边采卤工正弯腰将绳索向上提拉,左边采卤工则举臂将绳索往下扯拽。被提到井口上的卤水由竹枧(jiān,古代引水管)输送到煮盐的灶旁。灶上排放着五口大锅,一名司火工人正蹲在灶口添柴加火。画像砖提供的信息表明:秦汉时的盐井口径大,且深度有限,类同水井,只能汲取浅层卤水。唐人杜光庭《道教灵验记》记载:“陵州(今仁寿)盐井直下五百七十尺,透两重大石,方及咸水。”如果真是深入地下五百七十尺,可以想见工程之浩大之艰难。所以,使用简单工具挖掘盐井,“役作甚苦”,往往“以刑徒充役”(由犯人去施工),而且常常遭遇毒气或井壁垮塌,导致伤亡惨剧。后蜀广政二十三年(960年),陵井的“井口摧圮,毒气上,如烟雾,炼匠缒人者皆死。”





  挖掘盐井的艰辛与危险一直困扰着古人,直到北宋时发明了卓筒井,标志着钻井工艺开始取代挖井技术。卓筒井也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油井、天然气井之雏形。之所以名为卓筒井,是因为垂直向下凿井,卓,即直立。由于开采过程中竹子的用量极大,又俗称竹筒井或筒井。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张世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张世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张世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秦九韶的“中国剩余定理” 23日汶川一中迎来首批600名高三学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13:52,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