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6412|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探讨研究著名诗人贾岛在四川 度过人生的最后六年

 [复制链接]
源自:华西都市报
贾岛画像。

我的姓氏系列报道·贾姓⑦
  隋唐交替及唐末五代十国时期,中国进入动乱年代,北方和中原一带的百姓,为躲避战乱不得不迁离故土,寻找新的家园。向南,是当时各大姓氏的迁徙主要方向。贾姓人也不例外,四川迎来了贾姓人的身影。
  同时,贾姓人延续汉晋以来的文脉仕运,高官层出,文人不穷,地位显赫一时,贾姓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在文学艺术领域,唐朝最著名的是诗人贾岛,他和四川有着密切的关系。贾岛和贾谊,被认为是贾姓人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两个人。

安史之乱,贾姓人进入四川
  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了安史之乱,贾一俊一家五兄弟避乱进入四川,分布在剑阁、南部、梓潼、西充等地,其中以在西充的兄弟发展得最好。
  贾一俊五兄弟,是目前有史可查的最早入川的贾姓平民。
  另据清道光25年(1845)编修的梓潼县文昌镇龙口村贾氏族谱记载,天宝14年(755),一支贾姓跟随唐玄宗避乱入川,来到梓潼县七曲山,见七曲山山势奇特,又有道教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就把家安在这里。
  这支贾姓人传到南宋时,出了一对父子进士贾祺祖与贾仲辛。从元朝到明朝,这支贾姓家族人才辈出,是当地有名的诗书门第。
  明末清初,四川战乱不已,这支贾姓家族四散逃离。其中的贾应琦,逃到了陕西。清朝定鼎中国后,贾应琦返回老家,再次繁衍出一大家人。
  族谱中还说,龙口当地以前叫车盘沟,贾姓家族有八大房十二小房的说法,前后左右四五十里的古墓,都是贾姓先祖的坟茔,土地也都是贾姓家族的,可见其昌盛程度。
  而且,贾姓族人还以此为中心,四散迁徙到附近,如迁到剑阁、青川等地。
  除了四川,这一时期南迁的贾姓人还进入了福建、广东、湖北等地。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锦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锦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锦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锦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锦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锦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四川环保新规获表决通过 明年起实施 28年发出百万张出口通行证 南充女高工的“丝绸之路”
2# 四姑娘山
 楼主|锦泉 发表于: 2017-9-23 09: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诗人贾岛,因推敲结交韩愈
  贾岛,字浪(阆)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幽州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
  贾岛早年家境贫寒,生计无落,出家为僧,法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19岁那年,贾岛云游到京城长安,结识了著名诗人孟郊等。
  据说,有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朋友李凝。到了晚上,才找到李凝的家,结果李凝不在。
  贾岛在李凝的门上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一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回家。
  路上,他想起昨晚写的那首诗,觉得“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好,可能用“敲”字更妥帖一些。
  他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进了京城。
  这时,著名诗人韩愈的官轿迎面而来,贾岛避让不及,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中。
  韩愈停轿,问贾岛为何如此。贾岛也不胆怯,把那首诗念给韩愈听,并说了自己的烦恼。
  韩愈听后,想了一会儿,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些。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用‘敲’字,使深夜时分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更好?”
  贾岛觉得韩愈说得很有道理,连连点头。从此,他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贾岛的这个故事,诞生了“推敲”这个词语,用来比喻写文章或做事时,要反复琢磨、斟酌,精益求精,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在韩愈的劝说下,贾岛还俗,参加科举考试。遗憾的是,贾岛多次不中。
  更让贾岛伤感的是,孟郊在元和9年(814)去世。10年后的长庆4年(824),韩愈又病逝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锦泉 发表于: 2017-9-23 09:24:00|只看该作者
遭遇飞谤,贾岛离京到四川
  有学者考证后认为,贾岛骑驴冲撞的不是韩愈,贾岛还俗是在孟郊去世后。不管怎样,贾岛的日子过得还是很苦。
  更让他的人生遭遇一大转折的是,他又摊上事儿了,被“飞谤”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由于正史记录疏略,野史记载又离奇,贾岛遭遇“飞谤”一事的说法不一,真伪难辨。
  最常见的野史说法是,一天,贾岛与几个诗友相约到青龙寺游玩。
  等来等去,那几个诗友都还没来,贾岛就把随身携带的诗稿拿出来继续推敲、修改。
  贾岛累了,和衣躺在案上打瞌睡。忽然,他感觉到有人把他的诗稿从衫袖底下抽走了。
  贾岛醒来,从那人手里夺回诗稿说:“看你的衣服穿得这样鲜亮,长得又肥头大耳,就不是一块懂诗的料!”
  那人没说什么,冷冷地看了贾岛一眼,走了。
  贾岛后来才知,那人居然是微服出行的当朝宣宗皇帝李忱。
  贾岛吓得跑到宫中去叩头谢罪,但仍无济于事,被贬谪到遂州长江县(县治在今四川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担任主簿。
  据学者考证,贾岛遭贬谪是在开成2年(837),当时的皇帝是唐文宗,不是唐宣宗。
  贾岛是“无官授黜”,这是唐朝权贵打击正统文人的一种常用手段。
  贾岛虽是一个落魄文人,但经常出入达官显贵门第,在长安文人圈内算得上是一个名人,也是一个阶层或群体的代表人物。
  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帮有影响力的文人,形成规模和声势都浩大的贾岛诗派。
  文人聚在一起,势必会对当时的时事发表意见和牢骚,长久下去,影响当然很坏。
  所以,当朝权贵想出一个办法:授予贾岛长江县主簿(从九品)的职务,让没有中过进士的贾岛享受破格提拔为进士及第的待遇,同时让他离开京城,不要再呼朋唤友,惹是生非。
  此时的贾岛,已经59岁了。受到如此“恩典”,贾岛自然无话可说,哑巴吃黄连,个中苦味只有自己清楚。旁人也不知内情,还在为贾岛高兴呢。
  
4# 金佛山
 楼主|锦泉 发表于: 2017-9-23 09:24:00|只看该作者
在川六年,贾岛在安岳去世
  贾岛离开了京城,离开了政治中心和亲朋诗友,在四川度过了人生最后的6年。
  贾岛在长江县主簿任上,工作还是很认真努力的。
  不过,贾岛耿直的性格,让他在诗歌中发了不少牢骚,一再称自己是“逐客”、“迁人”。“三年在任,卷不释手。”
  长江县城附近的明月山上有座玩月亭,贾岛常到亭中读书,或登眺吟咏,也结识了不少诗友。慢慢地,他的心境平和了,日子也过得平静多了。
  贾岛对长江县充满了深深的感谢、怀念和眷恋之情,把一生用心血吟成的诗歌命名为《长江集》,后世也称他为贾长江。
  据《贾岛年谱》记载,贾岛在任长江县主簿时,写了18首诗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止作诗18首。
  开成5年(840),贾岛任期满后,升任普州(今安岳县)司仓参军(掌管财政税收的官职),官阶也由从九品升为正八品下。
  贾岛到任后,曾经组织过讲学。政务之余,他常去南门外的南楼读书作诗,曾写过《夏夜登南楼》等诗。
  会昌3年(843),贾岛再次期满,升任普州司户参军。遗憾的是,他还没来得及赴任就去世了,享年64岁。
  贾岛没有子嗣。他去世后,夫人刘氏按照他的遗愿,把他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泉山麓,他的朋友苏绛给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
  贾岛除了在安岳县的墓外,在北京房山区、河南洛阳市、四川大英县等地还有衣冠墓和祠堂。
  大英县回马镇长江坝有贾公祠(贾岛祠),1960年代被拆毁,如今仅存遗址。
  北京房山区的贾公祠也在1960年代被拆毁,现存清朝两块《重修贾公祠碑记》石碑。
  安岳的贾公祠,在清朝被改建为瘦诗亭,至今尚存。
  贾岛一生不喜欢与常人往来,“所交悉尘外之士。”他喜欢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被称为苦吟诗人,与孟郊并称为“郊寒岛瘦”。
  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后世尊崇者众多,著有10卷《长江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8:25,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