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562|回复: 0

[马军甲左掩与拖泥遴

 [复制链接]
翠微先生北征录 [宋]?华岳讲
http://www.phoer.net 7 {$ K! A$ D! s' I- ~& _8 p# ^/ h5 J- F! S& a6 w  c http://www.phoer.net
马军甲制──腰圈合用四吊。# x6 t8 k1 }8 q8 ? http://www.phoer.net
  ──甲身合用左掩。
http://www.phoer.net ( W( T6 L% n4 K! m  ──腰裙合用过膝三寸。  [& a& {  x0 _* j8 |: \+ p http://www.phoer.net
  ──吊腿合用摘吊。
http://www.phoer.net ( a/ m5 q, b/ U- X
http://www.phoer.net 8 y# N9 P* {' P' _0 n) `$ o! U3 Z- F臣闻马军与步人之甲,有四不同。步人则直身起立,马军则蹲坐低控。马军腰圈若依步人皆用五吊,则上柱两腋而不容低昂,下擦双胯而不堪转动,所以独用四吊。步人则两足循行,左掩则背安结项而穿扣不顺;马军则缓急上马,右掩则搐定左足而跨蹬不及。马军甲身所以独用左掩。步人则直身行立,短则露足;马军则曲膝蹲坐,长则绾绊。马军甲裙所以独用过膝三寸。步人则甲身腰圈、吊腿连成一片,名曰全装,而易为披带;马军则吊腿、拖泥遴作二段,名曰摘吊,而便于去取。故截为两段,上安结项四枚。遇敌则挂上吊腿,而用避矢石;退师则解入搭袋,而免被牵制。马军吊腿所以独用摘吊。是谓马军甲制8 G0 P+ A) H+ C; l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3 o# c& S) [8 l% c3 q臣听说马军和步人的甲,有四个方面是不一样的。步人是直身立起姿式,马军是蹲坐在马上低身控制姿式。马军腰圈象跟着步人甲一样都用五排甲片吊,向上就抵到了两腋下并且使身躯不容低昂,向下擦挂到双胯并且不堪转动,所以单独用四排甲吊。步人是两足行走,如果也用左掩就使得背部的结项穿扣起来不顺利;马军遇到情况缓急上马时,左足抬起垮蹬,由于有了右掩就使得重心靠右,加大了左足的垮蹬力量,造成了阻碍,不能够轻松跨蹬上马。马军甲身所以单独使用一个左掩。步人因为只是直身行走,腿裙短了,就露脚了;马军只是曲膝蹲坐在上面,过长就会绾绊碍脚。所以马军甲裙单用过膝三寸就可以了。步人甲就是甲身和腰圈、吊腿连成一片那种,这个就是通常说的全装,并且披带起来也变得轻松容易了;马军是把吊腿和拖泥遴分成二段,就是常说的摘吊,这样一来便于去取挂。所以一般都截作两段了,上面安排好四枚结项。遇到敌军时就挂上吊腿,这样就可已躲避防御箭矢和雷石的攻击;退师就解下放进搭袋中,免得行军时被牵制。马军吊腿处之所以拿来单独使用摘吊就是因为这个道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马军甲制8 U. ?$ c6 `- A, P5 m# C2 u9 d. ~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 l2 _( e# X. k; u还有情况华岳没有说,那就是戚继光在练兵实纪里说的如果双手用器械,就没办法去调整马头,控制马的姿态,用一个左掩的目的就是左手要控制马,右手持刀更便于砍杀无碍,就象日本大铠时代,也是一手有笼手,一手无,而欧洲匈牙利也是单边的,所以之后各国骠骑兵都效仿匈牙利,只穿一个袖子,好像今天西藏人一样只有一个袖笼。当然如果是个左撇子也就使用一个右掩。
http://www.phoer.net ; }. j. O. ?/ M* [. V- R
????
http://www.phoer.net 0 I7 {) x, d6 i4 J6 C% K+ c, X( d6 j, ^9 t, ?+ d9 \- P http://www.phoer.net
武经总要里那特别的一套铠甲,就是一身甲配两掩膊,所讲的身甲合用左掩,就是马军全部使用左掩,图中所谓的胸甲,实也是左掩和胸甲合用。所谓合用就是胸甲和左掩是完全一样的可以互换。左掩和胸甲是合用的,所说的合用就是不分样式,都用这个。
http://www.phoer.net 0 U: O4 P# Z, ?6 |( j5 u3 X6 l+ c. Z1 |3 h# C http://www.phoer.net
在明代,戚继光在练兵实纪里说的这个情况,虽不是说的盔甲,说的是器械,却加深了对此的了解。
http://www.phoer.net 9 Q2 }  t, g$ a) C4 t& f% C
http://www.phoer.net , _% o6 A) I$ E6 K: ?戚继光在练兵实纪里:又有人谓钯棍等件太长,使打不便者,此非钯棍之不便,盖人习之未熟,用之未久,不能与手相忘之故也。况悬之马上,只见不堪用,缘用一只手照管马辔,及得一只手用器械,岂能用数尺长 枪钯棍重器战打,果是不便。若双手用器械,又无人调马,亦见其不便而已。殊不知此皆步下所用之器,只是借马驮送甲胄军身行路,临时必然下马,止好步下用。到阵上你们只愁短不得长,方知我言的是。若平时将器具短小,马上一时图奔驰便利,到了临时,马上又站不住,退还下马地列,则向所执于马上军器,又皆无用,不与空手同乎?尔多士思之思之!但只肯真心实信,收拾军马,振作志气,临时如我所云云,未有不胜。非本镇所以决逼诸君舍身拚死之因,实为立功扬名之计,到此地位,是使诸君死乎?是为诸君生乎?是教诸君立功做豪杰乎?”; {/ l7 x! {& y; m9 E7 B$ Y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9 F* q0 E( }, [6 C0 f在马上使用长兵器,并不适用,但是戚继光看到在战场上必然会下马列地撕杀,要求部下平时要习惯在马上使用长兵器。(这种情节在影视作品中都是看不到的,呵呵,昨天看了半级三国,一身盔甲从早穿到晚,行军也穿,吃喝也穿,站着也穿,坐着也穿,连介者不拜的道理也不懂,我的天,那是盔甲还真当成便服。当然他们是不知古代军人平日里穿的是军装,而不是盔甲了)
http://www.phoer.net 7 Y$ E* Q6 r: _. u8 m: G
http://www.phoer.net - ~! D; r/ T5 ?3 W( ]而所称之为的拖泥遴实际上就是足具(脚面甲和脚底甲)和径甲(护小腿),也就是我们在画像和石刻中见到的云头战靴,拖泥遴被分成前后两半,样子和我们今天的拖板鞋相象,大多数的情况只用前一半,就是说它是没有后跟的带甲鞋套,这也是专家们所不能解答的内容。它是套在马靴上的甲套,所以不用脱鞋再穿,是穿挂在皮靴上的。下马即脱,不用换鞋。1 C0 h0 L6 |! z$ N/ F9 D3 B& P0 {/ r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3 C' q% F' K4 L+ E根据华岳所讲的内容来看,宋代马军一身甲配两掩膊是基于上马进功和下马防守的战术要求而制定的,就宋代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马匹较少,进功不顺利时必然下马列阵撕杀,和明代戚继光遇到的情况一样。& |# p9 l) R! T7 U  r http://www.phoer.net
& j& O' x$ e! i) u) D" M6 X8 \6 \/ r http://www.phoer.net
甲制+ z, q' Q. e% S. X5 }9 [2 x7 { http://www.phoer.net
  臣闻《周礼》有函人之职,《司马法》有甲士之制,朝错以五同论兵甲、弩矢,马燧以短长三制造铠衣士。皆所以避锋镝、全肢体、称大小、便进趋也。然造甲之法,步军欲其长,马军则欲其短;弩手欲其宽,枪手则欲其窄。其用不同,其制亦异。否则,拘于定式,昧于从变,肥者束身太紧,甲身则可周后背而前胸不交,甲裙则可闭后膺而前跨不掩。瘦者挂体太宽,挽弓发箭则甲不贴体而胸臆纟并扑,有断弦脱 之忧;挥剑枪刺则甲不附身而腰背松虚,有抵手碍足之患。长者不过膝腕而矢石可及,短者垂及脚面而泥泞不前。小有不便,则拆去甲叶而遗弃不收;大有所妨,则割去全段而抛掷不顾。制作之艰,耗费之广,不几于徒费乎?故君子谨其微于制作之初焉。
http://www.phoer.net + a9 {9 s# D/ V
http://www.phoer.net ; O. ]( t; S% V! ]& O; y马燧唐朝名将(726-795),马燧以短长三制造铠衣,华岳认为本朝对古人制定的体制错误的进行理解这样是不对的,讲述了制造的盔甲必需依据人体高矮胖瘦以及兵种来调配盔甲。而当时的情况是宋代的盔甲是秉承唐制,华岳认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发盔甲给士兵。《翠微先生北征录》由南宋人华岳撰。华岳,字子西,号翠微,贵池(今安徽省贵池县)人。为武学生,轻财好侠,开禧元年(1205年)上书谏止韩侂胄的北伐政策,触怒韩侂胄,被贬官下狱,放逐到建安(今福建建瓯)。韩侂胄攻金兵败求和,被宋朝廷诛杀。华岳得以被释放,登嘉定武科第一名,为殿前司官,仍郁郁不得志,又预谋去丞相史弥远,事被发觉,下临安(今杭州)牢狱,被杖死狱中。& M7 I' i% F2 u; }7 d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X+ G- \7 N6 \后背相接的掩搏正是唐制,所以才会有上面这段描诉。华岳主张马军独用左掩,认为后背相连的不适用马军,只适用于步军。如果步军也用左掩,就不好穿戴了。马军吊腿是过膝三寸,不象步军的很长,所以马军就不可能有吊腿拖泥的情况。所讲的拖泥遴作二段,正是小腿甲与脚面甲相连的情况,下马有脚面甲的阻碍,不能行走,所以要分作两段,便于随时去取。马军的吊腿是坐在马上才挂上去,如果象步军一样和身甲连在一起,上马就很困难,所以也要分成单独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唐昌大春巷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唐昌大春巷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唐昌大春巷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唐昌大春巷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唐昌大春巷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唐昌大春巷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为什么在唐后的宋辽金都是典型的重甲时期呢? 话说历史上的明光铠与马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9:17,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